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
一书目录的名词解释文献学
一书目录的名词解释文献学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学科,而一书目录是文献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一书目录的名词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文献学概述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学科,它包括对各种形式的文献,如书籍、期刊、报纸、手稿、音像资料等的收集、整理、存储、检索、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文献的产生、传播、利用和保存等方面的问题。
二、一书目录的定义一书目录是指对一本书的各个部分进行系统整理和排序,并提供详细的内容介绍和索引,以便读者查找和利用书本中的信息。
一书目录一般包括书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日期、页码、章节标题等基本信息。
三、一书目录的编制方法一书目录的编制方法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读者对书籍的理解和利用。
一般来说,编制一书目录需要在阅读书籍的基础上,对书中各篇章进行整理和归纳,并确定合适的章节划分和排列顺序。
此外,一书目录还应提供作者的简介、前言、目录、索引等辅助信息。
四、一书目录的作用一书目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信息检索的指引。
通过一书目录的编制,读者可以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2. 便于学术研究和引用。
一书目录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便利,使得他们可以更方便地引用和参考相关的研究成果。
3. 促进学术交流和传播。
一书目录在学术交流和传播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帮助学者和读者之间建立联系,促进学术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五、一书目录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资源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一书目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在线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电子平台获取一书目录的信息,使得读者能够更方便地利用相关的资源。
六、结语通过对一书目录的名词解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书目录作为文献学的重要内容,对于读者的信息查找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一书目录的编制和利用,以提高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杜泽逊·文献学-重点知识整理word版本
文献学概要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的概念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
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
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
(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文献学的任务一般任务:文献整理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
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完整)杜泽逊·文献学-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的概念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
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
(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文献学的任务一般任务:文献整理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
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考研笔记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考研笔记一、绪论。
1. 文献学的定义。
- 引用杜泽逊对文献学概念的阐述,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 举例说明文献学研究的对象,如古代典籍等。
2. 文献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例如对历史学、文学研究的支撑作用。
- 有助于古籍整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意义。
二、文献的载体。
1. 甲骨。
- 甲骨的发现历程(如殷墟甲骨的发现)。
- 甲骨文献的内容(占卜记录等)及其价值(对研究殷商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
2. 金石。
- 青铜器铭文(金文)的特点,如字体、内容(祭祀、赏赐等)。
- 石刻文献的种类(碑刻、墓志等)及其分布、年代特点。
3. 简牍。
- 简牍的形制(简、牍的区别)。
- 重要的简牍发现(如睡虎地秦简、居延汉简等)及其对秦汉历史、法律、军事等方面研究的意义。
4. 缣帛。
- 缣帛作为文献载体的优缺点。
5. 纸。
- 造纸术的发明对文献传播的革命性意义。
- 古代纸张的种类、制作工艺与文献保存的关系。
三、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1. 文献的形成。
- 古代著述的方式(个人著述、集体编修等)。
2. 文献的流布。
- 传抄的作用与弊端。
- 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对文献流布的巨大推动,以及不同印刷方式下文献的特点。
四、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1. 历代官方藏书。
- 从汉代的石渠阁、天禄阁到清代的四库七阁,介绍各代官方藏书机构的建立、藏书规模、藏书管理等。
2. 私人藏书。
- 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如范钦、黄丕烈等)及其藏书特点、藏书楼的建设与管理。
3. 文献的散佚原因。
- 战乱(如秦末战乱、安史之乱等对文献的破坏)。
- 火灾、自然灾害等因素。
- 政治因素(如禁书等)。
五、文献的版本。
1. 版本的概念。
- 从狭义和广义上解释版本,包括刻本、抄本、活字本等不同版本类型的定义。
2. 版本的鉴别。
- 依据字体、纸张、墨色、版式等方面鉴别版本的年代和真伪。
六、文献的校勘。
1. 校勘的必要性。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起源与发展1. 先秦时期:古籍整理的萌芽在先秦时期,我国古籍尚处于萌芽阶段。
诸子百家争鸣,各家著作纷呈,为古典文献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当时,已有学者开始对古籍进行整理,如孔子编订《诗经》、《尚书》等。
2. 汉代:古典文献学的确立汉代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使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汉代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与研究,形成了以经学为核心的古典文献学体系。
3.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研究的多元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传入,使得文献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在整理儒家经典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领域的古籍,如道藏、佛经等。
4. 隋唐时期:古典文献学的繁荣隋唐时期,我国古典文献学进入繁荣阶段。
唐代学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古籍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如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颜师古的《汉书注》等。
5. 宋元明清:古典文献学的深化与发展宋元明清时期,古典文献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在考据、训诂、校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等。
同时,私家藏书和刻书业的兴起,为古典文献学的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古典文献学将继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古籍版本研究:探究古籍的版本源流、刊刻年代、流传过程及版本间的差异,为学术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2)文献目录学:整理和编纂古籍目录,揭示古籍的分类、编目、检索和利用,为学者查找资料提供便捷。
(3)校勘学:对古籍进行校对、勘误,力求恢复古籍的原貌,确保文献的准确性。
(4)训诂学:解释古书中的字词、成语、典故,阐明古书的词义和句意,帮助后人理解古代文献。
文献学的意义
文献学的意义文献学是一门研究文献的学科,它对于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形式的文献,如书籍、报纸、期刊、手稿、碑帖等。
文献学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献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重建过去的历史场景,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风俗、风貌等。
比如,通过对古代典籍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
文献学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献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表现形式。
比如,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学的特点、风格和价值;通过对古代艺术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艺术的审美特点和艺术创作的过程。
文献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文化得以丰富和延续。
文献学还对于人类思想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是人类思想的重要表达形式,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思想观念和思想变迁。
比如,通过对哲学经典著作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哲学学派的观点和思想体系;通过对宗教经典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宗教的教义和信仰。
文献学的研究可以促进人类思想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总结起来,文献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评价,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献学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文献学的发展,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献学的分支
文献学的分支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学科,它包括以下几个分支:
1. 文献分类学:研究如何对文献进行分类和编目,建立文献分类体系和编目规则。
2. 文献检索学:研究如何利用检索工具和技术,从大量文献中找到所需信息。
3. 文献评价学:研究如何对文献进行评价,包括评估文献的质量、重要性和影响力等。
4. 文献管理学:研究如何组织和管理文献,包括建立文献数据库、制定文献管理政策和规范等。
5. 文献出版学:研究文献的出版流程和出版政策,包括编辑、审稿、排版、印刷等方面的内容。
6. 文献史学:研究文献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文献的形式、内容、传播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7. 文献教育学:研究如何开展文献教育,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和利用能力。
以上是文献学的一些主要分支,每个分支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
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
文献学是研究一个文学传统,文学历史,国家历史,历史文化,文物文献,文字文化,文献史研究等课题的学科。
文献学是以档案学,历史学,词汇学,古典学,历史翻译学等为依据,研究文献史语法,词汇,书写,文字格式以及文学传统等方面的学科。
本文研究的是“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这一课题,它建立在文献学的基础之上。
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研究的内容是解题名词在不同时期文献中
的解释。
比如,明清时期关于“郡”“县”的解释可能会有所不同,
而这些解释又可能受不同的文学传统的影响,或者受到政治发展的影响。
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旨在探索不同时期文献中解题名词的解释,以此来反映政治,文学,历史等发展变化。
在研究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解题名词解释的研究,并运用词汇学的理论来分析和研究文献中的词汇变化及其解释。
此外要注意掌握各个时期文献的文字形式,比如繁体字,简体字,贴切文字,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文字文化的特征。
最后,要特别关注文献中不同词语的词义,以及这种词义与其他词语的关系,比如派生,同源等。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各个时期文献中解题名词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文学,历史及文化等情况。
总的来说,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是一个较为新颖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对文献中解题名词解释的研究,分析不同时期文献中的词语变化及其解释,来发现并反映当时的政治,文学,历史等发展变化。
本文
介绍了解题名词解释文献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今后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献学名词解释
文献以各种技术手段,把一定的信息内容记录到一定的载体上形成的存储型传递媒介。
“文献”一词出自于“《论语·八佾》篇中。
最初,“文”与“献”是两个词,“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多闻熟悉掌故的人。
后来融合为一,泛指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和图书。
1983年7月2日发布的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规定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据此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了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
文献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指文献所包含的思想、知识和信息;形式指思想、知识和信息赖以依附的物质载体。
文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之一。
文献具有存储信息、传递信息两大基本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的传递作用更为明显。
文献的存储是手段,传播是目的。
文献的种类很多,按载体的不同可分为: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文献、计算机阅读型文献;按性质和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按记录内容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化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产品样本等等现代文献的社会功能:文献是记录人类知识的最重要手段。
文献是人类进行科学交流、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
文献是人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依据。
文献是衡量某一学科、某一组织、某一国家和世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别录》西汉刘向撰,中国目录学的开山之作。
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以宫中藏书颇有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由刘向等对搜集来的各种异本进行校勘,条别篇章,编订目次,写定书名。
每校完一书,刘向就撰写一篇书录,介绍著者生平,学术源流,并评论其思想和价值,称之为《叙录》。
汇集诸书《叙录》别编成书,名为《别录》。
历时20余年,完成《别录》20卷, 原书亡于北宋,《隋书》及新、旧《唐书》的《经籍志》有著录,今有清人的辑佚本。
《七略》书目名。
对文献学的认识和感悟
文献学,对我而言,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学科。
它不仅仅是对文献的整理、分类、研究,更是对知识、文化和历史的深入挖掘和解读。
在深入学习文献学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文献学的核心价值。
它教会我们如何去识别、获取、评估和使用各种文献资源,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书籍、报刊、手稿、碑文等各种形式的文献。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各种知识、观念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
此外,文献学还教会我们如何去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
每一种文献都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它们记录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和保存这些文献,让后人也能从中受益。
在学习文献学的过程中,我也深感其挑战性。
文献学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和复杂,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
同时,文献学的学术研究也非常严谨和细致,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学术素养和责任心。
总的来说,文献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挑战的学科。
通过学习文献学,我不仅掌握了各种文献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文献学将会成为我重要的学术支撑
和实践指导。
文献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4个,20分)版本:“版”源于简牍,“本”源于缣帛。
后用“版本”指书。
版本是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装订,传播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
版本学:版本学就是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各种版本的真伪高下的专门学问。
校勘:古籍整理的一种方法。
校是查校古书中文字的异同,勘是勘正古书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书籍在刊刻抄写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文字上的讹误、缺漏、增添、颠倒等情况;同一种书籍,在流传过程中,文字也可能有所不同。
校勘就是补正文字上的种种错误,校出古书中字、句或内容上的异同,以使人们获得较为可靠的、较接近于原稿的本子。
讹: 也称误,是把原有的文字写错,是文献学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
脱: (文献在传抄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不该缺的或不该脱的没了。
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章学诚:章学诚,字实斋,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著作有《校雠通义》。
对古典目录学的贡献:提出了目录学的任务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总结了古代目录学的成就,提出了“互著”、“别裁”、“索引”等方法,是对历代目录著录内容和方法上的高度认识。
认为图书目录的立类,应根据时代的变迁而更改;编目时,应审慎从事,不可一书两入;分类纲目应求系统化,并能包括书籍的全部。
纪晓岚: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
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初稿成于乾隆四十六年。
因其卷帙浩繁,翻检不便,又删节编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
郑樵:郑樵,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
是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
《通志》为郑樵的代表作。
该书收录了郑樵平生著述择要的“二十略”﹐其中的《昆虫草木略》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专门论述植物和动物的文献。
文献学概要笔记
文献学概要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文献学概要的笔记:
一、文献学的定义与范围
1. 定义:文献学是一门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2. 范围:包括文献的种类、特点、编纂、版本、校勘、目录、注释、标点、检索等方面的研究。
二、文献的种类与特点
1. 种类:包括图书、报纸、期刊、档案、方志、谱牒、碑刻、拓片等。
2. 特点:文献具有记录性、传播性、价值性等特点。
三、文献的编纂与整理
1. 编纂:指将文献按照一定的体例和方法进行编排和组织。
2. 整理:包括校勘、标点、注释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文献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四、文献的版本与校勘
1. 版本:指文献的不同抄本或印本。
2. 校勘: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比较和考证,纠正文献中的错误和遗漏。
五、文献的目录与索引
1. 目录:按照一定的体例和方法,将文献的书名、作者、版本等信息记录下来。
2. 索引:是将文献中的内容按照一定的主题或关键词进行分类和编排,以便检索。
六、文献的利用与保护
1. 利用:包括阅读、研究、引用等方面。
2. 保护:通过收藏、保管、修复等措施,保护文献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七、结语
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研究历史、文化、学术等方面
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文献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对文献的认识和利用能力,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一章文献及文献学
1
目录
2
版本
3
校勘
第三节 学习文献学的意义
一、文献学是研究文献发展规律和研究 方法的一门学科,是治学的基础、资料 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
(一)中国古典文理
(三)古典文献与古代文学
《
红
考证派
楼
梦
》
的
索隐派
研
究
流
评点派
派
考证派 1.关于《红楼梦》作者及其家世的研究。如《红楼梦》作者是谁?后四
第二节 文献学
一、文献学的含义: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 理、检索与利用的学科,也是指导人们读书、 治学的学科。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 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 体字书写的文献。
二、古典文献学的内容
第一章 文献与文献学 第二章 文献的载体 第三章 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第四章 文献的版本 第五章 文献目录 第六章 四部书的形成和演变 第七章 类书与丛书 第八章 文献的校勘 第九章 文献的辑佚与辨伪
十回作者是谁?曹雪芹祖籍何处?曹雪芹生卒年等等,此等研究,又被 称为“曹学”。
2.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各版本间的源流、异同,以及何种版 本最接近原著风貌?又被称作“版本学”
3.对脂砚斋评语的研究,又叫“脂学”。
4.根据脂批或其它一些材料,对后四十回“佚稿”情节的探求,又称 探佚学。
5.对《红楼梦》研究史的研究,对有关《红楼梦》资料的评价、整 理、探考,对《红楼梦》中的典章制度、饮食服饰的研究等等。
• 汉郑玄《论语注》:“献,犹贤也。此 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 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 籍也;献,贤也。”
(二)文献含义演变:
文献学
研究内容:由于文献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文献,而图书馆工作和情报工作的主要对象也是文献,因此,文献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交叉重复的关系,有时甚至很难划出明确的界限。
文献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内容:①文献的特点与功能研究。
包括文献的性质和定义;文献整体,不同类型文献乃至个体文献在发展和流传过程中的内容形式、特色及价值;文献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等。
②文献类型研究。
包括运用多种标准对文献群进行的划分及各文献类型间的相互关系等。
有人称之为文献类型学。
③文献及文献学发展历史研究。
包括文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历史上的文献聚散存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不同国家、地区和时代人们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情况、成就及存在问题;文献的发展趋势和展望等。
④文献流的研究。
包括文献的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研究,如文献数量增长规律以及与人类知识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献半衰期(老化规律)与知识更新周期之间的关系;文献的分布规律与当代学科互相交叉、渗透状况的关系;文献的相互引用及其频率与情报知识的继承和利用之间的关系。
对这些规律的研究,构成了文献计量学的主要内容。
它是文献学中较成熟的分支学科,其研究不仅有利于掌握文献特征,更好地收集、管理和利用文献,而且对于了解学术发展动态和趋势,乃至研究整个科学知识的增长规律,都有积极的意义。
⑤对某一学科的文献的专门研究。
由此可形成专科文献学 (见专科目录学) 。
⑥对某一类型文献或某一特定文献群的专门研究。
由此可形成一些专门的学科,如图书学、专利文献学、纸草文献学、敦煌文献学等。
⑦对文献的某些方面问题(如版本问题、校勘问题等)的研究,并由此形成版本学、校勘学等。
价值意义:文献学是一门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的综合性学科。
开展文献学研究,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都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通过对文献类型的研究,可以更科学地对文献群加以划分,从而提高文献管理水平;通过对文献流的研究,便于科学地建设和发展图书馆馆藏和开展整体化的文献资源建设,提高文献收集水平;通过专科文献学的研究,有益于对各学科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文献学的基本知识点
复习大纲1、文献的定义及其演变如何?答:文献就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演变:(1)结绳记事:古记事的一种方法,毕竟不能全面地记载复杂的事物,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被图画或文字取代(2)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全称“龟甲兽骨文字”,也称“龟甲文”、“卜辞”、“占卜文字”、“契文”、“殷契”等。
(3)树皮画、帛、金、竹简等作为载体记录文献。
⑷纸质文献,活字印刷术产生⑸非纸制文献,如光盘等2、文献的一般性质和社会功能如何?答:一般特性:信息性:也称情报性、知识性,就是把知识外化了,是文献的立命之本。
人们不断地认识世界,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记录知识,不断地生产出各种文献;另外为了促进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还必须不断地阅读各种文献,增长知识和才干。
文献最本质的属性就是知识性,有了这一性质,它才能具有保存和传递的价值,也才能发挥文献在人类各种活动中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
载体性:文献要外化就需要载体,物质的形态,它是奠定其它性质的物质基础符号性/记录性:通过这个性质将内容和载体连接起来(客观实在性)文化性:所有人类文化活动都是文明的活动可交流性:有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智力资源性:因为文献可反复利用价值模糊性:表现在其内容,由语言和文字的交流时效性:时效性越强,就越有价值,要强调适用性总而言之:文献数量急剧增加,形势复杂、文中多样,内容日趋分散于交叉重复,时效性增强,新陈代谢频繁。
社会功能:文献的记录——存储——积累功能;文献的交流传递功能;文献生产过程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文献的质量是衡量社会文明的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简述国内外文献定义的流派。
答:国内:早期:《论语、八俏》: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郑玄和朱熹的释义:文,典籍;献,贤也马端临《文献通考》特点:广义,图书,典籍,书籍交互使用;狭义,经文的史料现代:⑴载体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叫文献,这是文献的一般性定义⑵知识论:文献即知识,一切知识即文献,一切记录的内容都是文献。
文献学概要重点整理
文献学概要重点整理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起源、发展、传播、保存及其文化价值的学科。
以下是文献学的重点整理:
一、文献的概念和特征
文献是指以书面形式存在的各种文字、图像、声音等记录物,包括书籍、报纸、期刊、手稿、纪录片、音频等。
文献具有存储信息、传递知识、记录历史等功能,同时也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文献的分类
文献可以按照内容、形式、载体、语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内容可分为学术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等;按照形式可分为书籍、报纸、期刊、手稿、碑刻等;按照载体可分为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等;按照语种可分为中文文献、外文文献等。
三、文献的阅读方法
文献的阅读方法包括预读、略读、精读、批判性阅读等。
预读是指先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思路,确定自己的阅读目的;略读是指在预读的基础上,加快
阅读速度,抓住文章的重点和关键词;精读是指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思路;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发现文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四、文献的引用和著录
文献的引用和著录是学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引用文献时,需要注明文献的来源、作者、出版时间、出版地点、页码等相关信息,在著录时,需要按照不同的文献类型采用不同的著录规则,如MLA、APA、Chicago等。
五、文献资源的获取途径
目前,获取文献资源的途径主要有图书馆、数据库、互联网等。
在图书馆中,可以通过图书馆目录、馆藏书目、在线检索等方式获取文献;在数据库中,可以通过检索引擎、文献数据库等进行检索和下载;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开放获取资源等方式获取文献。
以上是文献学的概要重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献学的名词解释
文献学的名词解释文献学是一门研究文献的学科,它关注文献的产生、流传、保存和利用等方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献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对文献学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
1. 文献(Literature)文献是指人类创造的各种书籍、手稿、文章、论文、报告、档案等各种文字资料。
它承载着人类的思想、知识和文化,是研究的重要基础。
文献可以分为口头传统的和书面传统的两类,又可以根据内容分为学术文献、非学术文献等。
2. 文献的分类(Classification)文献的分类是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类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标准,文献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文献的载体类型(如书籍、文章、手稿等)、内容(如文学、历史、科学等)、学科领域(如哲学、社会学、数学等)等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研究者可以更加方便地查找和利用文献资源。
3. 文献的索引(Index)文献的索引是对文献内容进行提取和编制索引的过程。
索引是一个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排列的文献目录,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快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源。
常见的索引方式包括作者索引、主题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有效的文献索引可以提高文献的利用效率,提供更好的信息检索服务。
4. 文献的标引(Abstracting)文献的标引是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提炼的过程。
标引通常包括对文献的主题、关键词、作者、出版信息等进行分析和提取。
标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文献的内容,帮助读者对文献进行初步了解,并帮助文献的分类和索引工作。
标引是文献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文献利用效果的关键。
5. 文献的引证(Citation)文献的引证是指在学术论文或其他文献中引用其他文献的过程。
引证可以作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也可以用来表明自己工作的基础。
引证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常见的引证方法包括现代语言协会(MLA)、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等。
正确的引证可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同时也方便读者查找被引文献。
文献学
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文指典籍文章,献指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和自己的经历。
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将文与献作为叙事与论事的依据:“文”是经、史、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献”是臣僚奏疏、诸儒评论、名流燕谈、稗官记录。
在此观念影响下,关于文献的认识,便只限于一般的文字记载,不能表达为文字记载的东西,则不能称之为文献。
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指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今天所说的文献,主要指有历史意义的比较主要的书面材料,广义的文献定义就成了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的发展历史等。
根据学科领域可以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文献学)、图书文献学等。
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广集版本,施以校雠,编定目类,撰写叙录,开创了独特的学术门类。
后人遂以“校雠之学”概括刘氏父子的学术工作,把目录、版本、校勘学融为一体。
最早以专著形式系统讨论文献学的是南宋的郑樵。
他在《通志·校雠略》中从理论上阐述了文献工作中的文献收集、鉴别真伪、分类编目、流通利用等问题。
郑樵以后,系统研究文献学理论的是清代的章学诚。
章学诚《校雠通义》提出文献学研究的目标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要求在文献整理过程中明确反映并细致剖析各种学术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互关系等。
章学诚和郑樵一样,都把这些学术工作称为“校雠学”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约1923-1925)中最早提出了“文献学”的概念:“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
试一阅亭林、梨洲、船山诸家著述目录,便可以看出这种潮流了。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第189页)意指以文献为研究对象的传统学问。
文献学ppt
第一讲绪论一、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一、文献学的含义和范围1、何谓文献?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
”(《八佾》)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
——《说文解字》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文献是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文献是在存储、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于载体而存储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
——《文献情报技术语国际标准》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著录总则》文献的三要素:物质载体,相应符号,和知识信息。
文献的分类就时代而言,有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现代文献、当代文献;就学科的角度而言,有语言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哲学文献、医学文献、法律文献、经济文献、宗教文献、科技文献等;就文献组群看,可分为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地方文献等。
2、文献学的含义和内容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文献的特点与功能研究。
包括文献的性质和定义;文献整体,不同类型文献乃至个体文献在发展和流传过程中的内容形式、特色及价值;文献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等。
文献及文献学发展历史研究。
包括文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历史上的文献聚散存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不同国家、地区和时代人们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情况、成就及存在问题;文献的发展趋势和展望等。
对某一学科的文献的专门研究。
由此可形成专科文献学。
对某一类型文献或某一特定文献群的专门研究。
由此可形成一些专门的学科,如图书学、专利文献学、纸草文献学、敦煌文献学等。
对文献的某些方面问题(如版本问题、校勘问题等)的研究,并由此形成版本学、校勘学等。
文献学概要[整理版]
第一讲一:文献的含义:文章贤才(现代含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
最早出现在于《论语·八佾》二:文献学(1)定义:文献学是研究文献和文献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文献的性质、特点、种类、鉴别、功能、流传、整理及其利用的科学。
简而言之,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存文献资料。
版本、目录、校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研究对象: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三,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继承过去校雠学们的方法和经验,对那些保存下来的和已经发展了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简、帛书﹚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
并且进一步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替研究工作者们提供方便,节省时间,在研究、整理历史文献方面,作出有益的贡献,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第二讲一,文献载体的演变:甲骨、金石、简牍、缣帛和纸张二,纸质文献的装帧史(重点):(一)卷子装(1)定义:内容较长的书,一张纸容纳不下,再用第二张纸继续抄写,一本用多张纸写完的书,按顺序结成一张长纸,然后模仿简帛,从尾端向前卷起,形成卷子形式(2)特点:为了保护纸卷折皱和损坏,在最后一张纸上粘接一根木棒,两端稍露,形如车轴,以手执轴,自左向右收卷(3)不足:卷子的开头部分,卷起来在外面,容易磨损(二)旋风装(1)定义:取卷子折造成册,加一书面,粘于册的首尾,使两端连缀起来。
这样,折叠时像一册,拉开时像一囊子,翻阅时如旋风(又龙鳞装的别称)(2)特点:每一页都是错落粘在上一页的底下,形成错落相积、上页压下页的体式。
(三)梵夹装:梵夹装不是中国典籍固有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代对从印度传进来的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式的一种称呼。
(四)经折装(1)定义:将长幅按一定的尺寸来回往复折叠,折成一册,形同折子,首尾加上硬厚纸页﹙也有用薄木板﹚作为护封,由卷子式向经折式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四大藏书家:瞿绍基的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杨以增的山东杨氏海源阁、陆心源的归安陆氏宋楼、丁申丁丙的钱塘丁氏八千卷楼。
*2.列举“十三经”名称
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4.列举教材中出现的、从魏晋到清代的私家目录学著作(包括作者)
三大系统:官刻、私刻、坊刻
简述鉴定版本的诸要素
鉴定古籍版本,考订它们的刊刻时代,一般要从版式、行款、字体、墨色、纸张、牌记(包括内封面)、讳字(包括特殊用字)、装帧、刻工、序跋、藏章以及对其书著录等情况入手。
6、简述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研究认识、揭示与报导文献的方法与规律;二是研究目录学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三是研究文献目录的功用。
坊刻本 指唐代至清历代各地书商刻印的书本。
*百衲本 用同一只书的不同版本拼印,或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起来的书本。
*善本 清康乾之前的古本为山本,康乾以后经名家校批过的古本为善本。现在我们把收入善本书目的成为善本。
写本 相对于稿本,抄本和印本的名称。
目录学 就是研究文献目录的编制、使用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研究目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图书文献的目录。
《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雪所著没,清前期罪先行世的一部官修目录书,未标四部之名但大致仍以四部为序,分类标准基本上是历代经史子集各种主要著述的书名为主,各自列部而以历代笺释、传注、义疏、考证之作附于其下。
《道藏》:古代关于道教产生的目录学,经过历代编纂,集纳大量与道教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各类学术著作,如天文化学医学哲学等,成为一部超大型中国文化资料宝库。
故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汉书·艺文志》。
*2、我国古代图书四分法始于《汉书·艺文志》
不是。我国古代图书四分法始于《中经》。
郑默的《中经》是一部目录学著作。其书已佚,不可考。南朝梁目录学家阮孝绪言:“魏晋之世,文籍逾广,皆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秘书郎郑默删定旧文,时之论者谓为朱紫有别。晋领秘书监荀勖因魏《中经》,更著《新簿》,虽分为十有余卷,而总以四部别之。”(《广弘明集·七录序》)(《广弘明集》,三十卷,唐京兆释道宣撰。这是继承并扩大梁僧祐《弘明集》而作的书。)
《汉书·艺文志》对《七略》是有改编的。
首先是对《七略》的整个结构有所调整。
班固从形式上取消了《辑略》,但保留了《辑略》的文字,散置于每“种”、每“略”之后,这样便使得图书著录与其有关说明文字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便于读者对图书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是调整了一些典籍的分类。
另外,还补充了《七略》之所未备,如刘向、杨雄、杜林的著述。同时,还对《七略》的文辞有所斟酌、修改,使其阐述更为洗练、准确。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它总结性地著录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几乎所有重要文献,这也是《汉书·艺文志》开创史志目录的宗旨。这一宗旨在历代史志目录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四库全书总目》共200卷,著录的书可分两类:一是收入《四库全书》且进行了抄录的书即四库全书之书;另一种是未抄入《四库全书》只存书目,作了《提要》其书发回藏书家。《四》对18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总结,是掌握和了解清乾隆前古籍概况极有用的工具书,是古代篇幅最宏大优秀的目录著作。
《贩书偶记》:孙殿起编撰,20卷,成书于1936年,分类特点与《四库全书总目》基本相同,最大特点
《四库全书总目》收录之书概不收录,只收未收之书,对《四库全书总目》有续补之用,且收录的清代以来大量稿本抄本。
《书目答问》:清同治十二年张之洞仿龙启瑞《经籍举要》而作的一部影响很大又非常经典的推荐书目,突破四库全书分类,增加“丛书”部,重视区别古今学术,新创了一些切合实际的类目,正录、附录共收书二千二百种左右,约当《四库全书》的五分之一。
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典文献的一门学问。它作为一门学科,以目录学的原理为基础,并运用版本、刻印、校勘、辨伪、注释、编纂等知识和文献检索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古典文献的整理、典藏、检索的方法和规律。
*版本学是研究文献载体——书之物质形态的科学。它主要研究的是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的物质形态及其特点,纸质图书的装帧形式,雕印本图书的分类及其特点,历代刻书的特点和版本的鉴定等。
丛书:按照一定原则,如同一作者、同一学科、同一时代地区等,采用相同的物质形式,如一样的版面、装订等把著作汇刊的系列书籍。
《千顷堂书目》:32卷黄虞稷撰,为《明史*文艺志》初稿副本,按四部排列分51小类,本目体例为书名下小注作者字号、科第间及作者生平,不少内容为正史所无,弥足珍贵,所录明代著作最为完备。
8.印刷术问世前,中国的古文献载体有哪些?
就我国来说,先后有龟甲,兽骨,金石,竹木,帛,纸等。
9、简述校勘学的功用
1. 求得符合或接近原稿的书面材料。2.恢复古书的本来面目。
10、简述中国古典文献学(史)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典文献学随着文献的产生、流传和积累,不断发展,形成一条源远流长、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
*《郡斋读书志》: 宋代晁公武撰,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袁本43类衢本45类,全书有总序,每部有总论,每类有小序,每书有提要,今散佚五百多种,为整理古籍考辨存佚的重要依据。
*校勘学 校勘是指改正书面材料上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接近或恢复本来面目,校勘是一种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总结校勘规律的一门科学。
目录 把一批书名或篇名与其说明依次编列在一起,就是目录。
*解题 也可以称为叙录、书录、提要等。在目录学中用以考察作者生平行事、提示图书的内容价值、向读者指示阅读门径、并对作者进行一定评论的以介绍性文字为主的文字,都可以称为解题、叙录或提要。
汲古阁:明末毛晋创办的私人藏书楼和印书厂分上中下三楹,中藏四库书和释道两藏,皆南北内府藏书用来校勘或作为刻书的样本。
官刻本指清朝及清朝以前历代出公帑,或由国家某种机构,单位主持雕印的书籍。
经厂本 明代经场所刻印的书本,如汉经厂、番经厂,它们所刻书又称“经厂本。
*藩府刻本 明朝各代藩王所刻印的书本称“藩府本”。
*殿本 清王朝建立以后,皇家在武英殿专事刻书,这就是有名的“殿本”。 法四例”这是第一次对我国传统的校勘方法作科学和系统的总结,对校勘工作乃至校勘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校法四例”即对校法、本校法 、他校法 、理校法。
“三通”: 唐杜传《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瑞临《文献通考》
《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撰,原书散佚只从《永乐大典》录出22卷,创立了书目使用解题和记录版本的体例,是解题目录的典型。
《七略》早已亡佚。《汉书·艺文志》“今删其要,以备篇籍”。(《汉书·艺文志序》)。由此可知《汉书·艺文志》是以《七略》为蓝本改编而成。
班固撰《汉书·艺文志》,是为正史设“艺文志”之先河,对于(历史)文献的整理和保存之积极作用不可低估,更何况它已流传至今。故一般认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当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序》:“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
由以上二序可知《中经》虽佚,但《新簿》是在其基础上编制而成。故可证《中经》的分类法是四部分类法。
故我国古代图书四分法始于《中经》。
*3、《隋书经籍志》是按学术流别进行图书分类的。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汉书·艺文志》的史志目录,它的编撰,不仅从形式上,而且从理论上最终明确了著录文献典籍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此分法一直沿用到清朝,成为我国古代目录分类的主流
四、列举题(*全做*)
1.列举“二十四史”名称
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二十四部史书。
第二、中国古文献学(史)以经学(史)为中心。
第三、中国古文献学(史)虽流派众多,但从基本倾向上分只有两派:一是考据学派,一是义理学派。
第四、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传统上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三、判断分析题(*全做*)
*1、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七略》
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汉书·艺文志》。
简述版本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他主要研究是,印刷术发明以前的图书的物质形态及其特点,纸质图书的装帧形式,雕印本图书的分类及其特点,历代刻书的特点和版本的鉴定。
3,简述古籍装帧的几种(主要)形式
书籍装帧,是一门很有特色的艺术。其内容包括书的版式设计、封面、插图设计、装订形式等。它是鉴定古籍版本的重要依据。
一、名词(至少做12个)
*文献 原始意义:典籍的书面记载、文字资料及贤人贤才的言论和他们世代口耳相传的见闻、记录资料等。传统意义:具有历史价值活与某一学科有关且具有科学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即历代保存的各种典籍和文书档案。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文献的编纂分类、传承流播、整理、校勘、典藏、检索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科学。简言之,文献学就是研究文献的一门学问。
目录学因内容、时代等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支。如专科目录就是目录学的分支学科,它是根据特定读者的需要,研究提示与报导某一专门学科文献状况的学科。如文学文献目录学、历史文献目录学、社会科学文献目录学、科学技术文献目录学等。
7.简述古典目录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