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曾林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取得了新的发展,同时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断加深,因此该文依次从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影响及其与政策制度的关系介绍了这些理论的发展,并分析了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政策制度1.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早期的国际本流动理论认为利率差异所导致的资本收益率差异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动因。

二战后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研究趋于多样,主要有流动理论、资产组合理论和货币理论等。

流动理论完善了模型分析方法,但研究结果与之前的相似,认为利率差是引发长期资本流动的原因。

资产组合理论强调投资者的信用状况,认为除了利率因素,风险因素对国际资本流动也有重大影响。

货币理论认为以国际收支状况和调节国内信贷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决定国际资本流动。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金融危机的溢出效应和人口老龄化也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2.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表现为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这一方面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巨大风险。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整合,国际资本流动趋向证券化、衍生化和全球化,对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加。

对于国际资本流入是否会有利于经济增长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类型——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

近年来实证研究发现,在短期和长期内,外国资本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正效应,但是在中期,大约5~10年,则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

但是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发生会大大减缓经济增长,抵消之前产生的正效应。

近期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由非工业国流向工业国的新趋势,然而资金流向的变化并没有使减少对外国资本依赖的非工业国经济增长变慢,与之相反,不依赖外国资本的工业国比依赖的国家发展得更快。

第十一章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PPT课件

第十一章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PPT课件

资产组合投资的动因
跨国金融投资活动较之国内的金融投资活动 更为有效地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组合
资产组合的风险是各种资产自身的方差及彼 此之间的协方差之间的加权平均。如果投资者的 资产组合能够超越一个国家的范围,则不同市场 之间的较小的协方差能够降低整个资产组合风险。
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与债务危机
一、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一国宏观经 济的影响
内部化的主要利益来自于克服外部市场的不 确定性。只要安排得当,企业通过内部化获得的利 益会远大于他们所遭受的损失。
(3) 区位因素论 该理论是由沃尔特·伊萨德等人提出的,它把传统
的关于国内资源区域配置的研究扩展到对外投资中。 区位因素论认为,跨国公司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就
像在国内要选择好合适的投资地点一样,必须力争获得 一定的区位优势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银行经营性,保值性)
二、货币危机问题
1.概念 2.发生的原因 3.传播 4.影响
1.概念
广义:15%~20% 狭义:与某种汇率制度相联系
2.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
(1)经济基础变化带来的投机冲击 (2)由心理预期带来的投机冲击
经济基础变化引起的货币危机
第一,源自政府不合理的宏观政策 第二,一般过程:投机冲击导致储备急
(1)发展中国家缺乏谨慎的债务管理措施 (2)政府财政赤字严重 (3)金融扭曲导致国内资本外逃 (4)国内最根本的扭曲是不恰当的发展战略
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
1. 最初解决方案 2. 贝克计划 3. 布雷迪计划
11.3.2 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
一、概述 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的三种类型 套利性 避险性 投机性
剧下降为零 第三,防范机制:紧缩性货币政策
图4-14 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的货币危机发生过程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第十八页,共53页
(二)流量理论
流量理论与单动因论的古典模型内涵一致。国际资本流动机 制是一种利率驱动型。
1、1951年米德模型:资本流量F=F(i ,i※) 国际收支平衡: △R=PT+F=PT(Y, e/p)+ F(i ,i※) 2、1960年蒙代尔和1962年弗莱明:相对较高的国内利率会
增加资本净流入或减少资本净流出,利率能够纠正国际 收支失衡。资本流动在浮动汇率下对利率更敏感。
复动因论(1923-1936) : 马歇尔、俄林的利率、风险论 马柯洛普的逆利差行为论 艾弗森的成本、利差和因素论
俄林(1929) 利率与汇率论
哈罗德(1933): 利润率.公债额.
资本效率. 心理和政策
金德尔伯格(1937) 平衡型.投机型 .收入型.自主型
马歇尔(1923): 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关系论
R+D= rH (P,Y,I)
1962年肯普 提高了世界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和福利
1974年,波特 组合余额模型
1980福兰克尔与 赫尼威尔的 一般均衡模型
第六页,共53页
微观理论







宏观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 垄断优势论
1976年英国巴克莱和卡森 市场内部化理论
1996年美国维农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五页,共53页
有关发展中 国家的理论
凯 恩 流量理论 斯 时 期 存量理论 的 流 动 理 福利效用理论 论
货币分析理论
马柯洛普1940 国际投资乘数论
缪尔达尔1944 资本逆流论
纳克斯1953 经济贫穷的 恶性循环理论
钱纳里、斯特劳特 1966两缺口论----三缺口、四缺口

第1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第1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1.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apital transactions made by companies from one country (“the home country”)to country” another country (“the host country”). country” The transactions entail the purchase of production recourse (such as buildings,machinery or buildings, land) land).
“在一九九七年经济危机之前,泰国 国内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沾沾自喜。 资产尤其是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受到几乎所 有分析师的过度乐观预测而持续上扬。金 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金融公司以其不顾风险 的超常规放贷在这场狂热中扮演了重要角 色。
“作为监管机构的泰国银行(央行)对 作为监管机构的泰国银行(央行) 经济体系面临的风险也同样浑然不觉 。一 九九七年七月,央行不得不对泰铢实行浮 动汇率,短短数日即造成泰铢币值剧贬, 这意味着泰国的公司企业和金融机构将资 不抵债(外币债务) 不抵债(外币债务),其中许多已经实质破产。
然而,1997年 然而,1997年2月,国际投资机构向泰国银行 借入高达150亿美元的数月远期泰铢合约,而后在 借入高达150亿美元的数月远期泰铢合约,而后在 即 期市场上大规模地抛售,引起泰铢汇率大幅度波 动。泰国央行为保卫泰铢地位,仅在一个月内就动 用了20亿 用了20亿 美元的外汇储备,才初步平息。 3月4日,泰国央行要求9家有问题的财务公司 日,泰国央行要求9 增加资本金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坏帐准备金比 率。旨在加强金融的稳定性和增强公众的信心,但 事与愿违,出现了大量的挤兑,导致汇市和股市大 幅度下跌。经央行奋力干预,市场暂时稳定。

国际经济学第19章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经济学第19章国际资本流动

小吸引力。因此,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地位的变化,是由企业优势和区位优势 的相对变化同时决定的。总的说来,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迄今为止对国际直接投 资和跨国公司的诸多解释中较为全面的一种,因而被许多学者称为跨国公司的一 般理论。然而,正象经济学中的其他许多理论一样,这一理论也仍然需要在回答 实际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三、商品流动与资本流动的关系 1、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相互替代
内部化的倾向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而增强。这一结果实际取决于同较大交易规模 相联系的通过外部市场所发生的交易的频率。从前面的假设条件中我们知道,交 易成本同重复出现的交易次数有关,而与每次交易的规模无关。这样,通过签订 长期合同或者一次性的大规模交易都会减低交易成本的水平,从而弱化企业内部 化的动机。 那些具有大规模研究与开发能力且能连续推出创新成果的企业,比那些研究与开 发能力较低偶而有创新成果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内部化的动机。因为对于前者来说 ,研究与开发工作的高产率决定了对外出售其成果的较高频率,这意味着它通过 外部市场实现这种交易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此判断与实际经济生活中对外直 接投资与研究开发正相关的事实相吻合,一般说来,具有大规模研究与开发实力 的企业更多地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这种无形资产,而 研究与开发实力较低的企业则更倾向于发放许可证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无形资产的 价值。
生产的水平和结构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下列四个条件: 1. 就进入某一市场而言,企业必须具有其他国家的企业所不具备的与所有权 相联系的特殊优势。这种优势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和增加企业资产的净现值。 2. 当第一条满足时,企业进行国际生产还取决于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所有权 优势必须比通过外部市场转移这种优势更有利可图,这叫企业的内部化优势。它 反映的是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效率。 3. 假设第一条和第三条都得到满足,企业国际生产的水平和结构就取决于企 业的整体利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在国外市场创造和使用其所有权优势而有所 提高。换言之,只有当国外的区位优势同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相结合才能够同时提 高这两类优势的生产力。 4. 当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所有权、区位及内部化优势给定时,国际生产只有当 其与企业的长期管理战略相一致时才会发生。 运用上述原理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我们可直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任一既定的时点,一个国家的企业──相对于别国企业而言──拥有所有权优 势越多,它越是具有较强的内部化动机;国外的区位优势越明显,它越是倾向于 选择到国外生产的方式。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具有相反的条件,它越是对外国的跨 国公司具有较

第三章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第三章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8
• ② 国际证券投资 • 国际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以购买外国 政府或企业发行的中长期债券以及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股 票等方式所获取利润的投资活动。 • 其中国际债券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种长期信用工具,可 以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流通,它代表持有者获得未来定期固 定收益的权力,同时也满足发行者筹措资金的需求。 • 国际债券可以分为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1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及分类 •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含义
– 1、国际资本:
• 是相对国内资本而言的,是由国内资本转化而来的。当一 国资本跨出国界时,就成为国际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这 样,对一个国家而言,整个世界资本就被分为国内资本和 各国输出的国际资本。
– 2 、世界资本的流动也由此分为国内资本的流动和国际 资本的流动,而国际资本的流动又可以分为国内资本与 国际资本相互转化之间的流动和国际资本在世界各个金 融中心的流动。 – 3、国际资本流动:
• 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作 为一种国际经济活动,国际资本流动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但与以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国际商品贸易不同,国际资本 流动的特征是使用权的跨国支配或有偿转让。一般来说,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分为国际资本流出和国际资本流人。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16论 –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 费雪(I· Fisher)以李嘉图的比较 利益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费雪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主要理论观点: – 费雪认为,一国的资本存量是既定的,既可以生产现时商品,也 可以生产未来商品。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 例分配资本,分别生产现时商品和未来商品,以满足当前消费需 要和未来消费需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则有所不同。 – 费雪认为,利率的差异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动因,而国际资本 流动的结果将消除各国之间的利率差异。同时,费雪也承认,由 于各国对资本的限制、国际投资风险、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国际投资并不能使各国的利率完全平均化。 – 费雪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还分析了各国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 差异、利率结构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费雪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中所讲的利率是指实际利率。在无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国际 资本的流动可以使各国的实际利率平均化。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人们观测到的一般是名义利率。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通货膨 胀率之和。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各国的实际利率相等,各 国的名义利率差异是由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引起的。假定A国的名 义利率高,但其通货膨胀率也高,其实际利率低于B国,则资本 仍然会由A国流向B国。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修订版)》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融资概要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修订版)》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融资概要

2. 经营租赁 经营租赁(Operation Lease),也称服务性租赁(Service Lease), 是—种不完全支付租赁,规定出租人除提供融资外,通常也提供特别 服务,如保险和维修等。经营租赁有下列特点。 第一,不完全支付。基本租期内,出租人只能从租金中收回设备的部 分垫付资本,需通过该项设备以后多次出租给多个承租人使用,才能 补充未收回的那部分投资和其应获利润。因此,租期较短,短于设备 有效寿命。 第二,可撤销。在租赁期满之前,承租人预先通知出租人就可中止合 同,退回设备,以租赁更先进的设备。 第三,租赁物由出租人批量采购,这些物件多为具有高度专门技术, 需要专门保养管理,技术更新快,购买金额大,且通用性较强并有较 好二手货市场,垄断性强的设备,需要有特别服务的厂商。出租人提 供维修管理、保养等专门服务并承担过时风险,负责购买保险,因此, 租金较金融租赁高得多。 第四,在经营租赁方式下,承租人账务上仅作为费用处理,而资产仍 在出租人的账簿上。这种租赁业务一般由制造厂商租赁部或专业租赁 公司经营。
(二) 短期资本流动 短期资本流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贸易资金流动 2. 银行资金流动 3. 保值性资本流动 4. 投机性资本流动 投机者一般是利用以下几种市场行情的变动进行投机活动 (1) 利用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动进行投机性的外汇买卖 (2) 利用利率的变动或国别利差,将资本从利率低的国家调往 利率高的国家,以取得较高的利息收益 (3) 利用国际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调动短期外汇资金买卖不 同国家的证券,以牟取投机利润。
3. 国际贷款 (1) 政府贷款(2)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3) 国际银行贷 款 4. 出口信贷 (1) 出口信贷的利率,一般低于相同条件资金贷放市 场利率,利差由国家补贴。 (2) 出口信贷的发放与信贷保险紧密结合。 (3) 国家成立发放出口信贷的机构,制定政策,管理 与分配国际信贷资金,以弥补私人商业银行资金的不 足,改善本国的出口信贷条件,加强本国出口商夺取 国外销售市场的能力。 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

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 式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用外资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表现在中国通过利用外 资引进的先进技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总体偏低。 外资与内资企业的产业关联度不高; 2、内外资政策脱节。表现在政策和政策执行层面上,内外 资的差别待遇依然存在; 3、外商“独资化”倾向明显; 4、原来有效的政策由于加入WTO不能再继续实行,新的替 代政策缺失; 5、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不协调,“走出去”相对滞后。
第八章 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国际资本流动:
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 即资本超越国界的转移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原因
-----资本供求 -----风险差异 -----利率汇率变动 ------经济政策
国际资本流动种类
-----根据流向可以分为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 ------根据资本属性可以分为官方资本流动和私人资本流动; ------根据资本流动期限可以分为短期资本流动和长期资本流 动。
长期资本流动形式 1、国际直接投资
2、国际证券投资 3、国际中长期信贷

国际直接投资: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的厂矿企 业投资,并获得该厂矿企业管理控制权的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
(1)开办新企业(包括设立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子公司或同别 国资本创办合资企业),收买现有的外国企业,参加跨国 公司等。 (2)收买并拥有外国企业的股票达到一定的比例。 (3)保留利润的再投资。即投资国在其国外企业获得的利润并 不汇回本国,而作为保留利润对该企业进行再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属于一种间接投资,是指在国际债券市 场上发行和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股票市场上买卖上市的 外国企业股票等的投资。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一、国际间接投资理论1、古典证券投资理论主要研究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规律。

各国间存在利率差别是国际证券投资即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

2、资产选择理论主要研究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国际证券的选择和优化组合。

最初由美国的投资学家马柯维兹在1959年提出。

在证券组合投资中,不同证券的收益与损失经常可以相互抵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主要内容: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时应遵循这样的原则,既不要把自己的全部投资都放在一种股票的债券上,也就是俗话说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要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股票。

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产业结构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pproach)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打破了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在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下进行分析的观念,提出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Market Imperfection)或不完全党争。

他的理论后来又由金德伯格(C. Kindlberger,1969)加以补充和发展,形成产业结构论。

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1、市场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1)产品市场不完全。

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2)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3)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4)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2、垄断优势(1)市场垄断优势。

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2)生产垄断优势。

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3)规模经济优势。

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述评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述评

1 国际资本流动的单动 因理论 。大卫 ・ . 李嘉 图( ai i D vdR.
福 布斯 ・哈罗德 ( o obsH r d 1 3 ) 对短期 资本流 R yFre ar ,9 3 也 o
cro 87 12 ) ad ,1 1 , 8 1 指出 , 比较优势会带动资 本的 国际流动 , 因 动的影响 因素进行 了分析 , 认为 短期资本 流动的决定 因素 , 在 为流动可以使投 资者获得 高于 国内投 资的利 润 。单 动因理论 本 国产业利润率 、 国家公 债额 、 国资本 效率和 国民的稳定 心 本 将“ 利润” 视为 国际资本流动的唯一动 因, 随着研 究的深入 , 理方面与长期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相同 , 学 更重要的是一 国中央 者们赋 予该动 因一种表现形式 , 即利率。 2 国际资本流动的复 动因理论 。学者们在 1 . 9世纪末期 已
di 1 .9 9ji n 17 — 9 8 2 1 .3 08 o: 0 36 /. s.6 1 5 1 .0 10 .2 s
[ 本刊 网址 】ht :/ w . bb nt t / w w h x .e p
还 早在 1 6世纪 , 约翰 - 海尔斯 ( 0nH l )、 Jh ae 杰拉德 ・ s 马林 经认识 到国际资本 流动并非 简单 的获取利率或是投资利润 ,
斯 ( eadd lns 托 马 斯 ・ (T o a n 、 维 德 取决 于投资者 的风 险规避 、 G rr eMa e)、 y 孟 hm sMa ) 戴 个人投资偏好等 。复动 因理论从更

对 休谟 ( ai u e)和亚 当 ・ 密 ( dm mt ) Dv H m d 斯 A a S i 等学者对 广泛 的意义上分析 了资本效用最大化 , 国际资本流动动 因的 h

第10章--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解析培训讲学

第10章--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解析培训讲学

6/27/2020
10
10.3 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投资理论
一、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具有东道国同类企业 所没有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又源于市场的不完全性。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垄断资本集团对于某些工业部门以及 由此形成的垄断优势,包括产品差别优势、知识资产优势、 因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所形成的规模经济优势、以及因政府 对进口或产量限制而产生的优势,是国际直接投资成功的必 要条件。虽然在与当地企业的竞争中,在运输、通信成本及 了解当地的文化、法律、经济环境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但 是,跨国公司正是利用自身拥有的垄断优势克服了这些劣势, 创造比东道国企业高得多的利润。因此,垄断优势理论认为, 跨国公司通过建立垄断优势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是国际直 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6/27/2020
5
四、麦克格尔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6/27/2020
6
五、弗莱明和孟代尔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弗莱明和孟代尔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当存在 国际资本流动时,国际收支平衡就体现为经常账户和 金融与资本帐户作为一个整体的平衡。假定预期汇率 不变,在影响经常账户收支的主要因素既定的情况 下,利率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本国一 次提高利率,可以带来持续的资本流入。
6/27/2020
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6/27/2020
11
(二)市场内部化理论
市场内部化是指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以公司内部市场 取代外部市场交易的过程。利用技术专利进行直接投资和生产 活动,在较大范围内建立生产经营实体,形成内部交换体系, 从而创造出企业内部市场,通过企业内部的技术转让实现横向 一体化。这种规模的内部经济只是将同样的国内生产活动扩展 到海外地区,由于技术没有代价,因此跨国公司可以获取最大 限度的利润。 市场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是否实行内部化取决于内部化 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市场能否最终实现内部化,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产业特定因素、地区特定因素、国家特定因素和企业特定因素。

第7章 国际资本流动

第7章 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四)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日益广泛 目前,金融衍生产品的应用和影响越来越大,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已经逐渐取代了现货市场的传统 优势地位,互换、远期合同、期货和期权交易额的 增加都极大的超过了现货交易额的增加。
11 2020/4/28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四、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2
2020/4/28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国际资本流动主要包括: ➢ 资本流动方向: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 ➢ 资本流动规模:资本流动总额和资本流动净额 ➢ 资本流动种类: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 资本流动性质:政府和私人 ➢ 资本流动方式:投资和贷款
3
2020/4/28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国厂商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结论是:在国际市场范围
内,某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决定了其产地的不同,
而外国直接投资则是 生产过程或产地转移的必然结果。
➢ 1.产品导入期
➢ 2.产品成长期
➢ 3.产品成熟期
20 ➢ 4.产品衰退期
2020/4/28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概述
(三)寡头垄断行为学说 尼克博克在分析了多家美国跨国公司的投资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
本章要点:资本流动分为三个领域:国内资本的流动、
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的互相转化和国际资本的流动。国内
资本流动以信贷和财政收支两种方式进行;国内资本与国
际资本的互相转化主要表现为银行资本的输出、输入和产
业资本的直接投资;国际资本流动主要表现为欧洲货币市
场的资本转移。本章第一节主要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类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二)国际商业资本、货币资本及生产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的流动

国际资本的流动
• 伊莱克斯:1910年,总部在瑞典,1925发明 吸收式电冰箱,1938年发明窗式空调,2004 年产值153·61亿$,列500强349位。
• 夏普:SHARP,1925年推出日本第一台收音 机,1951年第一台电视机,1961年第一台微 波炉,1973年第一台液晶显示计算机。
• 日立:1910年成立,创立者小源浪。1924年 生产第一台大型电动机车,1932年第一台电 冰箱。显微镜、发电机、高速列车、光纤通 讯等产业领先。
三、资本流动的效果 • 总效用水平的提高
图19-6
• 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
图19-7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 概念: • 国际直接投资 • 跨国公司——在国外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
的分支公司的企业。
• 理论依据
世界著名跨国公司
• 日化行业:
• 宝洁:1837年成立,销售额500亿美元,成功品牌: 飘柔、潘婷、海飞丝
三种市场进入方式的动态变化
利 润
S2 S1
0
许可证
NVPe=∑(Rt-Ct-Mt*)/(1+r)t
直接 投资
出口
NPVfdi=∑(Rt-Ct*-At*)/(1+r)t NPVl=∑(Rt-Ct*-Dt*)/(1+r)t
时间
Thank You!
L/O/G/O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12.2920.12.29Tuesday, December 29, 2020
•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途径: 1.国内生产,商品竞争优势 2.技术使用许可证 3.设立分支企业
内部化理论
B D'
利润成本
C'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缺口模型的发展:四缺口模型;三缺口模型
二、20世纪70年代的托宾一马柯 维茨模型
国际金融资产进行交易不是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是
为了降低风险。
三、20世纪80年代的资本管制失 效论主张开放资本项目
资本管制的成本 一是费用成本; 二是管制带来的弊病 管制带来的弊病 第一、“寻租”行为; 第二、管制会加大经济调节的成本; 第三,资本管制会导致资本外逃的增加
四、金德尔伯格的短期资本流动 理论
短期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的货币供给、国民收入以及国际收
支产生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对国际资本流动的论述主要集 中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以及资本流动对一国国民收入有 何影响。如金德尔伯格(Chrles Kindleberger) 1937年出版的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一书在20世纪国际资本流动的研究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该书中,金德尔伯格首先对国际资 本流动的长短期做了短期资本的界定,然后又引进了货币 供给、膨胀和收缩、产业流通与金融流通的概念,在此基 础上展开了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分析。金德尔伯格的国 际资本流动理论为20世纪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研究奠定了 基础。《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一书也成为研究国际资本流 动的一本名著。
进口替代往往利用以下政策: 本币汇率高估 低利率政策 信贷配给和外汇配给
一、放松资本管制的理论
(一)传统福利分析
(二)纳克斯的恶性循环理论 发展中现象:从供给方面看,资本形成存在一个恶性循 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 —…,。低产出—一低收入。 从需求方面看,资本形成也存在一个恶性循环:低收人; 低购买力;投资需求不足—一低资本形成—一低生产 率—一低产出—一低收入。 对策:利用国外资本本推动生产率和实际收入的增长, 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对于甲国来说,投资后,获得的收益是OFEB(国内资
本总收益)+AREB(来自乙国的投资收益)> OF GA(未投资之前的总收益),多出来的部分为EGR。 对于乙国来讲,投资后,获得的收益是O’JEB(国 内资本总收益)-AREB(付给甲国的投资收益) > O'JMA, 多出来的部分为MRE. 从而可以看出,甲国和乙国都从国际投资中获得收益。 对全世界而言,资本的总收益也增加。增加额为EG M。其原因不是资本存量的增加,而只是资本存量在 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合理的流动。


1.名义工资与物价的黏性(开放经济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失效) 2.政府为了对某些行业进行保护,需要资本管制 3.政府为了收取资本收益的征税及通货膨胀税,而需要进行资本管 制 4.信息不对称(由于金融市场本身存在信息不对称,使金融风险较 大。若资本大量流动,将会使金融风险更大) (1)逆向选择。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外资大量流入,在信息不 对称的情况下,会加大逆向选择,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2)道德风险
五、俄林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观 点
(一)引起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因素 汇率变动(黄金输送点)和利率变动 (二)国际资本流动与购买力转移 借款国A和贷款国B,A国会购买比以前较多的商品,而 B国购买的较少,所以购买力就从国转移到A国。
(三)国际资本流势与生产要素的调整 随着资本的国际流动,借贷双方的贸易条件都会发生相应变。 一般而言,借款国A的生产要素和商品价格都上涨,贷款国B 的生产要素和商品价格都下降,所以A国货物与B国货物的贸 易条件应该变得对A国有利。总体上看,需求从别国的生产 要素转移到A国的生产要素,但从局部来,A国出口部门的生 产要索的价格不一定上升,从而出口商品的价格也不一定上 升,肯定上升的只有A国的 国内市场价格。因而A国国内 的生产要素会重新进行调整,如生产要素从出口部门流向国 内市场部门,或把新的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投入到国内 市场部门中。而资本输出国B国的调整过程正好与资本输入 国A国相反,出口各部门的生产将会扩大,国内市场部门的 生产将会收缩。
克鲁格曼(1979)的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认为,当一国持续恶
化的经济基础无法满足维持固定汇率的要求时,货币危机就 会发生。恶化的宏观经济基,如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承受 过高的短期外债、薄弱的金融体系,政府过度扩张信贷,实 际汇率远远高估。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选择是用本币 购买外币,而固定汇率制要求中央银行以固定的汇率卖出外 币。因此,随着宏观经济基础的恶化,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将不断减少。当外汇储备耗尽时,固定汇必然崩溃,货币危 机也就随之发生。然而存在投机者的时候,汇率崩溃不会等 到外汇储备减少到零时才发生。投机者预测中央银行的外汇 储备在不断减少,为避免资本损失或牟利,会在中央银行外 汇储备耗尽前提前抛售本币买人外币,这将导致该国的外汇 储备提前耗尽,汇率崩溃。该模型暗示中央银行抗击这种冲 击的能力是有限的。
两缺口模型 发展中国家往往面临着如下缺口,储蓄缺口;外汇缺口; 技术缺口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 H.B. Chenery)和斯特劳特 ( A. M . Strout)。钱纳里和斯特劳特重点考察的是储蓄 约束和外汇约束,因而他们的研究被称为“两缺口模 式”。 主要内容:当经济发展受到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限制 时,利用外国资本则可以弥补这两个缺口,从而加快发 展中国家的发展和增强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能力。
一、资本管制的经济学分析
(一)资本管制是一种次优选择 该理论认可资本自由流动对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但同时认为现实经济中存在大量的“市场失灵”或市场 扭曲。如果不能有效地消除这些市场扭曲,则需要用一 种市场扭曲对付另一种扭曲,因此资本管制是一种次优 选择。现实当中主要有化。 以普雷维什(R.Prebisch)为代表的发展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由 于技术进步成果传递的不均衡,形成了由工业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 和被排斥在工业化过程之外的大多数落后同家构成的外围。中心是 技术创造者、经济利益获得者和发展的动力,外围则是中心的附庸、 原料提供者和技术模仿者。中心向外围出售制造品,外围用农产品 和初级产品同中心交换,这就形成了国际贸易的中心-外围格局。 由于工业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初级产品生产部门,因而工业制品 与农产品的比价对工业品有利。这种贸易条件的不平衡导致中心与 外围之间在生产率和收入方面的距离不断扩大。因此,外围国家不 可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发展主义认为工业化是外围国家改变 经济结构、摆脱依附地位的根本出路,是外围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 在工业化过程巾,外围国家必须限制国内已能生产的商品进口,以 便节省外汇购买进口替代工业化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并最 终实现机器没备等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


一种道德风险是投资人知道,一旦出现危机,政府或国际金融机 构会给予资金救助,因此在贷款的使用上不是很谨慎。 (3)羊群效应
(二)资本管制是一种最优选择 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第二代金融危机理论认为,如果 投机者精心准备冲击某一国货币,该国中央银行是无能 为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资本管制是保障发展中国 家经济免受冲击、经济能够平稳发展的手段。
三、麦克道格尔和肯普的观点
资本在国际间的移动,对资本流出入过以及整个世界
经济整体都会产生影响。 该模型假设:(1)全世界只有甲、乙两个国家组成, 甲国资本充裕,乙国资本短缺,世界资本总存量不变, 为OO’,其中甲国为OA,乙国为O’A。(2)资本可以无 障碍的在甲乙两国自由流动。(3)由国际投资产生的 收益能够在甲、乙两国间得到公平分配。(4)资本的 边际产值呈递减状态,FF’为甲国的资本边际产值,JJ’ 为乙国的资本边际产值(边际生产率、边际收益), 资本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值。
六、马科卢普的国际投资乘数模 型
分析了国际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第一、自发投资
的增加(B)会使国民收入不断增加,自发投资的减 少(A)也会使国民收入不断下降。投资变动引起的 国民收入变动的数就是投资乘数。第二、A国收入的 下降和B国收入的上升会使引致的资本流动与自发资 本变动相抵时才停止。(即A国进口下降的数额总额 =自发投资数额总额;B国出口增加=自发投资数额 的增加) 举例:边际储蓄倾向=0
第一种情况: 没有国际投资发生,也就是甲国和乙国分别使用各自的 资本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甲国的资本边际产值OC 明显低于乙国资本的边际产值O’H,即甲国资本的价格 明显低于乙国资本的价格。这时候,甲国资本的总收益 为OFGA(对资本的报酬OCGA+CFG(类似于消费者剩 余,这里面是对资本的消费者(厂商)获得的剩余))。 乙国资本的总收益为O'JMA, 世界资本的总收益 为OFGA+O'JMA。
甲国资本边际 生产率 F M
乙国资本边 际生产率 J H
E
N
R T G
C J’ o
F’
B
A
o’
第二种情况: 发生国际投资,必然会出现资本从资本充裕、边际收益 较低从而资本的报酬较低的甲国流向资本短缺、边际收 益较高从而资本的边际报酬较高的乙国。由于资本供求 关系的变化,甲国的资本边际产值或者说资本边际生产 率必然上升,而乙国的下降。资本的跨国流动直到甲乙 两国的资本边际产值及资本价格相等时候,即到E点才 会停止。甲国流向乙国的资本量为BA,甲国的资本存 量为OB,乙国的资本存量为O'B。
奥伯斯特菲尔德等人在20世纪90 年代提出了第二代货
币危机模型。即使宏观经济基础没有发生变化,投机者 如果预期该国货币将会贬值,大规模的冲击必定导致该 国货币贬值,因而这种危机具有自我实现的特征。
二 、 资本管制的政治学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对资本流动实施严格
的管制源于其奉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即进口替代工业 化战略,工业化成为发展中国家追求的首要目标。
一、休谟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论 述
休谟的价格铸币机制
二、费雪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率 理论模型
理论基础:李嘉图比较利益
该理论认为,在不考虑资金流动中的各种风险素时,
资本在国际间不同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的收益率就是 这些市场上的利率,各国利率的差异决定了资本在国 际间的流动情况,而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结果则是消 除了各国之间的利率差异,直至本国利率水平与世界 利率水平相等时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