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 课件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课件
03
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开发等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和结构的变化。
土地退化
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退化、荒漠化等问题 。
水资源过度开发
人类活动导致水资源过度利用,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01
02
03
农业用地
土地资源用于农业生产, 如种植、养殖等,是土地 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之一。
建设用地
土地资源用于各类建设, 如住宅、工业、交通等, 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 要方式。
生态用地
土地资源用于生态保护和 修复,如森林、草地、湿 地等,是土地资源开发利 用的新兴领域。
1 2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平衡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利用的 关系。
土地制度与政策
通过土地制度与政策调节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方式。
3
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
提高社会对土地资源的关注和参与度,形成保护 土地资源的共识。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大对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建立健全 的土地执法监督机制,防止执法不严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提高公众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鼓励 公众参与土地资源保护活动,形成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监督。
03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整治
土地生态保护政策
阐述我国土地生态保护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如土地复垦、退耕还林还草等。
05
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
第9页/共156页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 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 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 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对性 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第10页/共156页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土 地 资 源 的 固 有 特 征 决 定 土 地 资 源 学 是 以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结 构 分 析 为 基 础 , 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 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为理论依据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 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 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
第29页/共156页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
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第14页/共156页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 面积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的2/3。
从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到 7 0 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 中 国 科 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 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 学家来我国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 理论与方法。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 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 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 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对性 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第10页/共156页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土 地 资 源 的 固 有 特 征 决 定 土 地 资 源 学 是 以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结 构 分 析 为 基 础 , 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 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为理论依据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 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 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
第29页/共156页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
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第14页/共156页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 面积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的2/3。
从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到 7 0 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 中 国 科 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 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 学家来我国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 理论与方法。
《土地管理学》课件
土地资源的分类
农用土地
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农田和水田。
建设用地
用于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
保护用地
用于自然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和防灾减灾的土 地。
其他用途土地
涉及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旅游用地等其他类 型的土地。
土地利用规划
1
分析与评估
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土地利用的潜力和限制。
2
规划制定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包括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和开发方向。
3
规划实施
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监督和管理土地利用项目的实施。
土地调查与评估
土地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获取土地的地理、经济 和社会信息。
土地评估
根据土地调查结果,评估土地的价值、潜力和适宜 用途。
土地管理的挑战
城市化
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提出了巨大 挑战。
《土地管理学》PPT课件
土地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合理管理与利用的学科,涉及多个方面,如土 地资源分类、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调查与评估。
什么是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是关于如何合理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的学科。它涉及土地的评估、 规划和保护,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管理的重要性
土地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有助于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推动可持续发 展和环境保护。
土地退化
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导致土地退化和多土 地冲突。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土地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干旱、洪 涝和海平面上升。
土地管理的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管理将面临更多挑战,但也将 有更多机遇。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土地政策和措施,实现可持续土地管理和 利用。
《土地资源管理》课件
土地用途管制
政府对不同类型土地的用途进行明确规定和限制,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 生态环境的保护。
土地税收与金融
土地税收
政府通过征收土地税的方式调节土地资源的利用,包括耕地 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
土地金融
以土地为抵押或担保进行的金融活动,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业发展银行等机构的业务活动。
土地征收与补偿
土地征收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并对 被征收土地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补偿。
土地补偿
对被征收土地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的经济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青苗补偿费等。
土地规划与用途管制
土地规划
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进行的统筹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城市规划和村庄规划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依法进行补偿的条件下,将集体所有土地及其上权利移转为国家所有的行为。
城市更新
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 新发展和繁荣。
土地规划与区域发展
土地规划
根据国家或地区发展计划,在全面评价土地资源和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制定 一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目标,并分区落实的措施体系。
未利用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
未利用地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充分考虑其生态价值和环境影响,遵循保护优先、科学 开发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 环境和自然资源,通过法律手 段将某些特定的区域划定为保 护区域。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 的重要场所。
政府对不同类型土地的用途进行明确规定和限制,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 生态环境的保护。
土地税收与金融
土地税收
政府通过征收土地税的方式调节土地资源的利用,包括耕地 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
土地金融
以土地为抵押或担保进行的金融活动,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业发展银行等机构的业务活动。
土地征收与补偿
土地征收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并对 被征收土地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补偿。
土地补偿
对被征收土地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的经济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青苗补偿费等。
土地规划与用途管制
土地规划
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进行的统筹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城市规划和村庄规划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依法进行补偿的条件下,将集体所有土地及其上权利移转为国家所有的行为。
城市更新
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 新发展和繁荣。
土地规划与区域发展
土地规划
根据国家或地区发展计划,在全面评价土地资源和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制定 一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目标,并分区落实的措施体系。
未利用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
未利用地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充分考虑其生态价值和环境影响,遵循保护优先、科学 开发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 环境和自然资源,通过法律手 段将某些特定的区域划定为保 护区域。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 的重要场所。
土地资源第一章PPT课件
20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大致分为四个 时期:
1、20世纪50年代初的查田定产工作。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开展地区
性的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调查,重点是宜农荒 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3、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土地资源 学的雏形期。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土地资源学的发展 和提高时期。主要特点:由分散到系统;计算 机与遥感技术的应用;从定性向半定量和定量 化方向发展。
7
• 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 生产力是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 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 (土地的现实生产力:即现实条件下土地的生 产水平;土地的潜在生产力:指在可预见的将 来,对土地施加改造措施或更加集约经营条件 下土地的生产水平,简称土地潜力)
• 我国古书《易经》上赞美土地:至哉坤元,万 物资生,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志大,品物 咸享。
5、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技术在土地资源研究中的广泛
使用,土地评价、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不断完善,向着综合化、精确化、模型化的方向发展,
如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新
西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球都建立了专门的土地资源信
息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土地资源学中的应用,扩
大了土地资源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
地
土地资源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5
• 另一种观点: 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对人类无用的土地, 即几乎不存在不是资源的土地,因此, 土地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 日常中两个概念经常混用。只是在特定 的场合或习惯用法上稍有差别。
6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1、资源特性
• 生产性 • 区域性 • 动态性 • 可更新性 • 多功能性 • 有限性 • 不可替代性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大致分为四个 时期:
1、20世纪50年代初的查田定产工作。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开展地区
性的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调查,重点是宜农荒 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3、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土地资源 学的雏形期。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土地资源学的发展 和提高时期。主要特点:由分散到系统;计算 机与遥感技术的应用;从定性向半定量和定量 化方向发展。
7
• 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 生产力是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 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 (土地的现实生产力:即现实条件下土地的生 产水平;土地的潜在生产力:指在可预见的将 来,对土地施加改造措施或更加集约经营条件 下土地的生产水平,简称土地潜力)
• 我国古书《易经》上赞美土地:至哉坤元,万 物资生,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志大,品物 咸享。
5、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技术在土地资源研究中的广泛
使用,土地评价、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不断完善,向着综合化、精确化、模型化的方向发展,
如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新
西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球都建立了专门的土地资源信
息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土地资源学中的应用,扩
大了土地资源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
地
土地资源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5
• 另一种观点: 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对人类无用的土地, 即几乎不存在不是资源的土地,因此, 土地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 日常中两个概念经常混用。只是在特定 的场合或习惯用法上稍有差别。
6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1、资源特性
• 生产性 • 区域性 • 动态性 • 可更新性 • 多功能性 • 有限性 • 不可替代性
土地管理ppt课件
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具有两重性,它表现在土地 既是生产要素,同时又是土地关系的客体。土地既是 资源,同时是也是资产。土地属于资产性资源,又是 资源性资产。土地利用不仅单纯是一个自然技术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土地的功能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 对任何社会部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任 何部门对土地的需求是相同的,仅仅是 对土地功能的需求存在着差异。对土地 的需求属于次生需求,即对土地功能的 需求。
土地的概念
法学的观点 法律上的土地仅是指人们能够利用、
控制的土地。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 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 土地。
土地的概念
生态学观点 整个系统是一个生态圈,环境条件差
异很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土地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的集合。
土地的概念
资源经济学观点 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
土地在合理利用过程中,一般来讲,其肥 力不仅不会减退,反而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必须指出:“只要处理得当”,才能使 土地得到不断更新和永续利用。
土地的特性
5、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每块土地都具有特定的“三维”(长、宽、高)
“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只能在其所处内加以利用,常 称土地为不动产,这是土地不同于其他生产资料的地 方。 6、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资产特性 土地资产具有经济与法律的双重价值。
经济学意义上的土地资产所注重的是其 价值,而法律意义上的土地资产即不动 产强调的是资产所有权。
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资源特性 1、土地的物质自然性
土地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料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 动成果,而是自然的产物。
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的面积是固定的:虽然地球表面有高山也有
土地的功能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 对任何社会部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任 何部门对土地的需求是相同的,仅仅是 对土地功能的需求存在着差异。对土地 的需求属于次生需求,即对土地功能的 需求。
土地的概念
法学的观点 法律上的土地仅是指人们能够利用、
控制的土地。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 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 土地。
土地的概念
生态学观点 整个系统是一个生态圈,环境条件差
异很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土地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的集合。
土地的概念
资源经济学观点 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
土地在合理利用过程中,一般来讲,其肥 力不仅不会减退,反而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必须指出:“只要处理得当”,才能使 土地得到不断更新和永续利用。
土地的特性
5、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每块土地都具有特定的“三维”(长、宽、高)
“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只能在其所处内加以利用,常 称土地为不动产,这是土地不同于其他生产资料的地 方。 6、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资产特性 土地资产具有经济与法律的双重价值。
经济学意义上的土地资产所注重的是其 价值,而法律意义上的土地资产即不动 产强调的是资产所有权。
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资源特性 1、土地的物质自然性
土地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料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 动成果,而是自然的产物。
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的面积是固定的:虽然地球表面有高山也有
《土地管理学》课件(MPA)
研究对象:土地 资源、土地利用 方式、土地保护 措施、土地管理 制度
土地管理学的目 的:合理利用土 地资源,保护生 态环境,促进社 会经济发展
土地管理学的研 究方法:理论研 究、实证研究、 案例研究、比较 研究等
土地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土地管理学的起源:古代土地管 理制度
土地管理学的成熟:现代土地管 理制度的建立
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案例分析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策建议
04
土地规划与计划管理
土地规划的概念和分类
土地规划的定义:对土地利用、保护和管理 的总体安排
土地规划的分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 细规划
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全局 性安排
施
地域性:考虑 不同地区的自 然条件和社会 经济特点,制 定因地制宜的 土地管理策略
03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土地资源的定义:指在一定区域内,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 和发展所需的土地及其附属资源的总称。
土地资源的分类: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质量、土地区 位等因素,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类别。
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 分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公 众意识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生态 旅游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实现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住宅用地开发 b. 商业用地开发 c. 工业用地开发 d. 农业用地开发
第三章.土地权利登记2 土地资源管理课件
(1)强制性登记; (2)土地登记采取实质审查主义;
我国的土地登记在发证之前经过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 审核等程序,审查实际的权属状况与申请的是否一致并且 以合法的实际权属状况确定土地权利。
(3)土地登记具有社会一直信赖的法律基础; 土地登记应由统一的登记机构,依据统一的登记规则规定 统一的登记内容,填写统一的登记表格,依据统一的审核 标准,颁发统一的证书。但现阶段我国尚未统一土地登记 机构,存在多部门多级登记的现象。
西营门街环内(怡和村、北菜园村、前园村、小圆村、杨庄子 村、赵庄子村、小稍直口村、王顶堤),中北镇环内(李家园 村、东姜井村、西姜井村、大卞庄村、侯台子村、曹庄子), 南河镇环内(姚村)
中北镇(大稍直口村、汪庄子村、邢庄子村、曹庄子村环外、
大汴庄环外、侯台子村环外、东北斜村、中北斜村、西北斜村、
雷庄子村、北四新庄村、谢庄村、东马庄村、西马庄村、王庄
区县
实际 总费用
塘沽 汉沽 大港 东丽 西青 津南 北辰 武清 宝坻 宁河 静海 蓟县
18.40 3.65 3.53 12.32 13.40 14.51 13.45 9.58 8.25 2.25 2.82 3.56
征地区 片价标
准 补偿费
5.23 3.65 3.53 8.26 10.45 8.89 9.75 2.40 2.40 2.25 2.50 3.00
(4)我国的土地登记依地块编号,采取物的编成主义 ; (5)我国土地登记机构给土地权利人颁发土地权利证书。
LOGO
第四节 土地划拨和征用
一、土地划拨 土地划拨指从国有土地中划出一定数量的土地给国家、城市 集体单位、农村和城镇居民建房使用。
二、土地征用 1.概念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兴建厂矿、道路、铁路、港口、水利、国防 工程和其它文化生活福利设施,以及城镇兴办集体企业占用农 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
我国的土地登记在发证之前经过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 审核等程序,审查实际的权属状况与申请的是否一致并且 以合法的实际权属状况确定土地权利。
(3)土地登记具有社会一直信赖的法律基础; 土地登记应由统一的登记机构,依据统一的登记规则规定 统一的登记内容,填写统一的登记表格,依据统一的审核 标准,颁发统一的证书。但现阶段我国尚未统一土地登记 机构,存在多部门多级登记的现象。
西营门街环内(怡和村、北菜园村、前园村、小圆村、杨庄子 村、赵庄子村、小稍直口村、王顶堤),中北镇环内(李家园 村、东姜井村、西姜井村、大卞庄村、侯台子村、曹庄子), 南河镇环内(姚村)
中北镇(大稍直口村、汪庄子村、邢庄子村、曹庄子村环外、
大汴庄环外、侯台子村环外、东北斜村、中北斜村、西北斜村、
雷庄子村、北四新庄村、谢庄村、东马庄村、西马庄村、王庄
区县
实际 总费用
塘沽 汉沽 大港 东丽 西青 津南 北辰 武清 宝坻 宁河 静海 蓟县
18.40 3.65 3.53 12.32 13.40 14.51 13.45 9.58 8.25 2.25 2.82 3.56
征地区 片价标
准 补偿费
5.23 3.65 3.53 8.26 10.45 8.89 9.75 2.40 2.40 2.25 2.50 3.00
(4)我国的土地登记依地块编号,采取物的编成主义 ; (5)我国土地登记机构给土地权利人颁发土地权利证书。
LOGO
第四节 土地划拨和征用
一、土地划拨 土地划拨指从国有土地中划出一定数量的土地给国家、城市 集体单位、农村和城镇居民建房使用。
二、土地征用 1.概念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兴建厂矿、道路、铁路、港口、水利、国防 工程和其它文化生活福利设施,以及城镇兴办集体企业占用农 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实习课件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实习课件
目录
• 实习概述 • 土地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 土地资源规划与设计 •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 • 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
01
实习概述
实习目的
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
了解土地资源的开发 、利用和保护现状。
实习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地资源 的类型、数量、质量及其分布 情况,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和社会经 济发展的需求,制定土地利用 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土地整治与保护
针对土地资源存在的退化、污 染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治措 施,提高土地质量,保护土地 资源。
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 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与影响
改善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土地退化
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与影响
水资源短缺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案例
01
土地资源开发实践
02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03
土地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案例
土地改良
1
土地资源开发案例
2
3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土地利用规划
02
土地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总结词
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土地资 源的上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城市用地 等。根据土地资源的性质和用途,可将其分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等不同类型。
土地资源规划案例
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案例、某地 区土地整理案例等。
目录
• 实习概述 • 土地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 土地资源规划与设计 •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 • 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
01
实习概述
实习目的
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
了解土地资源的开发 、利用和保护现状。
实习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地资源 的类型、数量、质量及其分布 情况,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和社会经 济发展的需求,制定土地利用 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土地整治与保护
针对土地资源存在的退化、污 染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治措 施,提高土地质量,保护土地 资源。
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 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与影响
改善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土地退化
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与影响
水资源短缺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案例
01
土地资源开发实践
02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03
土地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案例
土地改良
1
土地资源开发案例
2
3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土地利用规划
02
土地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总结词
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土地资 源的上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城市用地 等。根据土地资源的性质和用途,可将其分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等不同类型。
土地资源规划案例
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案例、某地 区土地整理案例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二)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 1.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相脱钩; 2.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 3.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 4.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 5.消除贫困
第一节 人本管理原理
二、行为规律与行为原理 (一)行为规律
1.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是受人的动机支配的,人的动机又是 由人的需要决定的,这就是人的行为规律。 2.需要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包括人的基本生理 需要和各种较高层次的人生需要。
3.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社会
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节约利用); 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就地利用); 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因地制宜); 5.土地利用的持久性(持续利用)
8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
(二)土地的经济特性
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的可垄断性; 3.土地用途的可转换性; 4.土地的可改良性; 5.土地利用的相互依赖性和外部性;
1.1994年率先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 到各个领域;1996年正式将其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 2.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等,《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建议50年全面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水平: 2030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人口质量极大提高; 2040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社会财富极大提高; 2050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生态质量和生态安全 极大提高;
三、土地的功能与地位
1.土地的承载功能; 2.土地的养育功能; 3.土地的仓储功能; 4.土地的景观功能; 威廉·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9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PRED问题的产生
土地资源 人 地 矛 盾
自 然 供 给 经 济 供 给
需 求
Y
提高利用率 和利用效率
利用资源 追求效益
2.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
4.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第二节 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 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 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等活 动。 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土 地专项调查; 依据调查内容的侧重面不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地籍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第一节 人本管理原理
三、动力原理
1.物质动力:良好的物质条件,包括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可 以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潜力。物质动力是根本的动力。 2.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是更高层次的动力,它表现为人们对理 想、信念的追求,对爱、友谊、社会尊重的渴望,对发挥自 己的潜能、自我实现、接受困难挑战、取得高成就的愿望等。 3.竞争动力:竞争动力产生于竞争各方表现出来的差距,如工 作条件、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绩效等方面的差距,当 竞争一方发现差距后,就会产生一种驱动力,促使人们奋发 图强,急起直追,改变落后状态。
粮食问题
N
环境问题
人口(数量与质量)
10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978-2007年中国人口变化趋势
11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998-2007年中国耕地总量变化趋势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
1989 年联合国环境署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界定:可持续发展是 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其含义:一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二是:资源环境持续发展
第二节 土地调查
一、全国土地调查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 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10年) (一)调查的任务: 1.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调查土地地类、面积、权属
Hale Waihona Puke 2.城镇土地调查:调查每宗土地的地类、面积、权属
3.基本农田调查:依据划定和调整资料上图
4.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18
(二)行为原理
1. 对于一个人来说,往往同时有许多种需要,但其中必有一 种最强烈的需要,这种最强烈的需要通常决定着人们的行 为。世界观是调节人们需要的重要因素。 2. 管理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需要后,要根据国家和 社会的全局利益,区分哪些需要是正当的、合理的,哪些 需要是不正当的、不合理的,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工作或其 他方法,使人们将个人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将个人需要与对社会应尽的义务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需 要的调节作用。 19
21
第二节 系统管理原理
二、相对封闭原理
22
第三节
动态管理原理
一、动态原理的内容
在管理中,要注意加强信息工作,随时掌握事物的 动态变化,使管理决策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即运 用动态原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应。进行动态管理必 须遵循动态相关原理和弹性原理。进行动态管理,必 须在管理系统的发展变化中,找出系统内部各组成部 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相关关系,通 过管理,协调好各部分的关系,促进事物向预定目标 发展变化,取得管理的整体效应。有效管理必须要依 据系统内外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做到以变 应变。这就要求管理必须留有余地,保持充分的弹性。
第二章 土地管理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人本管理原理 系统管理原理 动态管理原理 管理效益原理
第一节 人本管理原理
一、人本原理的概念与内容
人本原理,就是一切管理,包括土地管理,应该将人的因 素放在第一位,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 土地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预定目标,对土 地利用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地的关系施加影响的过程。 整个管理过程,包括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环境三个要素。 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必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同时,还需用动力来 推动管理,即由人本原理引申出来的行为原理和动力原理, 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就是管理的行为原理。管理需 要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这就是所谓的管理动力原 理。动力通常分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竞争动力三种。
23
第四节
管理效益原理
一、效益原理的内容
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管 理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优化组合,从而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为此,就要 在管理工作中注意到运用整体效应原理和规律效应原 理。整体效应就是要通过管理,使整体内部各个组成 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使整体取得最佳效 益。规律效应就是按客观规律管理所取得的效应。
(三)土地资产的含义
土地资产是作为财产的土地,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和排 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7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
二、土地的特性
土地资源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 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 土地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
5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
一、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涵义
(一)土地的含义
1.土地=土壤 2.土地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3.土地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 4.土地就是自然,包括地球表面的水、陆、空气等自然物, 及光、热引力等自然力 5.土地指一国领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 土地是地球表面陆地和水域的总称,是一个空间概念,它 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 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二、地籍管理
(一)地籍管理的概念
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 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地籍管理是确认土地产权的关键,同时也是落实保 护耕地基本国策、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和保障。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二)地籍管理的原则 1.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6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
(二)土地资源的含义
土地资源是指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够为人们所利用 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当人类对它的需 要越来越大时,土地资源出现稀缺现象,因而被一部分 人当作财产而占有。财产的基本属性:有用性、稀缺性、 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
激励力=预期价值×期望概率
20
第二节 系统管理原理
一、系统原理内容
系统原理,为了实现最佳化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 析,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 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要做到对系统的高效管理, 必须遵循整分合原理和相对封闭原理;现代管理要求 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 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除了明确分工外,还要做到 优化组合。它包括目标优化组合、组织优化组合、人 才优化组合和环境优化组合等;相对封闭原理指在任 何一个系统内,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 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内蒙古财经学院选修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
电话
管理资料
邮箱
1
一、课程内容
1.土地管理学 2.土地管理学的产生
ⅰ土地管理学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ⅱ土地管理工作发展需要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ⅲ科学工作者的探索和研究为其建立奠定了基础
3. 课程的主要内容 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地管理基本理论 土地管理主要内容 地籍管理(数量和质量) 土地权属管理(产权与法律)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二)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 1.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相脱钩; 2.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 3.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 4.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 5.消除贫困
第一节 人本管理原理
二、行为规律与行为原理 (一)行为规律
1.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是受人的动机支配的,人的动机又是 由人的需要决定的,这就是人的行为规律。 2.需要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包括人的基本生理 需要和各种较高层次的人生需要。
3.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社会
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节约利用); 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就地利用); 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因地制宜); 5.土地利用的持久性(持续利用)
8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
(二)土地的经济特性
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的可垄断性; 3.土地用途的可转换性; 4.土地的可改良性; 5.土地利用的相互依赖性和外部性;
1.1994年率先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 到各个领域;1996年正式将其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 2.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等,《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建议50年全面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水平: 2030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人口质量极大提高; 2040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社会财富极大提高; 2050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生态质量和生态安全 极大提高;
三、土地的功能与地位
1.土地的承载功能; 2.土地的养育功能; 3.土地的仓储功能; 4.土地的景观功能; 威廉·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9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PRED问题的产生
土地资源 人 地 矛 盾
自 然 供 给 经 济 供 给
需 求
Y
提高利用率 和利用效率
利用资源 追求效益
2.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
4.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第二节 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 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 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等活 动。 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土 地专项调查; 依据调查内容的侧重面不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地籍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第一节 人本管理原理
三、动力原理
1.物质动力:良好的物质条件,包括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可 以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潜力。物质动力是根本的动力。 2.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是更高层次的动力,它表现为人们对理 想、信念的追求,对爱、友谊、社会尊重的渴望,对发挥自 己的潜能、自我实现、接受困难挑战、取得高成就的愿望等。 3.竞争动力:竞争动力产生于竞争各方表现出来的差距,如工 作条件、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绩效等方面的差距,当 竞争一方发现差距后,就会产生一种驱动力,促使人们奋发 图强,急起直追,改变落后状态。
粮食问题
N
环境问题
人口(数量与质量)
10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978-2007年中国人口变化趋势
11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998-2007年中国耕地总量变化趋势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
1989 年联合国环境署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界定:可持续发展是 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其含义:一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二是:资源环境持续发展
第二节 土地调查
一、全国土地调查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 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10年) (一)调查的任务: 1.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调查土地地类、面积、权属
Hale Waihona Puke 2.城镇土地调查:调查每宗土地的地类、面积、权属
3.基本农田调查:依据划定和调整资料上图
4.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18
(二)行为原理
1. 对于一个人来说,往往同时有许多种需要,但其中必有一 种最强烈的需要,这种最强烈的需要通常决定着人们的行 为。世界观是调节人们需要的重要因素。 2. 管理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需要后,要根据国家和 社会的全局利益,区分哪些需要是正当的、合理的,哪些 需要是不正当的、不合理的,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工作或其 他方法,使人们将个人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将个人需要与对社会应尽的义务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需 要的调节作用。 19
21
第二节 系统管理原理
二、相对封闭原理
22
第三节
动态管理原理
一、动态原理的内容
在管理中,要注意加强信息工作,随时掌握事物的 动态变化,使管理决策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即运 用动态原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应。进行动态管理必 须遵循动态相关原理和弹性原理。进行动态管理,必 须在管理系统的发展变化中,找出系统内部各组成部 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相关关系,通 过管理,协调好各部分的关系,促进事物向预定目标 发展变化,取得管理的整体效应。有效管理必须要依 据系统内外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做到以变 应变。这就要求管理必须留有余地,保持充分的弹性。
第二章 土地管理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人本管理原理 系统管理原理 动态管理原理 管理效益原理
第一节 人本管理原理
一、人本原理的概念与内容
人本原理,就是一切管理,包括土地管理,应该将人的因 素放在第一位,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 土地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预定目标,对土 地利用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地的关系施加影响的过程。 整个管理过程,包括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环境三个要素。 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必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同时,还需用动力来 推动管理,即由人本原理引申出来的行为原理和动力原理, 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就是管理的行为原理。管理需 要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这就是所谓的管理动力原 理。动力通常分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竞争动力三种。
23
第四节
管理效益原理
一、效益原理的内容
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管 理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优化组合,从而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为此,就要 在管理工作中注意到运用整体效应原理和规律效应原 理。整体效应就是要通过管理,使整体内部各个组成 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使整体取得最佳效 益。规律效应就是按客观规律管理所取得的效应。
(三)土地资产的含义
土地资产是作为财产的土地,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和排 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7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
二、土地的特性
土地资源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 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 土地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
5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
一、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涵义
(一)土地的含义
1.土地=土壤 2.土地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3.土地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 4.土地就是自然,包括地球表面的水、陆、空气等自然物, 及光、热引力等自然力 5.土地指一国领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 土地是地球表面陆地和水域的总称,是一个空间概念,它 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 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二、地籍管理
(一)地籍管理的概念
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 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地籍管理是确认土地产权的关键,同时也是落实保 护耕地基本国策、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和保障。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二)地籍管理的原则 1.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6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
(二)土地资源的含义
土地资源是指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够为人们所利用 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当人类对它的需 要越来越大时,土地资源出现稀缺现象,因而被一部分 人当作财产而占有。财产的基本属性:有用性、稀缺性、 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
激励力=预期价值×期望概率
20
第二节 系统管理原理
一、系统原理内容
系统原理,为了实现最佳化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 析,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 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要做到对系统的高效管理, 必须遵循整分合原理和相对封闭原理;现代管理要求 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 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除了明确分工外,还要做到 优化组合。它包括目标优化组合、组织优化组合、人 才优化组合和环境优化组合等;相对封闭原理指在任 何一个系统内,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 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内蒙古财经学院选修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
电话
管理资料
邮箱
1
一、课程内容
1.土地管理学 2.土地管理学的产生
ⅰ土地管理学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ⅱ土地管理工作发展需要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ⅲ科学工作者的探索和研究为其建立奠定了基础
3. 课程的主要内容 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地管理基本理论 土地管理主要内容 地籍管理(数量和质量) 土地权属管理(产权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