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
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与藏品信息管理
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与藏品信息管理孟中元内容提要: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的责任,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藏品档案和藏品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包含对文物藏品实物的管理和文物藏品信息的管理,在管理中应做到紧密结合,二者并重。
关键词:藏品档案藏品信息系统管理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和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文物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主要业务工作之一,其任务是对馆藏品进行保藏、保护和整理研究。
藏品信息管理又是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藏品管理工作的延伸和发展。
藏品信息产生于藏品本身,是藏品的衍生产品,是人们通过对藏品的认知和研究,以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描述、复制、加工于其他载体之上的信息产品,也是能够反映文物藏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实现形式。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包含对文物藏品实物的管理和文物藏品信息的管理。
为了使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在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对文物藏品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成为必要。
一、如何建立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
保管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按照文物藏品管理的要求,必须先建立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
建立文物藏品档案首先应该对所有馆藏文物进行清库登记。
必须按照《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藏品总登记账。
在清库登记过程中,要边清理,边核对,边登记,做到藏品总登记账、藏品登记卡与藏品编号三者一致。
藏品要求排列有序,安全整洁。
保存在工作人员手中的文物资料,一律按规定日期办理移交手续,登记造册后再按规定提用,切实做到账册健全,账目清楚,改变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物不符,账物不分人的局面。
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
1数字 化管理
所 谓数 字化是指 把 信息用 电磁 介质 , 按 二 进 制 编码 的 方 法 加 以 储 存 和 处 理 , 把 用纸 张 或 化 学 感 光 材 料 存 储 的 实 物 藏 品 信 息转 变 为 用 计算 机 存 储 和 处理 的 信 息 。 1 2 J 博 物 馆 之 所 以要 收 藏 某 些 物 品 , 非 都 是 为 并 了 实 用 , 是 因 为 它 们 身 上 凝 聚 着 有 助 干 而 人们 序 数 记 号 并 了 解 世 界 的 信 息 , 而信 息 恰恰 是 可 以 作 媒 体 转 换 的 。 物 藏 品所 包 实 含 的 主 要 信 息 可 分 为 具 体 的 形 态信 息和 抽 象 的 涵 义 知 识 , 常 可 以 用 照相 摄 影 的 方 通 法 将 前 者 转化 为 图 片 资 料 , 文 字 描 述 的 用 方 法 将 后 者转 化 为 文献 资 料 , 保 存 其 信 以 息, 也可 用 于 远 程 交 流 和 传播 。 用数 字 化 方 法 把纸 张或 图 片做 为 载 体 存 储 的 信 息 转 换 成 为 电 子 计 算 机 中 的 电 磁 信 号 存 储 的 信 息, 以提 高 藏 品利 用 率 , 这就 是 所 谓 的数 字 化 管理 。 物 馆 的 藏 品凝 聚 着 巨大 的 、 价 博 有 值的、 实的知识量, 真 几乎 每 个 人 都 能 从 博 物 馆 藏 品 中找 到 使 自 己感 兴 趣 的 , 解 惑 能 答疑 的 , 有 客观 依据 性 的 信 息 对 象 。 物 具 博 馆 藏 品 的数 字 化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弥 补 了顺 序 方 法 的 缺 陷 , 检 索 面 多 采 用 按 藏 品最 直 其 观 的若干要素分 层次逻辑排 列的方式 , 使 利 用者 经 过 几 个 主 题 词 选 择 界 面 , 能迅 速 到达 目标 藏 品 展 示 界 面 , 以 把 更 多 的 时 得
浅谈计算机在文物藏品档案中的作用
相关资料、 藏品的原始记录、 鉴定意见、 藏品 总登记账、 藏品卡、 藏品修复档案、 藏品保护 档案、 藏品分类账、 藏品目录、 出人库 (馆、
所) 凭证及藏品调拨手续等, 此外, 还有藏品
的照片、 拓片、 音像和光盘资料。
二、 藏品参展档案: 藏品有的会出展, 有
属性任意排列组合地 自由查询。 计算机要利
“ 资源共享” 上。两者优势互补、 互相依存, 共
同服务于博物馆、 考古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及
各项业务活动。都是需要及时补充、 更新资 料, 进行长期维护的资料系统。
用自 身对图形的处理优势, 将藏品的图像信 息加以处理,在反映藏品的抽象信息的同 时, 计算机还应适时反映藏品的具象信息。 无论是对于博物馆、 考古研究所的藏品管理
的麻烦。当然这些功能中有些是利用原始的
藏品。 在这一结果中, 再次输人藏品的级别,
就会出现新的结果。 综合查询是指在第一次 查询就输人藏品的质地和级别 , 屏幕上就会 显示同一质地、同一级别的所有藏品资料。 同样, 名称、 来源、 纹样、 著录、 文字……等等
许多藏品可分立的要素都可以做查询的切 人点。而且, 使用者可以随时打印屏幕中所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6 年第 1 期
浅谈计算机在文物藏品档案中的作用
高 娃 (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 究所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 当今社会 已进人到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时代 , 所里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里所说 的藏品档案, 是指广义上的。它可分为三个
部分 :
信息化管理提供了第一手
的资料。 所以, 藏品档案在博物馆、 考古研究
考古研究所藏品档案管理中仍然是不可或
特色藏品一般精度的二维采集技术方案
特色藏品一般精度的二维采集技术方案一、引言特色藏品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传统手工艺品、古代器物、艺术品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特色藏品的价值,二维采集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特色藏品的二维采集技术方案,以提高采集的精度和效率。
二、二维采集技术方案概述二维采集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特色藏品进行影像采集,生成高清晰度的二维图像的技术。
该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采集设备选择为了保证采集的精度和效果,应选择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作为采集设备。
同时,为了减少光线对采集的影响,可配备合适的灯光装置。
2. 采集环境准备特色藏品一般较为脆弱,故采集环境应保持稳定,并避免任何可能对藏品造成损坏或污染的因素。
可选择无尘室或有良好通风的环境进行采集。
3. 采集方案设计针对不同特色藏品的形状、材质和特点,设计合适的采集方案。
对于平面藏品,可采用平面摄影的方式进行采集,采集角度和距离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立体藏品,可采用多角度拍摄,或者结合扫描技术进行采集。
4. 采集参数设置在进行采集前,应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合适的采集参数,如快门速度、曝光度等。
同时,还需将采集设备与计算机进行连接,以便实时查看采集结果。
5. 采集过程操作在进行采集时,需确保相机稳固地固定在固定架上,并根据预设的采集方案进行操作。
对于平面藏品,需注意保持相机和藏品的垂直,避免产生透视失真。
对于立体藏品,需保持相机的角度和位置固定,以保证多角度的一致性。
6. 采集结果处理采集完成后,将图像文件导入计算机,并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后期处理。
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色彩等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利用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去噪、边缘增强等操作,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
7. 数据存储和管理采集完成的图像文件应进行合理的存储和管理。
可以根据特色藏品的分类、编号等信息进行命名和整理,以便后续的查询和使用。
三、技术方案的优势和应用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精度:采用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和合适的采集方案,可以获得高精度的特色藏品图像,保留细微的纹理和细节。
超微距技术在自然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中的应用
超微距技术在自然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中的应用作者:许波冯静夏晓飞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年第18期关键词:超微距;自然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应用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4)18-0089-040 引言数字化作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文件,从政策上为博物馆数字化的开展和建设提供了保障。
藏品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实体藏品转化为数字形式,以便于藏品的存储、展示、研究和传播。
在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进程中,数字影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
所谓“数字影像”是指数字化技术与新媒体艺术融合的一种创作形态,以电子为介质,通过数字摄影、电子扫描、DV静帧图像、三维造像等媒介来实现影像的留存[1]。
这一过程涉及多种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D扫描技术、高清摄影与图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云存储、物联网(IoT)技术等。
通過上述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藏品数字化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还能扩大藏品的影响力,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识和欣赏。
同时,数字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数据安全、版权保护和隐私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来应对。
在各类技术中,高清摄影与图像处理技术是相对应用较为成熟和广泛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藏品数字化和虚拟展厅制作等领域。
2014年,祁庆国等人指出,实施藏品影像拍摄工作,应树立三种意识,做好一项准备[2]。
微距摄影是一种特殊的摄影技术,允许摄影师在非常接近的距离拍摄物体,以便捕捉到细节和纹理。
这种技术在生物学、艺术和工业设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微距摄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确保焦点的准确性、如何处理图像的噪点和过曝等问题。
博物馆藏品声像信息指标规范
博物馆藏品声像信息指标规范(试行)2008-07-08前言本规范是依据《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文物博发[2001]81号),结合文物数据采集工作的实践,以满足有关声像数据采集著录的具体要求而编制。
本规范对《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做了必要的补充。
相当于《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的C03部分。
本部分与《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C03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部分与《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C03部分相比主要变化是:——对指标要素的划分做了增删和修订——对指标要素的描述做了变更——对指标要素的编码方法做了变更博物馆藏品声像信息指标1、范围本指标是《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中涉及藏品声像信息指标的部分。
本指标适用于博物馆藏品声像信息采集单的制订、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录入及检索等过程本指标根据对象的属性特征、来源特征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声像信息的分类和著录方法2、指标的分类与体系结构本指标采取层级分类法,将博物馆藏品的声像信息指标分为指标集、指标项和指标值三个层级,其体系结构如下所示:指标体系结构表藏品声像信息指标体系共包括 1指标群,3个指标集,21个指标项。
3、编码方法与说明本规范的指标类目代码为字母数字混合型层次码。
每个完整代码分三层,长度为5位。
其结构如图所示:X XX XX指标群指标集指标项指标群用1位大写拉丁字母表示例:C藏品声像信息指标集用1位大写拉丁字母与2位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例:C01声像的基本信息C02声像的采集信息C03声像管理信息指标项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例:C0101声像编号C0102声像藏品名C0103声像藏品编号……4、相关标准GB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T7408-19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馆藏文物档案填写说明》(国家文物局1991年11月9日颁布)《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著录规范》5、博物馆藏品声像信息分类代码表(带*者为核心指标)6、指标项的描述6.1描述的方法本文档中指标项的描述都用一个包含5个属性的集合来描述,这些属性包括:名称:赋予指标的标签定义:对指标项概念和性质的明确说明约束:指该指标是必须使用还是可选的数据类型:指用来表示指标项的值的数据类型允许长度:指标项数据可记录的长度著录方法:该指标项录入数据库的方式注释:关于指标项应用的说明6.2指标项的描述*C0101C0102*C0103*C0104*C0105*C0106C0107C0108*C0201*C0202C0203C0204C0205C0206C0207*C0301*C0302*C0303*C0304*C0305*C0306附录《藏品声像信息采集表》编号:藏品声像信息采集表原名:名称:总登记号:分类号:级别:填表人:审表人:录入人:录入日期:录入审核人:审核日期:单位名称:。
第四章 博物馆藏品的征集与管理 (《博物馆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节 藏品征集的范围和政策
• 一、藏品征集的范围
• 藏品征集的范围,主要应根据博物馆的性质、特点来确定。
• 二、藏品征集的政策
➢ 藏品征集政策,是指为完成藏品征集任务而制定的可以依据的 标准或原则。
➢ 征集政策应包括征集对象和范围、征集条件标准、 征集方式方 法等内容,还要规定征集主体的资格,即实施征集工作的单位 、个人的资格。
• 三、藏品范围的扩展
➢ 藏品范围随文物范围的拓宽而扩大,由原来传统的可移 动的物件扩大到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
➢ 藏品收藏也从室内 (库房)管理扩展到室外 (露天博 物馆)管理。
➢ 藏品范围随着文物时限的延长而扩展,由传统的古代文 物扩展到近代文物、 现代文物。
➢ 藏品范围随着遗产形态的扩展而拓宽,由传统的实物拓 宽到包括非实物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非实物的 文化资源。
• 二、藏品的种类
(四)非实物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物资料:博物馆藏品中反映和记录客观真实存在和发生的 现象与过程的文字、图像、 音像和数字记录等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 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 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 (二)藏品管理制度
• 1.藏品管理规章制度的意义 • 藏品管理的规章制度就是对藏品管理工作的要求加以系统化和条 • 理化,是藏品管理各项工作的准则。 • 2.藏品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 • 藏品管理规章制度按工作内容和性质归纳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
类是对藏品科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第二类是对藏品的安全保护 方面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 藏品征集的方法和要求
博物馆藏品影像数据编号、存储规则
博物馆藏品影像数据编号、存储规则
(试行)
一、目录建立
省直单位以单位全称为存储目录;各地、州、市以本地、州、市名为一级子目录,以本单位全称为二级子目录。
各单位收藏文物的影像文件存于单位子目录下,如图:
步骤如下:
1、打开本地磁盘,建立新文件夹,命名为“文物调查影像数据”;
2、在“文物调查影像数据”文件夹中分别建立各省直单位文件夹,并用代码标注;
二、图像文件的命名规则
1、单位代码+总登记号+图片类型+图片序号
2、各项之间用英文半角“-” 分开.各项的顺序要固定,文件名中不能存在任何空格,无论任何原因,文件名中均不得存在中文字符。
3、单位代码以《文物机构代码表》为准;
4、总登记号即文物在总登记帐上的编号;
5、图片类型:A表示正视图,B表示俯视图,C表示侧视图,D表示全景图,E表示局部图,K表示底部图;(均采用英文大写字母)
6、图片序号为阿拉伯数字。
(均采用半角阿拉伯数字)
例如:10000001-00001-A-1.jpg。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试行)》的通知-苏文旅规〔2018〕1号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试行)》的通知正文:----------------------------------------------------------------------------------------------------------------------------------------------------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试行)》的通知苏文旅规〔2018〕1号各设区市文广新局、扬州市文物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文广新局,南京博物院:为加强全省博物馆藏品征集规范化建设,省文化和旅游厅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2018年11月19日江苏省博物馆藏品征集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博物馆藏品征集规范化建设,促进文博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或主要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国有博物馆开展的藏品征集活动适用本规程。
第三条博物馆藏品是指博物馆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性质、任务和发展需要,履行特定工作程序收藏、管理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见证物。
第四条藏品征集遵循科学、透明、合理的原则,着眼于现有藏品的系统构成和文博事业的发展趋势,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不得征集来源不明或者来源不合法的藏品。
第五条博物馆应当根据本馆定位和藏品实际确定征集方向、范围,制定藏品征集规划。
第六条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应当遵守《国际博协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及《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符合博物馆伦理道德要求。
第二章工作机构第七条博物馆应当成立征集部门或征集小组,负责制定藏品征集规划和年度征集计划,开展日常藏品征集业务。
第八条征集部门或征集小组应当制定藏品征集工作管理办法,征集人员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
(完整版)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
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落实《文物保护法》关于馆藏文物保护的规定,有效地降低和防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博物馆藏品的危害,确保文物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和环境监控等。
本规范旨在针对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保存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线辐射、空气污染物、噪声、微振动、生物损害等自然因素,就博物馆藏品存放的主要场所藏品库房、陈列室和保护修复室提出防止和延缓藏品自然损坏的环境规范。
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通过安防、消防和有效管理措施来解决。
本规范只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提出基本要求。
现行的强制标准本规范已引入。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术语、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的控制要素。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
其他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单位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B/T 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JGJ66-91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GBJl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93?9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63?9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9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文化部《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3 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规范。
3.1 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文物、自然标本,向公众开放的社会公益性机构。
3、2 藏品:馆藏文物、自然标本的总称。
3.3 藏品保存场所:用于保存藏品的库房、陈列室和藏品保护修复室等场所。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国家文物局2013年6月目录第一章可移动文物普查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时间、范围与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组织与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可移动文物普查的任务与成果形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组建普查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国有单位调查和数据上报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普查总结和成果公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可移动文物认定依据和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可移动文物认定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登录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数据报送与审核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数据交换业务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软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普查信息采集软件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普查信息采集工作环节与工作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普查信息采集软件操作详解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的安全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普查工作中的文物保护与安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普查数据的保护与安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普查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普查工作结束后的文物保护与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表及说明第一节普查登记表第二节填写示例及说明附录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8、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节选)9、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10、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1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13、博物馆管理办法14、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15、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16、国家文物局关于贯彻实施《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指导意见17、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管理办法二、重要讲话1、刘延东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蔡武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3、励小捷关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有关情况的说明4、张少春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三、文件通知1、关于启动“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2、关于同意将山东省青岛市纳入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的函3、关于开展军队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4、关于请支持开展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保管情况调研的函5、关于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6、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7、关于积极做好档案系统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8、国家民委、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物工作意见》的通知9、国家文物局关于发布《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10、关于积极做好档案系统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11、关于积极做好教育系统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四、标准规范及其他参考文件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可移动文化财产的建议》2、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节选)3、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4、近现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5、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行)6、文物藏品定级标准7、古籍定级标准8、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9、文物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10、馆藏文物登录标准(草案)11、文物藏品档案规范12、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收藏单位名录编制规范13、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名录编制规范14、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规范15、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建档备案工作规范。
国家标准《文物进出境审核用照片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模板】
国家标准《文物进出境审核用照片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文物进出境审核用照片技术规范》标准起草小组2021-03-261.工作简况《文物进出境审核用照片技术规范》(立项名称《文物进出境审核用照片技术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委下达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要求起草,项目编号:********-T-453。
根据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关于〈文物进出境审核用照片技术要求〉(********-T-453)初审意见》,标准名称改为《文物进出境审核用照片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主编、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广东省博物馆起草,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9)归口。
本标准是我国文物进出境管理工作中急需制定的标准之一,是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进出境文物管理及古陶文物检测重要标准研究”(项目编号********)支持研制的标准。
通过本标准的制定,规范全国各文物进出境审核业务所使用照片的拍摄和制作,将有利于文物档案管理、档案查询、物证审核、海关查验、案情追溯,适应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领域标准化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工作,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提供技术保障。
本标准的预研工作是在上述专项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始的。
自2012年5月起,编制组通过对广东、浙江、天津等地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和海关的调研,了解了文物进出境审核中照片的使用及要求,同时检索了类似用途照片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居民身份证制证数字相片技术要求》(GA 461—2004)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于2012年8月完成了本标准草案的编制,向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SAC/TC289)提交了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
2013年9月项目建议得到TC289评审通过,上报国家标准委。
2014年9月得到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本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2017年4月召开预研会后完成第一次征求意见,并于2018年4月27日于北京召开审定会,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提交报批稿。
(完整版)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
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落实《文物保护法》关于馆藏文物保护的规定,有效地降低和防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博物馆藏品的危害,确保文物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和环境监控等.本规范旨在针对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保存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线辐射、空气污染物、噪声、微振动、生物损害等自然因素,就博物馆藏品存放的主要场所藏品库房、陈列室和保护修复室提出防止和延缓藏品自然损坏的环境规范。
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通过安防、消防和有效管理措施来解决。
本规范只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提出基本要求。
现行的强制标准本规范已引入.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术语、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的控制要素.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其他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单位可参照执行.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B/T 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JGJ66-91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GBJl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93?9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63?9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9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文化部《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3 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规范。
3.1 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文物、自然标本,向公众开放的社会公益性机构.3、2 藏品:馆藏文物、自然标本的总称。
3.3 藏品保存场所:用于保存藏品的库房、陈列室和藏品保护修复室等场所。
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拍摄技术规范
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第一章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扫描规范1.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采集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数值化方式。
本规范规定了适用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采集的方法、设备、环境、技术要求,界定了相关的术语,给出了藏品二维影像的采集样本。
1.2引用及参考的标准《博物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2001年版《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部分《馆藏文物档案影像采集样本》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古拓碑》典藏数字化影像制作规范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淡新档案》典藏数字化影像制作规范1.3具体要求馆藏文物二维影像的扫描规范适用于采用传统银盐胶片等透射式影像载体和照片、图片等反射式影像载体的扫描加工。
1.3.1 扫描设备光学分辨率不低于4800×4800的平板扫描仪一台1.3.2 扫描规格l 按原件尺寸的100%扫描l 使用RGB真彩色模式的位图表示法l 珍贵品采用光学分辨率 600 dpi (含)以上,RGB真彩色模式进行扫描;以彩色深度:每像素24 bits。
l 普通品采用光学分辨率300 dpi (含)以上RGB真彩色模式进行扫描;彩色深度:每像素24 bits。
1.3.3 存储规格l 珍贵品采用TIF格式存储。
l 普通品采用JEPG格式存储,压缩后影像质量为“中”。
1.3.4 扫描工作规范l 数据尺寸偏小者,仍必须单件扫描为一幅影像,不得数件合扫于一幅影像之中。
l 扫描时必须涵盖原件外围至少0.3公分之范围。
l 仅在原件尺寸大于A4 之情况,才能将原件分部分扫描;将数据分为数部分扫描时,各扫描区域边缘必须有1公分之重复扫描区。
扫描后的每一分段以独立的影像编号命名,拼合后的影像数据给予一个全新的影像编号。
例:藏品编号为100的原件分为三部分扫描,获得三个影像文件,分别命名为100—1、100—2、100—3,由三个影像文件拼合而成的完整影像文件命名为100—4。
1.3.5 扫描数据加工规范l 扫描文物影像的扫描机应进行过色彩校正,确保扫描影像的色彩忠实于原影像载体。
04第四章 《博物馆学概论》 马工程
四、藏品编目与建档
• (一)藏品编目 • (二)藏品建档
•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20—2008)》
五、藏品注销与统计
• (一)藏品注销 • (二)藏品统计
六、藏品备案
• (一)藏品备案的意义及要求 • (二)藏品备案的内容
• 1.藏品总账备案பைடு நூலகம்• 2.藏品目录备案 • 3.藏品档案备案 • 4.其他备案
广义而言,凡是经过选择确定为博物馆所有产权的文物 (包括文物 保护单位)、自然标本和实物资料等,均可视为博物馆的藏品。
• 二、藏品的种类
(一)文物
文物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 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
• 二、藏品的种类
(二)自然标本
自然标本包括两类:一类是经过整理而保持原形的动物、植物、 矿物等的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另一类是经过自然界的作 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
• 五、藏品管理的规章制度
• (一)藏品管理法规
• 1.法规名称及其作用 • 藏品管理法规是国家保护、管理博物馆藏品的法律依据,具有法律
效力。 • 2.藏品管理法规的具体内容 • (1)有关藏品的接受、鉴定、登账、编目和建档的规定。 • (2)有关藏品库房管理的规定。 • (3)有关藏品的提用、注销和统计的规定。 • (4)有关藏品的保养、修复、复制的规定。 • (5)有关藏品保管工作奖惩的规定。 • (6)有关保管部门和保管人员的权力规定。
关系:藏品征集是藏品管理的前奏序曲,它为藏品管理提供工作对 象;藏品保护是藏品管理的伴侣,它从始至终都在为藏品管理工作 对象保驾护航。
• 三、藏品属性与藏品管理的目的
可移动文物摄影规范与操作规程--杨明
可移动文物摄影规范 与操作规程
杨 明
652122028@
2014年7月
可移动文物摄影规范与操作规程
可移动文物摄影规范与操作规程
二维影像采集设备要求
二维影像采集设备包括单反数码相机、专 业镜头、相机闪光灯、光学扫描仪、相机三脚 架、云台、摄影灯灯头、侧灯架、顶灯架、柔 光箱、反光板、摄影台、翻拍架、背景纸、相 机备用电池、相机闪光灯电池等。
35mm全画幅中长焦变焦镜头(70~200mm) 35mm全画幅微距镜头(85~100mm)
1(个) 1(个)
1(个) 1(套)
相机闪光灯 三脚架及云台 扫描仪 摄影灯 侧灯灯架 顶等灯架 柔光箱 反光板 背景纸 摄影台 光学分辨率在600dpi以上 闪光灯能量在1000~2000ws之间 具备气垫功能、稳重、扎实的灯架 稳重、扎实 根据拍摄器物大小订制尺寸 根据拍摄器物大小订制尺寸 根据拍摄器物类型、质地、大小、颜色选购 平面文物与立体文物摄影台
1/80\f8\iso100\k5500 很亮
二维影像采集操作规程
二维影像采集操作规程
依据文物的摄影标准 确定总体表现目标 依据文物的性质与功能 确定整体表现方案 依据文物的器型与质地 确定主题表现手法
大/普通
中/优 中/普通 小 /优 小/普通
3088×2056像 素
2256×1504像 素 2256×1504像 素 4272×2848像 素 4272×2848像 素
将图像数据压缩为一定的大小进 行保存的存储记录形式。由影像 处理器进行处理,不需要使用电 脑进行加工。
RAW RAW+JPEG 大/ 优
二维影像采集操作规程
二维影像采集操作规程
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拍摄技术规范
第一章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扫描规范1.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采集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的数值化方式。
本规范规定了适用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采集的方法、设备、环境、技术要求,界定了相关的术语,给出了藏品二维影像的采集样本。
1.2引用及参考的标准《博物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2001年版《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部分《馆藏文物档案影像采集样本》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古拓碑》典藏数字化影像制作规范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淡新档案》典藏数字化影像制作规范1.3具体要求馆藏文物二维影像的扫描规范适用于采用传统银盐胶片等透射式影像载体和照片、图片等反射式影像载体的扫描加工。
1.3.1扫描设备光学分辨率不低于4800X4800的平板扫描仪一台1.3.2扫描规格l按原件尺寸的100%扫描l使用RGB真彩色模式的位图表示法l珍贵品采用光学分辨率600 dpi (含)以上,RGB真彩色模式进行扫描;以彩色深度:每像素24 bits。
l普通品采用光学分辨率300 dpi (含)以上RGB真彩色模式进行扫描;彩色深度:每像素24 bits。
1.3.3存储规格l珍贵品采用TIF格式存储。
l普通品采用JEPG格式存储,压缩后影像质量为“中”。
1.3.4扫描工作规范l数据尺寸偏小者,仍必须单件扫描为一幅影像,不得数件合扫于一幅影像之中。
l扫描时必须涵盖原件外围至少0.3公分之范围。
l仅在原件尺寸大于A4之情况,才能将原件分部分扫描;将数据分为数部分扫描时,各扫描区域边缘必须有1公分之重复扫描区。
扫描后的每一分段以独立的影像编号命名,拼合后的影像数据给予一个全新的影像编号。
例:藏品编号为100的原件分为三部分扫描,获得三个影像文件,分别命名为100—1、100—2、100—3,由三个影像文件拼合而成的完整影像文件命名为 100—4。
1.3.5扫描数据加工规范l扫描文物影像的扫描机应进行过色彩校正,确保扫描影像的色彩忠实于原影像载体。
l对于获取的数据要根据原件进行修正(纠正歪斜的图像)、去痕(去除图像中由于原稿的问题所留下的污点、霉斑、刮痕等不属于藏品信息的缺陷,这些缺陷基本上存在于图像背景中,对于反映藏品信息部分的图像基本不做处理,以避免造成信息误差。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文物编目规范化进程
【博物馆学】Museology在博物馆领域,文物编目(Catalogue)一般被视为藏品管理(Collection…Management)中的重要一环,居于关键性的地位。
它是将收藏的文物在完成鉴选、分类、分级之后,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成目录,让使用者便于获取所需文物,并了解文物的正确解释和有关研究资料、藏品档案,尽力做到“予人方便”。
这是一项需达到查检方便和充分发挥文物作用的必要工作①。
编目与所有文物活动直接相关,系博物馆实务工作之核心环节②,是文物研究与利用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便利与否。
黄滨在《试论博物馆藏品保管标准化》一文中指出,编目本应全面、准确地反映文物之基本情况、基本特征、相关文献、款式、图记、题跋、流转经过、鉴定意见等内容,文字精简并准确,并另附文物的照片或拓片。
但各馆编目卡栏位的设置、书写格式差别很大,文物基本特征等重要栏位填写也繁简不一③。
随后,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赵洪在《藏品编目卡的标准化探索》一文中便对编目卡的栏位做了翔实的阐述,指出目前的博物馆编目工作中,文物分类、定名方法、现状描写、计件方法、数值符号、著录规则、简述等等均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专业词汇,不利于文物的研究与应用,难以组成网络化的文物信息系统。
因此,就编目卡中的名称、数值、著录款目、图片以及责任者等5项内容,他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范式,如图1所示,并指出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以避免产生不易理解或不同理解的可能性④。
特别是文物名称这一栏位,在编目领域其实有过很多讨论,对其重要性以及定名方法有相应的研究。
傅玉芳、任常中在《博物馆藏品定名规范探讨》中指出,名称是认识一件文物的重要标志,也是规范管理文物的重要前提。
定名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各项管理工作的质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文物编目规范化进程摘 要: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增多、类别不断丰富,以供展陈、研究的文物范围不断扩大、调用次数也逐渐增多,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
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
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1.文物传统影像的技术要求:1.1基本技术要求1.1.1 主体突出,背景干净。
1.1.2 为保证影像信息含量,被摄体应尽量充满画面。
1.1.3 注意视点的选择,减少影像透视产生的视差。
1.1.4 为了色彩还原的准确性,应该保证拍摄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相一致。
1.1.5 一级藏品应当采用120片幅以上的相机拍摄。
二级以下(含二级)藏品可以用135相机拍摄。
1.1.6 用于数值化的银盐化学胶片应该采用彩色反转片。
防止二次校色误差。
1.2 立体藏品拍摄要求1.2.1 主题图案清晰。
仅有一幅影像时,要选取主要代表面。
1.2.2 器型完整,无明显的俯仰变形。
1.3平面藏品拍摄要求1.3.1布光均匀,画面内无明显亮度差别。
l.3.2尽量用一幅画面记录平面文物的影像。
必须以接片形式记录时,胶片上画面的接口重叠部分不得小于0.5厘米。
1.3.3胶片平面与被摄物平面保持平行,保证画面无畸变。
2.藏品数码影像技术要求2.1藏品数码影像采用RGB真彩色模式的位图表示法。
2.2藏品数码影像每个原色的灰度等级不低于64级(26)。
2.3藏品间接数值化采集数码影像时,所用扫描设备的光学分辨率不小于600dpi2.4藏品直接数值化采集数码影像时,每帧不小于150万象素。
2.5交流用藏品数码影像采用JPEG格式压缩,压缩比不超过10:1。
3.名词解释:3.1传统影像:系指采用银盐化学胶片记录的影像信息。
3.2数码影像:系指采用数码形式记录的影像信息。
藏品数码影像是文物影像的数字化表现形式,是计算机储存、检索和交流的基础。
包括用数值化技术直接拍摄所得和传统影像扫描数字化后得到的数码信息。
也称为“数码图象”、“数字图象”、‘‘数值化图象”。
3.3立体藏品:主要以三维形体体现价值的器物类藏品。
如陶瓷类、青铜类、石刻等。
3.4平面藏品:以二维形象来体现价值的藏品。
如绘画类、碑帖类等。
3.5位图表示法:将一帧影像划分成为一张栅格,每一格称之为一个象素。
二维影像技术规范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文物
宋-元.青玉双螭耳杯
明 德化窑白瓷观音菩萨坐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文物
明 黄花梨罗锅帐榻
清 梓檀浮雕花卉官帽椅
明 青铜释迦牟尼佛
明万历 五彩花鸟纹折沿洗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文物
明.白玉透雕花鸟带板 组图
(2)平面藏品的拍摄
每件平面藏品必须拍摄全形图像一张,尽量用一幅画面 记录平面文物的影像。 无法在一张影像中记录全形的,以分段拍摄形式记录时, 胶片上画面的接口重叠部分不得小于0.5厘米。(每一分段以 独立的影像编号命名,拼合后的影像数据给予一个全新的影 像编号。例:藏品编号为100的原件分为三部分拍摄,获得三 个影像文件,分别命名为100-1、100-2、100-3,由三个影像 文件拼合而成的完整影像文件命名为100-4。) 建议:对有铭文、款识等附加信息的平面藏品要加拍相 关影像,如有特殊的装裱形式亦应对其做影像记录(如宋画 以明代封套盛放,除对画心拍摄外,对装裱部分亦应予以记 录)
3、格式与精度
可采用JPEG格式存储,压缩后影像质量 为“中”。或一般
如何拍摄文物。 光圈。 速度。 背景。 灯光。 o文物的摆放。 拍摄的角度。
明弘治 景德镇窑红彩云龙纹盘
南宋 龙泉窑凤耳瓶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土文物
示例图
民国 粉彩抱琴访友图文房用具
平光.也成顺光,其投射方向和照相机镜头摄轴 平行。平光应用,所摄物体没有明显反差,缺乏立 体感,多用于平面文物或大面积布光。 侧光。它是从照相机的左侧或右侧30 -60 处投 向被摄体,其高度约45 -60 左右。侧光照明,所 摄文物体明暗对比、立体效果强烈。 逆光。也称轮廓光,其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相 对、从被摄物体背后射来的光。投射角度约为 120 -240 ,高度以照射不到镜头为宜。轮廓光的 应用,物体形态突出,主体与背景分割,增加空间 深度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1.文物传统影像的技术要求:1.1基本技术要求1.1.1 主体突出,背景干净。
1.1.2 为保证影像信息含量,被摄体应尽量充满画面。
1.1.3 注意视点的选择,减少影像透视产生的视差。
1.1.4 为了色彩还原的准确性,应该保证拍摄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相一致。
1.1.5 一级藏品应当采用120片幅以上的相机拍摄。
二级以下(含二级)藏品可以用135相机拍摄。
1.1.6 用于数值化的银盐化学胶片应该采用彩色反转片。
防止二次校色误差。
1.2 立体藏品拍摄要求1.2.1 主题图案清晰。
仅有一幅影像时,要选取主要代表面。
1.2.2 器型完整,无明显的俯仰变形。
1.3平面藏品拍摄要求1.3.1布光均匀,画面内无明显亮度差别。
l.3.2尽量用一幅画面记录平面文物的影像。
必须以接片形式记录时,胶片上画面的接口重叠部分不得小于0.5厘米。
1.3.3胶片平面与被摄物平面保持平行,保证画面无畸变。
2.藏品数码影像技术要求2.1藏品数码影像采用RGB真彩色模式的位图表示法。
2.2藏品数码影像每个原色的灰度等级不低于64级(26)。
2.3藏品间接数值化采集数码影像时,所用扫描设备的光学分辨率不小于600dpi2.4藏品直接数值化采集数码影像时,每帧不小于150万象素。
2.5交流用藏品数码影像采用JPEG格式压缩,压缩比不超过10:1。
3.名词解释:3.1传统影像:系指采用银盐化学胶片记录的影像信息。
3.2数码影像:系指采用数码形式记录的影像信息。
藏品数码影像是文物影像的数字化表现形式,是计算机储存、检索和交流的基础。
包括用数值化技术直接拍摄所得和传统影像扫描数字化后得到的数码信息。
也称为“数码图象”、“数字图象”、‘‘数值化图象”。
3.3立体藏品:主要以三维形体体现价值的器物类藏品。
如陶瓷类、青铜类、石刻等。
3.4平面藏品:以二维形象来体现价值的藏品。
如绘画类、碑帖类等。
3.5位图表示法:将一帧影像划分成为一张栅格,每一格称之为一个象素。
把每个象素的光度值(亮暗或彩色)单独转化为一个或一组二进制数据来记录的影像表示方法。
位图表示法最适合彩色、阴影或形状变化复杂的影像。
真实对象的高质量数码影像通常采用位图表示法。
3.6矢量表示法:用一系列的线段或其他造型描述一帧数码影像的方法。
其中某些区域可能用均匀的或者带深浅的阴影、彩色填充。
矢量表示法适合于线型图、造型图,以及彩色简单的动画图形。
3.7分辨率:将影像分割成为栅格时的精度。
其单位为每英寸点数。
记作dpi.3.8 RGB真彩色模式:通过加以不同的红、绿、蓝三种纯色彩的光度比例来产生大范围的办法。
又称为“加型色彩”模式。
3.9灰度:灰度是每一种纯色彩的光强度指标。
光强度的数值化通常称为灰度的量化。
灰度从亮到黑分成为若干级,一般都是2的幂数。
如16级、64级、128级等。
3.10 JPEG格式:世界标准化组织“联合摄影师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制定的对采用位图表示法的数码影像的压缩算法。
3.11压缩比:数码影像文件在压缩前后的长度比值。
4.数值化方式4.1直接数值化:采用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扫描仪等数字化设备对藏品直接拍摄获得数值化信息。
4.2间接数值化:藏品的传统影像胶片、照片、图版等媒体经扫描仪数字化后获取藏品数值化信息。
附录—编制说明1.制定的目的近几年来,计算机在全国博物馆工作中普遍应用,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正在成为博物馆基础性业务工作和博物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博物馆行业仍然没有全国统一的藏品信息管理标准。
为了有效地建立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制定与之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主要为解决藏品信息数据名称不统一而制定的。
本规范为全国博物馆藏品信息处理与交换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提供了规范的信息格式,使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2.制定的主要依据本规范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和《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藏品档案填写说明》、《全国文物事业统计报表制度》等法律法规,参考《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借鉴国际博物馆协会(1COM)《国际博物馆藏晶信息准则》,结合全国各类博物馆藏品保护、使用、管理的实际与今后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3.制定的组织实施1999年5月,国家文物局召开馆藏文物信息标准研讨会,提出馆藏文物信息管理标准化问题。
2000年1月,国家文物局再次召开馆藏文物信息标准化论证会,讨论规范的编写工作计划,成立规范编写组。
一是由中国文物研究所牵头和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共同编制的《博物馆藏品基本信息指标体系规范》、二是由上海博物馆牵头编制的《博物馆藏品基本信息指标著录规范》。
2000年6月、12月分别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两次专家论证。
2000年12月上报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2001年第5次局长办公会议原则通过。
2001年10月定稿,2001年11月结题。
4.类目的确定:本规范的目标是设定在博物馆藏品信息的馆际交流和国家机构的宏观管理上的,类目的确定必须要反映以上的主要需求。
由于各博物馆在藏品数量、范围、种类上的差异,及各馆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在藏品分类原则、结构体系和类目名称设置方面也不完全相同,藏品信息管理工作标准不一成为博物馆之间藏品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这是编写规范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行业规范,在类目名称的设定上应以1991年11月19日国家文物局印发的《馆藏文物档案填写说明》和国家文物局统一制定的“馆藏文物编目卡”、“馆藏文物档案册”,为基本依据。
在此基础上根据要求抽取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类目。
本规范根据对象属性特征和管理工作基本要求,确定了博物馆藏晶信息类目。
要对藏品某一类信息进行管理,就必须设定相应的信息管理指标。
要对藏品蕴涵的所有信息进行管理,就必须编制藏品信息管理指标体系。
为此,对规范的对象和范围按照标准化的原则、科学分类的原则,进行结构设计,建立了藏品信息管理指标体系。
编制藏品信息管理指标体系,可以解决藏品信息管理工作中管理对象的问题。
藏品信息指标体系主要以藏品信息(即本体属性信息)和藏品管理工作信息为主。
同时,还包括与藏品及藏品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其他对象的信息,如藏品管理工作文档信息,藏品研究论著信息和藏品音像资料信息等。
因此,依据信息的来源或对象,藏品信息指标体系可以分别设置为“藏品信息指标群”、“藏品管理工作信息指标群”、“藏品文档信息、研究论著信息、音像资料信息指标群”等。
每个指标群中,可以设置若干指标集,分别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指标项组合在一起。
如:“藏品信息指标群”中,“藏品名称信息指标集”,包括“藏品名称”和“藏品原名称”等指标项;“藏品来源信息指标集”包括藏品的“来源”、“来源单位或个人”、“搜集经过”、“流传经历”等指标项。
由此,形成“信息指标群”一“信息指标集”一“信息指标项”三级指标体系。
在藏品信息指标中,针对不同的藏品信息管理指标,制定了相应的著录规则。
藏品信息著录规则是藏品信息著录格式的规定,用来规范藏品信息项目所填写内容的组成要素、排列顺序及相关要求。
每一个藏品信息项目的著录要求,就是一项藏品信息著录规则。
制定藏品信息著录规则,可以明确藏品信息管理的方法。
在编制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实用性原则,尽可能符合全国各级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适当参考、借鉴国际博物馆协会和其他国家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以保证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并适用于藏品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作为藏品信息管理的对象,藏品信息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
5.主要内容本规范包括:一、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
其中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中核心指标项为强制执行,其余为推荐执行。
《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共有五章:第l章规定了本规范的信息分类与指标体系结构。
第2章说明了指标编码方法。
第3章规定了著录有关指标项内容应该参照的相关标准。
第4章规定了藏品信息的指标的类目名称及其代码。
第5章规定了藏品信息指标项著录规则。
《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规定了藏品影像数值化的技术内容,增加了相关的影像数值化方面的一些名词。
同时,《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也保留了对传统的化学影像的技术要求,体现出标准的过度性。
6.使用时注意事项本规范只规定了博物馆藏品信息的基本指标,没有给出藏品信息的全部指标。
因此本规范规定的那些指标项只能满足博物馆藏品信息处理与交换最基本的要求。
本规范对博物馆藏品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
各博物馆在建立各自的藏品信息数据库时,可在此勘出上酌情增删指标项。
本规范规定的139个藏品信息指标项是面向全国的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工作,基本涵盖了各种类型博物馆的藏品以及藏晶保管、保护、使用、研究等工作流程与内容。
具体到某—个博物馆的某一件藏品,可能缺少某些指标项。
如:没有文字的藏品不会有“语种”、“书体类别”、“字迹生成工艺”和“字迹颜色”;从未提用过的藏品不会有“提用记录”和“退还记录”:未注销的藏品不会有“注销记录”:从未发表、研究过的藏品不会有研究论著。
因此,不存在或发生的信息指标项是允许的,也是在所难免的。
本规范适用于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和藏品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也适用于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工作。
其他文物收藏单位的藏品信息处理与藏品管理也可参照执行。
7.其它本规范编写组成员单位:中国文物研究所、天津市历史博物倌、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革命博物倌、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
附录二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十一号]1982年11月1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国务院1992年4月30日批准1992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令第二号发布施行3 关于印发《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的通知国家文物事事业管理1979年6月29日4 关于印发《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通知文化部1986年6月19日5 关于颁发《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的通知文化部1987年2,月3日6 《藏品档案填写说明》国家文物局1991年11月19日颁布7 关于颁发《全国文物事业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家文物局199l年1月5日8 《关于使用“要求送回或归还的标准表格”的准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年1月9 《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国家文物局编著1992年10月10 《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指标体系》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编写11《博物馆藏品信息著录规则》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编写12 《博物馆藏品基本信息指标著录规则》上海市博物馆编写13 《国际博物馆藏品信息准则》河南省博物馆汇编附录三相关标准GB 2260-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2659-1994 世界各国矛口地区名称代码GB 3l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304-199l 中国各民族名称代码GB 7156-1987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GB/T7408-19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D 226l-1991 人的性别代码GB 9649-1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陨石学岩石学古生物学GB 9649.9-199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矿产学GB/T14467-1993 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GB/T15628.1-1995 中国动物分类代码脊椎动物ZB40-94/CBLB 论著出版形式类别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