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含答案)
《红楼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笞(chì)楚夤(yín)缘饫(yù)甘餍肥锦衣纨绔B.撺掇(duo) 敕(chì)造否(fǒu)极泰来重鼎之家C.守拙(zhuō) 针黹(zhǐ) 茅椽(yuán)蓬牖稗官野史D.缱绻(quǎn) 睚眦(zì) 应(yìng)运而生运隆祚永2.以下诗句出于画中姑娘之手的是()A.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淮阴怀古》)B.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虞姬》)C.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螃蟹咏》)D.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紫菱洲歌》)3.《红楼梦》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非常多,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院试,考取为秀才;第二级为乡试,考取为举人;第三级为会试,考取为状元。
甄士隐资助贾雨村考的是会试。
B.“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的合称,是元明清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林黛玉进贾府时,正在念这些书。
C.小犬、小幺是谦称自己的仆人和儿子,贱荆是谦称自己的妻子。
D.弱冠指男子成人,北静王水溶第一次出场时尚未弱冠。
将笄之年指女子成年,薛宝钗在贾府过的第一个生辰可以算是将笄之年。
4.第六十二回,小螺和香菱等人斗草,“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
’”,这里的《琵琶记》说的是什么故事A.蔡伯喈弃妻娶牛丞相之女事B.苏轼的《琵琶行》C.傣族的琵琶女传说D.秋胡戏妻之事5.第三十九回,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
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
”“他”指的是谁A.周姨娘B.赖大家的C.刘姥姥D.李嬷嬷6.第二十二回中宝钗所制谜语的谜底是什么A.镜子B.更香C.竹夫人D.风筝7.贾珍夸奖“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的人是哪一位A.张先生B.贾雨村C.胡医生D.冷子兴8.对于这部小说的整体评价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主次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载体是传统文化。
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
而曹雪芹却相异于横向意义上西方的悲剧意识载体,着力从纵向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不同于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和”为文艺思想的喜剧结局规律及表现方式,在沉沉的哭泣中控诉男尊女卑文化的种种罪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尊女卑意识和男权至上原则禁锢的恰恰是女性的自由,而用来禁锢女性自由的正是在落后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封建制度。
在这些“吃人的制度”中,男权主义制度是“吃人的制度”的主体。
这样一来,男权主义制度和专制主义制度就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的最强幕后黑手。
当男尊女卑的文化基因和男权至上的制度形式契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古代中国独有的制度文化。
在《红楼梦》中,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或者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都属于“薄命司”之列,这就从根本上相异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
”不仅贵族小姐不是因为性格而“香消玉殒”,就连女奴丫鬟们也不是因为性格才导致“红颜薄命”。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至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再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演进路径及核心内容B.至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再到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演进路径及核心内容C.至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再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及演进路径D.至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再到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及演进路径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B.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专题05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基础训练)(解析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红楼梦》判词中“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指的()A.晴雯B.袭人C.黛玉D.宝钗【答案】A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袭人的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黛玉和宝钗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故选A。
2.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B.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C.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D.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答案】CC项,“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三国演义》的语句。
3.“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是鲁迅先生对哪个人物的评论?A.林黛玉B.贾宝玉C.贾元春D.薛宝钗【答案】B这道题具体考的是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要读懂鲁迅先生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结合所给选项中的四个人,结合这四人的性格特点分析。
“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的意思就是(他)既亲昵又尊敬一个人,又惟恐违背了这个人的心意。
“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的意思就是爱得太多,但是会心力憔悴,(这样)忧愁和担心会一天天厉害。
总起来说就是,对一个人既亲密又尊敬,每天惟恐违背她的心意,爱得太多会心力憔悴,为此越来越忧心。
这与贾宝玉“博爱”的性格很吻合。
本评论写出了贾宝玉既亲密又尊敬女性的特点。
故选B。
4.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
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
__________。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1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当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但我们也可以认为,《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还可加上他的知己林黛玉)的生命体验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思想观点,体现着作者的人生态度。
此外,来往于仙界和尘世的一僧一道与出入于贾府的刘姥姥,作为另两个代表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从不同的侧面,与宝黛的视点和合在一起,构成作者曹雪芹的一个多元的矛盾思想体。
我们读《红楼梦》,常常感到有几个不同的开头:从第一回一僧一道开始,交代那块石头的背景,展开它的传奇经历;从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开始,主要人物宝玉、黛玉等一一登场,以丰满生动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从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始,网状结构的贾府衰亡史似乎才从一个芥豆之微的小小人家开始编织。
而前五回都是在交代小说旨意、创作缘起和人物关系及他们的结局等,似乎只是小说的纲领。
何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这当然和《红楼梦》的独特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但也和本文提出的作者观照人生的三个视点紧密相连。
正因为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分别代表了作者审视人生的三个观照点,因此和他们有关的最先描写,便成为从不同层面观照人生的小说的开始。
这里不妨借用《红楼梦》第一回提及的概念,来对这三种不同的视点作一简单的概括。
佛教有所谓“色空"观,但小说写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从而把“情"作为联结“色”与“空"的中介。
这样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
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
在情节的具体展开中,这三种视点并没有为其中的“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这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出异常丰富复杂以致相互矛盾的情形,也是《红楼梦》之所以会产生见仁见智的根本原因。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检测练习(附详解答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检测练习一、单选题1.鲁迅说过:“要极俭省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下面对眼睛的描写,依次判断人物正确的一项是()①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②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A.①黛玉②惜春③探春B.①宝玉②黛玉③探春C.①宝玉②黛玉③凤姐D.①黛玉②惜春③凤姐2.以下不属于《红楼梦》的别名的一项是()A.《石头记》B.《风月宝鉴》C.《情僧录》D.《镜花缘》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说她是“临粉队里的英命,告诫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说“盛筵必散”,叫她为自己的未来早做打算。
B.贾珍引着贾政众人入困,一路上佳境叠现,贾政命众客拟写画额对联。
众客心中早知翼政要试宝玉的课业进益如何,只将些路查来教衍,宝玉也颇现才情,奈何贾政始终不合心意,呵斥贬抑不断。
C.元春省亲之后,担心贾政使人封锁大观园,便下一道逾,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
宝钗住了蘅芜苑,黛玉住了潇湘馆,探春住了秋爽斋,宝玉住了怡红院。
D.三月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
黛玉后来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
宝玉自比张生,黛玉自比为莺莺。
4.名著阅读。
面对贾赦欲娶其为妾的威逼利诱,进行了殊死反抗,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格特征()A.鸳鸯B.袭人C.晴雯D.紫鹃5.作者有意通过大观园来展现自己的理想乐土,比如说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就种满了什么植物,以隐喻林黛玉孤标傲世的高尚节操,并与馆名相呼应?()A.梅B.兰C.竹D.菊6.《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苦吟诗,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下列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②“何苦自寻烦恼。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结社雅号对应正确的是()A.潇湘妃子——林黛玉,稻香老农——李纨,蘅芜君——薛宝钗,蕉下客——贾探春B.潇湘妃子——薛宝钗,稻香老农——李纨,蘅芜君——林黛玉,蕉下客——贾探春C.潇湘妃子——林黛玉,稻香老农——贾探春,蘅芜君——薛宝钗,蕉下客——李纨D.潇湘妃子——林黛玉,稻香老农——李纨,蘅芜君——贾探春,蕉下客——薛宝钗2.《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中有对贾妃元春两次落泪的描写。
对元春落泪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久别亲人后,再次重逢的喜悦之泪。
B.这是想到“不得见人”的宫中生活时的酸楚之泪。
C.这是对皇上加封自己为贤德妃的感恩之泪。
D.这是与家人短暂相聚后又要分别的伤感之泪。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红楼梦》中,平儿的善良就像和煦的春风,令所有与她相处的人动容。
“玫瑰露失窃” 案爆发以后,她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不让探春伤心,没有将偷窃人彩云送交凤姐听候发落,而是巧用移花接木之法,让宝玉承担“罪名”,从而于波澜不惊中避免了一场是非风波,当然也保住了探春的颜面。
B.红楼二尤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她们是《红楼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尤二姐、尤三姐也是悲剧性人物,是曹雪芹要描写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中的人物。
C.小说第六十三回,一群女孩子和宝玉在没有家长的约束下,通宵夜宴、欢乐、猜拳、饮酒,这是惟一没有拘束的一回。
放开来,青春少男少女的美、诗才、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D.司棋是惜春的贴身丫头,她和大观园里其他小姐的贴身丫头一样,都有一种主子意识。
比如她向厨房要鸡蛋时莲花传话道:“司棋姐姐说了,要碗鸡蛋,炖的嫩嫩的”。
这不是主子的口气,但也不是奴才的口气。
但是从其言语的潜内容看,司棋的感觉是同主人一样的,是自然的无丝毫造作的,是一种半主半奴、非主非奴混合意识支配下的行为,是忘了奴隶身份主人化了的人格觉醒。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红楼梦》中,大观园众姊妹结成“海棠诗社”,下列咏海棠的诗句中,哪一句是林黛玉所写的?A.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B.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C.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D.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2.《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人是()A.晴雯B.袭人C.小红D.王熙凤3.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拟在《红楼梦》剧中编入能体现“差序格局”典型场景的几出戏。
下列是编剧助理小徐打算选编的场景,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元妃省亲B.雨村断案C.香菱学诗D.探春理家4.以下三处描写分别与《红楼梦》中人物对应正确的是()甲:“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A.贾探春林黛玉贾宝玉B.贾探春林黛玉薛宝钗C.王熙凤贾迎春薛宝钗D.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5.下列对回目中“鸳鸯”一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绣鸳鸯梦兆绛云轩”,“鸳鸯”是指鸳鸯图案B.“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前一个“鸳鸯”是丫鬟名字C.“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后一个“鸳鸯”是比喻夫妻D.“鸳鸯女无意遇鸳鸯”,后一个“鸳鸯”是一种珍禽6.在传统社会中,同一宗族的人不按年龄而按辈分高低来确定人伦秩序,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的情形。
下列是祖孙关系的一组是()A.贾赦和贾蓉B.贾代儒和贾芸C.贾珍和贾兰D.贾敬和贾琩7.下面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按照叔本华(德国哲学家)的学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的区别: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极尽他所有的能力来互相构陷而成的;第二种是由盲目的命运而造成的;第三种悲剧,是由于剧中人物的位置和关系而不得不这样的,并非一定有蛇蝎的本性与意外的变故,只是由于普通的人物、普通的境遇逼迫它,不得不这样。
众人明知其害,仍然不得不互相逼迫,而不负任何责任。
这种悲剧,远比前两者更为感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此种悲剧所展示的人生的最大的不幸并非例外之事,而是人生之中所固有的。
对于前两种悲剧,我们对蛇蝎心肠的人物与不可预知的命运固然感到恐惧,但因其少见,往往心怀侥幸,以为自己未必会遇到,而不必求避免之道。
但在第三种,因为此等平常的境遇足以破坏人生福祉,无时不可落在我们面前。
况且这等惨烈的遭遇,不但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亲身遭遇这种残酷之事,却无处诉说,真可谓是天下最大的痛苦了。
《红楼梦》正是属于第三种悲剧。
现以宝玉、黛玉的事加以说明。
贾母喜爱宝钗的温顺娴静,不喜爱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因此对宝玉的心事,随时加以压抑。
王夫人本来就亲近薛家。
凤姐因为管家的缘故,妒忌黛玉的才华而担心她给自己带来不便。
袭人鉴于尤二姐、香菱的不幸,又听到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话,害怕祸及自身,因此对黛玉的态度也如凤姐一般。
这些都是很自然很普通的事情。
宝玉对黛玉信誓旦旦,却不能对最爱护自己的祖母诉说心事,因为普通的道德不允许,更何况黛玉一弱女子呢!由此种种原因,金玉因之合,木石因之离,中间并没有蛇蝎心肠的人物,也没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发生,不过由通常的道德、通常的人情、通常的境遇造成的悲剧罢了。
由此观之,《红楼梦)》真可谓是悲剧中的悲剧了。
(根据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翻译,有删减)材料二:一般读者都以为,“金玉良姻”是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宝玉是被迫迎娶自己并不爱的宝钗,因此令人厌恶。
《红楼梦 》练习(含答案)
《红楼梦》练习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楼梦》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叫作“水做的骨肉”。
豪迈如史湘云,①();稳重如薛宝钗,②();敏感如林黛玉,③();而薄命如香菱,跟着黛玉学诗,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令人悲欣交织;即使风趣诙谐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势利狠毒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B.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C.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D.①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二、名著阅读2.根据材料描述,下列横线处对应《红楼梦》人物正确的一项是()在小说《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一位姑娘感慨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她是① 。
有一位姑娘的屋子,王熙凤特地叮嘱“断乎抄检不得”,她是② 。
在宝玉的怡红院,有位姑娘“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双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她是③ 。
A.贾迎春林黛玉晴雯B.贾探春薛宝钗晴雯C.贾惜春薛宝钗袭人D.林黛玉贾探春袭人阅读下面文字,联系你读到的《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回答问题。
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B.《红楼梦》第五回中的曲词“纵然是齐眉举案”用东汉梁鸿之妻为梁鸿举案齐眉奉上食物的典故,来预示薛宝钗与贾宝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C.太虚幻境石牌坊上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表达了曹雪芹对真假有无的辩证思考,也是本书“将真事隐去”的创作手法的体现。
D.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宝玉抓了些笔墨纸砚,贾政大喜。
第7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7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7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接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客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
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根据房间的布置,下列对所居主人及相应居住地名称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薛宝钗蘅芜苑B.探春秋爽斋C.贾宝玉怡红院D.惜春暖香坞2.“读《红楼》,趣辨人"活动小组设计了一道试题如下,请给出横线处补写最恰当的一项()豪迈如史湘云, ①;稳重如薛宝钗,②;唯有敏感如林黛玉, ③。
A.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B.①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C.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D.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③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3.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黛玉掣得的是什么花签A.牡丹B.芙蓉C.腊梅D.兰花4.下面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首七律《咏白海棠》,顺序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①苔翠盈铺雨后盆②倩影三更月有痕③玉是精神难比洁④多情伴我咏黄昏⑤斜阳寒草带重门⑥莫谓缟仙能羽化⑦芳心一点娇无力⑧雪为肌骨易销魂A.⑥④⑤①③⑧②⑦B.⑤①⑥④③⑧⑦②C.⑤①⑦②③⑧⑥④D.⑤①③⑧⑦②⑥④二、混合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测试卷习题(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测试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
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
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
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而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
《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
《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
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宝玉心内不自在,便懒在园内,只在外头鬼混,却又痴痴的。
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玩奈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
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
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
茗烟又嘱咐他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
”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去,踟蹰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
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又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
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那畸角儿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
”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
”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
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
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
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
林黛玉把花具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综合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综合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后四十回缺失,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有着神秘莫测的残缺美。
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整的维纳斯,也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
只是《红楼梦》的续写有的过于乌托邦,有的令人肝肠寸断;有的过于随性,有的比较专业。
然而,于各人而言,总归是美的。
在后四十回中,读者最关心的必定是钗黛二人的结局。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判词所预设的结局,由此看来,这两个人的下场必定是悲剧的,至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悲”法,却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像宝玉遗弃宝钗,像钗黛沦落教坊。
这些都应和了原著的悲剧走向,不像后来有些续本的大团圆结局,虽然给人不少喜感,但是读来无味,如果这样,《红楼梦》就丧失了应有的艺术价值,就不能算是一本奇书。
如今人们接触最多的程高本结局是黛玉早死,宝玉出家,宝钗守寡。
高鹗所续的结局虽然凄凉,但还未到苍凉的程度。
所谓苍凉就是一种放下书后,仿佛置身空旷的天地之间,低头一声惆怅,仰天泪流满面,静静地思考历史的长度与人生的厚度的感觉。
至于《红楼梦》中的二线人物,在前八十回中大多指明了结局。
大纲已出,但是细节之处着实值得遐想创作一番。
原著暗指的结局符合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审美,这种“美”的源头——《红楼梦》十二曲就像是整本书的骨架,贯穿全书,如若续写不当,就会使全书的美畸形。
(摘编自李相《红楼未完,残缺之美》)材料二:残缺是相对于圆满、完整而言的,它是部分的空白和不在场,是整体的未完成或已失去的状态。
残缺美是以残缺为审视对象,从美感的角度对残缺进行的审美体验。
从某种意义说,残缺因素是审美情感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了它,主体的审美体验才会变得深刻而持久。
为什么残缺会使人产生审美体验呢?从审美心理角度讲,残缺美是残缺物在人们心中趋于完美化的心理作用的结果。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上有一种出自本能的“完形倾向”,总是想将残缺的物体完整化、完善化,人们通过感官知觉所得到的是一个个“完形”。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作业一、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单表到了初一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
那底下凡执事人等,闻得是贵妃作好事,贾母亲去拈香,正是初一日乃月之首日,况是端阳节间,因此凡动用的什物,一色都是齐全的,不同往日。
少时,贾母等出来。
贾母坐一乘八人大轿,李氏、凤姐儿、薛姨妈每人一乘四人轿,宝钗、黛玉二人共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
然后贾母的丫头鸳鸯、鹦鹉、琥珀、珍珠,林黛玉的丫头紫鹃、雪雁、春纤,宝钗的丫头莺儿、文杏,迎春的丫头司棋、绣枯,探春的丫头待书、翠墨,惜春的丫头入画、彩屏,薛姨妈的丫头同喜、同贵,外带着香菱、香菱的丫头臻儿,李氏的丫头素云、碧月,凤姐儿的丫头平儿、丰儿、小红,并王夫人两个丫头也要跟了凤姐儿去的金钏、彩云,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还有两个丫头,一共又连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娘并跟出门的家人媳妇子,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
贾母等已经坐轿去了多远,这门前尚未坐完。
这个说“我不同你在一处”,那个说“你压了我们奶奶的包袱”,那边车上又说“蹭了我的花儿”,这边又说“碰折了我的扇子”,咕咕呱呱,说笑不绝。
周瑞家的走来过去的说道:“姑娘们,这是街上,看人笑话。
”说了两遍,方觉好了。
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早已到了清虚观了。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有删改)以上这段文字是贾母到清虚观祈福出发时的场面描写,《红楼梦》中的场面描写往往富有深意,你认为上面文字中有何深意?请结合文本简析。
2.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如海的女儿黛玉读书。
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母家荣国府帮助。
林如海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林如海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整本书阅读群文通练)《红楼梦》【含答案及解析】
《红楼梦》一、(2021·山东临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
”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
袭人忙去拿衣服。
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
”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
”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
”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
”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
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
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
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
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
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
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
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
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
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
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
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
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
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
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
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
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
《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
《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
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
《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
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
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
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
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
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
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
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材料三: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
《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
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
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
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
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
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
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
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
(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
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还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
C.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
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
B.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
C.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
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是()A.《装在套子里的人》B.《哈姆莱特》C.《雷雨》D.《我与地坛》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材料一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不同,二是兴亡盛衰无常。
请结合三则材料,以“宝、黛爱情悲剧”或“宝、钗婚姻悲剧”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按照叔本华(德国哲学家)的学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的区别: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极尽他所有的能力来互相构陷而成的;第二种是由盲目的命运而造成的;第三种悲剧,是由于剧中人物的位置和关系而不得不这样的,并非一定有蛇蝎的本性与意外的变故,只是由于普通的人物、普通的境遇逼迫它,不得不这样。
众人明知其害,仍然不得不互相逼迫,而不负任何责任。
这种悲剧,远比前两者更为感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此种悲剧所展示的人生的最大的不幸并非例外之事,而是人生之中所固有的。
对于前两种悲剧,我们对蛇蝎心肠的人物与不可预知的命运固然感到恐惧,但因其少见,往往心怀侥幸,以为自己未必会遇到,而不必求避免之道。
但在第三种,因为此等平常的境遇足以破坏人生福祉,无时不可落在我们面前。
况且这等惨烈的遭遇,不但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亲身遭遇这种残酷之事,却无处诉说,真可谓是天下最大的痛苦了。
《红楼梦》正是属于第三种悲剧。
现以宝玉、黛玉的事加以说明。
贾母喜爱宝钗的温顺娴静,不喜爱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因此对宝玉的心事,随时加以压抑。
王夫人本来就亲近薛家。
凤姐因为管家的缘故,妒忌黛玉的才华而担心她给自己带来不便。
袭人鉴于尤二姐、香菱的不幸,又听到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话,害怕祸及自身,因此对黛玉的态度也如凤姐一般。
这些都是很自然很普通的事情。
宝玉对黛玉信誓旦旦,却不能对最爱护自己的祖母诉说心事,因为普通的道德不允许,更何况黛玉一弱女子呢!由此种种原因,金玉因之合,木石因之离,中间并没有蛇蝎心肠的人物,也没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发生,不过由通常的道德、通常的人情、通常的境遇造成的悲剧罢了。
由此观之,《红楼梦)》真可谓是悲剧中的悲剧了。
(根据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翻译,有删减)材料二:一般读者都以为,“金玉良姻”是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宝玉是被迫迎娶自己并不爱的宝钗,因此令人厌恶。
甚至有很多人采取了阴谋论,揣测王夫人、薛姨妈乃至袭人为了促进这段“金玉良姻”,于是“金玉良姻”简直成了罪恶的代名词。
不过,这样的想法实在太简单了,而且根本违反了事实。
那事实是怎样的呢?所谓的“金玉良姻”,并不是人为的阴谋,而是由和尚所传达的上天神谕!因为通灵玉上面所刻的字,而我们都知道,通灵玉的字是宝玉从前世所带来的。
而宝钗的金锁片,对那块通灵宝玉也没有很大的兴趣。
再看小说第二十八回更说得很清楚:“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幸亏宝玉被一个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黛玉,并不理论这事。
”可见情况刚好相反,宝钗居然觉得“金玉良姻”很没意思,还庆幸宝玉一心都在黛玉身上。
所以说,很多人把宝钗一家人当作阴谋者,那实在是太冤枉好人了。
再想想看,以薛家的家势地位,又何必非要贾宝玉不可?就算是对宝玉情有独钟,由家长直接提亲不就好了吗?既然当时名门世家的婚姻必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何必浪费那些没用的心机和小手段?虽然小说一开始就有“金玉良姻”的预告,但那是指最后的结局,是上天注定的宿命,黛玉才是贾家上上下下公认的宝二奶奶人选!这么说,你一定很惊讶,然而事实正是如此。
很多人一直被表面的“金玉良缘”给蒙蔽了,所以自动忽略了许多情节,以下就举两个例子来看吧。
首先,王熙凤以当家理事者的身份,当众对黛玉开了一个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同时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这话讲得太明了,凤姐利用“吃茶”的婚姻礼俗,那绝不是随便乱开玩笑的。
想想看,当时儿女的婚姻大事必来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凤姐哪里敢僭越,一定是掌握到长辈的心意,谨守分寸大体的王熙凤才敢这样露出形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