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及支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1.1红花岗区信用联社基本情况。截至2006年12月,遵义市红花岗区信用联社存款总额148617.7万元,贷款金额96869.1万元,贷存比65.18%。服务区域的总人口数54.1万人,其中农村和农业人口45.1万人,分支机构总数35个,社员总数8311户,其中个人(与家庭)8,309户,存款人总数19.38万户,平均贷款余额6.5万元,员工总人数256人,社员持股占比77.4%,员工持股占比20.9%,涉农分社4个,最近三年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情况是(百分比):2004年52.3%、2005年29%、2006年22.2%;近三年涉农产生的贷款利息在总利息收入情况为(百分比):2004年70.4%,2005年40%,2006年21.7%。1.2红花岗区县信用联社服务“三农”及支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红花岗区农村信用联社下辖17个分社当中,涉农机构只有4个,占23.5%,其余13个分社几乎不涉及“支农”信贷投入,据信贷负责人介绍,信贷资金主要投向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优质的国营企业也考虑了一部分,当然主要还是中小.....

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对支持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至今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随着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贵州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刘乃云同志如是说:“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摆脱困境;只有良好发展,才能产生经营效益;只有自身发展,才能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只有保持良好发展势力,才能真正承担起党和政府赋予农信社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才能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有效解决历史上遗留的、前进中伴生的诸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为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学习运用科学发展观,针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开拓创新、提高服务”,稳健经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在金融领域和竞争性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改革历程及其现状

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立足三农同发展,服务社区共繁荣”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农村信用社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纽带,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自建立至今的50多年里经历不断的发展和体制变革。在1978年中国农业银行成立后,农村信用社交由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在中国农业银行管理的十几年里,于1984年8月,国务院批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的报告》,从而恢复了农村信用社在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继1996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明确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隶属关系,对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管理分别由县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然后按合作制原则加以规范。2003年6月,国务院下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案》,并首批选择贵州、吉林等8个省(市)开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农村信用社与中国人民银行脱钩成立省联社并由省政府直接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省级信用社联社,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委托统一管理辖区内农村信用社。

如今,农村信用社直接面对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主要开办了个人储蓄;结算业务;代理其他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代理收付款项;以及以农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个体工商户、农户联保、农村经济组织为主的存贷款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随着农户贷款比例的增加,农户贷款已经成为农业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2009年10月,伴随着全国通存通兑(农信银)业务的开通,已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大联网;之后银信通业务的开通,初步建立手机电子银行信息平台服务功能。随着网络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金融领域市场化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农村信用社在发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明晰产权关系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核心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也是建立适合我国现代

企业管理运行模式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以法人单位为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存在产权关系不够明晰,入股的农民和社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享有独立的产权,丧失了所有者权益保护机制。由于股权的过度集中和分散,导致内部人控制股权的局面,使得农村信用社的所谓“三会”流于形式,不能按照“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原则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在人事用人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监督问责制度等经营管理制度方面出现僵化,不利于农村信用社通过多渠道筹集股本资金,提高运作效率和加强企业管理,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

(二)人员素质偏低,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

人是生产力发展的能动因素。当今经济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在信息全球化的带动下,新金融产品,新金融业务的衍生层出不穷,这必须要求农村信用社要与时俱进,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开拓创新业务发展。因此对信合员工文化技能素质水平的要求更高。作为金融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现代金融业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和金融法律法规等知识。从目前信用社的发展情况而言,农村信用社存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文化水平结构不协调、人员结构趋向老化、裙带关系严重的现象,缺乏一系列科学的人事制度和员工激励机制。而运用大量的人力投资模式,不仅增加经营成本,又造成劳动薪酬制度的不平衡,导致人才资源的流失,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率,严重地制约了信用社的创新和发展,不利于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信用社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三)中间业务形式低,金融创新力度不够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也逐渐趋向多元化。目前,农村信用社受金融体制和经济环境的制约,经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资金的借贷业务,经营收入主要体现于资金借贷业务。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发展滞后,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代收代付等金融品种形式单一的传统业务,且效益值较低,服务质量不高,信用社员工普遍缺乏金融创新意识。比如中国农业银行之信用社前,已经开办了代理保险、代理证券、买卖债券、汇票贴现、个人理财、外汇、担保业务等其他中间业务。农村信用社只有在不断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培养员工创新意识,针对客户和市场需求,大力推进拓展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优化经营结构,提高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信贷资产质量低,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

信贷资产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优化信贷资产质量是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的保证,也是实现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持续转好的关键。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主要服务于以农户和中小企业为客户主体的信贷业务,其行业的投向过于集中,并且贷款对象数量多,金额小,客户普遍承贷能力较弱;再加上自然环境、以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使信贷风险不能得到有效分散,信用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程度降低。农村信用社内部也存在“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理”的不良思想,进一步扩大了资金的恶性循环,造成不良资产的比例增加。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农村信用社要结合农村经济环境,利用国家加快扶持农业的政策,充分利用信用社信贷业务的特点,进一步优化资产组合,加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信用社金融风险。

(五)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金融网络信息技术落后

农村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和办公自动化是当今金融业发展的必然,同样也是成为农村信用社加快提高服务水平、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成本,加强金融管理的动因。虽然农村信用社已实现了储蓄和会计业务的计算机化,但在信贷档案管理电子化、中间业务的研发、金融电子产品及衍生金融产品、ATM业务等发展缓慢,网络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很多信用社至今还没有自己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缺乏一系列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信息系统、现代网络支付系统、交易系统和与各类通讯网络相联接的最安全、有效、便捷的业务网络系统。由于信用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