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年级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古诗词鉴赏(客观题)(共33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8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8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 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 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尾联,写作者要保存好珍贵的朝帽,言外之意是决不做异姓 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全诗感情起伏 动荡,由悲忧到镇定,表现了作者的气节。全诗由“旅 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 舍”,七、八句收束,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答案:(1)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 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 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2)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 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 全诗的格调。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以豪放的胸怀,描绘 ,描绘出边塞地区的荒凉。大雪连年 飘飞,“春风不曾到”,表明这里气候的寒冷,这也是“汉 使亦应稀”的原因。然而,这里又是连接着疏勒和武威的要 道,诗人将去这里,为王事辛劳,报效国家。虽然自己身怀 报国之志,并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但内心深处,还是有着思 乡之情的。这样,诗人便将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有机融合, 使整首诗的思想情感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丰富。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试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 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 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 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高三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33张)

高三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课件(33张)
答案
第二,全面、具体地分析表达效果 分析表达效果是赏析句子最后,也是影响得高分的重要一环。一般 而言,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写景、造情、达情。具体到诗 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同时联系全文。 1.全面分析 要有全面分析的意识,既要从内容角度,更要从情感角度考虑。具 体说来,有以下四个小角度: (1)内容、主旨角度。看它在塑造形象上是否具体、鲜明、生动,是 否有利于主旨表达。 (2)思想感情角度。看它对思想表达是否突出、深刻、升华,对情感 表达是否含蓄、强烈、丰富。
答案
回顾反思
1.自己能迅速说出古诗表达技巧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常用表达技巧的特征 和效果吗?
2.自己能做到精准审题、答题吗?对于“赏句”这类常见题型,自己形 成一套审题和答题的系统知识与方法网络了吗?
3.做表达技巧题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有无解决方案?
借题发挥 突破核心
赏析句子是一种综合性、自由度大的赏析题型,近几年成为高考的 热点题型。它主要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方法,有的句子 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 子。鉴赏时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从这个角度说,它是 属表达技巧题中的暗考题。其答题步骤一般为:
下面附带说一下应特别注意古诗的结尾艺术的判断。因为赏句题多 赏的是诗的尾部,因此,要对其结尾艺术有所了解。
①从表达方式看结尾技巧。主要有以描写、抒情、议论作结三种方 式,重点是以描写作结。以描写作结主要有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 描写三种,其中古人用得最多的是以景作结。它是一种特殊的情景交融, 特殊在哪儿?它一定在结尾,它要求最后一句写景,还要保证倒数第二 句一定不能写景,否则就是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
自然离不开抒情技巧,就不能用描写技巧分析。其次看诗句的写作对象, 即看它是写景的、写人的、叙事的,还是抒情的,要善于根据写作对象 去判断“判断”的方向。

人教版高三二轮复习语文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版高三二轮复习语文课件 (共37张PPT)
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 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 聪明(机灵)。
高二语文诗歌形象-山东省乐陵市第一 中学人 教版高 三二轮 复习语 文课件 (共37张PPT)
高二语文诗歌形象-山东省乐陵市第一 中学人 教版高 三二轮 复习语 文课件 (共37张PPT)
设题方式: ① 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 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规范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
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思妇、游子、英雄、隐士 、诗人等)
步骤二: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 特点。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 据。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 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 ②俭:通“险”,怪异。时世: 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 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 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 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 惆怅的贫女形象。
了什么手法? 5.(2012·江苏高考)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
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 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分类:
1.人物形象。①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 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 人)。
高二语文诗歌形象-山东省乐陵市第一 中学人 教版高 三二轮 复习语 文课件 (共37张PPT)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三编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共70张PPT)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三编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共70张PPT)
诗歌语言风格主要是指诗歌语言的整体特色,如沉郁顿挫、清新 自然、平淡质朴、浓艳绚丽、精警凝练等。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3 .欣赏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表达思想时所采取 的技法,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 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等。 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如借古讽今、 用典、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等。
4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鉴赏诗歌的“形”,评“ 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 形”入“神”,神“”寓于“形”是, 古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也成了诗歌鉴赏 考查的重要内容。
11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8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其次,是对深层意义的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主要指对诗歌内容 和情感的理解。对诗歌深层意义的理解,可以结合作者的人生阅历 及作品风格和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所, 谓“知人”就是要掌握诗人 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所处时代的风貌,如 果掌握了时代风貌,对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了。
12
热点题型一 热点题型二 热点题型三 热点题型四 热点题型五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 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 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1、阅读下面一首绝句,简要分析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
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
形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2017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ppt (2)

2017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ppt (2)

2.抓情语。 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牢牢把握, 这是理解诗情的一条命脉。 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两联, 尤其是尾联; 词的下阕, 有时也“移 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哀” 字。 当然,不是诗中所谓的“情语”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有的诗人故意用反语。当然,这种情况很少。绝大多数情况下,我 们都是能抓住“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
原味翻译: 孤独的小船夜色中停泊在洞庭湖边, 岸边荧荧灯火, 客船上孤寂一片。 北风呼呼吹来, 强劲得怕是能将片片梅花吹老吧。 我打开船篷小门,却见外边是漫天大雪。我突发万丈诗情,想要与 这飞舞的雪花争个高低,雪片在与风搏杀,我的诗情在与雪缴缠。 我长笑一声,感觉心情无比畅快。
提分攻略 [金钥匙] 1.看标题。 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 唐人作诗,最重标题。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 调。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 重阳);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总之, 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考能提升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秋望 (明)高启 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 (1)“雁行初过客登楼”中,“雁”这个意象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结语中“总是秋”三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 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独游西岩”即“独(于)西岩游”。点明了人物 (独自一人)、地点(西岩)、事件(游览)。 ②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 (青山回应)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让咱们相互为伴,面对风 寒)。山尖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平线升起,眼下 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峦、清澈的小溪, 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但愿它们能明了我的心忠,人同 此情,心同此景)。 ③“偃蹇”。(“寒”及“《离骚》”也暗示了一部分情感)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课件 (共24张)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课件 (共24张)

组织鉴赏题答案的精准性、规范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 描写了两个 具体场景, 与其他各联 直抒胸臆的 写法不同, 这样写在情 感表达和结 构安排方面 有什么作用? (6分)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咏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物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言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志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诗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抓住诗歌 形象, 判定题材 类型。
诗歌中的形象
• 人物形象(诗中人物的形象,诗人的形象) • 景象、物象(前:自然风景;后:专咏之物) • 意象(一般指寄托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六句 是怎样运用对比 手法勾勒精卫形 象的?请简要分 析。 10. 诗歌后六句 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人生态度?
再读全诗 (手法、 典故、情 感倾向)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六句 是怎样运用对比 手法勾勒精卫形 象的?请简要分 析。 10. 诗歌后六句 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人生态度?
高三语文

最新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ppt课件精品课件ppt

最新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ppt课件精品课件ppt

分析:
1、读作者:王维,盛唐诗人诗人,属于山水田园诗派,
晚年向佛。其诗歌以描写山水风光居多,所写景物充满诗 情画意,“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歌在清新淡雅中 又往往意境高远,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
求2、。审标题: 标题《过香积寺》,“过”即拜访意,到深
山中一古寺游玩,诗歌当属写景诗。
3、读注释: 注释中两个词语均属佛教用语,通过注解我
们可以读出诗人对世俗欲念的超脱,对清净隐居生活的向 往。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
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 的日色,由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的意境。
四、抓关键词句
说说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参考答案:抒发了诗人远离家乡、旅居在外的孤独
伤感之情。
例: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乌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1、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 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搔扰中原,并于广德十年,直捣长 安。2、徂:过去,逝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 诗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 及作者的情感。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依 依惜别的深情。《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类词是 咏古词,常常表达昔盛今衰、忧国忧民、 建功立业等不同的主题。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日思归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高三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PPT优秀课件

高三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PPT优秀课件

结合尾联诗句,赏析整首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答案一: 刻画了一个孤独的老者形象。
答案二: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刻画诗人的形象,写作者旅途中看到一只 飘飞的沙鸥,来引发感慨,突显人物的 。
答案三: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在旅夜之中看到静寂、空阔的景 象,想到自己仿佛就象天地间孤独飘飞的一只沙鸥, 刻画了一 个孤苦无依、辗转飘零、孤独老迈的诗人形象。
一、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单项练习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诗歌形式 ------ 表达技巧
诗歌内容 ------ 形象 (人物 ------ 思想情感
事物 景物)
二、古代诗歌形象单项练习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四、课堂作业
生查子
朱淑贞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1、此词历来为人所称道,人多以为 “抒感伤怨抑之情 ”,请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三段论)
明确表达技巧 +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表达效果
表 达 技 巧
表现手法 (描写 抒情)
描写: 方位 正侧 虚实 动静 视听 想象 抒情: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借古讽今 托物言志
(用典) (象征)
修 辞 : 比喻 拟人 对比 衬托 列诗句中运用的表达技巧。 1、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2、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1、人物形象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提问变体:①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②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答题思路和模式: (1)明确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课程标准》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二: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 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 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 无以谈意境。
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意 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 凉等。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16)金乌: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17)连理枝 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比喻恩爱夫妻。唐白 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优秀课件】
2、景物形象类例题
题菊花 (唐)黄 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篱下边列老对本却诗陶的潜理菊解”,一不正句确写的篱两笆项边是的(“菊花)”(老5分去),抒 发了A自.己“秋隐尽居东心行情且不未复回”存一在句的交忧代伤了。时间关和注作意者境行,踪抓,住“茅暗斋 示寄态在。情少感城的隈词”语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
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 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 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D.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 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E.本尾诗是联一直首接以抒抒情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
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少A邻.并“”题的李意凝思幽是居说”李中凝“很题少”有字邻的居意紧思挨是着“做写伴”。, “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
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关键C词.:““僧少敲””是句“中很的少“”敲的”意,思传。说也曾想作“推”, “上推下敲文”:“一词草即径来入荒源于园此”。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
吴融
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
金镞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
“风物”指自秋独然声上景暗寒物促 城和河正声愁人急绝文,,景野戍观色鼙。遥惊联连起日雁系色行上黄 行下。。文,切忌望
文3、生下义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句中的“风物”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凄
描写,充分展现了隋堤四周荒凉的景象。
E.“戍鼙惊起雁行行”一句直抒胸臆,暗示了今日烽火又
起,并点出了诗人“愁绝”的原因。
(2017河南模拟题)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孙权及曹操。
(1996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3-4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 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 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中中主象“CD的尧要。..都雍倒雍的描另贴诗影诗女绘外切中,中儿的,”“所“、是雍表碧以水舜湖诗述”给仙的面中有是人”妃风湖误湖感指子平色。色觉水,浪的两,湖中死静“首“水仙后,碧诗翠的女化其”里”颜,作中和的是色即湘没山“山没娥水有色潭色有皇神“的面,君和,山“无因山女遨影翠风为 倒 英游 凝 ””是影。于重不“凝的她洞”可烟视颜们庭“能波君色是之朦是不山浓古上胧月动映重代。”夜”在。传的所,湖说景见。
3、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
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
风的末 “取诗句 江得C句并东.了说“未”便胜明“ 借成利 诸指 指名。 葛明 孙八亮权”阵的,三图功诗国中绩中英”。末雄,句,是并化“未用西提杜蜀到甫”曹“借操名指。成刘八备阵,图”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
课后限时训练
(1997全国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总结错误类型,探索解题方法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 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 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 很短的时间。 E、“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借景抒情,以开阔的意境暗示 离人相距之遥,表达了离索之情、惜别之恨。
• 错误之处:把“凄凉哀伤”改为“绚丽优美”。 • 设题角度、错误类型:意境分析不当 • 解题方法:掌握常见意境的特点,抓住特定意象,关
注描写意象空间、色彩、声响、冷暖等特点的词语。
总结错误类型,探索解题方法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 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 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 很短的时间。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 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 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 错误之处:并非从美梦中惊醒,而是从满腔愁绪中惊醒。 • 设题角度、错误类型:词句翻译不准,内容理解错误。 • 解题方法:关注选项中的“意谓”、“状写”等词;抓住关 键词,联系上下文,注意古今异义词,切忌望文生义。
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首更联幽没”B.有有“明异僧确曲敲抒同月情工下,之门重妙”在。句写以景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
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于基注础重D.知炼全识字诗要,所稳故写扎读之稳来事打回虽。味然无不穷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
(2017广东百校联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1、鉴赏文学作品中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 意境 • 语言: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 表达技巧 • 诗歌内容理解 • 诗歌诗歌情感把握
总结错误类型,探索解题方法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 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 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 很短的时间。
(1997全国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诗选择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 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说银己描范BC融盘“写..两雍文于中先,首诗侧景的天描诗从重物青下绘都君于描螺之一巧山托写,忧个妙的物之一而宁地倒言中首忧静以影志,将、”“起:使倒秀的螺笔由山映美思”,虚的湖、想作点拟秀中和。比出的美的谐而,了景形山的刘但湖物神比境、一山来两成界雍首的渲谐仙,两将色染地女表首皓彩主呈 青 现诗月,观现黛了只银继感在色诗侧辉之受我的人重下又,们螺的于的将表眼髻审山山神达前。美水比话了。情景成传自趣物。
【堂中学习探究案】
一、巩固练习,合作学习。 • 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中的四道诗歌鉴赏客观
题,限时10分钟。 • 小组讨论,同学们互相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1、B 2、C 3、AE 4、BD
(1998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正确选项:月光寒、夜已深,萧萧疏竹、泠泠水声, 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错误选项:诗人月夜倚柱看自然之景,听天籁之声, 尽享自然之静美,陶醉其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解题方法及技巧:
读懂诗歌是关键, 主客变化不离宗。 审清题目明要求, 细读选项划要点 运用知识作判断, 对照诗句细分析, 参照类型明师意, 正选排除巧妙用, 确保选择得满分。
• 错误之处:“天长烟远”借景抒情,“凝恨独沾襟” 直接抒情。
• 设题角度、错误类型:表达技巧分析不当。 • 解题方法: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关注选
项中手法的判定和对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
解题方法小结
• 语言风格把握有误:了解名家风格、品读意境、关注 题材。
• 意境分析不当:掌握常见意境的特点,抓住特定意象, 关注描写意象空间、色彩、声响、冷暖等特点的词语。
古诗词鉴赏复习 客观题
惠东中学陈春燕
凡物各自有根本。 ——唐·顾况《行路难(其二)》
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明·洪应明《菜根谭》
【学习目标】
•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角度。 • 2、探索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方法和
解题技巧。 • 3、提高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能力。
考情分析,明确考点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 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1996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3-4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
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
分江东。
二、探究学习,自主命题:阅读诗歌,根据考点和 命题角度设置一个错误选项和一个正确选项,让其他同 学判断正误。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 溪住宅以西。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
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998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