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考点一“明德慎罚”立法思想及其立法内容

合集下载

周公旦「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周公旦「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周公旦「明德慎罰」的法律思想
《周公旦「明德慎罰」的法律思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法律思想之一,它认为法律应该以明智的道德来执行,罪犯应该受到恰当的惩罚。

这一思想源于古代中国的法律思想,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被称为“明德慎罰”。

“明德慎罰”的核心思想是,法律应该以明智的道德来执行,以便维护公正,保护弱者,尊
重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

这一思想认为,犯罪者应该受到恰当的惩罚,但不应该太重,以免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明德慎罰”的法律思想要求在惩罚犯罪者的同时,要考虑到犯罪者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以及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从而给予恰当的惩罚。

“明德慎罰”的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维护的重要基础。

它更是影响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中国社会更加公正、和谐。

西周时期(重点)

西周时期(重点)

西周时期(重点)名词解释:1.明德慎罚: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

重视道德教化,在立法、司法上做到宽缓、审慎,在执行刑罚使更要谨慎。

2.六礼: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成立的六个程序:纳采(男方提亲,征得女方同意后准备彩礼求婚)问名(问女方姓名生辰,占卜,测吉凶)纳吉(男方卜得吉兆后通知女方)纳征(男方送聘礼到女家)请期(选定吉日为婚期)亲迎(迎娶)【简单记忆:先去向女神表白求婚,然后问女神星座测一测和自己搭不搭配,测完后高兴地告诉女神你们十分搭配,接着向女神送钱显示土豪金本质,然后定日子结婚,最后把女神扛回家。

】3.七出:西周婚姻制度中男方休掉女方的七个理由:无子(生不了娃娃)、淫佚(bitchy)、不事姑舅(不孝敬)、口舌(多嘴)、妒忌、恶疾(严重的疾病)、盗窃4.三不去:西周婚姻制度中男方不准休掉妻子的三种情况:有所娶无所归(休掉女方后女方无家可归)与更三年丧(妻子正在为男方的爸妈守孝)前贫贱后富贵(男方娶女方之前贫穷卑微,娶了女方后大富大贵)重点知识:(掌握)一.西周法律思想(“明德慎罚”与“礼治”)1.明德慎罚①内涵:已解释②意义:第一次动摇神权思想(注意力从神—民)→从反面说明了“民”的重要性与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重德”、“重民”、“仁政”基础→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诞生提供条件2.礼治①基本原则:亲亲(尊重亲属)、尊尊(尊重上级特别是君主)、长长(尊重长辈)、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同姓不婚)②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贵族特权平民奴隶不得享有;刑罚主要不针对上级贵族)【是一部不公平的特权法】二.法典和法律形式1.法典:《九刑》、《吕刑》2.法律形式:刑、礼、誓(周王的军令状)、诰(周王训诫之辞)、命(周王的直接命令)礼:①内涵:维护宗法等级体系的一套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行为规范。

②渊源:源于其宗教祭祀。

(祭祖先,重血缘)③性质:法律或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

明德慎罚名词解释中国法制史

明德慎罚名词解释中国法制史

明德慎罚名词解释中国法制史
明德慎罚是指中国古代法制史中的一种治国理念和执法原则。


德慎罚注重善治,倡导以德治国,以德化人,强调君主及执法者应先
行德行,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道德教化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
公正执法的目的。

明德慎罚是在保护德行与执法公正之间寻求平衡的思想。

它强调
善治和德行的重要性,认为以德施政可以在治理社会时减少对惩罚的
过度依赖,并追求社会和谐与稳定。

然而,明德慎罚并不意味着完全
放松对违法者的惩罚,它要求执法者在判罚时要慎重审查案情,避免
冤假错案的发生,确保公正的司法结果。

明德慎罚这一法治原则,在中国法制史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尤其
在封建社会中,诸多法律文献和法典中都有关于明德慎罚的规定。


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道德和法律的并重态度,追求以德治国的理
想境界。

如今,明德慎罚的理念仍在现代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障社会公平公正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古代法部分一西周的法律思想和法律(一)立法指导思想1.“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内容。

(1)周初统治者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

因此,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

(2)“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祖,保民。

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

在这种“以德配天”基本政治观之下,周初统治者具体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主张。

(3)“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用严刑峻罚来迫使臣民服从。

“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

“德教”的具体内容,周初统治者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

2.“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影响(1)代表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基本治国方针。

(2)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被后世奉为政治制度理想的原则与标本。

(3)这一思想汉代中期后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1.礼的内容与性质(1)内容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行规范的总称。

中国古代的礼有二层含义:①抽象的精神原则。

可归纳为“亲亲”与“尊尊”两个方面。

“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压亲。

而且“亲亲父为首”,全体亲族成员都应以父家长为中心;“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

西周明德慎罚的基本内容

西周明德慎罚的基本内容

西周明德慎罚的基本内容
明德慎罚是西周时期重要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明德和慎罚。

明德,就是指加强自我克制,倡导敬德、重德、保民、惠民。

这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

慎罚,是指适用刑罚手段时要谨慎,主张避免滥刑、禁止滥杀无辜。

具体来说,就是多行恩惠,少用刑罚。

这是对明德的补充和落实。

明德慎罚法律思想可以概括为“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即强调重视道德教化和刑罚适中宽缓。

这一思想发端于西周时期,建立在“以德配天”政治思想原则基础之上,是对商代统治合法性解释“帝祖合一”的破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中国古代法制史》等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法制史(知识点)

法制史(知识点)

法制史(知识点)一西周的法律思想和法律(一)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立法指导思想的内容:“天”仍是夏商以来一直尊奉的“上天”;“德”要求统治者敬天、敬祖、保民;“明德慎罚”要求统治者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

因此,“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第一位的。

(二)西周“礼”与“刑”的关系:“出礼入刑”即“刑”多指刑法和刑罚,而“礼”能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刑”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即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贵族官僚适用刑罚上有特权,而不是不适用刑罚。

(三)西周的契约:(1)买卖契约即“质剂”,“质”是买卖奴隶、牛马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买卖兵器、珍异之物使用的较短(2)借贷契约即“傅别”,“傅”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四)“六礼”: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指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纳吉指卜得吉兆后即与女家定婚;纳征男方送聘礼至女家,故又称纳币;请期指男方携礼至女家商定婚期;亲迎指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

至此婚礼始告完成。

(五)“七出”又称“七去”,是指女子若有下列七项情形之一的,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1.不顺父母:逆德;2.无子:不孝;3.淫:乱族;4.妒去:乱家;5.恶疾:不能共祭祖先;6.多言:离间亲属;7.盗窃:反义。

(六)“三不去”即按照周代的礼制,女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夫家即不能离异休弃。

包括:1.有所娶而无所归,不去;2.与更三年丧,不去;3.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七)西周“五听”指判案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即通过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面部表情、呼吸、听觉、眼睛与视觉确定其陈述真假。

包括辞听,理屈则言语错乱;色听,理屈则面红;气听,理屈则喘息;耳听,理亏则法官的话听不清;目听,无理则双目失神。

中法史第2章

中法史第2章

3.创立“五听”审讯方式
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
一曰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
二曰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
三曰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
四曰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
五曰目听(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
——《周礼 ·秋官 · 小司寇》及郑注
4.禁止犯有“五过之疵” 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 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4.拘役刑(3-12个月)
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 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 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 刑之属三千。
——《尚书 ·吕刑》
刖足守门奴
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 之……墨者使守门,劓 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 刖者使守囿。
——《周礼· 秋官· 掌戮》
• • • • • • •
其他死刑 磐(绞缢窒息) 磔(肢解暴尸) 膊(剥衣而磔) 轘(车裂分尸) 踣(陈尸闹市) 焚 斩
——《大戴礼记 ·本命篇》
4.家庭关系
男帅女,女从男。
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 从夫,夫死从子。
——《礼记 ·郊特性》
(四)家庭继承制度
1.家庭
父尊子卑、男尊女卑、妻尊妾卑。 2.继承 嫡长子继承制。
三、行政法律内容
(一)行政管理体制
周王→ 卿士寮 →太史寮
(二)职官管理制度
1.兴办各种学校,注意培养选拔统治 人才。 2.西周有定期考核制度,根据其德才 政绩进行升降黜陟。
孟子的发展
民贵君轻思想 仁政学说 惟仁者宜在高位
法家
法治、重刑
(1)“事断于法”,“刑无等级” (2)“重刑轻罪” (3)“布之于百姓”,“明白易知”
儒法之争
• 德治 • 法治 礼治 赏善罚恶 王道 霸道 以理服人 以力服人

历代立法指导原则

历代立法指导原则

历代立法指导原则
立法指导原则是指在立法活动中贯穿始终的、对立法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

以下是中国历代的一些立法指导原则:
1. 古代立法原则
- 明德慎罚:这是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提倡尚德、敬德,主张德刑并用。

- 法令由一统:该原则强调立法权的集中和统一,即所有法律都应由中央统一制定。

- 约法省刑:这一原则要求法律的制定应简明扼要,刑罚的实施应慎重,以达到减少犯罪的目的。

2. 近现代立法原则
- 民主立法:强调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 科学立法:要求立法活动遵循客观规律,注重立法的合理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 依法立法:指立法活动应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确保立法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3. 当代中国立法原则
- 坚持党的领导:立法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 以人民为中心:立法要体现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 从实际出发:立法要立足于中国国情,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 遵循宪法:立法要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维护宪法的权威。

-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强调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

这些立法指导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家背景下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政治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立法指导原则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中国法制史考试重点

中国法制史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明德慎罚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出的法律指导思想。

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强调将教化与刑法相结合。

2.圜土之治西周时期的一种刑罚,中国有期徒刑的开端。

具体指令犯罪的人在狱中劳作,进行改造、不让他们佩戴成年人的正常冠带,以示耻辱。

3.嘉石之治西周时期的一种刑罚。

具体指让罪行轻微的犯人束缚手脚,坐于“嘉石”一定时日,使其思过悔改,然后交给司空,在司空的监督下进行一段时间的劳役,期满后释放。

4.五听西周时期审判案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观察方式。

具体指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5.法律答问秦代的一种法律形式。

具体指朝廷和地方主管法律的官员对律令所做的权威性解释,多采用问答的形式,是秦代律令条文的重要补充。

6.廷行事秦代的一种法律形式,即判案成例。

7.城旦舂秦代的一种刑罚,徒刑的一种。

具体指男犯筑城,女犯舂米。

8.鬼薪白粲秦代的一种刑罚,徒刑的一种。

具体指男犯为祭祀鬼神伐薪,女犯为祭祀择米。

9.春秋决狱汉代的一种法律制度。

具体指在审判案件时,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的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10.秋冬行刑汉代的一种行刑制度。

具体指汉代统治者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规定除谋反大逆“决不待时”以外,春夏不执行死刑。

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天以前执行。

11.八议三国两晋时期维护贵族官员的特权制度。

具体指对八种权贵人物,包括“亲”(皇室宗室亲戚)、“故”(皇帝旧故)、“贤”(朝廷认为有大德行的贤人君子)、“能”(政治、军事等方面有大才能者)、“功”(对国家有大功勋者)、“贵”(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勤”(为国家服务卓著有大勤劳者)、“宾”(前朝皇帝及后裔),在他们犯罪以后在审判上给予特殊照顾,官府不得专断。

12.义绝唐代的一种婚姻家庭制度。

具体指夫或妻杀伤对方直系尊亲或旁系尊亲的行为,构成法律强制离婚的条件。

13.三司推事唐代的一种司法制度。

具体指中央或地方发生特别重大案件时,往往交由大理寺卿、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在京组成中央临时最高法庭,加以审理。

明德慎罚

明德慎罚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

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

所谓慎罚,就是刑法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解释:慎:谨慎。

多行恩惠,少用刑罚。

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

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出处:《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明德慎罚”思想的基木内容,包含了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两层含义。

伦理学意义上的“德”字是西周初期开始出现的。

商代甲骨文和西周初期的铜器铭文中出现了“德”字的初形。

郭沫若先生在对西周金文中的“德”字进行分析时指出:“德字照字面上看来是从心,意思是把心思放端正,便是《大学》上所说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

”这种“德”观念反映了周人“要把人的力量来济天道之穷”的思想倾向。

郭沫若先生认为,周人重德的关键是“在一个‘敬’字上”,并说“这种‘敬德’的思想在周初的几篇文章中就像同一个母题的和奏曲一样,翻来覆去地重复着。

这的确是周人所独有的思想”。

从《尚书·周书》中可以看出,有关“敬德”、“明德”之类的言论确实俯拾即是。

举例如下: 《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梓材》:“先王既勤用明德”。

《洛诰》:“公称巫显德”。

《无逸》:“皇自敬德”。

《多方》:“罔不明德慎罚”。

周统治者之所以大讲“明德”、“敬德”,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即天是不会把大命给予不谨慎修德之人的。

在周人看来,周革殷命,他们从殷人手里接过了天命,获得了治理天下的合法宝座,其因乃在于文、武二王能以德配天,这就是《毛公鼎》所说“不显文武,皇天宏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一语的含义。

天眷有德,这是周人特有的观念,其中也可以说蕴含着“天命靡常”[7]的意思,“天命”乃依统治者有德与否为转移,这当然是一种“靡常”(无常)的现象了。

因此,对统治者来说,只有持之以恒地谨慎修德,才有望保住“天命”,成为天下的君主。

法制史完美笔记司考必看

法制史完美笔记司考必看

法制史授课讲义编辑:小东 QQ:125159051第一章中国法制史第一节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三)西周时期法制主要内容之民事相关1西汉初年,文帝、景帝时曾宣布废除肉刑,以笞、杖等来代替。

但终汉之世,肉刑并未真正废除。

不过夏、商、周以来的传统五刑制度,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自汉以后,历朝对五刑屡加更定,至北齐,已确定鞭、杖、耐(后为徒)、流、死为五刑。

到隋、唐时期,商周以来的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制度,终于为笞、杖、徒、流、死的五刑制度所代替,直至明、清沿用不改。

通常把商周以来的五刑,称之为“前五刑”、“旧五刑”或“奴隶制五刑”,隋唐以来的五刑,通常称之为“后五刑”、“新五刑”或“封建制五刑。

”(四)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三、东周之战国时期(前475-前221)——以刑(法)治国、明法重刑◎法家的变法活动:(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这是战国时期封建法制发展过程中又一次意义重大的法制改革。

2按《晋书·刑法志》引《新论》所列:“其杂律略曰:夫有一妻二妾,其刑腻,夫有二妻则诛;妻有二夫则宫;曰淫禁。

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议论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曰狡禁。

越城,一人则诛,自十人以上夷其乡及族;曰城禁。

博戏,罚金三币;太子博戏,则笞,不止,则特笞,不止,则更立;曰嬉禁。

群相居,一日则问;三日、四日、五日则诛;曰徒禁。

丞相受金,左右伏诛;犀首以下受金,则诛;金自镒以下,罚不诛也;曰金禁”。

四、秦代(前221-前206)——严刑峻法(一)刑法之罪名与刑罚其中前5类相当于现代的主刑,后3类相当于现代的附加刑。

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刑罚体系,且刑罚极为残酷,一切都呈现出过渡时期的特征。

五、两汉(西汉:前202-公元23年,东汉25-220)——“德主刑辅,礼刑并用”(三)司法制度六、三国两晋(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证明自身统治的“正统”性,礼法结合进一步发展第二节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八、唐(618-907)——“礼法合一”、“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二)五刑与刑罚原则1、唐律五刑承用隋《开皇律》,但具体规格稍有不同:(三)十恶见前述“六、三国两晋(魏晋)南北朝时期之(五)北齐”(六)司法制度十、两宋之北宋(960-1127)4(一)立法3“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南唐、吴、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1、西周的法制思想: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亲亲尊尊。

2、周公制礼:周初统治者在夏礼和商礼的基础上,以亲亲尊尊原则为基准,强调徳的要求,进行全面调整,形成包括宗法制,分封制和国家活动等等方面系统的典章制度,以及人们行为规范和婚、丧、冠祭种种仪节,这就是史称“周公制礼”的主要内容。

3、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王室衰微,诸侯称霸,礼崩乐坏,周王失控,诸侯国的实力发展不平衡,大国企图争霸,小国谋求自存,大多实行了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

4、成文法的公布:(1)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是中国首次公布成文法。

(2)邓析造竹刑(3)晋国大夫赵鞅、荀寅将范宣子执政是修订的刑书铸于鼎上,这是中国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成文法的公布,革除了旧贵族“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司法专横的弊端,是新兴地主阶级立法的一个主要原则。

对于促进封建法制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5、战国时期的各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制原则:缘法而治;刑无等级;以刑去刑,重刑轻罪;法律公开,使民便知。

6、李悝变法与《法经》的制定:《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为后世封建法典的建设树立了楷模。

包括“正律”,“杂律”,“减律”三部分内容,《法经》共有六篇,即盗、贼、网、捕、杂、具。

《法经》首先确立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宗旨。

盗法是关于打击侵犯财产权方面的法律,贼法是关于惩治危害国家安全和人身安全的法律,网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犯罪者方面的法律,捕法是关于捉拿、追捕犯罪者方面的法律、杂法是关于惩罚盗、贼以外其他犯罪的法律、具法是对其他5篇的一般原则规定,类似于今天的总则。

地位:李悝在法律方面"撰次诸国法",编成一部《法经》。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封建地主阶级法典。

汉《九章律》的制定就以其为蓝本。

《法经》的特点及其本质:(1)以保护封建私有财产为首要任务;(2)它是维护和巩固封建政权的工具;(3)体现了重刑主义精神;(4)维护新的封建等级制。

明德慎罚的基本内容

明德慎罚的基本内容

明德慎罚的基本内容
明德慎罚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一种,其基本内容包括明德和慎罚两个方面。

明德是指提倡尚德、敬德的思想,视德行为治理国家的根本。

慎罚则强调在适用法律时应当审慎、宽缓,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体现了仁政的思想。

具体来说,明德慎罚的思想主张通过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推行教化来预防犯罪,而不是仅仅依靠严刑峻法来惩罚犯罪。

在处理案件时,要考虑到证据、犯罪情节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审慎判断,避免冤假错案。

同时,也要注重宽严相济,对于轻微的犯罪和初犯,应该给予适当的宽大处理,以示教化之意。

明德慎罚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德主刑辅、德治为先的政治主张。

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社会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现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2019年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国法制史一、中国古代重要法制思想1.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

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德”的基本要求是:敬天,敬祖,保民。

“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是: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2.春秋战国时的“法治”思想第一,法是衡量事物的标准和尺度。

第二,法律的功能是“定纷止争”。

第三,强调取消奴隶主贵族法律特权,要求法律平等适用,“不别亲疏,不疏贵贱,一断于法”。

只要是违法犯罪,都要依法治罪处刑,强调法的平等适用。

第四,“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法律不但要公布,而且要清晰明了,并要普及。

第五,“重其轻者”和“以刑去刑”。

法家主张对轻罪予以严罚。

3.西汉的“春秋决狱”为了实现儒家的独尊,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决狱”的主张,即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者有规定但与儒家思想相违背的情况下,可以引用儒家经典《春秋》定罪量刑,儒家经义上升为法律。

核心原则和指导思想:“论心定罪”或“原心定罪”。

《盐铁论》中记载:“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具体来说,“春秋决狱”必须根据犯罪事实来判断犯罪人的主观动机、目的等;如果动机邪恶,即使其犯罪行为没有完成或者还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也要给予惩罚;对首犯要从重处罚;而动机善良者,即使其行为违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也可以给予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其他原则:(1)“君亲无将,将而必诛”原则。

“君亲无将,将而必诛”是指对君主和家长不能有一点叛乱谋反的意图,只要有这样的念头就必须严惩。

(2)“恶恶止其身”、“罪止首恶”原则。

“恶恶止其身”、“罪止首恶”是指在处罚犯罪行为时,只处罚犯罪人本人而不应扩及他的亲属,在共同犯罪中,处罚首犯。

(3)“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中国法制史重点

中国法制史重点

《中国法制史》的讲义:第一节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律制度一.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内容:1.“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失去了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就会应运而生,取而代之。

(2005年63题B项考)2.“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祖、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

3.“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

(05年考)二.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影响:1.西周的统治者把道德教化即“礼治”与刑罚镇压相结合,形成了西周时期各种具体法律制度和“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

2.汉代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礼的内容与性质:(一).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鬼神时所举行的仪式。

(二)中国古代的礼有两层含义:1.抽象的精神原则。

可归纳为“亲亲”(家族范围内)与“尊尊”(社会范围内)。

2.具体的礼仪形式西周时期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五礼”:吉礼(祭祀之礼)、凶礼(丧葬之礼)、军礼(行兵仗之礼)、宾礼(迎宾待客之礼)、嘉礼(冠婚之礼)。

(三)西周时期的礼已具备法的性质:1.完全具有法的三个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

2.周礼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实际的调整作用。

(三)礼与刑的关系:1.出礼入刑: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两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强调贵族官僚的特权。

“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的特权。

3.先秦时期的五刑指:墨、劓、非、宫、大辟四.契约与婚姻继承法律(一)西周的契约法规1.买卖契约: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

法硕——法制史笔记(精华版)

法硕——法制史笔记(精华版)

法硕——法制史笔记(精华版)立法指导思想一、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德慎罚二、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罚、法布于众三、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严刑重罚四、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汉武帝之前:黄老学说与约法省刑、汉武帝之后:德主刑辅五、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立法宽简、稳定、划一六、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刑乱国用重典、明刑弼教七、清朝的立法指导思想:详译明律,参以国制、尚德缓刑中国法律硕士联盟论坛提供各个法硕辅导班的全新资料,送公共课辅导班资料。

网址:法律形式一、秦朝的法律形式: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和廷行事二、汉朝的法律形式:律、令、科、比三、唐朝的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典四、宋朝的法律形式:律、令、格、式、编敕、编例、条法式类重要知识点1.赎刑最早出现于夏朝,《吕刑》中有记载2.商朝晚期最早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3.郑国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4.李?《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5.《法经》首创封建成文法典总则具法6.《法经》首创编纂封建成文法典的先河7.《法经》最早规定了对贪污犯罪进行惩处的封建成文法典8.《秦律》是我国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9.《曹魏律》首次将"八议"入律,又称《魏新律》10.《曹魏律》首次将类似于近现代封建成文法典总则具律置于律首11.曹魏政权首创死刑复奏制度12.《晋律》首次规定"准五服以治罪"制度,又称《泰始律》《张杜律》13.《晋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律儒家化的封建成文法典14.《北魏律》首次将"官当"正式入律15.北魏政权"以格代科",首次创立"格"这一法律形式16.北魏政权首创杖刑17.西魏编纂的《大统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式"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18.西魏政权最早下诏废除宫刑19.《北齐律》首次使得篇章体例定型化20.《北齐律》首次以"名例律"命名法典总则21.《北齐律》首次规定"重罪十条"22.北齐政权首次以大理寺作为中国古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23.《开皇律》首次使封建制五刑制度化24.《开皇律》首次区分公罪和私罪25.《开皇律》首次规定"十恶"26.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27.《永徽律疏》(《唐律疏仪》)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28.《唐律疏仪》是到目前为止保存下来的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29.《唐六典》是我国第一部经过系统编纂的封建行政法典30.《大中刑律统类》首创"刑统"的法典编纂方式31.凌迟刑首次出现于五代时期32.《宋刑统》是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33.宋朝首创刺配刑34.宋朝首创充军刑35.宋朝宋慈编纂的《洗冤集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36.《元典章》首创附载"五服图"先例37.元朝首次明确规定"嫁娶礼书(婚书)"制度38.元朝首次以刑部作为中国古代的中央主审机关39.明朝《大明律》首次使凌迟刑正式入律40.明朝《大明律》首创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方式41.明朝《大明律》首创附"六脏图"先例42.明朝《大明律》首创奸党律43.《明大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空前普及的法规44.《大明律集解附例》是第一部创立律例合编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45.明朝首次以"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名称46.《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朝入关后第一部成文法典47.《大清律例》是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48.《康熙会典》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不封建行政法典49.《钦定宪法大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文件50.《十九信条》是我国第一部宪法草案、第二部宪法文件5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5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全面的资产阶级宪法文件53.《大清现行刑律》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专门意义的刑法典54.《大清新刑律》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55.《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56.《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诉讼法57.《钦定大清商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商法58.《改订大清现行商律草案》是清末修律过程中制定的最完备的商法5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文件6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规定采取三权分立政府组织原则的宪法性文件61.《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62.《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是我国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63.《中华民国民法》是我国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6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65.《井冈山土地法》是革命根据地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土地法66.《中国土地法大纲》是革命根据地时期制定的最为完备的土地法规67.管制刑最早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一、西周时期的婚姻与继承制度1.婚姻原则:西周时期的婚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一夫一妻制、同性不婚、父母之名,媒妁之言。

重点考点一:“明德慎罚”立法思想及其立法内容

重点考点一:“明德慎罚”立法思想及其立法内容

重点考点一:“明德慎罚”立法思想及其立法内容重中之重考点一:“明德慎罚”立法思想及其立法★★★(真题链接:2011‐综‐35,2012‐综‐32,2012‐综‐60)1、“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周初统治者注重从商朝败亡的历验中汲取前车之鉴,认为天命总是归于有德者,天意总是通过民意表达出来。

从夏商时代的神权法思想,发展到对人的关注,提出“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并将“德”这一抽象的伦理道德准则落实到现实统治之中,形成了“敬天保民”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西周主张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通过道德教化使天下人民臣服;同时在实施刑罚时应当宽缓谨慎,不应一味地用严刑重罚来迫使臣民服从。

明德慎罚并非削弱刑罚,而是为了更有效、更准确地施用刑罚,防止因滥刑而激化矛盾。

以明德慎罚取代天罚,具有更强烈的政治号召力和更广泛的社会渗透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西周形成了”礼”与”刑”结合的法制特色。

由夏商时期的专任刑罚,发展为注重德礼教化、慎用刑罚以及因时制宜地制定和适用刑事政策。

这是古代法律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为后世”德主刑辅”法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吕刑周穆王为革新政治,命司寇吕侯作《吕刑》。

它应是西周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具体内容已不可考。

《尚书•吕刑》继承并贯彻了周初明德慎罚的思想,以苗民无德滥刑遭受亡国绝祀的历史教训说明建立法度的重要性,强调必须以德教为本,用刑适中(“明于刑之中”),提出惩罚与罪行相符(“其罪惟均,其审克之”,“上下比罪”),结合具体案情灵活处断(“刑罚世轻世重”、“轻重诸罚有权”)、案情不能确定时从轻不从重(“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等审案原则,还规定了较为完整的收赎办法,赎刑由此开始制度化。

3、九刑九刑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周朝制定的九篇刑书。

《左传》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逸周书》中提到成王时有“刑书九篇”,可能西周中后期才有《九刑》之名。

二是指西周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加上赎、鞭、扑、流等刑罚,合称“九刑”。

第一节 明代立法思想与立法概况[3页]

第一节  明代立法思想与立法概况[3页]
)“明刑弼教”的立法指导原则
从字面而观,“弼”乃辅佐之义,似与“德主刑辅” 的传统立法、司法原则并无不同。实则不然,“德主 刑辅”中“德”为“刑”纲,“刑”要受“德”的制 约,始终处于次要、辅助位置。宋以前论及“明刑弼 教”,多将其附于“德主刑辅”之后,其着眼点仍是 “大德小刑”和“先教后刑”。朱熹强调刑与教的实 施可“或先或后”,“或缓或急”。经此一说,刑与 德的关系不再是“德主刑辅”中的“从属”、“主次” 关系,德对刑不再有制约作用,而只是刑罚的目的, 刑罚也不必拘泥于“先教后刑”的框框,而可以“先 刑后教”行事。
(二)“重典治国”的司法指导思想
二、立法概况与法律形式
(一)《大明律》的制定与颁行 1.吴元年《大明律》 2.洪武六年《大明律》 3.洪武二十二年《大明律 4.洪武三十年《大明律》
(二)《御制大诰》的颁行 (三)“例”的编修
1.《钦定律诰条例》 2.《问刑条例》 3.《真犯、杂犯死罪条例》 4.《充军条例》 (四)《大明会典》的编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考点一:“明德慎罚”立法思想及
其立法内容
重中之重考点一:“明德慎罚”立法思想及其立法★★★(真题链接:2011‐综‐35,2012‐综‐32,2012‐综‐60)
1、“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
周初统治者注重从商朝败亡的历验中汲取前车之鉴,认为天命总是归于有德者,天意总是通过民意表达出来。

从夏商时代的神权法思想,发展到对人的关注,提出“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并将“德”这一抽象的伦理道德准则落实到现实统治之中,形成了“敬天保民”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西周主张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通过道德教化使天下人民臣服;同时在实施刑罚时应当宽缓谨慎,不应一味地用严刑重罚来迫使臣民服从。

明德慎罚并非削弱刑罚,而是为了更有效、更准确地施用刑罚,防止因滥刑而激化矛盾。

以明德慎罚取代天罚,具有更强烈的政治号召力和更广泛的社会渗透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西周形成了”礼”与”刑”结合的法制特色。

由夏商时期的专任刑罚,发展为注重德礼教化、慎用刑罚以及因时制宜地制定和适用刑事政策。

这是古代法律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为后世”德主刑辅”法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吕刑
周穆王为革新政治,命司寇吕侯作《吕刑》。

它应是西周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具体内容已不可考。

《尚书•吕刑》继承并贯彻了周初明德慎罚的思想,以苗民无德滥刑遭受亡国绝祀的历史教训说明建立法度的重要性,强调必须以德教为本,用刑适中(“明于刑之中”),提出惩罚与罪行相符(“其罪惟均,其审克之”,“上下比罪”),结合具体案情灵活处断(“刑罚世轻世重”、“轻重诸罚有权”)、案情不能确定时从轻不从重(“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等审案原则,还规定了较为完整的收赎办法,赎刑由此开始制度化。

3、九刑
九刑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周朝制定的九篇刑书。

《左传》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逸周书》中提到成王时有“刑书九篇”,可能西周中后期才有《九刑》之名。

二是指西周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加上赎、鞭、扑、流等刑罚,合称“九刑”。

4、周公制礼
所谓“礼”,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行规范的总称。

礼最早是氏族社会祭祀鬼神的仪式,是人们自愿遵守的习惯,所谓“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氏族成员间的等级分化,礼所体现的阶级意志越来越显著。

原始状态的礼逐渐由氏族时代的习惯演化而具有法的性质和作用,原来用以区别血缘关系亲疏尊卑的礼,同时成了确定人们在社会中等级尊卑地位的法。

周公在武王死后的摄政期间,深切认识到礼的社会政治作用,因而在立国之初便进行了制礼活动,《左传•文公十八年》有”先君周公制礼”的记载。

周公制礼是将夏商两代的礼制加以
折中损益,融合周族的礼制,制定了通行全国的较为全面系统化的周礼。

通过制礼,周礼为指导国家运行的大法,即所谓礼典,规范调整着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教育、婚姻、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周礼也是西周时期法律规范的重要形式之一。

周公制礼之后,西周礼制的内容和规模空前发展,礼被认为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最主要规范,所谓“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西周礼制的许多内容仍为后世儒家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并深刻影响着整个东方世界。

古代的礼有两层含义: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则,二是具体的礼仪形式。

作为抽象精神原则的礼,寓于具体的礼仪形式之中,具体的礼仪形式则以抽象的精神原则为指导。

西周礼制之中,抽象的精神原则主要可归纳为“亲亲”与“尊尊”。

所谓”亲亲”,是要求在家族范围内,人人皆亲其亲,长其长,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每个人都应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压亲。

而且,“亲亲父为首”,全体亲族成员都应以父家长为中心。

所谓“尊尊”,即要求在社会范围内,君臣、上下、贵贱应该恪守名分,所有臣民皆应以君主为中心,即所谓“尊尊君为首”。

在“亲亲”、“尊尊”两大原则之下,又形成了忠、孝、节、义等具体的精神规范。

但比较而言,忠高于孝,国重于家。

西周时期的礼仪内容可分为五个方面,通称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是祭祀之礼;凶礼是丧葬之礼;军礼是行兵打仗之礼;宾礼是迎宾待客之礼;嘉礼是冠婚之礼。

【疑难点】礼与刑的关系
“礼”与“刑”的关系几乎贯穿中国古代法制史的始终,西周时期两者的关系更为密切,可谓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上古法制的完整体系。

但是礼和刑的作用并不相同,礼是要求人们自觉遵守的积极规范,侧重于预防;刑则是对犯罪行为的制裁,侧重于事后的处罚。

正所谓”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礼强调道德教化,刑则着重惩罚镇压,道德教化不成,对于严重违礼的行为要使用刑罚镇压,即所谓”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另一方面,礼与刑的适用原则不同。

《礼记•曲礼》中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体现的是西周宗法体制下的等级特权制度,也是后世法律的重要原则。

所谓”礼不下庶人”,是指庶人以下的人日日忙于生产劳动,不具备贵族的身份和礼所要求的物质条件,因而不可能按贵族的礼仪行事,礼也不是为他们设立的。

但这绝不意味着庶人可以不受礼的约束,任何越礼的行为都要受到惩罚,对庶人更是如此。

所谓”刑不上大夫”,首先是指制定刑罚的目的主要不是针对贵族,而是防范和制裁庶人:其次是指贵族犯罪在适用刑罚上可以享有某些特权,一般犯罪能够获得宽宥。

贵族的严重犯罪,制裁手段也可以放逐乃至赐死,但不在市朝行刑,以体现贵族“可杀不可辱”,保持贵族的尊严。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

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

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

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

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

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7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

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

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

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

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

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