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功能材料导论(温树林编著)思维导图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afdb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8.png)
功能材料的特性包括电、磁、热、光、化学、生物等性质,这些性质在特定的外部刺激下会发生改变, 从而实现对外部环境的响应和调控。
分类
根据功能性质,功能材料可以分为电子 功能材料、磁功能材料、热功能材料、 光学功能材料、化学功能材料和生物功 能材料等。
功能材料在水力发电、海洋能利用等领域 应用广泛,如水轮机叶片材料、海洋能转 换材料等。
生物医学领域
生物医学领域概述
功能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涉及医疗器械、生 物医用材料、药物载体等多个方向。
医疗器械领域应用
功能材料在医疗器械制造中应用广泛,如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等医 疗设备材料。
根据应用领域,功能材料可以分为能源领域 功能材料、环境领域功能材料、医疗领域功 能材料、信息领域功能材料等。
根据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功能材料 可以分为金属功能材料、无机非金 属功能材料、有机功能材料和高分 子功能材料等。
02 功能材料的特性与性能
特性
物理特性
功能材料通常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如超导性、半导性、 磁性、光学性能等。这些特性使得功能材料在特定条件下 能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性质。
化学特性
功能材料的化学特性包括稳定性、抗氧化性、耐腐蚀性等 。这些特性决定了材料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
生物特性
某些功能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如人工关节、牙齿等。这些材料需要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的 相容性,以减少排斥反应。
性能
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硬度、 强度、韧性等。这些性能决定了 材料在受力条件下的表现,对于 材料的加工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
高清版新课标高中生物思维导图
![高清版新课标高中生物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6b992a800b1c59eef9c7b49d.png)
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场所,条件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实质、意义
影响光合作用 的因素及应用
内部因素 外界因素
叶面积指数 叶龄 光照强度 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 必需矿质元素
水
ATP的主要来源
概念
有氧呼吸
方式
比较
无氧呼吸
实质
意义
影响呼吸作用 的因素及应用
内部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温度 氧气浓度 CO2浓度
含水量
DNA
分类 RNA
功能
糖类
元素 种类及作用
脂质
元素 种类及作用
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 叶绿体
双层膜 细胞器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 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高尔基体
增大膜面积,与蛋白质、脂质 和糖类的合成有关,蛋白质 的运输通道
维持渗透压,使细胞膨胀
内质网 液泡
单层膜 细胞器
含有多种水解酶,可 分解细胞器和病毒
染色质
结构 功能
遗传物质的载体
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的基 本结构
2/20
细胞骨架
组成 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
作用
在真核中维持细胞形态; 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细胞质基质
成分
水、无机盐、脂质、糖类、 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
状态 呈不断流动的胶质状
作用 活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保护、物质交换、能量转换、 信息传递等;提供酶的附着位点; 使细胞内区域化
功能
生物膜系统
研究意义 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纤维素和果胶 成分
保护和支持作用 功能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16)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16)](https://img.taocdn.com/s3/m/a7827c2355270722192ef7b9.png)
《哲学生活》知识结构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知识)1-3课知识点补充哲学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源于生活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哲学与世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是什观和方法论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么哲学与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区别具体科学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联系指导。
哲学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本问准)。
题为什么?①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贯穿(依据)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哲学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各自观点)两大唯物主义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基本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形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目的、感觉、意志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态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绝对精神、理念、天、神)看着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新版)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be8bc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0.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四单元热4.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1课。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要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热学问题,就要从物体的温度变化和测量开始。
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观察过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的现象,水的这些变化与什么有关”。
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回忆并整理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其次是学生设计和进行“在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情况下,观察和记录水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的实验。
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在经历探究与观察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表关于“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水的状态和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停止加热后,水的状态和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等问题的看法,希望学生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以及从0℃上升到常温后,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作为《热》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以学生的前概念为起点,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热量在传递,完善“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许多学生都观察过水加热的过程。
他们知道温度慢慢变高时,水会逐渐变热、沸腾。
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经知道了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但是较难理解“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了热量在传递。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3.分析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情况,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
科学探究目标1.尝试从事物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功能材料综述
![功能材料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3bee891dd88d0d233d46a5f.png)
功能材料综述●摘要: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而材料有事一切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
功能材料是指有特定光、电、磁、声、热、湿、气、生物等特性的各类材料。
这些材料在能源、计算技术、通信、电子、激光、空间、医药等现代化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关键词: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光学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等●引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发展、政府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导,他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为时代主要标志。
然而先待新技术,例如:能源、计算技术、通信、电子、激光、空间、医药等领域,对材料的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结构材料的范围,既不单是利用材料的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来满足工程结构上的需要,而且对材料提出了许多特殊的物理性能要求。
例如,要求材料具有光、电、声、磁、热等特殊无聊性能而且可以有效利用。
●材料的分类:(1)超导材料:当材料的温度降低的某一稳定,出现电阻为零的非常状态是称为超导状态,能够产生超导状态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入在液氦温区出现超导现象的铌钛合金、铌锡合金,液氮温区出现超导现象的陶瓷材料。
(2)储氢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的金属吸附氢二形成氢化金属并放出热,而且这一反应是可逆的,及氢化金属吸收热后可变成金属并放出氢。
能够吸收氢并形成氰化物的金属和合金,称为储氢材料。
(3)形状记忆材料: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能够记住自己原来的形状的材料称为形状记忆材料。
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作管接头作密封件,月面天线等。
(4)半导体材料:电阻在导电体与绝缘体之间,既比电阻为105到107Ω·m称为半导体这种材料在某个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电荷载流子的浓度,电阻率下降。
(5)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具有磁有序的强磁性物质,广义还包括可应用其磁性和磁效应的弱磁性及反铁磁性物质。
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
物质按照其内部结构及其在外磁场中的性状可分为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
高一信息第一第二章【思维导图转】
![高一信息第一第二章【思维导图转】](https://img.taocdn.com/s3/m/c527e56d25c52cc58bd6be5b.png)
高中信息科技(统一模块)1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概念1.1.1什么是信息信息的含义:信息论创始人克劳德香农提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用消除不确定性的多少来衡量信息量的大小。
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信息、物质和能量。
(源自近代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Wiener]1.1.2信息的特征传载性:信息可以传递,并在传递中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共享性:可以被共同分享。
(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特征)可处理性:(1)信息可以被加工、传输、存储,特别是经过人的分析、综合和提炼加工,可以增加它的使用价值。
(2)信息的表现形态可以转变。
时效性:信息的价值在于准确与及时。
能根据实例区分信息的特征。
1.2 信息与数字化1B=8bit B-字节;bit-位1KB=1024B KB-千字节1MB=1024KB MB-兆字节1GB=1024MB GB-吉字节1TB=1024GB TB-太字节1.2.1数制及数制转换计数制,它是指用一组固定的符号和规则来表示数值的方法。
一个二进制数在计算机内部占一位(1bit),存储空间的基本单位为字节Byte(B),字节与位的对应关系为:1B=8b。
十-->二:整数部分:除二取余、逆序排列。
直到商为0为止。
小数部分:乘2取整,顺序排列。
直到积中的小数部分为零,或者达到所要求的精度为止。
十-->十六整数部分:除十六取余(余数以十六进制数表示)、逆序排列。
直到商为0为止。
二-->十、八-->十:十六-->十:把每个数位上的权值与数码相乘之后再相加。
如:110110B=1*25+1*24+0*23+1*22+1*21+0*20=54D25.7(8)=2*81+5*80+7*8-1=21.875(10)2A.7(16)=2*161+10*160+7*16-1=42.4375(10)二-->八,二-->十六:方法一:先二-->十,再十-->八(十六)方法二:三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八进制数;四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十六进制数。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05be194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7.png)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一、物质及其变化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粒子组成。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2. 变化变化是指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态改变。
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化学组成不变。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新的物质。
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纯净物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混合物混合物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定属性。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三、物质的量与计量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目的多少。
物质的量可以用摩尔(mol)来表示。
2. 计量计量是指对物质的量进行测量的过程。
计量可以采用天平、量筒等工具进行。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能量能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能量可以分为内能、热能、电能等。
五、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六、酸碱反应与中和1.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可以分为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反应等。
2. 中和中和是指酸和碱在反应中相互抵消,水和盐的过程。
中和反应是酸碱反应的一种特殊情况,是酸碱反应的典型代表。
七、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1](https://img.taocdn.com/s3/m/af1bd1d149649b6648d7479a.png)
参考文献1温树林编著,现代功能材料导论。
科学出版社,1983,北京。
2师昌绪主编,新型材料与材料科学。
科学出版社,1988,北京。
3孙酐经主编,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北京。
4加藤顺主编,陈桂富,吴贵芬怿,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烃加工出版社,1990,北京。
5L.H.Sperling. IPN and Related Materials. 1982, Plenum Press, New york6H.L. Frisch ea al. Polymer Alloys. 1980, Plenum Press, New york.7S.L.Cooper et al. Mutiphase Polymers.1979, Am.Chem.Soc.. Washington, D.C.8 C.G.Gebelein, et al.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Biomedical and Dental Applications ofPolymers. 1981, Plenum Press(N.Y.)9赵文元王亦军编著。
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北京。
10蓝立文主编。
功能高分子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5,西安。
11许健南主编。
塑料材料。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北京。
12王国建,王公善编。
功能高分子。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6,上海。
13陈义镛。
功能高分子。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上海。
14M.Kaneko and D.Wohrle. Advances Polymer science ,1998,84:141.15王良御,廖松生。
液晶化学。
科学出版社。
1988,北京。
16高镇衡。
有机光化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北京。
17永松元太朗(丁一译)。
感光性高分子。
科学出版社。
1984,北京。
18雀部博之。
导电高分子材料。
科学出版社。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cce6c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2.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四单元热3.6《让资源再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核心问题,地球上的很多资源是有限的。
资源再生是指人们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作为资源加以回收利用,使一些废弃物变废为宝。
资源再生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资源再生把人与环境紧密地联系起来。
本课让学生经历制作再生纸的过程,以理解资源再生对环境的影响。
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先介绍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各列举几种资源。
然后直接提出任务——制作一张再生纸,并研究再生纸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部分——探索,安排了4个活动。
活动1,了解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
我国古代的造纸流程与本节课学生做再生纸的流程相似,这一活动为学生做再生纸做准备。
活动2,试着做一张再生纸,教科书以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介绍了造纸的程序。
活动3,了解造纸厂的造纸流程。
活动4,说一说,我们能为节约用纸做些什么。
第三部分——研讨,有两个问题:“用回收的废纸制造再生纸有哪些意义?”,让学生梳理生活经验和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并进行加工和表达;“以纸的回收利用为例,谈谈对资源再利用的看法”,引导学生从人与环境的视角来分析资源再生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资源意识。
第四部分——拓展,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情况。
【学情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在使用一些再生制品,对资源再生会有所了解,但他们对资源再生对于环境的影响没有深入的理解。
一般,他们不清楚我国古代造纸的流程,也没有经历过再生纸的制造过程。
科学概念目标1.有些资源不可以再生,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
2.纸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科学探究目标模拟再生纸的制作。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
2.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再生纸的意义。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494fd321767f5acfa1c7cdcc.png)
③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理顺各 方面的关系,以促进社会主义 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整体与部分的功能:A、整 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当部分以有序、合理、 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 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 和;C、当部分以无序、欠 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 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唯 物 辩 证 法
第 七 课
联 系
整 体
整体居于主导地 位,统率着部分
与
部 部分的功能及其
树立全局观念,实 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分 变化会影响整体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
的 的功能,关键部 用,搞好局部,用
联 分的功能及其变 局部的发展推动整
系 化甚至对整体起 体的发展
决定作用。
①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促 进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 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 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 具有巨大指导作用,错误 的理论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参加实践, 科学发展观是随着 ①分清认识的来
在实践中 实践的深入,对认 源和认识获得的
检验发展 识的深入和提高, 途径。
认识
④培养自主创新能
用 具有调节和控
力,必须提高创新
制作用
意识。
①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 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可 离开意识而存在。
②无论正确的意识或错 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 在的反映。
③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 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 的发展单具有促进作用 的观点是错误的。
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出发 的观点都是错误
人教版初中中考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人教版初中中考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6f131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9.png)
人教版初中中考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光在介质间传播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其中一部分光线会返回原来的介质中,导致光的传播方向改变。
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在镜面上的反射遵循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的定律。
平面镜反射成立正立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速度为光速c=3×10^8m/s。
小孔成像、日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现象的具体表现。
激光准直、射击瞄准中的“三点一线”等应用都与光有关。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物体的颜色由反射色光或透过色光决定。
紫外线、红外线都是看不见的光,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透镜可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如显微镜和望远镜。
眼睛和眼镜、照相机、放大镜等都是利用透镜的原理实现成像。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有发散作用,不同的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等。
物质的相变包括凝华、升华、液化等过程,其中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而升华则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通过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叫做蒸发。
蒸发的速度取决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面上空气的流动速度。
沸腾是液体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液态物质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升高。
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叫做熔化。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内燃机是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
内燃机的常见类型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热机效率是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之比。
热机效率不能达到100%。
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cd892e853c1ec5da51e27053.png)
《思维导图画册》-(七年级)第一讲《走近科学》知识思维体系科学画册•你相信吗?空调的发明居然沾了印刷机的光说起对盛夏湿热的体验,人们大多会用酷暑难耐来形容!多亏有了空调相伴,才使人们摆脱了暑热之苦。
然而,空调最初并不是为人类研发的。
1902年,世界上第一个空调系统诞生了,但它是按照印刷机的“体验”进行设计的。
说起空调的发明,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美国工程师及发明家威利斯·开利(Willis Haviland Carrier,1876年-1950年)。
由于他是现代空调系统的发明者,因此被誉为是“空调之父”。
那么,空调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人类又是如何享用到这个伟大发明的呢?知冷知热的印刷机1901年,开利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并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他入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锻造公司担任供暖工程师。
第二年,他接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处理纽约市沙克特威廉印刷厂的温度和湿度问题。
“空调之父”——威利斯·开利原来,这家印刷厂是锻造公司的客户单位。
这家印刷厂在生产中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由于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使得纸张的伸缩不定,这样就导致了油墨对位不准,自然就无法生产出清晰的印刷品了。
于是,这家印刷厂就求助于关联公司了。
印刷也是一个细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
比如,对室内温度和湿度都是有要求的,一般冬季要保持在21℃,夏季要保持在27℃,全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
威利斯·开利对于只有26岁的开利来说,这个问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过,开利是个聪明人。
他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都是湿热波动惹的“祸”。
但是,要想用机器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付出努力的。
大雾让他茅塞顿开开利的一次经历开阔了他的思路。
有一天的傍晚,开利在某火车站等火车的时候,那弥漫天空的大雾启发了他,使得他对温度、湿度和露点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说起雾,可以说是无人不晓,然而,真正能从大雾中捕捉灵感的人并不多。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经典)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0242922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1.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四单元热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2课,包含课程标准里“5~6年级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的学段目标。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顾绿豆芽的过程。
学生将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还要与做同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教材要求针对前一课所设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研讨。
主要通过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信息,共同交流分析,引导学生从多组数据中分析结果。
第二部分,交流实验信息。
要求学生汇报实验并认真倾听。
引导学生学习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
如果发现实验结果和预测的不一样,还要反思实验的过程,或是对先前的预测进行质疑。
最后在全班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做出一个肯定的结论。
第三部分,移植绿豆芽。
这个活动是探索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
教师一定要讲述移植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认真完成。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种子发芽并不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素养,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上一节课的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效果可能不明显。
所以本节课师生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启发和帮助这些学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1.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2.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17讲: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师版)——社会苗世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17讲: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师版)——社会苗世印](https://img.taocdn.com/s3/m/54ee5f334b73f242336c5fab.png)
功能高分子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分类2.了解复合材料及其应用;3.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
知识点一.功能高分子材料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涵义: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2.几种功能高分子材料:(1)高吸水性材料——亲水性高聚物(分子链带有许多亲水原子团)(2)高分子分离膜:①组成:高分子分离膜是用具有特殊分离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
②特点:能够让某些物质有选择地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
③应用:物质分离(3)医用高分子材料:①性能:优异的生物相溶性;很高的机械性能。
②应用:制作人体的皮肤、骨骼、眼、喉、心、肺、肝、肾等各种人工器官。
知识点二.复合材料1.复合材料的涵义: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其中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其他的材料作为增强剂。
21世纪教育网2.优异的性能强度高、质量轻、耐高温、耐腐蚀,在综合性能上超过了单一材料。
3.应用宇宙航空工业、汽车工业、机械工业、体育用品、人类健康等方面。
【过渡】通过以上所举的例子,我们认识到功能材料对我们日常生活和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性,那么,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呢?知识点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对重要的通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继续进行改进和推广,使它们的性能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小结】1.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的概念、性能及应用2.膜分离的工业应用3.医用高分子及用途例1.复合材料的优点是( )①强度高②质量轻③耐高温④耐腐蚀A.仅①④ B.仅②③C.除③外D.①②③④解析:复合材料往往可以集合几种材料的优异性能,即可以具有题目中所叙述的各种优点.答案:D例2.下列材料的特性及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铝陶瓷具有两性,可用来制造人造牙齿B.氮化硅陶瓷耐高温且不易传热,可用来制造柴油机C.光导纤维导光的能力很强,是非常好的通讯材料D.人造刚玉硬度高,可用来制造刚玉球磨机解析: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也能与碱发生反应,而牙齿是经常接触酸性物质的,因此不可用Al2O3陶瓷来制造人造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