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
固本宁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固本宁邦:晏阳初“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四大自由”理念,奠定了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
晏阳初,从中国一个乡村建设者的角度,提出了第五个人人应享有的自由——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他于国界外备受推崇,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然而这么一位教育实践者与开拓者,在中国,他却被遗忘多年。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的一个四代书香家庭。
五岁启蒙,就读私塾。
十三岁进了基督教传教士办的西学堂求学。
在西学堂,一位从英国来的姚牧师对晏阳初影响很大,从他身上晏阳初认识到了爱与善的力量。
四年后,他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
晏阳初以后常说3C影响了我的一生,也就是青少年时期他所接受的三种教育:孔子、基督和苦力。
1916年晏阳初远渡重洋到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眼见民主社会种种,他立刻想到幼年读书心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这些思想,“为什么中国早有这些道理却不能实行呢?”两年以后,他在法国战地服务中心做志愿者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洲弥漫在战火硝烟之中,当时的北洋政府派出了十五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做苦力。
1918年6月,晏阳初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第二天就应征入伍为欧洲战场的华工做翻译工作和代写书信。
面对这么多劳苦大众,他不禁感慨:这样众多的中国人不识字,都是光眼瞎子,看不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进化,“本”不“固”,“邦”又哪能安“宁”和强盛呢?于是,他自编《千字课本》教华工识字,并创办《驻法华工周报》。
后来,其中一位华工给他写信,信中说怕他办的报纸卖的太便宜,会办不下去,决定捐出三年在战场积蓄的三百六十五法郎支持他。
晏阳初说,这封信,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去法国,原是想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然教育了我。
通过这些活动,他获得两项珍贵的发现:一是中国诚实质朴的农民智慧能力强,只可惜缺乏读书求知的机会;二是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竟是这样愚昧无知,完全不认识自己多数同胞的“苦”与“力”。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作者:宋厚亮来源:《中国慈善家》2013年第07期在晏阳初的百岁生命中,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都是在亲自推动平民教育运动,其影响力遍布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地,美国《展望》杂志评价他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在照相机镜头前,晏阳初穿着晚礼服,笔直地站立着,脸庞清瘦,抿着嘴,微笑着,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乌黑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这是1943年5月24日的晚上,美国纽约市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
照片上,四个中年男人并排站着,身高几乎一致。
在最左边的麦克拉肯(MacCracken)博士旁,一眼便能认出爱因斯坦,他半侧着身体,看着右边的一位—当晚大会的主讲人夏普瑞(Harlow Shapley)博士,彼此表情放松,似乎在讨论着什么,最右边的那位就是晏阳初。
当天是哥白尼逝世四百周年,由美国数百所高等学术机构发起成立“哥白尼逝世四百年全美纪念委员会”,一方面纪念这位伟人,另一方面则是表彰“当今世界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他们必须在思想和方法上产生革命性的成就。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捐建的音乐厅,灯光璀璨,数千名科学家、企业家穿着晚礼服应约前往参加纪念大会。
与晏阳初一样盛装出席的,有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汽车大王”福特(Henry Ford)、飞机发明者莱特(Orville Wright)、物理学家劳伦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等,他们都是十大名人的入选者。
这些声名赫赫的大人物,推动了各自领域的转变和变革,与哥白尼一样,均为实至名归的“变革者”。
晏阳初的革命性贡献在哪里呢?在大会现场,他得到的表扬状上写道:“杰出的发明者:将中国几千年文字简化且容易读,使书本上的知识开放给以前万千不识字人的心智。
又是他的伟大人民的领导者:应用科学方法,肥沃他们的田土,增加他们辛劳的果实。
”这一年,是晏阳初在中国推行平民教育的第20个年头。
晏阳初的一二三四

晏阳初的一二三四我们今天一起了解一下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晏阳初(1890-1990)先生。
对于此教育家的学习,我们从一二三四,四种角度全方位解读。
一、晏阳初的教育活动在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系硕士毕业之后,晏阳初旋即投入到了平民教育的事业当中。
1926年开始,晏阳初将平民教育活动从城市转移到了乡村,在河北定县以整个县单位为实验基地,进行了彻底集中的单位实验。
后期,又在湖南、四川、广西、重庆等地积极推行平民教育实验。
直到1943年。
晏阳初在哥白尼逝世400周年纪念会上被美国百余所大学学者推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伟人”之一。
与爱因斯坦、莱特、杜威等人齐名。
成为当时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个东方人。
1950年,晏阳初定居美国。
后期,长期从事着国际平民教育运动。
1967年,晏阳初获得菲律宾政府授予的最高平民奖章——金心勋章。
1987年,又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
二、“化农民”与“农民化”平民教育运动,起初是发端于城市、普遍到各省。
但晏阳初表明,中国的基本,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因为中国最广大的人口是农民,经济基础也在农村,因此改造中国就要从建设农村做起。
这也是乡村建设活动的出发点。
1929年,晏阳初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携带家眷迁居河北定县,进行了著名的“定县试验”。
他大力倡导知识分子与村民一起劳动和生活。
他提出,我们想改化农民,那么首先我们要先变成农民。
具体如何做呢?比如先明了农民生活的一切,要努力“在农村做学徒”,虚心“给农民做学徒”。
农民虽然不知道科学的名词,虽然未接受过书本式的教育,却有实际生活的知识和技术,因而值得我们去学习。
可以说,“化农民”和“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
三、三大方式(一)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主要的教育对象,包括一些初级和高级的平民学校等。
初级学校以识字为主,锻炼读写算的基本能力。
方法主要是导生传习制,利用业余的时间进行。
高级学校以培养执行计划的村长,特别是同学会会长为目标。
晏阳初-国际著名平民教育家

晏阳初-国际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国际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国际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四川省巴中市人。
主要从事平民教育和社会改造工作。
1913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
1916年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获学士学位。
1918年赴法国,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
192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
1923年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活动基地在当时的定县。
1940年创办重庆乡村建设学院,任院长。
1943年在美国和爱因斯坦、福特等人一起被评选为“世界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
1944~1945年被美国锡拉立兹等三所大学授予博士学位。
1950年移居美国。
1950年代以后,协助菲律宾。
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
19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
晏阳初1893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一世代书香之家,幼年随父学习古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深深铭记在他幼小的心灵。
后改学西学,17岁从成都高中毕业。
经过刻苦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绩入读香港圣保罗书院。
1916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获学士学位。
一战期间,这位已跟美国前总统塔夫托、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之交上好朋友,前途无量的中国学生毫不迟疑奔赴法国,帮助华工改善其不幸处境,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
他教目不识丁的华工读书写字,并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创办了《中华劳工周报》,此为中国报刊史上最早的工人报纸。
1920年,晏阳初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
受“五·四”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他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开展平民教育运动,力图用科学文化知识改造落后的乡村,这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1929年,他带领数十位大学教授、博士举家迁往贫困地区河北定县。
当时的一家报纸指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一次知识分子迁往乡村的运动。
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

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生平:晏阳初(1893—1990年)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
四川巴中人,原名兴复,字阳初。
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探索和实践,力图向全中国、全世界的贫困落后地区推广。
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财产。
1950年定居美国,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
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蜿蜒起伏的蜀道,盐贩子们背着一两百斤重的盐包,额头青筋暴露,身上汗流如注。
一个10岁大的瘦小男孩,心里蹦跶着对未来求学生活的憧憬和不安,不声不响地跟着这支汗水涔涔的队伍翻山越岭,第一次来到山外世界。
谁能想到,这次与苦力的同行,在他心中埋下了为劳苦大众谋利造福的种子。
“劳力者呀!这是我第一次与你们共同生活,我稍稍体会到你们的痛苦和坚忍”,“我朦胧意识到:民间的疾苦,必须从生活中去了解”。
多年后,世界知道了中国的晏阳初博士,而他开创的平民教育也影响了全世界。
从河北定县到第三世界国家农村,从骑驴下乡的博士到享誉世界的教育家,他把百岁人生中的70年奉献给了平民和乡村。
有人说,20世纪的中国,晏阳初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家;21世纪的中国,他的理论和经验依然是不可忽视的财富。
“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跟着苦力队伍走出四川巴中老家后,晏阳初经过15年求学生涯,1918年6月以博士学位毕业于耶鲁大学。
毕业第二天,他即应募以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的身份,远赴法国北部的一战战场,为那里的华工苦力做翻译。
再次走入苦力们中间,晏阳初深切感受到,这些目不识丁的劳苦大众并非天生愚笨,而是从来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
于是,他开始免费教他们识字写字,还办起了白话文形式的《华工周报》。
他很快成为广受华工尊敬的“晏先生大人”,甚至有华工把省下来的365法郎“巨款”捐给他办报。
“苦力教育了我!”晏阳初后来回忆道:“一切都因为我当年发现了一个新人物,这个新人就是‘苦力’,我不但发现了苦力的‘苦’,还发现了苦力的‘力’——潜伏力。
晏阳初和平民教育

晏阳初----平民教育一、晏阳初简介:晏阳初于1890年10月出生,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
二、晏阳初和他的平民教育之路1913-1945于国外学习,毕业后立志献身平民教育。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获得成功。
1923年,晏阳初在北京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全国多处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1926年晏阳初在定县试点初成立平民教育总会,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
1930年代初,晏阳初在定县的乡村教育实践得到肯定,并向全国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教育试点。
1936年,日本对华侵略,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县,向南撤退。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晏阳初曾试图游说蒋介石为乡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遭到拒绝,又转而寻求美国的支持,最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法案规定须将“四亿二千万对华经援总额中须拨付不少于百分之五、不多于百分之十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晏阳初辗转到了台湾,从此晏阳初和他的乡村教育运动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
晏阳初离开中国大陆后,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平民教育思想,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平民教育教师。
三、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的意义:(一)让所有的人享受人格上的平等。
晏阳初简介

世界伟人晏阳初简介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晏阳初,派名兴复,1890年10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城内一个书香之家。
其父美堂先生秉承祖业,设馆教书,兼行黄歧之术以济乡邻。
晏阳初有二兄一姊,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
他自幼随父习诵四书五经,13岁由长兄护送到保宁(今阆中),进入基督教内地会办的天道学堂读西学。
1907年去成都华美高等学校学习。
1913年,晏阳初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
191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
27年后,这位从巴山蜀水走出来的平民子弟,成了闻名遐迩的世界伟人。
1918年,时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进行,英法两国在中国招募了近14万华工到法国战场做战勤工作。
他们被歧视地称作“苦力”。
晏阳初在耶鲁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天,便奔赴法国,为华工服务。
在给华工代写家信的过程中,他产生了办华工识字班的想法。
4个月后,第一批参加识字班的40名华工便有35名可以自己写信了。
于是,识字班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华工营纷纷建立起来。
识字的华工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华工的教育,晏阳初又办了一份《华工周报》,华工们通过读报和投稿,不但使已学到的文化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民族觉悟、都得到启发和提高。
在于华工们相处的日子里,晏阳初不但认识到了“苦力”的苦,也看到了“苦力”的力,他说:“表面上是我在教育他们,实际上是他们教育了我。
中国的劳动人民有智慧,有能力,只是因为没有读书的机会,使他们的才智不得发挥”。
因此他立下了“不当官,不发财,一辈子为劳苦大众服务”的誓言,从此走上了平民教育这条崎岖漫长的道路。
1920年,晏阳初在完成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后,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和推行平民教育的决心回到祖国。
先后在长沙、烟台、嘉兴开展平民教育的实验,效果显著。
1923年,晏阳初与朱其慧、陶行知等人在北平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以下简称平教会),晏阳初任总干事长。
平民教育运动随之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晏阳初其人其事其功

晏阳初其人其事其功作者:来源:《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2008年第01期晏阳初:(1890—1900年)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四川巴中人。
主要从事平民教育和社会改造工作。
1913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
1916年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获学士学位。
1918年赴法国,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
192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
1923年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并任总干事。
1926年至1936年在河北定县进行“平民教育实验”。
1940年创办重庆乡村建设学院,并任院长。
1943年在美国被评选为”世界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
1950移居美国。
50年代以后,协助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
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
晏先生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倡“义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以治旧中国的”贫、愚、弱、私”四大痼疾。
在中国长沙、定县、重庆北碚以及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等地推进平民教育。
其在渝所创之乡村建设学院,后并入西南师范学院。
晏先生世界驰名,被誉为“最具有革命贡献的十大伟人”。
主要论著:《平民教育概论》(1928年)、《农村运动的使命》(1935年)、《十年来的中国》(1937年)等。
晏阳初博士1990年岁初在纽约寓所辞世。
新闻媒介谥之为“蜚声中外的平民教育家”。
博士以演说雄辩和组织事功擅长,是实践型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生平未尝着意著书立说。
国内出版界1989年相继推出《晏阳初文集》、《晏阳初全集》(第一卷)。
既慰前贤,又益后人,功德无量。
唯不知博士生前已及见到否?1890年—1990年,博士的生命长河,汩汩淙淙,浪花水沫,流走几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风尘。
寿终正寝,尽其天年,自是人生一幸。
由是而念及他留居大陆的最小的儿子晏福民却英年早逝,于十年动乱中含恨以终,便漾起几分怅惘。
平民教育“传教士”晏阳初

结合 了同仁 ;共事业 ,励精神 …… 务把文盲除尽 ,男女老少 ,一起见
百 岁 的 世 纪 老 人 ,他 用 7 0年 的
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在贫瘠的
土地上 , 用教育 的力量根除“ 、 、 愚 穷
通过 教育去除苦力之 “ ” 苦 ,发 扬
苦 力 之 “ ” 力 。
光 明……” ,他们把识 字运 动拓展 成 四大教育 ,用文艺教育治 “ , 愚” 用生计 教育治 “ ” 穷 ,用卫生教 育
旧邦人 ,大家作新 民”……
“ 作新 民”是 平 民教 育的根本
目标 。晏 阳初在 《 县农 民教 育》 定 中说 : “ 除文盲的识字运动是平 民
( hi )的博爱精神 ,从 四川农村 C rt s
考入香港圣保罗书院,再赴美 国耶 鲁大学 留学 ,在晏阳初 的求学生涯
中 ,一 直 受 到 基督 教 会 人 士 的 热 忱
育改革 , 偏重于城市而漠视乡村 , 于
国家前途大有妨 碍” 。从 1 2 9 6年开
始 ,平 教 会 选取 河 北 定 县 作 为 平 民
教育和乡村 建设 的 “ 社会实验场” , 以期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到各地。 定县 ,位于河北 中部 ,人 口稠
苦 ,因为他们都 目不识丁 ,虽然 时 时思念远方 的亲人 ,但 却从来不 曾 听说过有 “ 烽火连三月 ,家 书抵万 金”的诗句 。晏 阳初因此萌生 了教
( ofcu) 的 民 本 思 想 ,晏 阳初 C nuis
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在参观晏 阳初 的平民学校后 ,大为感 动。这个从 旧时代过来 的缠足女人 ,迈着小脚
奔走 号呼,多方联络有识之士 ,最 终在 12 9 3年促成 中华平 民教 育促 进会 的成立 ,晏阳初任 总干事 。平 民教 育有 了正 式 的组织 和 行 动纲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事业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事业作者:杨永望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07年第02期晏阳初,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1890年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一个塾师之家,少时熟读儒家经典,十三岁在传教士举办的西式学堂读书,后又到香港和美国接受教育,1918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
1920年回国后献身平民教育事业,1950年以前晏阳初主要在国内进行平民教育思想的宣传和平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之后晏阳初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事业推广到了国际上,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地进行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直到1990年百岁辞世。
晏阳初一生矢志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一、平教会的成立1920年,晏阳初从法国战场上回到祖国,看到各主面仍然很落后,非常难受。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和探索,晏阳初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平民教育”计划和方案,并说服各省有关当局重视平民教育,特别是农村青少年教育,根据当时中华教育改进社的统计资料,全国有八千万学龄儿童,他们都不识字或识字不多。
平民教育就是对十二岁以上不识字及识字而缺乏常识的全国男女所施的教育。
这些儿童和青壮年是“平民教育”的重点。
据此晏阳初动员了一大批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归国留学生支持和参加平民教育运动,于1923年8月23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以下称“平教会”)。
由当时国务院总理熊希龄夫人朱其惠任董事长,晏阳初任干事长,社会改革家、中华教育改进社干事陶行知任干事,负责具体部门工作。
从此,中国平民教育终于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
“平教会”成立后,就立即根据中国平民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编写教材。
晏阳初、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著名白话文语言学家陈鹤琴等人从中国常用汉字中选择最常用的1300个,编成四册《平民千字课》每册24课,每晚学习一课,为一小时,共96小时学完四册,就能看书读报了。
他们在编写教材时,注意到农民为生活而奔波,没有多少时间学习,经济情况低下,没有钱买更多的书,他们就以白话文形式编写这套《平民千字课》,注意以“最短的时间,最小代价获最大限量词汇”,将四册《平民千字课》在四个月内学完。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

育 促进 总会 选 择 河 北定 县 作 为试
点。 1 9 2 6 年 出 生
钱。
于四川省 巴中县 。 世 界著名
平民教育家 , 乡村改造 运动 的开创者 , 一 生致力 于落后
“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晏阳初
文/ 王亚楠 图/ 本刊资料
一
、
“ 博 士下 乡。 与民为伍 ”
件, 邀 请晏 阳初任东北 的行政院长 ,
晏阳初拒绝 了,因为晏阳初发 现中
晏 阳初 从小 熟读 儒 家经典 , 早
年 留学美 国 , 1 9 1 8年 耶鲁大学 毕业 后 开赴法 国战场 。 在法 国战场 , 他创
他 的第一站是上海 。 1 9 2 2 年, 晏
阳初发起全 国识 字运动 , 号召 “ 除文 盲、 做新 民” 。 在长沙 , 他 的声势做得 很大, 把整个城市 都动员起来 了 , 许 二、定县的平 民教 育 实验 坚持
近1 O年之久 , 成绩斐然
多普通 的劳苦大众 , 不 管是 洋车夫
一
位华工写 的信 。这 位华工为 了表
达对晏 阳初 的感 激 ,捐 出 3 6 5法 郎 支持晏 阳初办班 、办报 。这 3 6 5法 郎 ,是这位华工 三年来在法 国战场 上 冒着 生 命 危 险 积 蓄下 来 的 血 汗
下, 晏 阳初在北平成 立了“ 中华 平 民
教育促进 总会 ” , 任总 干事 。至此 , 平
国的文盲 主要 在农 村 ,如果农 村无 法发展 , 中 国就不可 能实现现代化 。 1 9 2 3年 ,在文化 名人 张伯荃 、蒋梦 麟 、陶行知 以及北 洋政府总理 熊希 龄的夫人朱其 慧等社会名流 的支持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熙玲摘 编
一、立志献身平 民教育
把我的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 二、中国的平民教育实践 晏阳初常说 , “ , 三C' 影响了我一生,就
晏阳初,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
设家,1890年生于四川巴中县。少时熟读儒家
经典 ,十三岁时人 内地会传教士办的西学堂读 书,后来到香港和美国的耶鲁大学接受教育, 他曾与爱因斯坦等一起被评为 “ 现代世界最具 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他对 自己早年求学 经历 、所见所闻和 自己立志报国有如下言论 , “ 我在川中时,只有抽象的民主观念,到香港 后 ,败 国之 民的羞辱 ,促进 了民主意识 的发 生,我开始深切体会到国之重要 ,已有改造社 会的愿望,再进而看到美国的繁荣 ,华裔工商 的屈居人下,又回想到祖国的贫愚落后,我比 较三种 不 同生 活方 式 ,孰 高孰 下 ,优 劣如 何 , 我不愿在中国的土地上再出现香港式的 , 二 殖民地 ,苦难的中国需要解放 ,我立志贡献己
三十年代初,国民政府决定把这种模式向 全国推广, 南京政府通过决议, 全国各省设立 乡村建设研究院, 并划出一个县做试点。由于 日 本步步进逼 ,1936年晏阳初领导的平教会撤 离定县。1940年晏阳初在四川成立中国乡村建
设学院。
三、走向世界 ,心系祖国
1948年,晏阳初来到纽约, 他在美国最高
法官威廉 道格拉斯 的引导下见到杜鲁门总
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0万华工
(苦力)被送往欧洲,在各战场帮助修建工事、
运输物资等,为了管理这批语言不通的劳工 ,
单、要经济、 要实际。继长沙之后(1922年至 1923年)晏阳初还先后在烟台、 南京、 杭州、 嘉
兴等地开展了识字运动,并在华北、华中、华 东、华西开展了平教活动。他编辑了市民十字 课 、农民千字课 、士兵千字课等通俗语体文课 本。1925年6月,晏阳初作为中国民间代表出席 了在檀香山召开的太平洋沿岸国民会议 ,旨在 探索太平洋地区穷国富强的道路。在会上,他 就平民教育运动作了一次专题演讲,引起了会 者强烈反响,檀香山华侨为.之掀起热产 烈的捐献
平民教育 晏阳初

平民教育——中国教育梦在我国有两位大教育家深远的影响于海外,被誉为世界的名人。
一位是我们很熟悉的孔老夫子,另一位则是晏阳初先生。
晏阳初是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人。
晏阳初以定县实验的基本经验与中国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理论为基础,在第三世界为奔走,指导田间实验与社区教育。
1955年,他被美国《展望》杂志评选为“当前世界最重要百名人物”之一。
菲律宾总统、泰国国王都把自己国家的最高荣誉奖章颁发给他,以表彰他的杰出贡献。
晏阳初将自己的平民教育的目的定义为教人做人,做“整个的人”。
什么是“整个的人”?第一要有知识力,第二要有生产力,第三要有公德心。
晏阳初到的平民教育可以说是当时的一个伟大的中国教育梦,他想要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普通老百姓,他想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应有的教育。
而晏阳初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教育目的是也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
晏阳初发现中国城市质朴的农民智慧能力强,但是缺乏读书求知的机会;发现当时社会的四大病象:愚、贫、弱、私,针对这四大问题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来应对。
愚。
当时中国的农民、工人几乎都是不识字的。
因此,晏阳初推行文字教育来提高明智,他先后在各地创办平民识字班,当时在长沙招募义务教员其中就有青年毛泽东。
文字是传播知识的工具,也是寻求知识的钥匙。
联系到现实,我们的义务教育已经将晏阳初当时扫除文盲的梦想化为现实,但是如今获得知识的途径早已不仅仅是通过书本。
互联网、大众传媒等等都早已成为我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了,如果现在不会用手机、计算机查看信息,搜寻资料,就已成为新社会的文盲。
以我家为例,早些年我们家还是会订购报纸,通过纸张了解身边的新闻,得到更多信息。
而近两年来,报纸已不再在家里出现,爸妈也学会了用网络了解知识,报社也都除了相应的app,爸妈也会经常问我手机的功能该如何操作,电脑该怎么使用,很多新鲜的事务父母也会努力地学习。
不学习就会落后于这个社会,可能不会学习已经成为了新世纪文盲的定义。
晏阳初

1949年12月,重庆解放,平教会被宣布解散,华西实验区被接管。翌年,已旅居美国的晏阳初受聘为“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开始致力于国际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1951年,他创建了“国际农村建设委员会”,提出了“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的口号,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帮助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清除贫困、文盲和愚昧”的呼吁。并先后帮助菲律宾、印度、泰国等国建立了乡村建设组织。1967年,他在菲律宾创办了“国际乡村建设学院”,为亚、非、拉几十个国家培训乡村建设人才。菲律宾政府为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特授予他最高荣誉奖——麦格赛纪念奖。
私立乡村建设学院,由晏阳初任校长,他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办学方针,以民主自由为治学指导思想,倡导民主进步,团结互助,勤学奋发,艰苦朴实的校风,他抵制了国民党在校院设立训导处的规定,不接纳国民党派来的训导主任,而在校选拔在学生中威信高、思想进步的教师组成了“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和“四自会”(自治、自习、自给、自强),提倡学术自由,允许学生自由出壁报、组织社团、进行学术研究、组织各种演讲会、讨论会,允许进步教授讲新经济学(即《资本论》)、新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史课程;他支持师生参加“反饥饿、反内战”运动。1947年“61”大逮捕,乡建院有34位师生被逮捕入狱,为此他积极进行营救,通过张群、孙元良的关系,分批把大部分师生保释出来。当时的“乡建学院”被称为“民主自由的园地”、“沙漠里的一片绿州”,正如晏氏所称,是一块“干净土”。
投笔从戎服务华工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0万华工(苦力)被送往欧洲,在各战场帮助修建工事、运输物资等,为了管理这批语言不通的劳工,美国陆军青年会在美国各大学招募留学生充当翻译,时值晏阳初毕业,他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毅然投笔从戎,在毕业典礼的第二天便跨过布满鱼雷的大西洋,来到战云密匝的法国。在法国,晏被分配到自郎华工营战时临时商店充当售货员兼翻译,与华工朝夕相处。在此期间,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华工写信,给他们读报上的新闻,逐渐萌动了训练他们识字的想法。阳初在白郎华工营办起了他平民教育生涯的第一个识字班,他选择了一千个最常用的汉字,边编、边教,开始训练华工识字。这项活动,受到陆军青年会的支持,并吸引了当时在巴黎留学的许多中国学生参加,使办学规模逐渐扩大。随着识字华工文化程度的提高,晏阳初创办了《华工周报》,当时在巴黎找不到汉字印刷设备,只得自己编排,用照相制版印刷,报纸很受华工欢迎。他“从此有了个自愿,回到中国不发财,不升官,把终身献给劳苦大众”。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今年3月14日上午,全国两会温总理记者招待会再度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去年,也是3月14日,也是记者招待会,温总理在谈到经济问题时,深情地提到”穷人经济学”,认为懂得了穷人经济学就懂得了许多经济学原理.今年,温总理说:”我特别要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我们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教育.”2004年本刊第9期摘发了《晏阳初:与爱因斯坦齐名的中国基督徒》一文,本期特约近代教育史研究者撰文再度对平民教育与晏阳初进行介绍.美国着名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是这样评价晏阳初的:”你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而赢得崇高的声望和舒适的生活.然而你却牧然地离开了备件优裕的环境,而走向民间,走向农村.无私地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自己的祖国成千上万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从未进过枝门.因贫困和目不识丁.他们世世代代任人摆布.“你已经准备了一套不但能在中国,而且能为世界任何地方平民改善生活,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你在世界黑暗之处点燃了一盏明灯”赛珍珠一生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她了解中国.她热爱中国,她更知道晏阳初所做的一切对中国的意义.晏阳初为什么会选择平民教育?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县人.1916年他来到美国,考入世界名校耶鲁大学学习.西方发达的经济与先进的教育,文明的社会, 开阔了晏阳初的视野.更促使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的祖国这么落后?为什么华人被人看不起?经过反马建强复思考,晏阳初发现:主要原因在教育落后.这不但是华人的悲哀,也是世界上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一切民族的悲哀.这时的晏阳初已经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特q是平民教育对一个落后国家的重要性而真正使得晏阳初立志毕生从事平民教育的,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赴法国战场参加华工服务的经历.”一战”期间,华工到法国服务的就有20多万人.其中90%以上目不识丁,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军官催促一批华工去做工.对他们大声说:”ComeOil.1et’sgo!”这几个英文字,只有一个字华工听来耳熟,那就是”“.他们猜想,这军官叫他们狗,欺人太甚!为了两个钱.我们来此冒生命之险.还被人当狗唤来呼去!我们今天就不替你做工!军官又重复了一次命令,但华工越发不理.军官不知所以,有口难言,因为他不会用中国话说:”我们走吧!”诸如此类的故事.漂洋过海传到了美国.当时在美国各大学有许多中国学生.他们兼通双语.是现成的翻译人才,于是他们纷纷要求到欧洲战场为华工服务.晏阳初到迭的地方是法国北部的布朗,那里有5000余名华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华工最需要的一项服务.就是替他们写家信.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几十上百人来找晏阳初给他们写信.一个月之后,晏阳初觉得,这样下去,自己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了.于是他灵机一动.召集了一个大会.把5000 名华工都拉去开会.晏阳初站在台上,对他们说:”从今天起.我不替你们写信了!”可是台下华工这时却大笑起来.以为他是在讲笑话.晏阳初继续说:”从今天起.我要教你们识字,写信.”底下又是大笑.他又说:”谁愿意跟我学,请举手,愿意学的人,今晚就来找我.”5000名华工中只有几个人举手.那一晚.是晏阳初平生最难忘的一晚:几个华工围坐在他的身边,听他讲数字,先学中国字”一二三四五”,再学阿拉伯数字“12345”第二晚.有十来个华工来了,第三晚,有数十个了.四个月后.已有350可以自己写家信了.为了鼓励他们.晏阳初特地邀请了一位法国将军来主持他们的毕业典礼.35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疑;.:教师博览;;JI》O?工一田O广》z 个华工各自从将军手里领得一张大红纸写的毕业证书.这是当时欧洲战场上的一个重大新闻.也是人类教育史上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在识字班的华工们身上,晏阳初发现了一种新人.他说:这新人的发现.比考古学家发现北京人还要重要.几千年来.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工,都被认为是没有脑筋的人.是愚蠢的人.其实你只要走近他们.你就会发现.他们不是没有脑筋,而是没有机会,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不是不可教, 而是无教.中国过去的教育完全是士大夫的教育.平民教育从来没有人去发现去关注去重视.从这个时候起.晏阳初便立志将来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而要从事平民教育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劳苦大众.晏阳初是怎样推行平民教育的?1920年8月,怀着满腔的热血.抱着一心一意在中国推动平民教育的信念,晏阳初结束了在荧国的学习.回到了祖国.经过全面缜密的调查.晏阳初发现办平民教育要克服三大困难: 第一是穷难——因为他们穷.无钱接受教育:第二是忙难——他们终日忙碌.没有多余时间上学;第三是文难——中国文字太难学习.要解决这三种困难.必须使平民教育成为经济的——以最少的金钱,收最大的效果:简单的——以最短的时阃.获得充分的知识;基础的——授予最实用的知识技能.像看报写字等,才能易于执行.识字教育是开发民众知识的基础,首先又得从事”选宇”工作. 选字时晏阳初动员了50余人,尽量搜集民众日用的文件以及中国白话文的书刊.如小说,戏剧,民歌,账簿,文契,告示甚至街名,店名,招牌,等等.他们一共搜集了150多万字的材料.统计各个字出现的次数.以出现次数多的字.选为常用字.最后选定1O00多字,晏阳初用这些字亲自编成了《平民千字课》. 在平民学校上课时间.晏阳初决定每天安排一个小时,因此解决了平民的”忙难”:1000多个字的识字量解决了”文难”;三分钱一本的《平民千字课》解决了”钱难”.为使平民学枝使用《平民千字课》能够迅速推广.晏阳初又选定长沙等几个地区进行试用.在长沙,晏阳初一开始的设想是”looO人认l0oo字”.孰料三个下午就招来了13oo多个平民.学生有了.接着找枝舍,最后找教师.1300多个学生,共计需要l50名教师.于是在长沙召开了一个全城中小学教师会议.这些中小学教师都积极支持,主动参与.’-3年正在长沙做小学教师的年轻的毛泽东也积极参加了这项教育活动.以识字教育为基础的平民教育.让广大平民获得了实际而又经济的收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也极大地鼓舞了晏阳初的工作热情.1928年.在全面指导全国平民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晏阳初开始集中人力物力选定河北定县从事平民教育的实验研究工作.河北定县有40万人口.刚好代表”-3时4万万中国人的千分之一.一个县就是一个广义的共同生活区域.是从事平民教育的最好单位区域.晏阳初说,到定县去.我们就是要向农民认老师.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他们的工作原则是只从事研究与实验,就是搞试点.摸索方法,研究问题,总结经验.然后将研究成果贡献给地方当局,让他们去推广.晏阳初逐步积累,发展,创造,形成了自己的平民教育思想.他的平民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人民潜藏着无限的力量等待开发.当今世界是一个唯力是视的世界,要想在这样的世界上谋生存求发展.非培养有力的民族不可!什么是力?知识就是力量,生产就是力量.健康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四种力量的反面就是”愚”, “穷”,”弱”,”私”.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是平民教育行之有效的四大教育方式.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晏阳初领导的平民教育工作从教育工作入手.对农村生产,农村卫生,医疗保健,社区组织,县政改革等进行了一揽子实验.总结出教育, 科技与农业生产结合.学枝教育与社会教育互补以及农村教育基础化,经济化,普遍化等一系列经验, 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的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38年6月.毛泽东时晏阳初”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深致敬佩”,并且希望能”有几千几万的优秀干部去参加.”晏阳初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又将平民教育工作相继推广到泰国,菲律宾,印度,加纳, 哥伦比亚等地.他的平民教育终于传播各国.影响世界.1943年4月. 晏阳初与爱因斯坦,杜成等并列荣获”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1955年10ft,晏阳初被推选为”当前世界最重要的百名人物” 之一,国际社会尊称他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是一个具有坚定信仰和丰富想象力的英勇学者.是劳苦平民心智与精神的解放者.晏阳初无疑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世界性人物,是第一个将在中国人群,中国本土创建的平民教育理论与乡村教育制度传播到国[标签:快照]。
走进晏阳初

定县实验
通过调查,晏阳初认为,农村衰败不堪以及 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最基本的问题可以用 “愚、穷、弱、私”四个字来概括。无论在什 么社会,无论在什么时候,若有这些问题存在, 任何事业便不能发展。
对此,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及其推行的 “三大方式”。并且在1926年以后,以河北定 县(今定州)为根据地,以县为单位,开始了 综合的社会改造试验,史称“定县实验”。
晏阳初精神 公正、平等的思想 奉献牺牲的精神 创新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爱国主义思想 胸怀天下的胸襟
学习与创新是每个人进步的必要阶 梯, 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迈向 21 世纪的必经之路。在人类已步入知识 经济时代的今天, 重新审视一代伟人的人 文精神, 不仅在于学习这种精神,更要结 合目前自己工作实际, 使之发扬光大, 架 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
背景
晏阳初在留学期间, 见华工因无文化而被外国人称 为苦力,倍受歧视, 不胜愤慨, 从代华工写信, 进而编 5千字文教华工识字,此次援助华工的经历让晏阳初意 识到弱者身上潜在的力量。 当时我国的农村人口数占到了全国人口总数的 80%。同时,农村人口中有90%的人不识字,农民 普遍处在破产的边缘。 因此,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立志教育救国,躬 身实践,勇于开拓,力图革故鼎新。他不仅自己放 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还带领一大批博士、 学者走向农村。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 去”的执着信念,全身心投入到了平民教育事业中。
启示
一:中国农村的义务教育,特别是 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需要政府的 扶持,加大投入。师资的缺乏呼唤更多 的教育工作者来为农村教育的全面振兴 做出贡献。如果我们能一次次的掀起中 国农村的“平民教育”高潮,再现晏阳 初时代的激情,把理想变成现实,在实 践中创新,在认识和体验中升华,中国 农村教育的春天还会远吗?!
晏阳初: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

晏阳初: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晏阳初,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1890年生于四川巴中县。
少时熟读儒家经典,十三岁时入内陆会传教士办的西学堂读书,后来到香港和美国的耶鲁大学接受教育。
在美国,晏阳初曾经受教于塔夫脱和威尔逊两位美国前总统。
塔夫脱教晏阳初的课程是《美国宪法》。
他与爱因斯坦一起被美国一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
”他的一生改变了世界上上亿贫苦民众的命运。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使国会通过拨款条款的外籍人士。
至今他被日本看做是进一步现代化的路标之一。
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有近二十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上服务,但饱受语言不通之苦,晏阳初于耶鲁毕业后第二日到法国服务华工。
在法国战场,晏阳初尝试着从复杂的中国文字中选中一千个常用字用来教华工识字,后来创办了《华工周报》,数月后晏阳初收到了一位华工写的信。
这位华工为了表示对晏阳初的感激,决定捐出他三年在法国泥泞的战场上积蓄的三百六十五个法郎。
晏阳初后来说,这是冒着生命之险赚来的血汗钱。
这封信后来改变了他的一生,晏阳初说:“我去法国,原是想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教育了我。
”于是他说:“我立志回国以后,不做官,不发财,把我的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他的第一站是上海,1922年晏发起全国的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
在长沙,他的声势做得很大,把整个城市都动员起来了,许多普通的劳苦大众——洋车夫和小徒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第一次地有机会走进课堂。
没有钱,但是那个时代有的是理想主义和热忱,教员都是义务,长沙和一百多位义务教员中就有青年毛泽东。
现在外国人写毛的传记,说就是在那个时候毛泽东受到了晏阳初的影响,开始觉悟要真正地打到民间去,而且方法要简单、要经济、要实际。
在北京时,张学良以出八百万大洋支持平教为条件邀请晏阳初任东北的行政院长,然而晏阳初拒绝了,血气方刚的张少帅把晏阳初的助手关进了监狱,等晏阳初赶到时,发现他的助手正在监狱里教狱卒识字呢!后来晏阳初发现中国的文盲主要是在农村,农村要是无法发展中国是无法实现现代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
晏阳初,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下面是为你搜集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晏阳初1890年出生在四川巴中,是我国有名的平民教育家。
晏阳初1913年的时候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也就是香港大学的前身,后又转去美国的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
晏阳初虽然并没有出生在富贵的家庭,可是他的父亲是一个私塾老师,又是一个医生,从小接受了父亲儒家文化的熏陶以及耳濡目染之下也非常的喜欢读书。
晏阳初的父亲虽然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但他的父亲并不是一个老古板,他的父亲深谙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之道,很早就将晏阳初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接受新学,虽然这所学校在离家几百里的地方。
1918年时晏阳初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19年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拿到了硕士学位。
晏阳初从大学毕业之后就立志将毕生经历贡献给平民教育。
1920年晏阳初学成回国,他回国后和很多人选择的道路不同,他立志不做官不发财,一定要将自己终身奉献给劳苦的大众。
回国后的晏阳初选择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间编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
1922年时晏阳初发起了全国识字运动,想要贫苦的接受不起教育的人民也能够识字,除文盲、做新民是他们
的口号。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影响非常的大,他也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不仅国内,国外一些国家也在他的影响下推行了平民教育。
晏阳初教育思想晏阳初从小就长在一个诗书氛围浓厚的家庭,很早就认识到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发誓要将毕生贡献于平民的教育,为劳苦大众做一些贡献,并且不为做官不为发财,后来平民教育运动的成功也说明了晏阳初做到了。
晏阳初教育思想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虽然是一句古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已经很遥远,但话中的道理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
人民就是这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每一个个体的强大才能让这一个国家逐渐强大。
但是看中国,虽然是号称人口四万万人民的泱泱大国,但是其中文盲的居然要占到百分之八十还要多。
中国向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立国,而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不识字的,他们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对外界的东西接受很少很慢。
因此就能体现晏阳初办平民教育是多么的必要,尤其是走到乡村中办农民教育。
这就是晏阳初教育思想里的本固邦宁,只有基础打好,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国家的基础还是个人的基础。
晏阳初将教育对象从平民变为乡村农民,推行了中国乡村教育。
晏阳初认为要想在农村推行者行动就必须将自己农民化,愿意虚心向农民学习并且在教农民的时候一定要耐心亲切,千万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也反映出他的一腔爱国情怀,平民教育的运动
在当时产生了很多影响,也被很多外国国家借鉴。
晏阳初平民教育晏阳初平民教育使得更多的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很多人因为他推行的平民教育而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就像晏阳初自己所说一样他要一辈子不做官不发财将终身都贡献给贫苦大众的教育问题,事实证明他真的做到了,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20年时晏阳初一回国就选择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间编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
这也是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开端,之后他又发起了全国识字运动,要让接受不起的贫苦大众也能够识字读书,这样才能接受更多的教育。
青年毛泽东就曾参加过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还有一些教育家认为毛泽东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晏阳初进步思想的影响才觉悟要以简单务实的方法真正的走到人民群众中去。
晏阳初的全国识字运动大获成功,中华民族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了。
平教会成立后先后在各个地方进行了义务扫盲运动。
随着平民教育的不断展开,晏阳初越发的看到了平民教育的重点一直都是在与农民的教育,于是平教会成立了乡村教育部。
1930年初,晏阳初在乡村教育的实践得到了国民政府民政部次长的肯定,好的经验就是要推广面向全国的,就设立了很多乡村建设育才院。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之后,晏阳初去到了台湾,不久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但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还是产生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