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道数字鸿沟_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合集下载

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

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

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指的是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技术水平、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平等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首先,数字鸿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基础设施和技术的不平等。

在发达国家,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普遍较广,网络接入速度和稳定性也相对较高,便捷的信息获取成为了现实。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网络速率较慢以及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了信息获取的不平等。

当有些人无法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必要的信息时,就形成了数字鸿沟。

其次,数字鸿沟对社会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数字鸿沟加剧了贫富差距。

无法获得准确信息的人往往无法把握到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从而使得财富与知识更加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进一步加大了贫富差距。

其次,数字鸿沟也加深了教育不公平。

拥有更好信息获取能力的人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而那些信息获取能力相对较低的人则无法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

这将导致知识的不平等分布,使得教育不平等的局面更加严重。

最后,数字鸿沟还会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无法获取准确信息和技术支持的人群在职业就业、社交交流、政治参与等方面都将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然而,数字鸿沟是可以被解决的。

首先,各国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速度,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民使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能力。

同时,各国应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支持,尤其是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以便更多的人能够掌握使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促进技术交流与共享。

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努力,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中共同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除了政府的努力,社会各界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科技企业可以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推动技术的革新和普及,为更多人提供便利的互联网服务。

网络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

网络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

网络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数字鸿沟指的是在数字化进程中知识沟的演进,本质是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通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导致的不平衡,及其造成的“信息贫富分化”和“知识沟”的问题。

数字鸿沟三个层面:1、接入沟2、使用沟3、知识\信息沟产生原因: 1.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等、不平衡是造成南北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根本原因。

2.一个国家内的不同阶层、不同地区间存在着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是造成一个国家内部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3.人才分布不平衡导致信息服务水平和吸收能力的差距是形成数字鸿沟的另一重要因素.4.信息素养,教育水平或知识能力不同是造成人群间信息鸿沟的主要原因. 造成数字鸿沟的社会因素包括:(1)传播技能上的差异;(2)已有知识存储量的差异;(3)社交范围的差异;(4)信息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的因素;(5)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影响⒈大量信息贫困者的出现——数字鸿沟的离散效应。

数字鸿沟的存在,产生了一种新的贫困,即“信息贫困”。

⒉信息均享程度下降——数字鸿沟的分化效应。

弱势群体无法充分享受到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好处,使得信息资源的占有和使用存在巨大差别。

⒊弱势群体的风险与机遇并存——数字鸿沟的双刃效应。

数字鸿沟在使弱势群体远离信息社会的风险不断加大的同时,信息技术的跳跃性和快速渗透特征也给弱势群体发挥后发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⒋社会脆弱性加大——数字鸿沟的放大效应。

数字鸿沟进一步影响到收入分配、就业和发展机会的严重不公,加大原有的贫富差距,进而成为危害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根源。

如何消除数字鸿沟?应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渠道解决:硬件方面:1.政府应该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政策,加大信息公开程度,扩大弱势群体的公共参与,保障公民的“数字权利”,使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基本的数字信息服务。

2. 提高信息高科技技术,完善信息公平的制度,与全球化浪潮接轨。

3. 着力发展经济是消除地区数字鸿沟的抓手。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尽管数字技术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世界上仍然存在着数字鸿沟的问题。

数字鸿沟是指那些缺乏获得和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和资源的个人和群体与那些不具备这些能力和资源的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差距。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原因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是导致数字鸿沟的一个主要原因。

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普遍较高,人们更容易获得数字设备和网络接入的资源。

而在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许多人仍面临贫困和基本生存需求的挑战,无暇支付和学习使用数字技术所需的费用。

2. 教育和素质教育水平:数字技术的普及程度与教育和素质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教育水平较低,导致人们缺乏获得和使用数字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3. 数字设备和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的使用需要数字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

然而,在某些地方,数字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仍然有限,导致人们无法获得和使用数字技术。

二、影响1.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数字鸿沟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那些无法获得和使用数字技术的人和地区将错失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 教育差距的扩大:数字鸿沟也会导致教育差距的扩大。

缺乏数字技术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会使那些无法获得这些资源的学生与其他具备这些资源的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 社会参与的不平等:数字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获得信息、交流、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然而,数字鸿沟会导致那些无法获得和使用数字技术的人无法参与到社会网络和信息分享中去,使得他们的社会参与度降低。

三、解决方法1. 加强教育投入:为了弥补数字鸿沟,各国应当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普及程度。

将数字技术纳入教育体系,提供更多的数字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字技术能力。

2.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推动数字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提供更便宜、更易获得的数字设备和网络接入。

数字鸿沟视野下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

数字鸿沟视野下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

2021·05数字鸿沟视野下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文九黄芙蓉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大众媒体衍生出来的知识沟正在向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数字鸿沟转变。

数字鸿沟包括接入沟、使用沟及产出沟三种基本类型,缩小数字鸿沟的重要渠道是提高用户的数字技能和受教育程度。

数字素养培育是建构数字伦理的必然要求。

培养青少年的数字素养可以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内容生产和创造能力、减少其屏幕使用时间、增加其与父母的屏幕共享时间等方面进行。

发达国家的各级各类组织、部门、非营利机构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做出的尝试,对我国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数字鸿沟;数字素养;数字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内容生产能力作者简介:文九,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访问学者;黄芙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分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与新媒体应用。

(湖北武汉430205)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研究——以湖北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项目编号18Y163)、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基于‘互联网+’区域文化融合传播与平台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7ZD036)、湖北省高校人文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FYZ003)的阶段性成果。

DOI :10.19865/ki.xxdj.2021.05.023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21)05-0084-031970年,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指出,由于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更快地获取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沟就越大,这一结论可谓“知识沟”理论的鼻祖。

[1](P15)随着媒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以互联网为主流媒介的新型社会阶段。

然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成熟并没有缩小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距和贫富鸿沟,相反,这种差距正在逐渐扩大。

高校图书馆之间三道数字鸿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高校图书馆之间三道数字鸿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高校图书馆之间三道数字鸿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以江苏省部分高校为例的纵向实证研究□燕姣云摘要对江苏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接入情况及参考咨询馆员的组成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高校图书馆之间存在较大的电子资源接入沟和使用沟,进一步影响了高校之间的知识沟。

进而提出要缩小信息时代的三道数字鸿沟——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高校图书馆应该多方参与图书馆联盟,加强人员培训,构建“学习型组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鸿沟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The Causes and Response Measures of Three DigitalDivides amonge University Libraries——A Vertical Empirical Study of Some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Yan Jiaoyun(Library,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anyungang 222005, China)Abatract: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electronic resources access and the reference librarians composition of par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Jiangsu Province carry out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out that greater electronic resources access divide and its use divide exist among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further affect the knowledge divide of the universities. Then, this paper puts forword that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participate in the libray union, strengthe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construct “learning organization”, to narrow three digital divides of information age, namly, access divide, use divide divide and knowledge divide.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digital divide; access divide; use divide; knowledge divide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及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数字鸿沟便成为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问题,成为一种“社会状态”,进而上升至“社会后果”和“社会问题”[1]。

现代社会的数字鸿沟

现代社会的数字鸿沟

现代社会的数字鸿沟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然而与此同时,数字鸿沟问题也逐渐浮现。

数字鸿沟指的是在不同群体、地区或国家间,由于获取、理解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差异所造成的分隔和不平等现象。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字鸿沟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数字鸿沟的产生原因1. 技术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资源,而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导致了技术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直接影响了不同国家、地区间信息获取和交流的能力,进而加剧了数字鸿沟的存在。

2. 教育资源不均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是导致数字鸿沟存在的原因之一。

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地区或学校,而偏远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学生可能无法获得这些资源,从而在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上存在差距。

3.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也是造成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对贫困的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技能和资源,往往无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从而导致了数字不平等的现象。

数字鸿沟带来的影响1. 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创新,而数字鸿沟阻碍了信息的流动和共享,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数字鸿沟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一些人群提供了更多机会和资源,而对于那些无法获得数字技术支持的群体来说,他们将越来越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不断加剧。

解决数字鸿沟的对策1. 加强数字技术普及教育为了缩小数字鸿沟,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数字技术普及教育的投入,让更多人了解、掌握数字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

2. 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和贫困地区,让更多人都能平等地获得数字化信息资源。

3.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让更多人从数字化技术中受益,进而缩小数字鸿沟。

第三道数字鸿沟_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第三道数字鸿沟_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韦路张明新内容提要此前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皆聚焦于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上,即所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数字鸿沟。

对数字鸿沟的这两个维度的研究,的确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数字技术的分布和应用不平等的社会景象。

然而,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数字技术接入和使用上的鸿沟,是否导致了人们知识上的鸿沟,却被研究者们忽略了;在当今信息社会,这直接关涉到个人与社区的生存和发展。

考虑到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鸿沟对社会的影响往往被研究者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且从未被纳入到相关研究设计中这一事实,本研究假设:(1)由互联网的接入差异可预测人们政治知识的获取,(2)由人们对互联网上政治信息的使用可预测其政治知识的获取,(3)互联网使用比互联网接入能更佳预测人们政治知识的获取。

对一个在美国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再分析,结果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上述三个假设。

本研究的发现为/数字技术的分布和使用的不公带来了不利的社会影响0这一论断提供了经验证据,譬如,知识沟便是这种负面社会影响的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互联网接入而言,互联网使用对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有更大影响。

因此,在互联网接入日渐普及的今天,有关政策应对人们的互联网使用予以更多关注。

此外,就传播理论而言,知识沟一方面可被视为是数字鸿沟研究的一个方向,是一个介于接入沟、使用沟和其他社会不公之间的中间变量;另一方面,借助于对数字鸿沟的研究,知识沟研究亦有了不断发展的潜能,在各种影响知识沟的因素之中,新媒介技术成为一个显著影响和型塑知识沟的变量。

在这样的意义上,可将数字鸿沟理论与知识沟理论贯通起来。

一、引言作为一个比喻,/数字鸿沟0(digital divide)使人们有机会认识到技术富有者和技术贫穷者之间存在的不平等。

在过去的10年中,不论在学术界还是业界,这一概念十分流行;它成功地将这一不平等的议题引入社会、政治与学术领域的讨论之中,成为社会政策甚至政治主张中的一种关怀(金兼斌,2003)。

手机互联网的数字鸿沟

手机互联网的数字鸿沟

【关键词】
数字鸿沟;手机互联网;接入;使用
根据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截至2009年底,手机网民数量达2.33亿,比去年增 加1.2亿,增幅达98.1%。手机网民的男性用户更 多,达到56%。而截至2008年底的数据显示,男性 手机网民占到整体的74.6%。这表现出男性手机网 民在接入手机互联网方面的巨大优势,男性和女性在 这方面存在较大的“接入沟”。在这一背景下考察手 机互联网在不同人群中的接入和使用情况,验证数字 鸿沟在手机互联网领域是否存在,具有显著的现实针 对性和前瞻性。
101
现代传播2011年第1期(总第174期)
万方数据
_l团薯蟊盈互蟊日_型焦塞塑量;至垫至璧圈煎熬室鎏塑
操作化,笔者难以找到一个非常适合的量化的指标来 测量手机互联网的使用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和社会经 济地位低者产生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只探讨手机互 联网的接人沟和使用沟。前者主要考察是否使用手机 上网,后者主要考察如何使用手机上网。虽然手机网 民在手机互联网上的行为各异,但各种行为背后都凝 结了相同的“时间”,即使“时间”相同并不意味着 手机网民以同样的方式来使用手机互联网,但是相比 上网目的、网络行为、网络在生活中的中心性等尺 度,上网时间具备清晰、简便、易操作等优势,因此 在本研究中采用每天手机上网时间作为衡量手机网民 如何使用手机的一个测量指标。 从已有文献来看,学者在研究数字鸿沟时,涵 盖了国际、国内不同地域和不同个体三个层面的数 字鸿沟。本研究所关注的正是第三个层面的数字鸿 沟,即不同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的问题。 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来看,“数字鸿沟”这一概念 强调信息时代知识获取在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和社会经 济地位低者之间的分布呈现马太效应。笔者假定,数 字鸿沟在手机互联网领域依然存在,在研究不同人群 之间的数字鸿沟时,祝建华在《数码沟指数之操作定 义和初步检验》一文中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职 业四个变量将社会分成24个交叉阶层,测量社会各 阶层互联网的数字鸿沟。考虑到传统的衡量人们的社 会经济地位的指标是教育水平、收入、职业以及男性 在社会中的优势地位,笔者得出下列假设: H1:具有较好职业、高收入和高学历的年轻人 群(尤其是男性)接人手机互联网的比例更高。 H2:在接人手机互联网的网民中,高收入和高 学历的年轻人群(尤其是男性)每天使用手机互联 网的时间更长。 H3:接入手机互联网较早的群体每天使用手机 互联网的时间更长。

数字鸿沟ppt全

数字鸿沟ppt全
业务使用。以香港为例,香港特区启动开发老人专用网站计划,从内容、交互、界面设计等都 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需求;开发老年人专用APP以及无障碍软件。降低技术门槛,拓宽数字技术 接触渠道。
数据利用。要考虑到“数据鸿沟”与“知识鸿沟”,香港政府部门通过联合社会力量,组织面授、线 上和外展培训提高居民的数字素养;通过减免费用,设立基金和奖励金鼓励老年人使用信息技 术。
参考资料
[1]闫慧,孙立立.1989年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综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05):82-94. [2]邱泽奇,袁东明. 弥合数字鸿沟 促进数字红利普惠大众[N]. 中国经济时报,2019-10-14(005). [3]邱泽奇.连通性:5G时代的社会变迁[J].探索与争鸣,2019(09):41-43. [4]邱泽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跨越代际数字鸿沟[J].群言,2021(06):15-18. [5]刘述.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我国香港老年人数字融入路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1(03):67-75. [6]齐旭. 提速降费弥合数字鸿沟[N]. 中国电子报,2021-07-02(004). [7]Joshi Ashish,Malhotra Bhavya,Amadi Chioma,Loomba Menka,Misra Archa,Sharma Shruti,Arora Arushi,Amatya Jaya. Gender and the Digital Divide Across Urban Slums of New Delhi, India: Cross-Sec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20,22(6). [8]Galperin Hernan,Arcidiacono Malena. Employment and the gender digital divide in Latin America: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21,45(7). [9]Schlomann Anna,Seifert Alexander,Zank Susanne,Woopen Christiane,Rietz Christian.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Devices Among the Oldest-Old: Loneliness, Anomie, and Autonomy.[J]. Innovation in aging,2020,4(2). [10]Ali Acilar,Maxim Markin,Elena Nazarbaeva. Exploring the Digital Divide: A Case of Russia and Turke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Economy (IJIDE),2012,3(3). 《中国数字化社会阶层研究》闫慧 著

短视频平台使用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及弥合措施研究

短视频平台使用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及弥合措施研究
安徽科技
交流探讨
短视频平台使用造成“知识沟”扩大的 原因及弥合措施研究
文/杨 珖渊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冤
摘 要院从传统媒体到以短视频平台为依托的新媒体袁媒介的变迁对野知识沟冶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遥 尽管短视频平台拓宽 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袁但不同属性的用户在使用短视频平台时袁野知识沟冶却呈现出扩大的局面遥 本文以短视频平台的使 用为切入点袁结合经典野知识沟冶理论袁进一步挖掘社会结构影响尧主观选择差异等综合性元素引起的野知识沟冶扩大原因袁在 此基础上为我国更好地借力野短视频热潮冶来弥合野知识沟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遥 关键词院知识沟曰短视频曰用户获取曰弥合知沟
2.用户浏览目的偏好不同 欧洲学者 Van Dijk 指出,一部 分人能够从高级数字技术中获益, 并系统地用于工作和教育;另一部 分人则只能借助基本的数字技术进 行简单应用,并主要以娱乐为目的[5]。 这种“使用沟”的差异是由用户使用 短视频平台的不同主观目的与偏好 造成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较高 者以及垂直领域的爱好者,浏览短 视频是为接收前沿新闻、跟踪最新 信息、提高自身学识,其媒介接触行 为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功能主义色 彩,擅长在信息爆炸的平台中精准 锁定自己需要汲取的内容。而其他 多数用户偏好短视频的娱乐化属 性,他们使用短视频平台往往是在 闲暇时间、工作之余,为的是从忙碌 生 活中 暂 时“ 逃 避 ”或“ 抽 离 ”,进 行 娱乐放松。此类用户在浏览时具有 明显的随意性、无目的性,视频风格 多是浅显易懂、诙谐轻松。 诚然,相比于传统体验式、付费 式娱乐项目,观看短视频是性价比 最高的休闲方式,仅需手机和流量, 就能随时随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 容。但数量庞大的平台内容很容易 消 耗用 户 的 时 间 、精 力 ,长 此 以 往 , 仅仅是“刷短视频”这个简单的行 为,就会让使用者感到满足,产生媒 介依赖。这种现象会凸显出媒介“麻

国外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经验及启示随着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和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年人群体往往受身体机能退化、学习能力下降和信息技能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无法充分享受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便利。

为了更好地弥合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多种尝试。

国外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对中国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难题、促进数字红利惠及全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全球老年人面临三重数字鸿沟接入鸿沟:老年人的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普及率仍然偏低。

一是部分国家老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不足50%。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有29亿人无法连接互联网,约占人口总数(约76亿人)的38%,按全球老年人口7.47亿推算,约有2.84亿的老年人无法连接互联网。

据皮尤研究中心统计,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1/3从未使用过互联网,1/2表示家中未接入网络。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3.2%,表明仍有50%以上的老年人尚未接入互联网,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3%)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是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互联网接入设备拥有率较低。

在巴西,85%的年轻人拥有智能手机,老年人群体的这一比例仅为32%。

在菲律宾,74%的年轻人拥有智能手机,老年人群体仅为27%。

应用鸿沟:老年人不会用、不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的问题仍然突出。

一是老年人数字技能普遍不足,不会用问题突出。

欧盟发布的《2020年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显示,在欧盟范围内55-74岁的人群中,具备基本数字技能的仅占35%。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在不上网的美国人中,有32%的表示互联网太难掌握,其中,8%的人表示自己“太老了,学不会”。

韩国2022年5月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居住在首尔的55岁及以上市民中有54.2%因不会使用或使用困难而未曾使用过无人终端机。

“知沟”研究综述及其政治意义评析_蓝地_新浪博客

“知沟”研究综述及其政治意义评析_蓝地_新浪博客

国内的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都验证了数字鸿沟的存在。黄艾华《网络传播加剧知识沟扩散》中指出:“网络本身并无扩大或合拢知识沟的倾向 ,但由于众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其快速、高效、便捷的媒介优势将传统大众媒介影响下业已形成的知识沟数倍放大。” 金兼斌对于“数字鸿沟”这一概念进行了辨析,不仅回顾了数字鸿沟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各种不同的数字鸿沟定义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韦路、张明新发表文章《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指出,此前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皆聚焦于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上,然而数字技术接入和使用上的鸿沟,是否导致人们知识上的鸿沟,却被研究者们忽略。
三、缩小“知沟”的措施
在“知沟”假设研究的发展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建议,为我国缩小大众传播过程中的知识差距问题提供了一些政策上的解决方法。
(一)发展教育
这里所指的发展教育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国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另一个是开展媒介教育。
1975年明尼苏达小组完善和修正了原来的假设,发表论文《大众媒介和“知沟”:对假设的再思考》(Mass media and the konwledge;gap;hypothesis;reconsidered)。他们认为,在议题重要性强、冲突严重和社区人口同质化程度高的情况下,议题的显著性容易引发人际传播,而且同质社区可选择的媒介少,结果造成知沟缩小;当议题的显著性和冲突性较小,而且社区复杂性、差异性大,多元化程度高时,知沟将呈现扩大之势。
在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财富。如何防止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的两级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即,“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信息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数字鸿沟一词最早出现于,Lloyd Morrisett有关对信息富人(the information-haves)和信息穷人(the information have-nots)之间所存在的一种鸿沟的认识。现在数字鸿沟已经成为一个笼统的标签,用来说明人们对于信息传播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采纳和使用上存在的差距。有关数字鸿沟的定义很多。狭义上讲,数字鸿沟指不同的社会群体或不同地区间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上的差别。美国商务部发表的《被互联网遗忘的角落》系列报告是这一定义的代表:“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祝建华将对数字鸿沟的概念化定义为,“社会各阶层之间在使用互联网上的差别”,操作化定义是“社会各阶层之间互联网使用者比例之平均差别。” 广义上讲,除了互联网外,数字鸿沟的衡量指标还包括其他许多信息传播技术。例如,Arquette(2001)以信息智商(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Quotient ,即IIQ)作为综合指标,即衡量数字鸿沟的信息传播技术拥有和使用状况,除了互联网外,还要包括电视、传真机、电话、手机等等。

数字鸿沟(或知识鸿沟)的分类

数字鸿沟(或知识鸿沟)的分类

数字鸿沟(或知识鸿沟)的分类数字鸿沟(知识鸿沟)的分类引⽤:“⼀些学者也认为,所谓的“数字鸿沟”应当被称为“知识鸿沟”或者“教育鸿沟”。

在互联⽹时代,个⼈计算机的主要⽤途已经由计算转化为信息搜索、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了。

所谓"知识鸿沟",就是⼀⽅⾯闲置着⼤量的劳动⼒,另⼀⽅⾯,这些劳动⼒却因为知识储备不⾜⽽⽆法被吸收到最具价值创造潜⼒的、占国民经济⽐重⾼于70%的经济过程中去,从⽽不得不拥挤在只占国民经济价值总额30%以下的传统农业和⼯业部门内。

”在百度关于数字鸿沟的解释中,有这样⼀段话。

我在赞同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想提出⼀点⾃⼰的观点。

数字鸿沟产⽣于知识的不完全。

因为知识的私⼈性、经验性、默会性、主观性。

所以每个⼈拥有的知识是不⼀样的,于是在市场经济下,产⽣了“知识鸿沟”即“数字鸿沟”。

私⼈性是知识的⼀个重要特征。

任何⼀种知识都是个⼈对世界现象的认识与感知。

知识的私⼈性,是⽆可避免知识的私⼈性的,世界现象的丰富性和个⼈认知能⼒的差异性是其主要原因。

所以,在任何⼀种系统的运⾏过程中,知识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每个⼈当中,⽽是分散的,每个⼈的知识都是互相差异的,按照信息经济学观点,知识是有价值的,是财富,财富具有私⼈的性质,所以知识具有私⼈性。

经验性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知识。

与抽象的科学命题不⼀样,他是指个⼈对世界状况的认识。

在其他知识的经验性⼈不能理解的情况下,经验知识构成了可带来利润的信息。

⼏乎任何利润机会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不完全信息的价值部分地依赖于信息的处理者。

由于每⼀个⾏为⼈必须对其全部计划所包含的信息进⾏判断和感知,那么他所具有的特定时间、地点下的经验知识就决定了个⼈⾏为的差异性,也使得个⼈可以利⽤这种分散的知识来获得利润。

这⾥,我们回到引⼦中,由于对知识的分级和知识的分布呈正态分布。

所以能带来⾼利润的知识分布在少数⼈⾝上,于是就产⽣了“所谓"知识鸿沟",就是⼀⽅⾯闲置着⼤量的劳动⼒,另⼀⽅⾯,这些劳动⼒却因为知识储备不⾜⽽⽆法被吸收到最具价值创造潜⼒的、占国民经济⽐重⾼于70%的经济过程中去,从⽽不得不拥挤在只占国民经济价值总额30%以下的传统农业和⼯业部门内。

新媒体与知识沟

新媒体与知识沟

新媒体与知识沟作者:许凡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8期【摘要】网络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扩大了国民信息获取渠道,带来了整个社会的信息总量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但是由于经济水平不同的阶层对新媒体的消费能力不同,发达地区、富裕阶层与偏远落后地区、社会弱势群体之间的知识沟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三网融合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手机媒体的迅速崛起为新媒体与知识沟的关系带来了新的环境与新的思考。

【关键词】知识沟数字鸿沟新媒体一、知识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芝麻街》1969年10月,美国国家教育电视台推出了一个儿童启蒙教育的电视系列片《芝麻街》,向儿童教授基本知识和生活常识,以为让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尤其是没有机会上学的儿童也有平等接受教育和文化启蒙的机会。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研究者发现以上家庭的儿童在学习上与来自富裕家庭的儿童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

虽然这一启蒙教育节目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知识水平,但是由于来自富裕家庭的儿童比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收看该节目,因此二者之间的差距随着节目的播放反而扩大了。

①2、知识沟理论的提出在对《芝麻街》等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1970年,美国传播学者蒂奇诺、多诺霍、奥里恩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一文中提出了知识沟(Knowledge-gap)的假设,认为随着大众媒介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增多,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从而造成二者虽然获得信息的总量在增加,但是二者之间的知识差距呈扩大的趋势。

②3、信息沟理论的提出1974年,N·卡茨曼在知识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信息沟理论,认为“新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量和信息接触量都有所增长,但并非每个成员都能均等获得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益处”。

③富裕阶层有条件最先采用新技术和新媒介,因此他们相比贫困阶层在获取信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鸿沟问题逐渐显现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分析其产生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文章首先将对数字鸿沟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第三道数字鸿沟的内涵。

随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知识沟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沟的形成机制,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差异。

文章还将分析第三道数字鸿沟对个人、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包括教育不平等、社会分化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包括提高信息素养、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加强教育公平等,以期缩小互联网上的知识沟,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二、第一道数字鸿沟:接入鸿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日益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数字鸿沟的存在。

数字鸿沟,也可称为信息鸿沟,是指在信息技术领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以及享受信息服务方面的差距。

这种鸿沟的存在,不仅限制了信息的流通和共享,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而在这众多的数字鸿沟中,第一道鸿沟——接入鸿沟,显得尤为突出。

接入鸿沟主要指的是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教育水平、技术能力等因素导致的互联网接入的不平等。

在全球范围内,尽管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在持续增长,但仍有大量的地区和人群无法接入互联网,他们被排除在数字世界的大门之外。

地理位置是影响互联网接入的重要因素。

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网络覆盖不全,导致当地居民无法接入互联网。

这些地方往往信息闭塞,与外界的交流受限,无法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机遇。

经济条件也是导致接入鸿沟的重要因素。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很多人无法负担起互联网接入的费用,从而被排斥在数字世界之外。

他们无法获取最新的信息,无法参与在线学习,无法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服务。

东北农村地区“数字鸿沟”层次结构及弥合策略

东北农村地区“数字鸿沟”层次结构及弥合策略

东北农村地区“数字鸿沟”层次结构及弥合策略作者:刘思酉葛东坡张华麟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1年第2期作者简介:刘思酉,1982年生,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葛东坡,1990年生,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张华麟,1993年生,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刘思酉,葛东坡,张华麟(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北京100871)摘要: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地区“数字鸿沟”不仅是当下社会问题,更关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我国东北农村地区社会结构内部存在“数字鸿沟”问题,具体表现在数字接入鸿沟和数字使用鸿沟两个层次上,这与农村居民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等高度相关。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尝试厘清数字技术接入与使用的结构化差异原因,并建议从对中老年进行数字素养教育、对农民上网设备进行补贴和加大对农村女性关怀等方面,提高东北农村地区居民的数字化水平。

关键词:东北农村地区;社会结构内部;“数字鸿沟”;数字乡村建设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21)02-0053-08数字乡村建设既是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数字中国战略实施的基本发展目标。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的数字化水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联合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着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缩小城乡及农村地区社会结构内部“数字鸿沟”,是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不同群体之间知识技能与应用能力差异日益突出,成为“数字鸿沟”产生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之间存在数字技术接入和使用的差异,从而产生社会结构内部的“数字鸿沟”问题;缩小农村居民“数字鸿沟”,是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东北农村地区“数字鸿沟”基本状况,尝试厘清数字技术接入与使用的结构化差异原因,进而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方向指引与对策建议。

数字经济对全球价值链影响的“三级数字鸿沟”效应

数字经济对全球价值链影响的“三级数字鸿沟”效应

缩小行业间数字鸿沟的策略与建议
促进数字化转型
各行业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积 极应用数字技术和创新成果,提高 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调整产业结构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努力调整产业结 构,发展新兴数字产业,推动传统 产业向数字化转型。
加强行业合作
各行业应加强合作,共同解决数字 鸿沟问题,如开展数字化人才培养 、技术交流等。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加强对数字经济与全球价值链深度融合的研究,同时也可以探索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来缩小 “三级数字鸿沟”现象。
研究贡献与启示
丰富全球价值链理论
通过对数字经济对全球价值链影响的研究, 可以丰富和发展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后续研 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引导发展中国家制定科学 的发展战略
04
三级数字鸿沟对全球价值 链的影响分析
国家间数字鸿沟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国家间数字鸿沟现象
国家之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这种现象 被称为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上。
发达国家受益
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数字技术、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丰富 的资源,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能够更好地融 入全球价值链。
数字经济对全球价值链影响 的“三级数字鸿沟”效应
2023-11-04
目 录
• 引言 • 数字经济与全球价值链 • 三级数字鸿沟效应的识别 • 三级数字鸿沟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分析 • 三级数字鸿沟效应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全球 价值链出现新的变化和挑战。
优化政策环境
政府应优化政策环境,为各行业的 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如税收优惠 、项目扶持等。

文化堕距视角下弥合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思考

文化堕距视角下弥合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思考

引言2020年8月,某市一位老人在乘坐公交车时因为不会用手机扫“健康码”而被司机拒载,乘客则对老年人进行言语谴责。

另外还有七旬老人六次进出火车站现场买票,洒泪下跪求票的事件发生。

“数字鸿沟”这一社会现象已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为增进老年群体福祉,不仅包括简单的技术使用,还应确保受到区隔的群体能通过技术使用,提高自身的赋权能力和获取更好服务的能力[1]。

2019年5月,国家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制定《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缩小“数字鸿沟”,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具体战略指向,又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举措。

这对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改善农村文化氛围起着正向激励作用。

基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文化理念,老年群体成为不可或缺的关注目标。

依托于“文化堕距”理论,将老年“数字鸿沟”解释为在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老年人在制度和观念层面、代际层面存在迟滞的差距,由此而导致的代际数字信息化应用能力存在的空缺。

本文拟基于文化堕距的视角,多元主体从社会环境、组织及自身层面进行实际探索,提出更为实际的建议,能够缓解农村老年群体数字鸿沟这一现状,以做到数字化的信息融入,有效弥合“数字鸿沟”是数字乡村发展的重大进程和挑战。

一、文献综述“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是研究人员基于互联网初期发展的背景下,用于阐释使用与不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差距[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将数字鸿沟的概念和内涵从关注“技术”焦点转移至“人文”领域,基于心理和文化的背景[3]深入研究,对数字鸿沟的类型进行了区分,社会信息、资源的分化导致第一道数字鸿沟。

而技术、教育程度和兴趣则产生了第二道数字鸿沟,即技能和使用上存在的差异。

第三道数字鸿沟建立在“知识沟”假说的基础上,是互联网使用的有益结果及其使用后引起的不平等[4]。

“数字鸿沟”的弥合:互联网实践的技术与社会逻辑

“数字鸿沟”的弥合:互联网实践的技术与社会逻辑

机会使用”和 “会不会使用”到 “如何使用”的转向。
三 、 “数 字鸿 沟 ” 问 题 的 互联 网 实 践 :技
尽管研究者 已经从涉及 “数字鸿沟”的多个 层面进 术 与人 的主 体 性
行 了大 规模 的数据检验 ,得 出基 于国 家层面 的互联 网
在设计质性访谈 的过程 中 ,笔者选择了中东部相对
学者梵 ·迪克 (VanDijk)的成果 ,将 “数字鸿沟”称为 (北疆 乌鲁木齐 、南疆喀 什 )进行 比较 ,并兼顾 了职
“深度鸿沟 ”,包含 了四个方面的区隔,即动机接入 、 业 、年龄 、性别、学历等因素。
物质接入 、技术接入 、使用接入 。 这样 的划分不仅体
系列调查访谈 以 “互联网只是一部分人 的声音”为
本文将摆脱以往采 用大规模数据 、规律性地考察及 达到饱和状态的过程中 ,发展中国家最有可能增加接触
统计的方式 ,而是将 “数字鸿 沟”问题放置于我国具体 技术的机会 ,从而减少与发达国家机会量上的差距。I4 而
的互联 网实践之 中,考察中国社会在 互联 网接入和应 用 较多的观点认为互联网的接入和使用将延续经济生活 中
基础设施扩散程度的跨 国比较数据 、地区层面的城 乡区
开放 的地区 和西部相对 闭塞 的地 区 ,两大 地区在 地理
【作者信息 】王润 (1987一 ),男 ,浙江杭州人 ,浙江 大学传媒 与 国际文化学院博 士后 ,浙江传媒 学院新 闻与传播学院讲 师,主要研 究方 向:新媒体 与社会 、政治传 播、媒介社会学。
编 辑 之友 ·Edil ̄-ialFfieeLl l 2018.8 I 传 媒 l 061
促进发展 中国家的发展。 J
“再边 缘 化 ” 和 “阶 层 固 化 ” ,使 得 各 国通 过 公 共政 策

数字鸿沟_知识沟和政治参与_韦路

数字鸿沟_知识沟和政治参与_韦路

网络传播研究数字鸿沟、知识沟和政治参与t韦路张明新一、引言近10年来,有关/数字鸿沟0(d i g ital divide)的研究成为各学术领域的热点议题。

作为一个比喻,这一概念使人们有机会认识到技术富有者和技术贫穷者之间存在的不平等。

学术界此前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聚焦于数字技术的/接入0(access)和/使用0(use)上(如H indm an, 2000;Norris,2001;UCLA I nternetR epor,t2000;W ilhe l m,2000)。

这两个层面也被学者们称为第一道和第二道数字鸿沟(A tte w el,l2001;N atrie ll o,2001),他们的确勾画了数字技术在社会应用中的清晰图景。

然而,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回答,那就是,在互联网愈来愈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的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是否最终对人们政治知识的获取和政治行为产生了切实的影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研究者能对当前人们对数字鸿沟的忧虑给予较好的回答。

须承认,全球各地的实证研究给予了知识沟以大量的经验支持。

知识沟假设指出:当一个社会系统中大众媒介上的信息流量增加时,相对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有着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往往会以更快的速度获取知识(T ichenor et a.l,1970)。

然而,这一假设是否能被应用于互联网这一全新的传播媒介,以及人们对互联网的接入和使用的差异是否会导致知识沟,对此我们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此外,在现代社会里大众媒介所扮演的角色,已不仅仅只是向公众传递信息。

人们从传媒上所获取的政治信息,往往推动了人们参与政治活动;当传媒被视为是政治动员信息的重要来源之时,则更是如此(Le m er,t1984;1992)。

因此,在知识沟之外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是否由数字沟所导致的知识上的差距,最终导致了人们行为上(譬如政治参与)的差异?在发展中的我国大陆,迄今互联网的扩散率已接近10%,就网民的绝对数量而言,总数已达1123亿;在不少大中城市,互联网的渗透率则已接近甚至超过3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N I C],20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韦路张明新内容提要此前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皆聚焦于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上,即所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数字鸿沟。

对数字鸿沟的这两个维度的研究,的确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数字技术的分布和应用不平等的社会景象。

然而,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数字技术接入和使用上的鸿沟,是否导致了人们知识上的鸿沟,却被研究者们忽略了;在当今信息社会,这直接关涉到个人与社区的生存和发展。

考虑到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鸿沟对社会的影响往往被研究者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且从未被纳入到相关研究设计中这一事实,本研究假设:(1)由互联网的接入差异可预测人们政治知识的获取,(2)由人们对互联网上政治信息的使用可预测其政治知识的获取,(3)互联网使用比互联网接入能更佳预测人们政治知识的获取。

对一个在美国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再分析,结果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上述三个假设。

本研究的发现为/数字技术的分布和使用的不公带来了不利的社会影响0这一论断提供了经验证据,譬如,知识沟便是这种负面社会影响的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互联网接入而言,互联网使用对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有更大影响。

因此,在互联网接入日渐普及的今天,有关政策应对人们的互联网使用予以更多关注。

此外,就传播理论而言,知识沟一方面可被视为是数字鸿沟研究的一个方向,是一个介于接入沟、使用沟和其他社会不公之间的中间变量;另一方面,借助于对数字鸿沟的研究,知识沟研究亦有了不断发展的潜能,在各种影响知识沟的因素之中,新媒介技术成为一个显著影响和型塑知识沟的变量。

在这样的意义上,可将数字鸿沟理论与知识沟理论贯通起来。

一、引言作为一个比喻,/数字鸿沟0(digital divide)使人们有机会认识到技术富有者和技术贫穷者之间存在的不平等。

在过去的10年中,不论在学术界还是业界,这一概念十分流行;它成功地将这一不平等的议题引入社会、政治与学术领域的讨论之中,成为社会政策甚至政治主张中的一种关怀(金兼斌,2003)。

在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术领域,此前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聚焦于数字技术的/接入0(access)和/使用0(use)上(如Goslee,1998;L enhart,2000;National Telecommuni2 ca tion and Inf ormation Administration[N TIA],1995, 1998,1999,2000,2002;Norris,2001;Papadakis, 2000;UCL A Interne t Report,2000;Wilhelm,2000;胡鞍钢、周绍杰,2002;刘文新、张平宇, 2003;王良刊、刘庆,2004;汪明峰,2005;柯惠新、王锡苓,2005;等等)。

这两个层面也被学者们称为第一道和第二道数字鸿沟(Attew ell, 2001;Natriello,2001)。

然而,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在数字技术接入和使用上存在的鸿沟是否最终会而且一定会导致人们在知识获取上的鸿沟,而这种知识上的鸿沟将直接关系到信息社会中个人和社区的生存和发展。

换言之,第一道和第二道数字鸿沟对于人们知识的获取究竟有何影响?它们是否会必然导致第三道数字鸿沟)))数字化时代的知识沟?在上一世纪70年代,明尼苏达研究小组所倡导的经典的/知识沟0假设认为,当大众媒介信息在一个社会系统中不断增加时,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 S)的人将会比拥有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更快地获取信息(Tichenor,Donohue&Olien,1970)。

数十年来,虽然学术界对知识沟假设已有了广泛支持,但这一假设是否能适用于数字媒体,在数字技术(特别是因特网)接入和使用上的差距是否会导致知识获取上的差距,人们却没有明确的答案。

在发展中的我国大陆,迄今互联网的扩散率已接近10%,就网民的绝对数量而言,总数已达1123亿;在不少大中城市,互联网的渗透率则已接近甚至超过3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NIC],2006)。

在这一新的数字环境下,考察互联网的接入和使用对人们知识获取的影响,便具有显著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

考虑到数字鸿沟和知识沟研究在美国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有大量研究成果可供借鉴,本研究以美国的一组全国性调查数据为基础,试图对数字鸿沟、知识沟和互联网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并为互联网在我国大陆的扩散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更试图从理论上探讨前两道数字鸿沟与第三道数字鸿沟之间的关系,寻求将数字鸿沟理论与知识沟理论贯通起来的可能方法与模式,为开辟互联网研究的可能的新方向做出贡献。

二、文献综述不论是对/数字鸿沟0还是/知识沟0,皆已有大量研究;然而,却几乎没有学者正式将此二者联结起来。

大量有关/数字鸿沟0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第一道和第二道数字鸿沟,即接入沟和使用沟;但由于这两道数字鸿沟所带来的对于人们知识获取上的影响,却被学者们忽略了。

至于有关知识沟的研究,尽管在此前既有的研究中,媒介或渠道的差异是一个备受研究者关注的变量,但就人们对数字技术在接入和使用上的差别所可能导致的知识获取上的差异,却几乎没有人注意到。

第一道数字鸿沟:接入沟/数字鸿沟0这一术语最先出自报纸的新闻报道。

1995年美国政府发布/Falling through the Net0的研究报告使这一术语开始流行(Servon, 2002;N TIA,1995)。

传播学者Norris(2001)认为,数字鸿沟的概念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是全球鸿沟,指的是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因特网接入上存在的差距。

其次是社会鸿沟,其关注的是在每个国家内部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存在的差距。

第三是民主鸿沟,强调的是人们在是否使用数字技术参与公共生活方面的差距。

除了这种较为宏观的分类之外,Atte well (2001)从较为微观的角度出发,将数字鸿沟分为两个层面。

他将电脑和因特网接入上存在的差距称为/第一道数字鸿沟0,将电脑和因特网使用上存在的差距称为/第二道数字鸿沟0。

进一步,van D ijk(2002)指出,接入的概念可以分为四种:(1)由于缺少兴趣、电脑焦虑和新技术缺乏吸引力而导致的基本的数字经验的缺乏,他将其称为/精神接入0(mental access);(2)电脑和网络连接的缺乏,他将其称为/物质接入0 (material access);(3)由于技术界面不够友好、教育和社会支持不足而导致数字技能的缺乏,他将其称为/技能接入0(skills access);(4)使用机会的缺乏以及这些机会的不平等分布,他将其称为/使用接入0(usage access)。

虽然Atte well和van Dijk使用了不同的名称和术语,但他们对数字鸿沟的分类大体上是一致的。

van Dijk归纳的头两种接入与第一道数字鸿沟紧密相关,因为它们直接决定了人们是否在物质层面上接入因特网。

后两种接入则直接联系到第二道数字鸿沟,因为技能水平会对用户如何使用因特网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数字鸿沟的概念在传统上被定义为/技术接入拥有者和技术接入缺乏者之间的差距0 (Besser,2004,P.1),大多数数字鸿沟的研究都集中在第一道数字鸿沟,也就是van Dijk指出的第二种接入)))物质接入差距。

这一研究群体的中心在于调查有哪些社会因素影响物质接入上存在的鸿沟。

如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Di M a ggio 等人(2001)所指出的:数字鸿沟研究的/重心应该放在研究不平等是如何被各种社会因素所影响的,这些社会因素包括政府项目、工业结构和价格政策,等。

0因此,经济实力、电信设施和政府决策成为影响第一道数字鸿沟的最为显著的社会因素。

大量研究(Hargittai,1999;Norris,2001; N TIA,1995,1998,1999,2000,2002)证明了经济发展和数字技术接入之间的联系。

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The 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NTI A)自从1994年开始就一直在跟踪调查数字鸿沟的问题。

虽然它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3卷第4期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基于收入、教育和地理位置的数字鸿沟开始在上个十年的末期急剧缩小,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因特网接入差距仍然在持续(N TIA,2000)。

除经济因素外,一些个案研究(Gutierrez& Berg,2000;Fuentes-Bautista,et al.,2002; Haw kins&Ha wkins,2003)显示,政府政策在改善因特网接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ullen (2001)在国家的层面研究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的数字鸿沟,发现国家政策是影响数字鸿沟的一个重要因素,拥有较大政策主动权的国家在减小数字鸿沟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Wade (2002)则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

他指出,欠发达国家在接入方面存在劣势,这不仅因为收入、技能和基础设施方面的缺乏,更源于根植于国际系统的各种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标准和规范。

第二道数字鸿沟:使用沟鉴于舆论和公共政策牢牢地被物质接入鸿沟所占据,van Dijk(1999;2002)指出,数字技术的接入问题应该慢慢地从他所归纳的前两种接入转向后两种。

换言之,当精神和物质接入的问题得到部分倘若不是完全的解决之后,技能和使用上的结构差异就开始登上舞台。

传统的数字鸿沟研究将这一比喻转化为电脑拥有者和非电脑拥有者之间的二元对比,或者因特网接入拥有者和非接入拥有者之间的对比。

虽然这种转化对于研究技术扩散来说是适用的,但它却无法帮助我们理解技术扩散的社会后果(Jung et al,2001)。

换言之,拥有相同的物质接入并不一定意味着人们按照完全相同的方式和以相同的程度来使用因特网。

因此,数字鸿沟的研究开始从第一道鸿沟转向第二道鸿沟。

有关因特网使用鸿沟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上网时间的差距上(Kraut et al.,1998;Nie&Er2 bring,2000;Robinson et al.,2000;UC L A,2000)。

例如,Nie&Erbring(2000)比较了因特网经常使用者和非经常使用者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 (1)上网时间越长,人们失去的社会联系就越多;(2)上网时间越长,花在传统媒介上的时间就越短;(3)上网时间越长,在家里工作的时间就越长;(4)上网时间越长,花在有形商店里的购物时间就越短。

观察到相等的上网时间并不一定意味着人们以相同的方式使用因特网(Ha wkins&Pingree, 1981;M oy,Scheufele,&Holbert,1999;Norris, 1996;Shah,Mc Leod,&Yoon,2001),一些学者超越时间维度的测量尺度,开始对人们使用因特网的多种方式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