高中文言文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语素构成的双音字,其中只有一个语素代 表这个双音字的词义,而另一个语素起陪衬作 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反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两个语素相近或相关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本来是近义词,分别是种树和种 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5.词类活用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本义和引申义有着或近或远、或隐或显的关系。
例子:故(本义):原因,缘故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③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
④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⑤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样
⑥桓侯故使人问之
特意
3.古今异义字 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
书写相同的词意义和用法不一致。 (1)词义扩大
1.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
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
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例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必修一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9)秦王还柱而走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0)成五采
3)何厌之有?
11)具告以事
4)秦伯说
12)距关,毋内诸侯
5)失其所与,不知
13)张良出,要项伯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图穷而匕首见
1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6)令将军与臣有郤
17)因击沛公于坐
2.一词多义
一般情况下,文言文的一个词往往有多个含
义,这些意义一般由其本义和引申义构成。词的
(4)“Fra Baidu bibliotek ...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秋水》
(5)“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6)“于”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7)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 (2)谓语的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3.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的。小病为“疾”,大病才为“病”;但在现代 汉语中二者的意思相差无几。 (5)词义强化
如“恨”,在古代史“遗憾、不满”,现在 则强化为“仇恨、怀恨”。 (6)感情色彩变化
如 “爪牙”一词在古代表示得力助手,是 褒义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则表示是坏人的帮凶, 是贬义词。
4.偏义复词 文言文中一类由意义相对、相反或相近、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 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活用简表
词类 一般 使动用 意动用 为动用 活用为 作状语
活用 动词 法
法 法 名词
名词 √ √ √

动词

√√ √
形容词 √ √ √

文言虚词
定义:与实词相对,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我们通 常称之为虚词,如“乃”、“而”、“诸”等。 分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部分 代词。
文言文 基础知识
一.文言实词与虚词 二.常见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文言实词
定义: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 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它的词 性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一 词多义、古今异义字、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7.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表因果)
8.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表转折)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敢以(之)烦执事 (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来)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来)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把,介词)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倒装句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
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 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
如“江”“河”,在古代仅指“长江”“黄 河”,在现代汉语中则泛指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
如“臭”,在古代汉语中泛指一切气味,不 分好坏,而在现代汉语中则仅指不好的气味。 (3)词义转移 如“涕”在古代指“眼泪”,在现代汉语中则转 移为“鼻涕”的意思了。
(4)词义弱化 如在古代汉语中,“疾”和“病”是有区别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
被动句
定义: 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
有,但很少。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 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 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 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 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 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 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 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兼词,于何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代词,之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代词,它郑国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 ,这件事
3.失其所与,不知
自己的
4.吾其还也
副词,还是
5.其真无马邪?
表反问语气
6.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语气
常见的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倒装句 (1)定语后置句(2)状语后置句 (3)宾语前置句(4)主谓倒装句 5.固定句式
判断句
1.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2.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此外还有 “即”“乃”“皆”“本”“诚”“亦”“素”“非” 等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曷”、“胡”、“恶”、“安”、“焉”等。 沛公安在?(《鸿门宴》)
3.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三)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 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 后置现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四)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 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 状语来理解,因此,出现后置状语的现象。
文言文知识纲要
高考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以、焉、其、于、之、为、 何、乎、乃、且、若、所、 也、因、与、则、者。
1.拔剑撞而破之
(表承接,接着)
2.秦王还柱而走
(表修饰,不译)
3.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表假设,如果)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表目的)
5.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并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