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通过改革和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相协调的一种现代化建设。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减少排放量,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水污染治理,提高水质;加强土地荒漠化治理,恢复植被覆盖,避免土地退化。
同时,要完善环境监管体系,严格执法,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其次,要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要鼓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排放。
政府要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政策和经济激励,推动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要加强生态农业的推广,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另外,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要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
同时,要加强对环保志愿者的培训和支持,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将能够建设出更加美丽宜居的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研究报告
生态文明研究报告生态文明研究报告一、引言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中国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良好的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二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三是传承和弘扬优秀的生态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四是建设美丽中国,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三、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1. 推动环保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与义务,提高环境保护的法治化水平。
2.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建立监测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监管,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3.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4.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5.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大对环保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四、生态文明的意义和作用1.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的根本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2. 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强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3. 增强国际竞争力:生态文明的发展是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重要途径,通过绿色技术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 传承优秀文化:生态文明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的生态文化,使人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观。
五、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2. 生态破坏频发: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生态破坏,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损害。
生态文明研究报告
生态文明研究报告生态文明研究报告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国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挑战。
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开展了生态文明研究。
首先,我们调研了生态环境状况。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质量恶化等领域。
大气污染严重,导致大量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超标,造成雾霾天气频发。
水污染也普遍存在,地下水超采和工业废水排放是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在土地利用方面,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荒漠化扩大。
其次,我们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例如,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行清洁能源政策和节能减排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执法力度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地区环境治理不到位,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导致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最后,我们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此外,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环境合作,形成共同治理的合力。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当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美丽中国的梦想。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最新6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最新6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篇一寒假期间我校开展了大学生下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xx县,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县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村委会的有关领导便详细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
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
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
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县的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造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河水清澈透明,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浮,边缘仿佛是污秽的沟渠一般。
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县里对于经济建设的高涨热情,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县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甚至关停。
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县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对于像造纸厂这样屡教不改的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处理,禁止一切生产活动。
其他企业的情况较好,都积极配合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控制了环境的继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4篇_调研报告_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4篇近年来,我旗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全年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工作,通过合理利用草牧场,加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力度。
经过不懈地努力,全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XX年以来,我旗累计投入资金34961.7万元,治理面积1112.39万亩,其中飞播造林61万亩,封山育林70.56万亩,农田防护林0.5万亩,林木种苗1.01万亩,人工种草0.4万亩,人工造林31.03万亩,围栏封育656.53万亩,划区轮牧271.68万亩,基本草牧场1.31万亩,飞播牧草12.5万亩,暖棚16.67万平方米,饲料机械1700台,水源工程758处,节水灌溉489处,小流域治理5.87万亩,生态移民864户4130人;XX年开始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在10个嘎查实施禁牧416万亩,在61个嘎查实施草畜平衡3709万亩,政策涉及全旗7个苏木镇、71个嘎查、5300个牧户1.8万余人;通过围栏封育、“三区四带五个基点”建设,全旗打草场面积达到73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18%,正常年景打贮草总量超过2亿公斤;加强草牧场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围栏化草场面积达到3848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5%,其中实施划区轮牧面积达到2802万亩,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9.1%,划区轮牧和季节性轮牧工作已成为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护成效最好的亮点工程。
坚持不懈地抓好牧区“两项基本制度”的落实,着力改变传统草牧场利用方式,不断降低利用强度,有效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全旗放养牲畜总数由XX年的168万头只压减到146.6万头只,牛和马分别增加58%和52%,山羊和绵羊分别减少54%和15%;通过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30%—50%,其中:森林覆盖率由0.74%提高到2.67%。
生态文明示范区研究报告
生态文明示范区研究报告
《生态文明示范区研究报告》是一份研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综合性报告,该报告主要研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概念、特点、建设模式、政策支持等方面。
在报告中,首先明确了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概念,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通过综合治理、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区域。
接着,报告介绍了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主要特点,包括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循环经济和生态补偿、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等。
报告还详细研究了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模式。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经验的总结和比较,报告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模式,即统筹规划、分类管理、科学评价、政策支持。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形成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
此外,报告还分析了政策支持对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
政府应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财政投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减税优惠政策,为示范区吸引优质资源和人才提供支持。
同时,应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示范区的建设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最后,报告总结了目前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建议加强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的结合,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加
强科技创新和示范效应的宣传,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这份报告对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生态文明研究报告
生态文明研究报告生态文明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报告通过对生态文明的概念解析、现状分析和建设途径的探讨,提出了发展规划和措施。
一、概念解析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与自然的关系上,实现内部环境和谐、外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现状分析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恢复的速度。
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
这一现状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威胁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
许多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忽视了自身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建设途径为了构建生态文明,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力度,增强其执行力和监管力,使其更加严格和具体,确保环境保护的法制化。
2. 推行节约型社会。
创新科技和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促进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3. 加强环境教育。
通过教育宣传,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同时,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科普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
4.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和奖励那些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恢复的个人和机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地实施。
5. 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制定环境保护的国际标准和规范,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四、发展规划和措施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应该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措施。
首先,制定长远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
二、研究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保护地球家园、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难点问题,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直接了解各地区、各行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与问题。
此外,还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结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
在资源利用方面,应加强节约型和循环型经济模式的推广,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强化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在生态修复方面,应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五、研究结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保护人类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的合力。
只有通过跨界合作、创新模式,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六、研究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投入。
2.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3.个人应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行为。
七、研究展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大同市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大同市生态文明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调研,我们就大同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大同市作为山西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其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大同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大同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长期以来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同市的煤炭开采和利用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大同市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导,煤炭开采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对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由于大同市地处黄河流域,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农业面临的土壤污染问题。
其次,大同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政府的引领和推动下,大同市开始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例如,大同市出台了《大同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了生态环保的目标和举措,并将其纳入了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此外,大同市还加大了环保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数量,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同时,大同市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然而,我们也发现大同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推进缓慢。
尽管大同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划,但在实际执行上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仍然较低,部分企业和居民对环境保护缺乏责任感。
尽管政府有相关激励政策,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缺乏综合性的规划和统筹管理,各部门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割裂性,难以形成整体效应。
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同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和投入。
同时,应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推动相关规划和措施的落地实施。
其次,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江苏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下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主要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目标和重点方向。
一、背景随着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让人们意识到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2014年,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二、目标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质;推进资源利用的节约化、循环化和保护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
三、重点方向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江苏省将加强水污染防治,实施河流水质提升工程和湖泊修复工程,减少水体污染。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控制工业和交通尾气排放,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
2.推进绿色发展江苏省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大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培育和壮大绿色产业。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空气质量。
3.保护生物多样性江苏省将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减少非法捕捞和非法盗猎行为。
加强自然生态修复,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
4.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江苏省将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环境信息化水平,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公开透明。
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
综上所述,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是江苏省为了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江苏省力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报告4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报告4篇调研目地和实际意义:掌握故乡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江河水源污染和街道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实际意义取决于在这个基础上掌握住户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浓淡,好进一步进行环保教育主题活动,一同基本建设大家美丽的家乡。
实地调查:在假期的这段时间里,我参观考察过故乡的河堤,也来到村民委员会了解。
在与村民委员会领导干部的沟通交流中,我获知前两年,县上增加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村民委员会也勤奋的做招商引资工作工作中,村内经济收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可是因为过度重视经济收益,促使在一定水平上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维护。
流过村内的一条江河遭受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加工厂向河中排出废水,生活垃圾处理往河中倒。
过去清澈的河水,而如今废弃物四处飘浮,边沿好像污浊的排水沟一样。
许多地区全是这般,因为前两年单方的追求完美经济收益,对环境污染难题沒有妥善处理。
进而造成自然环境并沒有获得非常大的改变,反过来还使一部分空气污染更为比较严重。
基本情况与剖析:1、平林开扩土地资源,绿态比较严重遭受毁坏,因为现阶段人口数量增加,土壤资源欠缺,为了更好地开扩大量土地资源室内空间,进而开展了平山伐林,造成了大量的当然生态环境保护遭受毁坏,大量花草树木被伐,绿化展现指数上升降低人口数量的增加另外也促使生活垃圾处理也随着增加,我国在很早以前以前就施行了保护生态环境条规,另外也执行了很多对策,严禁大家随处倒垃圾,废旧物品回收运用,大城市还设立专业的收垃圾场地,有专业的工作员清除垃圾,殊不知在农村,这一切的工资待遇仅仅空白支票,沒有专业的回收垃圾场地,大家为了更好地便捷,全是会随处找一个地区就倒,江河、山坡地、角落里变成大家扔垃圾最“照顾”的场地,积堆成山的废弃物招来了钟爱废弃物的小动物,释放出一阵阵异味,河流在大家的照料下,清亮身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裤子,此后望不上里,街道社区上散播着的是大家不自觉顺手扔的废弃物,没人扫,这种废弃物如同四处飘流的天涯浪子,沒有固定不动滞留的地区,飘到哪去便是哪里废料再次运用的不足全方位,在这种生活垃圾处理里,有很多包装袋,纸袋子,旧衣物,旧玩具,这种全是可回收再利用的物件,尤其是包装袋,包装袋归属于一级环境污染品,大家选购物品的产品袋使用过一次以后都是会顺手丢掉,而不是再次运用,伴随着大家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旧衣物、旧玩具已被大家远远地抛之而去,有一些以捡破烂谋生的便会捡这种回来运用,比较之下她们比大家更明白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战略目标。
《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目标、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突显,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目标,并将其写入国家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中。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动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保护生物多样性,培育生态文化,提高环保意识等。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下,中国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
一方面,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逐步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标准。
另一方面,中国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还推动了绿色出行、低碳生产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尽管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其次,社会公众对环保意识普遍不够重视,缺乏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此外,一些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实施不到位,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五、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为了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和处罚。
其次,提高环保教育普及率,加强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此外,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
六、结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各项措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以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8篇
调研报告是及时记录自己在调研活动中的收获的,所以一定要结合实际的调研活动写,写调研报告也是锻炼我们写作能力的机会,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篇1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迫在眉睫,自从20__年,海南省首倡文明生态村建设,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热潮。
山东省滕州市紧跟社会潮流,应广大农民朋友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加快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步伐,取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在调查期间,通过和该村党支部书记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该村已经建立了生态文明户80余家,种植绿化植物一千余株,购置垃圾桶二百余个,基本上每一个胡同能够平均四个,该村计划在20__年上半年普及沼气池,现阶段该村建有自己的沼气池配件厂,包括沼气池主池体和沼气池盖,也建成了自己的彩砖厂,生产各种彩砖,用来内销和外销,还有自己的农产品购销服务部,方便了农产品的销售。
该村街道建不设别具风格,除了道路两旁间隔栽种了不同种类的绿化树,还在两棵树之间栽种了各种花草,各户门前也建成了自家的“花池”用来栽种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各个胡同安排了具体的生态文明负责人,具体负责该胡同的卫生以及治安问题。
通过调查访问,该村的生态文明村的资金除了广大村名的集资外还有好多关注村庄发展的热心民众的捐款,和政府的一部分支持。
通过这一村庄建设可以发现,一个人,当他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就会用各种办法回报生他养他的家乡,也可看出一个人奋斗的重要性,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家乡……虽然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就在一开始,村干部就面临了各方面的压力,一是资金问题的紧迫,二是好多村民的反对,他们的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没有远见卓识,只能看到当前利益,无法正确的衡量生态文明村的利与弊,得与失。
村干部在村民的思想动员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为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排除了一部分障碍。
生态文明调研报告6篇
生态文明调研报告6篇生态文明调研报告篇1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依法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代表活动方案”的安排,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8月19-20日由常委会杨红军副主任带队,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大路街道、七塘镇、河边镇、福禄镇、大兴镇和高新区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召开了调研工作座谈会。
除调研组成员外,部分区人大代表,区有关部门,镇街人大(工委)、政府(办事处)的领导应邀参加了调研活动。
调研活动开展前我们还通过向社会各方面人员发放调查表、在璧山网上征集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委托镇街人大(工委)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一、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成效按照区委“三区一美”战略部署,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任务,从治河、治污、创模到生态创建不断探索实践,在成功创建“市级生态区”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生态区建设,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优势也在不断延续、巩固和提升。
1002份民意调查表反映,对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表示“满意”的952份占95%,“基本满意”的48份占4.8%,“不满意”的2份占0.2%;从246名受访网民反映的情况看,认为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很好”的126人占51.2%,认为“好”的111人占45.1%,认为“较好”的6名占2.4%,认为“较差”的3名占1.2%。
调研组认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重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0__年就成立了生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又进行了调整充实并进一步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考核机制等。
20__年制定了《璧山国家生态县建设规划》并报人大常委会审议,20__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还制定《实施方案》,将工作指标细化分解,较好地落实了相关责任单位的工作责任;同时制定下发了年度创建工作《考核办法》,量化考核。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专题报告参考6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专题报告参考6篇调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类,意义在于在此基础上了解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好进一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调查过程:在寒假的这段时间里,我实地考察过家乡的河道,也去了村委会询问。
在与村委会领导的交谈中,我得知前几年,县里加大对乡村的经济建设,村委会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资工作,村里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
流经村里的一条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里倒。
从前清澈的河水,而现在垃圾四处漂浮,边缘仿佛污秽的水沟一样。
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从而导致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相反还使部分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基本情况与分析:1、平林开扩土地,绿态严重遭到破坏,由于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资源缺乏,为了开扩更多土地空间,从而进行了平山伐林,导致了更多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批树木被伐,绿地呈现指数上升减少人口的增多同时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国家在很早之前就颁布了保护环境条令,同时也实施了许多措施,禁止人们随地扔垃圾,废品回收利用,城市还设有专门的收垃圾场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然而在农村,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头支票,没有专门的回收垃圾场所,人们为了方便,都是会随地找个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为人们倒垃圾最“关照”的场所,积堆成山的垃圾引来了喜爱垃圾的动物,散发出阵阵臭味,河水在人们的照顾之下,清澈之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从此望不到里,街道上散布着的是人们不自觉随手扔的垃圾,没有人扫,这些垃圾就像到处漂流的浪子,没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飘到哪儿就是哪儿废品重新利用的不够全面,在这些生活垃圾里,有许多塑料袋,纸袋,旧衣服,旧玩具,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别是塑料袋,塑料袋属于一级污染品,人们购买东西的商品袋用过一次之后都会随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旧衣服、旧玩具已被人们远远抛之而去,有些以捡垃圾为生的就会捡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环保。
3篇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范文
3篇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范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综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湖北五省”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的福祉。
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的先导区和综合改革的示范区,如何贯彻六届七中全会的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有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CPPCC十分关注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进行研究。
近几个月来,课题组深入三区进行实地调研,召开市政府直属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征求省政府直属相关部门专家意见,赴广东省惠州市、福建省三明市等先进地区调研考察,形成调研报告。
6月26日,CPPCC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举行专题讨论和协商。
市政府副市长汪继明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听取意见。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注重保护,加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优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相关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取得一定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耗能、高污染的“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比重继续下降。
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20xx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
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
18个百分点。
通过一批大型商业项目的建设,第三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全市森林面积达38万亩,森林覆盖率16。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了解当前的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家乡的自然环境家乡位于中国的一个小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调查显示,家乡的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植被覆盖率较高。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家乡的自然环境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水污染、土地沙化等问题。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家乡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
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了一系列环境监测和治理机制。
同时,家乡还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四、存在的问题尽管家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家乡的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对空气和水质造成了污染。
其次,家乡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此外,家乡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五、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推进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2.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鼓励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3.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4.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5. 加强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
六、结论通过对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家乡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进一步推进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生态文明建设是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一【调查目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态危机。
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短缺和生态失衡等。
要解决这些危机,人类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因此,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方法、概况】为深入了解**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在XX年1月至XX年3月,我们先后深入**市国土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内容】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习水县生态文明研究报告
习水县生态文明研究报告一、引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习水县作为一个秀美宜居的县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生态优势明显。
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习水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推动习水县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概况习水县位于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地势高差大,土地资源丰富。
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森林覆盖率较高。
习水县作为典型的山地县,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风景如画。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1.生态保护习水县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加强对森林、湿地、水源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实施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
同时,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政策,切实保护了习水县的生态系统。
2.资源合理利用习水县积极推进资源合理利用,加大对农业、林业、畜牧业和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投资力度。
通过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畜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环境治理习水县致力于提升环境质量,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控、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等工作。
加大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农田环境治理,提高土壤质量。
四、面临的挑战1.土地资源压力习水县作为山地县域,土地资源有限。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开发压力愈加增大,农田面积减少,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障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习水县面临的重要问题。
2.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尽管习水县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
特别是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五、对策和建议1.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与规划习水县应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推进土地整治,保障农田面积稳定。
加快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优先保护重要农田和生态功能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
为深入了解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我们先后深入XX等县区和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之后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十二五”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及“绿色湖南”建设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生态新城”、“实施绿色工程,建设生态永州”、“加强生态环保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永州生态文明建设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去年9月份,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市推出了包括规划优化工程、绿洲建设工程、环境净化工程、流域整治工程、污染减排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矿山整治工程、能力建设工程等在内的十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这些工程明确规定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节能减排、森林覆盖率、水质、噪音等生态指标,标志着永州生态文明建设正以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规模全面展开。
3、生态文明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相关工作机构、人员配备以及管理制度、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从2011年开始,围绕“绿色永州五年行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建设绿色XX 的意见》、《关于建设绿色XX的决议》和《关于建设绿色XX的实施方案》三个纲领性文件,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法治先进城市,以及生态文明示范村镇、生态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湘江风光带工程等综合治理活动不断推进,全民植树全面启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实践扎实推进。
4、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资源合理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2年,全市建成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9个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全市森林覆盖面积153.3万公顷,覆盖率达68.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同比下降3.9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同比下降10.35%;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8.8%。
城市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如今的潇湘大地,碧水蓝天,环境优美,生态宜人,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永州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二、永州生态文明建设尚存诸多问题在肯定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不可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反差”。
1、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存在反差。
调查结果显示(见下表),“重发展、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许多矿山是先开发后规划设计,开发程序倒置,加之企业普遍存在着只开发、不恢复,重开发、轻维护现象,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
同时,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湿地资源利用过度,水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等现象也屡禁不止。
2、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与粗放经营模式存在反差。
通过实地考察得知,我市煤矿、锰矿、稀土矿、锑矿、铅锌矿等矿山的开采仍处于“初级采掘、变卖原矿”阶段,缺乏精深加工的企业和产品;在旅游开发中,大家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且产业链条不完整,长期停留在过路式观光旅游阶段,难以凝聚人气、财气,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见下表)。
3、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与生产经营体制落后存在反差。
以大米产业为例,目前我市粮食加工企业近400家,但由于品牌多、散、杂、乱、小,大米产业从基地到市场出现条块分割,各行其是,加工能力过剩,产业形不成规模,制约了大米品牌的做大做强。
据粮食部门资料显示,2012年1~11月我市粮油工业总产值只有57.6亿元。
尽管有天龙粮油、银光米业、舜皇米业等龙头企业以及品牌的带动,但过于零散的农产品经营规模只能使当地农产品成为市场上的“小角色”,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除大米外,能够长时间贮藏,或反季节销售的很少,产品主要以原料为主,经济效益低下。
4、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方向与保护管理体制滞后存在反差。
由于对资源保护的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对湿地保护、矿山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和成效。
同时,林业生产上“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突出。
如近年来我市在中心城市城郊10公里范围内选择200多个村,作为市直和中央、省驻永单位及区直单位联系对象,开展的“联村建绿”活动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说明那种“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年年栽树,年年在同一个地方栽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三、未来XX生态文明建设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
(一)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工业1、规范矿业秩序。
严禁非法开采。
按照“禁采区内关停、限采区内收缩、开采区内集聚”的要求,取缔在风景旅游规划区内的采矿点,严禁在铁路、重要公路、堤坝两侧近距离开采,对采富弃贫、乱挖滥采、无证开采的要予以打击。
坚持可持续发展。
严格遵守“开采法制化,污水要净化,废渣无害化,生态要绿化”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谁开发、谁复垦,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措施;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履行赔偿责任。
加快科技进步。
全力推进企业技改,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发展矿产品深、精、细加工,实现从原料输出型的浅层次开发向综合利用的深层次开发转变。
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2、发展新型工业。
在承接对接产业过程中,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大力发展消耗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
在项目引进上,严格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
要引导企业进园发展,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控制。
在技术改造上,要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
要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
3、加强土地管理。
严格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禁随意调整和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
强化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交易制度,全面实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出让。
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用地,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进一步明确用地导向,新增用地计划要向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园区倾斜。
通过依法收回和收取闲置费等办法,制止土地闲置和粗放浪费,挖掘现有土地潜力。
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对限制性项目坚决不供地,对不合理的用地规模坚决压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二)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1、优化农业结构。
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用“引巨龙、扶大龙、聚小龙”的方式,每年抓好10余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
通过“企业——基地——农户”,“资源——产品——加工——销售”的形式,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
积极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
以永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态园,使永州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2、狠抓质量安全。
根据2013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推行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
继续加强安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的创评活动,多创名牌产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坚持科技兴农。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种子、植保、畜禽水产良种以及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资金投入和财政资金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制订相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政策。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化肥农药使用、废弃地膜处理、秸杆焚烧等问题,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实行秸杆还田,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以农民田间学校为主要阵地,结合新型农民科技项目实施,开展技术培训和环保知识教育,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三)注重保护完善,开发生态旅游1、完善发展规划。
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依托潇、湘二水和湘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湘江污染治理、防洪保安、航道建设等,突出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两大主题,做活水文章,构建面向“珠三角”地区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要根据《湖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把湘江旅游经济带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精神,进一步编制、细化好永州湘江段旅游规划,加大旅游规划管理力度,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做到“宁慢不快、宁空不盖、宁留不卖”,确保“湘江两岸风光带”的每一座建筑都是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是精品。
2、打造特色项目。
在生态旅游开发上,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自然人文景观,而要综合利用永州的“山、水、洲、田”,作特色发展大文章。
开发一批“山村农家游”、“沿岸农家游”、“绿洲度假村”“渔家乐”、“田园农家游”,如“异蛇度假村”、“理学寻根园”、“女书观赏村”等等之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使我市的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