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区别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9)【含答案精选100题】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9)【含答案精选100题】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四逆散所治四肢厥逆的病机是A.血虚寒,客经脉B.肾阳衰微,阴寒内盛C.过汗亡阳D.传经寒邪,深陷于里E.以上都不是【答案】E2、一医院医师张某,利用工作之便经常为吸毒亲属开具不符合规定的麻醉处方,其应当承担的责任是A.罚金B.管制C.行政处罚D.行政处分E.以上均不是【答案】E3、主行水是下述哪个脏的功能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D4、骨度分寸规定,髀枢至膝中是A.13寸B.14寸C.18寸D.16寸E.19寸【答案】E5、疳证的基本病理改变为A.脾胃虚弱,运化失健B.脾胃虚弱,乳食停滞C.脾失运化,水湿内停D.脾胃不和,生化乏源E.脾胃受损,津液消亡【答案】E6、行痹的治疗除在病变局部取穴外,可再加A.膈俞.血海B.阴陵泉.足三里C.肾俞.关元D.大椎.曲池E.风池.百会【答案】A7、有关高血压的并发症,下列哪项不恰当A.眼底病变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直接有关B.心.脑.肾等器官是主要受累脏器C.恶性高血压以脑并发症最为突出D.脑卒中的发病率比心肌梗死高5倍左右E.高血压脑病症状出现可能与脑水肿有关【答案】C8、患儿,10个月。

高热烦躁,气急鼻煽,张口抬肩,喉中痰鸣,声如拽锯,口唇发绀。

其治法是A.清热宣肺,涂痰定喘B.清热解毒,止咳化痰C.辛凉开肺,清热化痰D.清热活血,泻肺化痰E.泻肺镇咳,清热化痰【答案】A9、患者证见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小便短少,腰重脚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迟而细。

治疗最佳选用的方剂是A.金匮肾气丸B.右归饮C.四逆散D.左归丸E.济生肾气丸【答案】E10、癫证的表现为A.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头昏乏力B.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呼吸气粗,四肢厥冷,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C.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或见昏迷D.狂乱无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不食不眠E.精神抑郁,沉默痴呆,语无伦次,喜怒无常【答案】E11、关于肺癌的临床表现,哪一项不恰当A.肺癌转移至淋巴结的典型部位为前斜角肌区B.转移淋巴结的大小反映了病程的早晚C.发热的原因多为肿瘤继发感染D.咯血以中央型肺癌多见E.气促可由于心包积液引起【答案】B12、至目外眦,转入耳中的经脉是A.足太阳膀胱经B.足阳明胃经C.手少阳三焦经D.足少阳胆经E.手太阳小肠经【答案】E13、原发性高血压的最重要的致病原因是A.摄盐量过多B.吸烟C.肾上腺嗜铬细胞瘤D.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E.遗传素质【答案】E14、水饮在胃,化热伤阴时,应用何方治疗为佳A.黄芩温胆汤B.大半夏汤C.木防己汤D.己椒苈黄汤E.甘遂半夏汤【答案】E15、热闭.寒闭神昏,均常选用的药物是A.石菖蒲B.麝香C.牛黄D.羚羊角E.苏合香【答案】B16、耳穴“脾”位于A.耳舟B.耳轮C.耳甲D.耳垂E.三角窝【答案】C17、下列各项中,属于四逆汤主治病证临床表现的是A.神衰欲寐B.脐腹疼痛C.心下满痛D.泄利下重E.烦躁欲死【答案】A18、关于体温,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正常人一天之中体温波动不超过1℃B.妇女在月经期体温会轻度升高C.心肌梗死后会出现发热D.进餐可引起体温轻度升高E.安眠药中毒可导致中枢性发热【答案】B19、脘腹胀痛,恶食呕逆,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者,治宜选用A.健脾丸B.保和九C.四逆散D.痛泻要方E.葛根黄芩黄连汤【答案】B20、中医外科成为独立专科的年代是A.商代B.周代C.秦代D.汉代E.明代【答案】B21、癫证的表现为A.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头昏乏力B.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呼吸气粗,四肢厥冷,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C.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或见昏迷D.狂乱无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不食不眠E.精神抑郁,沉默痴呆,语无伦次,喜怒无常【答案】E22、下列哪组经脉的循行均通过其经别到达头部A.手太阳与足少阴B.手少阴与足太阴C.手阳明与足阳明D.手太阳与足太阳E.手太阳与足阳明【答案】B23、患者,女,25岁,已婚。

针灸治疗好处多,三类人群不适合

针灸治疗好处多,三类人群不适合

针灸治疗好处多,三类人群不适合中西医各有优势和不足,其中一个观点是西医起效迅速,但是治标不治本,中医起效慢,可针对病灶治本。

还有一个观点四西医西药毒副作用大,手术治疗大部分也有很多的后遗症和并发症,而这些缺点四西医无法避免和解决的,但是中医在这方面就好很多,副作用小,甚至是没有任何副作用,对于疾病的预防方面其效果明显要大于西医。

我国中医治疗种类多样,就拿我们引以为傲的针灸来说,可以治疗各种疾病,之所以针灸如此有效,还是因为针灸能够沟通病人全身气血的经络,不过目前针灸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古籍,在发展方面比较有限,且目前在系统阐述这种依赖气血和针对气血的治疗方法方面还有局限,病人若想细致的了解所有的内容其实是很难的,虽然针灸治疗好处多,但也不是所有的人群都适合,本文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

1.针灸治疗对病人有哪些好处针灸治疗具体包括的有针刺治疗和艾灸治疗,该治疗方法的主要作用是疏通病人身体的经络,使得机体的阴阳得以调和,从而扶正祛邪。

针灸治疗疾病的的好处还是比较多。

1.针灸治疗通过疏通经络,能够达到调节人体阴阳的作用,人的身体之所以会生病,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病人机体的阴阳失去了平衡,通过针灸治疗,就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调节。

2.针灸治疗是一种和身体讲和的过程,它能够让集体逐渐意识到病人的问题,并主动开始调动机体的免疫力,进而能够帮助患者自愈。

3.针灸治疗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通过针灸使得人体的阴阳得以平衡,帮助病人改善原本的体质,使其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1.针灸治疗的优势针灸和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相比较,其明显的优势就是针灸治疗起效相对较为迅速,在治疗疼痛相关的疾病,通常针灸一次,就能够明显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相较于中医药物治疗而,针灸的见效是迅速的。

还有就是针灸治疗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多少都有一定的毒性,区别只是多与少而已,可是针灸治疗它是不依赖于任何药物的一种治疗,主要是通过针灸针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故而不同于药物,会对肝肾造成负担,所以副作用也比较少。

中医和西医区别

中医和西医区别

传统医学与西医科技医学之道?中西医形式、方法、理论、治标、治本有什么优势?弄清楚哪个更厉害之前我们应该先知道,中医和西医的本质是什么?从不同维度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释。

西医做减法,中医做加法。

以肿瘤为例,西医通常的做法就是,无论哪个部分产生病变,第一考虑解决方案是手术,也就是切掉。

中医做加法就是,哪个部位产生了肿瘤,比如肺部肿瘤中医会告诉患者,肺部的肿瘤发病原因可能是因为心、肝、脾、胃或其他器官不和导致,需要综合调理。

西医是现代科学,中医是古代科学、经验以感冒为例,西医目前做法是感冒了先抽血化验,看看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在对症下药。

中医的做法是望闻问切,看看是“气”缺了还是过剩了?吃点“草”就好了。

西医是阳,中医是阴以慢性病为例,西医针对慢性病的治疗是先通过仪器设备找出到底哪里出现的病变,通过ct,胸片等可以直接看到,然后通过药物杀死病变细胞,或手术切除。

治疗方式可视化,结果也能看到。

中医通过号脉、眼睛观察(舌头、面色等)通过经络、脉象、气血等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运用汤药、针灸、按摩、艾灸、导引术等常见的方法如拔罐、刮痧、针灸、吃草药等。

西医标准化,中医个性化西医通过不同仪器按病种检查后所开的药、手术方案基本相同。

中医根据结论不同,根据给患者自身情况开的药量、成分有所差异。

哪种方式更好?其实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

只能说各有所长。

当然目前人们更愿意接受的是西医的治疗,因为这种方式更“直接”中医的长处是什么?目前很多有小孩的家长,孩子生病了,如果不是特别严重会给孩子做做推拿,吃点板蓝根也就好了。

讲个故事,有人说小孩一般生病西医说不是病毒感染就是细菌感染。

中医说小孩生病不是热了(风吹)、就是吃多撑着了。

为什么好呢?一标准化、二结果可视化那缺点是什么?欢迎评论说说自己的看法一阴一阳那中医有什么好呢?欢迎评论中医有个缺点我可以直接说,就是看不见:什么气血虚、脉沉、经络不通等。

且每个中医开的药基本不一样。

那为什么有医生药方才能买抗生素?中医讲的养生又是什么?妙手回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妙药回春?中医有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方法可以解决疾病。

中西医结合教你如何防治糖尿病,学会正确养生科普小知识

中西医结合教你如何防治糖尿病,学会正确养生科普小知识

中西医结合教你如何防治糖尿病,学会正确养生科普小知识在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的存在非常普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糖尿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糖尿病患者部分没有明显症状,有些会出现典型症状:口干、多饮多尿、多食消瘦、虚弱无力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对人体眼、肾、心脑血管等器官造成慢性损害,糖尿病足还可能导致截肢、致残。

可以说糖尿病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

我国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常年和糖尿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一套预防糖尿病的方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的病因相对比较复杂,可由遗传因素、肥胖、应激、环境因素等导致的。

糖尿病具有遗传易感性,至今没有找到糖尿病的致病基因,因此无法通过基因疗法进行治疗。

经过统计,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将近90%,如果父母双方一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患病率约为50%。

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或者因为患有一些其他疾病,导致身体的一些功能会逐渐降低,这属于不可抗因素,具体讲,当人年龄逐渐增大时,胰岛β细胞的功能性逐渐减弱,人体对糖的分解能力就会不足,或者人患有一些其他疾病,如胰腺炎、肝脏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等,都有可能会导致人体患上糖尿病。

现代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其原因大多在于年轻人生活和饮食习惯不规律,这也就是所谓的环境因素。

暴饮暴食,重油重盐、经常不运动、熬夜等等,都会让糖尿病发病的概率大幅增加。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例如国内外医学界学者都认为神经精神状态会导致人体患糖尿病的概率增加,还有些病毒会对人体胰岛β细胞造成破坏,是人体无法正常分解糖,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中医如何看待糖尿病?传统中医中,有“消渴”一病,和糖尿病的症状相呼应。

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控制饮食、控制体重,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在中医理论中认为,长期喜欢吃肥甘厚味的人,容易出现身体肥胖的现象,这容易造成身体湿气过重,容易生痰,痰的湿黏会阻碍经气流通,长期以往就会发展为消渴。

中西医对糖尿病医治的区别

中西医对糖尿病医治的区别

中西医对糖尿病医治的区别中西医对糖尿病医治的区别西药以降血糖为主,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医治成效不大。

而且由于西药中含很多对人体毒副作用强的化学成份,故长期服用西药对人体的肝、肾损伤严峻。

与服用降糖西药相较,糖尿病患者利用胰岛素能相对减轻损伤人体的肝、肾等脏器组织,可是,不是每一个糖尿病人都能利用胰岛素,有的糖尿病人不能利用胰岛素,专门是高胰岛素血症的糖尿病患者不能利用。

而且,胰岛素若是利用不妥容易产生低血糖,因此必需依照胰岛功能的测定才能正确利用胰岛素,还有些糖尿病患者伴有胰岛素抗体,这时用胰岛素医治成效就不明显,因此要注意对有胰岛素抗体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排除胰岛素抗击的医治,如此利用胰岛素才能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胰岛素和服用西药一样,只有降糖作用,没有医治功效,对糖尿病并发症没有明显的医治成效。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在中药中加入降糖西药的产品,如此的产品对患者的危害就更大了,很多患者感觉服用某些中药产品后血糖迅速下降取得操纵,便以为此种中药是医治糖尿病的好药,却不知其中必有西药(降糖)成份,由于其中的西药(降糖)成份剂量不详,患者服历时往往服用了成倍的剂量,如此不但对脏腑器官的危害更大,而且容易致使低血糖,长期服用损伤人体器官和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进展,更为重要的是延误了患者医治糖尿病的最正确机会,延误了病情,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更大的痛楚。

真正的中药产品没有直接和迅速降糖的作用,可是有调剂脏腑、缓慢降糖作用,要紧作用是辨症施治,也确实是对症用药,随症加减,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采纳中药医治糖尿病能达到从人体内部调理各脏腑器官功能及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成效。

人体的脏腑性能恢复了,血糖自然也就下降了,同时躯体的体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从而从全然上医治(科学严谨且负责任地说也是并非完全治愈)了糖尿病,从而最大程度上预防并减缓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通过一段时刻系统地医治,在病情操纵稳固的情形下,服药剂量能够慢慢减量,直至停服药物,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美好生活!中西医对糖尿病医治的区别西药以降血糖为主,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医治成效不大。

调畅气机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

调畅气机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

IN FOR IGN M DI L T R T M NT 中外医疗2008NO.21CHINA FOREI G N MEDICAL T RE ATMENT糖尿病,因临床常见多饮、多尿、身体消瘦的症状表现,所以多属中医“消渴”范畴,并按上、中、下三消分治,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主论,治取养阴清热为主。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糖尿病的辨治着重于辨别上、中、下三消的主次,区别阴虚与燥热的标本轻重,从而忽视了本病的病变中心。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征,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但其基本病理、生理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从而导致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的代谢紊[1],人体的气机失调,就会出现升降出入的异常,糖尿病的整个病理过程,实质上是气机失调所致,调畅气机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

1气机失调的理论依据1.1消渴为病,首发中焦“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终始也”。

历代医家认为其为元气及律液运行的通道。

中焦则是“泌糟粕,蒸津液”,“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血”。

包含了脾胃运化水谷及化输津液的功能。

故过食肥甘,导致中焦失于健运,谷反为滞,湿浊内生,阻于络道,影响津液化生及布输,发为消渴。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提出:“消渴一证,均起中焦而及上、下”,言简意赅。

1.2消渴为病,与肝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最主要的病理环节是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功能异常。

就中医的脏腑功能学概念来说,胰腺与胆同具有主疏泄、助消化功能而共同归属于五脏中的肝脏。

因而消渴为病多表现出肝失疏泄的功能异常。

消渴之因,主情志者多,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情志致病,首必犯肝。

肝失条达则郁而不疏,滞而不泄,上不助脾运化布散水谷精微,下不助胃消磨化生水谷精微,清阳不升,阴津下流,消渴之证遂见。

肝常因“阴不足而阳有余”致肝阳上亢,肝阳化风之为眩晕、中风;肝在体为筋;肝主藏血;肝开窍于目;肝肾同源等肝脏的生理病理,决定了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亦与肝密切相关。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区别与糖的形成及作用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区别与糖的形成及作用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区别与糖的形成及作用提起糖尿病,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

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生活中时有发生。

对于该病的治疗,中西医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而作为一名患者,该如何对这两种治疗方法作以区分,并进行合理选择?估计大多数人都比较困惑。

鉴于此,接下来本文将对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区别作以重点论述,并对糖的形成及作用进行详细讲解,希望能够为大家科普一下,以便提升认知和增长见识。

1.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区别?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在对糖尿病的治疗中,其关注的是血液中的糖分。

之所以会出现糖尿病,是因为血液中的糖量超出了人体正常水平。

鉴于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就需要研究如何将糖量降至正常水平。

在人体血液中,糖分是必不可少的,每滴血液中的糖分都有一定的比例。

简单来说,血液中糖分含量过多,就会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西医在治疗糖尿病上主要以降糖为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其在治疗的过程中并不会关注血液中含有多少糖量,而是重点关注五脏六腑中的哪个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或者是工作动力减弱,导致糖分难以在血液中代谢出去,最终在血管中遗留,促使糖尿病的形成。

在此观点上,中医通常会采用疏通气血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以便使其气血畅通,从而使五脏六腑的调节功能得以正常运行。

那么,上述这两种方法,哪种更适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呢?从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西医治疗糖尿病,往往通过服用降糖药或者是打胰岛素,疗程周期较长。

患者要想有效的控制病情,必须长期服用药物或打胰岛素。

这种方式,虽然能对病情予以合理控制,但并不能彻底治愈。

要知道,无论哪种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

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或打胰岛素,由于其副作用的存在,难免会损害各个脏器,最终很有可能导致脏器功能失效,出现衰竭,这是西医治疗糖尿病最大的弊端。

再来看中医,在应对糖尿病问题上,主要采用刺血技术。

除了晚期糖尿病患者,其余的肢体寒凉、白内障、长期服用降糖药、胰岛素的以及中晚期糖尿病患者等,采用此方法所花费的治疗时间较长。

临床分析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临床分析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临床分析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分析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技术,在许多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临床分析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

1. 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上进行的。

中医学强调人体整体的观念,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脏腑功能等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理论体系与西医学中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模式存在差异,但在实践中已经被证实是有效的。

2.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应用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概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通过将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在很多临床研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病、疼痛症状以及肿瘤等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效果。

3. 经典方剂的应用中医药治疗中广泛使用的经典方剂,如四逆散、四气汤等,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这些方剂适用于各种疾病,其疗效已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方剂,可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中医药在疑难病症中的应用中医药在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例如,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肝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部分疑难病症甚至可以根治。

5. 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中医药治疗强调的是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治疗方式与西医药的一刀切的模式存在明显的区别。

个体化治疗考虑到患者的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能够更好地修正身体的不平衡,达到治疗的效果。

总之,临床分析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是基于中医药的独特理论体系,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应用,合理使用经典方剂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法得出的结论。

中医药治疗已经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当然,在临床应用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进一步确保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

李济生老中医对糖尿足的认识和体会

李济生老中医对糖尿足的认识和体会

李济生老中医对糖尿足的认识和体会李济生老中医是吉林省延边中医医院的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吉林省老中医首届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国内知名的糖尿病专家。

对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多年对糖尿足的认识和体会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 从发病率联想到中医《内经》“治未病”思想目前全球有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约1.35亿,预测到本世纪初(2025)将突破3亿。

近年来糖尿病坏疽的病人明显增多。

由于对糖尿病足的防治、宣传重视不够,所以大多数病人都是到了出现明显病状甚至已有肢端坏疽的晚期才来就诊。

这种情况下,增加了治疗困难,往往是内科治不了,而外科又不愿治,以至于病人痛苦地奔波于内外科之间,最后还难免截肢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由于认识上的问题,我们疏忽了糖尿足的预防工作,尤其是中医界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我们的优势和特色没有做到充分的发挥。

其实,早在《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已病,壁犹渴而挖井,斗而铸锥,不亦晚手”的光辉思想,现代中医大师姜春华亦在六七十年代就提出著名的“截断、所转”的防治大法。

但遗憾的是近年来我们中医的科研、重点大都放在坏疽的治疗方面。

导致了中医在预防方面的报道寥若晨星。

而糖尿病坏疽病至晚期,西医近年来动脉重建手术和血管搭桥术的热门兴起,以及截肢手术平面准确率的提高,给很多患者带来福音,以至此阶段传统的中医疗法已无优势可言。

所以我们中医界也必须提高认识、有组织、有计划地将我们的战略目标转移到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方面,把糖尿病足拦截在“萌芽”状态,让西医所谓的尖端技术亦无“用武之地”。

但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快速、有效地挖掘中医的宝藏,加之与现代科技的充分结合,创造出真正具有中医现代特色的防治手段。

2 命名糖尿病足作为诊所名词,是由Dakley于1956年首先在世界上提出。

基于人们对其概念有不同的理解,1972年Cateerall对糖尿病足(DF)的定义予以明确为,即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

中西医对疾病认识及治疗的差异

中西医对疾病认识及治疗的差异

中西医对疾病认识及治疗的差异(转载)一、健康的本质《辞海》对健康的定义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的状态。

如果我们将先天发育不良或畸形排除在外的话,健康应该符合两个条件:身体各组织器官能正常而协调的运转,从而维持人体内在的动态平衡;人体主观感觉无任何不适或痛苦。

在此特别提出的是:把人体的主观感受作为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而不是将各种化验检查作为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

因为人体是由各种组织器官有机结合的整体,组织器官又分别由多种不同功能和性质的细胞组成,各组织器官、各细胞之间通过神经、激素、介质、活性成分等物质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器官、细胞甚至某种成分的变化,其实都和全身整体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在认识疾病和健康时,不能将人的五脏六腑孤立起来研究,而应该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才符合生命科学的基本原则。

否则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事实上,现有的各种检查设备,只能观察到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部分的局部情况,它无法认识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西医追求的是精细和准确,为此在过去、现在及将来都做了大量或将要做更加不懈的努力。

但是,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微观与整体的矛盾,其“不相容原理”认为:“一个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我们使其精确的能力必将减少,在达到一定的阈值以上时,复杂性和精确性将互相排斥。

”例如:神奇而广袤无垠的宇宙。

将之引入医学领域,同样正确。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复杂性应该超过任何现有的事物,过分精细化的研究反而使我们无法准确的认识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到精确与模糊的优劣,因此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这句话明确提出了宇宙万物的的无限可分性,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探讨宇宙和生命科学是不完全适宜的。

“万之大不可胜数”是对精确论的否定。

中医与西医对于慢性病研究的不同视角

中医与西医对于慢性病研究的不同视角

中医与西医对于慢性病研究的不同视角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在慢性病的研究中,中医和西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理论基础和方法的不同,两者对于慢性病的研究视角也存在差异。

首先,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医和西医的认识和解释方式有所不同。

中医强调“阴阳”和“五行”等观念,将慢性病看作是人体内部“阴阳”失衡和“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更注重调节全身的平衡和促进气血的畅通。

而西医则侧重于研究病因、病理过程和药物治疗等方面,倾向于通过药物或手术等方式直接干预慢性病病变的机制。

其次,从研究方法层面来看,中医和西医的研究手段有所区别。

中医在慢性病研究中重视通过辨证施治、方剂应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手段来调节疾病的全身状态。

而西医则更注重临床试验、病例对照研究和基础科学实验等手段,以了解疾病发病机制并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

此外,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慢性病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从整体调理身体来达到治疗慢性病的目的。

中医的治疗方法注重平衡人的“阴阳”、调和“气血”,通过中草药、针灸等疗法来改善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

西医则更侧重于使用针对具体病因的药物和手术治疗,通过药物的干预来控制、缓解慢性病的症状和病情。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和西医对于慢性病的研究视角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和补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医和西医研究开始相互借鉴和融合,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理论。

特别是在一些复杂的慢性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病方面,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综上所述,中医与西医对于慢性病研究存在着不同的视角。

中医更关注整体调理身体,通过平衡阴阳和气血来调节慢性病。

而西医则更注重病因和病理过程的研究,以及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应用。

然而,中医和西医在慢性病研究中也存在交叉和融合,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模式,为慢性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法。

糖尿病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糖尿病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糖尿病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糖尿病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讲座首先介绍了糖尿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
病的区别,以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等。

2. 糖尿病的中医理论:讲座重点介绍了中医对糖尿病的理论解释,包括糖尿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等。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气虚、阴虚、痰湿等因素有关。

3.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讲座详细介绍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膳食调理、运动疗法等。

讲座特别强调了中医药的个体化治疗原则,即根据不同人群的病情和
体质采用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

4. 饮食健康管理:讲座重点强调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健康管理,包括少食多餐、均衡饮食、低
糖低脂饮食等。

同时,讲座还介绍了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中草药和食物,如苦瓜、山药等。

5. 心理健康调适:讲座强调了糖尿病患者在心理上的重视和调适,包括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
焦虑和抑郁等。

中医认为心理健康对于疾病康复和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糖尿病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主要介绍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中医理论、中医治疗方法、饮食健康管理和心理健康调适等内容。

通过这次讲座,参与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糖尿病,并获
得中医治疗和管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蜂窝组织炎24例探索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蜂窝组织炎24例探索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蜂窝组织炎24例探索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蜂窝组织炎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2015年度诊治的糖尿病并发急性蜂窝组织炎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研究组采用抗生素结合四妙勇安汤治疗,对照组选择单纯的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研究组治疗的效果要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蜂窝组织炎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临床治疗意义积极。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并发急性蜂窝组织炎;效果观察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异常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并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蜂窝组织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皮肤破损、肿痛等[1]。

本文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蜂窝组织炎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3~2015年度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蜂窝组织炎患者120例作为本次治疗的对象,并且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

患者病例纳入标准:患者均患有糖尿病,血糖在14.2~21.5mmol/L之间,并发蜂窝组织炎,上肢56例,下肢64例,病灶的长度在4~10cm之间,临床症状伴有发热、畏寒等症状,患者意识清楚,可以配合治疗;排除严重感染需要患者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在47~68岁之间,平均(53.7±1.5)岁,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不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常规控制血糖,根据患者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用药之前进行抗敏试验,并且选择合理的服药治疗方法。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选择四妙勇安汤,药物处方剂量如下:元参25g,金银花30g,当归25g,连翘12,甘草15g,五倍子12g,桂枝10g,黄岑10g;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加用药物:淤血严重加用丹参10g,红花12g;气虚内陷加用肉桂8g,黄芪10g;阴虚加用知母15g,麦冬10g。

重大突破:治愈糖尿病的新方法被找到!红豆杉治疗糖尿病有奇效!

重大突破:治愈糖尿病的新方法被找到!红豆杉治疗糖尿病有奇效!

重大突破:治愈糖尿病的新方法被找到!红豆杉治疗糖尿病有奇效!展开全文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现在不少人都患有糖尿病,对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那么,现在治疗糖尿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有没有很好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答案是有的,红豆杉治疗糖尿病效果就非常明显。

一、正确认识糖尿病糖尿病是目前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很多人都患有糖尿病。

病尿病的病因首先是遗传性因素,这个先天遗传目前毫无办法,就只能后天控制;另一个因素是胰岛素分泌的量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不能将升高的血糖降至正常范围,就会产生糖尿病。

糖尿病就目前医学水平来说,很难彻底治愈。

不过,也不要太过担心,只要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服用一些中药,血糖也可以完全的达标,糖尿病人的寿命也可以和正常人没有区别,生活质量也是可以完全正常的。

二、红豆杉治疗糖尿病红豆杉又名紫杉,是距今有250万年历史的珍稀植物,不仅能抗癌防癌,对治疗糖尿病更有奇效。

很多中药典籍里面都记载了红豆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中药大辞典》:红豆杉茎皮含具抗白血病和抗肿瘤作用的紫杉酚,心材含紫杉素。

有降血糖作用,利尿,通经。

治肾脏病,糖尿病。

《中华本草》:红豆杉叶含紫杉素(taxinine)A、H、K、L,茎皮含紫杉醇(taxol),心材含紫杉新素(taxusin)。

有降血糖作用,利尿消肿,主肾炎浮肿;小便不利;糖尿病。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豆杉茎皮含紫杉醇(taxol,C47H51O14W)、有抗白血病及肿瘤的作用;通经,利尿。

主治肾炎浮肿,小便不利,糖尿病。

三、红豆杉治疗糖尿病用法用量1、红豆杉树皮或树叶煎水:取红豆杉树皮或树叶10克加入砂锅,加水300毫升,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熬约15分钟,待熬至砂锅内剩150毫升水时关火取药汤,每日早晚服用一次,饭后30分钟服用。

2、红豆杉树皮或树叶泡水:取红豆杉树皮或树叶约10克,加入陶瓷杯或玻璃杯内,开水浸泡20分钟后饮用,可多次冲泡。

3、红豆杉杯子泡水喝:用红豆杉木水杯泡水饮用,平时长期坚持用红豆杉杯子泡水喝,也可治疗糖尿病,还能降三高,抗癌防癌。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与联系传统的医学体系中存在两个主要分支,分别是中医和西医。

这两种医学方法在理论、治疗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同时也有一些相通之处。

本文将介绍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与联系。

一、理论差异1. 观念: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关联。

而西医主要采用的是分析法,将人体分解成独立的器官和系统进行研究。

2. 病因: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气血失调、阴阳失衡等原因导致的,而西医则将疾病归因于病原体感染、遗传、环境等因素。

3. 诊断:中医强调望、闻、问、切等四诊合参的方法,通过观察舌苔、脉搏等进行诊断。

而西医则主要依靠临床化验、影像学等现代检查技术进行诊断。

二、治疗方法差异1. 中医:中医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针灸、推拿、拔罐等。

中药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2. 西医:西医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药物治疗、放疗、化疗等。

西医注重利用药物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来治疗疾病,重视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手术干预。

三、临床应用差异1. 领域:中医主要涉及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产科等,适用于常见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而西医则更加专注于器官和系统的疾病治疗,如心脏病、肾脏病等。

2. 急慢病治疗:中医在慢性病的治疗上有更显著的效果,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而西医在急性疾病、外伤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

四、相通之处1. 综合治疗:现代医学逐渐提倡中西医结合,将两种医学方法相互融合,形成综合治疗的模式。

这样可以综合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疾病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学科交叉:许多同行领域在研究和治疗上也相互借鉴,如中西医结合的针灸治疗、中药研发等。

3. 病例研究:中西医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丰富医学研究的视野,不断提升医疗水平。

通过分享和讨论病例,可以相互借鉴经验和技术。

综上所述,中医和西医有明显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上的不同,但也存在一些联系和相通之处。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吗发布时间:2022-09-18T06:59:58.79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6期作者:周维秀[导读]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导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升高。

周维秀荥经县花滩镇中心卫生院;四川雅安;625200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导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升高。

早在2008年的时候,我国的相关研究学者对14个省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成年人患病率是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而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的治疗方式不同。

近年来,研究逐渐深入,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从而健康生活。

一、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是导致患者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三多一少”,即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出现明显下降,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

该疾病的病程久,易引发其他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眼、肾、心脏等组织器官诱发慢性病变,导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或衰竭,病变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严重的急性代谢紊乱。

同时,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患病人数大多数为中老年人。

糖尿病又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临床上常见的是Ⅱ型糖尿病。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程1.中医治疗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早在《金匮》中即有论述,并提出了治疗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病人偏向于选择中医进行治疗,且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后,疗效越发满意,尤其是治疗慢性并发症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肺、胃、肾三脏有关,三脏燥热亢盛,伤津耗气,故临床上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辩证治疗时当辨清病位和标本。

上消:以多饮为主,口渴喜饮、随饮随渴,小便较多、色黄、咽干灼热、口干唇燥、食量如常、舌红少津、苔黄而干。

糖尿病煲中药治疗别泡太久

糖尿病煲中药治疗别泡太久
说, 夏 季 保 存 药 材 别 超 过 一 个
月。
米须、 薏 仁等。以下是 几道 适合糖 尿病患者 的中药食疗 食 谱, 患 者可 以根据 自己的体质来选择 : 1 . 黄芪 1 口 1 5 克、 枸市 己 子1 克、 淮 山1 5 克、 玉 须3 0 克, 煮 水 代茶饮或加入猪胰煮汤 。
在 潮 湿 闷热 的环 境 里 , 药
材容易受潮 、 生虫。 小包药材放 置在 通 风 阴凉处 即可 , 而 新鲜 植物 药材 和动物 类药材要 单独
选 用人参 、 北芪、 枸 杞子、 女贞子、 山茱萸 、 淮 山、 黄精 加入 日常 饮食 汤菜中( 每次选择1 ~ 3 种) ; 体 质偏 燥热者 , 则可选择玉竹 、 知 母、 生地、 天花粉、 葛根加入 日常饮食汤菜中( 每次选择 1 ~ 3 种) 。 另外 , 糖尿病患者在 日常生 活中, 可以经常吃一 些有 利于糖
袋装中药从冰箱里拿出后 , 可放
在一 个稍 大些 的容 器里 加 5 0 0 毫 升 左 右 开水 浸 泡 5 分钟 , 再 换

5 . 番茄 、 洋葱 、 豆腐、 瘦肉煮汤。 6 . 玉 连须切段 、 枸柁子、 玉竹加排骨煮汤。
次水 , 使 药液 “ 热透” 。
摘自 飞华健康 网
红花 、 鱼 腥 草等 花 草类 药
材, 浸泡1 5 ~ 2 0 分钟 即可。 浙贝
泡药 时 间别太 久 ,夏季 超 半小 时易变质
虽 然在煎煮 前浸泡药材 有
母、 淮山药等根 茎类药材 , 因富 含淀粉 , 需稍微 久一些 。 但一副
药里 通常是含 多种中药 , 因此要 采取 “ 折中” 原 则。 即先大致分
尿 病控制 的食 物调理 身体 , 如洋 葱、 苦瓜、 豆腐、 黑豆、 香菇、 玉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认识及治疗1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现代医学认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的外周组织及靶器官或靶组织,主要是肝脏、脂肪组织、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1]。

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组织细胞而被利用,为维持血糖稳定,机体代偿性增加分泌胰岛素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最终导致多种代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 中医对胰岛素抵抗的认识中医认识糖尿病是从宏观角度,以整体和辩证为特点,认为糖尿病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日久而生痰浊瘀血,形成正虚邪实之证。

胰岛素抵抗是现代科学对糖尿病发生机理的认识,具体表现在血压、血脂、肥胖等诸多方面,属于微观范畴。

中医并无胰岛素抵抗这个概念。

但对于相同的疾病,中西医认识不同不过是角度的不同,实质应该无区别,一定有胰岛素抵抗相对应的中医辨证。

现代医家结合历代医家见解,对2型糖尿病IR的研究不断深入。

认为IR的病理因素有痰浊、瘀血、燥热、郁滞、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涉及脏腑有心、肝、脾、肾,而痰浊脾虚为其根本。

近年来,学者们根据中医药的基础理论,并结合临床观察,对胰岛素抵抗的病机认识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脾虚论、肾虚论、肝郁论、湿热、痰湿、瘀血等病机[2]。

陈国通等[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了老年脂质代谢紊乱中医易患因素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肾虚是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主要因素,在肾虚的作用下,老年患者ISI下降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阮永队等[4]认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多为脾胃虚寒、真火衰微、脾肾阳虚、肝胃虚寒的阳虚证。

王智明等[5]认为,2型糖尿病IR发生与肝有关,肝失疏泄,脏气失和,气血津液代谢异常,阴阳水火调节失衡是IR的发病机理。

多数学者认为,痰、瘀、热毒等致病因素,与胰岛素抵抗有本质的联系。

杨文军等[6]认为,脾胃功能减弱,津液代谢失常导致的病理产物“痰浊”是导致IR的基础。

“糖尿病”的中医论治

“糖尿病”的中医论治

“糖尿病”的中医论治“糖尿病”是西医术语,多属于中医“消渴证“范畴。

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对“糖尿病”的认识是不同的,而且古中医与“现代中医”认识也有不同。

在此,我原汁原味地摘录古中医的论语,供大家参考。

《医学入门》:消者烧也,如火烹烧,物理者也。

《李东垣》:《内经》曰:二阳结谓之消。

注曰:二阳结,谓胃及大肠俱热结也。

肠胃藏热,则消水谷。

又,手阳明大肠主津液,所生病热则目黄口干,是津液不足也。

足阳明主血,所生病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是血不足也。

结者,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燥热为病也。

《内经》:(病单)成为消中。

注曰:(病单)谓消,热病也。

多饮数溲,谓之热中。

多食数溲,谓之消渴。

注曰:食肥则(月奏)理密而阳气不得外泄,故肥令人内热;甘者性气和缓而发散逆,故甘令人中满。

然内热则阳气炎上,炎上则欲饮而嗌干;中满则阳气有余,有余则脾气上溢,故转为消渴。

《内经》:心移寒于肺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注曰:金受火邪,肺脏消烁,气无所持,故饮一溲二也。

又,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

注曰:心肺两间,中有斜膈膜,膈膜下际,内连于横膈膜,故心热入肺,久久传化,内为膈热,消渴而多饮也。

《圣惠方》:喜渴者。

由心有热也。

心主便汗,便汗出多则肾中虚燥,故令渴。

凡夏月渴而汗出多,则小便少;冬月不汗,故小便多,皆平人之常也。

《直指方》:消渴有三,曰消渴,曰消中,曰消肾。

又,热气上腾,心虚受之,心火散漫不能收敛,胸中烦躁,舌赤唇红,此渴引饮常多,小便数而少,病属上焦,谓之消渴。

又,热蓄于中,脾虚受之,伏阳蒸胃,消谷善饥,饮食倍常,不生肌肉,此渴不甚烦,小便数而甜。

病属中焦,谓之消中。

又,热伏于下,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疼痛,,精走髓虚,引水自救,饮水不多,随即尿干,小便多而浊。

病属下焦,谓之消肾。

又。

自消肾而析之,又有五石过度之人,真气既尽,石势独留,阳道兴强,不交精泄,谓之强中。

消渴轻也,消中甚也,消肾又肾也,若强中则可毙可立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区别
黄衍强
4月9日,博山70岁的刘金花老人来到淄博延强医院找我看病。

一进诊室的门,便不顾我正在给病人把脉,还有更多的病人在一边排队等候,直接拉住我的手说了几声谢谢。

她一边说“谢谢”,一边伸出大姆指,称赞我是“神医”。

我被她突如其来的举动搞懵了,更觉自己受不起“神医”这一称呼,急问站在老人身后的子女是怎么回事。

原来,刘金花老人是一位肾癌转移膀胱癌患者,查出癌症之前血尿严重,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困扰多年,长年服用降血糖药物,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

查出癌症后,儿女考虑到老人的身体情况,加上年事已高,便决定放弃西医治疗,转而求助于中医,于今年3月7日到我院第一次就诊。

利用中医治疗癌症一个月后,再去查体,癌细胞和来时一样,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而血糖却接近正常。

听明白了原委,我只是淡淡一笑,对她说:“我可不是什么神医,经过一个月中医的治疗,血糖水平接近正常的情况并非偶然。

”其实病人还不知道,我在给病人开药的时候,仍然是以治疗肿瘤为主,兼顾全身,并没有专门针对糖尿病进行治疗。

然而,为什么病人的血糖能达到正常。

这要从中西治疗的理念上加以阐释。

西药治疗糖尿病以降血糖为主,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效果欠理想,而且由于西药中含很多对人体毒副作用强的化学成份,长期服用对人体的肝、肾损伤严重。

与服用降糖西药相比,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能减轻损伤人体的肝、肾等脏器组织,但却不是每个糖尿病人都能使用胰岛素。

更为重要的是,使用胰岛素和服用西药一样,只有降糖作用,没有固本的功效,对糖尿病并发症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而中医治疗虽然没有直接和迅速降糖的作用,但是可以调理脏腑、达到阴阳平衡的重建。

主要方法,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証治之。

人体的脏腑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血糖的检验数字也就下降,身体其它的疾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体质上治疗了糖尿病,使患者恢复健康。

可以做这样的实验,取两个100毫升的杯子,其中一个杯子加入100毫升的水,另一个杯子加入50毫升的水。

100毫升杯子中放入5克糖,则糖的含量是5%;而50毫升杯子中放入5克糖,则糖的含量是10%。

从现象上看我们假设100毫升糖的含量5%是正常的,那么50毫升糖的含量10%则非正常。

我们凭直观感觉这种非正常,就是缺少50毫升水的原因。

中医认为这种不正常是阴虚所致,可用滋阴补水的方法治疗。

这是治病求本的方法,不是根据化验的数据,单纯的降糖。

由此我们认为糖尿病人,糖的浓度是相对高,体质阴虚是发病的重要内因,调整阴阳的相对平衡,对许多疾病都有较好的效果。

由此看到,中医要做的是往这个杯子中加水,让人的体液达到正常水平,人体中的血糖自然也就恢复到了正常;而西医做的不是加水而是降糖,病人服药后糖的浓度当时少了,而人的体液相对更少了,当食物再转化为糖分,血糖立马就会高起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听了我的解释,刘金花老人和她的家人对以后的治疗充满信心。

中医药来源于生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经过无数医学家不断的总结、提炼、升华,上升到理论;缺点是很多经典的书籍用文言文书
写,文字不容易看懂,这就要求我们中医药工作者,在做好临床的同时,只要有机会、有时间,就要不厌其烦的给患者普及中医药知识,撰写中医科普文章和书籍,让更多的人明白中医、热爱中医、享受中医带来的幸福时光。

2014年4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