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三顾茅庐的故事_成语三顾茅庐的典故
三顾茅庐的故事_成语三顾茅庐的典故三顾茅庐的故事_成语三顾茅庐的典故
典故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
”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
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
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
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比喻访贤求才,真心诚意地邀请别人。
1。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
【成语解释】:三次到草屋来。
表示诚心地邀请。
【拼音】:sān gù cǎo l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
”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真心诚意邀请。
【成语故事】:汉朝末年, 逐渐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
其中刘备势力最小, 既无地盘, 又无兵力, 但他礼贤下士, 很尊重人才。
刘备听说诸葛亮极有才能, 便恭恭敬敬地亲自去寻访。
诸葛亮, 字孔明, 原籍山东琅 , 当时隐居在隆中 ( 今湖北襄阳附近) , 人称“卧龙先生”,并称他住处一带的高冈为卧龙冈, 他就住在冈前的茅庐里。
刘备经由徐庶的介绍, 曾前后三次专程拜访他。
头两次, 他故意避而不见, 最后一次才见了面。
刘备请求了半天, 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
从此, 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 打了很多胜仗, 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后来, 刘备称帝, 诸葛亮做了丞相。
因为刘备当时访求贤才是那样的虔诚, 所以后人比喻多次专程拜访, 叫“三顾茅庐”。
又因为刘备当初请出诸葛亮, 是那样的不容易,所以讽刺某些人摆架子, 一次两次请不来, 也叫“三顾茅庐”, 或“三请诸葛亮”。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成语】:三顾茅庐【成语故事】:公元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投靠荆州刘表。
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安排刘备在新野屯兵。
公元202年,刘表命令刘备带军北上,到叶县,遭遇到夏侯惇、于禁、李典军队的抵挡。
刘备假装退兵,设下埋伏。
李典认为这是刘备的计策反对贸然进军,夏侯惇不听,被刘备打败,幸好李典及时赶来。
刘备军力过少,知道相持下去占不到便宜,于是退军。
刘备在荆州数年,感慨时间的流逝,积极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四处招揽人才,为自己出谋划策。
其中,刘备最赏识的是徐庶。
有一天,徐庶对刘备说,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是当今少见的人才,既有学识又有谋略。
于是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而归。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亡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斋戒了三天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拜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赞叹不已,并恳请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见刘备如此诚恳,于是答应出来辅助刘备成就一番事业。
从此,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用他的全部智慧,尽心辅助刘备实现政治抱负,成就霸业。
[5]“三顾茅庐”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
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
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
隔
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出门
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
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
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
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汉字书写】:三顾茅庐【汉语注音】:sān gù máo lú【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
”【成语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三顾茅庐的'意思】:茅庐:草房;顾:拜访;东汉末年时期,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来帮助自已打天下,曾经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中拜请。
比喻诚心诚意地一再登门邀请某个人。
【三顾茅庐的近义词】:诚心诚意、草庐三顾、求贤若渴、爱才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反义词】:拒人千里、虚情假意;【三顾茅庐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趁天下群雄四起,一片混乱的时侯扶持天子,控制了朝廷,并且以天子的名义向各诸侯发号施令。
爱才若渴的刘备为了实现建国大业,乐此不疲地到处搜罗人才以积蓄力量。
一次,刘备听说隆中有位叫诸葛亮的隐士是个才气无双的人,就带上厚礼,与关羽、张飞一起来到隆中的卧龙岗,想请诸葛亮出山,帮自己打天下。
他们来到诸葛亮隐居的茅舍,不巧诸葛亮已外出不在家,刘备等人扫兴而归。
时隔不久,刘备等人又冒着风雪来到隆中,结果又扑了个空。
刘备小心翼翼地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信,表明自己对他的景仰和希望他出山的愿望。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第三次去拜访时,诸葛亮正好在家睡觉。
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被请进了屋里。
刘备不辞劳苦几次拜访,使诸葛亮大为感动,终于答应做刘备的军师。
诸葛亮以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屡建奇功,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
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执着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尤其是当它用在积极向上一面的时侯。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三顾茅庐的故事及解析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三顾茅庐的故事及解析三顾茅庐是指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顾茅庐成语解释【成语】:三顾茅庐【拼音】:sān gù máo lú【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的故事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故事主人公简介刘备简介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
三顾茅庐成语小故事
三顾茅庐成语小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带着礼物专程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好留下姓名,失望地回去。
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外出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又和他俩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就在这间茅庐中,诸葛亮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
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
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比喻访贤求才,真心诚意地邀请别人。
三顾茅庐的成语词义介绍
三顾茅庐的成语词义介绍读音:sān gù máo lú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造句: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三顾茅庐→ 庐山面目→ 目中无人→ 人定胜天→ 天外有天→ 天伦之乐→ 乐不可支→ 支支吾吾→ 吾膝如铁→ 铁证如山→ 山穷水尽→ 尽善尽美→ 美中不足→ 足智多谋→ 谋事在人→ 人命关天→ 天壤之别→别有洞天→ 天翻地覆→ 覆地翻天→ 天经地义→ 义薄云天→ 天外有天→ 天伦之乐→ 乐不可支→ 支支吾吾→ 吾膝如铁→ 铁证如山→ 山穷水尽→ 尽善尽美→ 美中不足→ 足智多谋→ 谋事在人→ 人定胜天→ 天壤之别→ 别有洞天→ 天翻地覆→覆地翻天→ 天涯海角→ 角立杰出→ 出生入死1 卞和献玉三顾茅庐司马荐贤马跃檀溪水淹七军李自成称王王聪儿起义……2 难道就这样让到手的鸭子飞了?不行,觉对不行……要不哥也学学刘备刘皇叔?…咱来个三顾茅庐,厚着脸皮多去请几次?哥感动天,感动地,难道感动不了你?3 三星高照三杯酒呀,依儿呀子吆,三顾茅庐请诸葛呀,依儿呀子吆。
4 据报道,韩国政府正式宣布发行国定韩国史教科书的决定后,国史编撰委员会三顾茅庐,积极聘请崔梦龙教授担任国定教科书代表执笔职务。
5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
6 刘备为图霸业,求才若渴,他不惜降尊纡贵,三顾茅庐,虔诚之心终于感动了诸葛亮,接受了刘备的邀请,出山辅佐刘备,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7 三顾茅庐之类的要求也不是不可能,顶多不会像诸葛先生那么傲娇罢了。
8 年,村党总支书记陈言生三顾茅庐,请来了省特级教师幼教专家饶丽珍,“领衔”创办代代红幼儿园。
9 我们的古人有“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一人得位,天下大治”的格言,周得太公望而代商而兴,齐桓公得管仲而霸天下,刘备三顾茅庐,势成三分……10 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邹家华相中了祝榆生,为此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_成语故事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故事梗概: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颍川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颍川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作文素材]成语三顾茅庐故事
[作文素材]成语三顾茅庐故事成语三顾茅庐故事成语名称:三顾茅庐成语拼音:sān gù máo lú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真心诚意邀请。
实用性: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年代:古代成语解释:顾:拜访;茅庐:茅屋。
比喻真心诚意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来源: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成语造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三字开头的成语三月不知三思而后三十六计三十六策三年不窥三过其门三生有幸三令五申三顾茅庐三人成虎包含有三字的成语余音绕梁此地无银二桃三士二桃杀三冯谖三窟三日打鱼三十六策士别三日一饭三遗一沐三捉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顾茅庐的典故
三顾茅庐的典故三顾茅庐的意思是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大家知道三顾茅庐的典故吗?三顾茅庐的来源是什么?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三顾茅庐的典故,供大家阅读!三顾茅庐的典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郡邓县,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刘备和诸葛亮这个君臣际遇,是刘备去找诸葛亮呢,还是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呢?这个问题史书上是有不同记载的,《三国志》说是刘备去找诸葛亮,用五个字做了记录,就是“凡三往,乃见”,但是《魏略》和《九州春秋》说是诸葛亮去找刘备。
三顾茅庐读读写写词语解释
三顾茅庐读读写写词语解释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源自东汉末年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当时,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于是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
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夺取天下。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一个词语可能有好几种意思,可能有些意思你不知道,那么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去隆中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解释【成语】: 三顾茅庐【拼音】: sān gù máo lú【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去隆中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成语典故【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词语辨析【举例造句】: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拼音代码】: sgml【近义词】:礼贤下士【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歇后语】: 刘备访贤【灯谜】: 刘备请孔明【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真心诚意邀请【英文】: repeatedly request somebody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故事】: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1]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三顾茅庐
汉语成语
01 成语出处
03 成语寓意
目录
02 成语故事 04 成语运用
基本信息
三顾茅庐(拼音:sān gù máolú)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诸葛亮《出师 表》。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 访。茅庐:草房)。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多含褒义。
诸葛亮不是一个空谈之人,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于是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共 同商讨如何才能占据土地,夺取天下。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孙权,安抚少数民族,夺取荆州、益州;等到曹操集团 出现变故,就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平定中原。
成语寓意
成语寓意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向别人请教问题,或者有求于人, 态度一定要真诚,并且要有耐心。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就像刘备一样,不因此而鄙视诸葛亮,因而蜀汉 皇朝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辉煌。假设刘备无礼节,诸葛亮肯定不会出山相助;假设没有诸葛亮相助,刘备很难建立 蜀汉政权。其实,“三顾茅庐”的背后,是求贤若渴。
谢谢观看
成语出处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这段话后来概括为成语“三顾茅庐”。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一次,刘备在中原吃了败仗,只得逃往荆州, 依附刘表。为了能够复兴汉室,夺取天下,刘备到处招纳人才。徐庶和司马徽见他一心爱才,就向他举荐一个人, 此人就是人称“卧龙”的诸葛亮。诸葛亮不仅很有学识,又有才能,于是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 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三顾茅庐【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是有一定的历史典故的,【注音】sān gù máo lú【典故】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
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具体的用法吧。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真心诚意邀请【结构】动宾式【近义词】礼贤下士【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同韵词】贩夫驺卒、两瞽相扶、惟利是逐、为德不卒、枉矢哨壶、矫国革俗、转祸为福、挈榼提壶、美中不足、以沫相濡、......【年代】古代【谜语】刘备请孔明【邂逅语】刘备访贤【英语】repeatedlyrequestsomebodytotakeuparesponsiblepost 【日文】三顧の礼(さんこのれい)【法语】prieravecinstanceunhommedetalentdefournirsonconcours 【教学同步】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刘绍棠《蒲柳人家》初中六册·课文·6【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
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其它使用】◎ 但三顾茅庐是有的,张良访韩信也有,此外还有伍子胥荐专诸,侯生荐朱亥,都对当时的政治关系演化起过很大作用。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东汉末期,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
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
司马徽说:“此地有‘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多方打听,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
这时,谋士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带着礼物专程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好留下姓名,失望地回去。
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外出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就在这间茅庐中,诸葛亮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
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
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比喻访贤求才,真心诚意地邀请别人。
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秉承刘备遗志,继续出兵伐魏。
他在向后主刘禅上的一道奏表中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流露出对刘备给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
三顾茅庐成语意思
三顾茅庐成语意思
“三顾茅庐”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出自中国历史故事中的一段典故。
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为了请某人出山或担任某个重要职务,多次亲自前往对方的住处,请才人出来。
具体的典故源自中国东汉末年,当时天下大乱,政权更迭频繁,曹操是当时非常有才华和威望的将领,被很多人认为是可以拯救国家的人选。
而刘备则是一个有志于复兴汉室、救民于水火的人。
为了请刘备加入自己的阵营,曹操三次到刘备在茅庐(一种简陋的住所)居住的地方去拜访他。
这三次拜访表现出曹操对刘备的真诚和坚持,最终打动了刘备,使他决定加入曹操的队伍,从而展开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
因此,“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就形容了请求别人出山或担任重要职务时,多次坚持不懈地努力邀请,表示出极大的诚意和坚定的决心。
这个成语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之一,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
儿童故事-三顾茅庐
儿童故事-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故事/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的时候,局势非常混乱。
各地的诸侯豪强都纷纷出兵,想夺取领土,统一天下。
刘备和曹操就是其中的两中杰出人物。
原先,曹操打不过刘备,因为刘备有个名叫徐庶[shù]的谋士。
曹操吃过几次败仗后,曹操非常生气,就将徐庶的母亲捉了起来,逼徐庶离开刘备。
徐庶没办法,只好离开了刘备。
但在临走之前,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你可以请他辅佐你,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 刘备听后,为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
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yàng]不乐地回去。
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儿童故事大全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
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
【三顾茅庐的成语意思】: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的故事读后感】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用诚心打动了诸葛亮同意出山帮助他打江山。
从刘备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只要你坚定目标,并不断地付出,去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名人成语故事的四字成语
名人成语故事的四字成语三顾茅庐_成语解释【拼音】:sān gù máo lú【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刘备求贤若渴的小故事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形容“古今中外名人故事”的四字成语有:舍生取义、悬梁刺股、三顾茅庐、围魏救赵、荆轲刺秦。
1、舍生取义[ shě shēng qǔ yì ]: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三顾茅庐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导语:东汉末期,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
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
司马徽说:“此地有‘伏龙’‘凤雏
东汉末期,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
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
司马徽说:“此地有‘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多方打听,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
这时,谋士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带着礼物专程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好留下姓名,失望地回去。
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外出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就在这间茅庐中,诸葛亮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
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