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个性与共性的完美融合共性与个性
![个性与共性的完美融合共性与个性](https://img.taocdn.com/s3/m/937b5aecfad6195f302ba678.png)
个性与共性的完美融合共性与个性文学作品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形式,它是以人作为审美对象来观照社会的。
要对社会进行审美观照,要深刻地反映生活,就要创造出对生活富有高度概括力的艺术典型。
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作品,无不是以其优秀的艺术典型对生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这样的艺术典型,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环境来看,它已经具备了某种普遍性和代表性。
在艺术典型的创造中,有些是以生活原型为模特,具备深刻的思想涵盖性。
或表现为对未来、自由、理想生活的热望,追求;或表现为对某种丑的对象的摒弃与批判,它们的思想批判力,是至深至透的。
而艺术典型的思想概括力,是与作家的审美价值密不可分的。
许多优秀的作品,无不打上了作家审美理想的烙印。
在有些人物身上,甚至能够折射出作家自己的影子。
小说中的人物承载了作者的一切爱恨情仇,所以才会使作品中人物鲜明、丰满、独具个性。
人物身上往往寄托着作家很高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这一点毋庸置疑。
艺术典型形象既是“类的样本”,又是作家理想的体现,它也是生活的“美的本质的体现”,小说中塑造具有艺术概括力的典型形象,是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小说家写人,就要创造出具有审美理想的人物形象。
而性格是人物形象的最高审美要求,“性格”一词,最早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提出的。
而中国的金圣叹在评价《水浒传》时曾这样说道:“《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的一百零八个性格都写出来。
”所以说,人物形象必须具备独特的个性,是个性化的典型形象。
正如黑格尔所说,“性格是理想艺术的真正中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应该具有自然魅力,而人物在具有自然性格魅力的同时,社会,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文化环境,特定的社会经济地位,又会给每个人身上打上相同的历史烙印,使之具有时代的共性。
当然,性格塑造走极端是万万使不得的。
人物性格的塑造一定要注意不能太偏激。
例如:在反映某个时代政治色彩较强的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渗透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以“政治化”代替了“典型化”,人物本身像被压进了政治模板中一样,全都具备清一色“高大全”的特征,成为一种“概念”,一种单纯的“样板”,完全丧失了人物自身有血有肉的自然形象,文学赤裸裸地变为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的工具,丧失了艺术与美学的本性。
产品设计的共性与个性
![产品设计的共性与个性](https://img.taocdn.com/s3/m/ba2af347e518964bcf847cd6.png)
性是指不同事 物的普遍性 质 , 是客观 而广泛存 在着 的 ; 个性 指单
一
事物的个体性质 , 是此事物区别于他事物 的差异性 。共性和个
者, 使产 品适应人 的生理 、 心理特点 和使用 习惯 , 提高产品在使用
中的便利性 和宜人性 。
性是一切事物 固有 的本性 , 任何 事物都 是个性 与共性 的产物 , 共 性决定事物 的基本性质 , 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产品设 个 计中同样也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关 系。设计 时, 要兼顾共性与个性 的关 系, 不能偏失 任何 一方 , 既不能离开对共性美 的追求 , 也不能
外 地影响 了人类 生存 的环境 。在环境污染 、 能源危机 、 生态危 机 并 存的今天 , 人类才真正意识到正是盲 目的设计毁 了人类 自身及 其 生存 的环 境 。据 美 国 国家 安全 委 员 会 的一份 报 告 分 析 , 在 19 9 8年美 国共淘汰 了 20 0 0万 台电脑 . 仅有约 2 0万 台被 回收 但 3
两 个 角度 论 述 了共 性 与 个性 存 在 的原 因 。 对 二 者 的 关 系进 行 了 并
归 纳和 概 括
一
服务作 为设计 的最高 目标 。 进一步讲 , 产品的人性化设 计主要 从两层 面满足人 的需求 , 是生理和心理层 面需要 的满足 。 在工业化发展的一个漫长时期 内。 人们 曾忽略了在产品“ ” 物 的形 态里还包含 与人的生理 、 心理
利 用 . 外 还 有 10万 台 电脑 的零 件 被 重 新 组 装 。而 电脑 生 产 厂 另 3 家 制 造 一 台个 人 电脑 需 要 用 到 7 0多 种 化 学 原 料 , 些 原 料 大 约 0 这
首先 , 生产方式决定 了产品 的共 性特征 。工 业革命 以后 , 机 器生产逐步取代 手工 劳动 , 品设计 出现 了前所 未有 的机械化 、 产 批量化、 标准化的设计特征 。一 方面 。 机器化 大生产 的生产 方式 取代 了手工作坊式 的制作模 式 , 彻底改 变了传统 手工艺单 个 的、 少量生产 的落后方式 . 真正达到了为整个 社会生产大量的价廉物 美 的商 品的 目的。而另一方面 , 品的外 观造 型也呈 现出了同一 产 的共性化现象 , 这种共性是产 品物质功能 的体 现。 再次 , 人性化设计成为产 品的共性追求 。人性化 的设计观是 工业设计导入期 、 发展期 、 成长期 发展到 现在 的成熟 期 以后而 出 现 的一种新的设计哲学。所谓以人 为本的设计 , 即是设计 以满足 人 的需要为出发点。设计 的核心是人 , 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 围绕 着人的需求展 开 的。不 同的人 群对 消费 品 的需求 也是不 同的。 需要是人类设计 的原 动力 。需求不断产生和满足 , 不断推动着设
艺术的共性与个性
![艺术的共性与个性](https://img.taocdn.com/s3/m/01315041b84ae45c3b358c50.png)
艺术的共性与个形世间万物都有其共性与个性,简单来说,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共同性与差异性。
比如,世间万物都要面临生存与生活,共同面临生存他们的共性,但这期间每个个体又有其独特的生存技巧与生活方式,这就是个性,他们之间又相互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共性是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
共性与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质,每一个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在哲学体系中,任何事物都存在其矛盾,共性与个性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运用矛盾论的观点我们便得出:共性与个性是相对统一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是规范在它的大共性之中来体现它的小个性。
共性是约束个性的范围与条件,个形是构成共性的成分与部件。
任何事物的个性超越了它的共性,就变成了另类的事物了。
任何门类的艺术都有它的共性与个性,才能技术和真善美是一切艺术的共性,在此基础上不同的表达方式便是其个性与特点。
例如绘画、音乐、电影等,它们都是在“艺术”这个大共性之中来体现和产生它的特点,从而实现他的个性。
在艺术门类中的共性就是通过运用才能技术与真善美来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达到共性。
任何艺术门类的发展史都与当代的政治人文思想地域面貌工具材料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绘画门类中的油画与国画的共性与个性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两者同属于绘画,都是通过绘画的形式来体现出真善美的事物与形象,所以具有共性,但因其人文思想、技能展现、工具材料等的不同,又极具个性,两者既统一又对立。
任何门类艺术的表现,无论是以任何形式的出现,都是作者的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情绪的阐述,都是通过作品来表现个性,接而因其观赏者的共鸣,达成共性。
共性与个性的产生与当代的种种因素是密切不分的,尤其是与欣赏者的联系是密切不分的,而欣赏者的共性优势与人文思想文化底蕴等不可分割的。
例如,西方的油画发展史,在早期由于科技不发达,又恰逢宗教的影响,所以当时的人们以宗教为中心,崇尚宗教信念力量,故而在油画早期作品中多是以宗教历史为题材来表现的,进而引起人们的共鸣;在其后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人文思想也就有了质的变化,油画作品便又有了多样的个性化出现,符合时代发展的便得到了人们的共鸣,也就达到了同时代的共性。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6a8ebb710a6f524ccbf85f7.png)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什么?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事物再怎么特殊,都是包含共性的.二、共性离不开个性,完全相同的事物是没有的.另外共性与个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定场合是共性,在另一场合就是个性.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增强辩证思维,准确把握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是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方法。
如何在工作中把握好共性与个性关系的辩证法?我们邀请了部分地方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谈认识、谈措施。
梳理共性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纪检监察干部要培养见微知著的能力,针对案件中暴露的共性问题,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做到既“医其受病之处”,又“塞其起弊之原”,推动标本兼治。
方向:针对查办案件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是温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普遍做法。
在查办典型违纪违法案件之后,市纪委常委会、监委委务会针对案件的特点,综合研判整个行业、领域是不是存在共性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
如泰顺县原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秀松和原副县长李教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当地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从事搭股经商、高息借贷等营利性活动等问题。
我们对症下药,以点带面,着力解决带有普遍性或苗头性问题,积极推动泰顺县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借贷和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专项整治。
2019年该县对所有县管领导干部“两违”情况、所有公职人员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情况进行全覆盖核查,共立案查处11起13人,一批干部主动停止借贷行为,6名干部上交违规违纪所获收益228万元,实现“干部受教育、群众反响好、问题有整改”的良好效果。
李凯:2019年,荆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相继查处了多起损害企业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例如,沙市区公安分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马超利用职权和影响力,与妻子入股某食品有限公司,为他人以强迫交易手段整合垄断荆州城区面条、米粉市场提供帮助,充当“保护伞”;江陵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某公司购买运动会服装后,拖欠企业服装款,吃拿卡要。
如何准确理解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如何准确理解共性和个性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d0a9bf027284b73f24250b4.png)
如何准确理解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新浪微博:考研政治答疑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
(这里的矛盾普遍性是矛盾性质的普遍性,不是矛盾存在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由于事物的共性是从同类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抛弃了事物的不同点,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点,因此个性是共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共性不能脱离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法抽象出共性,例如,没有苹果、梨、桃等的存在,我们就无法抽象出水果的概念。
反过来,个性也不能脱离共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都具有同类事物的共同点,都要服从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否则就不属于这类事物了。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共性是绝对的(同类事物中任何事物都包含的性质),个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共性寓于(包含于、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个性包含并表现共性,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任何现时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我们在理解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关系时,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尽管是千差万别的,具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毕竟都是劳动,都是体力和脑力的耗费,都要花费一定的心血,撇开它们的具体形式,抽象出来的就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共同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是统一的,它们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种规定,同一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与其他生产商品的劳动不同的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理解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关系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分析。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剩余价值生产,都要通过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实现,它们的不同点是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式是不同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是变相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作文
![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7f28d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6.png)
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作文
聊聊个性这玩意儿,嗨,不就是咱们身上那股子独特的味道嘛。
你瞅瞅,就像天上那些亮晶晶的星星,每颗都有它独特的光芒,咱
们的个性也是,各有各的闪光点。
就拿那些牛气冲天的艺术家、大
科学家们来说,哪个不是靠个性走出一条新路,让世界都为之一震?
但话说回来,共性这东西也挺重要。
它就像是大地的根基,稳
稳地托着咱们这些有个性的小星星。
没有共性,咱们咋交流、咋合
作呢?共性就是咱们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咱们能一起哭、一起笑、
一起扛事儿的基础。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的大潮里,共性就像
一座桥,连着不同文化、不同地方的人,让大家能携手共进。
个性与共性,你说它们是对立的还是相辅相成的呢?。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作文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cec24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b.png)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作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共性与个性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时刻伴随在我们左右。
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这个充满奇妙和变化的世界。
就拿我前段时间参加的一次同学聚会来说吧。
那天,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一家温馨的餐厅里。
一进门,那种熟悉的氛围扑面而来,仿佛时间一下子倒流回了我们的校园时光。
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那是一种共性的喜悦,是久别重逢的欢乐,是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
然而,仔细观察,每个人又有着鲜明的个性。
比如老张,上学时就是个调皮捣蛋鬼,如今依然不改幽默风趣的本性,一开口就能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他穿着一身休闲装,头发随意地竖着,整个人透着一股洒脱劲儿。
再看小李,当年的学霸,如今已经是一名成功的律师,西装革履,举止文雅,说话条理清晰,尽显职业风范。
还有小王,一直热爱艺术,现在成了一名自由画家,穿着很有艺术气质,言谈中充满了对美的独特见解。
我们围坐在一起,开始分享各自的经历。
共性的是,大家都在为生活努力奋斗,都经历过挫折和困难,也都有过成功和喜悦。
但个性的表现就太丰富了,有人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越挫越勇;有人在体制内默默耕耘,一步步稳扎稳打;有人选择了漂泊异乡,追求自己的梦想;有人则留在了家乡,守护着那份熟悉和安宁。
吃饭的时候,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碰撞更加明显。
菜品是共性的,大家都能品尝到同样的美味。
但每个人对食物的喜好和反应却各有不同。
有的人大口吃肉,赞不绝口;有的人偏爱素菜,细嚼慢咽;有的人对辣味情有独钟,吃得满头大汗还直呼过瘾;有的人则不太能吃辣,只能在一旁看着别人享受。
酒过三巡,大家开始畅所欲言。
共性的是,我们都对过去的同窗情谊无比珍惜,都希望今后能常联系,互相支持。
但个性的想法也纷纷涌现。
有人提议以后每年都要组织这样的聚会,让大家的感情永远不淡;有人则觉得顺其自然,不必刻意,真正的感情不在乎形式;有人热情地介绍自己的业务,希望能和同学们合作共赢;有人则只是静静地倾听,享受这一刻的温馨。
举例说明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举例说明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4a97e140b4e767f5acfcee2.png)
举例说明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02新闻王姝雅一、概念所谓矛盾的共性,指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它有两个方面的意思: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矛盾“无处不在”;2.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自终都存在着矛盾,即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意思是矛盾的性质、地位及解决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二、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1.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普遍存在性决定了它是无条件的、相对的。
以“狗”为例,这个概念有普遍性,它是从黑狗、黄狗、白狗等中抽象出来的,不存在条件性和相对性。
(对无条件性的理解有误,参见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评分标准──编者注)而就一只黑狗而言,它就有个性了。
它是狗,具备“狗”的所有特征,但在拥有“狗”的共同特征的同时还拥有自己的个性──黑色皮毛。
这是它区别于其他颜色的狗的明显特征。
这一个性特征只限于“狗”范围之内,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例如和一只白猫相比,它就变成共性了。
所以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但是作为存在于世界的每一样事物,都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
作为一个独立的事物,具有所属事物种类的共同特征,同时,有具有区别于同类其他事物的个性特征。
还是拿刚才那只狗来讲。
它不可能说只具有共性或只具有个性。
作为一只狗,它拥有同类共有的一切特征:四条腿、有尾巴、肉食等,没有这些特征,它就不是“狗”,无法与其他动物,例如猫、狐区分开来。
与此同时,它还有自己的个性:德国狼狗、黑色。
正是这样,它才不被称作牧羊犬。
没有这些个性特征,它只能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无法存在于现实空间。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只有共性没有个性或者只有个性没有共性。
所以,任何一个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
3.一方面,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而存在;另一方面,个性又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所谓“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而存在”就是说,所有的共性都从众多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是所有个性的共性。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b7c168f011ca300a7c39030.png)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篇一:个性与共性个性与共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共性”即普遍性,“个性”即特殊性,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矛盾。
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没有稳重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气质也离不开共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如何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附带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即特殊性也既是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神学无不体现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对立统一,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
如神学与具体科学、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普遍联系与具体联系、运动与具体事物的运动、辩证矛盾与详细矛盾、矛盾的普遍性普及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关系等等,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下面,举几例加以说明。
亲密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即体现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技能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下述是世界某一领域或环节的具体知识,研究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研究课题中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特殊规律。
人们在浮动自身的关系中,在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中其的关系中,积累了许多详细的经验,逐渐形成了具体的地理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这些具体科学知识地理知识讲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揭示的都是某一领域的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
随着实践的发展,现代人对具体事物丰沛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经过长期的积累,人们以各种细项知识为基础,思考和研究无有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以及人世界性与外部世界共同的本质关系,还有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共同规律,即共同性质。
当人们把这些认识系统化、理论化就已经形成了哲学。
可见,根基具体科学知识是哲学的基础,而西方哲学反过来会给具体科学的发展、研究以指导。
科学知识哲学是对各门具体医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具体科学知识是一般与某些、共性与个性的暧昧关系。
浙江专用_三年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浙江专用_三年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5405705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2.png)
专题15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判断题1. (2022·06浙江高考真题)个性是被共性包含的个性。
()【答案】错误【详解】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共性寓于个性,通过个性来表现;个性包含共性,不包含共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故题中观点颠倒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故本题错误。
2.(2022·01浙江高考真题)“静是动的主宰,动必反归于静”属于辩证法的观点。
()【答案】错误【详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特殊的运动,“静是动的主宰,动必反归于静”是形而上学静止观点,不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故观点错误。
3.(2021·浙江·高考真题)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常抓不懈,这强调了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的重要性。
(_______)【答案】错误【详解】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题干中强调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常抓不懈,体现了要做好量的积累,而不是促成质变的重要性。
故本题说法错误。
4.(2020·浙江·高考真题)“社会发展模式绝不可能完全复制”的观点不符合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______)【答案】错误【详解】社会发展模式是人们根据某国、某地方的发展经验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共性的,把这种发展模式予以复制、推广,必须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这一特殊性,所形成符合本国本地区特色的新发展模式,所以,发展模式也不可能完全复制,只能加以借鉴,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故该观点是错误的。
二、单选题5.(2022·06浙江高考真题)受疫情影响,一些人滋生出悲观情绪。
然而,消极悲观对生活不会有帮助。
正像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说:“悲观无用,不如思考蓝图,闯过布满暗礁的海。
”这是因为()①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②量的积累一定导致事物原有性质的改变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④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悲观无用,不如思考蓝图,闯过布满暗礁的海。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个性和共性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个性和共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5d1e2bbcd126fff7050bde.png)
为了加快新参加工作大学生成长过程,实施了新参加工作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工作导师制、下基层多岗位锻炼制、参与科研课题攻关制等,并着力创建大学生综采队、大学生综掘队。多岗位的实践锻炼,引导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加快了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缩短了成长周期。为了让非煤炭主体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也能成为对路人,探索实施了转专业培养的新机制,2009年,同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制定激励政策,组织了220名拟回潞安工作的职工子女本科毕业生,攻读煤炭主体专业和企业紧缺专业第二学士学位。
1、员工的个性和共性。员工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工作等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通常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特点;共性是指组织或团队为了达成某一共同目标所遵循的制度或原则,也可以认为是在某个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形成的群体凝聚力。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内的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呈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例如,有的人观察事物细致,有的人则粗心大意;有的人喜欢就事论事,有的人则能举一反三;有的人认识事物比较肤浅,有的人则比较深刻;有的脾气暴躁,性格刚强,有的脾气温顺,性格柔和;有的性格外向,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有的好动,有的爱静;有的善于从事管理工作,有的热衷于技术研究,等等。
2、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正面地影响员工。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氛围,形成人与人的信任、诚信,彼此间形成一种默契的共赢意识,打造团队的感召力,让员工在舒心、顺心、和谐的环境下工作,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界限,培养员工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在团队中是大家形成一种“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协作”的氛围。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https://img.taocdn.com/s3/m/1ac9b6f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45.png)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篇一:共性与个性的相关联系个性与共性的相关联系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个性与共性存在已久,个性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典型性,而共性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产物,只是其中的各个因素所占的比例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差异性。
在设计中,个性说明了作品的创作在表现上的“唯一性”、创新性,即一个优秀的设计,它只能适合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如环境、时间、人物等等,而离开了这些具体因素,作品所表达的语言就不适合其它地方;同时它还必须是新颖的,创新的,否则只是照搬潮汐,不会成为合理的让人接受的优秀设计。
设计的个性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同时它又是科技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的外界因素影响下,设计师个人思想在设计表现中的延续,往往许多设计具有独特的个性美,它的定位只是在某个时代某个环境中的某个群体,其适应人群相对较小。
设计的共性讲求的是技术的规范、设计的普遍规律、功能的基本要求和大众的审美情趣等,它提供了设计师必须共同遵循的设计游戏规则,以求达到设计的大众适应性,使设计的物品具有普遍性以满足更多的人群。
共性设计是科技发达的必然产物,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技术、信息、产品得以在全球快速的共享,任何产品它所要适应的人群已由原来的区域性的“个性群体”转变为全球性的“共性群体”。
设计的过程也是在采用相同的技术、方法、设计手段等的情况下完成的,设计为了实现大众的人性化要求提供了从内核到外层的广泛平台,超越了过去所局限的人与物的关系认识,向实践、空间、生理感官、和心理方向的统一性发展,从而形成了设计的普遍性。
这种普遍性不单单是结果的普遍性,而更多的是要求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的普遍性,因为结果的产生毕竟受这些前提因素的主导。
下面将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说明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在中国的电脑市场,价格战等现象已不再是厂商的重要卖点,技术和应用的创新成为主题。
发展自今笔记本电脑市场有如下特点:(1)技术和应用的创新成为市场的主导;(2)厂商们展开区域重点渠道的争夺战。
共性 个性
![共性 个性](https://img.taocdn.com/s3/m/ab364a1dff00bed5b9f31df1.png)
比如什么叫“优势”,何谓“源”,如何定义“个性”,等等,这些都很重要,并且都做得挺到位的所以,我就不再和您说什么立论、定义之类的了,只给您提供些例证:我们无法相信,一个缺乏个性的团队,能有优异的发挥对方辩友是否认为,一支全都是中锋的篮球队,会比搭配合理的正常篮球队更强?也许对方会举诸如“军队”的例子,来说明共性的优势我们也有例证可以反驳:要说军队打仗,1个诸葛亮运筹帷幄+1个猛张飞冲锋陷阵,效果难道不比2个猛张飞来的好?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算诸葛亮的手下,也并不是个个都是精兵强将,比如摆空城计的时候,就需要那些白头发的老兵来诱敌,如果换了年轻气盛的,看到数十万大军压境,很难沉得住气——可见,把各自长处发挥在合适的地方,才是成功之道,而如果缺乏团队个性,如何能够提供这样的团队优势?如果说上面“空城计”的例子是小说家之言,那么,现实的、现代的例子也有,而且更多:很多管理者嘴上都说:“我的团队,每个人都是最好的”,其实他们都知道,所谓的“最好”,指的是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而不是要求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高学历、高情商、又外貌漂亮又内涵丰富,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反而糟糕:公司从总经理到清洁工,都是同样的强悍,谁服得了谁?前台的接待员,也是名牌大学博士,您觉得她能安心一直做接待员的工作?跑业务的业务员,也是书卷气十足的博士学究,您觉得效果能比低学历但有经验的“老业务”来得好?我们并不是说,团队就不需要共性了,比如,从凝聚力、团队目标这个方面来说,就是共性越强越好,但是,别的更多的方面、更多的情况,就需要更多的个性,才能“量才为用”,才能让团队有别于单独的个人,才能让团队优势得以发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团队优势【更多】源自于团队个性”,而不是“团队优势【只】源自于团队个性”团队合作与个性培养的关系是什么,让我理解就是统一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简单点说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他确在灯火阑珊处”。
工作规划实施中的共性与个性
![工作规划实施中的共性与个性](https://img.taocdn.com/s3/m/b5a56c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c.png)
工作规划实施中的共性与个性第一节:共性与个性的概念共性和个性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
共性指的是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特点、共同点或共同规律,而个性则指的是各个事物或个体之间的差异、独特性。
在工作规划实施中,既存在着共性的要求和规范,也有个体的差异和个性化需求。
第二节:工作规划的共性特点工作规划是为了实现工作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行动方案。
不同工作领域和职业中的规划都会有一些共性特点。
比如,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有序推进等。
这些共性特点对于工作规划的实施非常重要,它们使得不同人在同一个领域或岗位中能够按照相似的模式进行规划。
第三节:工作规划的个性化需求尽管工作规划有一些共性特点,但每个人在实施规划时也会有个性化的需求。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背景、经验、能力等都不同,因此在实施工作规划时需要考虑到个人的特点和条件。
比如,一个销售人员可能注重建立客户关系,而一个技术人员可能更注重技术创新。
第四节:共性与个性的平衡共性和个性在工作规划实施中是相辅相成的。
共性规范和指导原则为工作规划提供了方向和基础,可以避免个人任性或片面性的行动。
而个性化的需求则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特长,在实施规划过程中更具创造力。
因此,在实施工作规划时,需要平衡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既要遵循共性规范,又要兼顾个性需求。
第五节:共性规划的重要性共性规划在组织和团队中尤为重要。
它可以统一团队成员的思路和行动,提高团队协作效率,避免冲突和误解。
共性规划还可以为组织提供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工作文化,使组织更加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因此,共性规划在团队和组织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第六节:个性化规划的意义个性化规划是为了满足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需求而进行的。
它可以激发个人的潜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个性化规划还可以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组织带来更多的价值。
因此,个性化规划在个体发展和组织创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七节:如何在实施中平衡共性与个性在实施工作规划时,要注意如何平衡共性与个性。
共性与个性
![共性与个性](https://img.taocdn.com/s3/m/1e7f6fe65f0e7cd18525365a.png)
共性与个性篇一:个性与共性个性与共性的理解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创新能力得到解放,新生事物不断发生、层出不穷,考验人们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经济参与的主体多且竞争激烈,导致的快鱼吃慢鱼的现象,这些现象让人们不得不为提高认识的效率而努力。
如何高效快速认知事物的发展规律成为取得竞争优势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或许矛盾论是可以快速认知新生的事物以达到领先一步的重要路径。
首先马克思主义可以解决的是一个认知的态度。
一是唯物论让我们确定了认知的方向。
在经济生活中,如果以唯心论和不可知论来做事,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而马克思主义者首先是认为世界是唯物的,是可以被认知的。
从而坚定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信心。
二是认清事物本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世界不存在绝对真理的。
事物的多样性的存在是客观现实,任何事物都有个性的。
不要妄想找出解决一切问题的圣杯来,这是一种惰性的表现。
三是良好的态度还反映在决心上。
要通过大量的艰苦的实践才能认知事物的本质,而不要以为简单的、形式上的跑马观花,就可以认知事物的。
观察仔细的在不同的层次如宏观、中观、微观各种层次和视野去观察。
其次是角度和工具。
对立统一的规律强调两个角度都不可少,即矛盾的两个方面,量变质变规律强调两个不同的层次变化规律即一个量变的层次,一个质变的层次,还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看问题。
微观的角度或个体的角度是从事物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从发,也可说是研究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宏观的角度和群体的,是从整体的角度观察问题或事物,得出的结论是关于整体性的规律,有时是与个体完全不一样的规律。
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强调的是两个重要的过程。
认知过程中的两次飞跃也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种表现。
(一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还有专业工具这个问题,上升到思维科学高度来说,哲学最好的工具是数学和艺术。
)其二是认知方式和认知的效率问题。
如何快速正确的认知客观事物,这就是要讨论的关健问题。
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作文
![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5d9a7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e.png)
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作文
今天,老师讲了个故事,讲两只小兔子。
一只爱吃青草,另一只偏爱红萝卜。
它们总是因为一块草地而争吵,因为谁也不肯改变自己的喜好。
后来,兔子妈妈用一个篮子,把青草和红萝卜都放了进去。
两只小兔子,便每天开开心心地分享着不同口味的午餐。
我坐在教室里,心里琢磨着两只兔子,又看到班里的同学们。
有喜欢画画的,有喜欢唱歌的,也有喜欢做手工的。
二十多个人都像一只小兔子,有着自己的喜好和特长。
就像我的好朋友小明,他不太喜欢玩游戏,他的卧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卡。
我们每天都一起玩游戏,他教我玩新的游戏,我教他素描。
我总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外表看来像天空中的星星,每一颗都闪耀着奇特的光芒。
当然了,我们也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我们大部分小朋友,都不太喜欢玩游戏,也不太喜欢吃糖果。
我们就像一颗颗星星,点缀着一片深邃的夜空。
我虽然不太喜欢跟同学们一起玩游戏,但我们可以不分享彼此的快乐,也可以学彼此的优点。
就像小明不太喜欢玩游戏,但我比较喜欢绘画,我们也可以互相学习,彼此关心,一起进步。
我想,个性和共性,就像两条河流,它们交汇在一起,形成了更宽阔的河流,也孕育了更加丰富的生命。
就像我和我的同学们,既有各自的个性,也有共同的爱好,我们才能组成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共性与个性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作文
![共性与个性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3cf7a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f.png)
共性与个性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作文英文回答: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can be understood through the concept of dialectical unity. Dialectical unity refers to the idea that seemingly opposing forces or concepts can coexist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a harmonious and complementary way. In the case of 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they a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 but rather, they are interconnected and interdependent.Commonality refers to the shared characteristics, values, and experiences that individuals or groups have in common. It represents the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the shared understanding among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individuality refers to the unique qualities, perspectives, and traits that distinguish one person from another. It represents the personal identity and the distinctiveness of each individual.In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they complement and enrich each other. Commonality provides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unity among individuals or groups. It creates a shared foundation for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and social cohesion. Without commonality, it would be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connect and work together towards common goals.However, commonality alone can lead to uniformity and the suppression of individuality. It can restrict personal freedom and creativity, as everyone is expected to conform to the norm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group. This is where individuality comes into play. Individuality allows for diversity, innov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unique perspectives and talents. It encourages personal growth and self-actualization.At the same time, excessive individuality can lead to fragmentation and isolation. When individuals focus solely on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disregard the common good, it can undermine social cohesion and cooperation. This iswhere commonality becomes essential. It reminds individuals of their shared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llective well-being.In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is one of dialectical unity. They are not opposites, but rather, they complement and balance each other. Commonality provides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unity, while individuality allows for diversity and personal growth. It i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both 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that a harmonious and thriving societycan be achieved.中文回答: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可以通过辩证统一的概念来理解。
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关系
![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8d6a4e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0.png)
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关系
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之间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哲学的物质范畴揭示的是一切物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是普遍的。
物质结构理论讲的物质是关于某一具体物质形态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特点。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哲学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指的是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涉及物质形态的具体特性。
一个人即使承认了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客观性,并不等于他一定能承认社会领域事物的客观性。
2、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哲学的物质概念研究的基础并提供证明,哲学的物质概念为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和研究提供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是哲学物质范畴的基础;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作为共性是对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抽象和概括,并为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哲学物质范畴是对一切物质形态普遍本质的最高概括,是一般;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以具体物质形态特殊本质的概括,
是个别,它随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一、共性与个性关系: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
共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
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个性,任何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
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1)特点
矛盾的共性指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个性指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矛盾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指,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1)共性与个性问题是理解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钥匙。
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一切方面,是把握矛盾诸问题的一条主线。
(2)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原理。
只有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才能依据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
(3)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又是正确理解和认识辩证运动的钥匙,人的认识过程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它是共性与个性矛盾的展开,不理解这一原理,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形象地说,整体和部分更像是一个鸡蛋壳,完整的时候是整体,破碎后每个碎片就是部分。
而共性与个性,就是一组彩色铅笔,共性是书写绘画工具,都是铅笔,个性是不同颜色。
所以区别在于问题的把握不同侧面。
(4) 共性是一类事物与另一类的区别,而个性是同一类事物中不同个体的区别。
(5) 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看做一类事物和一个事物,一个事物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一类事物中少任何一个事物都还是一类事物,但是一个事物少任何一个部分都不是一个整体或一个事物。
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
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
二是二者的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三是二者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相互依存: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就要丧失其功能。
二是相互影响: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三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空间(横向)和时间(纵向)。
3、整体部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