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GNP是一个以人口标准做基础的概念,测度的是本国国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产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GDP概念。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土上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它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基础的概念。
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部分+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
上而所述的七点注意事项除了第七点以外,其余六点也都适用于国内生产总值。
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即AD=C+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
即AS=C+S+T
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AD=AS
或:
C+I+G=C+S+T
I+G=S+T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AD=AS,或者I+G=S+T
如果AD>AS,或者I+G>S+T,国民收入增加
NNP=GNP-折旧(NDP=GDP-折旧)
NI=NNP-间接税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PDI=PI-个人所得税
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异曲同工的三种核算GNP方法,即支出法、收入法和增值法,其中前两种是主要的方法。
(一)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由于GNP、GDP概念存在种种缺陷,出现了New。
经济净福利(New)以GNP为基础,但对GNP做了两大修改:(1)New排除了GNP中许多对个人福利没有贡献的成分;(2)一些GNP中没有计入的重要消费项目被包括在New中,如,闲暇的价值。
(二)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国民收入,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劳务价值的总和。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几个问题:
3、政府支出G G包括政府的所有薪金开支和向私人厂商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支出。但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能被计入GNP中,因为这些都不是政府本年度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所作的支付。
4、净出口(X-M)
以上用支出法统计GNP的各种项目,可以简单表示为:
GNP=C+I+G+(X–M)
(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析法)
该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提供者所得到的收入加总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为求简化,可把总收入看成是三大主体的收入,即家庭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AD=AS
或:
C+I=C+S
I=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当AD>AS,或者I>S,国民收入增加
AD<AS,或者I<S,国民收入减少
(二)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在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中加上政府部门,就成为三部门的经济模型。为了保证三部门经济的正常循环进行,不仅储蓄等于投资,而且政府的税收(T)等于政府的支出(G)。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
AD=C+I
总供给(AS)是全部产品和劳务供给的货币总值。产品和劳务由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加以生产,因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来表示总供给。居民所得到的这些收入可分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则,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
AS=C+S
就现代凯恩斯学派而论,最有影响的是两大支派,即新古典综合派(以汉森、萨缪尔森等为代表)和新剑桥学派(以罗宾逊、斯拉法等为代表)。前者是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式同新古典派微观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的产物。后者则试图把凯恩斯理论与更早的古典派传统——李嘉图理论连接起来。
就现代古典学派而论,自60年代以后,便形成了反对“凯恩斯革命”的货币主义(以弗里德曼为代表)和理性预期学派(以卢卡斯等为代表)。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宏观经济学方面又出现了所谓“供给学派”(以拉法为代表),它重新肯定萨伊定律,否定凯恩斯定律。
(四)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无法缩小贫富差别,需要政府兼顾效率与公平
由于市场供求法则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政府应通过税率的调节,对收入进行适当再分配。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两个标准:(1)洛伦茨曲线,表示一国按人口数量累计的百分比与该百分比所占有的国民收入比重之间的关系。洛伦茨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反之亦然;(2)基尼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用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则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值越小,则越接近于收入分配平均;基尼系数值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第一讲序论
一、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
凯恩斯主义理论虽然受到理论和政策实践两方面的挑战,但目前仍然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支柱。
第二讲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经济作用
凯恩斯对古典学派革命的核心,就是认为政府必须干预经济。作为宏观经济学学习的开始,应首先从一般意义上把握政府的经济作用。然后通过以下各讲的内容了解西方经济学是如何从理论上证明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这就是所谓“市场失灵”。当出现这类市场失灵现象时,就需要政府发挥它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一)市场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及垄断带来的效率低下,需要政府直接控制
表现为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条例直接规范经济行为,例如不许独家垄断,制定食品和药品法等。
第四,GNP不仅包括各种最终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各种劳务的价值。
第五,GNP的统计都是按当年的“市场价格”加以计算的。按市场价计算出来的GNP中包括价格变动因素,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出的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GNP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如家务劳动的价值)和非生产XXX(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
指把所有经济单位(家庭、厂商、政府以及进出口部门)在一年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其数值为GNP。
1、消费支出C C项目可分为:(1)非耐用品;(2)耐用品;(3)服务。
2、私人国内总投资I I项目分为:(1)住宅建筑投资支出;(2)非住宅建筑投资支出;(3)净存货。厂商的存货也是投资,称为“存货投资”。所谓净存货,是指年终的存货量减去年初的存货量。在厂商的私人国内总投资中,包括了折旧费,如果减去折旧费,则为“净投资”。
(三)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必要数量的公共产品,需要政府加以提供满足消费
公共产品是指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各种服务和设施的总称,如国防、军队、司法机关、文教卫生等。特点有二:一是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二是供给不具有竞争性。这些公共产品一般具有“外在效益”,私人企业不愿承担,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凡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就是私人产品。)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AD<AS,或者I+G<S+T,国民收入减少
(三)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四部门的经济模型由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对外经济活动所组成。要使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下去,不仅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而且要出口(X)等于进口(M)
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AD=C+I+G+X
第一,GN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所以GNP是一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
第二,GNP看的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是当年生产的产品。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五)市场经济难以避免周期性波动,需要政府控制通货膨胀及失业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西方社会所面临的两大难题。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可通过变动政府税收和支出的财政政策以及通过金融机构增加或收缩整个社会货币供给量的
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和失业,以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第三讲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经济循环流动模型
(一)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两部门经济是由居民户部门和厂商部门构成的经济(假设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部门)。居民户部门与厂商部门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联系。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的公式表达:从宏观经济来看,总需求(AD)是购买者购买所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它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它们分别用消费支出(C)和投资支出(I)来代表,即:
I,G,X又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注入因素,S,T,M又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漏出因素。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则可写成总注入=总漏出。
一国经济活动循环流动模型是一种表现稳定流动的宏观模型,而不是表现经济周期波动的模型。但它却是宏观经济运行最基本的概括。
二、国民收入的概念
对国民收入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经济活动大量存在外部性影响,需要政府行政干预及产权界定
外部性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这种有利影响所带来的利益(或收益)或有害影响所带来的损失(或成本)都不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外部性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二种。
消除有害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可以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其政策措施之一是实行政府干预。对产生消极外部影响的厂商征收税金和罚款,使它向政府支付由于污染导致社会所增加的成本,把厂商造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促使它们消除或减少消极的外部影响,必要时,政府也可采用行政或法律手段,要求厂商限期整治。政策措施之二是确定产权。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来的,其理论被称为“科斯定理”。所谓产权,是通过法律程序确定的个体占有某种财富的权力。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产权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产权是明确的,不管产权的最初配置状态如何,都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
AS=C+S+T+M源自文库
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AD=AS

I+G+X=S+T+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AD=AS,或者I+G+X=S+T+M
如果AD>AS,或者I+G+X>S+T+M,国民收入增加
AD<AS,或者I+G+X<S+T+M,国民收入减少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