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风向和风速教案
风向和风速教案教案标题:风向和风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测量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3. 分析和解释风向和风速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白板、黑板、投影仪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图片、实验器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是否注意到风是如何吹动树叶、带走气球或使风车转动的?-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描述风的方向和强度?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风向和风速的定义和概念。
- 解释风向是指风来自的方向,通常用罗盘方位表示。
- 解释风速是指风的强度,通常用米/秒或千米/小时表示。
- 强调风向和风速是天气和气候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3. 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以测量风向和风速。
- 准备一个风速计和一个风向标,让学生观察并记录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 引导学生使用风速计测量风速,并使用风向标确定风向。
- 让学生观察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4. 拓展应用(1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风向和风速对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速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决策?- 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课堂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加深对风向和风速的理解。
2. 完成一个小组项目:调查当地的风向和风速,并制作一份简单的报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演示和拓展应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能够测量和分析它们的变化。
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风向和风速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风向和风速的应用价值。
一年级科学上册《风向与风速》教案及教学实录
一年级科学上册《风向与风速》教案及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风的速度。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风向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风速的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3. 观察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难点:观察和判断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风向标、风速计、图片等。
2. 学具:每人一个风向标,一个风速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天气现象,引出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2. 讲解:教师讲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示例说明。
3. 观察: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尝试判断风向和风速。
4. 实验:学生使用风向标和风速计进行实验,观察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向和风速的特点,强化记忆。
6. 作业:学生画出今天的风向和风速,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风向和风速的判断准确性、描述清晰度等。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气象学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气象观察活动,长期记录风向和风速数据,培养学生的持续观察和记录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气象新闻,了解气象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风向和风速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在观察和实验操作中的困难所在。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但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理解。
此外,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移动的距离。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自然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难点:风向的判断,风速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风向和风速。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风向和风速。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风向袋、风速计、计时器、绳子、红旗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风向袋和风速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天气中的风向和风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风向和风速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风向袋和风速计,讲解其使用方法,并演示如何测量风向和风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负责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在实验中。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测量了风向和风速,那么如何判断风向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判断风向的方法,并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测量风速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实践性非常强,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工具,并用自己制作的观察工具记录天气情况。
目的是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1 、在制作风向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标,并会利用风向标观测天气。
一、教学重点:小组合作制作风向标。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课探究学习的过程为:“认识风向标——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1、课堂伊始,采用诗词和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工合作、相互讨论。
教具准备教师演示材料:课件,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一)认识风向标。
首先用一首诗歌(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让学生猜谜语,引出“风”的概念,然后用一段视频加深学生对“风”的识。
接着通过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每天刮什么风?”引出“风向”——也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逆风时费力,顺风时省劲等。
风向是可以用仪器来测量的,这种仪器就叫风向标。
)从而引出课题——《4、风向和风速》。
然后,老师展示风向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讨论:它主要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认识风向标各部分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小组任知的基础上交流总结风向标的主要构成部分。
最后,教师可用一首儿歌(风向标,很简单,底座支架立下边,箭头箭尾风杆连,风向要看箭头端。
)小结风向标的主要构成。
老师简单解释人们一般按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要看箭头端”就是指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东风。
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西北风。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实验和观察为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能够用适当的方式描述风向和风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2.难点: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课件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天气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天气中有哪些元素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天气元素——风向和风速。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概念。
同时,教师解释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两个概念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风向和风速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验成果,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描述风向和风速。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理解程度。
《风向和风速》优秀教案
《风向与风速》教案教学目标1.会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2.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会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风向标、自制小风旗、电吹风等。
学生:小纸片、风力等级歌谣。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知道风的样子吗?你是怎样观察到有风的?2、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时常感觉到风的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风。
(出示课题:风向和风速)二、教学认识风向1、确定好方向,以学生座位为基点,明确东南西北后,演示:风吹动小红旗,问红旗是往什么方向飘的?叫什么风?2、明确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3、你还知道有哪些风向?4、出示风向图,认一认这八个方向,读一读。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风向图。
让学生对风向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5、一般我们在画风向图的时候,总是将北方画在上面,这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同学们也来照着画一画好吗?三、作业设计填空1.风向是指风______的方向。
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是______风。
2.风向可以用______来测量。
可以用____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3.用红领巾来判断风向,发现红领巾向东南方向飘动,那么这时的风向是风。
4.______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风速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1风吹来的方向东南2风向标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八个方位)3西北4风速仪米/秒选择1.吹向西边的风是()。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风的速度。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风向和风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2. 教学难点:风向和风速的测定原理及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向标、风速计等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天气预报中关于风向和风速的介绍,引发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讲解风向标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风向和风速。
4. 成果分享: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析风向和风速的关系。
5. 知识拓展:讲解风向和风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航空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当地的风向和风速变化,了解天气变化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2. 绘制一幅关于风向和风速的漫画,展示自己对风向和风速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后作业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能运用实验方法进行测定。
2. 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风向和风速的变化规律。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和体验。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3.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年级科学《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1)概念: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风速是指风的强弱;
(2)原理:风速的变化受到气压、地形以及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而风向受到地球自转,大气层温度差等因素的影响。
2.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1)观测方法:风向和风速的观测和记录,可以使用风角仪、风向标等工具或者使用罗盘、双桨等来观测;
(2)记录方法:观测结果可以使用数据表法、海图方法、三维坐标法等方式进行记录,并用圆形图表进行可视化表示。
3、风向和风速的利弊
(1)利弊:风向和风速的变化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可以大大改善环境;但也会带来降雨或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影响。
4、风向和风速的应用
(1)应用:风向和风速的变化有助于人们了解气象现象,可以预报天气,可以用来观测风向和风速信息,方便军事决策和经济发展;电力、农业、水产等也受到风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2)了解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方法;
(3)熟悉风向和风速的利弊;
(4)懂得风向和风速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分析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准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天气下的风向和风速变化。
1.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向和风速的理解。
1.3 教师简要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第二章:风向的认识2.1 教师展示风向标的图片,解释风向标的含义和作用。
2.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释风向标指向的方向与实际风向的关系。
2.3 教师进行风向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风向标,观察并记录风向变化。
第三章:风速的测量3.1 教师介绍风速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2 学生分组进行风速测量实验,记录不间点的风速数据。
3.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风速数据,探讨风速与天气、时间等因素的关系。
第四章:风向和风速的关联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速之间的关系。
4.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3 教师总结风向和风速的关联,强调其在气象学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要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风向和风速观测工具。
5.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制作并测试自己的观测工具。
5.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观测工具,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
第六章:风向和风速的影响因素6.1 教师展示不同地形、季节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图片或视频素材。
6.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种因素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6.3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模拟地形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第七章:气象观测方法7.1 教师介绍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面气象站、气象卫星等。
7.2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气象观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7.3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实际观察风向和风速的测量过程。
第八章: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速信息8.1 教师展示天气预报中关于风向和风速的信息。
8.2 学生分析风向和风速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8.3 教师邀请学生模拟天气预报主持人,练习播报风向和风速信息。
第九章:风向和风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9.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农业等。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风向和风速》教案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风向和风速》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向和风速》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天气和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风向和风速的概念以及测量风速的方法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吹过的距离。
2.让学生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勇于实验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掌握测量风速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风速计,准确测量风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向和风速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准备风速计和实验材料。
3.准备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速图标,引导学生关注风向和风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风向和风速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5分钟)讲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吹过的距离。
同时,展示风速计的图片,介绍风速计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风速计测量风速。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风速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平均风速,并填写实验报告。
同时,让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测量风速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使用风速计,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风速吗?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并进行讨论。
风向风速教案
风向风速教案教案标题:风向风速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天气和环境的影响。
2. 学会使用仪器和方法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3. 培养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风向和风速的定义和概念。
2. 测量风向和风速的仪器和方法。
3. 风向和风速对天气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天气预报和气象资料。
2. 风向仪和风速计。
3. 天气记录表格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天气预报或气象资料,向学生介绍当天的风向和风速。
2. 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速对天气和环境有什么影响。
探究:1. 向学生解释风向和风速的定义和概念。
2. 展示风向仪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亲自操作。
3.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校园内选择几个位置,使用风向仪和风速计测量风向和风速。
4.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位置的风向和风速是否有差异。
讨论:1. 引导学生回顾和比较各个位置的测量结果。
2. 讨论不同风向和风速对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对气温、降水和空气质量的影响,风速对植物生长和人体感觉的影响等。
展示和实践:1. 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例子,如风向标的使用、风力发电等,加深他们对风向和风速的理解。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不同风速下的风力对物体的影响,如吹灭蜡烛、推动小车等。
总结:1. 总结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强调风向和风速对天气和环境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加深对风向和风速的认识。
作业:1. 要求学生在一周内每天观察并记录当天的风向和风速,并写下对天气和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和风速计进行测量。
评估:1. 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评估他们对风向和风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进行评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风向和风速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如航空、农业等。
2. 引导学生学习气象学和气象仪器的使用,深入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风向和风速的探究兴趣。
1.2 教学重点:风向和风速的定义。
1.3 教学难点: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
1.4 教学准备:准备风向和风速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速信息,引导学生关注风向和风速。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风向和风速吗?你们有没有观察过风向和风速的变化?1.5.2 讲解: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解释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风的速度。
1.5.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风向和风速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风向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测量风向。
2.2 教学重点:风向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3 教学难点:风向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2.4 教学准备:准备风向测量工具(如风向标)。
2.5 教学过程:2.5.1 讲解:介绍风向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风向标。
2.5.2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风向测量实验。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的风向结果。
2.5.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讨论风向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章:风速的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测量风速。
3.2 教学重点:风速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3 教学难点:风速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3.4 教学准备:准备风速测量工具(如风速计)。
3.5 教学过程:3.5.1 讲解:介绍风速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风速计。
3.5.2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风速测量实验。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的风速结果。
3.5.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讨论风速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章:风向和风速的观察与记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4.2 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4.3 教学难点: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
风向与风速_教学设计说明
风向与风速_教学设计说明《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姓名:梁⽼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单元第4课——《风向与风速》⼆、教材简析:第⼀部分:风、风向和风速的概念风是由空⽓流动引起的⼀种⾃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上,使地表温度升⾼,地表的空⽓受热膨胀变轻⽽往上升。
热空⽓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横向流⼊,上升的空⽓因逐渐冷却变重⽽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会加热空⽓使之上升,这种空⽓的流动就产⽣了风;风是有⽅向和速度的。
第⼆部分:风向、风速等级描述。
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向,风向可以⽤⼋个⽅位描述,风向可以⽤风向标来测量。
学⽣⽤简易材料⾃制⼀个风向标来观测风向。
风速是指风的速度,是以每秒风⾏进多少⽶来计算的。
⽓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蒲福风⼒等级”,可⽤风速计测定。
第三部分:风向及风速的测定。
风向标基本上是⼀个不对称形状的物体,常⽤箭形平板物制作,重⼼点固定於垂直轴上。
当风吹过,对空⽓流动产⽣较⼤阻⼒的箭尾⼀端便会顺风转动,箭头便会指⽰风向。
风速计是⽤来测量风速的仪器,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个类似于⾃⾏车轮⼦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速器就显⽰出风的速度。
风向标及风速计通常都集成在⼀起。
第四部分:风向标及风速计的制作利⽤准备好的材料设计制作风向标及风速计。
三、学情分析:学⽣在⽇常⽣活中都能感受到风的存在,并形成熟悉的前概念,例如:放风筝的时候能感受到风的⼤⼩和风往哪个⽅向刮,这与⽓象学上的风速和风向类似。
但在风向及风速的定义与等级判定上还存在模糊的不确定性,也没有进⾏相关的玩具或⼯具制作尝试,还没有建⽴起科学的数据统计列表。
四、教学设计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现代科学教育强调,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学习,使学⽣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对现实⽣活中的科学问题。
2、科学教育以细⼼呵护⼉童与⽣俱来的好奇⼼,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根据⼩学⽣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看,做⼀做,想⼀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掌握⽅法。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风向和风速 教科版
第()小组
风向
(小电扇放的位置)
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
东
南
西
北
我们的发现: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与风向____(相同或相反)
3.在实验前,老师有几条温馨提示送给大家,请大家静静地心里念一遍。(PPT:出示温馨提示)
(1)一边做实验,一边及时填写实验单。
(2)注意分工合作。
(3)音乐响起,停止实验,上交材料。
3——————————————————————————
五、课上任务设计
一、引入(3分钟)
1.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了,他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诸葛亮。接下来啊,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
2.故事中,诸葛亮凭着自己观测天象的本事,预测到三天后刮东南风。你有这种本事吗?那么你能不能,利用生活中其他的办法来知道明天刮什么风?(天气预报)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天气预报的呢?
3.刚才的体验活动中,不同的风速,小风旗会有哪些不同的变化呢?
(三)风速等级(5分钟)
1.我们利用小风旗帮我们判断风速。那我们能不能科学准确地判断风速呢?生活中,我们还有一个专门测量风速的仪器----风杯,我们又把它叫风速仪。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么工作的?你有什么发现?(风一起吹风杯就转动。风越大风杯转动越快。)
4.明白了吗?好,请材料员到这边排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
5.学生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将学生的实验记录拍照上传。
6.结束实验,整理器材。小组汇报:我们发现风的方向和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相同。
三,风速和风速等级
(一)风速(1分钟)
刚才,同学们学着像诸葛亮一样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判断风向。同样的,你能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判断风速吗?什么是风速呢?风速是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向和风速教案
风向和风速教案风向和风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
2.能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测量风向和风速。
3.学会分析和解释不同风向和风速对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不同风向和风速对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投影仪。
2.风向标和风力计。
3.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如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有风向标和风力计的图片,向学生解释“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向学生详细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方法。
包括使用风向标测量风向和使用风力计测量风速。
并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使用这些仪器。
3.实践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风向标和一个风力计。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室外的场所,测量当天的风向和风速。
学生需要记录测量结果,并互相比较结果。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已学知识,解释不同风向和风速对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5.延伸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风向和风速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例如,“为什么在某些地方经常有风?”、“为什么海边的风口比其他地方的风大?”等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重点知识和技能,以及其中的应用意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风向和风速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测量风向和风速,并将测量结果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对不同风向和风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延伸拓展,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
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科学示范课《风向和风速》教案
1. 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速的概念,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移动的距离。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风向和风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风向和风速的测量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向和风速的相关知识资料、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记录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速,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讲解风向的表示方法(如北风、南风等),风速的表示方法(如风力等级)。
3. 课堂实验:引导学生进行风向和风速的测量实验,如使用风向袋、风速计等器材。
4. 数据分析: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风向和风速的关系。
5. 总结提升:讲解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如对交通运输、气候影响等。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分析结果。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风向和风力的关系。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提问、实验等。
2. 学生作业:检查实验报告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科学态度、合作交流等。
八、教学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风向和风速。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形、季节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九、教学资源:1. 风向和风速的科普资料。
2. 实验器材:风向袋、风速计等。
十、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天气预报中的风向和风速,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风向和风速的概念,讲解风向的表示方法(如北风、南风等),风速的表示方法(如风力等级)。
3. 课堂实验:引导学生进行风向和风速的测量实验,如使用风向袋、风速计等器材。
科学《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师谈话:刚才我们也做了一回气象员,观察了校园里的风向,这是靠我们的眼睛根据周围事物的反应来判断的结果,那么气象站又是用什么先进的仪器来测量风向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仪器。
多媒体出示风向标,学生观察各部分的结构,教师适当介绍。
教师提问:我们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风向标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风向标吧!(引导学生认识风向标的组成部分:风向杆、箭头、箭尾,支架、风压板、标尺等。)
科学《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9周
星期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班级
5
授课内容
风向和风速
教师准备
八方来风图、风向标、剪刀、卡纸、大头针;新式的风向测量仪器资料、风力等级歌等。
授课者
老师
学生准备
饮料管、尺子、铅笔、橡皮泥等
教学
目标
1.能够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能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
教师谈话:为了使同学们形象、深入地理解风向,请看如图所示的“八方来风图”。学生Fra bibliotek看图片,教师介绍。
(三)风向判定的练习
1.初步练习确定风向西风东风
2.升级练习,到操场上观察风向
现在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迅速地到教室外的空地上,观察判断一下,现在刮的是什么风?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刚才有很多同学都认为谜底应该是风。同学们都非常聪明,谜底确实就是风。因为风吹过的时候,水会有波浪,花会弯下来,树会摇动,云会飘走。
教师提问:那么,同学们熟悉风吗?请将你对风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学生描述风。
(学生的回答方式可能有很多,如风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能感觉到。风有气味,比如说厨房里飘出来的是香味,从厕所里飘出来的是臭味。没有被污染的空气形成的风是无气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风向和风速》属于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中的“天气”单元,选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进行研究,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
本课内容就是对四种基本特征之一的风进行研究。
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习了温度和气温,并且能够做简单的天气日历,在天气日历中就需要学生描述风向和风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掌握风向和风速的知识并能记录天气情况。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他们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已经有了观察的意识、探究的能力,记录的习惯,为本节课的任务(成立气象小组)做了知识与情感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自制简易风向标。
用专业的测风仪和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速和风向,并坚持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专业的测风仪和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速和风向,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坚持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张风向图、自制风向标、多媒体课件、指南针、电风扇、红色布条、为每组准备一个风杯式风速仪。
学生准备:1根粗吸管、1根细吸管、1个盒子(用来存放实验器材,盒盖上帖好一张白纸)、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1张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的硬纸片。
【教学环境】小风天气(扬起尘土和制片,树枝摇动)、教室、操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法和学法】
本课教学以实验验证法为主,通过让学生制作风向标的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制作风向标以及正确使用风杯式测风仪,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鼓励学生坚持记录一周天气变化情况,培养他们的热爱科学和探究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将红色布条贴在电风扇的扇罩上并开启不同档位,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观察发现布条随着教师改变电风扇的档位也发生变化,从而得出主题:风。
教师提问学生:
①能看到风吗?
②能听到风吗?
③怎样知道风的存在?
④风是什么?
⑤你如何描述风?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了解学生是怎样认识风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电风扇上红色布条,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从而调动学生对风以及其它天气变化现象研究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风向和风向标的概念
师:风的方向是如何认定的呢?
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出示“风向图”,并要求学生阅读书本P9页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图示以及阅读书本掌握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教师出示五种动画,请学生辨别风向。
(五种动画包括不同风从不同方向吹动红旗的Flash动画)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自学概念的效果并通过动态的动画加深学生对风以及风向的理解。
动画中展示不同的风(微风、小风、大风、强风、飓风)为制作风向标以及如何描述风速做知识铺垫。
教师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但是必须先要确定南北方向。
2.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教师出示一个自制的风向标,介绍风向标是用来测量风向的简单装置。
然后,每组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按照书P9页的提示步骤或电子白板展示操作要点自制风向标。
规范操作要点:
①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或麦秆),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隙。
②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③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④剪一个圆形纸板,写上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8各方向,然后中间戳洞,把铅笔插入圆形纸板。
⑤确定好方向(可借助指南针),与圆形纸板上的方向一致,然后测定风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书本或者观看电子白板制作简易风向标。
锻炼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①选择有风的地方
②指南针确定方位
③风向标箭头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④记录风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活动:教师开启电风扇并设置不同风向,请各组用他们制作的风向标来测量风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制的风向标来测量电风扇的风向,不但能够检测学生对风向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使他们获得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中的喜悦和成就感。
通过汇报交流,学会乐于与人合作,取长补短。
3.风速和风速等级
教师提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要怎样测量呢?
请学生阅读书本P10页了解风速的13个等级。
向学生讲述:风速虽然能用无风、微风和大风表示,但同样是大风,又有很大的区别。
为此,气象学家用风速仪来测风速,并且确定了如下等级。
出示“蒲福风力登记”表,认识并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了解不同等级风力的表现特征。
播放一副flash动画,请学生对照书本P10页判断风级。
教师提问:对于我们来说,蒲福风力等级表分级太细,我们只需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可。
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感官直观的感受到风速的大小呢?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自然事物中其他事物的变化来感知风速的大小,从而导入下一环节:用旗子被吹动的情况来简化的划分风速等级0、1、2级。
学生活动:试着通过观察国旗估计风速。
学生思考:风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坏处?
学生得出结论:风可以使帆船航行、可以发电,但也可以使人们面临危险和损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在他们的脑中形成一个简单的预设图像,接着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让他们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用生活中事物变化来描述风速,并总结出风的两面性——善良和暴虐。
学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用测风仪和学生自制风向标测量风速和风向。
注意事项:
1.将班内小组分配到校园不同的方位来测量风速和风向。
2.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并标注在操场上。
3.如果风不固定方向,观察2分钟后,确定以指向方向时间比较长的为风向。
4.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教师下发的天气观察记录表中。
回教室,学生汇报在室外测得风向和风速的结果。
设计意图:把各小组分配到校园不同的地方测量风速和风向,并通过各小组交流讨论,让他们知道风不是一成不变的,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借助仪器来测量。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向全班介绍一下,他今天的收获。
再一起小结风是有方向的,并且能用相应的仪器测出方向和风速。
我们可以用箭头或文字来描述风向和风速。
四、布置任务
成立气象小组,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知识不断补充、完善天气日历。
要求每组组长认真负责,任务分工明确,组员观察细致,记录员坚持记录。
一周后评出“气象明星小组”和“气象小专家小组”并颁发奖状。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学习天气相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另外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设计特色】
1. 利用Flash动画的魅力描述风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增加了他们合作的团队精神。
3. 注重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4. 教学内容的设计,符合科学的人文精神和科学人文文化。
5.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个人看法,同时,修正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6. 教具的创意,在制作风向标的时候,学生自己在风向标的底端加了一个带有“东西南北”字样的硬纸片,便于区分方向。
7. 用电风扇模拟风,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风的存在。
【评价设计】
本节课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以及课后任务,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鼓励学生坚持记录,并设立奖项给予他们动力。
【板书设计】
风向与风速
风向: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
风速:是以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
我们的风速等级 0 无风
1 微风
2 大风
【学生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