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查房47页PPT

合集下载

妇产科护理子宫内异症ppt课件

妇产科护理子宫内异症ppt课件
Robert Meyer,病理学家, 19世纪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诱导学说]
种植的内膜释放某种未知物质诱导
未分化的间充质形成
子宫内膜异位组织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 理]
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 血,病灶局部反复出血和缓慢吸收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 生、粘连,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 最后发展为大小
[治 疗 要 点]
• 期待治疗 •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手术+药物或药物+手术+药物联合治疗 • 不孕的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重点询问月经史、孕产史、家族史及手术史
2.护理体检
双合诊
三合诊
子宫内膜异位症
4.辅助检查:腹腔镜检查:金标准 - 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最佳方法 - 对不明原因不育或腹痛者应首选腹腔镜检查 - 镜下看到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时,即可
- 肌层内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
子宫腺肌病
[临床表现]
• 继发性、渐进性痛经 • 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 子宫均匀增大或局限性结节,质硬,压痛
子宫腺肌病
[治 疗 要 点]
• 药物治疗 - 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避孕药等 -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曼月乐环)
• 手术治疗
子宫腺肌病
[健康教育]
种不同的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定义]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 膜组织 (腺体和间质)出现 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 以外的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
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流行病学]
• 一般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为10%~15%
•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

(完成)子宫内膜异位症ppt

(完成)子宫内膜异位症ppt

➢ 卵巢:55.2%
➢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

第5页,共68页。
病因学研究:EMs的激素依赖性
❖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有以下学说:
种植学说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诱导学说
发病机制
2022/22//1166
任何一种学说都不能完全解释内异症的发病机制
第6页,共68页。
病因学研究
❖ 种植学说:1921年Sampson最早提出经血逆流学说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
Endometriosis and adenomyosis
2022/22//1166
第1页,共68页。
定义(definition)
❖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 :是指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 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简称内异症。
❖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出现在盆腔 内生殖器官和邻近器官的腹膜面。
❖ 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 性交痛
❖ 疼痛部位-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 ❖ 痛经不是内异症诊断的必需症状
29
第29页,共68页。
临床表现:不孕
❖ 盆腔微环境改变影响精卵结合及运送
❖ 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抗子宫内膜抗体增加而破坏子 宫内膜正常代谢及生理功能
❖ 卵巢功能异常导致排卵障碍和黄体形成不良
❖ 卵巢、输卵管周围粘连影响受精卵运输
第10页,共68页。
病因学研究
❖ 遗传学因素
本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某些患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2022/22//1166
第11页,共68页。
病因学研究
❖ 免疫因素
免疫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减弱,不能有效清除异位内 膜
免疫活性细胞释放IL-6、EGF、FGF,促进异位内膜

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课件

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课件
术后护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术后疼痛程 度,协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0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康复与 预防
康复指 导
疼痛管理
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方法,如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饮食、运动和睡眠等方面的调整。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患 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分类
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位置,可分为卵巢型、腹膜型、深部浸润型和其它 部位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尚不 完全清楚,可能与经血逆流、遗 传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
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涉及 多种因素,包括激素调节、炎症 反应、细胞凋亡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出现痛经、 月经异常、性交不适、慢性盆腔痛等 症状。
评估结果与处理
结果分析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确定患者的护理需求和问题。
处理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生活指导等方面 的护理措施。同时要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0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措 施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常因为疼痛、不孕等问题而产生焦 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 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症状监测
指导患者留意自身症状的变化,如出现异常应及 时就医。
健康记录
建议患者建立健康记录,记录下自己的病情变化 和就医情况,以便及时查阅和更新。
05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研 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完整(PPT课件)

子宫内膜异位症完整(PPT课件)
公司
徽标
2021/2/10
1
定义(definition)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 :是指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 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简称内异症。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出现在盆腔 内生殖器官和邻近器官的腹膜面。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子宫内膜腺体 及间质出现在子宫肌层
药物种类
治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口服避孕药:适用于轻度痛经患者 ➢2)单一孕激素 ➢3)达那唑(danazol) ➢4)孕三烯酮(gestrinone) ➢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2021/2/10
26
1)口服避孕药
药物治疗(续)
➢假孕疗法:连续服用(9个月)高剂量雌/孕激 素(避孕药)造成类似妊娠的人工闭经。
➢卵巢异位囊肿>10cm或明显增大趋势;
➢绝经后又复发;
➢疼痛节律改变;
➢血清CA125过高(>200kIU/L);
➢影像学检查发现囊肿内有实质性或乳头状
结构等。
2021/2/10
21
临床分期
➢1985年美国生殖学会(AFS)分期法: ➢Ⅰ期(微型):1~5分; ➢Ⅱ期(轻型):6~15分; ➢Ⅲ期(中型) :16~40分; ➢Ⅳ期(重型) :>40分
病、子宫肌瘤
2021/2/10
15
其他
临床表现(续)
➢大便困难 ➢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 ➢伤口瘢痕周期性疼痛、增大。 ➢肺部、肠道、膀胱——周期性咯血、便
血、血尿……
2021/2/10
16
2.体征
临床表现(续)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护理PPT课件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护理PPT课件
LNG的储库 • 每天释放20微克左炔诺孕酮 • 全球累计放置者> 1800万
.
37
曼月乐置入术的护理
•置入时间:第一次置入选择在月经开始后的7天内,更换新的曼月乐可 在任何时间置入。产后应在分娩后6周。 •禁忌症:已知或怀疑妊娠、急性盆腔炎、宫颈炎、子宫或宫颈异常、子 宫或宫颈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炎、下生殖道感染、孕激素依赖性肿瘤、 不明原因的异常子宫出血、急性肝脏疾病或肝肿瘤。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阴道点滴出血可达6个月、月经过少甚至 闭经、良性卵巢囊肿。
12
发病基础及治疗的主要考虑
E+ER
(+)
内异症病灶
临床表现
P+PR
(-)
目前内异症治疗的主要模式:
手术治疗:去除病灶,减少有关炎症因子生长的分泌及病灶的压迫,
减少症状;去除分泌E及表达ER 的组织,减少复发
恢复解剖,有利于生育
药物治疗(假绝经,假孕疗法等):降低E,升高P,解除症状,防止复发
2019/11/2
.
10
七、诊断
• 腹腔镜检查是通用方法 – 诊断的依据主要基于腹腔镜下病灶的形态
• 难以全部病理证实
2019/11/2
.
11
八、治疗——原则
年龄大小 生育要求 症状轻重 病变程度 既往治疗 患者意愿
2019/11/2
个体化治疗
.
减灭和消除病灶 减轻和解除疼痛 改善和促进生育 减少和避免复发
2019/11/2
.
28
生殖分泌轴
下丘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垂体
FSH
促性腺激素
LH
雌激素
孕激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医疗护理查房课件

子宫内膜异位症医疗护理查房课件
.经血逆流 .先天性阴道闭锁和宫颈狭窄 .剖宫产术 .分娩侧切 2 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盆腔淋巴管和淋巴结中发现子宫内膜组织 .经过静脉到达肺部和鼻腔出现的
子宫内膜组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发病机制
• 3 免疫学说 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IgG,抗子宫内膜自身抗体 补体C3的沉积率会上升
年龄 生育要求 症状严重程度 病变范围 既往治疗史 个人意愿
临床表现—体征
• 体征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扪及与子宫粘连
的肿块,囊肿破裂则出现腹膜刺激征。该病人 右附件区有明显包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辅助检查
• 1.妇科检查: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多后 • 倾固定,盆腔触痛性结节;附件处不活动囊性 • 包块,有轻压痛。②子宫腺肌病:子宫增大, • 有轻压痛。 • 2.B超检查、核磁 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 B超提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何谓子宫内膜异位疾病?
• 子宫肌层出现子宫内膜组织,称为子宫腺肌症 • 巧克力囊肿(内膜异位在卵巢)腹壁包块(内
膜异位在腹壁)鼻出血(内膜异位在鼻粘膜) •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病)是子宫内
膜异位疾病的两个特定病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述
• 子宫内膜异位疾病: 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 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部位。
• 部位:盆腔脏器、子宫肌层和腹膜多见,以卵 巢最常见。
• 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多 发生于25~45岁;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40岁以 上的经产妇。

子宫内膜异位症教学课件ppt

子宫内膜异位症教学课件ppt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 良好的心态等。
如有病情变化或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07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手段,包括加强宣传 教育力度,普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知识,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 认知和重视程度。
宣传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常见症 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以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自我保护 能力。
学生互动与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如 何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和提问。
THANK YOU.
0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生理
病理改变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包括腺体 和间质)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 润并反复出血。
2
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脐、膀胱、 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甚至手臂、大 腿等处。
3
最常见于卵巢和宫骶韧带,也可侵犯直肠阴道 隔。
发病机制
01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学说,如经血逆流种植学说、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等。
病因学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经血逆流、淋巴及静脉播 散、医源性种植、遗传因素等有关。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出现下腹痛、痛经、性交不适、月经异常等症状。部分患 者还可能出现不孕、贫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合血清CA125检测、超声检 查、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手段,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完整版)PPT课件

子宫内膜异位症(完整版)PPT课件

日常护理建议
保持会阴部清洁
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保持清洁,可以 减少感染的风险。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可以保持身体健康。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休息,可以减轻身体 负担,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 防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注意事项
化疗
对于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 症,医生可能会推荐化疗 来缩小肿瘤体积。
手术治疗
保守手术
保留子宫和卵巢的手术治疗,通过切除异位内膜组织来治疗 疾病。
根治手术
切除子宫和卵巢的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
辅助治疗
物理治疗
如热敷、按摩等,可缓解疼痛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心理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治疗师的帮 助。
相关知识点回顾与总结
重点回顾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和分类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机制
异位内膜的来源和种植学说 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总结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 妇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和复发率
异位内膜的种植和扩散是其主 要发病机制,而遗传、免疫、 内分泌等多个因素均可能参与 其中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与诊断
主要症状
继发性痛经
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和腰骶部, 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 大腿,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

腹部包块
盆腔检查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 ,直肠子宫陷凹、宫底韧带或 子宫后壁下方可扪及触痛性结 节,一侧或双侧附件处触及囊
实性包块,活动度差。
不孕
内异症患者不孕率高达40%。

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查房PPT

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查房PPT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深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 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
的方案。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 治疗、基因治疗等,以提高治疗
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建立大数据平台
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大数 据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挖掘 ,为临床诊疗和科研提供有力支
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建立完善的筛查机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筛查机制,对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早期 诊断和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工 作,提高诊疗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经验,提高子宫 内膜异位症的防治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出现痛经、月经不规律、性交不适、慢性盆腔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孕。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超声、MRI、CA125等), 可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诊断。其中,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的金标准。
0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评估
评估内容与方法
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疼痛量表评估患者 疼痛程度,包括轻度、
中度、重度疼痛。
心理状态评估
通过焦虑、抑郁量表评 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
解患者的情绪状况。
健康行为评估
评估患者的健康行为, 包括饮食、运动、睡眠
等方面。
知识水 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

评估流程与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包 括定期复查的时间、项目 和频率等,确保患者得到 及时有效的监测和治疗。

妇科之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课件

妇科之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课件
妇科之子宫内膜异 位症护理课件
目 录
• 子宫内膜异位症概述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与控制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子宫内膜异位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 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外生长 、浸润和反复出血,引起疼痛和 不孕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
用可能带来副作用。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 素等,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但疗效尚不确
切。
其他药物
其他新型药物如抗血管生成药物 、细胞毒药物等也在研究中,但 尚需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 快的优点,同时能够明确诊断和分期。
示使用。
药物治疗的护理
药物治疗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重要 手段之一,药物治疗的护理也是必要的 ,可以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和提高治
疗效果。
药物治疗的护理包括向患者详细解释药 物的种类、使用方法、副作用和注意事
项等,指导患者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 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或更换药物种类。同时,还需要注意药 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
分类
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位置 和特点,可分为腹膜型、卵巢型 、深部浸润型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尚不完全 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炎症等多 种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可能与经血逆 流、淋巴或静脉播散等多种途径有关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ppt课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ppt课件
假孕 假绝经 其他
口服避孕药 孕激素类药
GnRH-a 达那唑 孕三烯酮
米非司酮
• 手术治疗
2019
-
8
护理评估
1 2 3
病史 身心状况 诊断检查
2019
-
9
护理诊断
• • • • 焦虑 与病情反复发作、不孕有关 疼痛 与内异症异位病灶刺激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 与内异症引起的疼痛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月经异常或手术创伤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主讲人:占诗艳
2019 1
定 义
•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 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 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时称为 子宫内膜异位症。
2019
-
2
内异症发病率:10%-15% 其中: 痛经70%-80% 不孕症50% 流产率40% 良性的癌症
2019
-
3
发病机制
• 种植学说
2019
-
10
护理目标
• • • • 患者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的疼痛症状缓解。 患者在月经期得到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患者无感染发生。
2019
-
11
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1、月经期保健
2、心理护理(术前、术后)
• 疼痛护理
1、局部热敷或饮热茶、转移法 2、止痛剂的应用 3、药物处理
• 术后护理
1
经血逆流
2
医源性种植
• 相关因素
2 3
1
遗传因素 免疫因素 炎症
2019
-
4
病 理
• 主要病理变化为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 发生周期性出血。病灶局部反复出血和缓 慢吸收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出 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成为大小 不等的实质性瘢痕结节 或囊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