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散文阅读中的赏析句子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语言赏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语言赏析

基本题型2:品评修辞手法。
课文回望:
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下面句子。 (3分)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仓,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一个忍 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紫藤萝瀑 布》)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 写紫藤萝花开时的状态,(1分)表现了它的生机 勃勃和美好可爱,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分)
“战法”小结
1、赏析语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 ②句式——骈散结合、长短相间,特殊句式等。 ③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④词语——色彩词、动作词、形容词、叠音词等。 2、以“改、删、换”的形式来提问时,答题时 不要忽视“前加”和“后缀”。(判断的结论)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真题再现: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
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 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
——09年安徽中考题《枫叶礼赞》
答题思路: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解题方法:
形式 + 内容 + 作用(效果)
形式包括词语的特色、句子的修辞、句式运用、
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
内容就是指句子本身的意思和它隐藏的含义; 作用是指这个句子(这段话)对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作用。
基本题型1:揣摩具体词语妙用。
课文回望:
请说说句中划线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2分)
变化题型1:
基本题型2之最新变化
——品析可否增删词句和改换表达。
课文回望:

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进一步指导散文阅读中的句子赏析题的答题

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进一步指导散文阅读中的句子赏析题的答题

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进一步指导散文阅读中的句子赏析题的答题【词语赏析】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品析“偷偷地”“钻”“偷偷地”“钻”,运用拟人的修辞,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变现了作者的惊喜。

2)“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更好地表现春天的生机。

侧面衬托出春花的繁盛和香甜。

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

【手法赏析】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把“每一朵盛开的花”比作“张满了的白帆”和“笑容”,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

且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作者了喜悦的心情。

2、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拟人,“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和人情味,仿佛水被水藻绿的精神所打动,为了“绿”而不结冰,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有从侧面表现水的温和,表现作者对济南东天水的喜爱、赞美。

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散文阅读----- 语言赏析(一)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散文阅读----- 语言赏析(一)

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一) 考点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近几年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型特点。

•2、学会从修辞和用词的角度答题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正确答题。

一、链接中考1.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

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2010《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水微波荡漾的动态美和阳光的明媚,突出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请你从用词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盛满”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浓郁,“掠过”一词突出了花香随风飘散的情态,“一次次”则突出了香气之浓,花期之长,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开花的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请你从散文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2012《凝望一棵开花的树》“像盛满香料的杯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浓郁,(1分)“掠过”一词突出了花香随风飘散的情态,“一次次”则突出了香气之浓,花期之长,(1分)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开花的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分)二、学以致用1.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上的课文中精彩语句的品味赏析题。

要求:1.抓住要点,仔细分析,准确表达。

2.独立完成。

3.时间:5分钟。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A句。

(3分)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

3.请从用词的角度对B句作简要分析。

(3分)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

三、教师寄语:•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散文阅读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散文阅读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例《带伤的美丽》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 方面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内涵。(6分) (1)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 (2)她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乌梁素海 水质恶化的程度。 (2)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化地表现了生态 严重恶化的乌梁素海仍被严重透支的现状。 注意: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要转化为概括性 的直白的语言。
四、从相邻的句子入手

在语段中间的句子,要结合这个句子 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 邻的上下句,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例《听朗诵》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 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 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 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 很远了。
答案: 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 久远了
五、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分析句子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 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 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例:后来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 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 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 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 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 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 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埋葬了。 谁都可 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 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 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 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 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茨威格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谈谈散文阅读中的赏析句子

谈谈散文阅读中的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的方法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5:“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散文阅读句子赏析的二种角度(描写和用词)++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散文阅读句子赏析的二种角度(描写和用词)++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第二讲:初中散文阅读——句子赏析题(二)教学目标:1.巩固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2.掌握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3.学会分析各种词语的表达效果本课精讲:1.人物描写赏析的答题技巧2.各类词语的特点及运用词语的答题思路相关知识点一.描写手法角度1.人物描写外貌(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具体分析:(1)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作用:表现人物...身体、生活或精神状况;塑造人物...的性格或形象;(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身份职业特质);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3)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及表情变化的描写作用:表现人物因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而怎样的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

(4)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揭示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反映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情感;(语言经常和其他描写搭配,一般不单独考)(5)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注意:心理可能是多种)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3.答题技巧判断描写手法→明确人物→表层理解→深层挖掘4.答题格式运用了_______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谁)的_______(内容:样子、情态、心理等),表现了_______(心情、性格、精神、情感等)。

二、词语运用角度1.哪些词语值得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等2.各类词特点(1)动词:准确传神写出事物动态(动作、状态)(2)形容词:生动传神的刻画描写事物的性质或状态(3)副词:强调描写事物的特点(4)拟声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事物特征(5)叠词:形象性、确切性、音乐性片段练习1.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语句赏析--散文《永远的夜来香》阅读及答案

语句赏析--散文《永远的夜来香》阅读及答案

永远的夜来香周树华①晨曦初露,我走出小院,发现隔壁家的植物开花了,紧挨着两家中间的篱笆,有几朵花已经伸到了我家院子里。

绿色的茎叶、黄色的花朵,这不是夜来香吗?我忙凑上前去用鼻子验证,贴着花蕊深吸一口气,好熟悉的花香!原来它们开了一夜,此时还未来得及闭拢。

②夜来香每朵花有四瓣,每瓣的上端有个豁口,花瓣边缘相互重叠,虽是单瓣,却并不显单薄。

每片花瓣都好像是蝴蝶的翅膀,纤弱娇嫩,惹人怜爱,七八根花丝依偎在一起,窃窃私语着。

整朵花的颜色是纯黄,没有一丝杂质。

它的黄不似油菜花的明黄,不似向日葵的深黄,更不似菊花的蜡黄,是一种淡淡的娇黄。

③夜来香承载着我少年的梦想,记录着我儿时的快乐时光,包含着姥姥对我的无限爱意。

我喜欢夜来香,看到它,我尘封的记忆闸门就被打开了。

④初识夜来香是少年时期,那年到姥姥家过暑假。

姥姥家在吉林丰满的孟家村,村子不大,人口不多,山环水绕,景色优美。

农家小院,种了许多蔬莱,绿色有机,随吃随摘;而在家门口,则种了不少花草,有细粉莲、蜀葵、扫帚梅、芨芨草、夜来香等。

五颜六色,把家门口装点得色彩缤纷。

我就是在那时认识夜来香并爱上它的。

⑤傍晚,吃过晚饭,大家都到室外乘凉。

小孩子们是坐不住板凳的,在院子里跑跑跳跳,嬉戏玩耍。

我悄悄摘下几朵夜来香,别在衣服的扣子上,然后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

我藏到一个柴草垛后面,一会儿紧张地向四处张望,一会儿弯腰深吸夜来香的花香。

正在沉醉之际,前院的胖丫突然从我身后跳出来,大声喊道:“捉到你了!”她气喘吁吁地让我猜是怎么找到我的,然后得意地说:“我走到柴草垛旁,闻到了一股花香,绕过来一看,你果然在这里。

”哦,原来是夜来香出卖了我,但是我却不恼它。

⑥美好的记忆中总少不了萤火虫。

幕色中,萤火虫上下翻飞,左右盘旋,像一个个舞者在翩跹起舞。

我一手举着一把夜来香,一手跟随萤火虫的光亮挥舞,和几个小姑娘一起,追逐着,呼喊着。

突然一个小姑娘停下脚步,张开小手,我们争相围拢过去看她手心里的小虫。

散文的含义理解语言赏析

散文的含义理解语言赏析

一、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2017·高考全国卷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2017·高考北京卷)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 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
题干 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
示例 感。 (2015·高考重庆卷)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 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解析 画线句写的是“我”在看到使用徽墨书写时的主观感受。 从艺术手法的层面看,“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看到了徽 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既是拟人,又是“我”的主观想象, “翩翩起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 从思想内容的层面看,这些美好的想象和感受表现出“我”对徽 墨的喜爱,由此生发的“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的感慨则表达了“我”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 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 的向往。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 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 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 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 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 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 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指代词
者段落 有特殊指代(远

赏析句子从含义的角度

赏析句子从含义的角度

小说、散文中句子赏析要明确角度:(在语境中)题干中出现“表达效果”、“好处”、“作用”或直接写“赏析”之类的词就是考察赏析题,无角度的赏析要选好角度。

答题表达规范:角度+描写内容+作用(主旨或情感或人物心情、人物特点)1.从关键字词角度赏析。

例:09南京卷 14题赏析句子:14.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解答:运用“不起眼”、“躲”、“素素”、“淡淡”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

此类题一般找出文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对之进行赏析,体味在文中的作用。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例1:14.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紊妆,淡淡笑。

解答: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

例2:21.请对第⑥段划横线句加以赏析。

(3分)我恨室外如烟如雾的小雨,恨煤炉上那只飘着苦腥味的药锅,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乱响的藤条躺椅(2010鼓楼区一模卷)解答:运用排比的修辞,渲染了我“一天坏于一天”的心情。

3.从多种感官角度赏析。

例:21.请对第⑥段划横线句加以赏析。

(3分)我恨室外如烟如雾的小雨,恨煤炉上那只飘着苦腥味的药锅,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乱响的藤条躺椅。

(2010鼓楼区一模卷)解答:从视觉、嗅觉、听觉等不同的感官角度写我内心感受,来表现我内心的痛苦。

4.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例1:我恨室外如烟如雾的小雨,恨煤炉上那只飘着苦腥味的药锅,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乱响的藤条躺椅。

解答:这是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表现了我此时痛苦难熬之情。

例2:20.题第⑥段与第⑨段划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任选一句作答)(2分)(1)南方的梅雨“滴滴答答”不停(2)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在操场上跳绳??解答:(1)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痛苦难熬之情。

(2)景物描写烘托我病愈后兴奋开心。

词语赏析1. 词性转变。

例:(2)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2分)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 附参考答案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  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常见问法:①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②请问文中画线句好在什么地方?③请问文中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技巧点拨:完成此类题目,可从修辞、写作手法、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动词的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1、修辞手法①比喻,可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②拟人,可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感情(把……写活了,或把……人格话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态”的句式回答。

③夸张,可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讽刺/喜爱之情,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的句式回答。

④排比,可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上去朗朗上口,增强文章语势。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渲染了……的感情/使文章条理分明”的句式回答。

⑤反复,可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 强烈表达了……之情”的句式回答。

⑥对偶,可用“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的内容,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

读上去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的句式回答。

⑦设问,可用“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句式回答。

⑧反问,可用“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为陈述句),强烈表达……之情。

”的句式回答。

⑨反语,可用“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的本义是……,这样写增强了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有力度”的句式回答。

2、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对比、衬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前后呼应、托物寓意、象征、卒章显志、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借古讽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①对比,可用“此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和……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②象征,可用“此句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和……的相似点,通过对……的准确的精细描写,更好地达到了……的目的”的句式回答。

散文阅读语言品析

散文阅读语言品析
走进作者内心 品味散文语言
——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执教教师: 高 莉 单位:乐山市沙湾区沫若实验中学
三年前,我差点与这世界告别。 我知道,这告别迟早要有, 因此,我愿意将这抢回的生命再做一次燃烧。 ——苏叔阳诗集《世纪之歌》
我自学
(赏析的基础是对文章的理解)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找出相关句子。
2、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不是怕死,因为我已亲近过一次死亡,我怕 比死更恐怖的麻木与平淡。
——苏叔阳《渴望激情》
语言赏析 之
品味句子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春节刚过,暖风还待在老远的 南方,树枝可是等不及了,它们急急忙忙攒足了汗水从 根到梢让自己活软起来”这个句子。(4分)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等不及了”“急急忙忙” 将树枝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枝生机勃发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之情。
答题格式: 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思想情感
切入点二 :关键词语
找关键词的方法: 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副词、数量词 等会让平淡的句子增添色读文章中划双横线的句子,找出一个你们很 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各小组派一位代表展示成果。 小帮助: 1、运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 修辞判断+修辞分析+表达效果+思想情感 2、运用关键词的答题格式: 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思想情感
答案: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叶和花蕊比作 生命的精灵,并将它们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树叶和花蕊充满生机的特点;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 气,表现作者受到树叶和花蕊的鼓励,对生活充满信 心、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赏析第1段中“这回好了:从春到夏,我守在一个 窗口盯着一根树枝,从早到晚”这个句子的妙处。 (3分) 答案:“守”和“盯”两个动词,“一个”和 “一根”两个数量词,生动传神地写出 了“我”住院时枯燥无聊的心情。

散文阅读中的句子赏析

散文阅读中的句子赏析
答题格式:
通过……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特点(或表达了……情感、思想)
小结
散文阅读中句子赏析常用的切入点及答题格式:
2、修辞角度
(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反复、排 比、对偶等)
答题格式:
运用了……修辞(要作出具体分析),生动 形象地写出……(被描写对象的特征),表达 了……/突出了……
句子赏析之
考题精选(一)
品析下列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⑴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 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⑴“骤然”写出了她的美丽在瞬间给我的心灵带来 了巨大的冲击。(2分) ⑵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 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 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 ⑵“滚落”写出了卷发的生动和俏皮,富有动态美, 烘托出她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2分)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句子赏析之
中考常见修辞
比喻 反复 拟人 排比 夸张 对偶 反问和设问 对比
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 拟人: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情感),使物人格化,突 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强调了……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 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槐花不争艳、不媚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槐花的喜爱之情。(4分)

散文阅读之赏析句子

散文阅读之赏析句子

散文阅读之赏析句子及答案【学习目标】1、掌握散文阅读中赏析句子题的做题方法;2、规范赏析句子题的答题模式。

【考纲解读】鉴赏评价D级要求: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知识储备】①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

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③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④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⑤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

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⑥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设置悬念)⑦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了……⑧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了)……,抒发了……【温故知新】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选自《荷塘月色》题目:赏析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我的答案2、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散文赏析句子和标题的作用

散文赏析句子和标题的作用
“掉”字将无形的阳光描绘成有形的物体,化抽象为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偶尔”表现出了葡萄藤的枝繁叶茂;把 几片阳光比喻成梦的碎片,写出了阳光的投影给人的迷离倘恍 之感。(2分,答对两点即可)这句话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出了阳 光透过葡萄叶子撒在地上的情景,从侧面表现了葡萄藤叶繁密 茂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
分析文章标题的角度: ①有的标题作为“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 ③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 ④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 ⑤有的标题有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
理解或鉴赏标题时: 一是要分析词语, 二是要注意修辞, 三是要注意虚实, 四是要联系全文内容(开头、结尾)和结构, 五是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背景。
生命之芯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 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 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 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 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问: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一 联系表层含义 二 体会深层含义 三 联系全文内容 四 结合文章主旨
答题的步骤——标题作用类
第一步,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语境义)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 心所在。标题常常与文章的选材安排有关,有的与 开头或结尾形成照应,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 —线索。 第三步,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散文阅读—— 赏析句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鉴赏评价词语句子 1、思考角度:
①本身含义(在句中、文中的含义) ②表现手法 ③表达效果(目的、作用) 2、明确答题模式 赏析=明方法+举实例+析作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句子赏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句子赏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句子赏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同学们在阅读这篇课文时需要做好哪些句子赏析工作呢?我们在此整理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期望大家在阅读流程中有所收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句子赏析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题目所示,写的是两个天地的生活,两个生活环境的变化。

对百草园有这样一句叙述: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确凿或者会被指为不合逻辑。

然而,这是鲁迅特意采用的;如此使用方法在别的作品里也出现过,譬如小说《孔乙己》的结末有云: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的确死了是说孔乙己在他被打折了腿的困境中必死无疑,大约指的是并未得到确证或实信,全句意为:估计孔乙己肯定是死了。

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句,亦与此仿佛。

似乎一词,用来说明离开百草园已经多年,恐怕记忆不真;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用来表述百草园留在记忆里的印象确实如此。

这样说,没有哪些违反逻辑之处,正像诸事齐备只欠东风的说法并不受逻辑的指摘一样。

既然在记忆里它只有一些野草,并没有引人入胜之处,为啥又说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呢?这里,千万不要看漏了那时两字。

那时自然是童年时期。

但是,大家如果据此说,从儿童的见地来看,百草园是富于生活乐趣的,那不免是一偏之见。

让今天的儿童到百草园去,大约不会感到乐了。

百草园之所以成为我的乐园,就由于那时是鲁迅的孩提年代。

我出世的时候是清朝的末年,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国的年代。

那时,根据读书人家的家教,屏息低头,毫不敢轻举妄动。

两眼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满脸装出死相,说笑就是放肆。

在这种情况下,宅子的后面有个百草园,虽则是荒园,也就成为幼年鲁迅流连忘返的乐园了。

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是下文所作的描写里,还叙及见到过不少昆虫,还有飞鸟。

只有一些野草之说,是不是失之于偏狭了呢?不是的。

所谓百草,是相对于百花而言的,这个园原是荒园,只是任其成长野草,并不种植花木,更无名花异卉,因此不以花园为名,而称之为百草园。

散文句子赏析方法

散文句子赏析方法

散文句子赏析方法一:意境一致散文贵在意境。

散文中的“意”是指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境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因事明理。

这些可寄托作者情思的景、物、事就是“境”。

这就是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

小学语文的课文,有很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学作品。

老师要抓住这些好文章予以分析,与学生一起领会文章中那幽深美好的意境。

课本中描写大自然风光,歌颂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就很多。

如,《桂林上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

”这些优美的文字画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美,将我们引入了一副神异的山水画中。

这时,我们指导学生要融入这美的意境之中,细细体会那美的语言,美的风光,美的山山水水,美的描写构思,从而使学生引发出一种阅读的情趣。

此外,《海上日出》、《梅雨潭》等作品,也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祖国河山的美好壮丽,融情于物,情景交融,它们是具有很美的意境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教师不妨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深深体味其中的妙处,并融入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去。

美的作品不但以深邃的意境见长,而且以精美的语言取胜。

尤其散文,语言更是流畅生动,清丽怡人。

或对偶排比,铺陈挥洒;或神驰万里,天上人间;或议论抒情,神情飞荡。

教师要指导学生捕捉文章中进行这些描写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其中的感情,领会其中的妙处。

如:《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吃鱼骨、嚼草根献出生命的形象描写;英勇杀敌,拒不投降而跳悬崖的狼牙山五壮士的高大形象的刻画;为了战争胜利而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形象的描写;日理万机,积劳成疾的周感人的展现,都运用了准确入深的语言进行描写。

教师找出关键词语,反复诵读。

深入赏析,细细品味。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句子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
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5:“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5: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

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

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6:“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6:这是一个过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7:“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赏析7: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章结构谨严。

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8:“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赏析8:小草比树木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势;而树木凭的是自身的优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欣赏之情。

例句9:“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赏析9: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例句10:“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10: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例句11:“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11: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12: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
赏析12: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例句l3:《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文章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赏析13:“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例句14:《鼓神》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B) 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赏析14.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6.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5:“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赏析15:这是描写最初地质突变时的情景,一句话一种景象,字虽不多,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交代了峡谷的来源。

例句16:“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
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赏析16: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