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学院2019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

合集下载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题库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题库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汇总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汇总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汇总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判断题: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 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多选题: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A.生物学因素 B.个性心理因素 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判断题: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球迷和观众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多选题: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A.竞争性 B.规范性 C.公平性 D.观赏性8.为了保证竞技运动中的公平性,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循哪两个主要方面的行为规范?A.比赛项目B.比赛规程C.比赛规则D.比赛安排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判断题:1.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体育硕士综合运动训练学-2_真题-无答案

体育硕士综合运动训练学-2_真题-无答案

体育硕士综合运动训练学-2(总分12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1.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体现在 A.运动员参加比赛所获得的名次 B.运动员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C.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运动水平 D.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2. 下列不属于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形式的是 A.体能 B.技能 C.战术能力 D.运动成绩3. 为了提高运动员适应环境的能力,乒乓球教练员改变了训练场地,这种方法属于 A.负荷变换训练方法 B.内容变换训练方法 C.方法变换训练方法 D.形式变换训练方法4. 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

这体现了竞技体育的 A.竞争性 B.规范性 C.观赏性 D.集群性5. 在球类等对抗性项目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技术的 A.实用性 B.规范性 C.合理性 D.经济性6. 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A.战术观念 B.战术指导思想 C.战术意识 D.战术知识7. 运动训练活动的最终目的是 A.提高竞技能力 B.学习运动技术 C.提高健康水平 D.创造优异运动成绩8. 从运动员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是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9. 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看,下列项目对运动员心理能力要求最高的是 A.游泳 B.跳水 C.射箭 D.摔跤10. 下列不属于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形式的是 A.体能 B.技能 C.战术意识 D.战术能力11. 下列不属于动作要素的内容是 A.动作轨迹 B.动作时间 C.动作速度 D.动作方向12. 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提高专项竞技能力主要是在 A.基础训练阶段 B.专项提高阶段 C.最佳竞技阶段 D.竞技保持阶段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达到63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中的第22位支柱产业,其中竞技体育产业占绝大部分。

考研《运动训练学》 简答、论述题库

考研《运动训练学》   简答、论述题库

考研《运动训练学》简答、论述题库一、简答题1、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从而为国家和社会争取荣誉。

其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挖掘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等方面的潜力,提升其竞技能力的整体水平。

其次,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在竞赛中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的能力。

再者,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项目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最后,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和训练,积累比赛经验,提高运动员的比赛适应能力和竞技表现。

2、简述运动训练原则及其应用运动训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竞技需要原则: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比赛的需求来安排训练内容和方法,使训练与比赛紧密结合。

例如,在篮球训练中,根据比赛中频繁的身体对抗和快速的攻防转换,加强体能和对抗能力的训练。

(2)动机激励原则:通过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提高其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给予奖励和表扬等方式来激励运动员。

(3)有效控制原则: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训练按照预定的方向发展。

比如,定期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技术水平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训练计划。

(4)系统训练原则:将训练视为一个长期、连续、有序的系统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阶段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

例如,对于长跑运动员,要遵循基础耐力训练、专项耐力训练、比赛期训练等阶段逐步提高其竞技能力。

(5)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将训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周期,每个周期都有特定的任务和目标。

例如,准备期主要进行体能储备和技术改进,比赛期则重点提高竞技状态和比赛能力。

(6)适宜负荷原则:安排的训练负荷要适宜,既能够有效刺激运动员产生适应性变化,又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考试]《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考试]《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目录训练活动训练原则1、运动训练sport training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其中,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参加运动竞赛,将其已获得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

教练员和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者,以及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运动员既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从事训练实践,也应积极配合教练员,与教练员一起设计、组织自己的训练活动,并参与对这一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

同时训练管理工作者、科学家、医生等也都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客观的规律,只有遵循训练规律,科学地制订并认真地执行运动训练计划,才能取得运动训练活动的成功。

(田麦久)2、运动训练学theories of training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

依其涵盖运动项目的多少,可分为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及专项训练学三个不同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学研究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项群训练学研究适用于不同项群的规律性问题;专项训练学研究不同专项的规律性问题。

运动训练学理论起源于运动训练实践,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

各运动专项,首先是开展得最为普及的田径运动训练的研究对运动训练学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各个基础理论学科中,首先是运动生理学,继而是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心理学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生物科学条件。

有关训练科学的研究逐渐从简单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发展成为对运动训练普遍规律的揭示、解释和应用,开始有一批运动训练理论的专著问世,如前苏联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分期》(1965)0 1969年,前民主德国哈雷主编的《训练学》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广州体育学院历年真题

广州体育学院历年真题

03生理一,单选1若增加外液中的Na浓度,可导致静息电位?;动作电位?2正反馈的作用是使?3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4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6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滚翻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减弱轻度增强大为增强无规律7囊斑的适宜刺激是8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大于还是小于大气压10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11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产热?散热?12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而出现皮肤和嘴唇紫绀13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

14反应速度取决于?15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惫时,大脑中的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16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17红细胞比容是指?18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19肌紧张属于?反射20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神经联系二是非题1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2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3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4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5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6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7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8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9肌紧张时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的微弱的收缩10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11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受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12甲状腺素对体内物质与能量代谢无明显影响13肾上腺素的作用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效果相似14从事不同运动项目时ATP再合成的途径是一样的15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加,对心房、腔静脉和胸导管有扩张作用,有利于静脉回流16肌纤维收缩时,一般I带和H区缩短,A带的长度不变17时值与训练水平呈正变,其原因是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也提高,表现拮抗肌之间的协调程度提高,时值增加18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在7.35-7.45,运动时血浆PH值向碱性方向变化19外呼吸,气体的运输、内呼吸时呼吸过程中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20基础代谢率最高的是青年男性三填空1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2影响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是?3粗肌丝是由?分子组成4800米跑时直接供能物质是?5排泄的主要器官是?6在剧烈运动时或情绪紧张等应激状态下,?激素分泌增加7人类识别事物和鉴别事物,是靠?抑制实现的。

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卷

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卷

2009年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卷(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静息电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B 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C 细胞膜两侧K+的浓度差D 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和膜内外K+的浓度差2.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后,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离子是()。

A K+B Na+C Cl-D Ca2+3.按肌丝滑行学说,肌肉缩短时()。

A 暗带长度减少,H区不变B 明带长度减少,H区变小C 暗带长度不变,H区不变D 明带及暗带长度均缩小4.内环境是指()。

A 体液B 细胞外液C 细胞内液D 血浆5.呼吸商是指()。

A O2容积/CO2容积B CO2容积/O2容积C O2分压/CO2分压D 以上都不对6.胰岛素可促进肝糖元()。

A 合成或储存B 分解C 动员D 运输7.人体维持姿势的肌肉收缩近于()收缩。

A 等长B 等张C 等动D 离心8.食物的热价是指()。

A 1克食物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热量B 体外燃烧1克食物释放的热量C 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气时释放的热量D 氧化1克食物,消耗1升氧气时释放的热量9.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维持血浆的渗透压B 使血液具有一定的粘滞性C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D 参与细胞免疫10 最大心率等于220减去()。

A 安静心率B 60C 年龄D 10011.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比称为()。

A氧脉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力储备12.衡量有氧耐力的生理指标是()。

A 吸氧量B 最大吸氧量C 肺通气量D 肺活量13.运动时需氧量随运动强度而变化,()赛跑的每分需氧量最大。

A 100米B 800米C 10000米D 马拉松14.脑细胞耐受酸的能力越强,()越好。

A 有氧耐力B 无氧耐力C 速度素质D 力量素质15.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一系列()性变化。

运动生理学历年题目

运动生理学历年题目

2009年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纸上)1. 在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 K+B Na+C Ca2+D Mg2+2. 头后仰时,可引起上下肢及()的紧张性增强。

A 颈部肌肉B 背部伸肌C 腹部伸肌D 躯干两侧肌肉3. 严重缺氧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A 增高B 变化很小C 降低D 不变4. 经过长期耐力训练可使肌肉耐力、心肺功能得到改善,这是一种()现象。

A 服习B 应激C 反应D 适应5. 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在于()。

A 调整赛前状态B 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C 提高代谢水平D A+B+C6. 人体各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发育最早。

A 运动系统B 循环系统C 神经系统D 生殖系统7. 内环境是指()。

A 细胞内液B 细胞外液C 组织液D 血浆8. 在幼年时期,缺乏()可导致“侏儒症”。

A 生长素B 肾上腺皮质激素C 甲状腺素D 胰岛素9. 肌紧张的感受器是()。

A半规管 B 椭圆囊和球囊 C 肌梭 D 腱梭10.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传导时,运动神经末梢向接点间隙释放的化学物质是()。

A 去甲肾上腺素B 乙酰胆碱C 钙离子D 钠离子11. 一般来说,快肌纤维百分比较高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项目。

A 马拉松B 中长跑C 短跑D 球类12. 肾脏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原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原尿不含()。

A 血细胞B 葡萄糖C 氨基酸D 蛋白质13. 刺激前庭器官引起前庭反射的程度,称为()。

A 前庭机能稳定性B 稳态C 本体感觉D 位觉14. 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为()。

A 辐射B 传导C 对流D 蒸发15. 下列与新陈代谢有关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B 人利用消化狗肉后吸收入血液的氨基酸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属于异化作用;C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D 人体内的蛋白质分解供能,属于异化作用。

XXX历年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真题

XXX历年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真题

XXX历年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真题2003年XXX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运动生理学》试卷一.选择题1.起源于大脑皮质经内囊和延髓锥体交叉下行到达脊髓的传导束称为(锥体系)2.神经类型是根据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下列那些是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特征(强度均衡性灵活性)3.基础体温是指什么时间的体温(清晨2—6时)4.青春期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不超过150mmhg,XXX压在正常范围)5.不同距离跑时心输出量最高的是(长跑)6.训练使体制增强的生理本质是积极的适应过程,当训练终止后。

适应会(逐渐消失)7.一般人进行耐力训练时,其运动强度应达到最高心率百分比的60%--70%)8.反映肌肉中磷酸肌酸含量的间接指标是(尿肌酐)9.发展速度素质的最好时期是(7—14岁)10.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前或训练前产生的何种反射(自然条件发射)11.前庭反映是指(躯体性和动物性功能改变)12.幼儿时期,甲状腺分泌不足可导致(呆小症)13.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0%--60%)14.影响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是(Po2)15.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二,填空16.将条件反射建立以后,若反复使用条件刺激,不给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反射活动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抑制)17.学会运动技术以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兴奋和按捺都有着一定的顺序和严格的时间间隔的交替发生,形成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动力定型)18.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定量负荷工作时的反映特点是(动员快)反映小)(规复快)19.兴奋和按捺进程同时在中枢神经体系的不同部位相互加强的现象叫做(同时诱导)20.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负荷大小)(速度快慢)(训练次数)(年龄)(性别)21.“极点”出现的迟早和反映强弱以及消失的快慢等,与(运动强度)(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赛前状态)(?)22.肌肉活动时直接供能物质是(ATP)终究供能物质是(糖)和脂肪,补充形式的能量物质是(CP三,名词23.积极性休息24.神经—体液调节25.心力储备26.腹式呼吸27.生理排泄四.论述28.作为一个有机团体,人体是通过那些途径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29.试述状态反射的规律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30.试述运动训练对血汗管体系的长期影响及其产生的缘故原由31.请举例说明本体感触感染器对运动协调的反馈调治2004年运动生理一1,粗肌丝的组成:A肌球蛋白B肌钙蛋白C肌动蛋白D 原几蛋白2,肾糖阈是血糖浓度达到肾重量吸收的限度,其普通值是{160-180mg%} 3,当人体运动后,血液的PH值下降,养离解曲线{右移]。

大学运动生理学真题(03-06年)

大学运动生理学真题(03-06年)

运动生理学真题(03-06年)寒窗苦读春日暖,得意东风比试闲。

英才齐聚争鳌头,贾生才调更无伦。

一举夺魁宏名扬,霞光裹身蔽云天。

2003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理试卷》一、单项选择,共30分1.若增加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可导致()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B.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少C.动作电位绝对值增大D.动作电位绝对值减少2.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人体某些功能一旦发动,就逐渐加强直至完成C.体内激素水平不至过高D.血压保持相对恒定3.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 D神经_体液调节4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A促进肝糖元分解B.抑制氨基酸进入细胞C促进脂肪酸转变成糖D.促进糖元和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A.极化 B.去极化C.超极化D复极化6.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翻滚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 )A.轻度增强B.大为增强C.减弱D.无规律7.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A.旋转运动的加速度B.旋转运动的减速C.直线和旋转运动的加.减速D.耳石的重力作用与直线运动加速度.8.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 )A.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B.有效滤过压C.肾血浆流量D.以上都是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 )大气压A.高于B.低于C.等于D.无变化10.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有代偿间歇B.心肌细胞的全或无收缩C.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长D.对细胞外液的Ca离子有依赖性11.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 )A.产热减少,散热增加B.产热增加, 散热减少C. 产热减少, 散热减少D. 产热增加,散热增加12.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 )而出现皮肤和嘴唇都变紫.A.小动脉收缩,小静脉舒张B.小动脉舒张, 小静脉收缩.C. 小动脉收缩,小静脉收缩D.小动脉舒张,小静脉舒张13.兴奋由心房到心室传导的延搁部位是()A房室束B.结间束C.房室结D.窦房结14.人在从事不超过50%Vo2max的运动时,呼吸当量会()A增加B下降C十分低下D.保持恒定不变15.小肠内最重要的消化液是()A.肠液B.胰液C.胆汁D.唾液16.当环境温度超过37度时,机体主要通过()进行散热A.传导B蒸发C辐射D.对流17.运动时中性粒细胞增多时相的主要特点是()A.白细胞总数略有增加B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C白细胞总数大大增加D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18.形成和再现运动技能的体内信息源于大脑皮质()A听觉B视觉C动觉D一般解释区19.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是通过与()受体结合而发挥的.A细胞膜B细胞浆C细胞核D蛋白质20.人体中位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上位内分泌腺,而通过分泌促激素()下位内分泌腺的活动.()A受控于,支配控制B控制,支配C受控于,抑D控制,抑制二、判断是非题1.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 ( )2.人体的生理惰性主要表现在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反射活动和运动器官的惰性上.( )3.在反馈调节中,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之间存在着双向信息联系.( )4.肌纤维兴奋性高时,刺激强度低且作用时间短就能引起兴奋.( )5.等张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不变,而速度改变.( )6.饥饿时胰岛素分泌增高,使血糖升高.( )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因为兴奋性低的关系.( )8.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凹处,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分.( )9.动作达到自动化后,第二信号系统对运动技能的完成不起作用.( )10.中心静脉压与外周静脉压之差越大,静脉回流量就越多.( )11.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分压的高低及酶的促助.( )12.力量练习憋气时,胸内压高于大气压,静脉回流量减少.( )13.能量输出功率最高的是乳酸能系统.( )14.原尿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原尿中蛋白质极少.( )15.青春性高血压是由于性腺和甲状腺分泌旺盛引起的.( )16.在高原比赛时,由于缺氧致使耐力性和力量速度性项目成绩明显下降.( )17.对寒冷产生冷适应的人寒颤阈值较低.( )18.老年人由于胸腺的退化使免疫功能减退.( )19.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20.Ca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与分离,是触发肌肉收缩的关键因素.( )三.填空题.1.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 )的大小2.运动生理学中,人体对常用的实验测定方法有人体实验法和()3.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 )反射.4.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 )有较大的通透性.5.在高原停留数周后心输出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6.有训练的运动员在进行长时间中等强度或大强度运动后,可出现( )细胞增多时相.7.无氧耐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肌肉内糖酵解供能的能力,( )的能力及脑细胞耐受.8.人体安静时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9.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较高,有利于( ).10.CO2浓度增加时,主要是通过刺激()化学感应器,使呼吸加强.11.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 ). 12.非类固醇激素的受体一般位于().13.半规管的感受部位是在().14.头部侧转时,引起( )侧肢体伸肌肌紧张加强.15.多数单人项目运动属于( )式运动技能.16.髋关节柔韧性的好坏,会影响短跑运动员的( )17.中枢性疲劳是指发生( )部位的疲劳.18.在青春发育期,以( )发育为主称为性成熟期.19.高原缺氧引起( )的释放,促进红细胞的生成.20.衰老时,肌肉发生退行性变化的特征是( )四.解释概念.1.热服习2.灵敏素质3.假性贫血4.中心静脉压5.呼吸当量6.排泄五.问答题.1.在长时间耐力运动中人体体温有何变化? 如何调节?2.决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其后天可训练程度较大的因素有哪些?3.运动时血流量重新分配的生理意义是什么?六.计算题.测得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出气中的氧量为16.50%, 动脉血含氧量为20毫升, 静脉血含氧量为15毫升, 每分肺通气量为5.2升,空气含氧量为20.93%. 求每分输出量是多少?2004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视紫红质在光化学反映过程中消耗的视黄醛,需要体内贮存的( )来补充.A.维生素E B.维生素AC.蛋白质D.维生素B2.通气/血流比值减少时,意味着().A.通气不足,血流过剩B.通气过剩,血流不足C.通气量与血流量匹配最合适D.通气量加大,输出量增加3.准备活动和赛前状态在作用上相同之处为()A.推迟疲劳的出现B.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C.加速恢复过程D.减少能量消耗4.激烈运动时,主要通过动用( )使心输出量增加.A.心率贮备,心收缩期贮备B.心率贮备,心舒张期贮备C.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D.心率贮备,心泵贮备5.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素分泌增多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素分泌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素分泌增多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素分泌减少6.有训练的运动员及对热环境适应者能提高了出汗反应的敏感性和出汗能力,表现为()A.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增加B.出汗阈下降,出汗率增加C.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减少D.出汗阈下降,出汗率下降7.比较观察不同距离赛跑后心率和呼吸的变化是属于()水平的研究.A.遥测B.细胞分子C.器官系统D.整体8.动作电位的显著特点是()A.呈"全或无"现象B.不衰减传导C.脉冲式D.A+B+C9.青春发育期开始是由于()A.下丘脑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素B.腺垂体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C.下丘脑和腺垂体迅速发育,并大量分泌相应的激素D.性腺大量分泌性激素10.较长时间的记忆与()有关A.脑内糖代谢加强B.脑内蛋白质合成C.新突触的形成D.神经原的后作用1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在()A.横管B.肌质网C.三联体D.终末池12.检查眼震颤的目的是()A.了解眼的视觉功能B.检查眼肌功能C.检查睫状体功能D.检查前庭机能稳定性功能13.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A.220-年龄B.(最大心率-安静心率)X50%C.170-年龄D.最大心率X50%14.反应速度取决于().A.快肌纤维百分比B.肌力C.反应时的长短D.柔韧性15.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劳时,大脑中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A.乙酰胆碱B.磷酸肌酸C.r—氨基丁酸D.糖原16.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A.明带缩短,H区不变B.明带缩短,H去变小C.暗带和明带不变D.暗带和明带都缩小17.红细胞比容是指()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其他血细胞容积之比C.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8.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A.房室传导阻滞B.自动节律性低于正常C.窦房结传来冲动正好落在有效不应期D.窦性节律传导速度减慢19.肌紧张属于()A.条件反射B.非条件反射C.运动条件反射D.自然条件反射20.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性神经联系.A.位觉B.视觉C.动觉D.听觉二.是非题.1.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2.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3.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4.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5.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6.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7.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8.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9.肌紧张是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微弱的收缩.()10.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11.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觉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 ()12.甲状腺素对体内物质与能量代谢无明显影响()13.肾上腺素的作用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效果相似.()14.从事不同运动项目时ATP再合成的途径是一样的.()15.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加,对心房,腔静脉和胸导管有扩张作用,有利于静脉回流.()16.肌纤维收缩时,一般I带和H区缩短,A带的长度不变.()17.时值与训练水平呈正变,其原因是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也提高,表现拮抗肌之间的协调程度提高,时值增加.()18.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运动时血液PH值向碱性方向发展.()19.外呼吸,气体的运输,内呼吸是呼吸过程中三个相互联系的关节。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全)复习资料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全)复习资料
二、选择,判断
1、健康成年人的 RBC 比容,男子约为 40%-50%,女子约为 37%-48%。
2、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常人血浆的 PH 值约为 7.5-7.45,平均值为 7.4。。
4、血浆中有数对具有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成为缓冲对。
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有 NaHCO3 和 H2CO3,它们的比值为 20:1 时血液酸碱度能维持恒定。
11、血红蛋白的含量,正常人,男子 12—16 克,女子 11—15 克。运动不能超过 17 克。运动后下降。
三、简述(一般了解)
1、血液的功能
(一)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
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二) 运输作用 血液不短地将从呼吸器官吸入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
8、长期运动训练,单体积的 RBC 和 HB 量不高,但 RBC 总数和 HB 总量较高。(储存库而不是循环血 量)
9、一次性极限强度运动也会使 RBC 滤过率下降、悬浮粘度增加、RBC 变形降低、血浆渗透压升高。
10、影响 RBC 变形能力的因素:RBC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RBC 内部的粘度、RBC 膜的弹性。 RBC 变 形性降低可使血液流变性降低,并影响现象组织供氧和使心脏复合加重。
8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动脉血管 发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称为动脉脉搏。
9 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的心率减慢。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 率可降低至 40-60 次每分,这种现象就称作——窦性心动徐缓
二、选择,判断
1、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广州体育学院2003-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运动生理学》

广州体育学院2003-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运动生理学》

广州体育学院2003-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运动生理学》2011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卷(请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小脑的主要机能是( )。

A 控制身体平衡B 调节肌紧张C 协调感觉运动和参与运动学习D A+B+C2.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 肾脏B 皮肤C 膀胱D 肺3.骨骼肌中的细肌丝是由( ) 组成的。

A肌纤蛋白 B原肌凝蛋白 C肌钙蛋白 D A+B+C4.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完成定量负荷后即刻,心率比无训练者()。

A 上升的多B 上升的少C 上升明显D 下降5.食物热价是指( )。

A 1克食物完全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热量;B体外燃烧1克食物释放的热量;C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气时释放的热量;D氧化1克食物,消耗1升氧气时释放的热量6.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快肌纤维的百分数及面积大小,可以影响短跑运动员的()。

A步频 B 步幅 C 协调性 D 步频和步幅7.屈膝纵跳时,股四头肌()。

A 只做等张收缩 B先拉长再做等张收缩C 先做等张收缩再拉长 D先做等长收缩再做等张收缩8.当血液中甲状腺素浓度增高时,通过()作用,使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A 诱导B 正反馈C 负反馈D 交互抑制9.从卧位转变为站立位时,静脉回心血量是()。

A减少 B增加 C变化较小 D不变10.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维持血浆的渗透压B 使血液具有一定的粘滞性C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D 参与细胞免疫11.心肌能够自动地、按一定节律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

A自动节律性 B传导性 C兴奋性 D 节律性12.机体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

A兴奋 B兴奋性 C应激性 D适应性13.每搏输出量的改变,主要影响()的变化。

A舒张压 B收缩压 C脉压 D血压14.衡量有氧耐力的生理指标是()。

A 吸氧量B 最大吸氧量C 肺通气量D 肺活量15.正常人第一秒钟时间肺活量应为83%()。

历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历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20XX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4分)1、运动训练2、项群3、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4、竞技需要原则5、模式训练法6、延迟性转化7、技术风格8、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9、徽缩大周期10.战术意识二、简答题(60分)1、简述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8分2、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区别有哪些?8分3、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有哪些?8分4、运动技术评价常用方法有哪些?并作简要说明10分5、简述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8分6、简述高原现象产生原因与克服方法。

8分7、简述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工作步骤。

10分三、论述题(50分)1、从定性的角度,结合您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25分2、如何科学地确定力量素质负荷量度。

25分08年广州体育学院的试题运动训练学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一、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二、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三、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四、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五、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六、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二、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3.一、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

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4.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5.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6.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运动生理学历年考题汇编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运动生理学历年考题汇编

广州体育学院2004 年运动生理学考研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 1.5 分,共30分。

1.视紫红质在光化学反应过程中消耗的视黄醛,需要体内贮存的()来补充。

A维生素E B维生素A C蛋白质D维生素B2.通气/血流比值减少时,意味着()。

A通气不足,血流过剩E通气过剩,血流不足。

C通气量与血流量匹配最合适D通气量加大,输出量增加。

3•准备活动和塞前状态在作用上相同之处为()。

A推迟疲劳的出现B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长短C加速恢复过程D减少能量消耗4•激烈运动时,主要通过动用()使心输出量增加。

A心率贮备,心收缩期贮备B心率贮备,心舒张期贮备。

C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

D心率贮备,心泵贮备。

5•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6.有训练的运动员及对热环境适应者能提高了出汗反应的敏感性和出汗能力,表现为()A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增加。

B出汗阈下降,出汗率增加。

C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减少。

D出汗阈下降,出汗率下降。

7.比较观察不同距离赛跑后心率和呼吸的变化是属于()水平的研究。

A遥测B细胞水平C器官系统D整体8 .动作电位的显著特点是()。

A呈“全或无”现象B不衰减传导C脉冲式DA+B + C9 .青春发育期开始是由于()。

A下丘脑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腺垂体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C下丘脑和腺垂体迅速发育,并大量分泌相应的激素。

D性腺大量分泌性激素。

10. 较长时性的记忆与()有关。

A脑内糖代谢加强B脑内蛋白质合成C新突触的形成D神经元的后作用11.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在()。

A 横关B 肌质网C 三联体D 终末池12. 检查眼震颤的目的是()。

A了解眼的视觉功能B检查眼肌功能C检查睫状体功能D检查前庭机能稳定性功能13. 兴奋从心房到心室传导的延搁部位是()A房室束B结间束C房室结D 窦房结14. 人在从事不超过50%VO2max的运动时,呼吸当量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
呼吸商
最大摄氧量
心力储备
身体素质
运动性疲劳
二、简答:
1 肺通气机能的指标
2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三、论述:
1运动机能形成的各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运动训练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
运动竞赛
战术意识
适宜负荷原则
运动训练方法
柔韧素质
技术风格
二、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系统训练原则的概念及其科学基础
3模式训练法和程序训练法的特点及不同点
4力量素质及其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
5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论述:
1比赛训练法的类型及教学性比赛方法的应用特点
2高原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