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道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西北师大《大学语文》试题一、填空题。

30分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中;较详细地记载女娲补天神话的典籍是《》。

2.伟大的爱国诗人(),运用了楚辞形式创作了《九歌》、《九章》,他的代表作《》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为(“”)。

3.《战国策》是由汉代()编辑成书的。

“狡兔三窟”的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

4.《诗经》中颂扬周始祖后稷的诗歌是《》。

5.《湘君》与《》是《九歌》中祭祀湘水之神的作品。

6.《》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八国记事。

记载战国史实,又分国记事的史书是《》。

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的诗歌()篇,按音乐分类,共有()、()、()三部分,《诗经》的表现手法通常分为()、()、()。

8.与汉代乐府民歌多为叙事诗不同,《》长于抒情,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它是一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

9.()的《》开创了纪传体这种新的史书体例,塑造了一大批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10.明代短篇小说的主要形式是拟话本,著名的拟话本结集是冯梦龙的《》、《》、《》和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11.清代()《》,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宋传奇小说的成果,用众多的花妖狐魅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

二、名词解释30分1.《老子》2.《战国策》3.《诗经》4.《国语》5.《史记》6.《左传》三、简答201.结合孔子与墨子生平对比,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5分2.举例分析《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5分3.《论语》的语言特色。

54.分析郑燮思想的两面性,结合课文举例。

5四、论述题20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并说说《论语》对今人有哪些择取和学习的价值。

(举例说明)西北师大《文学作品选讲》平时测试试题答案一、填空题。

30分1.《山海经》《淮南子》2.屈原《离骚》“风骚”3.刘向《冯谖客孟尝君》4.《大雅.生民》5.《湘夫人》6.《左传》《国语》《战国策》7.春秋 305 “风”、“雅”“颂”赋比兴8.古诗十九首抒情短诗9.司马迁《史记》10.《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11.蒲松龄《聊斋志异》二、名词解释30分1.《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

处世哲学

处世哲学

中华处世哲学——乐之道(快乐之道)1、人生之道逍遥游——内心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把学习的各种道理融合提升,从而使精神和世界观达到某种境界,那就是“逍遥游”的人生境界。

不舍昼夜——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同的人生阶段,在内心建立明晰的自我价值系统,这样的生命,才是有效率的生命,有价值的人生。

2、处世之道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信用诚信,行为坚定果敢,依照这样的言行准则要求自己。

将以诚信收获信誉,以坚定的行为执著的信念赢得成功。

言寡尤行寡悔——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日后的后悔。

3、理想之道知者不惑——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

恒心不弃——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不失去自我,做得更好,从而实现理想。

4、心灵之道仁者不忧——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内心无比仁厚、宽和,忽略很多细节不去计较,不纠缠于小的得失,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勇者不惧——真正的勇者有种过人之节,不会像平常人逞一时之勇,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们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5、交友之道益者三友——友直,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友谅,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友多闻,这种朋友见闻广博,我们总能在他的经验里,得到对自己有益的借鉴。

损者三友——有三种朋友是切忌交的:友便辟,这种朋友指专门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友善柔,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是真正的小人;友便佞,指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是所谓“光会耍嘴皮子”的人。

《论语心得》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

《论语心得》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

《论语心得》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论语心得》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心得》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心得》读后感篇1学习了于丹的《论语》心得使我受益非浅,《论语心得》读后感1500字。

于丹对《论语》从七个方面进行了拆讲与分析。

先我就从作为一名普通的角度就于丹《论语》心得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天地人之道孔子说:“天人合一”。

于丹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我觉得教师很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本书后,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我们作为一名技校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扎实的学习功底。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的教育学生,而且要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我们的学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怒”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

谈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

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学中也许已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怎么处理的?我在教学工作中有过这样错误的认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

所以我不想干的事让你来干。

现在看到这样的一个“怒”字。

我不仅对自己有这种思想而觉得不该。

这是没有正确理解“教师”这个名词的结果。

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当看到这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工作、教育的对象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学生吗?真的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吗?我认真的审视并认真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谐的思想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追寻课堂教学的理想之道———访“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鱼利明

追寻课堂教学的理想之道———访“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鱼利明
八、教学预设要充分。我个人 备课的心得是,如果我提一个问 题,至少会预设出来四到五种答 案,预设完之后,我就要对每一个 答案进行提前应对。教师的教学 智慧通常在“生成”中得以体现, 好课应当把“彩”出在学生身上。
九、目标要有梯度。2011 年 版《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的备 课指导,不管是写字、阅读,还是 作文,每一个阶段都有详细的表 述。备课时要知道课标对于每个 学段的要求是什么,不可低估也 不可逾越。
三、教学切入点要准确。大 多数课都存在一个问题,课前学 生做了充分的预习,但教师上课 时仍然把学生当作空白、零起 点。现在的课堂很少看到一开课 教师就敢于大胆提问的。课前了 解学生、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 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 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如果我们 能够真正去了解学生的学情,找 准切入点,课堂将会更加高效。
位,缺乏智慧灵光……所以我一 直在思考: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 课堂?有时候我也说不清、道不 明。但我想,理想的课堂最起码 是真实的。2016 年初我市第一 批名师工作室成员结业后,我继 续担任工作室的主持人。本届工 作室汇聚了来自七区一县的青 年名师,有基层学校主持人黄靖 懿、代表新疆参加全国青年教师 教学大赛的李丽、王崧舟工作室 新疆站主任亢丽等 12 人,他们 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学思想,教 学技艺也日臻成熟……但是课 堂教学距理想化还有差距,所以 我想现在既然团队作战了,就更 应该发挥团队智慧,继续深入研 究课堂,坚持把实践理想课堂之 道作为研究的终极目标。
. All Rig四h、 t文s 体R要es凸e显rv。e统d.编本教
材的六大意识之一就是文体意 识。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明确 地知道,你教的这个文本属于什 么样的文体。我们以往习惯用教 记叙文的方式教学所有不同文 体的文章,这是错误的。

理想信念总结语

理想信念总结语

1.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毫不动摇的决心,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这种信念和决心是我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必须具备的。

2.理想是一个坚定的信念,它能够让我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并勇往直前。

3.理想让我们在挫折中毅然站起;理想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

4.理想是一个人一生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5.理想是人生旅途上的一盏不灭的航标灯,一个人如果有了远大的理想,伟大的抱负,就等于有了奋斗的目标,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6.理想之道给我们一个起点,给我们的心灵储备一点能源。

7.理想,可以让你的人生更加圆满,也可以让你的存在更有价值!8.人们犹如一只蝴蝶,在茫茫的人生路上,常会因世界的庞大而迷失了方向,正是一个心中的意念,一向领导着我们,它就是理想,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坚实的目标。

9.理想的本质是实现自身价值,而实现理想的关键是勇于担当。

10.如果理想是一条长路,那绝非是平坦大道,遍布荆棘与坎坷,漫步或行走只能在半途徘徊,必须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不屈的勇气,艰难地穿越与跋涉,直至耗尽生命最后一丝精力才有可能拜瞻到理想的圣殿。

11.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12.理想,给人以希望,理想是催发人奋斗的动力。

有理想的人,显得朝气蓬勃而有活力。

13.理想是我们在遭受挫折,失败时仍不气馁的勇气。

14.追求让我们看清理想,理想让我们知道了追求的方向,只有当我们拥有了一个既适合我们,又是我们所向往的理想时,追求才更有意义,也更易转化为理想实现时那一抹绚丽的彩虹,有理想才会有追求。

15.理想对人们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

论语心得读后感10篇

论语心得读后感10篇

论语心得读后感10篇论语心得读后感(一):《于丹论语心得》透过乾坤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六个篇章,以心得的方式来解读普通人非常难知道的《论语》,以此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读这一本书,进一步增加了对《论语》的了解,并且也非常好地启示了心灵,帮忙我们冲破世俗的、利益的、外在的束缚,找到人一辈子本该追求的努力方向和人一辈子价值所在,透过心灵的释放,让我们智慧地、开心地、幸福地日子。

下面我就说两点体味。

一、做一具有信仰的人书中说到对子贡咨询政一段的解读,子贡咨询政原文是如此的,子贡咨询孔子一具国家安定平稳需要啥孔子讲:脚食,脚兵,民信之矣。

脚够的粮食、强大的军队、人民对国家的信仰。

子贡又咨询:必须要从三者中去掉两样呢,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别立。

于丹对此的解读是没有粮食,无非算是一死,自古而今谁别死,死亡别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具国家没有信仰往后的崩溃和涣散。

啥是政治政治并别必须让大伙儿都过上一种物质礼貌上的发达日子,他仅仅是一具标志,真正来自于心里的那种安定和关于一种政权的认可,这些基本上来源于信仰,信仰的力量脚矣把一具国家凝结起来。

事实上,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之无限之大我们每个人都能体味到。

在中国,往常因为有XXX人信仰,才取得XXX战争的胜利;在美国,因为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信仰,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人以其独立、理性成就了世界第一大国;在XXX,撇开爱国主义情怀,武士道精神别得别令人佩服。

但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

官员贪污XXX、政府执法别严、商人金钞票至上等等社会风气的背后体现的基本上信仰的缺失。

从大的方面来说,一具国家想要强大,民众务必有一致的、向上的信仰。

正如于丹所讲,成功的政治来自民众心里对政权的认可,民众信仰的树立需要政府威信的树立。

在我看来,政府威信的树立最核心的是从执政党队伍抓起,也算是我们的党员队伍和干XXX伍,惟独这两支队伍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清纯了,民众才会对党、对政府产生敬畏之心,进而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与政府持续一致格调,构成一股力量,实现整个民族素养的提升,乃至整个国力的提升。

《论语》句子摘出——理想之道

《论语》句子摘出——理想之道

理想之道 1.5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注释】 道:同“导”,治理。

千乘(shè nɡ)之国:就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 经算不上大国了。

千乘, 四匹马拉的车称一乘, 车辆数目能表现国家的强弱。

敬事:认真对待国家大事。

人:古代人广义指所有人群,狭义指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

这里是狭义的用 法,与下面的“民”呼应。

【大意】 孔子说:“治理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认真地办理国家事务,严守信用, 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人民要按照农时的忙闲。

”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 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 基本原则。

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 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

这 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

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 此意。

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 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

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 人。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

但 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

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 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1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

”( 《且介亭杂 文二集·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 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 略的。

因而颇具尖锐性。

为政第二 【本篇引语】 《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 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 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理想之道2.2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人脉异化的媒体现状和理想之道

人脉异化的媒体现状和理想之道

诈索贿 的传 闻, 不排除有以讹传讹的成分 。晓阳为 他 的大作起好 了书名 , 传媒黑帮 》很刺激 的标 叫《 ,
题 。他对我说 , 的记 者正在堕落 , 有 跑线 的收了红
参与市场竞争 。
所谓各行各业都有 自己的“ 道儿 ”这个道有正 , 道, 自然也有歪门邪道儿 。 遵从辩证法 , 正道和歪门
形成百花齐放 的都市报风格 。 大多数地域性较强 的 报纸 , 在拼杀中各领风骚 三五载 。其 间造就 了一大
践踏 。但新闻人何 以要将 它们 “ 到一起 ? 扯”
当人脉 关 系成 为 生产 力
越来越多的调查结果证 明 ,仓廪实而知礼节” “
只是温饱底线的人脉关 系定律 , 当物质发达到人们 难 以想象水 平 , 传统 的“ 礼节 ” 会被 突破 重新再 也 造。 早有 调查显示经济发达地 区居 民的幸福指数并 不“ 发达” 而法 制与道德建设 的滞 后 , 得现 实生 , 使 活 中的人脉关 系无 时不 在异化着社会尊严 , 迫着 压
包, 甘心做起线 口单位 的保 护伞 , 而调查类 的记者
忙着用 “ 批评 ” 敲竹杠 。甚至 , 稿 有人想成立这样的 “ T公司” 三 。说 白了 , 他们就是利用手中的人脉资 源拓展财路 。如果客户需要媒体 出面打击对手 , 这
邪道在不同的条件下是会相互转换的 , 这种条件无
疑是道德 的底线容忍度。 “ 传媒” 一词本身并无褒义 , 却容易让人想到公
辩 盈特灞 o 01 1 .1
多棱 聚焦 囊r 一 记者人刚 … ~ , ……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 … … ,一… … 一 , …… 一 一
, …



心得体会500字

心得体会500字

心得体会500字《论语》它是儒家经典、道德典范、国学瑰宝。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得体会5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论语心得》主要讲述的,就是于丹对于孔子的《论语》的感悟。

内容分别有: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孔子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恕”、“仁”与“智”。

然而,快乐也悄悄地隐藏在这三个字中。

“恕”,宽恕他人的错误行为,机能体现出自己博大的胸怀,又能感受到在宽恕了别人之后,心中的那份愉悦和清爽。

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对夫妇的儿子因车祸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机撞人后立刻驾车逃跑了,抓不到他。

夫妇俩悲痛欲绝,有人问:“你们恨那个撞死你们儿子的司机吗?”夫妇俩说:“不恨。

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儿子命不好。

”这一信息传到了司机的耳中,司机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

由此可见,宽恕的力量多么强大!“仁”,爱一个人能够使那个人的心中充满。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

”能够从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关爱别人,就是仁,所以,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智”,了解别人叫做“智”。

我们应该做一个充分了解他人的人,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虽然这句话是关于道德修养的,但是也让我们知道,了解他人是很重要的。

当我们认识了他人,且能够知道他(她)需要的是什么,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感受到快乐。

“恕”、“仁”和“智”,三个字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人了。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的心中充满幸福和快乐。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知识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其实,快乐就生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的心觉得快乐,那么我们就快乐;心不觉得快乐,那么我们就不快乐。

快乐是一种信念,我们要相信快乐一直在我们身边,让快乐永远生活在我们的心中。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5篇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5篇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5篇《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表达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见、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我带来的有关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希望大家宠爱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近期仔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主要讲解并描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知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行攀,只可仰视而不行触及。

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养分品。

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

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实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实、温和的生活看法。

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见到“国民美妙指数”一词,物质意义上的美妙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

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

“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

”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假如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特殊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

百家讲坛经典语录

百家讲坛经典语录

百家讲坛摘录《心灵之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比获取更有幸福感。

——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许是一种选择。

——能放下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生命中的遗憾。

——我们的眼睛看外面太多,看内心太少。

对外无限宽广拓展世界,对内无限深刻发现内心。

——最重要的时间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现在马上要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需要你帮助的人。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一种大地生成的信念。

理想主义不是职业主义;现实主义不是务实主义。

——选择太多,所以困顿。

——时常问自己:你的内心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还是一个毛毛遢遢的大小伙子。

——幸福与贫贱无关与内心相联。

——每个人心里开出一片乐土。

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君子之骄,骄傲的是一种风骨。

——由德、由仁生发出来的一种旷达的勇气。

从容的内心变得镇定、勇敢。

——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我们对生活一种欢欣的态度,就是对古典最高的致敬。

《处世之道》——孔子的处面之道四个字:过犹不及——孔子认为“以直报怨,以德把德”才是值得提倡的。

——心灵环境的荒芜,生命能量的浪费,是一种心灵资源的浪费。

——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也应该保有这种距离。

——最恰当的距离是在彼此不伤害的情总况下,保持彼此的温暖。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人生最高、最美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内心有所期待。

——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是锦上添花,其实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所有的爱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爱发脾气的小男孩:你可以向别人道歉但在别人的心灵却永远留下了一个洞。

——孔子之慎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让自己的快乐成为一种能源,去普照世界,温暖别人,让我们的亲人在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慰籍的理由。

论语心得读书笔记字(优秀7篇)

论语心得读书笔记字(优秀7篇)

论语心得读书笔记2000字(优秀7篇)论语心得读书笔记2000字篇1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

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

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

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

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一)为人之道。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

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五大励志教育的内容

五大励志教育的内容

五大励志教育的内容1、天地人之道
孔子带给我们的是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与地;
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理解别人就是智慧。

2、处世之道
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他给的分寸是以直报怨; . 人生有限,把有限的生命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保持温暖;
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3、君子之道
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4、交友之道
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结交那些快乐的能享受生命的能安贫乐道的朋友; 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5、理想之道
我们不缺宏大理想,但缺乏到达的切实道路;
成功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心中的理想;
表面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庄子》内七篇心解

《庄子》内七篇心解
其实庄子用鲲鹏的比喻就是要说明人和人之间在境界上的差别非常大。人和人之间物质生活上可以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在心灵的境界上却存在着巨大差异。农民和帝王差别大吧,刘邦、朱元彰都是农民出身,却做了开国君主,他们从小的玩伴呢,生活条件、物质条件都差不多,最后的成就却差别很大。这有点像赵本山《卖拐》中的经典台词,“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在庄子笔下,我们看到他如何梦见蝴蝶、欣赏鱼乐、曳尾于涂、嘲讽权贵。他描写平凡人的不凡,如庖丁解牛、痀偻丈人承蜩、大马捶钩之绝技、梓庆鬼斧神工、轮扁得心应手等等。任何一样小技艺,只要长期专注去做,心无旁骛而乐此不疲,最后皆可登至化境,如有神助。这就是“道以艺载,技进于道”,庄子所追求的道实际上就是与真实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一门生存艺术。
从内容上看,内七篇明显地是围绕着一个的主题有次序地展开,这个主题就是心灵的超越。其原因正是因为内七篇是庄子本人所著,而外杂篇是出自庄子的后学,所以内七篇才会如此完整完美。
清代的屈复作《南华通》,于内七篇的结构也有这样的看法:“此七篇,所谓内篇者也,是庄子所手订也。《逍遥游》者,言其志也。《齐物论》者,知之明。《养生主》者,行之力。《人间世》则处世之方。《德充符》则自修之实。《大宗师》者,内圣之极功。《应帝王》者,外王之能事也。所谓部如一篇,增之损之而不能,颠之倒之而不可者也。”
从本篇主旨来看,庄子如此夸张描述鲲鹏,就是要给人一种志向,展示一种理想的境界。你也可以像鲲鹏一样,从仰望天地到俯视天地这种角度的转变。这种转变并不是说你形体上发胖一些或者坐上飞机上往下看,就能转变的。这种转变更多的是一种境界上的不同,同样在人世间,大家生活的不一样,大家可能物质条件一样,但精神上差别还是相当大的。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这种物质条件,一般人整天愁眉苦脸的,但颜回过得美滋滋的。这种区别,在庄子看来就是境界的不一样。

任选三则论语语录写作文

任选三则论语语录写作文

任选三则论语语录写作文爸爸告诉我:“半本《论语》治天下”,鼓励我读《论语》;我对此很感兴趣,在爸爸的帮助下,我阅读了《论语》,其中两句对于学习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意思是: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得到新的知识和认识,就可以成为一名老师了。

这两句话使我想起平日爸、妈经常让我把学过的课文反复的读,我很不耐烦。

爸、妈总是说道“温故知新!”念了《论语》,我明白了爸妈的苦心。

懂了在稳固旧有科学知识的同时可以以获取代莱科学知识,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

我记住了孔子的话,在学习中对课文进行反复诵读和背诵,所以记住了许多好词、好句。

通过写日记和作文慢慢地学会了灵活运用,我的作文写得更好了,老师夸我是个写作小能手。

我讨厌《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真是百看不厌,随着反反复复看看,我不仅赞许机智勇敢的喜羊羊,更加懂自学灰太狼坚持不懈、永不退出的坚强精神。

念了《论语》中有关自学的章节,并使我晓得了备考很关键。

我要努力学习,加强复习,不断在学习中进步。

我可以给你提供更多文学创作思路,就是每章的观后感。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启示】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谈的就是自学快感。

志同道合的人到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研习而]》【救赎】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刻画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五育的基本方法——自省。

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苦不堪言,弑君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广泛,很多人已经不注重道德的学识,传统观念发生危机,这就是孔子不愿看见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明确提出反省内谋的学识方法。

2024年丹论语心得理想之道读后感范本(2篇)

2024年丹论语心得理想之道读后感范本(2篇)

2024年丹论语心得理想之道读后感范本现在,很多人的理想非常远大,用一个词形容就是雄心壮志。

而《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学生谈到理想时,却不认为理想越远大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这个人内心的信念。

这段话出自《论语·先进·侍坐》,是孔子让学生们各自说说自己的理想。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说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只有曾皙和他们不同,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段话里,曾皙说,我的理想是到了暮春时节,就是阴历的三月,穿上新做的春装,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陪同几个成年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沂水中,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到沂水旁边的舞台上,沐浴春风,最后大家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

孔子听了他的理想,长叹一声说:“我的理想和你一样啊!”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好像曾皙做的都是日常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治国安邦的大理想。

但他的内心非常充实。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青年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奋斗的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

所以满怀烦恼地去找一位智者倾诉。

当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的一间小屋里读书。

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青年见墙角里放置着一个很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周围却没有柴禾,于是便出去寻拾。

他在外面拾了一捆枯枝回来,从河里装满一壶水,放在了灶台上,堆放了些柴禾便烧了起来。

可是由于水壶太大,一捆柴禾烧尽了,水也没有烧开。

于是他跑出去继续寻拾柴禾,等拾到足够的柴禾回来时,那一壶水已经凉得差不多了。

这回他变得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寻拾了很多柴禾,由于柴禾准备得充足,一壶水不一会儿就被烧开了。

这时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禾,你该怎样把这壶水烧开?”青年想了片刻摇摇头。

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青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论语两则心得体会

论语两则心得体会

论语两则心得体会【导语】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论语两则心得体会(共15篇),希望能帮助大家!篇1:论语两则心得体会最近,我认真拜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

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从而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书中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关键是我们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于丹又说:“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便便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的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麽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麽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因此,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不顺心的事,我们如果多想一次,多说一次,就会多一次痛苦的体验,何不少去想它呢?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

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

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那麽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友直就是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效你的人格,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 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也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和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篇_心得体会范文_

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篇_心得体会范文_

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篇《论语》是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关于它的得名历来多以为是因根据“论”的“论纂”之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篇,供你参考!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篇篇1有一次孔子说想搬到九夷、也就是东方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去住。

有的劝他说:“陋,如之何?”那么一个简陋的地方,怎么好住呢?孔子却淡淡地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个角度,是君子有天下使命,不管这个地方是奢华的还是简陋的,对他来讲只是一个外在环境而已;第二个角度,就是君子的内心有一种恒定的能量,他可以使得周边熠熠生辉,繁华似锦,他自己生命里面的气场可以去改变一个简陋的地方。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大家都熟悉,在这样短短一篇铭里面,他把古往今来的名士对于简易的朴素居住环境的这种判读全都呈现出来了。

他说,我们居住的这种物质环境可能无法改变,也无须苛求,你周边来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环境,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如果你和朋友之间谈论的是共同的志向和共同的寄托,大家有共同的理想,那么这种居住条件的简陋就一点都不重要了。

所以,理想之道是什么?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其实我们真正读懂了《侍坐篇》,看到了“吾与点也”这句喟叹,知道这样一位万世师表的圣人,心中对于那种“浴乎沂,风乎舞雩”,在“莫(暮)春”时节“咏而归”的生活方式心存向往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种阐述跟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是如出一辙的。

也就是说,所有古圣先贤首先是站在个人的价值坐标系上,了解了自己心灵的愿望,然后才会有宏图大志想在这个世界上有所建树。

我们都想要一生建立一个大的坐标,对于前方的远景找到一个起点。

让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让我们走进《论语》,也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跨越这千古的沧桑,在今天看一看他那淡定的容颜,想一想他让我们去到自然中的鼓励,在我们每一天忙碌的间隙里面,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而不至于像那个人格分裂的演员一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论语心得》——理想之道话外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孔子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

于丹教授认为,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

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那么我们见天该如何理解理想的含义呢?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孔老夫子的观点与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其实翻开《论语》,所有朴素的子句里面全都闪耀着一种隐约的理想。

孔夫子说匹夫不可夺志,哪怕是三军可以夺帅。

这句话在中国的民间流传的很广,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努力。

但是在今天看起来,最重要的不在于我们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尚,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

往往我们不缺乏宏图伟志,但我们缺乏到达那个志愿之前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那条切实的道路,所以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在课堂上也经常跟学生聊天,聊天的话题就是说,你们随便说说自己的理想。

在论语里面有一个比较长的段落,这在论语中是比较罕见的,完整的段落叫做“侍坐”。

就是孔子跟学生坐在一起随意地畅谈理想。

那么有一天,他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坐在老师旁边,然后孔子很随意地跟他们讲,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你们不要觉得我比你们年长几岁大家就很拘束,今天随便聊聊,平时我老听见你们说居则曰不吾知也,随便待着的时候也没有人了解我。

其实这也很象我们今天,在课堂上看到的学生,经常说别人都不理解我有鸿鹄之志,我心中的想法,谁真正能够了解呢。

那老师说了,今天你们都随便说一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今天假如我想听听你们的志向,你们会说什么呢。

听老师这么一说,他的大弟子子路,这是一个性格特别急躁率直的人,所以论语上写的叫:子路率尔而对曰,非常着急地起来就说:老师我的理想是这样的,给我一个大大的国家,这个国家有着外来侵略的忧患和粮食不足的危机,但只要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就能把这个国家治理的富强起来,使老百姓不仅丰衣足食,而且人人有信念懂礼仪。

这几句话一出,我们想一想,对于那么看重礼乐治国的孔子来讲,学生有如此业绩,可以转危为安去拯救这样一个国度会受到什么样的评价,谁也没有想到孔子的反映不仅是淡淡的,而且稍稍有点不屑,叫做夫子哂之。

冷笑了一下,然后就开始问第二个学生:求尔如何。

问冉有这个学生,叫着他的名字,说冉求你怎么样呢。

冉有的态度比起子路显然要谦逊很多,没有敢说那么大的国家那么多的事:我的理想是,给我一个小国我去治理,我也只用三年,可以让老百姓丰衣足食,但要让人民都有信念懂礼仪恐怕要由比我更高明的君子来做了。

我去治理,也给我三年,比及三年我可以让它做到什么呢,可使足民,也就是做到老百姓衣食富足而已,至于礼仪的事情,冉有说我可不敢做,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想要让大家在整个的民心上变得整齐,对国家有信念,做到礼乐兴邦这样一件事情等着比我更高明的君子来吧,我好像做不到。

那么他的话说完了,老师位置可否,接着问第三个人,赤,尔何如。

叫着公西华的名字公西赤,你有什么样的理想呢?那么这个徒弟就更谦逊了一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先亮出自己的态度,我可不敢说我能干什么事,现在在老师这儿,我只敢说我愿意学习什么事。

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在一个礼仪中能够担任一个小小的角色,辅助着主持人做一点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行了,至于治理国家管理人民这些事我可不敢说。

大家会看到,这三个弟子的态度一个比一个要谦逊,一个比一个要平和,每一个理想都更接近自己人生的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端的愿望,所以大家会看到这个幅度是逐渐收回来的。

那么到此为止,还有一个人没有说话,所以老师又问了:点,尔何如。

曾点你还没说呢,你觉得怎么样?这个时候曾点没有说话,论语写得惟妙惟肖,值此一刻大家听到的先是一阵音乐的声音逐渐希落了下来,叫做鼓瑟希。

原来刚才曾点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弹着琴,听到老师说,这个声音逐渐逐渐缓和下来,缓和到最后一声,铿尔,当一声把整个曲子收住。

象琵琶行所说的“曲中收拨当心画”,有一个完完整整的结束,不慌不忙,舍瑟而作。

什么是作呢,过去学生听老师讲课或者大家聊天,在席子上古人都是这样跪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那么老师发问,要表示恭敬,立起在自己的膝盖上,这叫作。

所以把琴放在一边,毕恭毕敬直起身来答对老师说话,这样的几个字描写能够看出来什么呢,就是曾点的内心是一个从容不迫的人,他是一个成竹在胸的人,他不会率尔而对,他会娓娓道来,所以他一上来呢还要先说一句,征求一下老师的意见:老师,我的想法跟三个同学有点不一样,能说吗?那有什么关系,人各有志,但说无妨。

这个时候曾皙才从容地开始了他的描述:曰莫春者,就是到了大概三四月末的时候,就是春深似海的时候;莫春者,春服既成,穿上新做的春装;冠者五六人,童子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说这就是我的理想。

在一个春深似海的季节,穿上整齐干净的新衣裳,带上几个好朋友,再邀请上一批学生弟子,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刚刚开动的沂水中趁着春水把自己洗涤得干干净净,然后到鼓乐台,舞雩台之上,沐着春风,唱着歌谣,让自己有一场心灵的仪式,在一个万物开化、大地复苏春风萌动的季节,把自己融会进去,与天地在一起共同迎来一个蓬勃的时候,当你这样一个仪式完成的时候,我们大家就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了,他说这就是我的理想,我只想做这样一件事。

那么他的话说完了,一直没有表态的老师,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老师长长的感叹了一声,说,我的理想也就是和曾点是一样的。

那么这就是四个人在谈自己理想过程中老师唯一发表的一句话,然后他们就下去了,走了。

三子者出,曾皙后。

三个同学都走了,曾皙在最后去问他老师: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老师你觉得他们仨说得怎么样呢?老师也很微妙,他挡了一下先不想做评价,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无非是每个人说说自己的想法。

然后曾点不易不饶还要继续问老师,夫子何哂由也?老师,为什么子路说完后你冷笑了一下呢?问到了这个问题,老师不能不说话了,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老师说,这个秘密就是一个人你真的想要治理一个国家吗,那么最核心的部分是用礼仪去治理,而不是说咏一种强硬的措施,你心中真正有一种温良恭简让,这是论语上所提倡的人生之道。

有了这样一种内涵,表现出来的所有措施都是可以变通的,这就是一个人的起点,那么他说你看,子路说话的时候那么草率,抢在大家之前就说出一个宏大理想,其言不让,没有一点辞让之心,所以我就哂笑他,因为他从内心缺乏这样一种恭敬啊。

那么接下来评价另外两个学生,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与。

说冉求说的那个就不是个国家吗,难道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甚至更小一点那就不叫国吗,也就是说麻雀虽小,五脏具全,不在于国土的疆域大与小,只要你出言说我去治国,那么请你首先心里面有一面镜子,反躬自省,看一看我的学养,我的为人,我能够做这件事吗,但是他的学生少了这个步骤。

所以老师说难道他那不是治国吗。

接着又说第三个人,愿意学礼仪的这个人,公西华,这件事情他应该说得很谦虚了吧,但老师说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合,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礼仪的事情还算小啊,他做的要还是小事,那还有谁做的叫大事,那么礼仪应该是最重要的,不仅是贯穿在每个人生活从始至终的,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从孔子对他三个学生隐约的否定和对于曾点的支持中能看出什么呢,其实他给了我们一个,人生脚下的起点,让我们手中每一天的生活方式跟你最终治国祭祀的理想终于有了一个勾连的桥梁。

论语告诉我们,理想无论大小高低,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内心的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当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时常常会忽略了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和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每个人就在这样一个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真正看见自己心底的愿望呢,往往我们被遮蔽的是心里真正隐秘的心灵的声音。

但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社会的角色。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讲到有一个人他自己觉得有抑郁症的前兆,每天很不开心,然后去看心理医生。

他跟医生讲,他说我们每天就是害怕下班,我在工作的时候没关系,但是我只要回到家里我就会感到惶惑,我不知道我心里真正的愿望是什么,我无所是从,我不知道我在生活里面该选择什么不该选择什么,然后越到晚上心里面越会恐惧越会压抑,所以夜里头会整夜失眠,长此以往我就很害怕,怕我会有抑郁症,我这样的症状只有经过一夜的煎熬,到了第二天早上上班,进入我的工作状态就好了,听说这怎么办呢。

这个医生一直听他倾诉,然后想先给他一个建议,说你看我们这个城市里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喜剧演员,他每天都有表演,他的喜剧演的好极了,所有去看了以后都会开怀大笑、忘怀得失,他说你是不是先去看看他演出,你看上一段时间回来我们再聊一聊,看一看你这种抑郁前兆的状态是不是有所调整,那个时候我们再来商量方案。

医生说完以后,这个人很久很久没有说话,他抬起头来望着医生的时候,医生看见他已经是满面泪水。

很久他对医生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就是那个演员。

其实这好像是一个寓言,但这样的故事很容易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大家可以想一想,当每一个人已经习惯于自己的角色,在角色中欢欣的表演,认为这就是自己的理想,这是成功的职业,在这个时候还有多少心灵的愿望受到尊重呢,我们在角色之外还留有多大的空间真正认识自己的内心呢。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离开职业角色之后反而觉得仓惶。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说在隆冬来临之前,在深秋的田埂上,有三只小田鼠忙忙碌碌地为过冬做准备。

第一只田鼠就拼命地去找粮食,把各种谷穗、稻穗一趟一趟地搬进田鼠洞;第二只田鼠就拼命地去找御寒的东西,把很多的稻草棉絮都拖到他的洞里;而第三只田鼠呢就一直在田埂上悠悠荡荡,一会儿抬头看看天,一会儿抬头看看地,一会儿躺一会,弄得它的那两个伙伴一边在忙活,一边在指责它,说你看你这么懒惰,你也不为我们的御寒过冬做准备,那真到了冬天怎么办呢,你看看你这么游手好闲。

这只田鼠也不辩解。

后来冬天真的来了,三只小田鼠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小耗子洞里面在过冬的时候,发现吃的东西不愁了,御寒的东西也都齐备了,然后每天在这里无所事事,终于大家就百无聊赖了。

当大家开始难受的要命的时候,第三只田鼠开始给那两只田鼠讲故事,他说就在那样一个秋天的下午,我在田埂上遇到了一个孩子,他在做什么;又在那样一个秋天的早晨,我在水池边看到一个老人,他在做什么;我曾经听到人们的对话,我曾经听到鸟儿在唱什么样的一种歌谣,所有的这些我当时都记录下来了。

其实到这个时候,那两个伙伴才知道这只田鼠在为大家储备了过冬的阳光。

也就是说,这种表面看起来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在这个时候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