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3000字3篇

合集下载

论语读书报告3000字(共8篇)

论语读书报告3000字(共8篇)

篇一:《论语》读书报告《论语译注》读书报告(学号姓名)《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初中、高中都有相关的课程学习,但终究只停留在浅尝辄止,拾人牙慧的阶段,所获有限而零碎。

现拜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更深入地认识了这一经典,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收获。

总体来说,以前对论语的认识只停留在“语录体”的书面概念中,而今细读,渐品出了其中况味,发现其中人物其实也是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机敏善辩的子贡,率直的子路,潇洒曽皙。

当然,形象最为鲜明的还是孔子。

虽然书中对话体占绝大部分,极少有动作神态描写,但读过之后,觉得孔子不再是高高悬于庙堂之上的画像,遥远地立于时间深处的历史人物,。

有着鲜活的抱负追求、喜怒哀乐。

《公孙长篇》中“匿怨而与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以看到孔子明澈的内心与坦荡的胸怀;《先進篇》记载: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可以看到孔子失去爱徒的悲痛欲绝;“朽木不可雕也”的训斥,可以看到恨铁不成钢的肝火,《子罕篇》“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可以看出孔子的困顿和无奈;《雍也篇》“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可以看到孔子高远的抱负和不得志的孤寂,可以领略到夫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和气魄。

正是这些,让我感到这位笼罩着神圣光环的至圣先师,也是位更为亲切可感的师者和榜样。

君子,是儒家理想道德规范的外化和集成。

《论语》中,君子道德行为标准出现的频率极高。

其中,“忠”、“恕”是反复出现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阅读,我对孔子这一伦理道德核心思想有了更加具体和深刻地了解,这主要体现和应用与自己、他人关系的处理。

我的理解是,撇开政治,在个人修养上“忠”,主要是对自己生命和人格的负责。

每个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生来对自己灵魂的保洁负责。

“忠”就是忠于自己的本心,虔诚于人格境界的提升,克服锱铢世事加诸欣赏的虚妄。

除了鄙弃“匿怨而与其人”之外,更多地体现在对待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遵时守信上。

孔子说“过,则勿惮改”,《述而篇》记载陈司败指责孔子偏袒鲁君,孔子闻之,“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读后感3000字3篇(3)

论语读后感3000字3篇(3)

论语读后感3000字3篇(3)论语读后感3000字3《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

《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

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

“”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

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

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

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000字论语读书笔记(精品9篇)

3000字论语读书笔记(精品9篇)

3000字论语读书笔记(精品9篇)3000字论语读书笔记篇1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好像春天永远要播种,秋天要收获1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3000字论语读书笔记篇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论语读后感3000字【6篇】

论语读后感3000字【6篇】

论语读后感3000字【6篇】《论语》读书笔记2700字篇一《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

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孔夫子的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

这种力量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

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

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

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

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

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就做到了约制。

论语读后感3000字(共4篇)

论语读后感3000字(共4篇)

论语读后感3000字(共4篇)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 等。

即孔子说; 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

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

论语心得体会3000字(精品8篇)

论语心得体会3000字(精品8篇)

论语心得体会3000字(精品8篇)论语心得体会3000字篇1“半部《论语》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闪光的语言光照古今!不必说一代枭雄蒋介石,对它情有独钟,就连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远的影响也不胜枚举!“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道理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吗?孔子说的这句深刻而又蕴含哲理的话,告诉(用词不准,建议改为:不外乎告诫)人们修养是如此的重要。

修养好像花儿在寂静中开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里结实。

前苏联华西列夫斯基当了三十年的参谋长。

在别人眼里,他似乎没有什么特长,但为什么会当了三十年的参谋长而立于不败之地呢?因为司令部在集合开会时,他总会第一个到,然后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着敌人应在什么地方出现,我军现在在哪?如何挡住敌人的去路,而将他们一网打尽?他在那似乎总是在自言自语,到会的人都说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自言自语一定是发疯了。

华西列夫斯基听到大家的非议后并没有生气,依旧在那里想着大事……开会时让他发言,他一会说这儿,一会说那儿,云里雾里,在坐开会的人都听得稀里糊涂,斯大林来回踱着步子慢条斯理地说道:“坐下吧,我亲爱的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说了,还是让我来说吧!”斯大林把战争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听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原来,聪明的华西里夫斯基早在开会前的自言自语,就已经把重要的信息,神不知鬼不觉地传到了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吸烟、思考的斯大林的耳朵里,他不怨恨别人对自己的不了解,这不重要。

只要斯大林明白就可以了!就因为华西列夫斯基对别人的指责不愿恨,才没有使自己在政坛上树敌过多,又得到了领袖的赏识,才当了三十年的参谋长,成就了他光辉的的一生!修养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只要你永远拥有它,你的人生就会拥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论语心得体会3000字篇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清脆悦耳的读书声还在耳边回响,一转眼,我参加论语读书会已经两个学期了。

论语心得读后感3000字(通用10篇)

论语心得读后感3000字(通用10篇)

论语心得读后感3000字(通用10篇)论语心得读后感3000字篇1最近的几节语文课上,我们都是在讨论《论语》。

看了视频后发现,《论语》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提到了君子。

我想,君子这一词,应该是孔子毕生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他教导学生要奋斗的目标。

在孔子的理念当中,君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像一张白纸一样洁白,同时又带有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贵。

虽然他不一定是大富大贵的富家子弟,但却散发着高贵,令人敬重的气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然这一切都是孔子的理想,世界上根本不会有这样十全十美的人存在,就连提出这一理论的孔子,()自身也有做不到的地方。

但是我们还是要向着这样一个目标去发展。

虽然不能成为完美,但至少做到接近完美。

要成为君子,就要学会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

像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等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要坚持下去的时候。

我们现在身处中学,因此同学之间都应该是没有猜疑,大家赤诚相待的。

但是当我们身处社会中时,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身份,地位的差异,使得人们不得不一步一个脚印地脚踏实地。

曾经读过一本书,在里面贯穿其中的一句话是“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因此,即使是我们自身怀着赤诚之心,秉承君子之道与人交往,还是得处处小心。

不过我也相信,若是有越来越多的人秉承君子之道,在人们的相互感染下,整一个社会的氛围也会有所改变。

论语心得读后感3000字篇2妈妈给我报了坦坦国学班,就这样,我开始读《论语》了。

《论语》十分有趣,里边有很多关于孔子说过的名言警句,比如教我们如何学习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关于治学方法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等,《论语》让我体验到了教学相长的快乐。

我最喜欢这句话:“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这里的五美是指:“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四恶是指:“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读后感3000字(优秀3篇)

论语读后感3000字(优秀3篇)

论语读后感3000字(优秀3篇)《论语》读后感3300字篇一《论语》,一部让人感觉索然无味的书,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是一本圣人的说教书,然而李零先生的著作《丧家狗——我读论语》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

诚如李零先生所言:“我读《论语》,是读原典。

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读原书。

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一味的吹嘘孔子的道德思想高尚,也没有像一些极端的知识分子一样贬低孔子的理论。

就像这本书的书名一样,作者永远是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的,不掺杂社会的看法。

先来说说书名,作者为什么命名这本书为《丧家狗》呢?在我们的观点里,形容一个人像狗是对他人的侮辱,为什么要把孔子形容为狗呢,而且还是一只丧家狗。

先来谈谈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从小我们就知道孔子是个伟大的人,是个圣人,然而读罢《丧家狗》我才知道圣人其实也只不过是我们历代中国人给孔子搭建的神坛。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这是这本书中,作者形容孔子这个人的一段原话,它表达出了孔子的出身、志向、品格和学问,它体现粗孔子在传播自己的政治思想屡屡受挫,他的彷徨和无奈。

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说孔子是丧家狗并不是贬低孔子,而且孔子也认同这一说法”,虽然有人表示“然哉然哉”,也只能算是孔子在失望的心情下的自嘲,不能当作孔子的自我评价,但是我认为即使是孔子的无奈赞同,其实他心里也是觉得相似的吧。

作者还讲到孔子更像是一个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的游侠骑士生涯,和孔子周游列国很相似。

他们都有一个理想,都希望能有好运,而结果却是到处碰壁,虽然受了几次高规格的接待,但都没有谁把他们真正地当一回事,而且还有几次险于丧命,最后都失望而归。

论语读后感3000字

论语读后感3000字

论语读后感3000字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3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读后感3000字篇1《论语》的内容包括政治主张、哲学是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等各个方面。

《论语》这本书虽然像记录一样用简单的文字记载那些教条式的名言懿行,但却经过门人弟子们的悉心编排,有他自己的体系。

《论语》的首章就是“学而第一”。

孔子所倡导的学习的具体方法和态度,直到今天乃至将来,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如最出名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

这些都是修身养性,使自身达到所谓“君子”的标准。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

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

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

对我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教育教学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第二届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颁奖晚会上,当主持人问黄埔区法官徐文娟“为何在信访调解上成绩斐然”时,她说是小学班主任杨老师的一句话鼓励她努力、勇敢、奋进。

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下面从两方面谈谈体会:一、让“快乐”陪伴我们的教师。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就强调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有所发展。

还应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不断学习,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在工作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自己拥有健康的心态,才能培养出拥有健康心态的学生。

读《论语》的心得(精选10篇)

读《论语》的心得(精选10篇)

读《论语》的心得(精选10篇)读《论语》的心得(篇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

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

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

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

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也就是个人的价值观确定了。

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是哲学的宇宙****,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

到了“六十而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

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

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

“从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所以“不逾矩”,同时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读《论语》的心得(篇2)《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读论语的心得感想(精选10篇)

读论语的心得感想(精选10篇)

读论语的心得感想(精选10篇)读论语的心得感想(精选篇1)《论语》是我们古今的一本书,孔老夫子和它的徒北一生的心血。

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有许多个弟子,一个连一个的把德礼文明传扬下去。

《论语》是一本讲文明礼仪的书,上面写得都是如何成为君子道理。

里面是讲德行的,我有时在想,如果全国人民都按照孔子的道德去做的话,中国将是多么一个既文明又有礼仪的国家,我很喜欢孔子说的那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特别有感,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要做言而无信的人,这样就能成为一届君子。

君子倒底是什么呢?君子由德、礼、行、体四个部分组成。

德是要有品德和德行;礼是要有礼数,以礼待人;行是言行举止都要文雅;体是要体面,穿着要得体。

这些就是《论语》这部书的精华。

听说这本书是孔子死后而弟子们所写的,把孔子的毕生精华记录了下来。

通过《论语》,我想做一个道德品行的人,因为,你品德好了,就有无数好人与你做朋友,就会人人都信任你,因为你遵守诺言,就会看重你,尊重你,因为你也看重、尊重他。

《论语》对后人而言是一部很好的启示书,因为这本书让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自己的品行、德行、礼仪,如果人人都尊重的话,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读论语的心得感想(精选篇2)传承文化经典,铸造文化新辉煌——读《论语》有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浩瀚的书海中,轻轻翻开一本油墨晕香的文化典籍,仿佛就能与先贤进行深刻的交流,而与此同时他们的智慧光芒也会让我们深受启发。

因此,传承文化经典,铸造文化新辉煌刻不容缓!近日,我读了《论语》一书,书中充满哲理的句子让我无时不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感受到那跨越几千年仍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它们于古时被创作,却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

正如书中《论语·述尔》有言,“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不安”。

这句话是要求我们要行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即要求我们处理事情要保持一种中正平和的态度,要把握好分寸,拿捏好力度,使事情处在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

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通用8篇)

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通用8篇)

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通用8篇)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篇1我在寒假的时候看了《论语》这本书,知道了很多关于学习。

道德修养。

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

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成为现代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有力思想劝导。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思想家。

政治家和军事家。

《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

看了《论语》后,我从中悟到学习应脚踏实地外,还从中得到不少的学习方法。

比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就会从中领会更多的新知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它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态度和为人的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的意思就是: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长处来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无论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每次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这些话都告诉了我们要重视品德的修养。

读完了《论语》的我,从书中收获的人生哲理,将会在我今后的生活中不断的自我吸收和体会,它将伴随着我成长,成为我人生的指路标。

《论语》的原文都是文言文读起来很吃力,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只读懂了一些。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句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篇2在古典与现代交汇之处:读《论语》有感在翻开《论语》之前,我对这部儒家经典的理解仅限于一些模糊的印象:孔子是一位古代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诲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形成了《论语》这本书。

读论语的心得和感想(通用8篇)

读论语的心得和感想(通用8篇)

读论语的心得和感想(通用8篇)读论语的心得和感想篇1经过这几个月读书、实践、成长活动的学习,使我增添了几分自信,几分沉稳。

回想刚走上村官岗位时心里的胆怯、迷茫、浮躁,真的好了很多。

记得刚看完于丹《论语》这本书,心灵就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

其实《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生活。

我感觉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对《论语》的这种简单,欢乐的感悟,无论生活有多少困难,都要看到进取的一面,找个欢乐的一面去理解生活中的每件事。

于丹教师利用她独特的个性视角,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梦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来解读《论语》。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记得于丹教师说记住《论语》中一个字,一生就够用了,我觉得有道理。

人想过的欢乐,首先要学会宽容,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恕”,这个字包含了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心态,能够学会“恕”,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必须是欢乐的,并且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当然,想做到这个字是不容易的,能够把所有的世事都用宽容的心来对待,那么生活中就没有什么是欢乐的阻碍了。

在这个新时代,除了为生计忙碌、奔波之外,我们总是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在寻找一个属于自我心灵的家园。

应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各种欲望,总会想为自我的心灵安个家。

在当今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时候,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工作者,我们必须懂得去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以造就一个更为善美更为清亮的明天。

下头我就结合自我的实际情景,谈在论语学习中的体会:一、学为先我们每个人,从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上起,每一天都在不断学习,成长,逐渐地完善自我。

学习不仅仅是指在课本上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积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多向身边的人请教学习,就像臵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进取地聚集了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听谆谆教诲——读《论语》有感作文

听谆谆教诲——读《论语》有感作文

听谆谆教诲——读《论语》有感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听谆谆教诲——读《论语》有感作文篇1《听谆谆教诲——读《论语》有感》我是一个小学生,最近班主任让我们每个人选一本经典书籍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我选择了《论语》这本书,因为虽然它是一本古老的书,但里面蕴含的智慧和教诲一直流传至今,影响了无数人。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为的记录。

孔子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教导主要围绕着如何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好人。

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第一,做人要有谦逊、勤恳的品德。

《论语》里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義。

"意思是说,君子做事要谨慎思考,做人要谦逊有礼貌。

比如看到事物要想明白它的实质,听到话要想通它的含义,说话做事都要诚恳谦逊等等。

我觉得这些都是做人处世应该具备的好品质。

其次,要勤奋好学,刻苦钻研。

《论语》里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是学到知识后,经常温习复习,那种成就感是令人高兴的。

还有一句话:"箕、舍、人而无责备,斯可足矣。

"我理解的意思是,即使只是学会一件小事,如栽种谷物或房屋修建,只要尽心尽力了,也是一种成就。

所以我们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管大事小事,尽最大努力做好就行。

第三,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不能只盲目追求利益。

《论语》里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是指有高尚品德的人,小人是指只图私利的人。

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有修养的君子会追求正义和道德准则,而目光短浅的小人只知道追逐私利。

我们做人一定不能只图眼前的利益,而要明白为人的道理,按着正确的原则办事。

再次,做人要宽厚谦逊,不可骄傲自满。

《论语》里说:"骄则无朋,夫骄兹小人之小德也。

"意思是骄傲自满的人是没有朋友的,因为骄傲是小人才会有的小缺点。

读《论语》有感(推荐10篇)

读《论语》有感(推荐10篇)

读《论语》有感(推荐10篇)第1篇:读《论语》有感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十分崇尚古人的生活,古人的世界,羡慕那驰骋的沙场;那“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国子监;那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可是说实话,当我看到作业单上的那实实在在的字眼“阅读《论语》”着实吓了一跳。

那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倒是从小念起,孔老先生的大名却赫然树立在头顶,只敢恭恭敬敬的顶礼膜拜,倒还没有勇气捧起那卷“圣经”,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拜谒高人。

我寻到的那本圣经看起来并非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但一卷灵秀古朴的.册子,也足够撑起整个气场。

就在这样简单的欢迎仪式后,我的私塾里从此多了一位白发老人,摇头晃脑,日日不息。

《论语》的确是中国人的圣经,这倒是实在不需要我加以论证,我便只有整日有时间就捧来诵读,实不过瘾,就找来本子边读边记。

这样下来,十分耽误进度,时至今日,本人读论语不过三篇,不过小生认为,读此书不宜心切,只能慢慢品读,方可体味出精华,如茶道矣:细细品味,一道道精气神慢慢升腾······一曰孝。

我还记得第一次写隶书作品,老师便教写六个大字“孝是本德乃根”。

由此可见,孝是人之根本,若无孝心,更无孝为,那么一切免谈。

那么如何做到孝哪?子曰:“今之孝者,是谓养也。

至于犬马,皆能自养,不敬何以别乎?”是呀,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说出心声:“他们的孩子将来还会报复他们的”。

孩子们往往在长大后,将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于自己的子女身上,只把余下的一小部分温情作为物质的为补偿给他们的父母。

却不愿留下丝毫话语,甚至一个简单的拥抱,直至他们的子女在如此循环下去。

中国大孝道难道就要如此传承下去吗?不。

我们不能再让悲剧重演,孔夫子的话警示我们:“色难”,可这才称之为孝,“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读论语有感(集合15篇)

读论语有感(集合15篇)

读论语有感(集合15篇)读论语有感(集合15篇)读论语有感1 当我在小学课堂中背着《论语》“子曰”“子夏曰”“子路曰”“子贡曰”时一直有疑惑,这些弟子的言论有这么重要吗?难道师傅不应是独大?孔子教授于弟子的道理,这些道理本身难道不是属于师傅的吗?这些弟子为何把自己的言论和师傅的放在一起?况且自己编纂自己的书不好吗?伴随这样的问题一直到长大。

在这很长一段时间,我落寞了很久,一直对孔子幼稚的行为和做法感到耿耿于怀,反侧难眠。

在教师的组织下,我再读《论语》,拥有了一次理解孔子的时机,一句句的认真地读着,渐渐地沉浸于其中,突然发现《论语》作为中国第一部语录体的书籍,记载着孔子与弟子的言论的文字之下,是孔子佝偻而又挺拔的背影与无边的智慧光辉。

仕途不畅的圣人他是孔子,一个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却生逢礼崩乐坏之乱世的普通人。

他有凌云的壮志,却生不逢时,可他并没有像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流的人物选择避世,像他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积极入世,率领弟子周游列国以宣传自己克己复礼的仁政思想。

他到过卫、陈、宋等国,期间屡次遭到“道不同”的人数落和不解,他只好怃然,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还曾断粮七天,甚至险些被人害死,他明知仕途不畅仍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为加强国君力量,试图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三家贵族,妄图凭一己之力改变乾坤,但行动受限制,终招失败……虽然不解、讥讽和困厄一直伴随着他的人生,但正因如此,方有“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心怀天下的他不愧是我们心中的圣人。

有教无类的教育家他是孔子,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是中国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明世宗封他为“至圣先师”;清圣祖康熙尊他为“万世师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堪当此誉者,他一人而已。

在《论语》中,从“子曰:‘有教无类’”中我仿佛看到了生性粗俗,志气坚强直率的子路戴着公鸡的羽毛,佩着公猪的牙齿等示强之物侮辱他时,他没有生气而是在一边心平气和地设礼乐引导子路,终使子路心服口服,从此踏上了向孔子求学之路,最终成为一大贤人。

读书笔记3000字论语

读书笔记3000字论语

读书笔记3000字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论语篇1那些话语在无声中穿越四季,比曾经更永恒,延长到了下个冬季。

——题记“温故而之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反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条条古训在耳边轻吟,每一条都富含着深刻的道理,引人沉思,《论语》中的博大精深,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领悟明白的,它跨越了千年尘埃,吹散了腐朽阴霾铸成了不朽的千古绝唱。

曾经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一种叫做”永恒”的东西的,那些一直被人们都传通的事都发生在看不见的地方,让我们无从感触,而直到我接触《论语》后,才知道为什么它要以流传千古,因为它的一切内涵都是与生活和做人的基本道理息息相关的。

一直在努力的表达着,用仅存的温暖去书写。

它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呢?和那片天空一样柔软的感受,它们一直带着”有意义”快活的前行,无所顾盼的前行。

简洁的话语中透出须臾般永恒的真谛,它让我懂得了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它让我懂得了什么呢?天空的尉蓝,云朵的匿迹,暗影收敛的脚步,知道与理解的诚实,父母与亲人的忧虑与爱,学习与思考的正比性。

它让我懂得了一定要好好珍惜,要坚持最初的方向。

它让我懂得了做呢?还以为道路一直都会平坦,航程一直都有光束,行途一直都有温暖,自己会一点点放弃。

它让我懂得了五彩与缤纷的梦,虽然喜爱,却是为了更有意义的美好事物的存在。

在《论语》宽阔的道路上前进,总会路过那些温良与美好,总会学会善良高尚,去相信航程绝不会是无尽天光,去相信幸福的曙光。

《论语》使我懂得的,使我坚信的,就随着它的.流传而日久弥新,不被风化。

读书笔记3000字论语篇2读了第10课《论语》让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和道德的修养。

在学习的时候认真听,常抄笔记,我们还要温习学过的知识,正如文中所说:“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学习要想松柏一样,正如文中所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语有感3000字3篇《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论语有感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读论语有感3000字1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订的《论语》中保存,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璀璨的宝石。

现如今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再学国学经典的热潮,当然,《论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孔子的思想的影响力使我们不容忽视。

虽经千年,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谐思想、仁者爱人的思想以及君子等各方面的思想不仅对古代的中国还是现代社会,乃至是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论语》中对于学习的看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为文也。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不及,有恐失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有教无类。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孔子的学习思想分析要结合他所处时代背景来看。

他之所以被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一方面是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同时他还认为学习要“时习之”、“不耻下问”,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于学习的态度要端正。

虽然“有教无类”的概念现在的人们都很熟悉,但是在孔子那个时代被提出则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

孔子对人十分谦逊,相传孔子曾拜比自己小的学者为师,而孔子的弟子颜渊的年纪也比孔子大许多,可见,孔子对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理解并没有局限于时代,这一点十分不易。

孔子站在岸边感叹时间如流水般飞快逝去,告诫自己和弟子们要珍惜时间学习。

同时,他认为学习应当处于一种乐知的状态才会是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一点犹如现代社会所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一样,很有先见之明。

并非每个人都是“生而知之”,孔子总结自己可以取得成就的经验就在于“敏而好学”,借此来教育自己的弟子应当努力勤奋。

孔子的弟子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其“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足可见孔子对于学习者的严格要求。

此外,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所教授的内容也不一样,即用“因人而异”的方法。

比如说,子张和颜渊在问到孔子关于“仁”的问题时,孔子就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孔子还认为诗、乐对人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例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弥之事父,远之事君;多事鱼鸟兽草木之名。

”等,在当代,网,我们又一次掀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同样是认识到它们是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其教化作用仍有一定的意义所在。

其次,再来看看孔子对于君子的看法。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生,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欲讷言而敏于行。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在《论语》中,有很大篇幅叙述了孔子的君子思想。

孔子认为,所谓君子,就应当有文、有义、有道、有思、有礼。

有文,即有学问,要敏而好学,以礼为之,天资聪慧固然可贵,但后天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君子要“文质彬彬”;有义,即要“以义为质”,行之以礼,对待别人要诚信,友好;有道,即有自身的行为方式和方法,勇于追求真理,为了自身修养品德的提高而不断完善自己;有思,即有自己的独到思想,孔子认为君子当有九思:看了要考虑清楚、听后要考虑明白、神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谈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怀疑要考虑是否询问、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力是要考虑是否符合义;有礼,即对待别人要有礼貌,行为要符合礼。

做到以上几点,应该称得上是君子了吧!再看孔子的君子之道,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就应当是人们对于自己的行为要有一定得约束,懂得进退的尺度以及不断完善自身。

敏和明是孔子君子思想的核心,当代社会亦是如此,虽然有健全的法制制度,但还是会有一些不遵守法制的人出现,可以说现代的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有的人能够做到在庞杂的关系中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可以分辨出正确和错误,即做到敏和明,那么这样的人还称不上是君子那谁是呢?第三,简要分析一下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仁”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所在,因而在《论语》中有一定重要地位。

例如“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唯仁者能好人,焉得知?”什么样的人才是仁者?孔子作出了明确的答案:“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同时,孔子又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贤者要将仁作为己任,树立远大的目标,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仁在这里成为了人们实现自己理想和愿望的催化剂。

仲弓问孔子如何做到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对待别人要小心谨慎如同宾客一般,心中没有怨恨,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句可谓是经典的名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闪现光辉,至今为人们所熟知,它所体现的思想核心就是“仁”。

“仁者爱人”的思想我们都很熟悉,短短四个字,我想其中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其一,要做仁者,就应当学会关爱别人;其二,作为仁者,就要有相应的高尚品质,爱人就是最好的表现;其三,爱人,可以理解为友好的与周围的共处,这四个字无疑又是在教我们交友的方法。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益友如纯良的美酒,愈品愈浓,和这样的人交往,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去除内心的杂念,“良师益友”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因此要多多结交这样的人。

此外,孔子认为能做到恭敬、宽容、诚信、聪敏、慈惠这五种品德的人也就可以称得上是仁者了。

最后,看看孔子的为政思想。

首先,孔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施行仁政,用之义以礼,从而赢得民心,国家取得长治久安。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即君以礼博得臣之忠。

“民无信不立。

”体现出了孔子“民”的思想,和唐太宗李世民所做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孔子认为治国要先正礼:“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为政要遵礼、爱民、施仁义、教化民众。

在孔子对子张的问话中回答能够做到五美、摒弃四恶的人就可以为政了。

读论语有感3000字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的杏坛剧场内传出朗朗的诵读声。

2000多名少年儿童齐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中国历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悬,孤灯一盏。

橙黄色的灯光笼罩着周遭的一切。

我正襟危坐于桌旁,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安详的初春的夜晚,仔细背诵着一本蓝色仿线装的,薄薄的小书——论语。

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

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

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

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

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

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呢?从辩论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

可是如果从生活的角度看。

孔子又是赢家,是大赢家。

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不是我说的。

也许,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获胜,辩论为何不出这样的道理,我不知道,天资太差,脑子太笨。

但我知道孔子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领导,开公司,或是你去当土匪,做强盗,当恶霸。

如果你想做强,作大,你就必须相信孔子说的,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说起生活的道理,生存哲学。

我们中国人可是不会陌生。

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等级社会的生活经验,世界上哪个国家也比不上。

比如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互相倾扎,落井下石,背后捅刀,见利忘义,过河拆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猜疑嫉妒,暗地造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还有什么,大家补充。

总之,我们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尤其是生存智慧。

中国人是适应力最强的生物,在任何的环境里都可以生存。

并且还有一整套自我娱乐的方式,我们是最喜欢内耗,窝里斗,最容易忘记过去,最经常变得麻木不仁,最喜欢隔岸观火,充当看客的民族。

好了,不说了,鲁迅先生比我说的强多了,不敢班门弄斧。

鲁迅先生原以为可以用笔做刀剑,用激烈的言词,大声得呼喊惊醒沉睡的中国人。

可是她错了,文学的力量微乎其微,鲁迅本人也似乎被我们遗忘了。

是毛主席率领的,手握着真正的枪杆子的百万雄师,彻底改变了中国,用政治和经济的力量改变了中国人。

可是很遗憾,毛主席也犯了一个错误,以为单单依靠唯物主义,辩证法,就可以改变人的精神。

于是,他打倒了孔子。

于是,有了今天的局面。

不论是孔子,毛泽东,还是鲁迅,他们对人性善和恶的两面都有着自己的认识,解决的方法也因自身的特质和所处时代而不同,至于结果,只有历史去评说了。

我在这里说的,不过是发一点牢骚罢了。

读论语有感3000字3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

《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

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遥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