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摘要)
两化融合自评估报告模板
两化融合自评估报告模板
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智能化与机器人融合的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不仅能为传统行业带来质的飞越,更可以在新兴行业中实现高效自动化。
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化技术以及它们的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机器人智能化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热点。
二、主要内容
1.本次我们融合了智能化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实现了机器人智能化融合的效果。
2.通过融合技术,将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提升,使其能够针对复杂环境进行快速和有效的应对。
3.智能化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在技术实现上的融合,使机器人的功能更加完善,能够实现更快速、更准确、更稳定的工作效果。
4.本次融合为机器人技术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家电智能化、室内定位等多个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本次融合自评估
1.本次融合技术总体实现效果良好,主要成果如下:
a.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能够应对复杂环境进行快速和有效的应对。
b.机器人的功能更加完善,能够实现更快速、更准确、更稳定的工作效果。
c.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家电智能化、室内定位等多个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成效、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和阶段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成效、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和阶段发展历程和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客户响应速度、客户服务等因素已同传统的质量、革新、功能化和成本列为企业竞争的必备要素。
公司管理层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科技载体的重要思想,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进程,在战略高度上,统一和强化公司信息化管理组织。
在企业文化上提出“以营销委龙头,财务为核心,信息化委手段”的发展方针,在公司内部全面贯彻集团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毅力。
近年来菲时特集团在两化融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达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使企业运营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从集团信息化整体发展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发展阶段。
下面我将做简要的介绍。
一、准备阶段(2009年-2010年)人员准备:菲时特集团在2009年组织成立集团信息中心,招收了一批优秀的IT高新技术人才,分管南京与浙江两大生产基地信息化工作。
制度准备:公司内部确立了“以营销委龙头,财务为核心,信息化委手段”的发展方针并由集团总经办牵头,规范了集团在信息化建设上的一系列操作职责。
基础资料准备:对公司经营的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工作和讨论工作,包括产品分类、产品编码编制规则、客户资料、客户信息维护方式与分类等。
菲时特集团耗时一年规范了集团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制度、责任和基础信息管理方式,为接下来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启动阶段(2011年-2012年)在2011年7月份,菲时特集团展开分销系统的选型工作。
通过与世界软件百强企业SAGE软件公司合作,确立了公司信息化的首选方向并2011年11月份正式启动了SAGE分销系统项目的实施工作。
三、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SAGE项目实施成功后,公司又相继启动了集团中英文网站、昂捷SCM总代商系统、生产自动化包装线、渠道在线集成化服务平台等多个项目。
在后文会做简要的介绍。
两化融合自评估报告
两化融合自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结合,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了解到两化融合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在过去一年中积极参与了公司的两化融合工作,并对自己在其中的表现进行了自我评估。
二、工作内容1.参与制定公司两化融合发展规划:作为一个有一定信息化经验的员工,我在公司两化融合发展规划的制定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参与了需求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工作,并通过与各部门相关人员的沟通和协调,最终有力地推动了规划的制定。
2.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我积极参与了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我负责了一些信息化项目的推进工作,包括企业ERP系统的升级和优化、数据分析平台的搭建等。
通过这些工作,我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的同时,也为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我积极参与了公司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作。
我了解到智能制造是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主动学习了相关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推动了公司智能制造的应用和推广。
我参与了一些智能生产线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为公司的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自评估在以上工作中1.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通过参与公司的两化融合工作,我不仅加深了对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理解,还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不断学习并应用新的技术和工具,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推动力和沟通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普通员工,我没有管理层的职位,没有决策权,但我积极参与并努力推动了公司两化融合工作。
我积极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员工进行沟通,解决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发现,通过与各个部门的沟通,可以更好地把握工作的实际需求,并推动项目的顺利推进。
3.需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项目中的实践,我逐渐培养了分析需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化融合评定标准
两化融合评定的标准
两化融合评定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
2. 企业有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需求,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显著的成效。
3. 企业所属行业不限制产品所属行业。
4. 企业人数: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数在100人左右,如果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企业人数则无具体限制。
5. 企业销售收入:两化融合对销售收入无具体要求,规模以上企业最佳。
6. 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工业控制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管理)、EDS (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MDS (经营管理与决策系统)、QAS(质量保证系统)、MAS (制造自动化系统)、MES (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OA (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7. 持续保障企业财务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这要求公司能进行资金保障,要求企业近两年对信息化工业化有资金投入(包括生产设备、信息设备、服务器、各种培训服务等)。
8. 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理想情况是有独立的机房或者机柜,保障外人不能随意破坏窃取服务器数据。
如果企业系统是云端部署,
无独立机房也可以。
请注意,两化融合评定标准会根据具体时期及具体行业特点有所不同,以上所述仅供参考,如果需要详细信息,建议到相关网站查询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评估报告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摘要)【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5日】【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字体:大中小】为科学衡量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两化”融合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地方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根据2011年12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即“6+1”活动)中“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的部署,在信息化推进司的指导下,赛迪研究院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在评估试点的基础上首次开展了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形成了《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一、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过程“两化”融合是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涉及理念转变、模式转型和路径创新,其推进工作需要顶层设计和把握。
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依据和抓手,有利于摸清各地“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和规律,引导政府部门找到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制定具体有力的推进措施。
2012年初开始启动评估工作,历经前期研究、试点评估、修改完善和评估实施等阶段。
(一)前期研究(1月-2月)。
2012年初,成立了评估工作组,开展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专题研究。
评估工作组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经与专家讨论和反复修改,按照系统性、可比性、可测度、可扩展的基本原则,初步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方法。
(二)区域试点评估(2月-9月)。
2月份评估工作组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试点方案》。
3月份,确定了具有区域代表性、具备工作基础和工作条件的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重庆市、云南省作为评估试点省市。
6月份试点省市上报了工作方案。
8月底至9月初,评估工作组对试点省市的评估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总结了评估试点工作,并修改完善了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两化融合评定步骤
两化融合评定步骤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实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过程。
为了评定企业两化融合的水平,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步骤和指标评估。
二、评定步骤1. 确定评定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评定的目标,包括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发展需求和重点关注的领域等。
评定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确保评定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制定评定指标体系:根据评定目标,制定相应的评定指标体系。
评定指标应该包括两化融合的各个方面,如信息化应用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水平等。
评定指标应该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
3. 收集相关数据:为了评定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可以通过企业的报表、统计数据、调研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评定提供依据。
4. 进行评定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评定分析。
可以采用量化评分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各个评定指标的权重,对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进行评定和排名。
5. 提出改进建议:评定结果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根据评定结果,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提高两化融合水平。
改进建议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为企业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6. 定期跟踪评估:两化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跟踪评估。
企业可以建立评定指标的长期监测机制,定期对两化融合水平进行评估。
通过定期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持续提升。
三、总结通过以上的评定步骤,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
评定结果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两化融合评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不断推进两化融合,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一、评估指标体系为科学衡量全国各地“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两化”融合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各地方政府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基于系统性、可比性、可测度、可扩展的原则,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见表1)。
该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三类23个指标。
第一类是基础环境,共8个指标,涵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应用普及、“两化”融合政策环境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工业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等方面;第二类是工业应用,共8个指标,涵盖工业企业重要信息系统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生产装备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工业园区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第三类是应用效益,共7个指标,涵盖工业生产效益和水平、创新能力、节能减排水平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
表1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23①上表中所有调查数据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行业应为当地总产值排名前4位的重点工业行业,调查企业应为上述每个行业中产值排名前10位的企业和10家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参考《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小企业的选取由各地自行确定)。
②装备数控化率是指数控装备占生产装备的比例。
4二、指标测算方法根据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采用无量纲化处理和综合评分法,计算出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
计算方法如下:(一)指标无量纲化为了消除各指标单位不同的问题,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出无量纲化后的相对值。
各评估指标原始值记为ni X (n=年份,i=指标),无量纲化后值记为ni Z 。
为了避免某年数据变化过大造成无量纲化值突变,消除数值突变对评估效果的影响,这里采用取对数的方式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
考虑到综合计算结果能满足各地自己时间维度上的纵向比较需求,需设定指标基期。
选择2010年作为基期,将2010年的全国各省数据的中间值记为(2010)n i Z ==50。
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年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年月年月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年)》,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区域试点。
鼓励各地开展省级试点示范,配合开展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支持行业协会和地方继续开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测度、企业对标和示范推广工作,引导企业参与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和普及推广。
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提高两化融合服务支撑能力。
”年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苗圩部长提出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信息产业支撑能力。
两化融合着力点在于营造良好环境,确立标准标杆,汇聚政策资源,激发企业行业的内在动力。
”两化融合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是推进两化融合的有力抓手,也是各地摸清两化融合现状、发现问题、把握发展趋势和规律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引导、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年,在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连续两年开展了全国两化融合区域发展水平评估。
评估工作得到了各地的肯定和支持,部分省市还借鉴评估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法,对本省地市级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开展评估。
年,在前两年评估的基础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开展了第三次两化融合区域发展水平评估。
为确保评估的连贯性和可比性,本次评估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与年基本保持一致,指标体系包括基础环境、工业应用、应用效益三类共项指标,其中项指标数据来自公开统计数据,项指标数据来自抽样调查,企业数据采集量由首次评估的多家扩大到本次的多家。
最后,基于数据校对和指数计算,编写完成《年度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目录一、综合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基础环境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城(省)域网出口带宽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固定宽带普及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移动电话普及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互联网普及率错误!未指定书签。
两化融合自主评估报告
两化融合自主评估报告导言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两化融合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报告旨在对我公司两化融合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两化融合的基本情况1.公司对两化融合的重视程度公司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和战略,设立了两化融合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
2.两化融合的组织架构公司建立了专门的两化融合部门,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并与外部合作伙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3.两化融合的成果公司在产品设计、生产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并且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二、两化融合的优势和问题分析1.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优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信息化的供应链系统,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库存成本。
(3)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问题(1)技术和人员匹配问题: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与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2)传统管理习惯难以改变:部分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接受度不高,影响了两化融合的推进速度。
(3)信息安全风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公司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也相应增加。
三、两化融合的改进措施1.技术和人员匹配问题(1)加强技术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2)引进专业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弥补技术和人才不足。
2.传统管理习惯难以改变(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内部会议、培训和示范项目,引导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信息化技术。
(2)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两化融合,改变传统管理习惯。
3.信息安全风险(1)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安全操作规范,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2021年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2021年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贯彻落实《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文件精神,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省经信厅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组织开展2021年全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对全省11个设区市和97个县(市、区、功能区)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
评估采用《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
现将评估结果公布如下:一、2021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体情况(一)各设区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2021年各设区市持续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行动,加快发展新智造。
根据评估结果,各设区市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两化融合总指数超过100,为全省产业数字化发展领先的地区,其中绍兴的两化融合总指数增幅最大,较上年增长9.58;第二梯队两化融合总指数处于80-100之间,为全省产业数字化稳步提升的地区;第三梯队两化融合总指数均突破70,着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基础环境方面,全省各设区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专项政策、资金等支持,不断完善两化融合发展支撑。
城域网出口带宽方面,该项指数位全省最高,为1.21;固定宽带普及率方面,项指数全省领先,分别为5.29、5.28;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方面,从顶层战略出发加速数字化转型。
工业应用方面,各设区市重点工业企业加快智能化技术改造,深度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
应用效益方面,两化融合扎实推进,各地的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效果明显,应用效益指数较上年增幅较大,分别为3.51、3.26和3.15。
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方面,第二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方面,指数居全省前两位,分别为3.12、2.88;规上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方面,项指数全省最高,为3.58;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专利量方面,项指数优于省内其他地区,为4.50;单位GDP 能耗方面,项指数占明显优势,为2.1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方面,作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中心,该项指数全省领先,分别为14.74 和10.62;至2020年,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和通过评定企业数量方面,项指数处于全省前列,分别为7.77、7.62和7.07;两化融合相关示范试点企业数量方面,项指数居全省前两位,分别为8.77和7.17。
两化融合报告
两化融合报告
近年来,“两化融合”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了推进两化融合,在不久前,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两化融合报告。
该报告结合当前国内制造业和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两化融合方向和目标。
其中,要求加强企业数字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打造智慧工厂,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加强设备和工艺数字化、建设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推广虚拟仿真和数字化双创、打造以数据驱动的智慧制造等。
报告还指出,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技术是推动两化融合的核心和根本。
因此,中国制造业要加强核心技术创新,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培育并集聚一批创新型企业。
报告中,还提出了加快两化融合的五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安全可靠的“网络工厂”;二是推
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高端、智能化、绿色化制造业;三是加速培育工业互联网应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协同创新;四是建设数字孪生产品,提供数字化的、高效率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服务;五是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助力传统制造业提升效率和品质。
总而言之,进行两化融合,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作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共同推动两化融合工作的全面展开。
两化融合评估诊断报告内容
两化融合评估诊断报告内容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可以包括对两化融合的定义和背景简要介绍,以及对本篇报告内容的总体概括。
我们可以在这一部分引入两化融合的概念,即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它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并对各行业和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也可以简要说明本报告的目的,即对两化融合的评估诊断,为相关企业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两化融合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定义两化融合的概念,然后探讨两化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对当前的现状和挑战进行分析和评估。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两化融合的优势和益处,提出推进策略和措施,并展望两化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本报告将全面深入地分析和评估两化融合的情况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文章的目的是对两化融合进行评估和诊断,深入了解其定义、重要性、现状和挑战,以及优势和益处,推进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报告,我们旨在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促进两化融合在各个领域的健康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两化融合的定义两化融合是指信息技术(IT)与工业化技术(OT)的融合,也称为工业互联网。
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生产设备和生产系统往往与信息技术系统相互独立,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互联和数据共享。
而两化融合则是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和工业化技术,实现设备之间及设备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利用等目的。
两化融合的核心是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的无缝传输,从而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管理和控制。
通过两化融合,工业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两化融合的重要性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
Mbps
移动电话普及率( 4.0)
互联网普及率(4.0 ) “两化”融合专项 引导资金(2.0) 中小企业信息化服 务平台数(3.0) 重点行业典型企业 信息化专项规划( 3.0)
部/百 人
%
工信部经济运行局 统计数据
《中国互联网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 当地工业和信息化 主管部门 当地工业和信息化 主管部门 制定企业信息化专项规划的企业数/ 4 调查企业总数 是则记为该项满分,否则记为零分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年4月
内容提要
一、评估指标体系
二、指标测算方法 三、评估指标统计表 四、工业企业调查问卷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2
一、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三类23个指标。
第一类是基础环境,共8个指标,涵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电话和 互联网应用普及、“两化”融合政策环境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 系建设以及工业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等方面; 第二类是工业应用,共8个指标,涵盖工业企业重要信息系统应用、电 子商务应用、生产装备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工业园区信息化应用等方面; 第三类是应用效益,共7个指标,涵盖工业生产效益和水平、创新能力、 节能减排水平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
%
调查数据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7.0)
%
工信部规划司
反映当地重点工业园区“两化”融合发 展水平
一、评估指标体系
指标分项说明Ⅱ——工业应用
1.重点行业典型企业ERP普及率
该指标反映本地区重点行业典型企业ERP应用情况。 数据来源:企业调查数据。 计算方法:受调查的重点行业典型企业中广泛应用ERP的企业数/受调查的重点行业典型企业总数。 工业企业广泛应用ERP是指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主生产计划、销售执行计划、财务预算、人力资源 计划等功能基本实现
2024年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形势展望报告
导语
2024年是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攻关关键之年,也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的开局之年。
不仅有中央的“十三五”和“新发展”,还有各行各业纷纷落实两化融合发展,中国的两化融合发展的中国梦正在不断实现。
一、两化融合发展形势分析
(一)技术支撑发展的特点
中国正处在一个以技术支撑发展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时代,信息技术是保障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正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动者,通过技术和资金投入,以极大的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过程。
(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特点
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主导科技创新发展,改善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以及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政策,将形成更强的技术支撑,推动中国两化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原则,中国政府加大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投入。
全国两化融合指数正式发布2015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72.68
全国两化融合指数正式发布2015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72.68作者:来源:《中国电子报》2016年第58期8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2015年度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依据2015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两化融合领域基础数据及8000多家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数据,利用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全国以及各省份2015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分析。
两化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72.68,基础环境指数为75.38,工业应用指数为66.04,应用效益指数为83.25,从评估结果看,2015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6.54。
其中,基础环境指数为75.38,增长了3.67;工业应用指数为66.04,增长了6.34;应用效益指数为83.25,增长了9.82。
2011~2015年我国两化融合总指数及各项分指数每年均有不同幅度增长,总指数增长幅度呈先降后增态势,两化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如表1、图1所示。
从各省数据来看,2015年多数省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广东、湖北、云南、山东、浙江的发展总指数增长最快,天津、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安徽、河北、北京、福建的发展总指数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如图2所示。
在基础环境方面,重庆、内蒙古、河北、贵州、甘肃增长最快。
在工业应用方面,广东、云南、湖北、浙江、天津增长最快。
在应用效益方面,西藏、安徽、河北、广西、山东增长最快。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呈六大特点根据2011年~2015年连续五年的监测评估,2015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六大特点:一是全国两化融合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2年~2015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分别为59.07、61.95、66.14、72.68,2013年~2015年指数增长量分别是6.34、2.88、4.19、6.54,增长率分别是4.88%、6.76%、9.89%,2013年~2015年增长速度呈逐年加快态势。
两化融合工作情况汇报
两化融合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公司的XX,今天我很荣幸可以向大家汇报我们公司的两化融合工作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中,公司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此,我将向大家汇报公司在两化融合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导和支持。
一、两化融合工作情况汇报1. 两化融合的基本情况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
近年来,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两化融合”战略,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一背景下,公司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加强信息技术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应用,努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结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两化融合的工作进展在过去的一年中,公司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首先,我们完善了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我们对企业的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进行了升级和改造,提高了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其次,我们推进了生产制造的数字化转型。
公司加大了在数控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制造系统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推动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了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信息系统,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 两化融合的工作成效在两化融合的推进过程中,公司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首先,我们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推进,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生产周期得以缩短,生产成本得以降低。
其次,我们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制造的应用,使得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得以提升,打磨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同时,我们的生产过程得以更好的管控和监测,减少了各种潜在的生产质量风险。
两化融合评估报告
××××有限公司两化融合评估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完成后,公司研发中心制定了《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方案》,旨在对公司两化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与诊断,了解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数据开发利用与打造“××××能力”及其目标的适宜性,掌握生产计划完成率、采购计划完成率、工艺参数控制率、批次检验合格率、外协订单计划完成率、设备维修完成率等指标的达成情况,判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达成情况,以诊断公司当前两化融合发展阶段,识别公司两化融合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两化融合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提供参考,指导下一步两化融合工作的组织与开展。
我公司的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工作于20××年××月××日正式启动。
首先由各部门根据《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方案》计划与分工要求,于××月××日完成了基础信息及数据的采集、归档、统计、分析等基础调查工作。
然后各部门根据调查结果,研发中心于××月××日完成了《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的填报和提交工作。
经过研发中心核查发现有信息统计不准确等共计××项问题点或疑问点。
针对这些问题点或疑问点,研发中心对相应的统计人员及问卷填写人员进行了辅导,并要求重新进行统计。
按照计划于××月××日,对问卷内容进行了评审,确认无误后将信息录入了两化融合联盟官方平台,其评估结果如下:1.四要素与打造的新型能力及目标的适宜性分析(1)业务流程优化与新型能力及目标的适宜性分析本次新型能力优化过程中,根据《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公司对生产排产与跟踪流程、产品包装流程、成品率统计流程、生产成本管控流程、采购作业流程、销售出货作业流程、辅料入库/出库流程、设备保养流程、设备台账录入流程、设备档案录入流程、设备报修流程、设备维修指标控制流程、设备点检流程等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共调整业务流程××项(优化××项,新增××项)。
两化融合情况汇报
两化融合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两化融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
作为一名百度文库文档创作者,我将就两化融合的情况进行汇报,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领域的发展动态。
首先,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看,我国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进两化融合。
制造业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在服务业领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传统服务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
其次,从企业融合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两化融合的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再次,从政府融合的角度来看,政府在推进两化融合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力度。
同时,政府也在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在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最后,从个人融合的角度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个人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和服务,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工作机会,促进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两化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两化融合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两化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希望通过本次汇报,能够更好地促进两化融合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摘要)为科学衡量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两化”融合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地方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根据2011年12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即“6+1”活动)中“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的部署,在信息化推进司的指导下,赛迪研究院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在评估试点的基础上首次开展了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形成了《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一、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过程“两化”融合是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涉及理念转变、模式转型和路径创新,其推进工作需要顶层设计和把握。
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依据和抓手,有利于摸清各地“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和规律,引导政府部门找到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制定具体有力的推进措施。
2012年初开始启动评估工作,历经前期研究、试点评估、修改完善和评估实施等阶段。
(一)前期研究(1月-2月)。
2012年初,成立了评估工作组,开展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专题研究。
评估工作组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经与专家讨论和反复修改,按照系统性、可比性、可测度、可扩展的基本原则,初步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方法。
(二)区域试点评估(2月-9月)。
2月份评估工作组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试点方案》。
3月份,确定了具有区域代表性、具备工作基础和工作条件的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重庆市、云南省作为评估试点省市。
6月份试点省市上报了工作方案。
8月底至9月初,评估工作组对试点省市的评估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总结了评估试点工作,并修改完善了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三)修改完善(7月-10月)。
7月19日和9月21日,评估工作组召开了两次专家研讨会,修改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9月18日,信息化推进司组织召开司局讨论会,再次修改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10月底,按照杨学山副部长关于评估工作的指示,评估工作组全面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该体系包括基础环境、工业应用、应用效益三类指标(共23个),其中有8个指标的数据需要调研统计。
(四)评估实施(10月-12月)。
首先是数据采集阶段。
10月30日、31日,评估工作组先后向部各相关司局和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函征集原始数据,11月6日在京召开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布置会,由各地方按照评估指标体系采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审核和上报。
为按时并高质量完成数据采集和指数测算,评估组专门开发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企业数据填报系统”,编制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测算软件。
截止12月中旬,全部完成数据采集工作。
其次是数据处理和分析阶段。
评估工作组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审核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分法,通过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测算软件,计算得出各地“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并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区域对比分析。
最后,评估工作组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出各省份“两化”融合发展特点,最终完成《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二、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说明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由三类指标构成(见表 1,共包括三类23个指标):第一类是基础环境,涵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应用普及、“两化”融合政策环境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工业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等方面;第二类是工业应用,涵盖工业企业重要信息系统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生产装备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工业园区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第三类是应用效益,涵盖工业生产效益和水平、创新能力、节能减排水平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
表1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1、上表中所有调查数据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行业应为当地总产值排名前4位的重点工业行业,调查企业应为上述每个行业中产值排名前10位的企业和10家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参考《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小企业的选取由各地自行确定)。
2、装备数控化率是指数控装备占生产装备的比例。
三、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根据上述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300多家企业网上调查,采用综合评分法,对2010年和2011年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
(一)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整体情况分析从2011年各省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看,江苏、上海、山东、北京、广东“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福建、浙江、天津、湖北、辽宁紧随其后,甘肃、青海、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区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其余各省处于中间水平(如表2所示)。
三、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根据上述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300多家企业网上调查,采用综合评分法,对2010年和2011年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
(一)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整体情况分析从2011年各省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看,江苏、上海、山东、北京、广东“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福建、浙江、天津、湖北、辽宁紧随其后,甘肃、青海、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区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其余各省处于中间水平(如表2所示)。
表 2 2011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评估结果表通过测算31个省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得分情况,可将各省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在70以上。
江苏、上海、北京作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领先地区,两年均处于第一梯队。
山东“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2011年比2010年提高了6个点以上,由2010年的第二梯队上升至2011年的第一梯队。
此外,广东、福建、浙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提升较快,由2010年的第二梯队上升至2011年的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在60-70之间。
除陕西由第四梯队上升至第二梯队之外,其他成员均由2010年的第三梯队上升至2011年的第二梯队,其中,天津、河南、安徽2年的排名情况尤为稳定,一直保持8、13、14位;湖北、湖南微有上升,分别从10、12位上升至9、11位;黑龙江、重庆有较大波动,特别是黑龙江,由2010年的11位下降至2011年的16位。
第三梯队:“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在50-60之间。
除吉林仍然保持在第三梯队之外,其余成员均由第四梯队上升至第三梯队,其中,新疆、四川、宁夏的排名均有上升,特别是宁夏和新疆,2011年“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比2010年提高了将近10个点,排名上升了3-4位;而河北、内蒙古、广西的排名均下降了1-2位。
第四梯队:“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在50以下。
尽管各省份2011年“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均比2010年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9.07),是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滞后的地区。
其中,江西、海南、山西、云南、贵州2011年的排名均比2010年有所下降。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总结出我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的特点:一是2011年比2010年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从时间上看,2011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由2010年的52.73提高到了59.07,大部分省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均比2010年有5点以上的上升幅度。
从梯队成员数量变化看,2011年第一梯队成员数量由2010年的3名增加到7名,第二梯队成员数量由2010年的4名增加到9名,第三梯队成员数量由2010年的9名下降到7名,第四梯队成员数量由2010年的15名下降到8名。
二是我国区域间“两化”融合发展不均衡情况明显。
从2010年、2011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看,第一梯队的省份均位于东部地区,第二梯队以中部地区省份为主,第三梯队以西部地区省份为主,第四梯队的省份均位于西部地区。
这说明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现象,“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所占比例较少,且基本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而“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二)各地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析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对2010年和2011年全国31个省份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析:北京市2011年“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75.63,比2010年的70.06提高了5.57个点,位居全国第4位。
在“两化”融合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中,应用效益指数最好。
2011年,北京市重点支持了创新研发、智能制造、公共服务、节能减排、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两化”融合项目,呈现出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平台经济逐渐崛起的良好势头。
天津市2011年“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67.23,比2010年的59.43提高了7.8个点,位居全国第8位。
在“两化”融合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中,应用效益指数最好。
2011年,天津市成为全国六个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构建起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工业体系,产业结构进一步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方向迈进。
河北省2011年“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52.6,比2010年的48.43提高了4.17个点,位居全国第21位。
在“两化”融合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中,工业应用指数最好。
2011年,河北省培育了16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112家重点企业,推动了6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快速发展,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山西省2011年“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47.51,比2010年的41.62提高了5.89个点,位居全国第26位。
在“两化”融合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中,应用效益指数最好。
2011年,山西省组织编制了《山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第一批)指导计划》,培养了一批本地信息化服务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推动煤炭工业进入了集约、高效、现代化的大矿时代。
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52.13,比2010年的46.96提高了5.17个点,位居全国第22位。
在“两化”融合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中,基础环境指数最好。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并结合规划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以及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辽宁省2011年“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65.03,比2010年的59.27提高了5.76个点,位居全国第10位。
在“两化”融合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中,基础环境指数最好。
2011年,辽宁省继续实施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