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德育教学论文范文
谈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2)
谈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2)谈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篇二《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摘要:感恩是社会的美德,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本文从教育学生基本的感恩、培养学生的几种意识两上方面去探究。
关键词:教育学生;感恩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
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
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
目前,应试教育使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修养等的引导和教育。
所谓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评价学生时,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情感教育变得微不足道,这些都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
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样的教育真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教育学生基本的感恩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
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务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一)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父母不仅赐予自己生命,更把自己养育成人。
父母起早摸黑挣钱供养自己读书,把自己养大成人,非常不容易。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消费观,适当消费。
谈谈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
谈谈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中学生在德育教育下应该如何去进行感恩教育?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论文一一、感恩教育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有效实施感恩教育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其形式也是多方面的。
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有其灵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感恩教育就是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感恩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情感行为进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树立优秀的品质、道德观念,接受德育教育传递的道德情怀。
首先,通过作文写作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通过写作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让学生体会爱、理解爱,进而心存感激,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拥有善解人意、孝顺乖巧的良好品德。
其次,通过诗歌诵读、讲感恩故事等实施感恩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建设。
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孝顺仁爱之心。
以丰富多彩的感恩故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中华的感恩美德,成长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才。
再次,在教学活动中渗入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等情感。
以感恩之心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高尚道德,从而受到熏陶、教育。
此外,还可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中体会感恩之情,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
感恩教育的过程和感恩心理的形成都对德育教育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感恩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感恩教育体会,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了其良好的道德习惯。
例如,学生感恩父母、感恩长辈,就会形成对其的爱护心理,在遇到与长辈年龄相近的人遇到困难时,学生的爱心就自然地发挥出来,会主动地伸出援手对其进行帮助,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其次,通过感恩教育,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优化了学生的内心情愫,使学生体会到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从而形成了一种广泛的、淳朴的道德观念,促进了道德教育的实施。
总之,感恩情怀的培养,使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到渠成,加深了学生对高尚道德的体会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有利于中学德育教育的开展。
感恩教育浅述论文(2)
感恩教育浅述论文(2)感恩教育浅述论文篇二《浅谈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今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正悄然地影响着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
如何对学校学生展开感恩教育,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学校学生;感恩教育感恩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感恩已经被不少麻木而浮躁的现代人所疏远和淡漠了,他们总以“理所当然”来搪塞父母、亲戚、朋友、他人的关爱……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悄然地影响着学校的学生。
当今很多学生每天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每天接受着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却对之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学生还对父母和老师恶语相向。
事实上,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么可能将来爱事业、爱国家?因此,“感恩教育”这一课不能小看,而且必须从小抓起!一、如何理解“感恩”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这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简单地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手段引导学生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地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为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
浅谈感恩教育的论文3000字
浅谈感恩教育的论文3000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作为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感恩教育的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浅谈感恩教育的论文3000字篇一《浅谈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文化更替不断加快等因素,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却逐渐被一部分大学生忽略甚至遗忘。
本文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生感恩思想现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唤醒他们的感恩意识,让其学会感恩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一、感恩的起源及含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作为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
感恩,中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古今中外,感恩情愫、感恩教育无不显得重要。
“感恩”一词的初步了解源于西方的“感恩节”。
在西方基督教徒都要感恩,吃饭前他们要祷告,感谢上帝赐予食物;有人生病时,他们也要祷告,祈求上帝保健康;有人做了错事,也要向神父忏悔,以求心灵上的慰藉。
在中国,感恩的思想源远流长,“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代文豪潘岳《关中》诗“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恩戴德”之意。
我国古代,感恩与感恩教育主要以“孝”和“孝道”的表现形式散见于《四书》《五经》、名人诗词等中,《诗经》里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经典诗句,唐代诗人孟郊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人诗篇。
在中国历史上感恩的例子也很多,民族英雄袁崇焕去世后,佘家义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孙孙,生生死死,守墓遗训,口口相传,17代人为他守墓三百多年。
这些都诠释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
有关感恩知恩教育的论文
有关感恩知恩教育的论文感恩教育的论文篇一:《浅谈感恩教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可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如此的难以施行呢这主要源于感恩情怀的缺失,具体体现在对父母不孝,对师友不敬,对他人不爱。
究其原因有三:首先,学生太自我。
面对同学,你爱自己的父母吗这样的一个问题,可能每个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答是。
可事实上却大有出入。
现今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三代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的溺爱,学生的欣然接受,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跟同学谈得火热,回家却连跟父母谈谈心的时间都很吝啬,只愿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却想都没想回报别人。
其次,感恩体验浅。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在家大有除了学习,百事不理之势,他们自主生活能力不强,根本不理解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一篇《最让我感动的事》的作文题目竟然难倒了许许多多学生,遗憾的不是学生不会写,而是不知道使自己感动的事。
从父母、老师到同学,老师逐一点拨,有哪些事让自己感动,而很多学生却认为都是应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感动。
最后,教育缺实效。
以往教育方式上的高、大、全,教条式,口号式,往往使学生知道感恩的道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该做什么才是感恩。
当今孩子感恩意识的缺失,其影响不容低估,其危害必然导致学生品质的自私自利、导致人情的冷漠、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
而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骛远,而要教育学生从实在小事做起,诸如: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学会自理,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这些看似朴素的事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情味和感恩情怀。
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将感恩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
基于感恩教育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论文
基于感恩教育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论文基于感恩教育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论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小学生德育水平,对有效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人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对于小学生形成道德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已经成为小学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感恩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通过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在小学教育开展感恩教育对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扩展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积极的意义。
1.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方法,通过小学生的自身感受体会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让小学生感知来自挫折、失败和痛苦等,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
小学阶段的感恩教育通是指在小学时期,学校创造某种合适条件、环境与活动,让小学生与父母、同伴、集体、社会以及大自然等充分接触,启发学生体验、感悟父母、同学、集体、社会、自然环境等对自己的恩情,并自发的将内在感觉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促进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感恩的心态,让感恩成为小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活动。
然而,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低位非常高,只懂得享受,不懂得付出,从小得到太多的宠爱,助长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对他人的关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感激。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对父母的爱不领情,不道谢,对教师的付出,也认为是天经地义,情感淡漠;对同学的帮助,往往是理所应当,习以为常,从而形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懂得关心别人、社会责任感差等性格弱点,因此帮助小学生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和社会的关爱之情,增强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2.感恩教育对小学思想品德建设的意义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在人生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教育阶段非常重要。
感恩教育浅谈论文
感恩教育浅谈论文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学校要因地制宜实施,培养学生感恩的心,并注意进循针对性、情感性、持久性和系统性等原则。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感恩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感恩教育浅谈论文篇一《教育展现感恩之心》摘要: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学校要因地制宜实施,培养学生感恩的心,并注意进循针对性、情感性、持久性和系统性等原则。
关键词:感恩教育实践反思原则感恩是一种崇高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
永怀感恩之心,才能感激供我们处身立世的人类社会和自然,才能饱结奉献的美好情情愫,也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在自然界中就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传说。
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许多传统美德,如“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处世信条,都在警醒着我们,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应懂得感恩。
《史记》中写的荆柯、聂政等,其实都为报恩而甘愿献身的豪杰,他们之所以历经多少的朝代更替,仍能彪炳青史,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着一种公认的社会美德。
一、在青少年中弘扬感恩美德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五千年文明孕育而成的美德在当今的青少年身上渐呈颓缩的倾向。
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发达了,物质文明了。
社会的开放也使西方的各种思潮纷至沓来。
这一切在开阔青少年视野的同时,也使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多元化了,同时孩子们的感恩意识也在这芜杂的社会思潮中日趋淡薄,这是一种潜在的危机。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特殊生长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变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能力缺陷和情感缺陷。
这种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正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少年。
使他们在心理上、行为上对父母亲、师长、朋友的爱视若无睹,理所当然地接受,而对旁人、对父母、对生活、对工作、对社会乃至对国家却抱着冷漠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以至“不肖儿不知报娘恩”成为许多家长迟来的感慨。
这些现状都在提醒我们,感恩教育势在必行,而学校更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艰难的任务。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一:中职生感恩教育路径思考从古到今为师之道,以无过错、无缺陷为上。
“师者,人之模范也”。
强调师者的表率作用,而师者身正才能为范。
在教育工作中,学校教职工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对学校管理水平、管理效果影响极其重要。
我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校风示范校。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德育教育周、文明礼仪活动、普法活动等多形式、多内容的活动,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对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也起到了很大的鞭策作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学校的办学宗旨。
强化教职工服务意识是学校长期不变的主要工作。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是学校坚持的原则。
因此,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教职员工无论是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还是在生活、交流中都努力做到言传身教,起好表率作用,实施正确引导和有效教育教学管理,形成良好的服务育人氛围。
在管理中我们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升护生形象、培育创新人才”为导向,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努力打造学生培养、教育、管理特色,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管理育人模式。
在教学管理中,以其职业特点为导向,特别注重让学生将知识、技能和工作情境相结合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由此提高其认知水平、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
在学生管理中,实施“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教育和管理模式。
通过“四自”管理模式,校园卫生、学生生活、纪律、第二课堂和志愿者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四自”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独特的管理育人模式,赢得了社会和同行的赞誉。
道德与法治感恩教育论文
道德与法治感恩训练论文我中华泱泱大国,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千古佳话,我们这个宏大的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
感恩,始终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道德准则。
一、课堂是训练的主阵地,要通过课堂活动实施感恩训练1.通过深度挖掘教材,查找感恩源泉。
在学校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感恩题材的文章比比皆是,翻开教材,从文章题目上就能感受到祖国之恩、哺育之恩、自然之恩......老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引领同学读通文本,从教材中找寻感恩的源泉,比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孩子们就会感受到为人父母的不易,进而也会在家庭中学会担当责任。
这些具有训练意义的文章以及鲜活的案例都会激发同学感受浓浓的“恩”,深深的“爱”。
2.通过触动心灵的训练,培育感恩意识。
训练家夏丐尊先生曾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训练。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文本中鲜活的案例,触动同学心灵中最松软的那块心田,通过情感训练,培育他们感恩意识,增加情感体验,由此产生共鸣。
比如《师德训练篇》学习的时候,我就激励他们说说身边的老师,孩子们一说到老师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赐予的关爱,点点滴滴的付出,就都滔滔不绝,当《长达后我就成了你》的歌声响起的时候,他们心中满满的对老师感谢之情,也知道老师像园丁、如红烛、似春蚕的为了同学悄悄付出,由此他们知道怎么回报老师,尊师之情溢于言表。
3.就地取材,实施感恩行动。
感恩训练中培育同学知道感恩只是一个层次的训练,老师着眼点重在就地取材,引领同学把感恩落实到行动中,所以我们要充分整合教材和身边的资源,抓住一切契机用行动说话。
比如在学习《秀丽的校内》一课,我带领同学闲逛校内,边看边讲,让他们感受校内的温馨、校内的秀丽、校内浓郁的书香、校内的洁净....之后,课间地面一片纸,有同学跑过来捡起;一片树叶飞落在稚嫩的小手上;墙角的备品有人静静整理好;花园内的椅子有人擦过了.....激励同学用实际行动感恩老师,感恩学校,“学校是我家,秀丽靠大家!”不再停留在口号上。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论文一、感恩教育的内容1.教育学生珍惜生命。
感恩不但仅对协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之情,还应该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祖国,珍惜自己的生命,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是来之不易的。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父母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感恩。
父母将我们辛辛苦苦地养大成人,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所以,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祖国和社会给予我们安全的生长环境,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土壤、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和社会最好的报答。
珍惜生命,指的就是远离危险的东西,不吸毒、不犯罪、不违章、不接触对自己生命有危害的东西,滋养自己的精神和气度,爱惜自己的身体。
2.培养学生学会承担责任。
感恩教育不但仅单独的感恩,还要懂得承担责任,所以,必须实行承担责任教育。
学会感恩父母,就是要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操心,并懂得孝敬父母。
懂得感恩祖国,就是懂得为保卫祖国作出贡献,建设、报效祖国,当人民和祖国的生命和财产在安全上受到威胁的时候,一定要挺身而出,必要的时候不惜牺牲自己,这与珍惜生命并不矛盾,珍惜生命不是苟且偷安,而是相辅相成。
3.培养学生和谐相处的水平。
对于大自然的感恩,要懂得保护自然,形成保护和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和谐地与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灵相处。
对社会的感恩,要懂得与性格不同的人和谐相处,对阶层不同的人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要和谐相处。
二、初中感恩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1.感恩教育,需要从老师开始。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生对老师教学知识的接受,其实就是间接认可老师的各方面素质。
所以,要实行感恩教育,老师必须先给学生做好感恩的榜样,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老师在感恩教学中要明确教育目的,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在教材中寻找和挖掘感恩教育的因素,结合社会上的一些实例,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准确的感恩学习中。
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让学生的感恩意识慢慢在持续教学中形成。
感恩教育德育教学论文范文
感恩教育德育教学论文范文感恩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恩教育对于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塑造完美人格、完善人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感恩教育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感恩教育德育论文范文篇一:《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摘要】现在在优越的生活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们养成了任性骄气,集体主义荣誉感淡漠,生活自理能力、抗压能力差的弊端。
本文主要从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及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探讨。
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感恩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有待我们深入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关键词】学生,注重,感恩,教育现在的学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小皇帝”,有很多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在这种优越的生活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们,养成了任性骄气,集体主义荣誉感淡漠,生活自理能力、抗压能力差等弊端。
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因此,在学生教育中很有必要从小进行感恩教育。
1.进行感恩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着国家未来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关系着优良淳朴的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培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善待人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和谐相处能力,友好交往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排解困难能力,有助于中小学生正确地认知社会,认知师长,认知朋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内容。
现在公民素质,不仅包括较好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科技技能,而且还包括亲近自然,亲近社会,善待他人的观念和能力。
2.注重进行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论文推荐文章有关小学生国防教育论文热度: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怎么写热度: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热度:浅谈小学生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热度:小学生的卫生与健康教育论文热度:教会学生感恩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应该要引起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篇一:《小学生感恩教育实施方略探究》摘要: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将变得更加有意义。
然而学生的感恩心具备现状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这个阶段养成的,这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因此,本文从学校教育入手,通过结合学科教学,与家长配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感恩教育。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生和谐一、小学感恩教育的研究意义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
树立感恩情怀,怀有感激之心去对待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爱社会,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
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
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一)家庭方面小学生感恩情感比较丰富,觉得帮助别人与被别人帮助会有发自心底的感动与快乐。
说明也平时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但感恩父母的行为较缺失也是由于大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受到过多的呵护和关爱,造成了孩子依赖心太强和寄生思想,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从不会萌生任何感激之情。
小学德育论文教孩子学会感恩
小学德育论文教孩子学会感恩;学会感恩的人,必定会很快乐。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命中的一切,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感谢上帝赐给我一个懂事的女儿,感谢女儿带给我无比的快乐。
我不期待女儿要有多聪明,也不希望她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更不奢求着她一定要出类拔萃。
我多么希望她每天睁开眼就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多么希望她心怀感恩感谢生命中的一切。
我告诉女儿爸爸妈妈的辛苦,所以每次下班回到家总能喝上女儿端来的一杯热水,在生病的时候能听到她一声温暖的问候,节日时能收到她一份美丽的祝福。
我告诉女儿要尊重师长,所以她在学校总能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学生。
我告诉女儿要尊老爱幼,于是坐公交车时她会给爷爷奶奶让座,玩耍时她会让着弟弟妹妹。
其实女儿才五岁,可她却很乖,很懂事。
她的内心世界很丰富,感情很细腻,很容易被感动。
记得“三八”妇女节那天,下午女儿放学回到家,就赶紧从书包里拿出一幅画送给我说“妈妈,祝你节日快乐”。
看着那一幅充满爱的画,我的心里甜蜜蜜的。
前段时间家婆生病,带她去医院看望。
她却照顾的比我们大人还周到,又是给水喝又是喂饭,还给家婆按摩讲笑话逗她开心。
让一旁的护士赞不绝口。
当时我在心里感激的对女儿说了声谢谢。
女儿如此,可是现在很多孩子却不懂地去感恩。
不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会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情,更不会感谢社会的给以。
他们把父母的爱当做理所当然的获得,他们把老师的谆谆教导当做耳边风。
也许是父母总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或许是孩子没有回报父母的机会,所以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得到而不是给以。
古人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先教做人,做事,最后教给他们知识。
”所以,我们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以外,还要教会他们做人做事以及情感和德育的培养。
教育孩子懂得去爱去感恩,这样,家庭就会美满,社会就会和谐,世界就会充满爱。
谢谢!。
教师德育论文小学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
教师德育论文小学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教师德育论文小学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
我们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而令人感叹的是步入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几乎是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太阳的今天,许多小学生都染上了“现代病”。
如“淡漠”“自我中心”。
我曾经在所带的六年级学生中做了这样的调查:父母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个别学生用了“好象”“大概”这些模糊的字眼,有些学生说喜欢吃鱼头、鱼尾,鸡骨头等等,大部分学生仍然是不知道。
父母的养育之恩,恩重如山,可这些孩子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意识。
究其原因,显然是溺爱的后果。
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然在“父母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娇宠中长大,自幼娇生惯养,于是就不知道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又由于父母这一辈子因历史原因,大多受教育不多,因此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除了读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根本不知道父母的艰辛。
这样的“抱大的一代”,直到成年、即使进了高等学府以后,依然只知道对父母撒娇撒野,一旦家长不遂其心愿,就由娇而横,由爱生恨,所以要学生学会感恩,要从小抓起。
怎样做好感恩教育的工作呢?一、引导学生从满足自我需求到感恩于父母(一)了解父母大多学生过多的关注自我的需求,从未体验过父母是用怎样的辛勤劳动来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的。
要让孩子了解这一切,我安排了一次实地调查,内容是父母一天的工作。
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一看,把看到的写成调查报告。
当学生把调查报告在全班交流时,一位男生是这样写的:”我父亲下岗了,为了全家的生活,他到菜市场找了个摊位卖菜.每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到很远的菜场批发青菜。
他怕惊动我们睡觉,每次都悄悄的出去。
每天晚上父亲都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小学德育优秀论文:让感恩教育走进学生心间
小学德育优秀论文:让感恩教育走进学生心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词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责任。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他一定懂得尊敬长辈,一定能体谅他人的辛苦,一定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
人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付出和回报,现在的学生大对数都是独生子女,在这些孩子的身上,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
因此,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尤为重要。
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让孩子懂得感恩是做人的道德和修养。
目前我校能营造感恩环境感染学生,校园建有文化墙,教室开辟有“感恩文化角”,设立有“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校园广播站课前总会听到《爱的奉献》、《白发亲娘》、《说句心里话》、《感恩的心》等“感恩教育”歌曲唱响校园。
在工作实践中以下活动有利于推动感恩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1、抓住“感恩”节日结合节日教育学生。
利用不同的节日,像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教师节等,教育学生学会帮妈妈做做家务,为爷爷奶奶洗洗脚、梳梳头;学会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给父母老师写感谢的心里话。
让学生懂得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人及社会的关心、教育和培养。
丰富多彩的活动熏陶学生。
我校利用主题班队会,让学生讲出对父母、师长、学友的爱。
通过算时间账、金钱账、感情账,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勤养育之恩,老师的细心教导之情,亲友的无私帮助之恩;写感恩信。
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班级举办感恩演讲。
认真组织《感谢爸妈养育恩》、《红烛颂》等感恩演讲比赛,在演讲中升华学生思想,激发学生的感恩父母老师教育之情;平时开展感恩活动。
组织学生分班次轮流到银铃福利院帮助老人洗衣、扫地、叠被子等,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学会知恩感恩父母和老人。
利用学校板报、墙报、画展每一个角落资源,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根植在每一位学生心中。
二、营造“感恩”氛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2篇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一:教育艺术课堂中的感恩教育摘要:当今社会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转型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如何将中华传统美德的感恩理念融入德育课堂呢?笔者认为,当代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应从身边的生活情境出发,真正唤起学生内心的良知,并与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实现德育目标。
关键词:感恩教育;课堂教育;教育艺术感恩教育源远流长。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常用“感恩图报”一词来教育学生为人处世之道。
中国古代各流派都认为将“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理念育人。
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正统思想的儒家学说则把感恩教育发挥至极致,如“忠为报君恩,孝为报亲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
而当代社会,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感恩节”。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引入感恩思想迫在眉睫。
一、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1.学生认知上的缺位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如何能产生感恩之心呢?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父母过于疼爱孩子,尤其是家中有独生子女者更为甚之。
凡事把孩子摆在第一位,家庭中其他成员和其他事情都必须以孩子的利益为首。
学生在这种长期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获得的只有物质条件的无限满足,而忽视了感恩意识的形成。
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提供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无须感恩戴德,反而会变本加厉地索取,导致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产生并且激化。
2.感恩的想法没受到过鼓励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感谢的时候,父母往往回答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等类似的话语。
在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父母认为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只要取得好成绩,就是对父母付出的全部回报。
长此以往,孩子感受恩德的神经就会麻木,学生头脑中潜移默化地认为父母对他的爱是应当的,无须回报的,教师再开展相关的教育,其影响力会大打折扣。
感恩教育的论文范例
感恩教育的论文范例感恩教育的论文范例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感恩教育是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感恩教育的论文范例篇1浅论青少年感恩教育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青少年的感恩意识更是越发淡薄。
一个国家的和谐稳定发展离不开社会责任和感恩意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本文针对当前青少年的感恩意识现状,初步提出感恩教育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感恩教育是一种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情感,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青少年对给予其恩惠的或对其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集体、社会的一种心理活动。
感恩教育由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一、认知方面,让青少年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受到的恩惠是他人非必要给予的馈赠,并发自内心的认可并所受恩惠;二、情感方面,在感恩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幸福情感体验,进而激发感恩、感激和感动意识;三、实践方面,将感恩意识转化为一种实践行为,以实际行动报答他人和社会给予的恩惠。
一、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等训言。
我国向来十分重视道德文明,一直激励国人不忘知恩图报。
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通讯方式越来越便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发疏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淡漠,感恩意识日益淡薄。
媒体曝光青少年不懂恩,不知感激、忘恩的事件屡见不鲜,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健全过程中,只索取,不奉献,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更有甚者无视父母的哺育、老师的培养、朋友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等等,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毫无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浅谈论文(2)
感恩教育浅谈论文(2)感恩教育浅谈论文篇二《加强感恩教育,培育感恩之心》【摘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要加强感恩教育。
这样才能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真正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幸福、快乐,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感恩教育;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适时进行感恩渗透;家校联动,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感恩营造氛围主题教育课堂渗透家校联动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当下,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也大多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
父母不想让孩子的童年过得艰辛,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
久而久之,孩子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心中稍有不如意,便觉得所有人都在和自己作对。
结果,这些孩子时常不能为父母着想,更不会理解和体谅他人,缺乏感恩之心,内心自私冷漠。
针对这种道德的缺失,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加强感恩教育,唤醒学生稚嫩而又冷漠的心,引导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要从小培植感恩的情感,塑造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乡镇初级中学的德育教师,笔者认为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是德育工作中越来越受重视的一项内容。
加强感恩教育,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感恩的教育氛围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和成长的乐土。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会说话的石头”已成为缺乏感恩之心的代名词,因地制宜地设计一些感恩石,让学生感恩学校、感恩教师、感恩同学,是切实可行的。
为让享受营养餐的学生在惠民政策中感恩党和祖国如沐春风般的关怀,我校的橱窗专栏,发挥了有效的宣传教育作用。
与橱窗相望不远处食宿区的柳树下,竖立着嵌有感恩字样的石头,让享受伙食补助住宿生的心中充满对国家和学校的感恩之情。
而学校文心亭旁草坪上摆放的巨大石头上的“和谐”二字,让人感受到校园里洋溢着爱,有师爱,有学生之间的友爱。
关于感恩教育教学的论文范文
关于感恩教育教学的论文范文感恩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重视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感恩教育的论文篇一:《试谈教育艺术课堂中的感恩教育》摘要:当今社会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转型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如何将中华传统美德的感恩理念融入德育课堂呢?笔者认为,当代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应从身边的生活情境出发,真正唤起学生内心的良知,并与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实现德育目标。
关键词:感恩教育;课堂教育;教育艺术感恩教育源远流长。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常用“感恩图报”一词来教育学生为人处世之道。
中国古代各流派都认为将“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理念育人。
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正统思想的儒家学说则把感恩教育发挥至极致,如“忠为报君恩,孝为报亲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
而当代社会,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感恩节”。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引入感恩思想迫在眉睫。
一、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1.学生认知上的缺位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如何能产生感恩之心呢?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父母过于疼爱孩子,尤其是家中有独生子女者更为甚之。
凡事把孩子摆在第一位,家庭中其他成员和其他事情都必须以孩子的利益为首。
学生在这种长期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获得的只有物质条件的无限满足,而忽视了感恩意识的形成。
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提供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无须感恩戴德,反而会变本加厉地索取,导致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产生并且激化。
2.感恩的想法没受到过鼓励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感谢的时候,父母往往回答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等类似的话语。
在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父母认为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只要取得好成绩,就是对父母付出的全部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教育德育教学论文范文【摘要】现在在优越的生活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们养成了任性骄气,集体主义荣誉感淡漠,生活自理能力、抗压能力差的弊端。
本文主要从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及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探讨。
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感恩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有待我们深入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关键词】学生,注重,感恩,教育现在的学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小皇帝”,有很多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在这种优越的生活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们,养成了任性骄气,集体主义荣誉感淡漠,生活自理能力、抗压能力差等弊端。
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因此,在学生教育中很有必要从小进行感恩教育。
1.进行感恩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着国家未来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关系着优良淳朴的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培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善待人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和谐相处能力,友好交往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排解困难能力,有助于中小学生正确地认知社会,认知师长,认知朋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内容。
现在公民素质,不仅包括较好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科技技能,而且还包括亲近自然,亲近社会,善待他人的观念和能力。
2.注重进行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我国现阶段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水平,建设完善的民主和健全的法制,培育淳朴优良、充满活力的民风,形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社会风气。
当前社会上产生的恶性事件无不与公民素质密切相关,诚信缺失,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如“三鹿奶粉”事件,法制观念的淡薄和对自然的冷漠,导致人民肆意损坏自然生态,滥捕珍贵野生动物;极端利己主义助推着某些利欲熏心的矿老板,不顾矿工死活,因违章违规开采而造成矿难事件;用黑心棉加工被褥,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等。
这些现象严重伤害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造成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此情此景,何谈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经济健康发展需要纯正的社会风气,经济有序发展呼唤社会良知和诚信。
在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感恩社会、感恩师长、感恩自然、感恩朋友,倡导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形成健康向上,文明活力的社会风尚,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经济环境,这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原动力。
3.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近几年频频报出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残杀同学案、残杀教师案,用浓硫酸泼伤黑熊案;中学生杀师、杀母案;小同学勒索小同学案,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折射出了思德教育的苍白导致学生人格缺陷的产生。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反过来公民的文明素质又促进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在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国家的和平来之不易,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应知党恩、报国情,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
社会中还有很多好心人在默默无私地帮助着别人,如为我校捐资助学的已知台胞——王永庆先生,心系“朝阳行动”的好心人,我们要懂得对他们感恩。
引导学生认识自私与贪婪相伴,偏极蕴藏危险,利己必定损人,玩物必定丧志的种种危害。
学会感恩,就能摒弃这些不良行为,懂得感恩,就能宽容与善待,就会珍惜与尊重,学生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也就有利于形成了。
4.注重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感恩教育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体要求相适应,既要吸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道德文明的有益成分,又要与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的根本要求相适应。
在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应当与他们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学生对老师感恩,尊敬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对同学感恩,感谢他们的帮助、团结协作和乐于助人;在家里对父母长辈感恩,懂得他们生养教育的辛劳,理解他们的期盼和感情,尊重他们的劳动;对社会上的朋友及好心人感恩,感谢他们的理解、友谊和无私帮助;对农民伯伯感恩,体谅他们劳动的艰苦,爱惜粮食;对自然感恩,从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山水文物,到感受太阳是温暖的源泉,土地是人的生存之本,花草树木赐给我们新鲜的空气,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憨态可拘的熊猫,给人们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启迪了人类的灵感和智慧,是人类和谐相处的朋友。
感恩教育的形式丰富多彩。
教师可利用周末,给学生布置为父母乘一碗饭,倒一杯茶,洗一次脚,交一次心的家庭作业。
在节假日里,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附近的旅游景点做一名小小志愿者,为旅客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进一步感受秀丽的自然风光给人们的乐趣和美的享受,旅游给我县社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
以“一碗米饭包含着农民伯伯和餐厅师傅的多少劳动?”为主题的讨论会;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我会做的农活”等短小活泼的小剧目;组织学生观看“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捐赠现场晚会,感受社会的大爱无边;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提示性标语牌,在小草旁写道“我也是生命!,我虽小,但我能美化您的生活”;在花坛的小树旁写道“我们共同沐浴阳光,让我们一同健康成长”;在垃圾桶旁写着“文明只差一步”,营造充满人性化的“感恩文化”。
感恩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最朴实的情感。
感恩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能够唤醒人的良知,培养健全的性格,塑造高尚的灵魂。
一个对周围的人和世界心存感恩的人,会格外珍惜生活和善待他人。
学生学会感恩的过程既是其道德情感提升的过程,也是个体自我觉醒的过程。
中国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诗经》中有“投桃报李”之说,《游子吟》中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人诗句,民间更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谚语。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新旧价值观的冲击日渐加剧,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影响很大。
为此,学校通过感恩教育这一有效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一、感恩教育及其特征所谓“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感恩有感恩戴德之意,亦有感谢感激的意思,指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一种行为。
它是一种感激的心情,是一种关爱的表达,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感恩教育,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
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受教育者不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并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对他人、对周围、对社会常怀感激之心。
重要的是,感恩教育使学生在认知层次能洞察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得到内心的肯定;在情感层次能发出愉悦和温暖的情感,进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和回报恩情的体验;在实践层次,能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
具体说来,感恩教育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l.情感性感恩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道德情感体验。
感恩教育通过创设丰富感人的情境活动,运用故事教育法、实践锻炼法等方式激发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道德情感的目的。
可以说,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激起他们“心灵的池池涟漪”是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感恩教育最容易拨动学生那敏感的心弦,触动其内心深处的灵魂,从而不自觉地生发出对恩人的感激、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别人对自己的付出,营造出和谐温馨的人文关怀氛围。
2.生活性如今,强调德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强调德育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实施,已成为人们对提高德育成效、摆脱目前德育尴尬困境的共识。
鲁洁先生指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品德的培养应当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
”那么,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德育在实践中该怎样操作呢?感恩教育便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感恩教育以学生“自我”为阿基米德点,依托个体以往的生活体验,通过反思自己成长的历程以激发学生对有恩于“我”的人的拳拳相报之情,因此,感恩教育尤其重视由学生生命践履、体验所构成的“生活世界”,具有很强的生活性。
3.实效性感恩教育因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触动学生的内心灵魂,克服了以往学校道德教育知性论德育范式的统摄,学生不再被当成抽象、静止的实体而被动地接收德育教条的灌输,所以,它必然能取得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使德育实践焕发出无穷的育人魅力和动感的生命活力。
比如,某学校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放学后进行帮助父母洗衣服等活动,来体悟父母对自己的养育、培育之恩。
事实证明,这样的道德教育使学生产生了心灵的震撼、生命的感动和情感的回报,感恩的种子从此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感恩教育对道德情感培养的作用感恩教育是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视角,它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并使他们内在的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动。
道德的本质是自律而非他律,是发自个人自觉、自愿的行动,强制性道德教育难以培养青少年学生真正的道德情感。
感恩教育以其“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1. 以情育情,提高道德情感的感受能力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能力如何,决定了道德教育感化的效果。
学生在遇到某种道德或非道德的情境或事件时,常常会在情感上产生某种即时的感受,这种直接的道德情感体验,使他们对情境或事件的道德性做出判断,因而具有迅速的道德定向作用。
苏联心理学家雅科布松说:“道德原则和要求应当变为受教育者的行为动机,但这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即道德原则和要求触及学生情绪范围的时候才是可能的。
”这说明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必须以满腔热情和真挚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感恩教育倾注了道德情感,拨动了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以情育情,对于加强和提高学生道德情感的感受能力,比其他道德说教都要有效。
2. 以情育心,提高道德情感的调节能力具体说来,道德情感的控制能力一方面是指学生个体对自我不良情感的自制,另一方面是指对健康、进取、向上情感的鼓励和发扬。
学生的道德情感是随着个体的认识、信念、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丰富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