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4)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fbdaac172ded630b1cb681.png)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一、课标要求1.位置与分布: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探究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物产分布图,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丰富的物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以关于江南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421518bcd126fff6050b02.png)
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农作物。
2.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认识到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让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南方地区的“山清水秀”、“鱼米之乡”。
2.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与红壤丘陵的形成。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山清水秀”、“鱼米之乡”图片导入
二、新课讲授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南国风光
2.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
3.南方地区的地形
4.南方地区的气候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有利条件
(2)不同的地形区的水田规模
2.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的一些自然特征,知道南方地区的范围、气候、土壤等知识,还学习了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dfd58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0.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的《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的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可能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我国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难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方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与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相关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提问:“你们对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水稻田、丘陵地貌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提问:“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f3e7ed195f312b3069a52f.png)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第一幅图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篮,能不忆江南?”第二幅图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三幅图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考点2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考点3 主要农作物(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例1读海南岛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球上五带来看,海南岛位于带。
(2)盛产的水果有()A、橡胶B、比菠萝C、苹果D、梨(3)海南岛的地势特征为。
(4)根据图上的信息判断,海南岛上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盐场主要分布在(填方位)。
(5)到海南岛旅游,入住宾馆价格更高的季节是(选填冬季和夏季)【答案】(1)热带 B(2)中高周低(3)铁矿西南(4)冬季【解析】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主要温度带是北温带,少部分是热带,没有寒带。
(1)从图中可知,20°N穿过我国海南岛北部,故海南岛在五带中的热带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ab16c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0.png)
⼈教版⼋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节⾃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节⾃然特征与农业教材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在秦岭—淮河⼀线和北⽅地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步学习南⽅地区的区域特征。
南⽅地区是我国四⼤地理区域的⼀个重要地理分区,教材选取了南⽅地区的⼀些突出特征进⾏学习,主要包括两部分:第⼀部分,南⽅地区⾃然景观的基本特征,第⼆部分,南⽅地区的农业⽣产特征以及⼈们的⽣活。
本节主要针对南⽅地区位置及⾃然环境的学习,教材中⾮常简练地介绍了南⽅地区⾃然景观的基本特征,地形为平原、盆地与⾼原、丘陵交错分布,东西差异明显。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纵横,具有典型的江南⽔乡特⾊,是重要的农业⽣产基地。
⼭地、丘陵区植被茂盛,郁郁葱葱,景⾊秀丽,是重要的林业⽣产基地。
教材同时增加了⼀些阅读材料,加⼤了各种图和活动题的分量,减少了识记内容,降低了难度要求,给教学留有较多空间。
学情分析
对南⽅地区的⽓温、降⽔、地形、河湖、植被、农业⽣产等内容,在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中有所涉及,学⽣们已经⽐较熟悉。
来⾃于⽣活经验、⽹络电视的零散信息也使学⽣对本区的⾃然环境并不陌⽣。
这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有利条件,应好好加以利⽤。
另外还要充分利⽤教材丰富的图⽂资料,引导学⽣们进⾏分析、⽐较、总结,形成对南⽅地区⾃然环境的正确认识。
教学⽬标
(续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_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_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444a036529647d272852dc.png)
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重点】1.鱼米之乡2.亚热带、热带的经济林木和水果【教学难点】鱼米之乡的成因及特点【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在此基础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方地区,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南方、北方之间存在地域上的差异。
(课件展示)南方地区位置图(思考)-1.南方地区大致的范围?-2.主要的地形区、河流和湖泊。
(学生活动)(简要总结)(课件展示)少数民族景观图片(讲解)本区人口6亿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5%。
其中汉族占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千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贵、川、湘、琼等省,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课件展示)中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提问)-1.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哪儿?-2. 南、北方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气候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简要总结)正由于在上述各种因素的制约下,使得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与北方地区有很大差别。
(课件展示)鱼米之乡(学生观看,思考)(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学生讨论回答)(简要总结)南方地区河湖众多,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江南水乡”之称。
广大的水域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便成为“米乡”。
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课件展示)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图(提问)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课件展示)(简要总结)耕作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他还有小麦、油菜、棉花、甘薯。
盛产淡水鱼,并种植菱、藕等。
(课件展示)(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学生根据课件思考回答)(简要总结)本区的经济林木种类也很多,如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等都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八年级地理下册7.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fe8dc91eb91a37f0115c67.png)
3.河流湖泊—长江为我国最大的河流(长度和流量)、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讨论南方地区区域内的自然差异
地形自东向西、气候自南向北
二.人文特征
1.农业,南方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就决定了南方地区的农业---水稻、茶叶、柑橘、香蕉、油菜、棉花等。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农业
[讲授新课]
首先回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季风显著
2.纬度位置—热带与亚热带
二.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特征。
2.了解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特征。
3.了解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特征。
过程
与
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板 书设 计
一.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2.纬度位置
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2.气候特征
3.河流湖泊
三.人文特征
1.以水田为主的水田农业
2.饮食、交通、风俗等。
作业布置
46页活动习题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7ad5bc76a20029bc642d6c.png)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板书课题师:我们已经学完了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今天继续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运用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的自然地理特征。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以及主要的农作物。
4.知道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自学指导(投影出示自学指导内容)【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1)请用2分钟,认真阅读课文P45的第一自然段和图7.3,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请用2分钟,继续阅读P45第二自然段和图6.3,思考: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什么?南方地区东西地形的差异如何?(3)请用4分钟,认真阅读课文P46的第一自然段,思考:A.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其特点如何?B.南方地区是以什么土壤类型为主?2.完成课本P46活动第1和3题。
活动第1题:请用2分钟,阅读图7.3并找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四大地形区。
活动第3题:从地形影响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请用2分钟完成。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P47第一自然段和图7.7,完成:(1)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如何?(2)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哪些?(5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2.完成课本P48活动第1、2题。
活动第1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列举南方地区的一些主要食材,并解释南方地区食材丰富的原因。
(1分钟后检查)活动第2题: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三种常见食材。
根据下面的资料,在图7.10中,完成这三种食材与其主要分布区的连线。
(2分钟后检查比谁最棒)四、先学1.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e582bac281e53a5902ff59.png)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教学过程东、西部地形的分布与差异。
实景观察这种地形差异造成的景观不同。
详实资料比较分析东、西部地形区的分布、海拔、范围大小、地域的完整性差异。
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演示北回归线和北纬30°的位置);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气温曲线图中强调月均温超过20℃的时段),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降水量柱状图中强调月降水量超过100mm的时段),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展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纬度相当),在一月气温分布图中相应位置比较两地的温度差异,根据地形图分析气温差异的原因。
四川盆地周围有高山环绕,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气温高。
同理分析西双版纳和广州的气温差异及原因。
因为有北部高原的阻挡,西双版纳避免了受寒潮的影响。
广大的江南丘陵地区分布着一种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叫做红壤。
它喊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
(展示红壤以及形成过程),展示南方土壤颜色的差异,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壤。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光照、热量、水分和土壤,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如何呢?展示河流湖泊分布图,南方河湖众多,水量充足,灌溉水源丰富。
地形分布的差异使得南方地区的农业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平原地区的水田是“土地平旷,阡陌纵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丘陵山区则是则是“梯田层层接云天”的另一番景致。
农业的差异也导致物产的不同,(展示不同的南方物产):莲藕、椰子、竹笋、茭白和各种经济林木——油茶、油桐、漆树、毛竹等;各类水果——橘子、菠萝、桂圆、荔枝等。
方地区的地形构成(主要地形区)和特点。
了解南方地区气候的类型和特点,重点观察特殊纬线、月均温超过20度的时间段,同纬度的温度差异等。
读图、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总结原因。
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6c95e04431b90d6d85c76d.png)
时间
地点
召集人
课题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时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三维
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2、掌握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开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重难点
重点: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土壤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教学反思
难点: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南方地区景观图,请大家说得出他们所在的区域,引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2〕掌握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开展的有利条件;
〔4〕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四、疑难探究
.探究一: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
平原温暖的原因?
探究二:西双版纳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
影响的原因?
五、教师小结
依据板书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六、稳固新知、学会运用
1、出示训练题、?根底训练?2、检查完成情况来自自主备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三、出示自学提纲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一以南,以东,南临。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和为主,东部交织分布着、和,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和。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991e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b.png)
-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总结,提高自我评估和提升的能力。
- 作用与目的: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知识,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准确地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他们还能够理解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农业产业,例如,气候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地形对茶叶生长的作用等。
8. 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如何利用自然特征发展特色农业。
9. 结合实例,说明南方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10. 讨论南方地区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十.教学反思
在教授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课程中,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地形地貌的理解和记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会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形模型制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形地貌。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2. 南方地区的农业产业:主要农作物、农业模式和农业发展优势。
3.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节水灌溉技术、生态农业模式和循环农业。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5. 农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南方地区的气候如何影响农业?”引导学生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线阅读资料,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7d1e61e009581b6bd9ebc3.png)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和具有北方特色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等地区。
本章内容在第七章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地图描述和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根据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南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坚信本地因地制宜发展果业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出示南方地区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红土地”“香蕉园”“水田”“桂林山水”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过渡】谈谈生活中你所了解的地理差异【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表现:主要地形、月平均气温、温度带、年降水量、干湿区、气候类型、土壤类型。
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地图,学生在老师相关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的相关知识的学习。
提问:1、范围:南方地区位于_____以南、_____以东,东临_____海、_____海、南临_____海。
2、地形:_____。
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
西部以_____和_____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_____、_____和 _____,沿江有面积较大的_____ 和 _____。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38089c284ac850ac024239.png)
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比较其差异;2.描述南方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气候对植被、土壤、农业的影响;3.运用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运用地图描述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分析农业对饮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读图描述区域位置,分析描述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人类生活的影响;2.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区域内部地形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地形分布与气候特点;2.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特点。
(二)教学难点1.南方地区地形差异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南方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作物分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启发诱导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2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同学们知道它反映的是哪里的景观吗?你能从画面中看出,那里有什么特点吗?多媒体展示几张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你能想到哪首古诗比较形象贴切地描述了南方地区的环境特征?设计说明:创设情境,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特色景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讲授新课环节一:认识地形比较气候活动1:读图找范围教师:与一般的区域学习方法相同,这一节课我们首先要明确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找出南方地区与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濒临的海洋。
读图提示:1.在图上指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2.在图上指出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横断山区的大致位置;3.找出南方地区濒临的东海和南海。
学生:读图查找、指出这些地理事物。
活动2:找出地形区,对比差异读图提示:1.南方地区东西部的地形类型有什么差异?2.找出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16c0debe1e650e52ea99b6.png)
自然特征与农业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及相关资料,探究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2.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组合作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特点。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PPT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景图片。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古诗和歌曲中描述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学生:南方地区。
教师:说的好。
你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南方地区吗?学生进行简单阐述,谈自身的印象和感觉,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一起一边看图欣赏美景,能引起思想和情感的共鸣。
通过图、诗词相连接,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角度认识南方地区,然后慢慢过渡到理性分析,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承转:我国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气候湿热的红土地进行新课:气候湿热的红土地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4—46页内容,图文并茂,将知识点勾画出来,按导学案要求完成自主部分。
(1)南方地区位于____以南、____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频临____海____海。
(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西部是___高原和___盆地,东部有交错分布的___平原和____丘陵。
(3)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___毫米以上,气候类型是____和____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____。
(4)南方地区的土地被称为“____,是在___环境下发育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依图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了解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认识地形的复杂性,识记主要河湖。
(2)阅读图文资料,知道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3)了解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学生产、居民学生活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树立地理学科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特点、气候特点.(2)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和主要农产品。
2.难点:认识四大地形区的特点,分析与之相适应的气候、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情况。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
3.查找南方四大地形区地形特点和南方人民饮食的相关资料。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
学生:复习上册课本我国的地形、气候和农业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歌曲《我的祖国》视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歌中的“一条大河”指的是哪条河?学生:长江。
教师:“风吹稻花香两岸”反映了当地怎样的农业特点?学生:以种植水稻为主。
教师:“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说明什么?学生:长江上来往船只多,水运发达。
教师:整幅画面描绘了我国哪个地理区域的景色?学生:南方地区。
教师:同学们想了解南方地区更多的地理知识吗?学生:想了解。
教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
今天,我们先学第一节。
设计意图:一首经典老歌《我的祖国》的优美旋律很快把学生带到了宽阔的长江两岸地区,带到了稻花飘香的江南地区。
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导入新课,学生身心愉悦,兴趣浓厚,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推进新课教师(出示教学目标)请大家一起读教学目标,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
教师:首先请大家谈一谈你印象中的南方地区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后老教师给与评价。
(一)教师(出示南方地区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通过前面几个区域的学习,我们知道,研究一个区域,往往先从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开始,学习南方地区也不例外。
请大家结合课文读图,完成下面几个小题,然后请几位同学到黑板前指图介绍。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说出本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位于哪个温度带?(重要知识点在图上做标记)2.说出本区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3.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四大地形区,简介地形特点。
(在图上做标记)4.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简介河湖特点。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学习某个地理区域往往都是先研究它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内容,学生已经很熟悉了。
让学生边读图,边完成题目,并且把重要地理事物在图上做好标记,安排他们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学生展示学习结果:1.(学生指图介绍:)纬度位置:大部分在22°N——34°N之间,(海南岛和南海诸岛除外)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临南海。
2.主要省份有: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东部、重庆、广西、广东、海南、台湾、港澳等省份。
3.(学生指图介绍:)主要山脉:秦岭、南岭、横断山、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等。
四大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势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位于我国第三阶梯,地势较低,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4.由学生介绍: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钱塘江、珠江、闽江、京杭运河等;主要湖泊: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等;特点:河湖密布,水量充沛。
(三)教师(出示我国1月份气温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武汉市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找出下面几个小题的答案。
1.南方地区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2.南方地区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年降水量是多少?3.描述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4.这里的植被类型是怎样的?土壤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看书独立完成)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在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课中基本上学过了,学生比较熟悉。
因此完全让学生自学即可,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学生展示学习结果:1.最冷月平均气温>0ºC,不少省份>8ºC;最热月平均气温28ºC~30ºC2.位于季风区,年降水量>800毫米,很多地方超过1000毫米。
3.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红土地”。
(五)教师:南方地区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内部各地形区之间地理差异显著,请同学们自读“紫色盆地与喀斯特高原”,说出两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完成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认识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地理环境差异,我设计成表格的形式,条理非常清晰,便于学生们进行比较。
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学生展示学习结果:(七)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八)学生展示学习结果:转承:南方地区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区域内差异显著。
多样的环境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好了有利条件。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向是我国重要的耕作地区,古代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下面我们来学习本区的农业。
(九)教师(出示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图、干湿地区分布图,认真思考下面几个小题。
)1.南方地区位于哪个温度带?哪类干湿地区?2.耕地类型是什么?作物熟制是怎样的?3.本区发展农业有什么有利条件?4.本区有哪些农作物或农产品?是怎样分布的?(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南方地区的农业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重点。
关于农业的知识在上册学习过,学生应该有印象,而且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所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十)学生展示学习结果:1.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全部位于湿润地区。
2.耕地类型属于水田,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3.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雨热同期。
粮食作物:水稻、小麦4.平原地区、河谷、缓坡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油菜、棉花、甘蔗经济林木:茶、竹、橡胶、油桐、漆树等低山丘陵地区热带、亚热带水果:柑橘、香蕉、菠萝、芒果、荔枝等教师点拨: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多样,水热条件充足,农业发达,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其中,四川盆地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条件更是十分优越,技术管理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
同时,河湖众多,渔业发达,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教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的地理环境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咱们就共同探讨一下南方人的“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目旨在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农产品)和人们饮食之间的关系。
安排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既解决了问题,又锻炼了学生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对人地关系的理解。
学生发言小结:第1题:主食:以稻米为主。
蔬菜类:芋头、茭白、蕨菜、辣椒、荸荠、藕、笋等。
肉类:鱼虾贝蟹、鸡鸭鹅等。
水果类:菠萝、香蕉、火龙果、荔枝、榴莲、芒果、桂圆等。
食材丰富的原因:南方地区气候湿热,一年四季粮食、蔬菜、鲜果不断;河湖密布,鱼、虾、贝、蟹应有尽有;养殖业发达,肉类丰富。
莲藕——长江中下游平原椰子——海南岛竹笋——东南丘陵原因:①莲藕生活在湖塘的浅谈淤泥中,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满足莲藕的生长条件。
②椰子树生活在热带滨海地区,海南岛是位于我国南海中的热带海岛,适合椰子树生长。
③竹笋要求温暖湿润、地势较高的环境,东南丘陵降水丰富,热量充足,且地势较高,符合竹笋的生长条件。
(十一)参考练习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2题。
1.2013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很多省市发生了冰冻雨雪灾害,该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2.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 B.洪涝 C.火山爆发 D.海啸3.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存在的自然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南方地区在0℃以下。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冬季河流都不结冰,河流终年可以行船。
C.在植被方面,北方地区主要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则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北方地区地形多以高原为主,南方地区多以平原为主。
4.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较北方地区大,原因是()。
A.要突出民居的居住功能,外表显得气派豪华。
B.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C.南方地区传统文化的影响。
D.南方地区的河流密集,河网密布。
5.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农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二至三熟。
B.农田多为水田,作物一年一熟。
C.农田多为旱地,作物以水稻和油菜为主。
D.农田多为旱地,作物以小麦和大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