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教科版)
《11.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

《11.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理解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发展。
教学重难点民族团结,共谋发展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
教学流程一.欣赏歌曲,导入课题。
1.歌曲欣赏,导入课题。
2.谈听后的感受: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
二、探究课本内容。
(一)探讨话题一:尊重民族习俗。
1、课件展示。
认知各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学生交流,认知。
(板书:民族习俗:各不同)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材料,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评价。
3.小结: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无论吃穿住行,还是待人接物,语言表达,都不尽相同,我们都要尊重,要入乡随俗。
4、出示课件,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有哪些?5、学生看课件,说出内容,连一连。
6、教师诵读儿歌,感受少数民族的饮食,穿戴,居住,游戏活动的不同。
《儿歌》内容:饮食:南北环境不相同,民族饮食风味浓,酸甜苦辣全都有,风俗习惯要尊重穿戴:民族服饰百花园,长袍花裙小坎肩,滚边绣花加首饰,千姿百态美如仙,居住:民族住房新又奇,夏盖白桦冬盖皮,蒙古包来“仙人柱”,竹楼住人下养畜。
玩耍:摔跤、赛马、划龙舟,踢毽、跳板、抛绣球,叼羊、武术,荡秋千。
还有泼水、那达慕。
(二)探讨话题二:民族区域自治1、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我们要尊重他们,国家也因此划定了民族自治区域,这就是民族自治。
2、读课文中的文字,体会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3、学生读课件上的文字,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要性。
4、议一议民族自治要做到的几个“互相”。
5、让学生看一看课件,认知少数民族自治区人民的民主自由的生活。
6、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1)总书记接见少数民族代表。
(2)少数民族人民在投票选举。
(3)少数民族的孩子在学习。
7、教师小结:民族区域要自治,民主自治有权利。
(三)探讨话题三:情同手足话团结1、故事激情,观看课件资料:孔繁森的故事。
民族一家亲教案

民族一家亲教案教案:民族一家亲教案目标:1.了解民族一家亲的含义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3.提高学生的尊重、包容和团结意识。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3.小组活动准备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民族一家亲”的含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民族一家亲,它对于社会和谐有什么作用。
Step 2:讨论(15分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就以下要点进行讨论:1.你们对民族一家亲的理解是什么?2.你们国家的民族特点是什么?3.你们曾经遇到过或了解到的有关民族一家亲的事例有哪些?Step 3:展示(10分钟)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题。
Step 4: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选择一些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案例对于弘扬民族一家亲精神的作用。
Step 5: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或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并为自己的主题撰写一个小结。
例如:如何在班级中弘扬民族一家亲精神。
Step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再次思考并表达对民族一家亲的理解和感受。
Step 7:课堂延伸(10分钟)布置相关作业或出题目,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下自己对民族一家亲的理解和展望。
Step 8:课堂反思(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总结。
教学要点:1.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一家亲的含义和重要性;2.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扩展:1.鼓励学生开展一些相关主题的研究或调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如何弘扬民族一家亲精神;2.组织一些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民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3.在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加强跨学科的综合教育。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及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能力,增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观念,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掌握促进民族团结的具体行动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将民族团结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展现我国各民族欢庆节日、和谐共处的视频,引发学生共鸣。
问题导入:提问学生视频中的画面体现了什么精神?引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
目标展示:明确本次班会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2.知识讲解(约15分钟)历史回顾:简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强调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政策解读:介绍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所实施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案例分享:通过具体案例(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事迹),展示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3.小组讨论(约15分钟)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民族进行深入研究。
任务布置:每组需准备该民族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对民族团结的贡献等方面的介绍,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民族团结。
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研究成果,全班进行互动交流,增进了解。
4.实践活动(约10分钟)设计口号: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设计一句体现民族团结精神的口号或标语。
手绘海报: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手绘海报,展示创意与理解。
角色扮演:选取几个典型民族节日或文化场景,进行简短的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
5.总结提升(约10分钟)教师总结:回顾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民族一家亲教案

民族一家亲教案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一家亲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2.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加对多样性的认知和理解;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的态度。
【教学内容】1.民族一家亲的概念2.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3.民间传统节日【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0分钟)1.给学生展示一幅描绘民族团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幅图片想表达什么意思?”2.与学生一起讨论,解释民族一家亲的含义,以及为什么民族团结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Step 2 探究(15分钟)1.介绍不同的民族,包括汉族、维吾尔族、藏族、壮族等。
向学生展示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图片,并解释其中的特点。
2.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不同民族的差异和共同点。
Step 3 拓展(15分钟)1.介绍民间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解释每个节日的习俗和由来。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民间传统节日,如家乡的特色节日。
Step 4 实践(20分钟)1.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民族,进行小组报告。
可以通过图片、PPT或口头表达等形式展示他们对该民族的了解。
鼓励学生展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舞蹈、音乐等方面的内容。
2.组织学生欣赏其他组呈现的民族文化,并给予正面评价。
Step 5 归纳(10分钟)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复习民族一家亲的概念和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2.鼓励学生发表他们对多民族文化的观点和态度。
【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展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多民族的风情和文化。
2.鼓励学生收集和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拓宽他们的视野。
【教学评估】设计一份问卷,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还记得几个我们今天学习的民族?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你喜欢哪个民族的习俗和传统节日?为什么?【板书设计】民族一家亲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民间传统节日【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在欣赏他们的文化的同时,更加倍加珍惜和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教案(7篇)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教案(7篇)“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教案(篇1)[课标内容]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新另的民族政策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指导学生对解放前后的民族工作情况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2)了解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节日、服饰、艺术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看图片、影视资料等,感知党和政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2)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开发西部,建设社会主义做贡献的雄心斗志。
[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
难点:国家为什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是本课的重点。
[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间的团结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那么,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关系问题上,党和国家制订了哪些政策?民族团结是怎样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导入新课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1、新中国的民族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1、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社会2、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4、西部大开发[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是怎样得到加强的?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分析:(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事务,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也加强了民族团结。
[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科版)

东业晨曦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 《民族团结一家亲》
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
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造成29人遇 难、143人受伤。
东业晨曦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 《民族团结一家亲》
网友发起“我是新疆人”活动 呼吁大家不要把新疆人划为异己
东业晨曦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东业晨曦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 《民族团结一家亲》
1、当我身边的 少数民族同学 遇到困难时…
2、当我在新 疆大叔那买 羊肉串时…
3、当我听到有 人谣传新疆人 都很可怕时…
东业晨曦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东业晨曦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 《民族团结一家亲》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东业晨曦小学 张凤
东业晨曦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 《民族团结一家亲》
大家好, 我是古丽
北
新疆 西 东
南
东业晨曦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为了挽救这个幼小的生命,吴登
云忍着剧痛,从自己腿上割下好几块 皮肤,移植到小男孩的身上……
பைடு நூலகம்
东业晨曦小学
收集民族 团结互助 故事。
东业晨曦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 《民族团结一家亲》
这族那族,都是中华民族!
东业晨曦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东业晨曦小学
东业晨曦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 《民族团结一家亲》
咱们是亲人啊,还讲什么客气?
东业晨曦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3.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一、听民族音乐,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新疆好》。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家亲。
5.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新知,领悟道理1.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汉藏是一家。
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2.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1.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品德与社会教育科学三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3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教学目标:1、懂得各民族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的深远意义。
2、体会血浓于水的民族深情,为增进民族团结尽一份力。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民族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援的事例,寻找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人,有条件的也可以采访身边一些优秀人物等。
2、搜集一些祖国在家庭充满欢乐的图片、照片。
3、准备反映民族特色(如地域风光,服饰,建筑,世间习俗)的文字和图片。
4、准备:歌曲《爱我中华》,孔繁森、吴登云故事录音,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生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喊:“喜欢!”“那你有没有听过《爱我中华》这首歌?”生有的兴高采烈的说:“听过!”,有的灰心丧气的说:“没有。
”“没关系,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首歌吧!”师播放《爱我中华》。
学生认真观看画面,或和着拍子,轻声哼唱,课堂气氛轻松,自然。
歌曲终了,师问:“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吗?”生自由发言,甲说我看了这些画面很高兴,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充满了欢乐;乙说“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唱出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的手足情……引出课题并板书:民族团结一家亲。
二、我们是亲人1、体会手足之情师: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唇齿相依,亲如手足的兄弟民族,他们之间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生观看书中插图,听录音)(一)、汉族医生吴登云帮助少数民族兄弟吴登云是一位从江南水乡来到新疆乌恰县的汉族医生。
几十年来,他走遍了全县30多个村,50多个牧点,先后30多次为病人献血。
乌恰人民亲切地称他为“白衣圣人”。
1975年,一个年仅两岁的柯乐克孜族男孩的皮肤大面积烧伤,为了挽救这个幼小的生命,吴登云忍着剧痛,从自己腿上割下好几块皮肤,移植到小男孩的身上……(二)、少数民族朋友救助汉族兄弟在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中,新疆富蕴县哈萨克族青年牧民赛力克在村子附近雪地上,发现被严重冻伤的汉族兄弟杨晓东,便迅速背回家中进行抢救。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下15《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

第五单元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单元简介:
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等内容的要求。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
在伟大祖国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里56个民族唇齿相依、亲如手足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团结。
活动主题一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1懂得各民族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的深远意义;
2体会血浓于水的民族深情,为增进民族团结尽一份力。
教学重点:懂得各民族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的深远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我们是亲人
1引入:
在中华民族在家庭中,各民族
人民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2看P69事例,了解吴登云的
事迹。
3看P70赛力克的事迹。
4说说自己身边的民族朋友。
5讨论: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
些什么呢?
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人物身上学到了什
么?)
从两个事例中,明白帮助是相互的。
介绍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为班级做的贡
献。
说说自己的想法。
祖国大家庭充满欢乐
1看P71图。
2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3民族知识交流会。
4读P73资料。
了解我国民族
分布状况。
了解各民族团结的盛况。
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把自己知道的民族知识向大家作介绍。
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状况。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主题: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一: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目标:通过学习不同民族的习俗、节日等文化,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和理解。
•步骤:1.介绍不同民族的名称、地理分布和人口比例。
2.分组让学生从自己所研究的民族中选择一个,了解他们的文化特点。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方式分享所选民族的文化特点。
4.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民族的多样性,并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案二:传统节日交流•目标:通过学习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深友谊。
•步骤:1.介绍不同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传统节日。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方式分享所研究的传统节日。
4.学生彼此交流,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并比较不同节日的相似之处。
5.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校园中共同庆祝传统节日。
教案三:联欢活动策划•目标:通过组织联欢活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步骤:1.学生分组策划一场具有民族特色的联欢活动。
2.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主题,设计演出内容和节目流程。
3.小组之间互相展示和交流策划方案,并提出宝贵建议。
4.学生根据反馈意见对策划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5.学生组织实施联欢活动,并邀请其他同学和老师参与。
教案四:体验民族风情•目标:通过实地参观和体验,加深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步骤:1.计划一次学校外出活动,前往少数民族居住区或相关文化机构。
2.学生观察和体验当地的风俗、建筑、民间艺术等。
3.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记录所观察和体验的内容。
4.学生根据实地参观内容,撰写学习报告或制作展板,展示给全班。
5.学生分享自己在实地参观中的感受和体会,促进交流和理解。
以上教案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兴趣和认识。
希望能够借此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共同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教案五:民族团结故事分享•目标:通过故事分享,培养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感恩之情。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主题十六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目标:1、感受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各民族长期和睦相处。
2、了解民族团结的碑、鼎、塔,知道其建造、铸造的原因。
3、通过了解青藏铁路,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民族团结的碑、鼎、塔,知道其建造、铸造的原因。
2、通过了解青藏铁路,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寻找民族团结的印迹教学目标:认识了解见证民族团结的碑、鼎、塔,并知道其建造、铸造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了解民族团结的碑、鼎、塔,并知道其建造、铸造的原因。
教学准备:有关唐蕃会盟碑和石城盟誓碑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云南边陲到青藏高原,从大学校园到城市广场,众多的碑、鼎、塔是上千年来中国各民族团结友好关系的见证。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二、民族团结三丰碑1、仔细阅读课本41页的内容,阅读后交流:三丰碑指什么?2、“滇南第一碑”是哪一座碑?为什么建造?它的誓词是什么?3、唐蕃会盟碑和石城盟誓碑在什么地方?唐蕃会盟碑:公元821年(XXX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
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XXX。
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
即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称唐蕃会盟碑或长庆会盟碑。
它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石城盟誓碑:该碑中从左至右直书的正文是彝族的文化特性,从右至左直书的职官题名是汉文化的特点,其中的“明政三年”是白族树立的大理国的年号,从而揭示了北宋时聚集于今云南曲靖盟誓的主体民族、及该碑的定名、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
可碑文却是用汉文字书碑刻石记录少数民族的历史事件和少数民族的言语,且利用异体字。
并阐述了历史上各民族的团结友好及自相残杀,为本日的民族大团结奠定了坚实的根蒂根基,该碑是见证之一。
3、民族团结宝鼎1、阅读课本42页的内容,了解民族团结宝鼎。
2、民族团结宝鼎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铸造的?四、XXX1、XXX么时候建成的?2、为什么建造的?五、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见证民族团结的碑、鼎、塔,谁来说说具体有哪些?你知道它们建造、铸造的原因吗?第二课时——联结民族团结的纽带教学目标: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意义。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第三课时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含义,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
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价值。
维护民族团结的途径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
重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及其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投影仪及PPT课件。
民族团结相关视频资料。
民族文化展示板。
五、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知
情况。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六、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播放民族团结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讲授新课:讲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价值,维护民族团结的途径和措施等内容。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教科版)

民族团结一家亲东业晨曦小学张凤一、教材分析及设计预想:《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三的教学内容,本主题由“我们是亲人”和“祖国大家庭充满欢乐”两部分组成。
本次教学活动片段选取的是“我们是亲人”中的一部分。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有56个唇齿相依、亲如手足的兄弟民族。
自古以来,各民族一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选取该课题时,我将教材与时事进行了整合,既还原教材,又关注时事;既重温历史,又活在当下。
同时,以新疆少数民族为“点”,带动多民族这个“面”,使教学有的放矢,触类旁通,为下一个内容——全民族团结打开突破口,奠定思想基础。
在这个片段中,我将首先引导学生感悟教材中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体会民族间和睦相处、互敬互助的情谊;再联系社会实际,针对近期“昆明暴恐事件”及“长沙砍人”事件所引起的强烈社会反应,以新疆这个特定的多民族居住地为背景,让同学们探寻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及长沙伍家岭街头伤人事件的真相与性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见,不传谣,不生事,传播正能量;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明理”的基础上“导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尽一份力量。
二、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榜样感染法,传播正能量。
在品读故事环节,除了书上两个故事,另外补充了两个民族团结人物形象,帮助学生体会和睦相处、亲如兄弟的民族深情。
3、正反事例对比法。
在明理环节,结合昆明火车站发生的破坏民族团结的反面事例,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在活动中体验。
设计“我为新疆小朋友送祝福“的活动,在“明理”的基础上“导行”,将体会到的民族深情内化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行为。
三、活动目标:1、了解新疆的知识和民族团结的故事。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基本国策。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基本国策。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照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新课学习:讲解我国民族概况、民族关系、基本国策等内容,辅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巩固练习: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4.归纳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讲解过程中穿插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的练习题。
2.作业:布置思考题或小论文等形式的任务,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
3.评价方式:采用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
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3.参考书籍和资料: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和学习。
七、结论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了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意识。
今后,我们应该继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我国的民族问题,共同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民族一家亲教案

民族一家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一家亲的含义和重要性;2.掌握民族一家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民族一家亲的含义和重要性(1)民族一家亲的含义民族一家亲是指各个民族之间像一家人一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状态。
(2)民族一家亲的重要性民族一家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力量。
民族一家亲的实现,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民族一家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1)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学生应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包括各民族的服饰、食品、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等。
(2)学习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学生应该学习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了解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增强对各民族的尊重和理解。
(3)了解各民族的历史和地理学生应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和地理,包括各民族的起源、迁徙和分布情况等,了解各民族的发展历程和地理环境对各民族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1)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应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2)民族团结意识学生应该培养民族团结意识,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对各民族的尊重和理解,反对各种形式的民族歧视和仇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民族一家亲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各民族的文化、语言、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各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对各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3. 讨论法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民族一家亲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春上海科教版品社六上《第14课 民族团结一家亲》word教案

收集一些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或传说;收集抗击侵略者维护祖国统一的故事。
收集体现各民族特色的歌曲;准备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的图片;准备几张人民币。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二各族人民当主人
三心相连,手相牵
四少数民族的建设和发展
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很多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是大杂居。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
3.师: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
4.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
5.小结: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而其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是让西部人走向富裕、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令国人翘首。
1.师: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课,以及本单元的内容,你懂得了什么?
2.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谈论。
1.师: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交流你了解的我国民族政策知识,师补充相关知识。
5.师: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派出了内地很多的干部、教师、医务人员支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那里的人民同吃、同住、同工作,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孔繁森就是杰出的代表。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孔繁森》的故事。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一)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一)课题: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
2.理解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的定义和概念•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2. 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意义•各民族相互尊重、互助互爱的内涵•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内涵3. 民族团结的特点•多民族国家的特点•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民族融合与文化互补4. 积极参与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行动•学生个人积极参与民族团结的意义•学生如何在校园中践行民族团结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上述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图文展示:利用幻灯片和图片展示相关内容,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
•小组合作: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不同民族在一起生活的场景,并提问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2.讲授民族团结的定义和概念。
3.利用幻灯片和图片展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4.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总结出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讲授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
3.分析民族融合与文化互补的例子,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4.结合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在校园中践行民族团结的经验和行动。
第三课时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积极参与民族团结的意义。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制定校园内促进民族团结的行动计划。
4.学生汇报小组计划,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感受和行动的小论文,评估学生的个人思考和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暂无很抱歉,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档只提供了教案的大致框架和内容。
若需继续完成教案,可根据提供的框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练习和评价方案,以及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
(出示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师:汉藏是一家。
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良田小学侯金秀学习目标认知: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行为: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
(出示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师:汉藏是一家。
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东业晨曦小学张凤一、教材分析及设计预想:
《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三的教学内容,本主题由“我们是亲人”和“祖国大家庭充满欢乐”两部分组成。
本次教学活动片段选取的是“我们是亲人”中的一部分。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有56个唇齿相依、亲如手足的兄弟民族。
自古以来,各民族一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选取该课题时,我将教材与时事进行了整合,既还原教材,又关注时事;既重温历史,又活在当下。
同时,以新疆少数民族为“点”,带动多民族这个“面”,使教学有的放矢,触类旁通,为下一个内容——全民族团结打开突破口,奠定思想基础。
在这个片段中,我将首先引导学生感悟教材中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体会民族间和睦相处、互敬互助的情谊;再联系社会实际,针对近期“昆明暴恐事件”及“长沙砍人”事件所引起的强烈社会反应,以新疆这个特定的多民族居住地为背景,让同学们探寻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及长沙伍家岭街头伤人事件的真相与性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见,不传谣,不生事,传播正能量;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明理”的基础上“导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
而尽一份力量。
二、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榜样感染法,传播正能量。
在品读故事环节,除了书上两个故事,另外补充了两个民族团结人物形象,帮助学生体会和睦相处、亲如兄弟的民族深情。
3、正反事例对比法。
在明理环节,结合昆明火车站发生的破坏民族团结的反面事例,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在活动中体验。
设计“我为新疆小朋友送祝福“的活动,在“明理”的基础上“导行”,将体会到的民族深情内化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行为。
三、活动目标:
1、了解新疆的知识和民族团结的故事。
2、正确看待暴恐事件,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3、体会血浓于水的民族深情,为增进民族团结尽一份力。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渲染,亲近新疆
1、课前欣赏《新疆好地方》歌曲及图片。
2、谈话导入。
请学生谈谈对新疆的印象。
3、教师简单介绍新疆的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疆是个多民族居住地,各民族团结友爱,为后面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
二、品味故事,体会深情
1、感悟故事,体会手足之情
请学生谈谈最受感动的地方及原因。
2、分享故事,升华民族深情
教师分享故事:“阿里木江.哈力克资助贫困生”及“阿不来提救落水汉族妇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故事体会血浓于水的民族深情。
)
三、行为辨析,明理导行
1、了解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及长沙伍家岭伤人事件。
2、讨论:我们能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
3、小组活动:以多种形式给新疆小朋友送祝福。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及长沙街头伤人事件的性质,要求学生明辨是非,不参与类似的活动,并通过送祝福的实际行动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尽一份力。
)
四、以点带面,言尽意远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的民族团结故事,在接下来的课时中分享。
2、教师总结:人和人相处,不要刻意去划分民族界限,只要有爱就能够心连心,就是一家人。
这族那族,都是中华民族。
(设计意图:民族团结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前面以新疆为“点”,打开突破口,此环节鼓励学生去收集民族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援的事例,延续后面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描绘一个民族大团结的美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