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题型:名词解释(4*4=16),单选题(1*10=10),判断题(1*10=10),简答题(3*8=24),计算题(6+14=20),论述题(20分)1.GDP的概念: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用生物产品或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用从前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3.投资的概念: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

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总投资: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4.P380 第14题5.P379第8题·6.用支出法计算GDP:GDP=C+I+G+(X-M) {I指的是总投资}用收入法计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理解P380第13题、第14题·7.GDP: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所有生产活动的价值。

、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了NDP.NI:从NDP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NIPI:从NI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得到PI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是DPI.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8.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区别: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D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的是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9.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0.储蓄投资恒等式Y=C+S二部门:由得I=SY=C+IY=C+I+G三部门:由得I=S+(T-G)Y=C+S+T11.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类比MPS的定义)相互间关系:1—MPC=MPS或者1—MPS=MPC·12.P407第1~3题13.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c + i得c=α+βy14.投资乘数(k):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题型:1、单项选择题〔1*20=20〕2、名词解释〔3*5=15〕3、计算题〔12*3=36〕4、分析题〔9+10+10 或6+10+13, 29〕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一一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2、研究内容〔三变量、四大问题〕:GDP CPI、失业率〔变量〕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问题〕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区别〔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中心理论〕.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计算规那么: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效劳的市场价值.〔P20〕(1)GD思市场价值,而非产量.(2)GDPR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3)GDP勺计算包含了对上一年存货的处理(4)GDP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价值由价值的增值之和构成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GDP/GNPNNP/NDPNI、PI、DPI〕:〔1〕 NNP=GN拆旧;NDP=GD拆旧(2) NI=NNP企业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转移支付)(3)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净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股息(4) DPI=PI-个人所得税3、国民收入核算的根本方法(支出法):GDP=C+I+G+NX4、名义GD叫实际GDP勺换算(CPI\GDP平减指数):(1)实际GDP报告期产量*基期价格=报告期名义GDP< (基期价格/报告期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是物价总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表示固定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相对于基年同样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是反映消费品(包括效劳)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3) GDP¥减指数:又称为GDP勺隐含价格平减指数,等于名义GDPF口实际GDP 的比率,GDP¥减指数=名义GDP良际GDP反映了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所发生的变动.5、失业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1、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1)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2)资本与劳动的供给固定不变,即:K = K和L = L(3)生产函数:Y =F(K,L)(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 A KL1'a2、国民收入的分配:Y = MPL L MPK K其中,总劳动收入=MPL L ;总资本收入=MPK K3、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1)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问的关系.C=c (Y-T); c-MPC Y-T:可支配收入(2)边际消费倾向(MPC):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增量.或指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消费的变化量.4、投资与政府购置支出(1) I=I (r) =e-dr⑵ G =G and T 斤5、国民收入的决定, Agg. demapd:总需求: C (Y -T ) I (r ) G, Agg. supply*)总供给:Y= F(K, L)• Equilib Qum:土匀衡:1= C口-,)1 (r) G6、储蓄的构成及可贷资金市场均衡分析(1)S(国民储蓄)=S1 (私人储蓄)+S2(公共储蓄)=(Y T ) £+T G = Y<G7、相关政策对可贷资金市场的影响.(1)变动G或T: S曲线左右移动(2)技术进步,投资税的减免:投资曲线I (r)移动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1、货币交易方程式:M A/~ = P Y A M A V _ A P A Y A M 故M V P Y M Y(1) 一一1------ (2)货币数量论预示着:在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2、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与通胀率的关系):r (实际利率,经过通货膨胀修正后的利率) =i (名义利率)-冗3、货币需求函数:(M/P) d=L (i, Y) =L (r+n e, Y)4、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预期本钱(菜单本钱、鞋底本钱):(1)通货膨胀: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少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二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三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2)菜单本钱:是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本钱,它用来衡量高通货膨胀使企业频繁变动的物价本钱.(3)鞋底本钱、相对价格的扭曲、税收不公平引起的本钱、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造成的本钱损耗5、未预期到的本钱:n与/不一致,那么就会有人受益,同时有人受损.6、公开市场操作:政府向公众购置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通过出售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给.(1)经济过冷-央行购置有价债券(将货币投入债券市场)-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刺激投资与消费-经济上升(2)经济过热-央行卖出债券-资金回笼-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经济回落第五章开放的经济1、开放经济的两个恒等式(1)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NX(2)国外净投资和贸易余额恒等式:S-I=NX2、小型开放经济模型(封闭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效果及其对净出口的影响) (1)国内财政政策:扩张型:A I=0 ; ANX=A S<0(2)国外财政政策扩张型:AI<0; A NX=-A I>0(3)投资需求增加:& >0 , AS = 0 ,资本净流出与净出口下降了A I.3、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换算(1)名义汇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即一种货币能兑换的另一种货币的数量.名义汇率不能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价值, 是随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的外汇买卖价格.(2)实际汇率: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即按什么比率用一国的产品交换另一国的产品,也可认为是用两国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后的汇率. 实际汇率反映了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e P一P * ...................(3)换算:e , P-国内产品价格4、贸易余额与汇率(1) NX = NX ( e )(2) e = 美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变得更加昂贵nJ EX , IM-"NX5、政策对汇率的影响(1)国内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了国民储蓄,净资本流出,从而使实际汇率上升,NX下降.(2)国外财政政策:世界利率r*的上升,减少了投资,增加了资本净流出,从而使实际利率下降, NX上升.(3)投资需求的增长:投资的增长减少了净资本流出,从而使实际汇率上升,NX 下降.(4)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并不能影响S或I ,因此,资本的流动保持不变.e > 0 , △NX = 0 , AIM < 0 , &EX< 0第六章失业1、自然失业的含义及类型:(1)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的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2)摩擦性失业:由于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缺陷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是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实际工资刚性和工作岗位缺乏造成的失业.2、失业的成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影响、技术进步因素、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异性3、奥肯定律: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R!常将低于潜在GDP外百分点.第七章经济增长I :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1、索洛增长模型的假定:(1)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s-储蓄率(2)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保持不变:劳动率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L/L=n)(存在折旧和人口增长)(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F (入L,入K) =X Y(4)不存在技术进步,折旧率为6 , AK=I- 6 K2、单位劳动生产函数:y = f (k)3、人均生产函数的界定(人均产出、人均消费、人均投资)(1) y=Y/L(2) k=K/L(3) i=s f (k)(4) c= (1-s) y4、存在折旧/人口增长两种情况下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和稳定状态(影响因素) (1)只存在折旧:稳态:i k = s f (k)中k ,影响因素---------- s(正向)(2)存在折旧与人口增长:稳态:A k = s f (k) — ( + n) k,影响因素s (正向);n (反向)5、资本的黄金规律水平(1)资本的黄金规律水平:是使稳态时的人们消费到达最大化的资本量.(2)只存在折旧:黄金律:f' (k*) =MPK = a(3)存在折旧与人口增长:黄金律:MPK - = n6、索洛模型的结论(1)当s增长时,导致k*和y*提升,从而可以提升c*;降低收入中的消费比例(10,可以降低c* .(2)从长期看,如果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高,人均的资本存量与人均的收入水平就会较低.第八章经济增长2:技术、经验和政策1、参加技术进步要素之后的索洛模型分析E v kg =v k(1) E(2) = Y/LE (3) = K/LEk = s f (k) -(n g)k(4)(5) MPK -、= n + g2、促进增长的政策分析(6) 对储蓄的评价(7) 改变储蓄率(8) 配置经济中的投资(4)建立适当的制度(5)鼓励技术进步3、国家间增长差异的评判、结论有条件的趋同 -不同的国家会收敛到他们自己的稳定状态,这种稳态由其储蓄、人口增长、及教育状况决定.这一点在现实世界中证实是正确的.第九章经济波动导论1、宏观经济周期的划分(1)长期:价格是伸缩的,随供求的变化而变化(2)短期:在某一给定水平上价格是粘性(sticky )的2、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1)总需求:指产出需求量与价格总体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好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购置力总量.(2) AD=C+I+G+NX3、总需求曲线的形状及其移动(1)向右下方倾斜(P-Y坐标轴)(2)预期因素(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4、总供给的含义:产品与效劳的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效劳总量.5、总供给曲线及其移动(1)长期(价格伸缩):垂直于Yf(2)短期(粘性价格):水平(3)常规:向右上方倾斜6、宏观政策对总供求的影响(1)长期:影响价格(2)短期:影响产出(3)常规:滞涨、过热、萧条第十章总需求I :建立IS—LM模型1、凯恩斯交叉图中涉及的收入决定模型(1) Y=AE=C+I+G三部门经济)(2)图形:45度线(Y=AE与总支出曲线的交点所确定的产出水平2、财政政策与乘数(1)购置支出乘数/税收乘数:用来反映政府购置支出/税收变动与其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述为增加一个单位的购置支出 /税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化.Y 1AG 二 1 -MPC(2)购置支出乘数:Kg=Y -MPCT — 1 -MPC(3)税收乘数:Kt=3、IS曲线的推导及其经济含义(1)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它是在产品市场到达均衡时,收入和利率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2)图形:向右下方倾斜(r-Y坐标)4、IS曲线的移动影响因素(2) T增加,那么IS曲线向左下方平移(3) G增加,那么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5、流动性偏好理论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流动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局部财富的愿望或动机.6、LM曲线的推导及其经济含义(1)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需求1=货币供给M因此该曲线被称为LM曲线,它是在货币市场到达均衡时,收入和利率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2)图形:向右上方倾斜(r-Y坐标,常规)7、LM曲线的移动影响因素M 增加,那么LM 曲线向右下方平移第H ^一章 总需求II :使用IS —IM 模型2、挤出效应:1g .p二t r >Pt - £•3、货币政策与LM 曲线的移动:M4、两种政策的相互作用5、IS-LM 模型与总需求曲线的关联1、财政政策与IS 曲线的移动: G T 、Tr 、公债 (D 双松(2)双紧(3) 松紧ky-1 1--i - :y(D P = J (M/P ) = LM 左移(2) M = LM 右移=I= Y 在每一P值(3) T C C= IS右移= 在每一个P值上Y(4) 庇古效应:由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提出,又称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局部, 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6、短期与长期的IS-LM模型(1) K短期分析:Y=C (Y-T) +I (r) +GM/P=L (r, Y)P=P1(2)古典长期分析:Y=C (Y-T) +I (r) +GM/P=L (r, Y)Y=第十二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假设(1)四部门,参加了NX(2)市场利率受世界市场利率影响r=r* 2、推导及其含义(D(2)3、浮动汇率下与固定汇率下的小型开放经济(1)浮动汇率:指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不由官方制定,而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可自由浮动.在这种情况下,汇率e调整以到达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当某种力量偶然改变均衡时,允许汇率运动到新的均衡值.P = "M/P ) = LM 左移 =二“NX 一乩丫4、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第十三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1、长期总供给模型:(2)黏性工资模型:PT -w J -Ld 扩大-L "Y T3、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方程式、图形及其结论(1)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 学家菲利普斯根据失业率和货币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这条曲线表 示,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失业通胀反向变动,政策有效(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兀-兀e=- £ (u-u* ) =0 —九=兀e- u-u*Y = Y (P - P e )(1)黏性价格模型:P = Pe (1-s) a一 s-Y)(3)不完全信息模型:Y = Y : (P -P e )2、三种短期总供给模型R h垂直,政策无效4、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1)适应性预期:这种方法假定人们对将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是基于对现在的通货膨胀的观察而获得的.在没有供给冲击或周期性失业时,通货膨胀将不确定地延续当前的通胀率.过去的通货膨胀影响对当前通货膨胀的预期, 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对工资与价格确实定.(2)通胀原因:需求拉动与本钱推动(3)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指人们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预测未来. 根据理性预期理论,货币或财政政策的变动将改变预期,而且,对任何政策变动的评价都必须包含这种对预期的影响.第十五章稳定政策1、积极政策:扩张性政策2、消极政策:紧缩性政策3、自动稳定器:当必要时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政策变动就可以刺激或抑制经济.-所得税;失业保险;福利制度第十六章政府债务1、预算赤字的衡量指标:扩张性政策引致;通过紧缩性政策治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宏观经济学一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 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1、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个总量2、国民收入核算3、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模型4、GNP与GDP、实际GNP与名义GNP5、消费价格平减指数(P32)6、购买力平价(P33)7、各类乘数的概念及计算●货币乘数:●消费乘数:在投资I不变的条件下,由消费变化ΔC引起的产出变化ΔY,根据式(3)来推导:消费乘数=(1 / 1 – b ),b——边际消费倾向[例]假设边际消费倾向b = 0.8,消费或投资扩大100亿元,则由它引发的有效需求的变动为:100+100·0.8+100·0.8·0.8 + ·················=100·(0.80 + 0.81+0.82+···+0.8n - 1)=100·(1/1-0.8)=500边际消费倾向=500/100=5。

或者边际消费倾向=1/(1- b)=1/0.2=5●投资系数●各项政府乘数[例]假设某一经济状态有如下模型:Y = C + I + GC = 160 + 0.75 YdYd = Y - TT = -100 + 0.2YI = 100 + 0.1YG = 400(式中Y为收入、C为消费、Yd为个人可支配收入、T为税收、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试求:该经济状态的有效需求、消费、投资、国家税收以及相应的消费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

答案Y = 160 + 0.75(Y + 100 - 0.2Y)+ 100 + 0.1Y + 400 = 735+0.7YY = 2450C = 160 + 0.75 *(2450 - 390)= 1705I = 100 + 0.1 * 2450 = 345T = -100 +0.2 * 2450 = 390KC = KI = KG = 1/1-b(1-t)=1/1-0.75(1-0.2)=1/0.4=2.5Kg = b/1-b(1-t)=0.75/1-0.75(1-0.2)=0.75/0.4=1.875KT = -b/1-b(1-t)=-0.75/1-0.75(1-0.2)=-0.75/0.4=-1.8758、资本边际效率9、IS曲线的含义10、货币市场供求及均衡11、IS-LM模型计算[例] 若某一宏观经济模型的参数如下:C = 200 + 0.8YI = 300 - 5rL = 0.2Y - 5rM = 300 ( 单位:亿元)试求:(1)IS — LM模型和均衡条件下的产出水平及利率水平,并作图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以领土为统计标准,在本国国土范围内的财产和劳务获得收入计算在内的。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GDP是指最终产品的总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2: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GDP是指当年内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6:GDP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最终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最终产品---劳务。

2.存货:视为企业自己买下的存货投资。

(往年生产当年销售的不计,本年生产未出售的计入)3.最终产品: 一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4.中间产品:指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或现期生产出来的但是进入了其他产品或劳务的产品或劳务。

5.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的三个主要指标。

6.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的局限性:1.他不反映分配是否公平2.非市场活动得不到反映3.有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无法得到反映。

4.它把所有市场交易活动反映到GDP中来,并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者获得的福利状况。

5.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两国GDP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7.GDP增长率:指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8 GDP紧缩指数:是给定时期的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所有商品在基期与当期之间的价格变化情况。

9. 支出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支出法计算GDP公式:GDP=C+I+G+(X-M) C为居民消费支出,I为企业投资支出,G为政府购买性支出,X为出口,M为进口。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各章知识点分析第12章国民收⼊核算⼀、了解与识记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法:即均衡国民收⼊理论和总量分析⽅法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计⼊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3、核算国民收⼊的三种⽅法(⽀出法、收⼊法、增殖法需要了解)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5、GDP折算数⼆、理解与分析1、国民收⼊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第13章简单国民收⼊核算理论⼀、了解与识记1、简单国民收⼊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3、凯恩斯的绝对收⼊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其他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的决定及变动(重点)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般均衡(重点章节)⼀、了解与识记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2、IS曲线的含义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5、LM曲线的含义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了解与识记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解与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般情形、极端情形)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般情形、极端情形)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的政策效应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了解与识记1、⾃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2、财政政策、政策⼯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事”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级市场,⼆级市场,主板市场,⼆板市场)(可以略看)⼆、理解与分析1、经济政策的⽬标及相互关系⽬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平衡关系:四个⽬标是⽭盾统⼀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宏观考试重点一、 名词: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经济体系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说明:GDP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GDP 是一个流量概念;GDP 是以市场价格来衡量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有些产品和价值无法用市场价格来衡量;GDP 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2、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本国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强调国民原则。

3、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即: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100%以u 代表失业率,则有:%100⨯=LU u 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可以归于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者三种类型。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是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口。

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技能并支付不同的工资,工人可能会离职,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寻找一份新的更好的工作。

这种由于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由于经济是动态变化的,工作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工人也不断地加入和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为了使工人和工作相匹配,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

与摩擦性失业不同的是,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工人试图寻找最适合他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现行工资下,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间的差别:由于经济是动态变化的,工作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工人也不断地加入和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为了使工人和工作相匹配,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简单的凯恩斯 13
AD决定 扩大的凯恩斯 14
封闭条件下
政策运用
17
GDP决定
13-15,17
理论
AD和AS决定
15
开放条件下
18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
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 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解决:资源充分利用
2.货币总需求函数
L = ky-hr
L 0
(二)Ms
1.区分M和m:
M、m、P分别表示名义货币量、实际货币量和价格水平。
m M P
2.图形: r
M/P=m
0
m
3.货币供求与利率决定
(1)利率决定与形成(静态分析):
r(%) L
M/P=m
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过程:
r1 E
r0 r2
m L, BD , BD BS, BP , r , L2 , m L
货币需求是利率决定的主要因素(内生变量)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4章38
(一)Md
1.流动性偏好
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
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交易动机 L1:取决于收入(y)
预防动机 L1:取决于收入(y) 投机动机 L2:取决于利率(r)
3.图形:
注意:流动性偏好陷阱相关内容 r L=L1+L2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
包括: 家庭消费支出:C 企业投资支出:I 政府购买支出:G 净出口: X-M
GDP=C﹢I﹢G﹢(X-M)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现象。
温和通货膨胀
价格水平缓慢上涨,对经济影响较小。
恶性通货膨胀
价格水平急剧上涨,货币迅速贬值。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由于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通常出现在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时。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认为在短期内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高失 业率可能伴随低通货膨胀率,反之亦然。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分析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影 响及如何解决。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决定,以 及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探讨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和原 因,以及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实现经济增 长、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 目标。
经济发展的目标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减少贫困 、消除不平等、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存在 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发展。
04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的分类和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市场信息不充分和工作转换 而引起的临时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换 代而引起的长期失业。
间接法:利用各种价格指 数,将国内生产总值换算 成现价或不变价国内生产 总值。
国民收入的基本构成
工资收入
指居民通过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 贴等。
利润收入
指企业通过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包括企业所得税后的净 利润、企业留存收益等。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考核要求: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了解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所带来的危害。

2.宏观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概念与区别。

(2)理解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概念与区别。

(3)注意区分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考核要求:1.国民收入的衡量(1)学会分析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2)掌握用总支出和总收入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价格指数和失业率(1)注意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2)掌握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1)掌握公式Y=C+I+G中C、I、G的变化规律。

4.宏观经济均衡(1)识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2)识记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3)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章经济增长考核要求:1.资本积累(1)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2)理解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2.资本积累的黄金率(1)了解资本过多或过少时对储蓄的影响。

3.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1)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2)理解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4.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1)索洛模型的缺陷。

(2)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四章失业考核要求:1.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1)识记失业的几种类型。

(2)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识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2)了解职业搜寻理论。

3.实际工资刚性(1)了解效率工资理论。

4.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1)理解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及其原因。

(2)掌握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第五章通货膨胀考核要求:1.货币的概念(1)识记货币的职能及类型。

2.货币数量论(1)掌握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3.通货膨胀与利率(1)注意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概念。

(2)掌握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12—2长期汇率
1.购买力平价:(一种汇率决定的理论)汇率的调整是为了维持外国通货和本国通货的相同购买力
2.实际汇率:R=ePf/P
a.
b.
c.
12—3商品贸易、市场均衡与贸易均衡
1.开放经济体的市场均衡
a.
b.推导过程:
c.开放经济体政府采购乘数:
2.回弹效应:
12—4资本的流动性
1.定义:在资本完全流动时,资本有能力以最小的交易成本,在寻求最高收益过程中的跨国界立即流动。
b.增加政府采购,政府预算盈余下降
证明:
c.增加投资,政府采购不变
2.平衡预算乘数:
a.条件:
b.推导过程:
第十章 货币、利息与收入
10—1 IS曲线
1.定义: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2.
a.投资函数:
(b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b.此时总需求为:AD=
推导过程:
3.均衡条件:AD=Y
由AD-Y曲线推导i-Y曲线
a.若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b.若扩张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效
2.古典情形
若价格由P0~P1,则M/p减小,LM左移,得到正常AD曲线
a.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需求)
b.扩张性货币政策
*货币中性:
第六章 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
6—1通货膨胀与失业
1.菲利普斯曲线
a.表达式:
b.短期内:沿曲线动
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上下移动
6—2滞胀、预期通货膨胀与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1.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a.表达式
(预期:使得曲线发生位置变化)
b.滞胀: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存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和指标二、需求与供给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宏观经济平衡和市场均衡的关系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和调节机制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测算方法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量3.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4.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和调控方法四、通货膨胀与失业1.通货膨胀的概念和测算方法2.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和类型3.失业的定义和测算方法4.失业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五、国际贸易与汇率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贸易的利益和限制因素3.汇率的概念和变动原因4.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六、货币与金融1.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的决定因素2.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机制与政策3.银行与央行的职能与作用4.股票、债券市场与金融创新七、政府与经济1.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2.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3.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4.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合作八、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2.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经济组织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目标4.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实践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理解和记忆重点概念和理论,例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和调控手段等。

2.研究并理解各个方面的经济数据和指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经济情况和事件,例如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等。

4.细化学习内容,建立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制作总结表格来整理复习材料。

5.进行真题练习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成果,找到巩固和提高的重点。

通过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未来的经济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

其关注的是总体经济现象,而非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通货膨胀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 GDP 的定义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GDP 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避免重复计算;其次,GDP 是市场价值的总和,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最后,GDP 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非销售的。

2、其他相关指标除了 GDP,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指标。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与 GDP 的区别在于计算的是本国国民的生产,而不管生产活动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

NDP 是从 GDP 中扣除折旧后的净值。

N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 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的个人收入。

DPI 则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3、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即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之和来计算 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来计算 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GN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所以GNP是一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
第二,GNP看的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是当年生产的产品。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四)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无法缩小贫富差别,需要政府兼顾效率与公平
由于市场供求法则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政府应通过税率的调节,对收入进行适当再分配。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两个标准:(1)洛伦茨曲线,表示一国按人口数量累计的百分比与该百分比所占有的国民收入比重之间的关系。洛伦茨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反之亦然;(2)基尼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用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则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值越小,则越接近于收入分配平均;基尼系数值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国民收入,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劳务价值的总和。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几个问题: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AD=AS
或:
C+I=C+S
I=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当AD>AS,或者I>S,国民收入增加
AD<AS,或者I<S,国民收入减少
(二)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在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中加上政府部门,就成为三部门的经济模型。为了保证三部门经济的正常循环进行,不仅储蓄等于投资,而且政府的税收(T)等于政府的支出(G)。
由于GNP、GDP概念存在种种缺陷,出现了New。
经济净福利(New)以GNP为基础,但对GNP做了两大修改:(1)New排除了GNP中许多对个人福利没有贡献的成分;(2)一些GNP中没有计入的重要消费项目被包括在New中,如,闲暇的价值。
(二)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I,G,X又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注入因素,S,T,M又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漏出因素。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则可写成总注入=总漏出。
一国经济活动循环流动模型是一种表现稳定流动的宏观模型,而不是表现经济周期波动的模型。但它却是宏观经济运行最基本的概括。
二、国民收入的概念
对国民收入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经济活动大量存在外部性影响,需要政府行政干预及产权界定
外部性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这种有利影响所带来的利益(或收益)或有害影响所带来的损失(或成本)都不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外部性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二种。
消除有害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可以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其政策措施之一是实行政府干预。对产生消极外部影响的厂商征收税金和罚款,使它向政府支付由于污染导致社会所增加的成本,把厂商造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促使它们消除或减少消极的外部影响,必要时,政府也可采用行政或法律手段,要求厂商限期整治。政策措施之二是确定产权。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来的,其理论被称为“科斯定理”。所谓产权,是通过法律程序确定的个体占有某种财富的权力。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产权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产权是明确的,不管产权的最初配置状态如何,都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3、政府支出G G包括政府的所有薪金开支和向私人厂商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支出。但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能被计入GNP中,因为这些都不是政府本年度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所作的支付。
4、净出口(X-M)
以上用支出法统计GNP的各种项目,可以简单表示为:
GNP=C+I+G+(X–M)
(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析法)
该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提供者所得到的收入加总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为求简化,可把总收入看成是三大主体的收入,即家庭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
就现代凯恩斯学派而论,最有影响的是两大支派,即新古典综合派(以汉森、萨缪尔森等为代表)和新剑桥学派(以罗宾逊、斯拉法等为代表)。前者是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式同新古典派微观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的产物。后者则试图把凯恩斯理论与更早的古典派传统——李嘉图理论连接起来。
就现代古典学派而论,自60年代以后,便形成了反对“凯恩斯革命”的货币主义(以弗里德曼为代表)和理性预期学派(以卢卡斯等为代表)。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宏观经济学方面又出现了所谓“供给学派”(以拉法为代表),它重新肯定萨伊定律,否定凯恩斯定律。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即AD=C+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
即AS=C+S+T
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AD=AS
或:
C+I+G=C+S+T
I+G=S+T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AD=AS,或者I+G=S+T
如果AD>AS,或者I+G>S+T,国民收入增加
(五)市场经济难以避免周期性波动,需要政府控制通货膨胀及失业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西方社会所面临的两大难题。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可通过变动政府税收和支出的财政政策以及通过金融机构增加或收缩整个社会货币供给量的
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和失业,以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第三讲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经济循环流动模型
(一)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三)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必要数量的公共产品,需要政府加以提供满足消费
公共产品是指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各种服务和设施的总称,如国防、军队、司法机关、文教卫生等。特点有二:一是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二是供给不具有竞争性。这些公共产品一般具有“外在效益”,私人企业不愿承担,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凡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就是私人产品。)
AD<AS,或者I+G<S+T,国民收入减少
(三)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四部门的经济模型由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对外经济活动所组成。要使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下去,不仅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而且要出口(X)等于进口(M)
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AD=C+I+G+X
第一讲序论
一、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
指把所有经济单位(家庭、厂商、政府以及进出口部门)在一年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其数值为GNP。
1、消费支出C C项目可分为:(1)非耐用品;(2)耐用品;(3)服务。
2、私人国内总投资I I项目分为:(1)住宅建筑投资支出;(2)非住宅建筑投资支出;(3)净存货。厂商的存货也是投资,称为“存货投资”。所谓净存货,是指年终的存货量减去年初的存货量。在厂商的私人国内总投资中,包括了折旧费,如果减去折旧费,则为“净投资”。
凯恩斯主义理论虽然受到理论和政策实践两方面的挑战,但目前仍然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支柱。
第二讲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经济作用
凯恩斯对古典学派革命的核心,就是认为政府必须干预经济。作为宏观经济学学习的开始,应首先从一般意义上把握政府的经济作用。然后通过以下各讲的内容了解西方经济学是如何从理论上证明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的。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两部门经济是由居民户部门和厂商部门构成的经济(假设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部门)。居民户部门与厂商部门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联系。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的公式表达:从宏观经济来看,总需求(AD)是购买者购买所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它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它们分别用消费支出(C)济学认为,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这就是所谓“市场失灵”。当出现这类市场失灵现象时,就需要政府发挥它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