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风暴席卷券商资管十数家总经理被换

合集下载

起底人人公司内乱内幕:一个月内4位高管出走

起底人人公司内乱内幕:一个月内4位高管出走

起底人人公司内乱内幕:一个月内4位高管出走人人风波主角关系图谱新浪科技张楠崔西一封令人匪夷所思的邮件,揭开了人人公司(3.32, -0.01, -0.30%)高管内乱的冰山一角。

副总裁突然宣布离职并指责老板做人“非常负面”,这在中国互联网界极其罕见的一幕,上周在人人公司上演。

人人公司负责战略发展事务的副总裁杜悦在内部邮件中称,“在人人做了3年副总裁,虽然有很多机会可以对你说,虽然我不想说,但是我不得不说你无论是做为领导还是做人都‘非常负面’。

我希望立即离职。

”内部人士透露,杜悦这封邮件不但发给了人人董事长陈一舟,还抄送了所有高管、董事、投资圈知名人士以及合作伙伴。

杜悦的这封邮件在人人公司内外引起了一片哗然。

正在外出差的陈一舟和公司COO刘健立即结束手头工作赶回北京,一下飞机,刘健就立即发信安抚员工,陈一舟也在第二天向全体员工解释事件原委。

“这是我工作以来收到的最意外的一封邮件。

”陈一舟称,公司最近投资了一个技术创业公司,杜悦在对该公司尽职调查的过程中,深深的被该公司的技术和前景所吸引,非常坚持要去这个公司担任CEO职位。

不过,他认为杜悦并非最佳CEO人选,因此才发生了上述事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杜悦在与新浪科技连线时表示,离职原因涉及商业机密不愿多说,但是事情不止这么简单。

内部冲突不断杨慕涵:我冤死了!就在杜悦事件发生前2天,陈一舟还与公司的另一高管杨慕涵发生冲突。

陈一舟在杨慕涵的人人网页面下留言,称其“家人做的产品全是和人人公司竞争的,自己所带的团队整个就是个人的子弟兵,人员向你个人效忠,不向公司效忠,口蜜腹剑,说的比唱的好听。

做人需要这么累吗?”杨慕涵是人人公司校园渠道负责人,同时还有另一身份——啪啪网创始人、人人前高管许朝军的妻子。

本月,许朝军的公司发布了一款匿名社交软件“乌鸦”,同时人人也有一款相似功能的软件“哔哔”发布。

陈一舟无意中看到一则帖子,称人人网校园大使在发状态推广“乌鸦”,这引发了他的不满。

顺驰高层变动 华东集团总经理升职北上

顺驰高层变动 华东集团总经理升职北上

顺驰高层变动华东集团总经理升职北上近日,顺驰集团发布了一则内部公告,宣布华东集团总经理李华升职北上,担任集团副总裁一职。

这一意外的高层变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李华是顺驰集团的资深高管,曾在华东地区担任总经理一职长达十年之久。

在他的带领下,华东集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集团中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一个区域。

他的升职北上,无疑对顺驰集团的战略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李华升职北上,可以进一步提高华东地区与总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效率。

作为顺驰集团最重要的一个地区,华东地区的业绩和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集团的发展和业务拓展。

李华作为华东集团总经理的时候,已经展现了卓越的管理和领导能力,通过他的升职,可以更好地整合华东地区的资源,提升效率和业务拓展能力。

其次,李华升职北上,也体现了顺驰集团对华东地区市场的重视和发展规划。

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对于顺驰集团来说,华东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李华的升职表明了顺驰集团对华东地区市场的重视,并希望通过李华的带领进一步加强对华东市场的开拓和布局,取得更好的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李华担任华东集团总经理期间,凭借其出色的领导才能,成功将华东地区的业绩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带到了全国前列。

他通过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以及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有效推动了华东地区的业绩增长,并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这也是他能够升职北上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李华的升职北上,外界的看法褒贬不一。

一些人认为这是顺驰集团对李华管理能力和领导才能的肯定,是他多年来辛勤工作的回报。

同时,他的升职也将给整个顺驰集团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另一些人则认为,李华的离开可能会影响到华东地区的稳定发展。

故此,顺驰集团需要尽快安排合适的人选接替李华的职位,确保业务的平稳过渡。

总体而言,李华的升职北上无疑是顺驰集团高层变动中的一大亮点。

他的个人能力和经验将为顺驰集团在华东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力量和机遇。

保险业高管大洗牌 36家公司更换一把手

保险业高管大洗牌 36家公司更换一把手

保监会还有一位主任下海。9月28日,保监会批复了李劲夫出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副总经理一职。
生于1957年的李劲夫在中国人保地方分公司工作近20年,从支公司业务经理做到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兼广州分公司总经理。2003年起,进入监管领域,历任保监会南京特派员办事处主任;江苏保监局副局长、局长;2008年6月起,正式调入保监会任财产保险监管部(再保险监管部)主任至今。
如同基金经理正在上演“乾坤大挪移”的精彩剧目,保险行业也在经历着自上而下的大变局。
2011年,保险行业人事变动频繁,从保险公司到监管机构不一而足。
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前三季度,保监会共公布保险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公司人事任命公告833则,其中有36家公司“一把手”(董事长和总经理)发生调整。
其董事长分别是赵默、尹京洙、上形荣良、宋文平、王小兵、吴宗敏、孙建平、LuisBonellGoytisolo、王梓木、蒋明、刘志强。
唯一一家董事长变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为中再。3月份,中再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由余青来担任,中再集团总裁吴高连不再兼任该职。
总经理变动的公司中,来自寿险的有中航三星人寿、幸福人寿、信诚人寿、天安人寿、安邦人寿、交银康联、恒安标准人寿、华夏人寿、利安人寿、中新大东方以及中国人寿11家公司,其新任的总经理分别是李昶勋、禹华初、谭强、范小清、陈萍、张宏良、刘振宇、韩德、刘政焕、陈若贤及袁力。
变动董事长的14家保险公司中,财产险公司有11家,寿险公司有2家,另1家是资产管理公司。
寿险公司分别为天安人寿和恒安标准人寿,新任董事长分别是范小清、GeraldEdgarGrimstone.
财产险公司有民安保险、乐爱金财险、爱和谊日生同和财险公司、泰山财险、太阳联合、太保财险、平安财险、利宝互助(中国)、华泰财险、大地产险、安华农业。

国央企中高管大换血

国央企中高管大换血
引进标杆房企的人才能够加速地方国企的转型升级和市场化进程,提升 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引进标杆房企的人才也需要地方国企在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给予 相应的保障,并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管理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 人才。
03
国央企扩充职业经理人的背后
进入新区域快速组建作战团队
快速适应新环境
人才。
薪酬改革
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 体系,激发员工积极性

股权激励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绑 定核心人才与企业长期
利益。
培训与发展
加强员工培训与职业发 展规划,提升人才综合
素质。
打破刻板化改革
国央企逐步融入市场竞争,接 受市场检验。
风险意识增强
强化风险防控机制,确保企业 稳健发展。
企业常规操作:大举挖人突破内部人才瓶颈
突破人才瓶颈
国央企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内 部人才供给不足的情况,通过扩充职 业经理人,可以突破人才瓶颈,推动 企业快速发展。
引进外部新鲜血液
提高整体人才素质
通过引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国央企 可以提高整体人才素质,提升企业竞 争力和市场地位。
扩充职业经理人可以为国央企带来新 的思维和创意,推动企业内部创新和 变革。
1 2 3
弥补市场信息不足
国央企在进入新区域时,可能对当地市场、政策 和文化的了解有限,通过扩充职业经理人,可以 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提升决策准确性
职业经理人通常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判断力, 能够为国央企提供更准确的市场分析和决策支持 。
降低风险
通过扩充职业经理人,国央企可以更好地了解当 地市场和环境,降低进入新区域的风险。
人员精干
通过培训、转岗、淘汰等方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打造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

券商离职潮背后

券商离职潮背后

券商离职潮背后作者:刘建辉来源:《新财经》2012年第10期宫宇是猎头公司北京赛捷咨询顾问有限公司合伙人,一直做金融行业的猎头工作。

今年以来,他明显感觉到行业气氛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券商/投行,行业不景气,人事变动更加频繁,以往需要他去寻觅的分析师甚至主动找他询问是否有合适的职位,而公司的中高层都愿意与他们保持联系。

起伏不定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够成熟的证券市场,加上不尽合理的激励机制等多重因素,使得中国的证券行业迎来多事之秋。

今年注定是证券行业不平凡的一年,离职、跳槽、过劳死、业绩下滑等事件一一上演。

精英流失8月以来,券商高管人事震荡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

9月,齐鲁证券被媒体爆出约30人投奔宏源证券后,其最赚钱的部门固定收益部因奖金原因,引发三位中高层离职。

A股上市公司西南证券尤其引人注目,今年前8个月,其高管来了个大换脸。

8月21日,王华刚辞去公司副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8月28日,翁振杰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再早之前,今年2月,西南证券原总裁的王珠林离职;其他离职人员还有研究所所长王建辉、场外交易市场部总经理周到以及投行部执行总裁王天广等。

在非上市券商和合资投行中,人事变动同样剧烈。

9月,证监会官方网站上,中投证券9位保荐代表人变更登记(离职)。

3月和4月,瑞银证券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研究主管黄燕铭相继辞职。

西南证券、高盛高华等券商的人事变动只是证券行业人事变动的冰山一角。

今年以来,仅19家上市券商中,就有8家的高层出现了人事变动,如果将全部100余家券商计算在内,券商高管人事变动幅度之大令人震惊,有些券商甚至出现一个部门的团队集体跳槽的现象。

据上海伟海投资咨询公司数据,5~8月证券业净流失5721人,自2011年8月以来,证券执业人数首次降至25万人以下。

除此之外,券商行业的“意外事件”也让人唏嘘不已。

8月7日,国信证券还不满33岁的保荐代表人郭熙敏突发心肌梗塞去世;5月14日,湘财证券副总裁章彪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4岁;5月1日,中信证券法务部一位34岁的员工疑因过劳引发脑溢血去世。

没有赢家的内斗光大乌龙事件与“部门内斗”

没有赢家的内斗光大乌龙事件与“部门内斗”
券 等 出现重 大 违规 事件 中,光大 证 立审 计 ,聘 请 的事 务所 出具 了无保 的规模 ,在业 内排 名前列 。
券 并没 有 出现 有 关 问题 ,也 由于其
在 证 券 市场 的 良好表 现 ,2 0 0 9年 4
留意见 的审计 报告 。
曾有媒 体转 述一 位 曾在光 大证
并处以 5 倍罚款 ; 停 止 光 大证 券从 估 机制 ,形 成事 前 、事 中 、事 后 的 事 交 易 和 I T等 核 心 工作 的大 约 l 0 事 证 券 自营 业 务 ( 固 定 收 益 证 券 风 险管理体 系。 名成 员 ,都 有着 国际一 线投 行衍 生
除外 ) ,暂 停 审批 光 大证 券新 业务 ,
负责 人被 市场 禁人 , 并罚款 6 0万元 ;
没 收 光大 证 券违 法 所 得 8 7 2 1 万元 ,
则与 流程 ,公 司 风 险信 息 沟通 机 制
由1 8 位 员 工 组 成 的 策 略 投 资
等 。公 司 已建立 较为 完善 的 风 险评 部堪 称是光大 证券 的 “ 别动 队” 。从
从 制 度 规 范 看 ,2 0 0 1 年 1 月,
确 实令人 意外 。在  ̄会犯 内控
证 监会 发 布 证 券公 司 内部控 制指 控 制评 价报 告 中,光大 证 券坦 承 设 计缺 陷这 样低 级 的错误 呢? 并且 引 ,2 0 0 3年 出 台 了 证 券 公 司 内 发 现非 财务 报告 内部控 制重 大缺 陷 这 个 系统屡 试 不爽 的多 次交 易 ,并 部 控制 指 引 ( 修 订 )( 以下 简称指 l 项 、重 要 缺 陷 1 项 。公 司 策 略 投 未 出现过 “ 疏漏 ” 。 根据光 大证券 发布 的  ̄ 2 0 1 2 年

劵商辞职,证券行业出现离职潮

劵商辞职,证券行业出现离职潮

证券行业纷纷上演了离任热潮,许多劵商高层离任,金融市场人员流动加剧,查看(chákàn)本文“劵商辞职,证券行业出现离任潮〞,跟着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网来理解一下吧。

金融变革时代,人员流动最是频繁。

这边厢传统银行业有30多位“董监高〞等高管辞职,那边厢证券业也上演(shàngyǎn)了人员纷纷离任潮。

根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4位券商高层相继离任,分别有国海证券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彭思奇、国泰君安副总裁顾颉、开源(kāi yuán)证券总经理王兆华以及东兴证券的副总经理高健。

据称,银行高管离任的主要原因多半是互联网金融的挖角所致。

而证券行业的离任高管那么没有透露详细的最终去向,也无从得知他们下一步(yī bù)行动,但是对他们所在的公司来说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国泰君安人才流失严重(yánzhòng)相比其他蓬勃开展的券商,老牌券商国泰君安不断出现人事震荡。

在间隔原董事长万建华被免职不到半年时间里,再次有高管离任。

就在9月29日晚间,国泰君安发布公告称,顾颉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

至此,除上述两人外,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累计有6名高管人员及资管、研究团队的骨干力量相继分开国泰君安。

顾颉是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曾被媒体称为“铁三角〞的最后一人,去年还曾经传出他将继任总裁一职。

根据公开资料,27岁时顾颉出任过姚刚任职国泰君安总裁时的秘书,后又在外资机构做过资产管理。

在任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时,顾颉将国泰君安的资产管理公司做到了业内最大,管理的资产逾5000亿元。

2022年,顾颉升任副总裁主管资产管理和研究所。

2022年6月,时任国泰君安总裁陈耿辞职,当时就有媒体称其因为“裸官〞问题而从证券业高管一线退下的“第一人〞。

其时,顾颉曾经被媒体认为是继任的有力人选,但是在9月,上海国际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杨德红空降担任总裁一职。

2022年酒店高管跳槽的原因剖析

2022年酒店高管跳槽的原因剖析

酒店高管跳槽的原因剖析经受上月的任命低谷后,6月的酒店高层人事任命又迎来了一次反弹,据即发布的《6月酒店高层人事变动统计报告》显示,6月共有22家酒店任命了23位高管,任命人数比上月增加了9位,增幅64%,去年同期相比则削减了1位。

从12年1月份到6月的人事任命总体状况来看,上半年酒店高层的人事波动幅度大,表现并不稳定。

酒店行业的人事波动同时也折射出了高层管理者的跳槽风波。

2022年,对于经济是否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大家普遍预期不乐观。

因此高级管理层对经济形势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将更为注意跳槽的风险。

但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经济形势震荡,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多酒店业务上消失了一些问题。

经济形势不明朗,导致酒店的业务压力增大,一个自然的做法,就是通过换帅来扭转不利局面。

这是从外部缘由来说,从酒店内部来分析高管担心分的缘由,或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思索。

沟通不畅下的信任危机高管消失跳槽的缘由有不少是消失在高管和股东层面的沟通上。

作为执行层,高管在整个战略层面只有建议权或者是参加权,假如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不能和股东达成全都,甚至产生信任危机,离职就是一个选择。

许多人都是跟一把手在管理思路、战略方面有些冲突之后不和,感觉许多东西发挥不出来或者是失去信任的时候走的。

除了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老板是用人要疑,疑人还要用,这也让很多多高管或职业经理人缺乏信任感,最终选择离职。

要知道在企业里面,越高层的人,他需要的更多的是信任。

信任是一个特别核心的因素。

进展前景不乐观薪酬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它不是唯一的因素,不管是对哪个行业的哪类人才,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通用的,也不管是初级的、中级的还是高级的。

那什么是重要的呢?平台或者说前景是酒店高层特别在意的一点。

对于高管,他已经解决了生活的基本需求,渐渐他会有成就感,社会责任感,有自己的目标追求,事业理念,他要去满意这些东西。

对他们来说,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

酒店想要留住他就应当有更大的动作,关注他想干什么,想成为什么。

众多A股上市公司高管纷纷逃亡值得警惕

众多A股上市公司高管纷纷逃亡值得警惕

众多A股上市公司高管纷纷逃亡值得警惕正当国泰君安摇旗呐喊,率领一帮“死多头”杀入A股“拥抱牛市”的时候,数千名A股上市公司的高管正在逃离这个市场。

9月19日的《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15日,今年A股上市公司共公布了约2000份高管辞职公告,实际离职的董事、监事、管理层人数远超公告数。

这篇报道还透露,今年有110家上市公司“一把手”(董事长)离职,某些些上市公司还出现了一年之内,两任董事长先后辞职的情况。

如果你熟悉证券市场就知道,上市公司高管“离职潮”的出现已经有些年头。

只要百度一下,就可以找到无数篇报道。

比如2012年秋天,一篇报道就总结说,当年1到8月已有1145家上市公司发布高管离职公告,这一数字比2011年前8个月的880家增长了30%。

只不过,今年以来的“离职潮”更为汹涌澎湃,人数更多而已。

上市公司高管是非常体面的职业,社会地位、个人收入一般来说都高于普通企业。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慌不择路地“逃亡”呢?
理由成千上万,或铿锵有力、或动人肺腑,但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兑现利润。

也就是说,辞职是为了抛股票,把自己多年来打拼赚的钱兑现。

问题就来了:公司都上市了,应该说未来更有发展前景,多经营几年,收益不是会更高吗?卖了股票走人,岂不太短视了。

其实,每年数千上市公司高管“胜利大逃亡”,透露了中国股市最大的秘密:这是一个上市制度畸形的市场,估值畸形的市场;“得手后逃走”能获得的利润,远远高过正常经营,长期持有。

而证券市场,又是当前中国的一个隐喻。

看看刚刚兴起的官场辞职热,以及正进入高潮的富人移民热,你就懂了。

京东反腐重拳两连击十几个重要高管大轮岗

京东反腐重拳两连击十几个重要高管大轮岗

京东反腐重拳两连击十几个重要高管大轮岗京东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道德价值观。

然而,最近京东卷入了一场反腐风波,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京东采取了反腐重拳的举措,对十几个重要高管进行了大规模的轮岗。

这一举动引发了各界对京东公司反腐问题的热议和思考。

首先,我们来看看京东公司为什么会出现腐败问题。

腐败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几乎是所有组织和国家都难以避免的。

而对于一家规模庞大、发展速度快、员工众多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京东作为一家拥有上千万用户和百万员工的公司,其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到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等多个方面,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即使京东在公司治理和道德建设上做了很多努力,但仍难以杜绝腐败的发生。

此次京东对重要高管进行轮岗的做法,是京东公司治理体系健全的体现。

轮岗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手段,通过将员工调至不同的部门和岗位,使其接触到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业务领域,有助于破解固有的体制藩篱,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对于重要高管来说,轮岗更是一种磨砺和提升的机会。

通过轮岗,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公司的各个方面,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较高的综合素质。

此外,轮岗还可以打破既得利益集团,避免个别高管权力过大、腐败问题的发生。

而对于京东公司而言,通过对重要高管的大规模轮岗,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管的轮岗不仅可以培养新生力量,发掘和选拔潜力人才,还可以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变革。

通过给予高管不同的岗位经历和挑战,京东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大规模轮岗还有助于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减少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轮岗并不能完全解决腐败问题。

轮岗只是京东公司反腐重拳的一部分,需要与其他举措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除了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的力度外,京东还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度,制定严格的反腐败制度和纪律,并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和评估。

京东反腐重拳两连击?十几个重要高管大轮岗

京东反腐重拳两连击?十几个重要高管大轮岗

京东反腐重拳两连击?十几个重要高管大轮岗作者: 亿邦动力网来源: 亿邦动力网【亿邦动力网讯】10月27日消息,近日京东一口气公布10大腐败案件,震动电商界。

但一位接近京东的人士向亿邦动力网爆料,10大案件只是明示,京东真正的重拳则是轮岗。

该人士透露,此次公布的反腐案件起因是京东商城服饰家居事业部奢侈品部总监栾霁的违规受贿。

“拔出萝卜带起泥,栾霁在奢侈品部任总监多年,形成利益腐败链条,这令刘强东震怒,下令严查腐败违规。

”据了解,此次京东官方公布的10大腐败案件中,服饰家居事业部和消费品事业部为重灾区,除栾霁外,另有四起腐败案件来自服饰家居,有三起案件来自消费品事业部。

上述人士称,为了从根上解决腐败问题,京东商城除严重警告、依法处理外,推出了新一轮的轮岗。

据多个来自不同行业、与京东有接触的商家反馈的信息来看,截至目前,超过10个部门关键岗位发生调换:包括服饰家居事业部的服装、奢侈品、钟表、汽车等业务线总监,消费品事业部的美妆、个护、清洁、宠物、全球购等业务线总监,另有生鲜事业部的一两名总监也均被要求轮岗。

“这些换岗来得比较突然。

”一些类目商家表示,信息封锁的比较严,此前并没有接到相关的通知,“即使是一些京东的业务人员,也表示并不知情。

”上述人士透露,本次被轮换的总监在各自的部门任职约在两年左右,个别任职较长,也有不足两年的。

“也没引进更多新人,就是轮岗一遍。

”亿邦动力网向京东商城官方求证,京东商城市场部相关人士称京东的轮岗定期都有,属于正常轮岗,与反腐无关。

京东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告诉亿邦动力网,本轮轮岗从618之后开始启动,针对京东总监及以上,覆盖全部二级及以上部门,主要以拓宽视野,学习交流体验为主,周期在一到三个星期左右,不涉及原有职务的变更,并不是长期变动职务的轮岗。

该负责人称,本轮轮岗以个人自主申报想去的部门和部门邀请为主,目前已有80-90%总监及以上职务的人提交申请,50%的职位已完成轮岗。

全聚德高管更迭的正常与不正常

全聚德高管更迭的正常与不正常

全聚德高管更迭的正常与不正常编者按:全聚德高管集体离职事件已经落下帷幕,原总经理邢颖“顺位”坐上董事长,首旅方面的张力空降成为全聚德总经理。

用一周时间大规模更换高管层,全聚德揭开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集体离职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减少高管离职对上市公司的伤害?解决了这些问题,全聚德的这番折腾就有了一定现实意义。

全聚德新董事长、总经理就任转型预期不减■本刊实习记者韩喆最近,全聚德管理层4名高管“集体辞职”事件,引发了坊间热议和市场各种猜测,各方媒体和市场人士纷纷将此事件和全聚德控股股东首旅集团参与收购麦当劳大中华区特许经营权联系在一起。

《红周刊》记者为此致电全聚德,该公司证券法律部人士表示,集体辞职事件仅仅是一个巧合,已辞职的董事长王志强已到退休年龄。

通过跟全聚德以及首旅集团有密切联系的人士沟通,《红周刊》记者确认此次高管集体辞职事件与首旅参与收购麦当劳中国没有直接关联。

但也有猜测说此次高层辞职,有可能是全聚德加快重组和资产整合的前兆,因其本身是国企,所以引起市场的强烈关注以及较高预期。

尤其是7月15日全聚德新管理团队亮相,全聚德原总经理邢颖出任公司董事长,首旅集团办公室原主任、北京展览馆原总经理张力空降全聚德任总经理,这位行事异常低调的人物将带领全聚德做出怎样的改变?四个“否认”和一则公告7月10日晚间,全聚德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7月8日收到了董事长王志强、总经理邢颖、董事会秘书施炳丰、董事张冬梅四人的辞职申请,公告显示,请辞原因四人均为“工作变动”。

同时,王志强、邢颖仍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职务,施炳丰则将继续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公告发布次日,全聚德股票涨停,当日收于22.23元。

为此全聚德证券法律部人士表示,公司通过自查,并没有重大的信息披露。

因此公司认为,当日公司股价涨停属于市场波动造成。

针对媒体报道全聚德“高管集体离职”与首旅集团参与收购麦当劳大中华区特许经营权(以下称“麦当劳中国”)有关的问题,7月12日晚间,全聚德发布公告称,经公司核查,并没有参与媒体报道中所涉及的相关收购事项,部分高管请辞也是正常人事调整,并非传言所说的“集体辞职”。

隐秘贪墨的银行离任高管

隐秘贪墨的银行离任高管

1787万余元。

其中2019年8月15日,该商行向侯宁波发放离任金425万余元,扣除个人所得税后,侯宁波实际领取了237万余元。

令侯宁波意想不到的是,在其辞去监事长及职工监事职务后不到3年,他还没有将200多万元离任金“焐热”,便不得不走进纪检监察机关投案……靠山吃山:12年隐秘受贿被查侯宁波在金融领域工作了30余年,凭借着多年的工作阅历和过硬的业务功底,他逐渐成为当地金融行业出了名的“业务骨干”。

然而,长期身处单一领域,从事金融审批审核岗位的侯宁波,在与企业主打交道的过程中,贪欲不断膨胀,最终慢慢突破了党纪国法的底线。

从逢年过节的“人情往来”,到“请隐秘贪墨的银行离任高管文 曲轩能领到一他以银行名义违规出台离任干部薪酬制度,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千万元。

日前,这名离任的商业银行老总被绳之以法。

天,他与时任商行董事长(另案处理)讨论后,一拍即合。

接下来,侯宁波利用职务便利,在明知违反《云南省地方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审核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等规定的情况下,为将来从高管岗位上退下来能够“合规合法”领到一笔巨额资金补贴,与时任商行董事长共同推动所在商业银行制定出台了《离任干部薪酬制度》及实施细则。

为规避相关单位审核把关,出台制定该制度后,其有意将该制度排除在报送当地财政部门备案审批内容之外。

据查,该商业银行于2012年12月26日向11名中高层离任高管发放了270万余元离任金……法庭审理证实,2012年至2019年不到7年期间,该商行违规向包括侯宁波在内的17名商行离任高管发放离任薪酬未雨绸缪:获425万元“离任金”侯宁波,出生于1966年11月,高级经济师,从事金融行业30余年。

其在掌舵所在地级市商业银行前,曾历任农行两家县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所在地级市城市信用社总社党委成员、总经理、董事。

2006年3月,侯宁波所在的地级市组建了商业银行,其任商业银行总行党委委员、行长,并在2014年被选举为董事长;2018年9月因为董事会届满离任。

肖风沉浮:一个基金大佬的谢幕

肖风沉浮:一个基金大佬的谢幕

全球视野Macroeconomy ·责任编辑:李雪峰13年的博时路,肖风在刚好满50岁的时候,选择了放手。

7月30日,一则关于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离任的公告出现在网站上,也将此前一直关于肖风的离职传闻最终划上了句号。

对于肖风的离职,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张后奇颇有感慨,7月31日,他在微博上发表感言,博时基金肖风总经理的辞任,意味着1998年启航的中国第一代老十家基金公司已经有九家创业总经理挂靴而去。

华夏基金范勇宏总经理成为老十家公司中唯一还坚守岗位的创业总经理。

从国泰陈勇胜、南方熊双文、嘉实洪磊、华安韩方河、鹏华员瑞恒、长盛张佑君、大成龙小波、富国李建国到博时肖风,英雄已成往事!行业中人评价说,作为一名基金公司管理者,肖风眼光长远,思路开阔,他对于博时非常重要。

但是应该看到的是,随着公募行业的日臻成熟,单人决定一个基金公司命运的时代早已结束。

受累“基金黑幕”肖风,乍一提起这个名字,恐怕每个人都会想到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豪迈飒爽,不怒自威,智勇双全,豪气逼人。

基金江湖中肖风亦有几分相似。

作为行业元老,肖风宽和古典,淡定低调,却又不失领袖风范。

1989年,28岁的肖风进入深圳康佳电子集团股份公司工作,曾任该公司董事会秘书和股证委员会主任,具体负责康佳公司股份制改造和A 、B 股发行上市筹备;1992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证券处,具体负责深圳市A 、B 股发行和上市的审查工作;1993年进入深圳市证券监管办公室,历任副处长、处长、证管办副主任等;1998年4月起,负责筹建博时基金管理公司。

弃官下海,这说明了肖风卓越的胆识和谋略。

就这样,在肖风等一批先行者的拓荒下,开拓了中国基金业的一片蓝海。

然而,20世纪末期,中国证券市场投机风气盛行,庄家操纵股票的现象屡见不鲜。

源于“嘉实风波”的基金业丑闻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2000年,《财经》杂志《基金黑幕》的文章发表,更是将基金业的发展推向了监管的层面。

关于保险公司频繁更换主要负责人的标准

关于保险公司频繁更换主要负责人的标准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对“关于保险公司频繁更换主要负责人的标准”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评估。

在撰写本文时,我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这一主题,希望能够在阐述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形成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1. 频繁更换主要负责人的现象曾经,保险公司频繁更换主要负责人的现象备受争议。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些保险公司更换主要负责人的频率越来越高,一些公司几乎每一两年就更换一次CEO或总经理。

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和行业内的热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呢?2. 频繁更换的原因分析2.1 公司发展战略的变化一些公司频繁更换主要负责人是因为其发展战略的不断变化。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些公司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多次战略调整,从而导致了负责人的频繁更换。

2.2 绩效和目标的不匹配另一些公司可能是因为负责人的绩效和公司目标的不匹配,导致了频繁更换。

当公司目标无法与负责人的绩效相匹配时,公司往往会选择更换负责人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3. 保险公司频繁更换主要负责人的标准那么,在面对频繁更换主要负责人的现象时,我们应该如何去评判呢?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和评价这一现象:3.1 公司业绩和发展我认为,频繁更换主要负责人的标准应首先从公司业绩和发展情况来评估。

如果频繁更换主要负责人并没有带来公司的业绩提升,那就需要反思更换的必要性。

3.2 高层管理团队的稳定性需要看到频繁更换主要负责人后,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如何。

如果更换后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那么频繁更换就可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认为保险公司频繁更换主要负责人的现象并非一定是一件坏事。

在某些情况下,更换主要负责人可以给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激发新的活力和创新。

但是,无论何时更换都应该是在审慎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盲目跟风或者出于其他不健康的目的。

5. 总结与回顾经过对保险公司频繁更换主要负责人的现象进行全面评估后,我认识到这一现象的背后可能涉及到公司发展战略、绩效与目标的匹配、高层管理团队的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

券商高管变动潮少壮派崛起

券商高管变动潮少壮派崛起

券商高管变动潮少壮派崛起资本市场低迷,受到影响的首当其冲便是券商,这促使券商调整业务结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引发了频繁的高管变动。

Wind数据显示,自2017年至今,有40多家券商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级别高管发生变动,加上董事、监事等岗位更是不胜枚举。

尽管各家券商高管变动原因不同,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70后、80后已走上历史舞台,券商高管年轻化、市场化已成为趋势。

券商如同一艘在海洋中行驶的轮船,掌舵者更迭会给其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但是秉承原有航线还是大胆转向,对新任高管来说仍是不小的挑战。

在金融变局之下,各个参与主体都要深入思考转型之路。

随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行业监管趋严,上证指数从2017年初的3154点走到如今的2831点(截至2018年7月13日),在一年半的跌跌撞撞、起起伏伏之中下滑了约10%。

资本市场低迷无疑对证券公司的稳定发展和持续经营带来较大压力,面对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券商思变心切,而这一切也加速了券商高管的变动频率。

据《投资者报》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0家券商换帅,加上去年,已有40多家券商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级别高管发生变动,将董事、监事计入的话这个数字还要更高。

各家券商高管变动的原因不一而足,“个人原因”最多。

从公告来看,有的是到了退休年龄,功成身退;有的是内部转岗;有的则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选择跳槽;还有一些是因股东发生变化或业绩压力较大,不得不选择离开。

新老更替是行业中的正常现象,一批券商老将功成身退,另一批新鲜血液不断注入,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最近券商高管变动趋势更加明显,券商迎来“少壮派”掌门人时代,70后甚至80后开始走上舞台。

超百名高管变动7月3日,第一创业发布的人事变动公告显示,因任期届满,包括总裁、三分之一的董监高发生了变动,据原相关人员的任职情况和新任人员任职安排,1978年出生的王芳出任总裁一职,原总裁钱龙海转任监事会主席,萧进华不再担任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和董事,臧晓松、谢德春不再担任非独立董事,吕随启、付磊不再担任独立董事,周兰不再担任监事会主席,郭珈均不再担任公司监事。

一年9名基金经理离职融通基金留不住人才?

一年9名基金经理离职融通基金留不住人才?

2015年第47期虽然今年以来基金行业人员变动频繁,基金经理出现离职潮,但对于一家只有23位基金经理的融通基金来说,一年就有9名基金经理离职,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截至11月30日,78家基金公司离职基金经理人数达到288位,其中离职人数超过8位的基金公司有6家,而融通基金是这6家当中资产规模最小的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融通基金离职的基金经理既有在公司工作不满一年的新兵,也有工作三四年的老鸟。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公司担任基金经理长达8年的老员工也随之离开。

融通基金为何留不住人才?离职人数占比39.13%201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股市牛熊穿插,而且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创新高。

资料显示,融通基金今年基金经理离职有9位,占了39.13%,创公司离职记录新高。

据Wind 资讯统计显示,融通基金现有23位基金经理人,新增基金经理人数是14,离职人数为9,新聘基金经理人数大于离职基金人数,显示了该基金公司人员变动比较大。

从离职基金经理任职年限看,任职时间不到一年的有1位,任职时间超过三年的有5位,占了离职人数的55.56%。

总的来说,融通基金旗下基金经理今年以来的增加量大于流失量,而且与去年相比净流入人数有明显的增加。

这凸显出了融通基金吸引不住人才。

任职长达8年的基金经理离职据好买基金网数据统计显示,从任职时间看,在融通基金任职时间最长的是严菲,2007年3月入职,任职时间长达8年多,管理2只混合型基金,分别为融通行业景气和融通蓝筹成长,对应的任职回报分别为86.95%和143.16%。

根据最近的基金经理综合评分结果发现,她在业内知名度还是蛮大的。

综合评分结果显示,她在风险性,收益性,影响力,稳定性,满意度五个维度上均领先于其他基金经理,尤其是稳定性。

她的稳定性在全部基金经理中居前。

稳定性如此高的她为什么选择在年中离职呢?虽然融通基金在公示中提到严菲因个人原因离任,但是综合上半年A 股行一年9名基金经理离职融通基金留不住人才?见习记者岑小瑜57Fund·Wealth基金·理财|基金观察情和她任职情况看,她极有可能因为有好的去处,加上上半年掀起“公奔私”的热潮,她也跟随大潮另寻发展。

券商辅导人员发生变动的原因

券商辅导人员发生变动的原因

券商辅导人员发生变动的原因摘要:一、券商资管高管变动背景二、下半年券商资管高管变动情况三、高管变动原因分析1.行业竞争加剧2.监管政策调整3.公司战略调整4.个人职业发展需求四、高管变动对券商资管的影响1.经营管理层面2.风险控制层面3.业务发展层面五、应对高管变动的策略1.强化内部人才培养2.优化激励机制3.稳定公司战略方向正文:近年来,券商资管行业的高管变动现象愈发频繁。

这一现象背后,既有行业竞争加剧、监管政策调整等外部因素,也有公司战略调整、个人职业发展等内部原因。

高管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券商资管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等方面。

为应对这一现象,券商资管需要强化内部人才培养、优化激励机制和稳定公司战略方向。

一、券商资管高管变动背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券商资管业务逐渐成为各大券商竞相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此背景下,券商资管高管人才的流动和变动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高管变动有助于行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高管变动也可能导致公司经营管理出现波动,进而影响公司的发展。

二、下半年券商资管高管变动情况据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包括银河金汇、招商资管、财通资管、德邦资管、东证资管、光证资管等在内的多家券商资管公司高管职务发生变动。

这些变动不仅涉及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职位,还包括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和财务负责人等关键岗位。

三、高管变动原因分析1.行业竞争加剧: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券商资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家券商纷纷寻求优秀高管人才的加入,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监管政策调整:近年来,监管部门对券商资管行业的监管政策不断调整,要求各家券商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业务结构。

因此,高管团队需要具备更丰富的合规经验和业务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3.公司战略调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券商资管公司需要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

此时,高管团队的调整成为推动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事风暴席卷券商资管十数家总经理被换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申银万国、银河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东吴证券、长江证券、东海证券、民族证券、中邮证券、中航证券等资管业务掌舵人均告被更换。

业绩不佳、绩效激励不足、高层动荡牵连、经营理念不统一、个人发展等五大因素成为高管变动的主要原因。

券商资管正刮起猛烈的人事动荡风暴。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申银万国、银河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东吴证券、长江证券、东海证券、民族证券、中邮证券、中航证券等资管业务掌舵人均告被更换。

业绩不佳、绩效激励不足、高层动荡牵连、经营理念不统一、个人发展等五大因素成为高管变动的主要原因。

风暴始于去年中此轮人事风暴从去年下半年即开始,一直持续至今年4月。

2012年6月,因两只产品被清盘,长江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义波递交辞呈,由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聂祖荣接任。

在长江证券内部,聂祖荣一直大有“救火队长”的表现姿态。

当年,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张岚离职,聂祖荣也兼任过这一职务,并曾放言中国A股结构性牛市已到来。

目前,长江证券旗下多个产品业绩排名靠后。

截至17日,长江证券“超越理财趋势掘金”在222只同类资管产品最近1年回报率排名中位列第200名,亏损超过8%。

与此同时,因内部动荡及改革遇阻,银河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王恒在同一时间递交辞呈。

随后,银河证券于去年7月启动资管总经理招聘。

据悉,接任人选早已确定,将在近期公布。

“银河证券将成立资管子公司。

”该接任人选告诉记者。

同样,因高层震荡,招商证券资管部总经理柳星明也在去年递交辞呈,此前,该公司分管资管业务的副总裁汤维清先一步离职。

此后,几经波折,招商证券终于在去年末选定旗下香港子公司副总经理何钟接任。

何钟可谓是招商系老班底。

在进入招商证券前曾在ING 投资管理公司亚太地区任职经济学家,进入招商系后曾担任招商基金投资经理、招商基金投资委员会委员及固定收益委员会主席,招商证券香港公司研究部主管、招商证券国际部董事、招商证券香港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

去年发生人事变动的还有东海证券,此前该券商资管因前资管投资决策委员会“铁三角”分崩离析而一蹶不振,产品业绩排名垫底。

随后,东海证券从某地证监局聘请一位处长担任公司副总裁分管资管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东海证券管理层近乎清一色的监管系统背景,从董事长、总裁到副总裁,多位高管此前曾任职监管部门。

东海证券现正试图走出一条资管自我救赎之路,公司管理层也颇为重视,总裁刘化军还兼任了中国证券业协会资产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一职。

截至6月17日,东海证券旗下东风2号、东风6号在最近1年回报率排名倒数,在222只同类资管产品中,双双进入倒数后10位,亏损幅度超过15%。

今年风暴愈演愈烈去年人事风暴仅仅是个开始,今年起,券商资管的高管动荡更为猛烈,不少大型券商卷入其中。

颇为曲折的是中信证券。

该公司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吕涛已不再负责资管部管理工作,转而由刘军重返资管部主管大局。

刘军曾在2006年前担任过中信证券资管部总经理一职,后因中信入主金通,遂调入中信金通证券担任董事长一职。

与刘军类似的是,吕涛此前担任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并从刘军手中接任总经理,随后赴中信基金担任总经理,再返资产管理部任董事总经理。

紧随其后的是海通证券资产管理公司。

记者获悉,公司总经理卢文伟业已离职,返回海通证券任职。

海通证券资管虽然早早独立成子公司,但旗下产品业绩一直没有起色,多个产品业绩不佳。

截至17日,海蓝量化增强在最近1年回报率位列222只同类产品的207位,亏损超过11%。

据悉,海通证券曾制定今年资管规模跃增计划,而这一计划似乎并不被资管子公司管理层所接受。

据悉,卢文伟卸下的资管公司总经理一职将由海通证券分公司总经理李井伟接任。

李井伟曾是海通证券经纪业务功勋元老,在公司内部深得各方认可。

与海通证券类似,国信证券资管帅印也由旗下分公司老总接任。

据悉,国信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徐敬耀也在今年一季度离职,其接任者为国信证券浙江南分公司总经理洪宵。

据悉,洪宵曾长期担任国信证券营业部总经理一职,对经纪业务颇为熟稔。

大券商震荡还远未结束,就在上月,申银万国证券资产管理部也刚刚经历震荡。

总经理单蔚良率队离职。

目前,资产管理部由研究所副所长强立调任资产管理部任副总经理并主持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申银万国总裁储晓明对于资产管理业务颇为重视,自身还兼任中证协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一职。

此外,广发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陈阳业已不再肩负部门日常管理工作,该部门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李延刚随后接手主持日常工作。

而去年广发证券的资管业绩也颇不如意。

中小券商多因业绩变动除却上述大型券商外,不少中小型券商也卷入其中。

以东吴证券为例,该公司资管因业绩波动,总经理一职已经三易其手。

因产品业绩较差,该公司资产管理部李纯刚、王位、陈强曾分别轮流主持过资产管理部工作。

今年,这一帅印则交到了冯恂手中。

据悉,冯恂曾担任国联证券副总裁,分管研究所,并兼任华英证券董事一职。

跳槽至东吴证券后,冯恂即负责主持东吴证券研究所工作。

除业绩波动以外,中航证券高层动荡不休,导致资产管理分公司总经理陈天虹带队离职,这也使得旗下金航系列集合理财业绩一蹶不振。

截至17日,中航证券多个产品业绩排名靠后,以近1年回报来看,金航1号以亏损11.66%在222只同类产品中排名210名,金航2号更是以亏损19.45%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倒数第二。

此外,也有因个人发展际遇引发资管帅印交接的案例。

一季度,民族证券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金葵华升任公司副总裁,分管经纪业务,其帅印则交由原中邮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总经理李沈军接任。

据悉,李沈军在进入中邮证券前曾任中投证券证券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华融证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證券時報記者獲悉,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申銀萬國、銀河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東吳證券、長江證券、東海證券、民族證券、中郵證券、中航證券等資管業務掌舵人均告被更換。

業績不佳、績效激勵不足、高層動蕩牽連、經營理念不統一、個人發展等五大因素成為高管變動的主要原因。

券商資管正刮起猛烈的人事動蕩風暴。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申銀萬國、銀河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東吳證券、長江證券、東海證券、民族證券、中郵證券、中航證券等資管業務掌舵人均告被更換。

業績不佳、績效激勵不足、高層動蕩牽連、經營理念不統一、個人發展等五大因素成為高管變動的主要原因。

風暴始於去年中此輪人事風暴從去年下半年即開始,一直持續至今年4月。

2012年6月,因兩隻產品被清盤,長江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義波遞交辭呈,由風險控制部總經理聶祖榮接任。

在長江證券內部,聶祖榮一直大有“救火隊長”的表現姿態。

當年,長江證券研究所所長張嵐離職,聶祖榮也兼任過這一職務,並曾放言中國A股結構性牛市已到來。

目前,長江證券旗下多個產品業績排名靠後。

截至17日,長江證券“超越理財趨勢掘金”在222隻同類資管產品最近1年回報率排名中位列第200名,虧損超過8%。

與此同時,因內部動蕩及改革遇阻,銀河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王恒在同一時間遞交辭呈。

隨後,銀河證券於去年7月啟動資管總經理招聘。

據悉,接任人選早已確定,將在近期公佈。

“銀河證券將成立資管子公司。

”該接任人選告訴記者。

同樣,因高層震蕩,招商證券資管部總經理柳星明也在去年遞交辭呈,此前,該公司分管資管業務的副總裁湯維清先一步離職。

此後,幾經波折,招商證券終於在去年末選定旗下香港子公司副總經理何鐘接任。

何鐘可謂是招商系老班底。

在進入招商證券前曾在ING 投資管理公司亞太地區任職經濟學傢,進入招商系後曾擔任招商基金投資經理、招商基金投資委員會委員及固定收益委員會主席,招商證券香港公司研究部主管、招商證券國際部董事、招商證券香港公司副總經理等職務。

去年發生人事變動的還有東海證券,此前該券商資管因前資管投資決策委員會“鐵三角”分崩離析而一蹶不振,產品業績排名墊底。

隨後,東海證券從某地證監局聘請一位處長擔任公司副總裁分管資管業務。

值得註意的是,東海證券管理層近乎清一色的監管系統背景,從董事長、總裁到副總裁,多位高管此前曾任職監管部門。

東海證券現正試圖走出一條資管自我救贖之路,公司管理層也頗為重視,總裁劉化軍還兼任瞭中國證券業協會資產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一職。

截至6月17日,東海證券旗下東風2號、東風6號在最近1年回報率排名倒數,在222隻同類資管產品中,雙雙進入倒數後10位,虧損幅度超過15%。

今年風暴愈演愈烈去年人事風暴僅僅是個開始,今年起,券商資管的高管動蕩更為猛烈,不少大型券商卷入其中。

頗為曲折的是中信證券。

該公司資產管理部董事總經理呂濤已不再負責資管部管理工作,轉而由劉軍重返資管部主管大局。

劉軍曾在2006年前擔任過中信證券資管部總經理一職,後因中信入主金通,遂調入中信金通證券擔任董事長一職。

與劉軍類似的是,呂濤此前擔任中信證券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並從劉軍手中接任總經理,隨後赴中信基金擔任總經理,再返資產管理部任董事總經理。

緊隨其後的是海通證券資產管理公司。

記者獲悉,公司總經理盧文偉業已離職,返回海通證券任職。

海通證券資管雖然早早獨立成子公司,但旗下產品業績一直沒有起色,多個產品業績不佳。

截至17日,海藍量化增強在最近1年回報率位列222隻同類產品的207位,虧損超過11%。

據悉,海通證券曾制定今年資管規模躍增計劃,而這一計劃似乎並不被資管子公司管理層所接受。

據悉,盧文偉卸下的資管公司總經理一職將由海通證券分公司總經理李井偉接任。

李井偉曾是海通證券經紀業務功勛元老,在公司內部深得各方認可。

與海通證券類似,國信證券資管帥印也由旗下分公司老總接任。

據悉,國信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徐敬耀也在今年一季度離職,其接任者為國信證券浙江南分公司總經理洪宵。

據悉,洪宵曾長期擔任國信證券營業部總經理一職,對經紀業務頗為熟稔。

大券商震蕩還遠未結束,就在上月,申銀萬國證券資產管理部也剛剛經歷震蕩。

總經理單蔚良率隊離職。

目前,資產管理部由研究所副所長強立調任資產管理部任副總經理並主持工作。

值得註意的是,申銀萬國總裁儲曉明對於資產管理業務頗為重視,自身還兼任中證協資產管理委員會主任一職。

此外,廣發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陳陽業已不再肩負部門日常管理工作,該部門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李延剛隨後接手主持日常工作。

而去年廣發證券的資管業績也頗不如意。

中小券商多因業績變動除卻上述大型券商外,不少中小型券商也卷入其中。

以東吳證券為例,該公司資管因業績波動,總經理一職已經三易其手。

因產品業績較差,該公司資產管理部李純剛、王位、陳強曾分別輪流主持過資產管理部工作。

今年,這一帥印則交到瞭馮恂手中。

據悉,馮恂曾擔任國聯證券副總裁,分管研究所,並兼任華英證券董事一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