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奉贤区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奉贤区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试题预览:2009学年奉贤区调研测试得分九年级语文试卷(2010.04)(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2.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4.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猎》)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
(《爱莲说》)6._____________________,虽鸡狗不得宁焉。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岱宗”是指___________。
(2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2分)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时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2010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2010语文试卷) 分钟100分,考试时间150(满分考生注意:题。
27本试卷共1.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2. 18(一)默写() 分)《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l.,不尽长江滚滚来。
2. )《青玉案·元夕》()《登高》(,一夜鱼龙舞。
风萧声动。
3.)《天净沙·秋》(。
黄山绿水,4. > 《登离》(暴嚣长江蒲淡寒。
)《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5.6 )《岳阳楼记》(,百废俱兴。
.分)4(题。
8—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分)2(。
.诗中的“太清”意思是7) 分(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8“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A. “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 B 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C. .全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D ) 分8题(l1一9(三)阅读下文,完成第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ngéh横() 分2((人名)(朝代)的.本文作者是9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lO. 中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分)3.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1 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A. 。
.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B .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C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D. ) 分(12题15一12阅读下文,完成)四(《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
上海松江区201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松江区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0.4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 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3.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4.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 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 复行数十步, 。
(陶渊明《桃花源记》)(二)阅读下列宋词,完成7—8题(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天狼”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8.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作者围绕“狂”字,通过描写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以表现自己高超的射雕技术。
B. 本词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作者在密州为官时和百姓们的和谐关系。
C. 词中,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信任并委以重任的心情。
D. 本词词风豪放,抒发了作者愿献身国家、立功边疆的满腔豪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9. 课文选自根据鲁史而写的《》,“齐师伐我”中的“我”指春秋时期的国。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上海普陀区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上海普陀区201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普陀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每小题3分)1. 留取丹心照汗青2. 月上柳梢头3. 一点飞鸿影下4.断肠人在天涯5. 皆若空游无所依6.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7. 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2分)8. A(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8分)9. 孔孟论学(1分)孟轲(1分)10. 集中于某方面(2分)11. 即使是天下容易生长的植物(2分)12. D(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2分)13.(1)在一起(2分)(2)大叫(2分)14. 副使尽力取来船里的东西把他们全部投到海里去,也没有时间去拣择。
(3分)15. 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
(2分)16. 凭一己私利为人处世,最终受害的反倒是自己。
(3分)二、现代文(48分)17. C(3分)18. 猪有可能是产生新流行毒株的混合器和古老的流感病毒长期存在的贮存器。
(3分)19. 举例子、列数字(2分)用事实和数据准确说明这次疫情将是近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流感流行。
(1分)20. (1)药物及疫苗营造的人工选择压力使病毒突变的速度加快。
(3分)(2)病毒突变将使已经生产的药物和疫苗失去效用。
(3分)(3)人类难以抵御甲型H1N1和禽流感H5N1重组后的病毒。
(3分)21. (1)B(3分)(2)自我隔离(3分)22. 腼腆(2分)23. 比喻(1分)学校很快静如空巢。
或者我夹着课本进教室,发现室内乱成一锅粥。
(3分)24. 生气震惊后悔(每格1分,共3分)25. 我觉得学生们的送行方式太出格,也担心他们会受到老师的责罚。
(2分)我联想起当年的一幕,被记忆深处的学生送行场面感动了,与影片中的男教室产生了共鸣。
(2分)26. C(3分)27. (8分)关于我的心理:我既被男孩诚挚的行为所感动,也对男孩的生活境遇充满了同情,更为自己以往对他的嫌弃而心怀歉疚。
上海青浦区2010届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
2010 年上海市青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试卷Q.2010.04(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有27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 分)(一)默写(18 分)1.出师一表真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书愤》2.七十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孔孟论学》3.___________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________ ,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5.登斯楼也,则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6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____ 。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第7-8 题(4 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 •“断肠人”在这首小令中指的是________ 。
(2分)8.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图。
B. 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0 题(6 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010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选评
2010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选评中考原题:题目:黑板上的记忆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从《记住这一天》到《我眼中的色彩》,从《在学海中游泳》到《黑板上的记忆》,上海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一直以一种清新而精致的姿态,呈现在全国读者面前。
这些命题,看似寻常不过,却又让人有意外之感。
上海市的命题究竟有何特点?怎么才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呢?专家们认为:一、透过命题把握规律一个考区的作文命题,总会呈现其个性化的一面,甚至能展示出其独有的地域特点与文化底蕴。
作为一个引领时代潮流的大都市,上海的命题便展示了这种魅力与风采。
从题型上看,连续多年坚持以命题作文出现,不盲目跟随潮流;从内容上看,一直以“自我生活”为中心,紧紧扣住“青春”这一闪光旋律,让同学们满怀激情地诉说着对自我、生活、社会的一腔热情,让考生在公平公正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这一命题风格,既体现了新课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引导考生形成写自我、诉衷情的良好文风。
尤其有趣的是,2010年的《黑板上的记忆》与2009年的《在学海中游泳》,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题目不同,但写作内容与角度极为相似,均与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把握了这种地域上的命题风格,2011年的考生才能未雨绸缪,胸有成竹。
二、突破限制拓展视野上海语文教育界的名师指出,今年中考作文题难度不大,便于考生发挥,但要写出新意也并非易事。
就内容而言,应该重点写人,而不是写黑板。
值得注意的是,“黑板”是一个空间概念,它只是一种媒介,一个连接师生的平台,只是写作的一个触发点;而”记忆”是一个时间概念,是命题的落脚之点。
在这个方寸之地,会有哪些记忆呢?首先它给了我们知识,如果你是一位诗情画意的考生,可以从黑板入手,引出那些美不胜收的诗词典故;如果你是一位热爱美术的考生,可以从黑板入手,讲述曾经在那里留下的美好时刻;如果你是一位热心公务的干部,则可以讲述一次次在黑板上留下名字时的波澜曲折。
2010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注意:1. 本试卷共27题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2.,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3.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
(《青玉案·元夕》)4.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5.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6.,百废俱兴。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记承天寺夜游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上海卢湾区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卢湾区2010 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地址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 42 分)(一)默写(18 分)1.醉卧战场君莫笑,。
(《凉州词》)2.知否,知否?。
(《如梦令》)3.,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4.,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6.此中人语云:“。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7—8 题( 4 分)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千骑卷平冈”一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猎场面的壮观。
B.“亲射虎,看孙郎”理解时应倒置,即“看孙郎,亲射虎”。
C.词的上片抒发生者的胸襟理想,下片表达作者的爱国热情。
D.“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词的题目。
8.“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可讲解为。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9— 11 题( 8 分)出师表(节选)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鄙俗,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推翻,受任于败军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交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商酌损益,进效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上海卢湾区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
上海卢湾区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词》)2.知否,知否?。
(《如梦令》)3.,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4.,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6.此中人语云:“。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7—8题(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千骑卷平冈”一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猎场面的壮观。
B.“亲射虎,看孙郎”理解时应倒置,即“看孙郎,亲射虎”。
C.词的上片抒发作者的胸襟抱负,下片表达作者的爱国热情。
D.“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词的题目。
8.“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可解释为。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出师表(节选)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一)默写(18分)1、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2、夜来城外一尺雪,。
(《卖炭翁》)3、?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4、知否,知否?。
(《如梦令》)5、,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6、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二)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7—8题(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词的上阙主要描写了的盛况。
(2分)8.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2分)A “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笼罩全篇,抒写了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描写作者跟随孙权射虎的壮举场面。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乃是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上文的作者是,下列典故出自此文的一项是(2分)A.虎假狐威B.黔驴技穷C.名不副实D.外强中干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上海普陀区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陀区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3、,一览众山小。
《望岳》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青玉案元夕》5、学而不思则罔,。
《孔孟论学》6、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历历”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直接表明了此楼临江而建的特点。
B、颔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C、颈联写出了诗人放眼望去,江上的景色凄美动人,令人伤感。
D、尾联表露了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使诗意重归于开头渺茫的境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陈涉世家(节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9、《陈涉世家》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先交待吴广取得了众士卒的拥戴。
B、其次写吴广运用激将法一人力杀两尉。
C、接着写陈吴二人抓住时机动员众人起义。
D、最后交待了起义军的名义、标志、号称、誓师。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陀初三语文试卷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陀区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2、,雪尽马蹄轻。
《观猎》3、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4、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5、把酒临风,。
《岳阳楼记》6、,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本曲中“飞鸿”指的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开篇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
B、作者选取秋天的景物,由远及近,渐显出一派色彩绚丽的秋景。
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D、本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黄生借书说(节选)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本段中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证明“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C、作者将借书者与藏书者进行对比,分析“天下物皆然”的原因。
D、作者写《黄生借书说》一文,目的是勉励青年发奋求学。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以身居作梁鸿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上海版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2010、1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草枯鹰眼疾,。
(《观猎》)2.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3.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4.,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5.,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小桥流水人家。
(《生查子·元夕》)(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 “影下”的意思是(2分)8. 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前二句作者撷取了六种景物:村、日、霞、烟、树、鸦,营造出一副秋日黄昏图。
B.“一点飞鸿影下”,描写“雁影”是为了以静衬动,构成动感的画面。
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幅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不着一个“秋”字,为元曲中写“秋”的名篇。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上文“太守”是(姓名),“阴翳”中“翳”的意思是。
(2分)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11.本文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东山刘公东山刘公为广东方伯时,广中官库有一项羡余钱,自来不上库簿①,旧任者皆公然取去,以充囊箧,相袭以为固然。
公初至,发库藏,适前任有遗下未尽将去者,库吏以故事白②,云不当附库簿。
公沉吟久之,乃大声呼曰:‘刘大夏③平日读书做好人,如何遇此一事,沉吟许多时,诚有愧古人,非大丈夫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人 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由此可知, 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
⑤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
习惯,发现猿 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
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12 分)
要求:(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它们想吃到
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和绿色的视觉, 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 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 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 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
⑥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日神的虔诚膜 拜。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红 表现了中 国人的文化心理。
2010 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考试注意:
1、 本试卷共 27 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 文言文(42 分)
(一) 默写(18 分)
1、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
2、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
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
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
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用原文语句回答)(2 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3 分)
二、现代文(4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20 题(22 分)
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来源:]
①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黄色尽管有暖暖的 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 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 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 的 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 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
⒁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21、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
22、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2 分)
23、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6 分)
↓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
↓
↓ [来源:学,科,网]
改摘山果卖得不少钱
↓
↓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2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4 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
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
实.勉我也。不 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 )
说明角度
内容要点
(3)
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生物学原理
(4)
(5)
反映东方式的神秘及华夏民族对日神崇拜。
社会习俗
(6)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6 题(26 分)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
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 分)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26、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 情景。(80 字左右)(8 分) 三、写作(60 分) 27、题目:黑板上的记忆
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
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
采走了吗?
⑾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
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 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来源:]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⑧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筑了一道缤纷 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科学画报》2010 年第 2 期,有删改)
16、第①②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 分)
17、第④段中加点词“依次”能否删去?请说理由。(4 分)
18、按照文意,填入第⑤段画线处的词语是(3 分)
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
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 50 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
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
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 背到镇上的水果
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 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9—11 题(8 分)
记承天 寺夜游
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
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⑿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⒀后来,我还是去那 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
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 保安呢?我告诉他,我
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3、 凤箫声动,
,一夜鱼龙舞。(《青玉案·元夕》)
4、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
5、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6、
,百废俱兴。(《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来源:学科网]
②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 量,犹如生命在燃烧,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 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 色。
③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 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波 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 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
⑦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 定的社会习俗里。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 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 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 固定性还会更强。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弱化或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 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 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A、只要 因为
B、即使 何况
C、既然 何况
D、倘若 因为
19、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 的两个例子:
(1)
(2)
(2 分)
20 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