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观儿童观和教师观教学文稿
2024年教师教育教学观演讲稿
2024年教师教育教学观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教职工和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演讲嘉宾,是一名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师。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演讲台上,与各位分享我对于教师教育教学观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教育教学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需求、兴趣和能力,将教育教学过程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实践当中。
只有真正理解学生、关注和尊重学生,我们才能够做好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一个好的教师教育教学观应该是开放与包容的。
教育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追求个人的兴趣和梦想。
第三,一个好的教师教育教学观应该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不再需要仅仅掌握知识的记忆和重复,而应该具备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教师应该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创新的环境,引导学生逐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
另外,一个好的教师教育教学观应该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
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切实的实践,任何理论都只是空中楼阁。
我们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但是,理论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理论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反思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一个好的教师教育教学观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教育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而教师是这项事业中的中坚力量。
我们要有高尚的师德情操,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堂课,努力开拓和创新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教学观儿童观和教师观
教育教学观儿童观和教师观教育教学观、儿童观和教师观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儿童的发展。
以下是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和阐述。
一、教育教学观教育教学观是指人们对教育教学的本质、目的、过程和方法的看法和态度。
在现代社会,教育教学观的建立应该基于对教育教学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以及对儿童发展的关注和尊重。
首先,教育教学应该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儿童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儿童的社会能力、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其次,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和情境性,让儿童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究、体验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与儿童进行互动和交流,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教育教学应该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风格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二、儿童观儿童观是对儿童的认识、理解和对儿童的态度。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人,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个性和潜能。
首先,儿童是独立的人。
他们不是成年人的附属品或单纯的接受者,而是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的人。
因此,教育教学中应该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其次,儿童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教育教学应该遵循这些规律,针对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幼儿期的儿童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应该注重情境性和操作性的教学;而青少年期的儿童处于逻辑思维阶段,应该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最后,儿童具有无限的潜能和发展可能性。
教育教学应该相信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提供合适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支持,激发儿童的潜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教育观:即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的看法和态度;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一、什么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三、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四、素质教育的要求:(1)德育为先(2)能力为重(3)全面发展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五、(幼儿)素质教育的特点:1、基础性:基本素质(人之为人的素质底线)2、发展性:原有基础上发展3、自主性:主体性(三个“自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4、全体性:全民族、全体适龄儿童(教育公平)5、全面性: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6、未来性:面向未来(前瞻性)六、幼儿素质教育的内容:①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②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③身体及心理素质的教育;④审美素质教育。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 蒙台梭利的教师观、儿童观
教师的角色,即帮助 儿童生命成长的启导者、 设计者、教育环境的提 供者、儿童工作的观察 者、自由活动的保障者、 儿童发展的协助者、儿 童与家长的沟通者。
二、蒙台梭利的教师观
2.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
(1)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要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5)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 执着地观察儿童。
二、蒙台梭利的教师观
3. 蒙台梭利教师的特质
(1)谦卑的态度 (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与儿 童的沟通者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5)是家长的沟通者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二、蒙台梭利的教师观
3. 蒙台梭利教师的特质
(7)活泼地与儿童在一起,但不 能把自己作为教室的中心点 (8)热心、爱心、 耐心、 尊重 心、 责任心 (9)机警、 思维敏捷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 品质高贵 (11)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LO GO
第二章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理论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教师观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着的机体和发展着 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 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 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1.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 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 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 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 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 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 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 环境。
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幼儿教师的儿童观:1. 尊重儿童:幼儿教师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该受到尊重和关注。
他们应该听取儿童的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2. 爱护儿童:幼儿教师相信爱是教育的核心,需要建立起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亲密关系。
他们应该对儿童有关爱的需求进行满足,倾听他们的心声,向他们传递爱的能量。
3. 了解儿童:幼儿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儿童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他们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成长发展,了解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为儿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幼儿教师的教育观:1. 以儿童为中心:幼儿教师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
他们注重通过自然、情趣、游戏等方式来促进儿童的自我发展。
2. 营造积极环境:幼儿教师强调营造积极、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场所,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3. 多元教育:幼儿教师认为教育应该多元化,注重综合发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要培养儿童综合素质。
他们注重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儿童对生活、环境、艺术的感知,鼓励儿童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合作教育:幼儿教师认为教育是一个集体活动,应该注重合作教育,建立家园合作的桥梁,让教育成为一种全员参与的事业。
同样,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也应该注重小组合作、互助成长的教学模式。
总之,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核心是以儿童为本,注重个体差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员,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启蒙者和良师益友。
人本主义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主要意义
人本主义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主要意义一、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人本主义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
由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以他们为中心,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能够对自己进行教育,最终把他们培养成"完整的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这为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十分重视学生个人意义的学习。
这里所说的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价值观发生重大改变的学习,它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它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人的情感与认知全部投入学习活动。
这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前提。
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这充分展示了个体在学习中的地位。
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
这意味着学习能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
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这说明学生自己对有意义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只要学生具有了学习的中心地位,他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自觉地深入地进行学习,才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促进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三、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样,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
它是一种支持学生进行意义学习的各种真实问题的组合。
罗杰斯认为,如果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么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
但在当今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与生活中所有的真实问题还存在很大的隔阂,这对学生的意义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为此,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真实的问题情境。
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该怎样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呢?首先,教师要能发现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同时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
正确的幼儿教育观范文
如何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正确的教师观,儿童观,能让教师更好的工作,更好地推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起到推动性的作用,反之,则后退。
当老师要给予幼儿一个知识经验内容分时候,一定要心中有明确的计划。
要有一个大的高位目标,并且要有一个切合幼儿的具体小目标。
这就需要老师充分的研究学科,理解幼儿年龄特点,才能够更好的实现。
使自己给予幼儿的内容是丰富有价值分量的。
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
多年在一线引导幼儿学习,但是如果想要使自己做的东西更有价值,使幼儿获得的内容更加饱满丰富,就要提高自己对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认识。
他们能把陀螺的平面图立体化就是成功了。
当我们又提出“为什么孩子认为自己做的陀螺是假的,做好后谁也不急于玩”的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的关注点由作品又开始转向孩子,有的老师提出“虽然每一位孩子的陀螺制作成功了,但是为什么从孩子们表情和行为上看不到他们快乐?他们感受到快乐和成功了吗?”这位老师的话,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和深入的思考,通过分析,大家认为这主要源于教师在每个孩子做完陀螺后,都要让孩子与买来的陀螺对比一下,看一看谁转的时间长,谁转的速度快,以引导幼儿关注陀螺的平衡点和固定点……由于教师的期望与孩子的自主探究水平和原有经验形成明显落差,所以这种做法直接带给孩子的就是不成功的感受。
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因人而异,使得能够把陀螺做出来的孩子、能够使陀螺转起来的孩子以及不仅转起来而且转得好的孩子都有成功感。
教研活动围绕“如何看待孩子的成功”这一生动的问题展开讨论,伴随着老师们由不成功—到成功——再到不成功的疑问。
引发了教师思想观念上的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它帮助老师们由只关注教育目标,到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再到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直至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它不断地引导着教师逐渐走向孩子、走进孩子。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不断的更新儿童观,才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观点,使之符合新时代对儿童的需要,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 幼儿园教师观
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第一环节,尤其受到了社会的重视。
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他们的儿童观念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观点。
一、儿童是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认识到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是活泼可爱的小天使。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只有将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儿童是需要关爱和呵护的幼儿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发现儿童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呵护,切实做好儿童的安全保障工作。
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关怀,他们才能愉快地成长。
三、儿童是需要启发的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善于启发儿童,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只有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自由和发挥空间,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放飞梦想。
四、儿童是需要尊重的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意愿和选择,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策划,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只有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是有价值的,他们才会更加自信、阳光地成长。
五、儿童是需要关注的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与每一个孩子的情感沟通,尊重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及时发现并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可以定期与孩子们进行亲切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只有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被关注,他们才会更加健康地成长。
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应该是积极的,以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关注儿童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幼儿园得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第四章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
2、教育观的结构
广义 教育观体系
一般是对各种教育的认识形成 的教育观 。 如家庭教育观、学前教育观。
狭义 教育观们基于一定的儿童观而形成
的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主要包括为 什么要对学前儿童开展教育、要把学前儿童教育引 向什么方向以及如何教育学前儿童等基本内容。
第四节
四 课程观的演变与发展
一、课程观的演变与发展
(一)课程的本质
第一,课程是知识或学科 第二,课程是经验
(二)不同价值取向的课程观
1、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观 2、儿童中心主义课程观 3、社会中心主义课程观
(三)世界范围内大课堂观的演变 1、20世纪上半叶的课程观 (1)进步主义的课程观 (2)永恒主义的课程观 (3)要素主义的课程观 (4)主导课程观
古典时期 的附庸说
成人主义 儿童观
自然主义 儿童观
理性与 浪漫主义 儿童观
人本主义 儿童观
远古时代
中世纪
文艺复兴
启蒙时代
现代
三、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
(一)古代的儿童观 古代的儿童观基本上是属于工具主义的,
是一种成人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儿童特别是 女童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十分低下。
(二)近代的儿童观
•
教师观的核心是教师本质观。
(二)学前教师观
学前教师观是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主要是 幼儿园教师)对本职业的特点、作用、任务、责 任、师生关系、教师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 须具备的专业标准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二、教师观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3.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现代教育时期)
2.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同名43348)教育观:教育观:即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的看法和态度;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一、什么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三、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四、素质教育的要求:(1)德育为先(2)能力为重(3)全面发展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五、(幼儿)素质教育的特点:1、基础性:基本素质(人之为人的素质底线)2、发展性:原有基础上发展3、自主性:主体性(三个“自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4、全体性:全民族、全体适龄儿童(教育公平)5、全面性: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6、未来性:面向未来(前瞻性)六、幼儿素质教育的内容:①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②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③身体及心理素质的教育;④审美素质教育七、幼儿素质教育的策略:1、从小事抓起,培养幼儿积极成功的心理情绪2、以导为主,以教为辅3、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综合能力①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②强化幼儿习惯的养成③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八、幼儿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以“完整儿童”为培养目标2、加强教育改革3、改革课程设置4、实现家园共育、发挥社区作用5、提高园长和幼儿园教师的素质6、实现家园共育、发挥社区作用儿童观:儿童观是幼儿教师实施幼儿教育的思想基础,直接决定着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
谈谈你心目中的教师观与儿童观作文
谈谈你心目中的教师观与儿童观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师观与儿童观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
教育观:教育观:即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的看法和态度;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一、什么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三、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四、素质教育的要求:(1)德育为先(2)能力为重(3)全面发展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五、(幼儿)素质教育的特点:1、基础性:基本素质(人之为人的素质底线)2、发展性:原有基础上发展3、自主性:主体性(三个“自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4、全体性:全民族、全体适龄儿童(教育公平)5、全面性: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6、未来性:面向未来(前瞻性)六、幼儿素质教育的内容:①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②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③身体及心理素质的教育;④审美素质教育七、幼儿素质教育的策略:1、从小事抓起,培养幼儿积极成功的心理情绪2、以导为主,以教为辅3、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综合能力①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②强化幼儿习惯的养成③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八、幼儿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以“完整儿童”为培养目标2、加强教育改革3、改革课程设置4、实现家园共育、发挥社区作用5、提高园长和幼儿园教师的素质6、实现家园共育、发挥社区作用儿童观:儿童观是幼儿教师实施幼儿教育的思想基础,直接决定着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是一项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
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是三个至关重要的理念,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观,是对教学活动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传统的教学观往往将教学视为知识的单向传递,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活动。
在现代教学观中,教学不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方法、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教学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也不应局限于课堂和书本。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现代教学观倡导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地位的看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传统的学生观可能会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而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这是正常的。
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在不断的努力和引导下取得进步。
而且,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的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富有创造力,有的善于表达。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教育教学观摘抄范文
教师教育教学观摘抄范文教师教育教学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看法。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观是十分重要的。
接下来,本文将分十二个小节展开回答有关教师教育教学观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教师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在知识、思维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得到提升。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育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育手段和策略。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性和学生需求,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指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个体化教学:个体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个别化的教学设计和指导。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信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相应教学策略。
八、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是指教育中所强调的人文关怀、公平正义、自由独立等价值观念。
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良好的价值观引导。
新课程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新课程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新课改以来,人们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体现在:(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地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
)因此,积极能动的教师形象取代了消极被动的教师形象。
学生观: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在此背景下,新课改的学生观包涵一下三点: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完整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权责主体。
教学观: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2.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课程”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目标模式在知识观、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等方面
目标模式在知识观、儿童观、教师观、教育
观等方面
【内容简介】
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指导
作用。
本专题共包括三大部分:儿童观、教育观与教师观。
儿童观方面主要介绍了儿童观的演变及其科学内涵;教育观念方面则介绍了学前教育学的价值与功能;以及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教师观则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幼儿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
本专题不仅关注幼儿,帮助幼儿教师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如蒙台梭利、杜威等人教育思想;同时关注教师自身的成长,了解自身的专业发展以及如何处理师幼关系。
【学习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儿童观演变的历史、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2.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正确认识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并能结合实际,分析学前教育现象;
3.掌握与理解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掌握专业化幼儿教师的特征,了解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基本途径;
4.正确认识师幼关系的特点,掌握形成优质师幼关系的策略。
《指南》中的儿童观与教师观(新)
借助“遍及全球”项目的契机,教育部基础司从
2006年起,与儿基会合作,组织我国幼儿发展与教 育方面的专家,开始着手研制以家长和教师为主要 对象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南》的制定是由于当前面临学前教育发展带来 的机遇与挑战,也是为更好地深入贯彻《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 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教师的角色定位
• 教师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与儿童关系良好, 同时教师知道如何掌控课堂,如何准备组 织和实施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 德弗里斯和柯尔伯格认为教师应该担当四 种角色:评价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刺激 者。
• 作为评价者,教师要有广泛的儿童发展知识,同 时对儿童的心智发展有全面彻底的理解,以便评 价儿童的自发性活动,评价儿童是如何思考或者 理解某个特定的活动。 • 而且为了促进儿童智力推理能力的发展,教师要 能够运用儿童发展知识,为儿童提供适当的学习 活动(组织者的角色)以及提出能拓展儿童想法 的问题之间协调,要能刺激儿童用那些与活动和 问题一致的知识类型(经验、方法、能力等)来 进行推理(合作者和刺激者的角色)。
• 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教师,显然是对教师的过高 要求,这当然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但这段话给 我们的启示是:作为承担儿童教育的教师,仅仅 具有专业的知识是不够的,因为社会和家长都希 望他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可依赖的力量。 • 幼儿园之父福禄培尔认为:由于幼儿园教师要替 代家庭中母亲的角色,因此,妇女最适合担任幼 儿园教师。但幼儿园教师必须接受必要的教育培 训。幼儿园教师应该是身体健康、接受过良好的 学校教育、热爱儿童以及具有与儿童交往的能力 和恬静而快乐的生活态度。
教师观儿童观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坚信教育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事业,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观和儿童观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和反思的重要方面。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教师观和儿童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观方面。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1. 严谨治学,关爱学生。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同时,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我们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他们的个性,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2. 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严于律己,诚实守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3. 创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儿童观方面。
我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点:1. 尊重儿童的天性。
儿童是教育的主体,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潜能。
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
2. 关爱儿童的心灵。
儿童的心灵脆弱,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 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发挥自己的潜能。
4. 重视儿童的社会实践。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我们要关注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观和儿童观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教师观和儿童观的几点体会:1. 教师要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爱心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心,就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耐心是教育的过程,我们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引导他们成长;责任心是教育的使命,我们要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负责。
案例分析教案《儿童观》
课堂教学教案幼儿园教育案例分析教学《儿童观》2017年6月郧阳科技学校
案例1:亮亮喜欢打人,经常有小朋友因此找王老师告状。
今天,亮亮经过明明身边,明明顺手戳了亮亮一下,亮亮还手打了明明一下。
这时,王老师刚好看见亮亮打人,一把抓住他,用力狠狠戳他的头,推得他直摇晃,并生气地说:“看你还打人!”见到此情景,小朋友纷纷数落亮亮曾经打了自己,王老师听后更生气了,她用力拍打亮亮的肩膀,生气地大声吼道:“你真是讨人嫌!长得人不像人!”
问题: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案例2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问题:请从儿童观的角度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观儿童观和教师观教育观:教育观:即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的看法和态度;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一、什么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三、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四、素质教育的要求:(1)德育为先(2)能力为重(3)全面发展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五、(幼儿)素质教育的特点:1、基础性:基本素质(人之为人的素质底线)2、发展性:原有基础上发展3、自主性:主体性(三个“自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4、全体性:全民族、全体适龄儿童(教育公平)5、全面性: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6、未来性:面向未来(前瞻性)六、幼儿素质教育的内容:①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②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③身体及心理素质的教育;④审美素质教育七、幼儿素质教育的策略:1、从小事抓起,培养幼儿积极成功的心理情绪2、以导为主,以教为辅3、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综合能力①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②强化幼儿习惯的养成③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八、幼儿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以“完整儿童”为培养目标2、加强教育改革3、改革课程设置4、实现家园共育、发挥社区作用5、提高园长和幼儿园教师的素质6、实现家园共育、发挥社区作用儿童观:儿童观是幼儿教师实施幼儿教育的思想基础,直接决定着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
儿童的本质是人,这是构建科学儿童观的基本点。
一、科学的儿童观:1.儿童是人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①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②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①儿童和成人具有平等的地位和相同的价值;②儿童作为权利主体拥有权利: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③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特殊性4.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现代儿童观坚持育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育人为本是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终极目的。
即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承认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幼儿都有潜力、幼儿是完整的个体,充分尊重、关心、理解每个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健康成才,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育人为本”的内涵:1、幼儿是身心发展迅速的人2、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幼儿是受教育的对象,但幼儿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其学习的方式更多的是依靠“做中学”。
3、幼儿是独特的、富有个性的生命精灵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固然是基本的,但更重要的是使每个人都富有特点地个性地发展。
个人的本质意义是体现在他的与众不同的个别性之中的。
4、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人(全面发展)幼儿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不仅具备智慧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二)“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1、以“幼儿发展为本”,提高身体素质;2、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智力发展;3、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三)“育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1、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发展,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只强调某方面的发展,忽视人的整体和谐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要杜绝只重智力而忽视德育、体育的片面做法。
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特点。
2、公平公正地看待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这就要求老师做到:①自觉学习;②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③一视同仁地爱每个幼儿;④实事求是,赏罚分明(赏罚本身往往是次要的,幼儿在意的主要是赏罚所体现出的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惩罚”和“体罚”的问题关键在于处罚的程度和性质);⑤面向全体,点面结合3、尊重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如幼儿的个性、爱好、隐私,给幼儿自由,尊重他们的选择;关心幼儿,热爱幼儿,但要爱而不溺。
4、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从幼儿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教学,使每个幼儿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好的发展。
①深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幼儿的个人特点和年龄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寓“育人为本”于丰富多彩的保教活动中(活动是树立和落实“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有效载体)5、树立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的意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教育以服务幼儿为前提,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
主要有四个方面:①服务于幼儿的身心,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②服务于幼儿的学习;③服务于幼儿的生活;④服务于幼儿的终身发展,使教育成为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增强幼儿面对未来的适应能力6、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幼儿的人格和教师的人格是平等的。
教师不能盲目以成人自居,无视幼儿的人格、不容许幼儿有丝毫挑战的心理,随意批评、侮辱、惩罚幼儿。
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建立一种平等的师幼关系。
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基本特征:1、互动性;2、民主性;3、分享性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障碍:1、缺乏科学的教师角色定位;2、幼儿的人格未受到尊重;3、忽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1、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2、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3、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4、提高教师素养,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观:幼儿教师是专业人员,幼儿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幼儿教师是教育者、支持者、引导者,幼儿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一、幼儿教师的角色(充任保姆——担任教师——角色多元化)现代幼儿教师的角色观(老师、伙伴、妈妈):1.教育者(1)是幼儿物质环境的提供者和组织者(2)是幼儿的细心观察者和记录员(3)是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4)是幼儿学习的指导者(5)是问题的设计者和探索者(6)是教室文化和课堂气氛的营造者(7)是公共关系的调节人2.玩伴和知心朋友3.幼儿的第二任母亲4.研究者和理论建构者:行动研究、侧重教研、围绕实践二、职业责任与价值1、幼儿生活的照顾者;2、班级管理者;3、学习活动的引导者;4、园本课程开发者三、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定义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成为合格的教师专业人员的过程。
(1)内涵: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三大特征:有意识的、持续的、系统的(2)五个阶段(德赖弗斯职业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适应与过渡时期;分化与定型时期;突破与退守时期;成熟与维持时期;创造与智慧时期(二)内容:1、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2、教师的专业技能3、教师的专业情意:①专业理想;②专业情操;③专业个性倾向;④专业自我(三)要求:(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2)拓展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提高专业能力能力;2 . 组织能力;3 . 向幼儿进行教育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1、规划引领,正确发展思路;2、制度激励,强化发展动力3、评价导向,促进自主发展;4、终身学习,保持发展的活力(四)策略:1、教研结合;2、协调合作;3、经验反思(五)自身专业发展:(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随和”的特点,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缺乏真正的威信,造成学生在思想、学业上不求上进,对自己缺乏严格要求。
③民主型:这种关系中个,师生以人际交往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而建立起的以民主、平等、对话与合作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其人格的和谐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尊重幼儿——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幼儿。
保护幼儿安全,关心幼儿健康,维护幼儿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幼儿良好品行,激发幼儿创新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知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幼儿园教育发展的需要;③传播终身学习观念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①思想行为规范;②教学行为规范;③人际行为规范二、教师需处理的几大关系:1、师生关系:①师生平等;②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③宽容学生的缺点;④慎用惩戒;⑤拒绝体罚2、教师与家长的关系:①建立平等关系;②良好的沟通习惯③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