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
一、教案主题:数字1-10的认识1. 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认识数字1-1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数字1-10,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
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3.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1-10、教学课件、实物道具、画纸、彩笔等。
4. 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数数游戏,如数数接龙、快速数数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引入新课:通过教学课件展示数字1-10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数字名称。
(3)教学互动: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逐个认识数字1-10,并能够正确指出对应的数字。
(4)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数字排序、数字连线等,让幼儿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数字1-10的大小顺序,让幼儿能够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6)课后作业: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数字1-10的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案主题:几何图形的认识1. 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基本几何图形,能够正确指出对应的图形。
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名称。
3. 教学准备:几何图形卡片、教学课件、实物道具、画纸、彩笔等。
4. 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拼图游戏,如拼凑出不同的图形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引入新课:通过教学课件展示基本几何图形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名称。
(3)教学互动:教师出示几何图形卡片,引导幼儿逐个认识基本几何图形,并能够正确指出对应的图形。
(4)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几何图形分类、几何图形拼图等,让幼儿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儿童数学教育教案
儿童数学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具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数字:认识0-9数字及其大小关系。
2. 计数:通过实物、图片和图形等方式进行数的计数。
3. 加减法:通过具体问题和实例引导掌握简单的加减运算。
4. 数量和形状:认识不同形状和数量的物体。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各种物体,并提问如:“你看到了哪些东西呢?”- 引导学生逐个数数并介绍每个物体的形状和数量。
2. 数字认知(10分钟)- 准备卡片,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0-9。
- 让学生轮流选择一张卡片,大声读出数字并展示相应的手指个数。
- 引导学生比较数字大小,并进行相关练习。
3. 计数练习(15分钟)- 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如水果、动物等。
- 让学生用手指、眼睛或者指点物品的方式进行数的计数,并回答相关问题。
- 利用游戏、歌曲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计数的理解。
4. 加减法引入(10分钟)- 用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如:“小明有2个苹果,再给他1个苹果,一共有几个?”-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并解释相应的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
5. 加法练习(15分钟)- 利用游戏或实物进行加法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加法的基本技巧。
-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加法例子,并对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6. 减法引入(10分钟)- 用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减法,如:“小明有3个苹果,吃掉1个苹果,还剩下几个?”-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并解释相应的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
7. 减法练习(15分钟)- 利用游戏或实物进行减法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减法的基本技巧。
-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减法例子,并对减法进行巩固练习。
8. 形状和数量(15分钟)-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和数量的物体,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 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和数量,并互相描述或进行比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案概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培养儿童基础数学能力和兴趣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套系统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案,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有效地引导儿童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帮助学前儿童建立数学基础概念。
3.发展学前儿童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前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数的认知•学前儿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和游戏认识数的概念。
•引导学前儿童掌握1-10的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利用故事、歌曲等方式帮助学前儿童理解数的概念。
数学逻辑推理•培养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逻辑推理游戏和问题解决训练。
•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分类、比较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几何图形•教授学前儿童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四边形、三角形等。
•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计数与排序•帮助学前儿童掌握计数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简单的计数练习。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排序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性和分类能力。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利用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前儿童亲身体验数学,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故事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前儿童接触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家庭辅导家长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辅导孩子: - 与孩子一起玩各种数学游戏。
- 鼓励孩子参与家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 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数学的情况。
结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提供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方案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学前儿童数学教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案教案一:认识数字1-10目标:让学前儿童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数字1-10。
教学内容:1. 通过教具或卡片展示数字1-10,引导学生认知并模仿书写数字。
2. 利用游戏或活动巩固学生对每个数字的认知:a. 数字连连看:在卡片上写上数字,让学生找出相同的数字并连起来。
b. 数字排序:给学生一堆数字卡片,让他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c. 数字找茬:给学生两张卡片,让他们找出不同的数字并说出来。
d. 数字拼图:将数字拆分成适当的拼图形状,让学生根据形状拼出对应的数字。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一个数字卡片,让学生猜测是哪个数字,然后教师说出数字并示范正确的书写方式。
2. 认知练习:展示数字1-10的卡片,让学生依次说出对应的数字,并模仿教师的书写动作。
3. 游戏活动:选择一个或多个游戏活动进行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知。
4. 总结:复习今天学习的数字,并鼓励学生继续练习书写数字1-10。
教案二:认识几何形状目标:让学前儿童能够认识并正确命名常见的几何形状。
教学内容:1. 通过教具或图片展示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矩形等),引导学生认知并说出形状的名称。
2. 利用游戏或活动巩固学生对每个形状的认知:a. 形状配对:给学生两种形状的卡片,让他们找出相同的形状并连起来。
b. 形状找茬:给学生两张图片,让他们找出不同的形状并说出来。
c. 形状拼图:将形状拆分成适当的拼图形状,让学生根据形状拼出完整的图案。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一个形状,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形状,然后教师说出形状的名称并示范正确的书写方式。
2. 认知练习:展示不同的形状卡片,让学生依次说出对应的形状名称。
3. 游戏活动:选择一个或多个游戏活动进行巩固学生对形状的认知。
4. 总结:复习今天学习的形状,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命名不同的形状。
学前儿童数学启蒙教育基础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数学启蒙教育基础活动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前儿童提供一系列基础数学启蒙活动,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通过该教案的实施,学前儿童将能够初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前儿童初步认识数字和数量。
2. 培养学前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游戏和活动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
4. 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数字认知:学前儿童通过图示、玩具等方式初步认识数字1-10,并能够用手指和眼睛表示相应的数字数量。
2. 数量比较:通过游戏和实物对比,帮助学前儿童理解数量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3. 数字顺序: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帮助学前儿童初步掌握数字的排列顺序。
4. 数字运算: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引导学前儿童实现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5. 几何形状:通过游戏和实物展示,帮助学前儿童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6. 量的测量: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引导学前儿童初步认识长度、容量和重量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1. 游戏引导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前儿童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 实物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帮助学前儿童直观地认识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3. 群体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培养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流程1. 游戏活动 - 认识数字- 使用数字图示和玩具引导学前儿童初步认识数字1-10。
- 利用拇指和其他手指表示相应数字的数量。
2. 实物对比 - 数量比较- 准备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实物,让学前儿童进行数量比较,例如比较两个苹果的数量。
- 引导学前儿童用“多”和“少”来描述不同数量的实物。
3. 游戏歌曲 - 数字顺序- 教唱关于数字顺序的歌曲,例如《数数歌》。
- 让学前儿童按照歌曲的顺序排列数字图示或玩具。
学前儿童数字教育基础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数字教育基础活动教案导言:数字教育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字教育,学前儿童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教案旨在设计一系列基础活动,帮助学前儿童打下数字教育的基础。
一、活动名称:数字游戏活动目标:通过游戏,让学前儿童认识和理解数字的概念。
活动过程:为每个学前儿童准备一些带有数字的卡片,要求他们按照数字的顺序排列卡片。
然后,让他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比如通过投掷骰子来识别骰子上的点数。
最后,让学前儿童在小组内展示他们所使用的数字,并互相交流探讨数字。
二、活动名称:数字绘画活动目标:通过绘画,帮助学前儿童巩固对数字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过程:给学前儿童一些不同的颜色和形状的数字卡片,让他们使用这些卡片进行绘画创作。
在绘画过程中,引导学前儿童将数字与物体进行关联,例如,将数字“1”绘画成一个苹果,将数字“2”绘画成两只小鸟等等。
在绘画完成后,让学前儿童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用数字对作品进行编号。
三、活动名称:数字拼图活动目标:通过拼图游戏,让学前儿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巩固对数字的理解。
活动过程:为学前儿童准备一些数字拼图,每个拼图上有一个数字和相应的数量的图案,比如数字“3”上有三个苹果图案。
让学前儿童根据数字和图案,完成拼图。
同时,鼓励学前儿童进行数字的口头表达,例如:“这个拼图上有数字‘2’,我需要找到两个星星图案来完成它。
”在完成拼图后,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数字的回顾和总结。
四、活动名称:数字探索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探索,帮助学前儿童发现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过程:带领学前儿童到周围的环境中,例如教室、花园、超市等,寻找和识别数字的存在。
让学前儿童数一数教室中有多少张桌子、花园里有多少朵花等等。
同时,鼓励学前儿童进行数字的比较和排序,例如:“教室里有两张桌子,比花园里的桌子少。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前儿童将数字和实际生活相连接。
学前班数学教案设计(精选6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设计(精选6篇)学前班数学教案设计篇1活动目标:1、幼儿利用层级分类板将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图形进行二级次分类。
2、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3、在“闯关游戏”中充分体验分类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形宝宝,引入主题。
“今天除了客人老师,还有谁来到了我们班?是什么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来干什么呢?”二、在闯关游戏中把图形二次分类。
1、闯关开始:请观看唐老鸭设计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应该怎么走?幼儿尝试操作。
2、幼儿操作,看标记把图形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3、继续闯关:(1)小组讨论路线图;(2)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方法;(3)幼儿操作,教师巡导;(4)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一起验证。
三、闯关成功。
请幼儿讲讲在这次闯关游戏中的感觉?学前班数学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1—2;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1—2;4、会写1和2;教学重、难点:写1和2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1—2、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1—220分钟,写1和215分钟,5分钟互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小朋友们会数数吗?那你们知道数字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吗?(阿拉伯数字)那你在哪见到过数字?(出示课件)2、师:从今天起咱们就要来学习这些数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
咱们要来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数字学得好!二、新授1、师: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
你们知道哪个手指表示1吗?那你觉得哪个手指做起来最舒服?那我们可以用食指表示1。
谁会写1,那就更厉害了。
(指名)2、齐读,指名读。
3、师:1像什么?(1像铅笔来写字)(出示课件)4、(出示课件)咱们来数一数5、师:这有几只小鸭?(出示课件)引出2有谁会写2?(指名)(齐读)6、师: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用手指怎么表示呢?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数学活动的引导,培养学前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前儿童对数的认知,包括数量、顺序和分组的概念;2. 培养学前儿童对基本几何形状的认识,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3. 发展学前儿童的数数能力,并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4.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和推理思考。
二、教学内容1. 数量概念教学:通过数学游戏和实物模型的引导,让学前儿童理解不同数量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记忆不同数量的物品。
2. 形状认知教学: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前儿童辨别不同形状,并利用教具进行分类和组合。
3. 数数能力训练:通过数歌、数手指和数物品等方式,帮助学前儿童掌握基本的计数技能,并培养他们对数量的直观感知。
4.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前儿童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实践。
5. 问题解决和推理思考:通过给学前儿童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步骤1. 概念引入:通过数歌、儿童故事等方式引入数学概念,激发学前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物操作:以具体的物品或教具展示不同数量和形状,让学前儿童进行观察和感知,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组合。
3. 数学游戏:设计一些适合学前儿童的数学游戏,如找出相同数量的物品、找出特定形状等,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
4. 数学实践:在学前儿童的生活情境中,引导他们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初步实践,如在玩具清点中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5. 问题解决:给学前儿童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推理和解答,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6. 总结复习:通过回顾学过的知识,让学前儿童进行总结和复习,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前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以及他们对问题的解答和推理能力的展示,评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
学前班数学教案《区分左右》(通用8篇)
学前班数学教案《区分左右》(通用8篇)学前班《区分左右》篇1活动目标:1、感知左、右,能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区分。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尝试做出迅速的判断和反应。
3、在区分左右的过程中加强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重点: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活动准备:几何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手势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一)说说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师:今天,张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一项新的本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学得很好。
你们有信心吗?师:请举起手说:“我最棒!”师:请把手举得高高的,想想你举的是哪一只手?师:你的右手能干什么?你的左手能干什么?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
靠近左手这边的是左边,靠近右手这边的就是右边。
(二)说说身体上和身边的左右。
师:那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哪些也像我们的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呢?(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师:那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呢?(三)听口令做游戏师:哇,你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这么多左边和右边的东西,那现在我们就和身体上的左右玩个游戏吧。
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脚,右手摸右脚;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
(速度由慢到快)二、在操作中区分左右。
师:“你们做得真好,这里有一位小朋友用左手和右手做了很多动作,它想请你们猜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图片。
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猜,这些动作分别是哪只手做出来的?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动作的图片。
让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上的手势是左手做出的还是右手做出,并将图片按左手、右手归类摆放。
(一)出示手势图,辨别前四张。
师:先看第一排,看看第一张是哪只手做出来的动作?你是怎么知道的?(模仿图片上的手势动作来区分左右)那老师就把右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右边,左手做出来的动作放到左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内容和范围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可分解为数学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次。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1、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动作技能领域,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的发展。
2、按数学教育的不同内容来分:包括集合与对应、分类与排序、10以的初步数概念及加减运算、量、几何形体、时间与空间六个方面。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2001年7月由教育部颁布并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科学领域的总目标:第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第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数学作为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总目标也同样涵盖了儿童发展的认知、情感与态度以及操作技能三个方面,具体表述如下:㈠认知方面的目标⑴帮助儿童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⑵培养儿童运用数的相关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儿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过程、结果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⑴培养儿童对周围生活中事物的数、形、量、空间与时间等的兴趣,喜欢参与数字活动与游戏,具有好奇心、探究欲;⑵初步培养儿童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
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⑴培养儿童正确使用数字活动材料的技能;⑵培养儿童养成做事认真、仔细、坚持、克服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1、小班⑴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⑵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⑶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⑷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⑸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4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学前儿童数学归纳与演绎教案
学前儿童数学归纳与演绎教案一、引言在学前教育中,数学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前儿童数学归纳与演绎教案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数学推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学前儿童数学归纳与演绎教案,通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归纳与演绎,学前儿童将能够:1. 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如数字、形状和数量等;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3. 锻炼观察力和思考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图形卡片、计数器等;2. 班级:确保课堂环境整洁、安全,并为每个学生提供充足的座位空间;3. 教材:根据学龄儿童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数学教材;4. 时间安排: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时间安排每堂课的时长。
四、教学步骤1. 数字认知-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并让他们通过看数字的形状和数量来认识数字;-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班级中数一些物体,并与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对应。
2. 形状识别-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卡片,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形状,然后请他们在班级中找到相应形状的物体。
3. 数量比较- 给学生展示两组物体,数量不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组物体,并询问哪一组数量更多或更少。
4. 数字排序- 将一些数字卡片混合在一起,让学生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 引导学生讨论排序的规则,并共同完成数字排序的任务。
5. 归纳与演绎- 给学生展示一系列的数字或形状示例;-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总结,归纳出其中的规律,并预测下一个可能的数字或形状。
六、教学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逐个回答,以评估他们对数字、形状和数量的理解。
2.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记录并评估其学习表现。
七、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以下内容:1. 数学游戏:通过数学游戏提供更多的数学实践和思维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数字1-10,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5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数字1-5的读写,认识数字间的顺序。
2. 第二课时:认识数字6-10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数字6-10的读写,认识数字间的顺序。
3. 第三课时:比较大小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用相应的词汇表达。
4. 第四课时:比较多少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并用相应的词汇表达。
5. 第五课时:长短比较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相应的词汇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趣味性、互动性的游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3. 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直观物品,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
4. 分组合作法: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大小比较卡片、长短比较卡片、实物等。
2.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操作和活动。
3. 教学素材:相关童话故事、儿歌、动画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表现。
4. 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幼儿进行数学知识的测试,评估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课时:认识圆形和正方形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和正方形,学会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7. 第七课时:认识三角形和长方形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三角形和长方形,学会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学前儿童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教案教案:学前儿童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前儿童建立数学应用的概念和意识。
2. 培养学前儿童的数学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前儿童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础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2. 数学应用题的引入和练习。
3. 培养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情景中的数学应用问题,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儿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前儿童参与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活动导入:与学前儿童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场景,如购物、做饭等。
2. 复习基础知识:恢复课堂氛围,回顾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如数字、形状、颜色等。
3. 引入数学应用题:通过展示图片或故事情节,向学前儿童介绍一个数学应用题,如小明家里有3个苹果,他吃了1个,还剩几个?4.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前儿童自由讨论,尝试给出解题思路和答案。
第二课时:5. 游戏活动:设计一个数学观察游戏,如在教室中隐藏一些数字卡片,学前儿童需要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如数字卡片的顺序、大小等。
6. 分组讨论:将学前儿童分组,让他们讨论并解决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应用问题,如分配零食、计算玩具的数量等。
7. 整理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思路。
第三课时:8. 计算游戏:设计一个数学计算游戏,如让学前儿童分组进行计算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地解决一系列数学应用问题。
9. 创建情景:在教室中创设一些数学应用的情景,如超市、邮局等,让学前儿童通过角色扮演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10. 总结讨论:引导学前儿童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和方法。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游戏和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回顾学前儿童的解题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前儿童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学习体会。
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 教案
实践练习(45分钟)
1.该活动的活动目标是什么?
2.教师是如何紧扣活动目标指导幼儿学习的?
3.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操作练习
活动设计:每一位同学利用课后时间设计一个“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并每班自荐2人根据自己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10-15分钟的试教,然后由全体同学进行评课。
知识梳理(板书设计)(4分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将板书加入思维导
图的理念,在学生们已
经较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图
表的形式进行归纳总
结,力求在视觉上给学
生更加清晰的认识。
课后拓展
继续完善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并在班级同学之间尝
试组织实施。
了解学生上课学习情
况,并检测学以致用的
能力。
教学反思。
学前儿童数学建模基础教学教案
学前儿童数学建模基础教学教案引言:学前儿童的数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至关重要。
数学建模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儿童培养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套基础的学前儿童数学建模教学方案,以引导儿童进入数学世界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前儿童合作学习的能力;4. 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建模基础知识:引导学前儿童了解什么是数学建模,以及数学建模的应用领域;2. 探索实物模型:通过引导学前儿童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培养其观察能力;3. 复杂数量的运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培养学前儿童对数量运算的理解;4. 探索几何形状:通过参与制作和操纵几何形状,培养学前儿童对空间和形状的感知;5. 利用数字游戏培养逻辑思维:通过数字游戏的方式,锻炼学前儿童的逻辑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 情景教学法:通过场景设置,创设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3. 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来激发学前儿童思考和表达,促进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发展;4. 游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游戏方式,增加趣味性,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起学前儿童对数学建模的兴趣;2. 数学建模基础知识的讲解:介绍什么是数学建模,以及数学建模的应用领域;3. 实物模型的探索活动:引导学前儿童观察、比较和分类实物模型,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4. 复杂数量的运算:通过实际情境,让学前儿童参与数量的加减活动,培养他们对数量的理解;5. 几何形状的探索活动:引导学前儿童参与制作和操纵几何形状,培养他们对空间和形状的感知;6. 数字游戏的开展:设计一些适合学前儿童参与的数字游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7. 总结反思:引导学前儿童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前宝贝数学启蒙教案
学前宝贝数学启蒙教案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对于学前宝贝来说,数学启蒙是培养他们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学前宝贝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我们制定了一份《》。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前宝贝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建立学前宝贝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数字和形状;3.培养学前宝贝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二、教学内容1.认识数字: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帮助学前宝贝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地书写和读出这些数字;2.认识形状: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活动,帮助学前宝贝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3.数数游戏:通过数数游戏,让学前宝贝掌握简单的数数方法和数数的顺序;4.数量比较:通过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帮助学前宝贝理解“多”和“少”的概念;5.数量排序:通过将物品按照大小、高矮等属性进行排序,培养学前宝贝的排序能力;6.找规律:通过观察物品的特点,帮助学前宝贝发现规律,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预测。
三、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和实物等,引发学前宝贝的兴趣和好奇心;2.示范教学:通过示范和操练,帮助学前宝贝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操作方法;3.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前宝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前宝贝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5.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前宝贝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前宝贝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2.游戏评价:通过游戏活动的评价,了解学前宝贝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作品展示:通过学前宝贝的作品展示,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4.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了解学前宝贝的整体学习进展和成长情况。
通过《学前宝贝数学启蒙教案》,我们希望能够在学前宝贝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学前儿童创新数学游戏教案
学前儿童创新数学游戏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在学前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数学教育一直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然而,为了提高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可能显得单调且缺乏趣味性。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种创新的数学游戏教案,旨在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
二、教案目标设定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数学概念和技能;4. 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案内容和活动设计1. 活动一:形状拼图游戏目标:培养幼儿对不同形状的认知和区分能力。
活动步骤:教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拼图,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每个拼图被分为若干碎片。
幼儿需要根据形状特征将碎片拼图还原,并进行形状命名。
2. 活动二:数量比较游戏目标:培养幼儿对数量的感知和比较能力。
活动步骤:教师准备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物品,如糖果、玩具等,并将每个物品放在有序排列的盒子中。
幼儿需要观察并比较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数量,然后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盒子。
3. 活动三:数学拼字游戏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拼写能力。
活动步骤: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并放置在教室的不同角落。
幼儿需要找到并收集卡片,然后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拼出数字序列。
4. 活动四:迷宫寻宝游戏目标: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方向感。
活动步骤:教师在教室或者室外绘制一个简单的迷宫,迷宫中隐藏着宝藏。
幼儿需要按照提示卡片上的指示,在限定时间内找到隐藏的宝藏。
四、教案评估方式1. 观察记录法: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做出记录。
2. 问答评估法:通过与幼儿进行简短的问答对话,检查他们对数学概念和技能的理解情况。
3. 游戏表现评估法:通过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如速度、准确性等,评估他们在数学游戏中的表现。
五、教案延伸1. 教师可以设计更多不同主题和规则的数学游戏,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学前儿童数理逻辑启蒙教案
学前儿童数理逻辑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前儿童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2. 增强学前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3. 提升学前儿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和顺序排列;2. 相同与不同的概念;3. 数量和形状的对应关系;4. 控制和排序的训练;5. 图形组合与分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形状卡片、图形拼图、计数棋盘等;2. 材料准备:白板、彩色粉笔、绘画纸和颜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故事、歌曲或图片等形式,呈现数理逻辑启蒙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数字的认识和顺序排列首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教授学前儿童基础的数字认识。
然后,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按顺序排列数字卡片,巩固数字的认知和顺序的掌握。
3. 相同与不同的概念通过展示具有相似特征的物体和具有差异特征的物体,培养学生对相同与不同的辨别能力。
可以使用形状卡片或图片进行教学。
4. 数量和形状的对应关系通过探索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和形状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使用计数棋盘或图形拼图进行教学。
5. 控制和排序的训练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控制和排序的训练,例如要求学生按照一定规则排列颜色卡片或大小卡片等。
6. 图形组合与分类通过图形拼图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图形组合和分类能力。
7. 结束环节进行简单的复习和总结,可以通过歌曲或绘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口头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数理逻辑启蒙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延伸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数理逻辑游戏和拼图等启蒙素材,供他们自主学习;2. 播放有关数理逻辑的动画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 组织数理逻辑启蒙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前儿童能够初步掌握数理逻辑思维,提高了问题解决和观察分析能力。
学前教育幼儿数学活动设计《认识“1“和“许多”》教案
任教班级
小班
作者及工作单位
幼儿园
主要领域
数学
教育活动设计意图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小结:许多的票可以分成一张一张的票,也就是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2、进游戏宫
提出要求:进游戏宫时不拥挤,请宝宝们把票交给游戏宫的老师后才能进去(待幼儿全进去)。师问:“宝宝们,你们的票呢?”(全都交给游戏宫的老师了)有多少呢?(许多)
小结:一张一张的票收起来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张票,也就是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教育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正好,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游戏宫去玩一玩,看一看。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
二、认识“1”和“许多”
1、发门票
“游戏宫到了,可游戏宫不能随便进去,要有门票才能进去。”师问:“你们有门票吗?”(没有)“那妈妈有票吗?”(有)“有多少?”(‘许多’反复说三遍)
提出要求:现在妈妈把票发给宝宝,你们要告诉妈妈你拿到了几张票?票发完后问:“妈妈手中有票吗?有几张?还有的票呢?
现在妈妈要看看那只小白兔听的清做的对,妈妈敲一下鼓宝宝就挑一下;妈妈敲许多下宝宝就要跳许多下。(幼儿反复练习)接着妈妈说:“你们看,菜地里有多少个萝卜?(许多个)现在请宝宝每人拔一个萝卜”(强调每人拔一个)。问:“你们手上有几个萝卜?”(1个)师:“请兔宝宝把萝卜放进篮子里。”(待萝卜全放进篮子)问:“篮子里有多少萝卜?”(许多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表1—1物理知识与逻辑—数理知识的联系
物理知识
逻辑—数理知识
不同点
1、有关事物性质的知识
2、来源于物体的外部特征和 动作
3、“简单抽象”
1、反映的是事物之间 关系的知识
2、来源于物体内在的 关系
3、“反省抽象”
相同点 通过人们和物体的相互作用来获得
• (二)数学知识的本质
• 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高度抽象化 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
面的启蒙教育,它的外延比较大,包括幼儿园数学教育、 幼儿家庭数学教育(家长对幼儿进行的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和幼儿社会数学教育(社会方面对幼儿进行的幼儿数学启 蒙指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就 是指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数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包括专 门为幼儿设计和组织的教学活动、幼儿园综合教育活动或 幼儿园各科教育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教育方面的内容,以及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数学教育。
大小、形状或其他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的分类、 排序活动。
• 这种活动要求幼儿改变思维方向,对同一对象从 不同方面进行观察、思考,加快思维的速度,进 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思考题
• 1、为什么我们应该立足于中义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观念, 提倡广义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早期数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与 作用的理解。
2000年。 • 6、周欣著:《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 7、张慧和、张俊主编:《幼儿园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 • 8、曹能秀著:《幼儿数学教育》,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含义: • 一、广义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方
• 二、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 儿童的逻辑包含了两个层面:动作的层面和抽象的层面。 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遵循着从动作的层面向抽象的层面转 化的规律。其特点有 :
• (一)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动作
• 1、学前儿童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
• 2、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来 自于对动作水平具有逻辑意义的概括和内化。
• (一)儿童的发展 • (二)社会的要求 • (三)学科的特性 • (四)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
• 从纵向的角度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 层次结构;从横向的角度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有不同的分类结构。
•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 • 2、年龄阶段目标 • 3、教育活动目标(“系列活动”目标/“独立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
参考书目
• 1、黄瑾编著:《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 2、列乌申娜(苏):《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人民教育出 版社,1982年。
• 3、R·W·柯普兰(美):《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年。
• 4、林嘉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 5、金浩主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应当体现寓教育于乐,生动有趣,多种功能特点。
• 四、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 五、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考题
• 你认为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那些任务最重要,为什么?
第二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 目标和内容
•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 1、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
• 表2—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
基础
• (一)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二)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 1、概念:
• 敏捷性通常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即反应的快与慢。
• 灵活性是指思维的灵活程度,即善于改变思维的 方向,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
• 2、举例:让儿童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
• 二、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一)逻辑思维能力 • (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 (一)理论依据: • 皮亚杰等建构主义理论 • (二)对教师的要求: • 1、为幼儿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 • 2、要为幼儿提供可供其动手操作的多种感性材料,这种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
• 一、数学知识的本质 • (一)皮亚杰对知识的分类 • 1、皮亚杰把知识分为三类: • (1)物理知识——有关事物性质的知识; • (2)逻辑—数理知识——反映的是事物之间关系的知识; • (3)社会知识——依靠社会传递(如教师传递)而获得
的知识。
• 2、物理知识与逻辑—数理知识的联系
• (二)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
•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建立,不仅依赖于动作,同时 还依赖于具体的形象。
• 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 (一)从具体到抽象 • (二)从个别到一般 • (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 (四)从同化到顺应 • (五)从不自觉到自觉 • (六)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思考题
• 在学前儿童的早期数学学习中,其心理发展呈现出什么性 质特点,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三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一、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 对于学前阶段的数学启蒙教育而言,其首要任务就是培养
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愿望,激发儿童的好奇、 好问、猜想和思考,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的神秘世界。
• 三、狭义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园数学教学,是指 专门为幼儿设计和组织的数学教育活动,它是有时间保证 的,每周进行2—4次,每次30分钟左右。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 一、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教材 •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数学的兴趣 • 三、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 四、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可以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