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技巧.doc
新闻采访稿写作技巧
读者文学
/
有所思
/
部分杂志网络版
求是
/default.htm
前线
/
中国教育
/
(新华社专电)
△传媒对大学生形象的妖魔化
“大一新生因离家不适应入学六天后跳楼身亡”、“在校大学生胆大妄为,从交警岗亭偷自行车”、“大学生与女友分手自杀”、“研究生气球书写求婚宣言腾空而起”。经过大众传媒的策划与报道,展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是这样的大学生:性观念过度开放和放纵、暴力凶杀、冷漠世故、品质低下……大学生的形象正在被消解。这些造成了对大学生形象的损害,导致了大学生形象的妖魔化。其主要有以下表现手法:1、在新闻题材上,选择报道内容,突出负面色彩。2、在新闻采访报道上,缺乏精确调查,主观推断。3、在新闻编辑上,过度渲染,肆意炒作。妖魔化的原因分析:1、信源分析——大学生群体客观存在很多问题。2、控制分析——政府对社会新闻监控薄弱,媒体为竞争选择负面新闻。3、传播技巧分析——媒体正面新闻表现手法落后。4、受众分析——受众对猎奇新闻充满期待,同时又用传统观念评判是非。
读者文学
/
免费电子书库(可免费下载)
/yihe/novels/mulu/sanwen.html
///文摘源自(文摘报)/01wzb/2006-03/12/default.htm
学习时报
/
报刊文摘
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在新闻采访中,提问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引导被采访者往我们想要的方向回答,也能够提高新闻的报道质量。
那么,如何提问才能做到既有深度,又能够引导被采访者回答呢?一、提问要准确准确的提问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基础。
在提问时,最好是事先准备好采访大纲,明确询问对象。
避免因为信息获取不全面导致后续报道不完整。
对于访谈对象的身份、职务、工作经历等等还需要事先了解转化为问题,便于提问时提供更多专业的背景。
二、提问要生动生动的提问能够引起受访者的注意,让他们愿意回答我们的问题。
生动的提问既需要与新闻主题相关,又需要贴切、具有良好的想象力。
这里可以借鉴文学表达方法,避免使用生硬的语言,使问题更加具有情感渲染力。
比如,采访一位教育专家,问她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看法时,可以这么提问:“年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都会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备至,那您对于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建议呢?”三、提问要灵活提问需要根据受访者的回答,随时调整或改进问题,增加深度和广度,否则可能会漏掉关键性的信息。
因此,灵活的提问特别关键。
提问人应该仔细听取受访人的回答,将回答转化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
前面的问题,让受访者最喜欢回答、方便展现自身专业优势。
四、提问要尊重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被采访者的个人权利,不要追求刺激和娱乐效果。
尊重被采访者对于新闻报道的控制权,不要出现“出卖”被采访者的情况。
在提问时,可以采用可以在尊重采访对象的同时,又能带出各自的福利。
总之,提问在采访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是新闻报道深度和质量的保证。
正确表达、准确、生动的提问能够引导被采访者发出更多的精彩回答,在新闻报道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提问技巧可以提高采访的效果和新闻的质量。
下面将从问题的构建、提问的方式和尺度的控制三个方面,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问题的构建是新闻采访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构建问题时,需要考虑到采访的目的和需求。
要明确采访的目标,是为了了解事件的过程和原因,还是为了寻找特定的信息和立场。
需要充分准备,对被采访者的身份、背景和相关话题进行调研,找到合适的角度和话题。
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和针对性。
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被采访者详细阐述观点,而针对性问题可以迅速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取需要的信息。
提问的方式也是新闻采访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要掌握提问的节奏和语气。
镇定自信的语调和流畅的措辞可以给被采访者一种积极的氛围,从而更容易得到真实和详细的回答。
要遵循职业道德和新闻伦理。
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和感受,避免过分追问敏感问题,尽量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
要善于引导和追问。
问出一个问题后,可以通过追问进一步挖掘被采访者的观点和信息,提问者要灵活运用追问技巧,适时发问。
控制尺度是新闻采访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
尺度的掌握既要充分尊重被采访者,又要照顾到新闻报道的需求。
要避免过于尖锐和偏激的问题。
过于尖锐的问题可能导致被采访者产生敌视和抵触,从而影响采访的进行。
要注意尺度的平衡。
对于一些热点话题和敏感事件,提问者需要做好掌握尺度的工作,既要保证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又要避免引发社会争议和不良影响。
要注重现场气氛的控制和维护。
提问者要尽量在保持尺度的前提下,调动被采访者的情绪和积极性,使采访现场保持活力和秩序。
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新闻采访是报道新闻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作为采访者,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提问,是完成一次成功采访的基本要素。
本文将从如何提问的角度出发,探讨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一、善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新闻采访中常用的问题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需要被采访者详细阐述观点或经历,具有深度,如“请您谈一下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封闭式问题则是通过直接的答案来确认信息,如“您是哪个单位的负责人?”,这两种问题各有优劣,采访者需要根据采访的具体内容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
二、逐渐深入,不要急于追问在一次采访中,采访者需要逐渐从表面的信息了解到更多深层次的信息,不要急于一次性提出所有问题。
因此,在提问时,采访者可以先问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问题,然后再逐渐深入,进一步挖掘问题背后的信息。
三、避免过多质问和调查虽然采访者需要切入问题的核心,但也要避免过于质问式的提问。
采访者还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调查式的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极易引起受访人不安,采访结果可能相对也会无法准确反映采访的事实。
四、注意提问方式和语调的氛围感在进行采访时,采访者需要注意自己的措辞和语调,通过一些语气词、语调变化等方式来制造合适的氛围感,让受访人感到舒适和自在。
这样做既有助于与受访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有助于取得更加真实、详细的采访资料。
五、注意提问顺序的合理性采访过程中,采访者需要注意提问顺序的合理性,避免在不经意间泄露一些重要问题导致答案的失真。
在采访之前可以准备一个提问清单,并按照清单的顺序进行问询,这样能更好的控制采访流程,使信息的呈现更加合理和完整。
最后,新闻采访是一项技能活,需要不断地掌握和总结提问技巧,才能更好地进行新闻采集与传播的工作,以满足读者对新闻真实性和权威性的需求。
新闻采访技巧有哪些如何提高采访质量
新闻采访技巧有哪些如何提高采访质量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采访作为获取信息、传递真相的重要手段,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价值和影响力。
掌握有效的采访技巧,对于提高采访质量至关重要。
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采访成功的基石。
首先,要明确采访目的。
是为了揭露问题、宣传成就还是讲述人物故事?清晰的目的能为采访指明方向。
其次,深入了解采访对象。
包括其背景、经历、成就、观点等。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过往报道、社交媒体等途径获取信息。
比如要采访一位企业家,就要了解他的企业发展历程、经营理念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
此外,还需准备好采访提纲。
提纲应围绕采访目的,列出关键问题和可能的追问方向,确保采访内容全面且有条理。
同时,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估,并准备好应对方案。
比如采访对象不愿回答某些问题,或者采访过程中出现意外干扰。
二、善于提问提问是采访的核心环节。
问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要做到问题具体、明确。
避免过于宽泛或模糊的问题,让采访对象能够清楚地理解你的意图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比如“您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什么看法?”就不如“您认为当前经济形势对您所在行业的具体影响有哪些?”更具针对性。
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相结合的方式。
开放式问题能够鼓励采访对象自由表达观点和感受,如“请谈谈您的创业经历。
”封闭式问题则用于获取明确的信息,如“您的公司去年的盈利是否达到了预期?”。
合理运用这两种问题类型,可以使采访更加丰富和深入。
注意提问的顺序和逻辑。
一般来说,从简单、一般性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入到核心和敏感问题。
这样可以让采访对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氛围。
同时,问题之间要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跳跃和混乱。
三、倾听与观察在采访过程中,倾听和观察与提问同等重要。
认真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不仅能够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还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和关注。
通过倾听,可以捕捉到关键细节、情绪变化以及未被充分表达的想法。
新闻采访技巧
一、好奇和怀疑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好奇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怀疑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根据主题确定信源事实性采访一级信源: 当事人、目击者二级信源: 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评论性采访一级信源: 官员二级信源: 专家、学者三级信源: 普通人分析性信源信源: 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信源和采访的陷阱: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 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采访就象学开车, 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
但是经过联系, 平顺地起动, 打信号灯、换挡, 控转方向盘, 查看仪表器, 变得自然。
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 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
“你丢出去什么, 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如何说服:1.组织上的安排, 最大!!2.找中间人介绍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 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 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四、如何提问提问的分类: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 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 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 不唐突, 也常得体。
特点: 常用于访谈的开头, 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 但由于松散和自由, 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 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 闭合式提问易突破, 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 以及转换话题, 也往往比较敏感, 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
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最好的提问应该是“闭合式”和“开放式”很好的结合:(1)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媒体行业中的新闻采访技巧
媒体行业中的新闻采访技巧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媒体行业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对新闻采访技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介绍媒体行业中的新闻采访技巧,帮助记者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完成采访任务。
一、事先准备工作1. 确定采访目的:在进行新闻采访前,记者需要明确采访的目的和意义,确保采访的方向和重点。
2. 了解被采访对象:在采访之前,要对被采访对象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其身份背景、经历故事等,以便更好地提问和引导对话。
3. 收集相关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网络信息等方式,积累背景知识和相关数据,为采访提供支持和参考。
二、采访技巧1. 提问技巧(1)开放性问题:使用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被采访对象详细地回答,展开话题,使采访内容更具深度和丰富性。
(2)关注点问题:针对特定主题或事件,提出直接、具体的问题,帮助被采访对象集中注意力,有效回答。
(3)逆向提问:在回答问题后,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如何”等问题,让被采访对象深入解释刚才的回答,带来更多信息。
(4)适时提问:根据被采访对象的回答情况,灵活调整提问方式和顺序,确保采访内容连贯流畅。
2. 倾听和观察(1)倾听能力:采访中,记者应注重倾听被采访对象的回答,时刻保持专注,避免过于急切地中断对方。
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情绪,有助于更好地引导采访话题。
(2)观察力:除了听取对方的言语表达,还要注重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
这些细微的变化可能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3. 互动交流(1)建立良好关系:在采访过程中,要通过互动交流,展示出自己的诚意和友好,树立被采访者的信任感,有利于顺利进行采访。
(2)尊重被采访对象:尊重被采访对象的意见和感受,避免刻意引导或过度干预对话。
在提问和引导对话时,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干扰。
三、采访后的处理1. 整理采访资料:在采访结束后,记者需要整理和归纳所采集到的信息和资料,确保准确全面地记录和报道。
新闻采访技巧有哪些
新闻采访技巧有哪些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获取新闻素材、挖掘新闻价值的关键步骤。
要想成功地进行新闻采访,掌握一定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且实用的新闻采访技巧。
一、充分准备在进行采访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基石。
首先,要对采访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研究过往的报道、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等,让自己在采访中能够提出有深度、有针对性的问题。
其次,明确采访的目的和重点,这有助于在采访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不被无关的信息所干扰。
此外,还需要了解被采访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其背景、经历、观点等,以便更好地与被采访者建立沟通和信任。
二、善于提问提问是采访的核心环节。
好的问题能够引导被采访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问题应该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复杂或模糊,让被采访者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意图。
同时,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和封闭性的结合。
开放性问题如“您能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可以让被采访者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封闭性问题如“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则可以获取明确的回答,有助于确认某些关键信息。
在提问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从一般性的问题开始,逐渐过渡到更深入、更敏感的问题,让被采访者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此外,还可以采用追问的方式,当被采访者的回答不够完整或清晰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具体是怎样的?”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三、倾听技巧倾听是采访中容易被忽视但却极其重要的技巧。
在被采访者回答问题时,要全神贯注地倾听,不仅要听其内容,还要注意其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些都可能包含着重要的信息。
通过倾听,可以更好地理解被采访者的观点和情感,及时调整采访策略。
在倾听过程中,要给予被采访者适当的回应,如点头、微笑、眼神交流等,让被采访者感受到你的关注和尊重。
同时,要避免打断被采访者的发言,除非是为了澄清某些关键信息。
四、观察细节除了倾听和提问,观察也是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途径。
在采访现场,要留意周围的环境、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细节。
新闻记者采访注意事项
新闻记者采访注意事项
1. 采访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呀,不能两眼一抹黑就冲过去!比如你要去采访一个科学家,那不得事先了解一下他的研究领域、过往成就啥的。
就像你要去见一个重要的人,总不能连人家名字都不知道吧?
2. 提问的时候要有技巧啊,别问那些傻傻的问题。
你想想,要是问人家“你今天吃饭了吗”,这不是浪费大家时间嘛。
要像挖宝藏一样,层层深入地去提问。
3. 注意倾听,别光自己说个不停!人家受访者说话的时候,你得认真听,从里面抓住关键信息。
这就好比你听朋友讲故事,你不认真听怎么能懂呢。
4. 要尊重受访者,可别颐指气使的。
别跟个领导似的对人家指手画脚,得让人家感觉到你的尊重呀。
要是你被别人不尊重地对待,你也会不高兴吧?
5. 保持客观公正,不能带偏见啊!别因为人家是你讨厌的类型,就故意挑刺儿或者不公正报道。
就像裁判得公正执法一样,咱得坚守自己的原则。
6. 新闻现场要灵活应变,情况随时可能变化呀。
可能突然会有新的情况发生,你得赶紧调整采访计划。
这不就跟打仗一样,得根据形势改变战术嘛。
7. 最后别忘了核对事实,别报道错了!一旦出错,那可就麻烦大了。
就好像你考试做完题不检查,结果错了一大堆,那多可惜。
总之,新闻记者采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得方方面面都注意到,要用心去做!。
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常常需要面对的工作之一,而提问技巧是新闻采访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引导被采访者深入回答问题,让采访内容更加丰富、真实。
下面就浅谈一下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一、开门见山在新闻采访中,往往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因此提问要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直接问出问题。
不要在开头废话连篇,浪费时间和被采访者的精力。
直截了当的提问方式可以提高采访效率,提高采访质量。
二、问题具体明确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要具体、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以免引导被采访者给出不确定的回答。
提问要注意用词准确,语言简练,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或者歧义的表达,确保被采访者能够清晰地理解问题的意思。
三、避免封闭性问题在新闻采访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封闭性的问题,例如“是”或“否”类型的问题。
因为这样的问题只能得到简短的回答,难以引导被采访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应该尽可能使用开放性问题,让被采访者从自己的角度去回答问题,带来更多的信息和思考。
四、适时追问在新闻采访中,往往要面对被采访者的回答可能不够详细或者不够清晰的情况。
这时候,采访者就需要适时追问,深挖被采访者的回答,直至得到具体、清晰的答案。
适时追问可以让采访内容更加丰富完整,避免采访过程中出现遗漏或者不清楚的情况。
五、倾听和理解在提问的过程中,采访者要时刻保持倾听和理解的态度。
要在被采访者回答问题的时候,适时倾听和理解,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
倾听和理解也是建立良好采访关系的基础,被采访者会更加愿意配合采访工作。
六、尊重和耐心在提问的过程中,采访者要尊重被采访者,耐心听取他们的回答,不要打断或者猛烈质问。
对于一些敏感话题,要适当地考虑被采访者的感受,提问要婉转得体,不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不愉快或者不舒服。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采访关系,才能获得更好的采访结果。
提问技巧是新闻采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提问能够引导采访内容丰富、真实,让读者获得更多有益的信息。
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收集新闻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提问技巧的运用会直接影响到采访的效果和质量。
一个好的提问技巧可以帮助采访者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本质,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为新闻报道提供更丰富的素材。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一、事先准备在进行新闻采访前,采访者首先要对采访对象有所了解,包括其身份背景、相关经历、行为举止等方面的信息。
这样有助于采访者针对性地准备问题,使得问题更具深度和广度。
采访者要对所要采访的新闻事件或话题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人物的关系网、事件的影响等,这可以帮助采访者更好地提出问题。
二、提问方式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提问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恰当的提问方式可以使被采访者更加愿意配合采访,并主动分享信息。
在提问时,采访者可以采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相结合的方式。
开放式问题是指能够引导被采访者进行自由发挥,展开话题的提问方式,如“请您谈谈……”、“您是如何看待……”等。
而封闭式问题则是指能够获得明确答案的提问方式,如“是或否”、“哪一个”等。
采访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以达到更好的采访效果。
三、适时追问在进行新闻采访时,往往会遇到被采访者对某个问题回答得模糊或不够详细的情况。
这时,采访者就需要进行适时的追问,以期得到更加详细和深入的信息。
在进行追问时,采访者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或者关注细节来引导被采访者发表更深入的看法或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但是在进行追问时,采访者也要注意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和底线,避免过多的追问造成对方的尴尬和反感。
四、保持中立在进行新闻采访时,采访者应该保持中立,不偏不倚地提出问题。
这样有助于被采访者更加愿意与采访者沟通,使得采访更加顺利。
如果采访者在提问中表现出过多的主观情绪或者态度,可能会影响到被采访者的回答,甚至导致采访无法继续进行。
在进行新闻采访时,保持中立的态度非常重要。
新闻访谈的技巧
新闻访谈的技巧介绍如下:
1.提前准备:在采访前,了解被采访者的背景和相关信息,这可
以帮助你更好地提出问题和探究话题。
2.提出开放性问题:避免仅仅问一些封闭性的问题,这样被采访
者只会回答“是”或“不是”,而无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反,尝试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帮助被采访者更好地表达
他们的想法和经验。
3.倾听:在采访中,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非常重要。
不要中断他
们的话,仔细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意见,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
解他们的想法。
4.追问问题:如果被采访者的回答不够清晰或者没有回答你的问
题,尝试追问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解释或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5.控制时间:在采访中,控制好时间非常重要。
你需要确保在限
定的时间内,提出足够的问题,并且让被采访者有足够的时间
来回答。
6.保持中立:作为一个新闻访谈者,你需要保持中立,避免在采
访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偏见。
你的目标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表达自己的观点。
新闻采访语言技巧
新闻采访语言技巧
1. 打招呼和互相介绍:采访开始时,可以先向对方问好并自我介绍,营造友好的氛围。
2. 提出问题前先进行铺垫:在提出问题前,可以先对当前话题进行简单的概述,引入问题的背景。
3.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采访中应尽量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表达问题,避免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4. 避免主观色彩:在提问时,尽可能客观中立,避免使用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以免影响采访对象的回答。
5. 适度使用沉默:采访中,对方回答完问题后,可以适度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给对方反思和补充的机会。
6. 面带微笑:采访中,保持轻松友好的面容和微笑,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对方感到放松。
7. 不过分打断对方:避免在对方回答问题时过于频繁地打断,给对方充分表达观点的空间,尊重对方的发言权。
8. 运用引导性问题:采访中,可以使用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对方的思考和表达,使其回答更具体和有深度。
9. 注意语速和语调:采访中,语速要适中,语调要自然,避免过快或过慢,以及过于生硬或过于嘈杂。
10. 结束时道谢和告别:在采访结束时,不要忘记向对方表达感谢,并礼貌地告别。
第八讲 新闻采访的技巧
骆正常:四十七了。 骆正常:四十七了。 记者:巧了,咱们是同龄人! 你哪年 记者:巧了,咱们是同龄人!——你哪年 大学毕业? 大学毕业? 骆正常:1962年。 骆正常:1962年 记者: 1961年毕业 但入学都是1957 年毕业, 记者 : 我 1961 年毕业 , 但入学都是 1957 我学文科四年,你学理工科五年。 年 , 我学文科四年 , 你学理工科五年 。 对吗? 对吗? 骆正常: 骆正常:对。 骆正常:你在我身上能够花多少时间? 骆正常:你在我身上能够花多少时间? 记者: 记者 : 这次大会我只准备专门采访你一 个人。 个人。
谈话中他听对方讲话的口音不是当地人,于是发问: 谈话中他听对方讲话的口音不是当地人,于是发问: 记者:我听你讲话,你是陕北人,××县的 县的, 记者: 我听你讲话 , 你是陕北人 , ×× 县的 , 对不对? 对不对? 没想到,这句话意外地引起了对方的兴趣。 (没想到,这句话意外地引起了对方的兴趣。) 队长:那里你去过? 队长:那里你去过? 记者: 去过。 记者 : 去过 。 ( 接着记者叙述了该县和附近县 的一些情况,谈到那里的山和水,等等。 的一些情况,谈到那里的山和水,等等。) 队长:你是什么时候去的? 队长:你是什么时候去的? 记者:1941年 记者:1941年。 这下队长热情了,他也讲了那个县—— ——他的家 这下队长热情了 , 他也讲了那个县 —— 他的家 乡的情况, 乡的情况, 而且一改开始的态度,问记者吃住安排如 何…… 这个事例说明:求同, 这个事例说明:求同,对记者和采访对象由生 变熟有多么重要。 变熟有多么重要。
3.选取适当的采访环境 选取适当的采访环境 现场采访往往效果很好 往往效果很好, 现场采访往往效果很好,因为 人最容易受环境、气氛的影响。 人最容易受环境、气氛的影响。 采访运动员,就不能在旅馆里, 采访运动员,就不能在旅馆里, 而应在运动场上, 而应在运动场上,否则他兴奋 不起来。 不起来。
新闻采访技巧
新闻采访技巧
以下是 9 条关于新闻采访技巧的内容:
1. 提问可是关键呐!就像挖宝藏,得问对问题才能找到宝贝。
比如采访一位科学家,你得问:“哇,您的研究就像打开了一个神秘世界的大门,那这里面最让您惊喜的发现是什么呀?”这才能引出精彩的回答呀,是不是?
2. 倾听也超级重要呀!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全神贯注。
像采访一位经历过灾难的人,听他倾诉时,那专注劲儿,好像整个世界就只有他的声音,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感受啊!
3. 观察细致点呀,别放过任何小细节!不比侦探差哟!好比去采访一个施工现场,留意工人的表情、动作,那都是故事啊,能让报道更生动有趣呢!
4. 保持中立很重要呢,不偏不倚才公正。
就好像裁判一样,不能有倾向性,不然报道不就变味了嘛!比如采访一场争论,可千万不能站在某一边呀。
5. 亲和力也得有啊,让被采访者感觉像和朋友聊天。
采访小朋友的时候,笑着说:“嘿,小朋友,给我讲讲你最喜欢的动画片呗!”这样多亲切呀。
6. 灵活应变不能忘呀!情况一变马上调整。
要是采访时突然下雨了,那就赶紧说:“哎呀,正好这场雨让我们的采访更有氛围啦,继续聊聊吧!”
7. 深入挖掘可别停啊,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采访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得追问:“哇,做到这一步好厉害,那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特别艰难的时刻呀?”
8. 尊重被采访者是必须的呀!绝不能冒犯人家。
要是不小心说错话,赶紧道歉,就像“哎呀,真不好意思,我不是那个意思呀!”
9. 做好准备太有必要啦!要不然就抓瞎啦。
去采访一个大型活动,提前了解背景、人物,这样才能在现场游刃有余呀,对吧?
总之,新闻采访技巧那可多得很,掌握好这些,才能做出精彩的报道呀!。
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经常遇到的工作之一,而提问技巧则是新闻采访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一个好的提问技巧不仅可以让新闻采访更加顺利,还能够帮助记者获取更多、更详尽的信息。
掌握好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对于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浅谈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以期能够为新闻界的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提问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记者首先需要做好提问前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进行了解,对采访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对可能的问题和反驳进行准备。
只有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记者才能够在采访过程中更加深入、全面地提出问题。
二、提问的方式在提问时,记者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
一般来说,提问可以分为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两种。
开放式问题是指能够引导被采访者进行自由发言的问题,通常以“什么、为什么、如何”等词开头,可以使被采访者有充分的空间进行表达。
而封闭式问题则是指能够得到简短答复的问题,通常以“是不是、有没有、在吗”等词开头,可以使被采访者进行简短而明确的回答。
在采访中,记者需要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以便更好地引导被采访者进行回答。
三、提问的技巧1. 直截了当在提问时,记者需要尽量做到直截了当,不要绕弯子。
直截了当的提问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使得采访对象更加明确地理解记者的问题,从而进行更加明确地回答。
2. 尊重被采访者在提问时,记者需要尊重被采访者的人格和权利,不要问一些过于隐私和敏感的问题。
否则,采访对象可能会因为受到伤害而选择不回答问题,甚至中途中断采访,从而影响到采访的顺利进行。
3. 不偏不倚在提问时,记者需要尽量做到不偏不倚,不要带有个人情绪和态度。
对于争议性的问题,可以提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观点,从而使得采访对象能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回答。
4. 避免导向性问题在提问时,记者需要尽量避免使用导向性问题,即预先设定好想要的回答,然后去引导被采访者回答。
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a、向采访对象复核材料,力保准确无误
b、回头看看,是否有遗漏的问题。
c、征求采访对象的意见,特别是比较重要的报道,双方议论或讨论一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记者事先准备再充分,毕竟不是内行,有些东西需要采访对象补充,解释。
新闻采访中回答的艺术
采访对象的问题 询问来意型:“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试探型:” 对于这个问题,你知道多少? “交流观点型:“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法拉奇:我还没有把握,所以想从这次访问中找出道理来……我料想根本原因是成功使您出了名……您就像一个棋手走了几步好棋一样,首先是中国这步棋。人们都佩服能将对方一军的棋手。
基辛格:是的,中国是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关键还不在于此。关键在于……好吧,没关系,我就告诉你吧!
论辩型采访“严”提问
问题的种类
封闭式问题:能以对或者不对来回答的,或者是比较敏感的问题有关事实或意见,能简答之的问题。—你目睹了意外的发生吗?-没有-你用电子邮件吗?-对-她的小名是什么?-贝贝
开放式问题:需要更多的话来满足答案-你看到录取通知书时有什么感觉?-什么事情让你决定成为新闻记者?重复:如果你的受访者还有话要说,但是直接问又问不出什么-我那时候爱上他。(停一下)-你那时候爱上他?
新闻采访技巧
新闻采访技巧
做小记者,首先得学会采访。
采访是新闻工作的头把交椅,采访是报道成败的关键,也是记者工作成败的关键。
要进行成功的采访,首先要掌握一些新闻采访的技巧。
1.合理分配提问:为了搞清一个事实,有许多必不可少的提问。
记者应当搞清楚提几个问题,妥当地分配给不同的采访对象。
2.说明采访目的,争取对方协助:与采访对象第一次见面时,记者应当尽快出示介绍信并说明采访目的,以求得到对方的信任。
3.提问要具体:越是经验不足的记者,提的问题越容易笼统,含糊不清。
越是笼统的问题,越难回答。
4.最难回答的问题:“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5.要提有特点的问题:既然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那么,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6.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这种采访方式容易气氛紧张。
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味更浓,生活味更浓,往往效果更好。
7.学会刨根问底,随机应变。
8.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
新闻采访的技巧
新闻采访的技巧采访是一门艺术,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
但是,正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一样,采访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全部成功。
新闻媒体的记者要想采访达到理想的效果,使写出的稿子在受众中引起反响,除了下足基本功,还要掌握采访的技巧。
在新闻采访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筹划,做好采访前准备。
二、融洽采访关系,站在平等视角采访。
怎样才能使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建立融洽关系呢?采访者初次与对方见面时,首先采访者应在对方的心目中树立一个很庄重的形象,既要客气和蔼,又要不失礼节。
尽量让被访人毫不拘束,兴致勃勃地谈话,配合采访。
曾有两个媒体的记者一同下山区一个小山村采访基层建设工作。
一个记者刚到村委会,就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
也不下去调查采访,就对村支部书记说,你按我的思路这样说就开始录同期声。
弄得村支部书记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只好断章取意得对着话筒说,他们村按照上级精神,学习文件,一一落实等一些客套话。
而另一名记者,随着村干部到村里到处走走看看,又深入农户家中,与他们拉家长,打成一片。
他发现村子虽然偏僻,村里的道路却修的非常好,并且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环保节能的沼气。
他问村里路怎么修的。
村民争着对他讲村里修路的故事。
过去村里种的山楂、苹果都卖不出去,有的烂在树上。
村支部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把他们家耕地用的牛都卖了集资修路。
村民看到后,都踊跃筹款修路,你几十,他几百,就这样凑够了修路钱。
采访回来后这名记者成竹在胸,一气呵成一篇小通讯《通向山外的那条路》,作品还获得了省、市奖项。
那名居高临下的记者连一篇普通的消息也没写好,更别说写出彩了。
三、采访做到简洁到位,直取实质在采访中,经常会使用封闭性提问,即问题有明确指向,比较具体集中,问题的口子是封闭的,范围有严格的控制。
这样就能使一些有意躲闪、拖延扯皮的采访对象进退两难,不得不做出正面回答。
这通常是在一些批评性报道中运用的采访技巧。
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惜哉?文化——大火造成吉林省博物馆损失严重》这期节目中,采访刚开始时,有关部门就有意遮掩事实,想淡化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好奇和怀疑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好奇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怀疑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根据主题确定信源事实性采访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评论性采访一级信源:官员二级信源:专家、学者三级信源:普通人分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信源和采访的陷阱: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
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
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
“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如何说服: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2、找中间人介绍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四、如何提问提问的分类: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
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最好的提问应该是“闭合式”和“开放式”很好的结合:(1)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2)善问才能取得有新闻价值的材料。
(3)善问能提高采访效率提问的方式正问。
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
侧问。
也叫迂回法。
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
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
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反问。
又称激将法。
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
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追问。
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
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感到紧张,说服对方跟你聊天;问相关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问聪明的问题(多数被采访者愿意跟一个聪明的和了解情况的记者交谈,而不愿跟一个自作聪明的人或傻瓜交谈);提的问题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你是公正的提的问题要设法触发被采访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让信源感到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社会影响和威望,感到他是作为专家被采访的;要让信源感到他在为社会公众事业服务;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他不回答你的问题,有损于他的公众形象;要让被采访者感到在伸张正义;要让被采访者感觉到他的意见对公众很重要;在采访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掩藏的问题。
记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
被采访者不愿意同不熟悉情况的或愚笨的人讨论深奥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妙语来。
提问的顺序: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令采访者个人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记者与被采访者已经建立了某种相互信任的关系。
(即使在这个时候,被采访者决定终止采访,记者也已经获得了所需要的基本重要信息)。
采访问题的设计:你的读者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被采访者愿意回答什么样的问题;最新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公众最感兴趣的事实?问题要简短、直截了当、具体;不要提模糊、抽象、概念性的问题。
问题越具体、越能获得具体的数字、事实;不问浪费时间的无意义的问题;不问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不问令被采访者难堪或显示他愚蠢的问题不要问有成见或偏见的问题为了争取被采访者的信任和尊重,衣着要得体。
比如,男记者在正式采访时,应西装领带(不能象电视摄像或摄影记者那样衣着随便)。
你的衣着表明你重视被采访者、尊重被采访者。
你尊重他,他就会尊重你。
否则,他就不会给你很多采访时间;采访一定要守时;重要的采访在开始时,不妨与被采访者轻松地交谈几句,使被采访者放松警惕;记者要控制采访的全过程。
如果被采访者笼统地回答问题,记者必须通过提具体的问题,让他回到正题上来;记者在采访中,不要与被采访者争吵。
如果被采访者发现记者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不会放松地和信任地与被采访者交谈五、如何做笔记和记录没有强烈的目的和意图,没有有选择的加以记忆,就会出现记忆材料流失的现象。
解决办法是:学会记录。
记录的几种主要方式:1.心记: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
心理学叫“有意识记”。
在以下情况下最好用心记:采访普通群众,即闲聊;遇到的事实稍纵即逝;受客观条件限制,不便用笔和纸作记录;(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允许作文字笔录。
心记有什么好处?一、不容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二、不容易分散记者观察和思考的注意力;三、有些场合心记是唯一的选择。
心记的缺陷:容易忘记,不易掌握2.笔记: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在采访本的记录方式。
记笔记的形式:详记:“有闻必录”;简记: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主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精彩的语言等;缩记:可使用一些自己创造的简便的符号代替繁杂的词句。
如社会主义——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四~等笔记的记录内容记眼睛所见的有特色的事物(看到)人: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物:形状、颜色、特点景: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天: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地: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新闻事件的影响记录被采访人陈述的语言(听到)记重点的材料:即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点、关键点以及连接点记人物的思想和见解: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记人物生动的有个性的语言记下全部重要讲话(领导人讲话、记者招待会的讲话)记下易忘点:数字、人名、地名、物名记下背景材料记下自己的所思、疑问点(想到)复核记录材料(采访结束时与被采访人、有关领导、知情人复核)采访本切忌都记满,一定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方便采访过程中记录记者本人的思考、疑问、备注。
3.画记:它包括新闻照片、新闻录象以及现场作的图画。
通常是指画图。
要求:一快、二准、三形象。
(好比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画图对丰富新闻报道形式有显著作用。
4.录音记录:就是用录音机或者录音笔作采访记录。
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录音记录。
好处:记录真实、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观察和思考,也方便用于隐性采访。
缺陷:采访对象不一定适应;后期整理比较费时;录音效果不一定好;设备本身需要准备充分。
尽管我们对记录有诸多形式,但最根本的形式还是笔记和心记。
在心记和笔记的选择中,可以根据记者个人的习惯和采访的实际来取舍、侧重,相互补充。
画记和录音记录是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益补充。
录音记录一般情况下能少用则少用,技术的手段最好用来解决技术性难题。
六、观察和细节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即用眼睛采访。
观察采访的作用1、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验证间接性材料;2、有利于获取生动、形象的现场材料和细节材料;3、有利于获得真情实感,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4、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成为记者的一种不可剥夺的采访手段。
观察的对象:一为访问对象;二是对象置身的环境(人、景、物、天、地)记者的观察力1、宏观本领与微观能力的结合;2、孩童般的眼睛与聪明长者眼光的统一;“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一件事都看做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区分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3、“一眼看穿”的透视力。
眼见是否一定为实?眼见未必是实。
记者目睹耳闻的情况不一定是真实的,眼见的有真象,也有假象。
因此,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察出事物的表象与本质。
必须观其全貌。
只看表面现象不够,只看片面的一点也不行。
切忌粗心大意,必须认真的多角度的察其全貌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七、倾听与反馈“没有一个多话的新闻记者可以做好采访”1、倾听并鼓励倾听表示你对对方要说的有兴趣,如果你把目光从他们身上移开一秒钟,你就会发现他开始言词闪烁了。
一旦与人交谈,你就需要鼓励他继续说,也就是要运用认可的身体语言:点头、摆头、向前倾、微笑;“嗯!”、“对”、“是”、“我懂了”、“这样哦”。
(不宜用得过多,或者显得不自然)2、运用沉默“沉默三秒定律”不要受访者一说完话,就马上跳出下一个问题或意见,而是,你自己要算算等三秒钟。
差不多是念“一头猪,两头猪,三头猪”的时间。
3、做节录后接下一步“所以你说的是……现在我们换一个话题谈谈”“你看我这样写对不对……那我们现在来谈谈有关……”“你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好,我们接着谈……”“我知道你相信你很懂你所认为的我在说的是什么,但是我不确定你了解到你所听到的是不是我指的意思”——阿兰·格林斯潘倾听还需注意的问题:1、兼听兼信“我们长着两只耳朵,是为了兼听……可是,我们的记者同志,往往只注意听干部的话,而没有更多的听群众的话,互相参照;只用一只耳朵,而不是用两字耳朵”——陶铸2、交谈中善于倾听除了在交谈中认真听被采访人的语言介绍外,还要注意听语气和语调。
要注意听他们对什么问题反应特别积极,什么很冷淡,口气的语调及强度,何时停顿、省略,在什么时候很高亢,什么时候很无趣。
往下沉或低沉的口气,以及慢下来,通常是指你问到重点,而受访者有所保留的部分,有时是情绪的反应,提高或加强说话次数,一般表示正面。
八、如何进行书面和电话采访书面采访的优势和劣势: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
这是书面采访最大的一个优势。
缺陷:不能保证每次书面采访都得到答复。
电话采访的适宜性原则1、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记者难以与采访对象直接接触和见面;(时间、地点等)2、新闻人物工作繁忙,事务缠身,记者难以作个别访问;3、对一些不明真相的事实进行澄清或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