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数学教育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2、数学知识的本质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

其存在三种逻辑关系: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

一个数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抽象的逻辑关系。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①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②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④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1、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P25-27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1、烈乌申娜理论要点: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

内容: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应当包括数前的有关集合概念的教学、数概念与计数的教学以及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学。

方法和形式:游戏。

原则:1)发展的(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和联系生活的原则、3)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6)个别对待的原则、7)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2、皮亚杰理论要点:知识的建构事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认知发展过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主张:数学究其本质来看就是一种关系,关系是超出事物之外的抽象,数理逻辑概念不可能通过传递的方式复制给儿童,而是需要儿童通过自己与外界环境和材料的作用才能在经验感知的基础上得以建构。

3、凯米理论要点: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儿童的发展数学教育的目标:“自主”为核心的目标体系。

包括认知目标和社会情感目标。

原则:数学的逻辑思考本身比计数来得更重要,可以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来解决数量的比较,鼓励儿童对物体进行分组、归类和排序。

幼儿园儿童的数学教育

幼儿园儿童的数学教育

幼儿园儿童的数学教育幼儿园儿童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前教育五岁以下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要求,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是数学的基础,幼儿应该掌握0-10以内的数字,能够用数字识别物品。

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老师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锻炼幼儿的数的认识能力,例如数的排列、数的比较、数的分拣等。

二、数的数量关系数的数量关系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幼儿应该能够比较大小、计数、识别数量和数量的符号表示。

幼儿园的老师应该通过计算出示例中的物品数量、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排序、折叠数、分类等任务来帮助幼儿掌握数的数量关系知识。

三、形状和空间形状和空间是数学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幼儿园儿童应该能够识别不同的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他们还应该能够将这些形状与现实物体联系起来,例如将圆形和篮球联系起来。

此外,幼儿还应该能够了解空间方向和位置,例如上、下、前、后和左、右等。

四、量和度量量和度量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长度、重量、容积等概念。

幼儿园的老师应该帮助幼儿了解标准度量单位,例如厘米、克、毫升等,并通过实际操作,如物品比较、以物品为单位衡量、将模拟量与标准量联系起来等方式来锻炼幼儿的量和度量能力。

五、简单算术简单算术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包括加法和减法运算。

幼儿园的老师应该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数学游戏来教授加减法运算,并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概念,例如1+1=2,2+1=3,3+1=4,以及3-1=2,4-1=3,5-1=4等。

六、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幼儿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相应性。

例如,在数学游戏中,幼儿园儿童应该自己买东西,计算物品的价格、找零等,这些活动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且可以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结:因此,幼儿园儿童的数学教育应该注重数的认识、数量关系、形状和空间、量和度量、简单算术等多个方面,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帮助幼儿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幼儿数学教育重点

幼儿数学教育重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生发展及其教育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儿童数学概念的个体发生:儿童的数学概念是怎样发生的?何时出现?具体表现是什么?●(2)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年龄特征●(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及方法:以儿童心理发展为依据建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体系,科学地解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如何学?”“为什么?”等问题。

●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一)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二)数学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三)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四)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能为日后小学学习数学做好准备●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一)让学前儿童获得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二)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核心任务)●(三)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 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数学: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实质是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数学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辩证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使得数学对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充分依靠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第一节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数学教育内容是实现幼儿数学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的要求●二、符合数学研究对象范围的一些最初步的知识●三、符合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和为入小学做准备的需要●四、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一、儿童发展: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年龄特点与个别差异)二、社会要求: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完整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小衔接的需要三、学科特点:数学学科的结构和知识体系、学科的教育价值和学科学习规律(数学的系统、严谨,逻辑性强)●为此,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既适合学前儿童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既符合学前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3、既贴近学前儿童的生活,符合其兴趣,又有利于拓展其经验和视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1、启蒙性2、生活性3、可探索性4、系统性●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自学)自学P28-29《各年龄班数学教育主要内容简表》,要求每位同学熟悉各年龄班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三节数量关系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包括:感知集合、数、量、形、时间和空间。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玩耍方式:利用玩耍的方式来让儿童对数学概念有所了解。

比如,可以通过统计玩具数量、排序和分类玩具来帮助儿童了解"多少"、"大小"和"种类"等概念。

2.视觉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数学概念。

比如,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数码拼图等工具来帮助儿童了解数字、形状和颜色等概念。

3.实物方式:利用实物的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数学概念。

比如,可以使用小石子、绿豆等实物来帮助儿童了解"多少"和"加减"等概念。

4.动手方式:利用动手的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数学概念。

比如,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游戏、绘制数学图形等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形状、结构和空间等概念。

5.故事方式:利用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数学概念。

比如,可以通过讲数学故事、唱数学歌谣等方式来帮助儿童了解数学概念。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学习能力和兴趣来选择,采用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使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也应该注意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在学习数学时能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另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还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注重儿童的实际生活:儿童在学习数学时,应当从实际生活出发,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2.注重儿童的情感需求:儿童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儿童的情感需求,让儿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3.注重儿童的自主学习:儿童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儿童的自主学习,让儿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潜能。

4.注重儿童的合作学习:儿童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儿童的合作学习,让儿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儿童建立数学概念、数学思维和数学技能。

其基本任务包括:
1. 帮助儿童建立数学概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儿童认识数字、形状、大小、重量、时间等数学概念,从而建立数学基础。

2. 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通过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促进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

3. 培养儿童的数学技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通过让儿童进行数学实践和体验,培养他们的数学技能,如数数、比较大小、图形拼插等。

4. 培养儿童的数学兴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喜欢数学,愿意主动学习数学。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技能和激发数学兴趣,为儿童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数
学基础。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完整版数学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完整版数学

3-6岁儿童数学发展指南
第一部分: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数学学习,儿童不仅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3-6岁这个阶段,儿童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数学教育的开展尤为重要。

第二部分:数学教育的目标
3-6岁儿童的数学发展阶段主要包括对数字、形状、大小等数学概念的认知。

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儿童建立一个基础的数学概念体系,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创造力,为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数学教育的方法
1. 创造性游戏
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玩具,引导儿童感知数字、形状、大小等数学概念,如用积木搭建模型,进行数数游戏等。

2.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儿童参与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如分配玩具数量、让儿童自己数钱等,培养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

3. 故事配图
利用有趣的故事配图,让儿童通过图片理解数学概念,如图中有几只小猫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结语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数学教育方法,可以帮助3-6岁儿童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做好准备,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数学教育,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数学发展的学习环境。

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培养幼儿数学意识和基本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其智力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期。

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兴趣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途径:1.游戏活动: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形式。

通过各种数学游戏和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数量比较、计数游戏、形状配对等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3.图书教育:幼儿图书中有很多涉及数学概念和操作的内容,可以通过阅读有关数学的绘本故事和图画书,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直观感受。

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数学题目和练习册,让他们通过阅读和解题来提升数学能力。

二、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通过提出问题和激发幼儿思考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例如,通过观察花园中的花朵,教育者可以提问:“你知道每朵花的花瓣数吗?它们有哪些颜色?请你自己观察并记录下来。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总结,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演绎法:演绎法是从已知事实出发,推出相应的结论。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可以通过演绎法让幼儿掌握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通过给幼儿展示一套有规律的图案,然后让他们自己找出规律,进行推测和预测。

通过演绎法,幼儿可以从具体实例中发现数学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物质教具:适当的物质教具可以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和操作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使用计算棋子、拼图、形状卡片等教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数字、形状和空间关系等概念。

物质教具的使用可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样化,并具体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

通过游戏活动、日常生活、图书教育等途径,以及启发式教学法、演绎法、物质教具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兴趣的培养,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具体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 系统,从横向角度划分,可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 操作技能目标三类;从纵向角度划分,可分为总目标、各年 龄阶段目标和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本书主要从纵向角度对教 学目标进行分析。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结合《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总目标所蕴涵的主要价值取 向,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 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 兴趣,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这是有关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情感 和态度的目标。 ② 积累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获得 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这是有 关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具体运算阶段通常是指7~11岁,但有时在5~7岁之间, 儿童就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学习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 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这一阶段,幼儿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能够 认识到物体的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物体的数量并未改变。 在具体运算基础上,他们有能力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集合、 数、长度、加法、大小关系等。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前儿童数学技能的开发 (二)有助于满足学前儿童认知世界的需要 (三)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好奇心、探究欲和 对数学的兴趣 (四)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 (五)有助于学前儿童今后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和 学习数学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
(四)需要借助符号和语言的作用来获验,甚至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些经验,但是要形 成抽象的概念,就需要教他们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事 情。符号的作用就在于给幼儿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方式。
此外,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名词解释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对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相关的一些名词的解释:1. 学前儿童:指3-6岁之间尚未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幼儿园阶段。

2. 数学教育: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数学常识的一种教育。

3. 导入活动:为了引起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创设一种情境或游戏活动,引导孩子的思考和观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4. 数数活动: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字的理解和计数的能力。

数数活动可以包括数数字、数物件或者数人等。

5. 数字认知:学前儿童通过与数字的接触,逐渐认识和理解数字。

数字认知包括数字的形状、大小、顺序等方面的认知。

6. 数量比较:学前儿童通过将物体进行比较,判断出哪个多、哪个少,培养数量的感知和比较的能力。

7. 数量概念:是指学前儿童对“多”、“少”、“相同”等数量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8. 数列:是一组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的数字或物体。

学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或延续数列,培养序列与顺序的认知能力。

9. 形状: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和接触不同的物体,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10. 大小比较:学前儿童通过观察两个物体的大小,判断大小关系,培养大小比较的能力。

11. 计数活动:通过对物体进行计数,加深学前儿童对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联系和认识。

12. 颜色识别: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和接触不同颜色的物品,培养对颜色的辨别和认识能力。

13. 模式识别:学前儿童通过观察事物或数字的规律和模式,提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14. 量的概念: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物体的长、短、高、低等量的概念。

15. 数学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数学教育,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直观、活动、趣味的教学方式,培养学前儿童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对3-6岁的儿童进行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概念:教师通过数字卡片、数字游戏等教具,引导儿童认识数字,并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和数量。

通过数数游戏,帮助儿童掌握基本的计数技巧。

2. 形状与空间:通过让儿童观察、比较、分类不同的几何形状,培养他们对形状的认知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积木、拼图等教具,让儿童进行拼装和组合,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大小与比较:教师可以通过将物品进行排序、比较大小,让儿童了解物体的大小关系。

例如,让儿童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积木,或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和长度。

4. 数量与运算: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和故事,引导儿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例如,通过玩具水果的加减法游戏,帮助儿童学习简单的数学运算。

5. 时间与顺序: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帮助儿童理解时间的概念和顺序。

例如,教授儿童如何使用日历和钟表,让他们知道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和活动顺序。

6. 量和度量:教师可以利用容器、秤等教具,让儿童进行量的比较和度量。

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儿童掌握重量、长度和容量等概念。

7. 图形与图像: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的图形和图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图形辨识能力。

例如,让儿童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圆形、三角形等图形。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教授概念和技巧。

通过培养儿童的数学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对一个不确定的情境问题的 发现、探究和思考,进而求得解答的过程。
三、 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 和材料
(一)理论依据:
皮亚杰等建构主义理论
(二)对教师的要求:
1、为幼儿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 2、要为幼儿提供可供其动手操作的多种感性材料,这种材 料应当体现寓教育于乐,生动有趣,多种功能特点。
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二) 从个别到一般
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仅存在一个逐步摆脱具 体形象,达到抽象水平的过程,同时也存在一个从理 解个别具体事物到理解其一般和普遍意义的过程。
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三) 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外部动作:借助于外显的动作,移动数数、点数、掰手指数 内部动作:进行列式运算:2+3=?
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四) 从同化到顺应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儿童适应外部环境的两种形式。 所谓同化,是指个体将外部环境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所谓顺应则是指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
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五) 从不自觉到自觉 小年龄幼儿在掌握数概念的过程中,尚未能从具体的事物 中抽象出本质的、抽象的特征来理解,而停留在具体经验 上、外部动作上、没有思维和语言上的抽象内化来支持。 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学前儿童的这一心理发展特征,充分 认知到语言尤其是抽象、概括的数学语言在数概念获得中 的关键价值,鼓励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用语言概括、表达、 交流,以不断提高幼儿对其动作、思维的意识程度,促进 幼儿的内化,帮助幼儿认知由“不自觉”向“自觉”过渡。
通过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和设计含有数学内容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接触和认识一些粗浅的数学基本知识,逐渐积累有关 数学的感性经验,同时运用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形象化地让幼儿感知数学的美(如科学美、抽象美、创造 美),数学的真实、正确、新奇、普遍和有用,能够为幼儿 以后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概念打下基础。

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儿童数学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儿童数学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儿童数学教育活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数学教育。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幼儿园重视培养的能力之一。

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呢?一、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数学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和思维发展,培养幼儿好奇心、探究精神,提高对世界的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教育,幼儿可以认识数字,掌握数学概念和实际运用,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开展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及内容1. 游戏化幼儿喜欢玩,将数学教育融入到游戏中,不但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

例如,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数字卡牌制作成数学游戏卡,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数字和运算符号;制作数字积木,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数字。

2.情景教学在幼儿园中,数学教育也可以融入到生活中。

例如,在游戏中教授幼儿数字的概念,让幼儿体验数字的大小和数量;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有关数字的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

3.多元互动儿童的数学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还应包括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家中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数学游戏,同时幼儿园也会定期组织亲子活动,以此来促进家校合作,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4.贴合幼儿特点幼儿的认知、思维和语言能力还不成熟,幼儿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为中心,量身定制适合幼儿学习的数学教育内容,将数学知识呈现为幼儿喜欢的、易于理解的形式。

5.运用教学工具数学教育中,教学工具的运用有助于增强幼儿的数学直观形象思维,提高幼儿的操作心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工具可以包括数学卡牌、数字图示、数字拼图、数字积木、数字游戏等。

三、儿童数学教育的注意事项1. 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处在初步阶段,教师应该注意调整教育方式,切莫急躁和过度力求,要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认知水平设置相应的难易度,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保持对数学教育的兴趣。

适龄儿童的早期数学教育

适龄儿童的早期数学教育

适龄儿童的早期数学教育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数学教育在适龄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早期数学教育,儿童可以培养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适龄儿童的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数学思维早期数学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通过数学学习,儿童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儿童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等方式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数学能力早期数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数学能力。

儿童在学龄前阶段对数学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他们能够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快乐地学习数学。

在早期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三、发展空间想象力早期数学教育还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空间想象力。

通过学习几何和图形,儿童可以培养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例如,通过将不同形状的积木组合在一起,儿童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几何概念和属性。

这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空间概念。

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早期数学教育还可以提升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现实世界中广泛应用的学科,通过数学学习,儿童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购物时,儿童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找零,从而应用数学知识到实际生活中。

五、促进整体发展早期数学教育不仅仅对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益处,还对儿童的整体发展有积极影响。

通过数学学习,儿童可以培养注意力、集中力和合作精神等。

此外,数学教育也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有效的早期数学教育方法为了有效地进行早期数学教育,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游戏与互动游戏与互动是早期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和技能。

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数学是一门普遍认为复杂和抽象的学科,然而,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数学教育并不应该仅仅注重于执行计算和解决问题,而是应该通过创造性的游戏和互动学习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概念。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趣和互动的方式来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

第一节:为什么学前儿童需要数学教育学前儿童时期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大脑正在迅速发展,并且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

数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发展数学技能,还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此外,学前儿童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1. 游戏化学习: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应该通过创造性的游戏来进行。

游戏可以激发兴趣和好奇心,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和技能。

例如,在玩具中加入数字和形状,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和操作来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

2. 实际体验:学前儿童需要通过实际的体验来理解数学概念。

他们可以通过接触实际物体,比如积木、珠子和糖果等,来学习计数、分类和排序等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活动来引导儿童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 直观和可视化: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应该注重直观和可视化的教学方法。

使用图形、图像和图片等视觉化工具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使用卡片、贴纸和图表等来展示数字和形状,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4. 跨学科教学:数学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可以通过与语言、艺术和科学的结合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例如,通过诗歌、歌曲和故事来引入数学概念,可以提高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三节:促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活动1. 数字和形状识别游戏:通过展示数字和形状的卡片或图片,鼓励儿童主动识别和命名。

可以使用各种形状的玩具或贴纸来帮助儿童进行形状分类和比较。

2. 数数游戏:通过玩具、珠子或其他实物,鼓励儿童进行数数的游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2、教法:看图谈话,认识时间;游戏认识 (老狼老狼几点了);日常生活活动;讲解演 示法认识时钟,学看整点、半点(讲解用途、 观察认识结构、时针分针转动方向与规律、总 结整点半点关系、巩固练习)
3、注意事项:不倒拨时针、顺序性、先整点 后半点
谢谢!
2、认识10以内的序数
1、目标:序数含义、不同方向确定顺序
2、教法:演示讲解,理解序数含义
操作、游戏练习、渗透练习
3、注意事项:教具排列多样性;
标记序数位置
明确起始点和方向
二、10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教学
1、目标:中班认读,大班书写 2、教法:认读数字1—10(结合数数出
示数字符号;形象记忆;跟读,比较区 别;练习)
第九讲 几何形体、空间、时间教学
一、几何形体教学 1、平面图形 目标:小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中班
(长方形、椭圆形、梯形、图形分类) 教法:感官感知图形(观察、抚摸轮廓;介绍
图形;巩固练习)、重叠法比较认识图形、图 形分割和拼合认识关系、多种方法练习(涂色; 折叠;分类;按图找物;数图形;拼图游戏)
五、国外学前数学教育简况
1、前苏联:列乌申娜《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 的形成》、《幼儿园的计算教学 》、《幼儿园 的计算作业》
2、美国:皮亚杰与幼儿数学教育、凯米幼儿 数学教育课程
3、日本: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对物关系的 教育
4、澳大利亚:情境性(实习场《人是如何学 习的》),区域性,生活性,游戏性,操作性, 讨论性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 课程领域目标(数学教育总目标P58) 年龄阶段目标 (P58—61) 单元目标 (主题单元、时间单元、内容单元) 教育活动目标 (案例分析P221)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一)幼儿期是数概念发展最快时期,为孩子今后数概念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有助于开发儿童智力,提高思维能力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通过数概念和知识的学习,使幼儿理解数的意义。

( 2)使幼儿理解数字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 3)使幼儿能在成人帮助下,感受并认识10以内的数字和计数单位。

( 4)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 5)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所规定的教育任务和要求,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具体内容,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1、直观性原则2、游戏性原则3、生活化原则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与策略1、直观性原则原则指教学内容要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使幼儿易于接受。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多种手段丰富教学的直观性( 2)努力把静态教具变为动态的教具(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促进直观性原则的落实。

2、游戏性原则原则指教学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生活化原则原则指数学教育要联系幼儿生活,要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

4、正面强化原则强化是指为增强一种行为的频率而连续不断地给予一定的刺激。

在数学教育中运用强化原则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两点:( 1)只有当正强化起着积极的作用时,才能运用强化原则( 2)要运用正强化,必须建立在幼儿对所期望行为持续的期待的基础上。

1、创造力和想象力正处于萌芽阶段,而这个时期又是幼儿从不会向逐渐掌握方法过渡的时期。

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学得愉快。

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大树捉小虫》《吹泡泡》等活动。

儿童学前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儿童学前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儿童学前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儿童学前数学教育是儿童在小学入学前接受的数学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培养儿童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些基本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儿童学前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儿童学前数学教育中,引导儿童主动思考、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实践活动和游戏等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给儿童一些有趣的数学难题,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尝试来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培养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造具体的情境和场景,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此方法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数学知识和实际情境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儿童有关时间概念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饭点、上学时间等,从而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概念。

三、多元智能教育多元智能教育是一种关注儿童个体差异的教育方法。

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理论,每个儿童在不同智力领域上都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儿童的多元智能,为他们提供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数学学习任务,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善于逻辑思考的儿童,可以提供更多的数学推理和证明题目;对于善于空间思维的儿童,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几何图形的探索和构造。

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儿童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儿童学前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儿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活动,帮助他们共同构建数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合作学习,儿童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定期观察小组活动,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

五、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具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

儿童早期数学教育的策略和实施

儿童早期数学教育的策略和实施

儿童早期数学教育的策略和实施儿童早期数学教育是指在儿童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阶段,针对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当的教育策略并实施。

早期数学教育对于儿童的数学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数学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儿童早期数学教育的策略与实施方法。

一、培养兴趣与积极性在儿童早期数学教育中,培养兴趣和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数学活动和游戏,如趣味数学拼图、数学乐园等,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给予儿童及时的鼓励和肯定,积极培养其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感到愉快和有成就感。

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早期数学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地向儿童介绍数学概念和技能。

首先,从儿童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引入数学,如通过与儿童一起数物品、数数字、数颜色等方式,让儿童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随后,逐步引入更加抽象和复杂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除法等,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儿童早期数学教育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唱歌、游戏等各种形式,将数学知识与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相结合,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儿童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实践与巩固实践与巩固是早期数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教师应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数学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如使用具体物品进行数学计数、建模等。

同时,通过举办数学竞赛、数学日等活动,激发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巩固已学习的数学知识。

五、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对于儿童早期数学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与教师密切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并在家庭中营造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环境。

同时,学校也应加强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定期组织家庭数学教育培训和讲座,提供家庭数学教育指导,促进家校共同努力,实现儿童早期数学教育的共同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作业第一次作业一次作业1、在量的教学中,幼儿期一般学习()A 自然测量B 计量单位C 标准测量批阅:选择答案:A2、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的年龄一般是()A:3——4岁B:4——4岁半C:5——6岁D:7岁批阅:选择答案:C3、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是()。

A:操作法B:探索法C:发现法D:自主学习法批阅:选择答案:A4、幼儿一般在()年龄段能达到基本数的守恒。

A:3岁半B:4岁C:5岁D:6岁批阅:选择答案:A5、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核心是()A:培养情感、态度B:传授知识C:培养技能D:发展能力批阅:选择答案:A6、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其A: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B: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C:想像能力发展的局限D: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批阅:选择答案:D7、在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提供若干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 ) A:自主意识B:规则意识C:活动意识D:合作意识批阅:选择答案:A8、幼儿的测量活动一般是( )A:目测B:估测C:自然测量D:标准测量批阅:选择答案:C9、把一个正方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将分出的三角形合起来又成为一个正方形,这可以让幼儿感知到( )A:一一对应的关系B:传递关系C:序列关系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批阅:选择答案:A题目:10、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小华上午吃了两块糖,下午吃了许多糖,他一共吃了多少糖?”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A:条件不清楚B:结构不完整C: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批阅:选择答案:A11、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的年龄一般是()A:3 —4岁B:4_4岁半C:5—6岁D:7岁批阅:选择答案:C:12、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的一种表现A:思维过程结果B:概括能力C:分析能力D:比较能力批阅:选择答案:A二、填空题:1、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从实物加减过渡到用符号运算从口头应用题的运算过渡到式题的运算;从逐一加减过渡到按数群加减;从加法到减法2、每个操作活动都由6个要素组成,即目标、材料、规则、形式、指导和评价。

3、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

4、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逐渐过渡的。

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6、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来划分目标,可分为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7、幼儿在学习加减法时,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8、幼儿掌握加减要经过逐一加减到按群加减的发展过程。

9、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是数学地思维10、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三、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哪些?答:(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2、教师应如何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答: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所选经验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是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经验,即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3.引导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的教学策略答:1、从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顺序讲,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上、下因有天、地的不变位置做参照,不会受身体的转动而变化,因此被幼儿最先掌握。

幼儿认识前后、左右通常表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儿童是以实际动作来试验方位,将环境中的物体和他自己的各边相连,比如,将身体直接移到物体和它接触,如果是后退、背向物体,就会说物体在他后面,如果用伸出的左手摸到物体,就说物体在他左边。

在第二阶段,则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以及物体与主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刚开始可能会转身或用手指向物体,渐渐地动作就内化了。

2、幼儿认识空间方位,体现出由近及远逐步扩展的趋势。

即先只限于判断自身范围的位置,再是确定与自身靠近的空间物体的方位定向,最后才能确定与自身较远的空间方位定向。

3、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逐渐过渡的。

即幼儿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先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出发点的。

在此基础上,幼儿逐渐能做到以客体为中心区分空间方位的关系。

4、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从绝对化逐渐过渡到相对化。

即幼儿在开始认识空间概念时,是将诸如"前”"后”"左”"右”这样的方位概念当作永恒不变的方位来理解的,这与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半逻辑性阶段有直接关系。

随着幼儿思维灵活性、相对性的增强,他们才能逐渐领会方位概念的相对意义。

第二次作业一、填空题1、幼儿园数学活动目标表述常见的表述方式有(教师为主体行为表述)和(幼儿为主体行为表述)2、3―4岁的幼儿一般能从1数到10,带有(顺口溜)的性质。

3、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

4、运用(表象)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

5、在量的教学中,幼儿期只是初步学习(直接测量),一般不使用常用的计量单位,即是学习(自然测量)。

6、儿童自然测量过程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一是儿童知道(整体)是由(若干部分)组成;二是(逻辑相加),进行易位和替换的过程。

7、(5――6岁)儿童能理解大小和长度的相对性。

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科,是一门关于(儿童数学学习)和(教学)的学科。

9、幼儿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3岁半)。

10、数学活动目标指数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效果。

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及(幼儿行为)二、单选9A 8D 7B 6A 5A 11A 3B 1D 2D 10A 12A 4A三、论述题1、如何帮助儿童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答:1、从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顺序讲,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上、下因有天、地的不变位置做参照,不会受身体的转动而变化,因此被幼儿最先掌握。

幼儿认识前后、左右通常表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儿童是以实际动作来试验方位,将环境中的物体和他自己的各边相连,比如,将身体直接移到物体和它接触,如果是后退、背向物体,就会说物体在他后面,如果用伸出的左手摸到物体,就说物体在他左边。

在第二阶段,则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以及物体与主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刚开始可能会转身或用手指向物体,渐渐地动作就内化了。

2、幼儿认识空间方位,体现出由近及远逐步扩展的趋势。

即先只限于判断自身范围的位置,再是确定与自身靠近的空间物体的方位定向,最后才能确定与自身较远的空间方位定向。

3、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逐渐过渡的。

即幼儿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先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出发点的。

在此基础上,幼儿逐渐能做到以客体为中心区分空间方位的关系。

4、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从绝对化逐渐过渡到相对化。

即幼儿在开始认识空间概念时,是将诸如"前”"后”"左”"右”这样的方位概念当作永恒不变的方位来理解的,这与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半逻辑性阶段有直接关系。

随着幼儿思维灵活性、相对性的增强,他们才能逐渐领会方位概念的相对意义。

2、学前儿童学习自然测量应注意哪些问题?答:第一,量的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来认识的,因此比较时先要让儿童确定哪两个物体比,比什么,不能只出示一个物阵,问儿童是大是小或是长是短。

第二,让儿童认识量是相对的。

例如,皮球和乒乓球比,皮球大乒乓球小。

在教儿童量的比较时,应该通过三个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帮助儿童认识量的相对性。

第三,教具的选择与使用要正确。

教儿童进行量的比较时,教具的选用很重要。

第四,量的比较时,还应注意教具的摆放。

例如比高矮时,被比较的物体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比较长短时,教具应横过来放,并使一端对齐。

3、简述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经历的阶段。

答:(1)泛化笼统感知阶段。

(2)感知集合的界限阶段。

(3)感知集合的元素阶段。

(4)感知集与子集包含关系阶段。

第三次作业儿童数学教育第三次作业:选择题:1、D 2、B 3、A 4、A 5、A 6、D 7、A 8、D 9、B 10、C 11、D填空题:1、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有:数学集中教育活动、(活动区活动)、数学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

)2、幼儿学习数学时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还有(学习风格)上的差异。

3、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最初不是通过(测量)的方法,而是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物体量的特征。

4、5―6岁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转折期)。

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认知领域目标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情感领域目标指(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

7、考虑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应从儿童的数学的(思维特点)及(本身年龄特点)出发,避免单一枯燥的灌输方式。

8、数学的特点有(逻辑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结论的确定性)9、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为教师组织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10、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不论是集体很多形式,还是小组活动形式,儿童的(操作活动)都是教育很多的基本部分论述题: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哪些?答:(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2、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应遵循哪些要求。

?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原则。

(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除应遵循以下原则外,还应考虑以下要求。

(一)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启蒙性;(二)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生活性;(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可探索性;(四)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系统性。

3、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密切联系生活原则。

?答: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的源泉。

幼儿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