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相遇问题
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四班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4篇)四班级上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青岛版学校数学四班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信息窗中其次个红点问题,即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借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同学理解起来有肯定困难,因此同学要首先理解和把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创设他们感爱好的、贴近生活的情境,在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积累数学活动阅历。
【教学目标】1、在详细情境中,御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受“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阅历。
3、在合作沟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育学习数学的乐观情感。
【重点】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1+路程2=总路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两个能在一条线上自由活动的小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刘老师家住哪儿吗?静静告知你们吧,刘老师家离着人民公园特别近,究竟有多近呢?你们来看。
ppt出示:刘老师从家动身步行去人民公园,每分钟走60米,5分钟后到达。
依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ppt出示:刘老师家距离人民公园有多远?你会解决吗?ppt:60×5=300(米)这60表示什么?5呢?300呢?通过这个小例题,我们总结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间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课件出示)。
今日我们就在这个关系式的基础上来讨论点新问题,好不好?二、合作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初步感知相遇问题ppt出示例题:小明和李老师同时从家动身相对而行,小明步行每分钟走60米,李老师骑自行车,每分钟骑行140米,5分钟后他俩在人民公园相遇。
数学相遇问题教案(5篇)
数学相遇问题教案(5篇)第一篇:数学相遇问题教案数学相遇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点,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运动和时间变化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中时间和路程的特点.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一)口答列式,并说明理由.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行驶240千米需要几小时?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二)创设情境1.录音(或录相)“有一天,张华放学回家,打开书包正准备做作业.发现没在意将同桌李诚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她赶紧给李诚打电话通知他,两人在电话中商量了一会,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本还给李诚呢?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想出几种办法呢?”2.小组集体讨论(1)张华送到李诚家;(2)李诚来张华家取走;(3)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途中相遇,交给李诚.3.认识相遇问题(1)找两名学生表演第三种情况,其余学生观察并说出是怎么走的?(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2)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越来越近,最后变为零)教师指出:当两个人的距离为零时,称为“相遇”具有“两物、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这种特点的行程问题,叫做“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三)出示准备题: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根据已知条件填写下表走的时间张华走的路程60米李诚走的路程70米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现在两人的距离1分60米70米2分···3分···思考:1.出发3分钟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说明什么?(相遇)2.两个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两人所走路程和=两家距离)二、教学新课(一)教学例3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1.教师指名读题,并在例题中“同时”、“相遇”的下边用红笔做上标记.请同学解释这两个词的含义.2.动画演示两人行进的过程,并在图中显示出已知数据.(演示课件:相遇问题)3.由学生尝试解答例34.结合线段图订正答案.方法一:65×4+70×4方法二:(65+70)×4=260+280=135×4=540(米)=540(米)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5.比较(1)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简便?(2)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三、巩固练(一)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志明每分走54米,小龙每分走52米,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二)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讨论:行程问题在出发地点、出发时间、动动方向、运动结果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运动方向:相向(相对、对面)运动结果:相遇(三)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出发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两船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四)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1.由学生用手势表述题意.2.比较:与前面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之处?(五)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经过2小时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由学生用手势语言向同组同学介绍题意.2.由学生独立解答3.出示四种不同解法,请同学小组讨论并做出判断.方法一:75×1+75×2+69×2方法二:75×(1+2)+69×2方法三:75×1+(75+69)×2方法四:(75+69)×(2+1)四、课堂小结通过上面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行程问题也还有许多变化,请你猜一猜,行程问题还可能有哪些变化?(相背、同向、不同时、不相遇、相遇后返回第二次相遇,三个物体运动……)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一种,求路程,它需要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怎样求?如果要求“相遇时间”该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怎样求呢?请同学们在课下思考?五、课后作业(一)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二)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第二篇:《相遇问题》教案相遇问题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100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建立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选择一个相遇问题,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画图、列表、方程等方法,共同解决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生活化的相遇问题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发现、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探究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学中注重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形成解题思路。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相遇问题的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生活中找一个相遇问题的实例,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列出关键信息,并运用所学方法求解。鼓励同学们将这个问题分享给家长,与家长一起探讨、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关于相遇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相遇问题的定义、基本要素、解决方法、生活中的实例等。报告要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体现小组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激发学生对相遇问题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难点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遇问题情境,如两人从不同方向相向而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生活场景图,如两个小朋友从学校的东西两边同时出发走向对方,然后在学校的中间相遇,引发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思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相遇问题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理解三量的含义。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理解并叙述速度和、相遇时间及路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走路,比如今天我们就从我们学校出发共同来试验二小上课。
我们走的是同一段路程,你们是坐车来的,用了20分钟就到了,老师是骑车来的,用了25分钟才到。
这里面有没有数学问题呢?师:在走路中涉及的数学问题,主要就是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速度×时间=路程)师:你能根据这个关系式编一道题吗?(板书算式)2、汇报作业:(小组)边表演边讲解二、新课:1、师:同学们遇到这么多情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两个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行走最后相遇的这种情况。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2、出题小明和小红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他们每天都约好早上7:30从家出发,4分钟后两人正好在学校门口相遇。
小明每分走50米,小红每分走60米,你知道小明家离小红家有多远吗?(1)学生说已知条件,师在黑板上画图。
50米 4分钟相遇 60米小明家学校小红家?米师:(介绍学具:绿色纸条表示什么?小明的速度粉色纸条表示什么?小红的速度这条线段表示什么?路程)(1)先用学具演示,两人从同时出发到相遇的过程。
(2)通过演示,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3)说说每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吗?3、小组演示,讨论。
4、小组汇报:(边摆边说)(1)50×4+60×4=440(米)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2)(50+60)×4=440(米)a、小组演示,把4分钟相遇的过程用学具摆出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相遇问题》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相遇问题》︳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遇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遇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相遇问题。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教师讲解法3.群体探究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首先出示两只小猫在图中相向而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这两只小猫是否能相遇?为什么?•如果它们能相遇,那么它们什么时候才能相遇?2. 案例分析(15分钟)•高速公路上小汽车与三轮车在相向而行,若两车距离17km相遇,小汽车的速度是70km/h,三轮车的速度是50km/h,那么询问过后应该是在问什么时间相遇?•甲、乙两人相遇后,甲走路的速度为5km/h,乙骑车的速度为20km/h,如果甲、乙同时出发,约定在2.5km处相遇,那么甲、乙各走多少时间?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3. 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与下列有关的问题:•相遇问题有哪些特点?•如何应对复杂的相遇问题?4. 展示与讲解(10分钟)教师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解决复杂相遇问题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5. 师生互动(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并对解题方法进行点拨和补充。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梳理和强调,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确保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七、课后作业(10分钟)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背诵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自主设计一个相遇问题,然后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都比较合理和科学,而课堂上的气氛比较活跃和积极,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字相遇教案
小学数字相遇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字相遇的概念,即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的结果。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相遇的概念和例子。
2. 数字相加的计算方法。
3. 数字相遇的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这些数字。
2.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将这些数字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讲解数字相遇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解释数字相遇的概念,即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的结果。
2. 教师给出一些例子,如2 + 3 = 5,3 + 4 = 7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数字相加的计算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数字相加的计算方法。
2.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四、数字相遇的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数字卡片。
2. 教师给出一个数字,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找出所有与之相加等于这个数字的组合。
3. 学生将找到的组合记录在纸上,然后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数字相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提问学生对数字相遇的理解和体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数字相遇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数字相加的计算。
2. 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有条理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3. 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遇问题》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遇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的转换:学生需要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将文字描述转换为数学表达式。
举例解释:
-在运用关系式法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给出的信息,找出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而列出方程。例如,当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时,学生需要理解路程差等于速度差乘以时间。
-在画图分析方面,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准确地表达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教师可以通过示例或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在图中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成果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计划在之后的课程中,多给一些机会让学生们进行口头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自信心。
在课程总结时,我强调了相遇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和练习可能还不够,需要在课后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和解决相遇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同向相遇和反向相遇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关系式法和图解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遇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模拟两个物体的相遇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观察相遇现象。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教案
=345
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怎么表示小明和小芳4分钟走的路程
指名说怎么表示张晓华和赵丽3分钟走的路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交流,指名板演。
解法1
60×6+68×6
解法2
(60+68)×6
2.完成练习十一
1,2两题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作业
根据整理的结果你能确定先算什么吗?
解法1
60×4+70×4
=240+280
=520
解法2
(60+70)×4
=130×4
=520
想想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3.完成“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交流,指名板演。
解法1
60×3+55×3
=180+165
=345
解法2
(60+55)×3
教学难点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师生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上一节数学课,研究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问题—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说到“相遇” ,你怎么理解?
大家想一想, 相遇问题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速度、时间、路程)
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完成补充习题
五、本课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解法160×4+70×4
=240+280
=520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相遇问题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相遇问题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间、相遇地点等。
2. 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图示法、公式法、方程法等。
3. 相遇问题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方程法解决相遇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相遇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间、相遇地点等概念。
3. 解决方法:介绍图示法、公式法、方程法等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练习:布置一些相遇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6.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相遇问题的关键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精神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其对相遇问题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
4. 应用能力:观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内容《相遇问题》(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相遇问题》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 能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2. 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3. 相遇问题的应用教学重点:1. 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 能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遇问题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和草稿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相遇问题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例题,理解解题方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解答。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拓展应用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学生掌握了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拓展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掌握解题方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名称: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能熟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相遇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高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例如两个小朋友同时从相距5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1分钟后相遇。
让学生根据这个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引出“相遇问题”。
2. 新课讲解:首先解释什么是相遇问题,然后引入相遇问题的基本公式: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公式解决相遇问题。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此来检查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强调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与相遇问题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以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课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15篇
《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15篇《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篇一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相等关系,含用方程分析解答相遇时求其中一个速度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解下列方程(0、9+x)×3=3、60、32×5+5x=4、62、出示准备题(1)全体学生审题后列式解答(用两种方法解答)(2)解题后口述解题思路:(58+54)×1、5 (先算速度和,在求两地路程)58×1、5+54×1、5 (先分别算出两车相遇时行的路程,再求总路程)二、学习例6:1、审题:(1)与准备题比较不同在哪里?(2)如果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列方程解你会么?2、解答后反馈:(1)你是如何解答的?(58+x)×1、5=168(2)还能列出怎样的方程?58×1、5+1、5x=1681、5x=168-87(2)比较这两个方程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3、与这两种方程相应的算术解法是怎样的?4、师小结:用方程解这类应用题一般根据速度和×相遇的时间=两地的路程这个等量关系来列出方程。
三、巩固学习1、独立练习:练1练第1、2两题。
全体学生解答后同坐两人互相说说解答的方法步骤。
2、出示试一试。
(1)弄清问题和要求要求。
(怎样解方便就怎样解(2)解答后讨论:与例6有比较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解答的?能否求速度和?(3)你能列出与这两个方程相应的算术解法吗?1、独立作业。
(1)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2)反馈:与例6比较有什么不同?解题方法呢?师指出:运动物体行驶的方向不同,行驶的结果也不同,一种是相遇,而另一种则是相离,但计算方法相同。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方程解什么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有有哪几种情况?列方程解这类应用题应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相遇问题》数学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探究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
2.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3.相遇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过的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当两个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如何计算它们的相遇时间?2.探究新知(1)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从不同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在某一时刻相遇的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画图表示法以直线表示运动轨迹,用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根据题目条件标出速度、时间和距离。
方法二:列方程求解法根据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3)举例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过程。
例题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60米/分,乙的速度为80米/分,两地相距240米。
求两人相遇所需的时间。
解:设两人相遇所需时间为x分钟,根据题意可得:甲行驶的距离+乙行驶的距离=两地相距的距离60x+80x=240140x=240x=240/140x=1.714(约等于1.7分钟)答案:两人相遇所需的时间约为1.7分钟。
例题2: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甲向东行驶,乙向西行驶,甲的速度为80米/分,乙的速度为60米/分,经过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解:设5分钟后,两人相距的距离为d米,根据题意可得:甲行驶的距离+乙行驶的距离=相距的距离805+605=d400+300=dd=700答案:5分钟后,两人相距700米。
3.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
4.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相遇问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举例讲解实际应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教学教案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教学教案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学目标:1、在同学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根底上,初步学习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理解三量的含义。
2、进一步培育同学的分析推理和迁移的力量,提高同学的实践力量。
3、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爱好的乐观情感。
教学重点:能精确地理解并表达速度和、相遇时间及路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走路,比方今日我们就从我们动身共同来试验二小上课。
我们走的是同一段路程,你们是坐车来的,用了20分钟就到了,老师是骑车来的,用了25分钟才到。
这里面有没有数学问题呢师:在走路中涉及的数学问题,主要就是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速度时间=路程〕师:你能依据这个关系式编一道题吗〔板书算式〕2、汇报作业:〔小组〕边表演边讲解二、新课:1、师:同学们遇到这么多状况,今日这节课我们就重点争辩两个人从两地同时动身,相对行走最终相遇的这种状况。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2、出题小明和小红是一对要好的伴侣,他们每天都约好早上7:30从家动身,4分钟后两人正好在门口相遇。
小明每分走50米,小红每分走60米,你知道小明家离小红家有多远吗〔1〕同学说条件,师在黑板上画图。
50米4分钟相遇60米小明家小红家米师:〔介绍学具:绿色纸条表示什么小明的速度粉色纸条表示什么小红的速度这条线段表示什么路程〕〔1〕先用学具演示,两人从同时动身到相遇的过程。
〔2〕通过演示,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3〕说说每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吗3、小组演示,争辩。
4、小组汇报:〔边摆边说〕〔1〕504+604=440〔米〕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拓展内容《相遇问题》(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拓展内容《相遇问题》(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相遇问题,学会解决相遇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3.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小学生们熟悉的游戏“捉迷藏”引入本节课的“相遇问题”。
二、学习:让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介绍相遇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1. 概念: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出发,在相同的方向上运动,它们什么时候相遇。
2. 解决方法:用折返线(路径)解决相遇问题。
即A、B两者在一定的时间内相遇,B若想追上A,则只要在相遇点之前远远超过A即可,这样A就肯定落后于他,随后B掉头往返,而此时A靠前一些,两者的间距增大,于是A要想再次与B相遇,也要绕行一段比B多的路程。
四、练习:课堂上提出一些相遇问题,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解答。
例如:A、B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走,A的速度是每分钟4步,B 的速度是每分钟6步,A、B什么时候相遇?五、拓展:用更加生动有趣的迷宫等游戏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并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相遇问题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1.教师多采用问题解决式、大课堂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2.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等方式引入学习内容3.让学生亲自实践跟思考来掌握知识点教学评估:1.教师及时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和评估。
2.课后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相遇问题的练习或出一些作业让学生完成教学资源:PPT、相遇问题练习题、板书等。
教学提醒: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并掌握解决方法,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与实践能力,同时,老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以便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微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微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知道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时间从不同地点出发,最终在某一点相遇的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直观地表示相遇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相遇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遇问题的实例和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两个人从不同地点出发,最终在某一点相遇,引导学生思考相遇问题。
4.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相遇问题的掌握程度。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相遇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相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运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4. 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直观地理解相遇问题。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分享、协作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相遇问题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相遇问题解决方法的情况。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4.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得到提高。
九、课后作业2. 完成几道相遇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相遇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相遇问题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应用场景。
2. 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应用。
2. 学生掌握相遇问题中的逻辑推理过程。
教具准备:1. 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2. 相关实际问题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步骤:1. 引入相遇问题(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相遇问题,相遇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10分钟)介绍相遇问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何确定两个物体相遇的时间和地点。
3. 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15分钟)教授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建立等速运动的方程、绘制图像、通过代数方程求解等步骤。
4. 实例分析和练习(20分钟)通过给出一些实例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解决,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5. 拓展练习和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一些较难的相遇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和解答。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评价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掌握情况,提出下节课的学习要点。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中未解决的问题。
2. 自行寻找一些相关的相遇问题,并尝试解决。
3. 总结课堂内容,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评价学生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看结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5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用画线段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有关行程的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例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相遇问题的术语,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解题策略,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模拟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
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速度和”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自主设疑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小结:如果我们知道了速度和时间,让我们求路程,该怎样列式?(“速度×时间=路程”)二、探究交流出示课本例题图示。
(一)初步理解题意,重点是“同时”和“相遇”。
仔细读题、审题,寻找信息。
讨论交流。
师用列表的方式板书整理题里的条件。
师:怎样理解“同时”和“相遇”?师组织两名学生在教室内做“同时”和“相遇”的表演。
同桌之间用橡皮等在桌面的表演。
师在旁边指导。
动作要规范。
进一步理解“同时”和“相遇”的含义。
师总结:同学们表演的都很好。
他们同一时刻也就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师: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除了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还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画出线段图。
教学札记(三)解决问题通过以上分析,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生独立解答或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组织交流教师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求两人每分一共走了多少米?再求两人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2.比较、质疑。
师: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组织学生结合线段图和算式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的行程问题与以往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不同?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相遇问题 北师大版
标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概念2. 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3. 相遇问题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遇问题的应用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相遇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相遇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遇的问题。
3. 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1)画图法:通过画图,直观地表示物体相遇的过程。
(2)列方程法:根据相遇问题的条件,列出方程组,求解未知数。
4. 分析相遇问题的应用实例(1)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红每分钟走80米,问他们多久后相遇?(2)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一辆摩托车从乙地出发,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问他们多久后相遇?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相遇问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拓展相遇问题的应用范围,如追及问题、环形运动等。
7.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相遇问题练习题。
(2)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相遇问题的方法解决?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 测试成绩: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th lesson plan-the problem of encounte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
教学内容: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理解三量的含义。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理解并叙述速度和、相遇时间及路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走路,比如今天我们就从我们学校出发共同来试验二小上课。
我们走的是同一段路程,你们是坐车来的,用了20分钟就到了,老师是骑车来的,用了25分钟才到。
这里面有没有数学问题呢?
师:在走路中涉及的数学问题,主要就是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速度×时间=路程)
师:你能根据这个关系式编一道题吗?(板书算式)
2、汇报作业:(小组)
边表演边讲解
二、新课:
1、师:同学们遇到这么多情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两个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行走最后相遇的这种情况。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出题
小明和小红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他们每天都约好早上7:30从家出发,4分钟后两人正好在学校门口相遇。
小明每分走50米,小红每分走60米,你知道小明家离小红家有多远吗?
(1)学生说已知条件,师在黑板上画图。
50米4分钟相遇60米
小明家学校小红家
?米
师:(介绍学具:绿色纸条表示什么?小明的速度粉色纸条表示什么?小红的速度这条线段表示什么?路程)
(1)先用学具演示,两人从同时出发到相遇的过程。
(2)通过演示,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3)说说每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吗?
3、小组演示,讨论。
4、小组汇报:(边摆边说)
(1)50×4+60×4=440(米)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2)(50+60)×4=440(米)
a、小组演示,把4分钟相遇的过程用学具摆出来。
(师:50+60什么意思?×4什么意思?4分钟相遇说明什么?路走完了。
走了4个110米。
)
(3)师小结:(教师边说边演示)
小明每分钟走50米,小红每分钟走60米,两个人一分钟就走了50+60=110米,第二分钟又走了110米,第三分钟同样走了110米,像这样他们俩共走了4个110米,就走完了全程。
4分钟就是他们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也就是他们相遇的时间。
几分钟相遇就有几个速度和。
(4)师:请你们小组里再说一说,摆一摆,体会一下。
(5)师:谁再说说(50+60)是什么?(小明和小红的速度之和)
为什么要乘以4呢?(因为他们4分钟相遇)
师: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简便)
5、练习: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5小时相遇。
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列式:(48+42)×5
问:48+42什么意思?为什么要×5?
6、师:48+42与50+60都是速度与前边的比,有什么不同?(这是两个人的速度和,前边是一个人的速度)板书:速度和
时间呢?(这是两个人共同用的时间,前边是一个人的时间)
板书:相遇时间
路程呢?
7、总结关系式:
师:你能根据这三个量总结出一个求路程的关系式吗?
板书: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师:谁再说说速度和、时间和路程分别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随着运动物体的数量、运动方向的变化,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速度变成了速度和,一个人用的时间变成了相遇时间,一个人走的
路程也变成了两个人共同走的路程,但是不管怎样变化,它们的基本关系仍然反映的是速度、时间、路程这三量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练习:
1、列式计算,并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小组完成)
(1)甲乙两辆汽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4小时相遇。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两台机器同时开动,第一台每天生产零件470个,第二台每天生产530个。
工作5天后,两台机器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2、半命题。
两辆画线车同时从两个地点出发画隔离线,经过7分钟后两车相遇,你知道画了多长的隔离线吗?
师:能做吗?为什么?怎么办?
实践作业:(以小组为单位)
问题:一段路,如果两个人走,会遇到什么情况?把实践的结果记录下来。
出发地点
出发时间
运动方向
运动结果
一地两地
同时不同时
相对相背
相遇不相遇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