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发生电路习题及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电路习题第六七章含答案

电路习题第六七章含答案

习题第六、七章1. 根据元件的V AR 直接填写图中的未知量。

当i =4A 时,则u =___________,当i =2e -2t A 时,则u =____________。

2. 图示电路,电感上的电流波形如图所示,求电压u (t)和电感吸收的功率p(t), 并绘出它们的波形。

3. 图示电路中:R 1=10Ω,R 2=4Ω,R 3=15Ω,L=1H ,电压u 1的初始值为u 1(0+) = 15V ,求零输入响应u L (t)。

4. 根据元件的V AR 直接填写图旁的未知量。

当u =5V 时,则i =___________, 当u =7e -2ti =___ ________,5. 图示RC 电路,原处于直流稳态,当t=0时,开关从1投向2。

试按u C (t) 的三要素定性作出u C (t) 的波形图。

)6. 根据元件的V AR 直接填写图中的未知量。

当u c=3V 时, 则i = ,当uc =e -3t V 时,则u = 。

7. 图示电路中,开关合在1时已达稳态。

t=0时开关由1合向2,求t>0时的u L (t)。

8. 图示电路,电容上的电流波形如图所示, u (0)=0,求电压u (t),并画波形。

9. 图示电路中,U c =50V ,R 1 =5Ω,R 2 = R 3=10Ω,C= 0.5F ,I s =2A ,电路换路前已达到稳态,求s 闭合后电容上的电压u c (t)。

10. 按元件的V AR 直接填写图旁的未知量。

当i L =1A 时,则i =__________, 当 i L =e -t A 时,则i =__________。

11. 图示RC 电路,原处于直流稳态,当t=0时,开关从1投向2,试按u C (t)的三要素定性作出u C (t)的波形图。

)12. 图示电路中,u s =2V ,R 1=1K Ω,R 2=2KΩ,C=300μF ,t <0时电路处于稳态,在t = 0时,将开关s 闭合,求u c (t)。

模电(第四版)习题解答

模电(第四版)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童诗白华成英主编自测题与习题解答目录第1章常用半导体器件‥‥‥‥‥‥‥‥‥‥3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14 第3章多级放大电路‥‥‥‥‥‥‥‥‥‥‥31 第4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41 第5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50 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60 第7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74 第8章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90 第9章功率放大电路‥‥‥‥‥‥‥‥‥‥‥114 第10章直流电源‥‥‥‥‥‥‥‥‥‥‥‥‥126第1章常用半导体器件自测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填入空内。

(1)在N 型半导体中如果掺入足够量的三价元素,可将其改型为P 型半导体。

( √ )(2)因为N 型半导体的多子是自由电子,所以它带负电。

( ×)(3)PN 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结电流为零。

( √ )(4)处于放大状态的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是多子漂移运动形成的。

( ×)(5)结型场效应管外加的栅一源电压应使栅一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R大的特点。

( √)其GSU大于零,则其输入电阻会明显变小。

( ×) (6)若耗尽型N 沟道MOS 管的GS二、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l) 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变窄B.基本不变C.变宽(2)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C 。

A.正向导通B.反向截止C.反向击穿(3)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B 。

A.前者反偏、后者也反偏B.前者正偏、后者反偏C.前者正偏、后者也正偏(4) U GS=0V时,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A 、C 。

A.结型管B.增强型MOS 管C.耗尽型MOS 管三、写出图Tl.3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

数字电路习题-第七章

数字电路习题-第七章

第七章 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是反馈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集成电路器件,它在系统中起着“数字至模拟”或“模拟至数字”的桥梁性作用。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他们的主要性能指标和使用方法。

第一节 基本知识、重点与难点一、基本知识(一)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转换速度、转换精度、抗干扰能力等。

在选用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时,一般根据这几个性能指标综合考虑。

分辨率和转换误差影响D/A转换器的精度,转换时间影响转换器的转换速度。

A/D转换器是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转换过程包括采样、保持、量化和编码4个步骤。

D/A转换器是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它通过电阻网络、模拟开关和运算放大器将数字量转换成电流,再用加法器将各有效支路电流相加并转换成电压。

(二)D/A转换器1.权电阻网络权电阻网络由一组电阻组成,其中每个权电阻的阻值与该电阻所对应的权位成反比。

使流过每个接到基准电源U REF上电阻的电流和对应的权值成正比。

权电阻网络D/A转换器的优点是电路结构简单,所用元器件数量较少。

但当二进制数位较多时,权电阻值种类多,且阻值分散,使得转换精度较低。

2.R-2R网络R-2R网络D/A转换器中各支路的电流直接流入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它们之间不存在传输误差,因而提高了转换速度,减小了动态过程中在输出端可能出现的尖峰脉冲。

由于只采用了R和2R两种阻值,因此能比较容易保证电阻网络的精度,也容易集成化。

3.集成D/A转换器目前市场集成D/A转换器的芯片种类较多,可根据电路系统要求的技术参数,参考数据手册,综合考虑选用集成D/A转换器。

(三)A/D转换器1.并行比较型A/D转换器并行比较型A/D转换器是高速A/D转换器,其转换不需要反复,在所有种类A/D转换器中转换速度最快。

然而这种A/D转换器的缺点是分辨率低,比较器的数量也随着数字量的增加而增加。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解答第1章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解答第1章

第一章习题解答题1.1 电路如题图1.1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两端的电压UAO。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分析:二极管在外加正偏电压时是导通,外加反偏电压时截止。

正偏时硅管的导通压降为0.6~0.8V 。

锗管的导通压降为0.2~0.3V 。

理想情况分析时正向导通压降为零,相当于短路;反偏时由于反向电流很小,理想情况下认为截止电阻无穷大,相当于开路。

分析二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的基本方法为“开路法”,即:先假设二极管所在支路断开,然后计算二极管的阳极(P 端)与阴极(N 端)的电位差。

若该电位差大于二极管的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正偏而导通,其二端的电压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如果该电位差小于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反偏而截止。

如果电路中存在两个以上的二极管,由于每个二极管的开路时的电位差不等,以正向电压较大者优先导通,其二端电压为二极管导通压降,然后再用上述“开路法”法判断其余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路中有多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判断为:对于阴极(N 端)连在一起的电路,只有阳极(P 端)电位最高的处于导通状态;对于阳极(P 端)连在一起的二极管,只有阴极(N 端)电位最低的可能导通。

图(a )中,当假设二极管的VD 开路时,其阳极(P 端)电位P U 为-6V ,阴极(N 端)电位N U 为-12V 。

VD 处于正偏而导通,实际压降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

理想情况为零,相当于短路。

所以V U AO 6-=;图(b )中,断开VD 时,阳极电位V U P 15-=,阴极的电位V U N 12-=, ∵ N PUU < ∴ VD 处于反偏而截止∴ VU AO 12-=; 图(c ),断开VD1,VD2时∵ V U P 01= V U N 121-= 11N P U U > V U P 152-= V U N 122-= 22N P U U<∴ VD1处于正偏导通,VD2处于反偏而截止V U AO 0=;或,∵ VD1,VD2的阴极连在一起∴ 阳极电位高的VD1就先导通,则A 点的电位V U AO 0=,而 A N P U UV U =<-=2215∴ VD2处于反偏而截止 图(d ),断开VD1、VD2,∵ V U P 121-= V U N 01= 11N P U U < V U P 122-= VU N 62-= 22N P U U <;∴ VD1、VD2均处于反偏而截止。

第9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

第9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

第9章 信号发生电路自测题填空题1.正弦波振荡电路属于 反馈电路,它主要由 、 、 和 组成。

其中, 的作用是选出满足振荡条件的某一频率的正弦波。

2.自激振荡电路从1AF >到1AF =的振荡建立过程中,减小的量是 。

3.RC 正弦波振荡电路、LC 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是按组成 的元件不同来划分的。

若要求振荡电路的输出频率在10kHz 左右的音频范围时,常采用 元器件作选频网络,组成 正弦波振荡电路。

4.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为了满足振荡条件,应引入 反馈;为了稳幅和减小非线性失真,可适当引入 反馈,若其太强,则 ,若其太弱,则 。

5.在 型晶体振荡电路中,晶体可等效为电阻;在 型晶体振荡电路中,晶体可等效为电感。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基本上取决于 。

6.当石英晶体作为正弦波振荡电路的一部分时,其工作频率范围是 。

`7.集成运放组成的非正弦信号发生电路,一般由 、 和 几个基本部分组成。

8.非正弦波发生电路产生振荡的条件比较简单,只要反馈信号能使 的状态发生跳变,即能产生周期性的振荡。

9.方波和矩形波输出电压的幅值取决于比较器的 ;三角波和锯齿波输出电压的幅值取决于比较器的 。

答案:1.正、放大电路、反馈网络、选频网络、稳幅环节、选频网络。

2.放大倍数。

3.选频网络、RC 、RC 。

4.正、负、不易起振、容易产生非线性失真。

5.串联、并联、石英晶体本身的谐振频率。

6.s p f f f ≤≤。

7.开关元件、反馈网络、延迟环节。

8.比较器。

9.输出电压、阈值电压。

选择题1.为了满足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应该等于 。

A .o90; B .o 180; C .o 270; D .o 360。

2.为了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RC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中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合适的值是 。

【A .o90; B .o 180; C .o 270; D .o 360。

模拟电路第五版 习题解答 第6章

模拟电路第五版 习题解答 第6章

第六章6.1图P6-1所示,RC 桥式振荡电路中,已知频率为500Hz ,C=0.047μF ,R F 为负温度系数、20k Ω的热敏电阻,试求R 和R1的大小。

解:由于工作频率为500Hz ,所以可选用集成运放LM741。

因提供的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故该电阻应接于R F 的位置。

为了保证起振,要求Ω=<k R R F1021,现取Ω=k .R 861。

根据已知f o 及C ,可求得Ω=⨯⨯⨯π=π=-677610047050021216.C f R o 可取Ω=k .R 86金属膜电阻。

6.2已知RC 振荡电路如图P6.2所示,试求:(1)振荡频率f o =?(2)热敏电阻R t 的冷态阻值,R t 应具有怎样的温度特性?(3)若Rt 分别采用10K Ω和1K Ω固定电阻,试说明输出电压波形的变化。

解:(1)Hz Hz RC f o 9711002.0102.822163=⨯⨯⨯⨯==-ππ(2)R t 应具有正温度系数,R t 冷态电阻Ω=<k R F 521(3)输出波形变化<3210101110=+=+Ω=Rt R K Rt F 停振 u o=0>311110111=+=+Ω=Rt R K Rt F u o 为方波6.3 分析图P6.3所示电路,标明二次线圈的同名端,使之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并求出振荡频率。

解:(a)同名端标于二次侧线圈的下端MHz Hz Hz LCf o 877.010877.0103301010021216126=⨯=⨯⨯⨯==--ππ(b)同名端标于二次侧线圈的下端MHz Hz Hz f o 52.11052.11010036010036010140216126=⨯=⨯+⨯⨯⨯=--π(c)同名端标于二次侧线圈的下端MHz Hz Hz f o 476.010476.01020010560216126=⨯=⨯⨯⨯=--π6.4 根据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判断图P6.4所示电路能否产生振荡,在能振荡的电路中求出振荡频率的大小。

第7章习题详细解答

第7章习题详细解答

第7章习题解答7—1判断题(对的打√,不对的打×)1。

数字电路分为门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大类。

(× )2。

边沿触发器和基本RS触发器相比,解决了空翻的问题.(×)3. 边沿触发器的状态变化发生在CP上升沿或下降沿到来时刻,其他时间触发器状态均不变。

(√)4. 基本RS 触发器的输入端就是直接置0端和直接置1端。

(√)23 的计数器。

(×)5。

3位二进制计数器可以构成模为16。

十进制计数器最高位输出的周期是输入CP脉冲周期的10倍。

(√)7. 构成一个7进制计数器需要7个触发器。

(×)8.当时序电路存在无效循环时该电路不能自启动.( √)9。

寄存器要存放n位二进制数码时,需要n2个触发器。

(×)10.同步计数器的计数速度比异步计数器快。

(√)11。

在计数器电路中,同步置零与异步置零的区别在于置零信号有效时,同步置零还需要等到时钟信号到达时才能将触发器置零,而异步置零不受时钟的控制。

(√)12。

计数器的异步清零端或异步置数端在计数器正常计数时应置为无效状态。

(√)13。

自启动功能是任何一个时序电路都具有的。

(× )14。

无论是用置零法还是用置数法来构成任意N进制计数器时,只要置零或置数控制端是异步的,则在状态循环过程中一定包含一个过渡状态;只要是同步的,则不需要过渡状态。

(√)15。

用置零法或置位法可以设计任意进制的计数器.(×)7—2 由或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如图7—38所示,已知R、S的电压波形,试画出与之对应的Q和Q的波形。

图7—38 题7-2图解:由或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的特性表,可得该题的输出端波形如下图所示:或非门RS 触发器特性表 题7—2 波形图7—3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如图7-39所示,已知R 、S 的电压波形,试画出与之对应的Q 和Q 的波形。

图7-39 题7-3图解: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的特性表,可得该题的输出端波形如下图所示:与非门RS 触发器特性表 题7—3波形图7-4已知如图7-40所示的各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均为0,试对应画出在时钟信号CP 的连续作用下各触发器输出端Q 的波形。

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设计蒋立平主编习题解答

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设计蒋立平主编习题解答

第4章习题及解答用门电路设计一个4线—2线二进制优先编码器。

编码器输入为3210A A A A ,3A 优先级最高,0A 优先级最低,输入信号低电平有效。

输出为10Y Y ,反码输出。

电路要求加一G 输出端,以指示最低优先级信号0A 输入有效。

题 解:根据题意,可列出真值表,求表达式,画出电路图。

其真值表、表达式和电路图如图题解所示。

由真值表可知3210G A A A A =。

(a)0 0 0 00 0 0 10 0 1 00 0 1 10 1 0 00 1 0 10 1 1 00 1 1 11 0 0 0 1 0 0 11 0 1 01 0 1 11 1 0 01 1 0 11 1 1 01 1 1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100011111010110000103A 2A 1A 0A 1Y 0Y G真值表≥1&1Y 3A 2A 1&&1A 0Y &1GA 00 01 11 100010001111000000001101113A 2A 1A 0A 03231Y A A A A =+00 01 11 1000000011110001000011103A 2A 1A 0A 132Y A A =(b) 求输出表达式(c) 编码器电路图图 题解4.1试用3线—8线译码器74138扩展为5线—32线译码器。

译码器74138逻辑符号如图(a )所示。

题 解:5线—32线译码器电路如图题解所示。

&&&&11EN01234567BIN/OCTENY 0&G 1G 2AG 2B42101234567BIN/OCTEN&G 1G 2A G 2B42101234567BIN/OCT EN&G 1G 2A G 2B42101234567BIN/OCT EN&G 1G 2A G 2B421A 0A 1A 2A 3A 4Y 7Y 8Y 15Y 16Y 23Y 24Y 31图 题解4.3写出图所示电路输出1F 和2F 的最简逻辑表达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解答_Part8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解答_Part8

解图 P8.27 8.28 试将直流电流信号转换成频率与其幅值成正比的矩形波,要求画出电路来, 并定性画出各部分电路的输出波形。 解: 首先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 然后将电压信号接如图 P8.25 所示压控振 荡器的输入端,即可将直流电流信号转换成频率与其幅值成正比的矩形波,如解图 P8.28 (a)所示,其波形如解图(b)所示。 若输入电流与解图 P8.28 (a)所示相反,则应将 uO3 经比例系数为−1 的反相比例 运算电路后,再接压控振荡器。
uO U Z 时,T 截止时, 1 2uI 103 uO1 (t2 t1 ) uO1 (t1 ) uI (t2 t1 ) uO1 (t1 ) ( R1 R2 )C 3 45
(2) uO 和 uO1 的关系曲线如解图 P8.26 (a)所示。 (3) uO 和 uO1 的波形如解图 P8.26 (b)所示。
代入上式得: (2) uO1、uO2 和 uO3 的波形如解图 8.22 所示。
∴ T1
6 UI 600
109
解图 P8.22 8.23 试将正弦波电压转换为二倍频锯齿波电压,要求画出原理框图来,并定性画 出各部分输出电压的波形。 解:原理框图和各部分输出电压的波形如解图 P8.23 所示。
图 P8.18
解图 P8.18
解:(1)振荡周期: T ( R1 R2 )C ln 3 3.3mS (2)脉冲宽度: T1 R1C ln 3 1.1mS ∴uO 和 uC 的波形如解图 8.18 所示。 8.19 图 P8.19 所示电路为某同学所接的方波发生电路,试找出图中的三个错误, 并改正。
图 P8.22 解:在图 P8.22 所示电路中,Al 和 A2 组成矩形波一三角波发生电路。 (1)在 A2 组成的滞回比较器中,令 uP

第9章时序逻辑电路习题解答

第9章时序逻辑电路习题解答

第九章习题参考答案9-1对应于图9-la 逻辑图,若输入波形如图9-54所示,试分别画出原态为0和原 态为1对应时刻得Q 和◎波形。

3D 八图9-54逆9-1图解得到的波形如题9-1解图所示。

9-2逻辑图如图9-55所示,试分析它们的逻辑功能,分别画出逻辑符号,列出逻辑 真值表,说明它们是什么类型的触发器。

解 对于(a ):由图可写出该触发器的输出与输入的逻辑关系式为:(9-1)原态为•丿京态为a) b)图9-55题9-2图下面按输入的不同组合,分析该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1) R n =1、S D =0若触发器原状态为0,由式(9-1)可得Q=0、Q =1 ;若触发器原状态为1,由式(9-1) 同样可得Q =0、Q = 1。

即不论触发器原状态如何,只要R D =1、S° =0,触发器将置成0态。

(2) R D=0、S°=l用同样分析可得知,无论触发器原状态是什么 > 新状态总为:Q =1・Q=0,即触发器被置成1态。

(3) R[)=Sj)=0按类似分析可知,触发器将保持原状态不变。

⑷= s° = 1两个“与非”门的输出端Q和Q全为0,这破坏了触发器的逻辑关系,在两个输入信号同时消失后,由于“或非”门延迟时间不可能完全相等,故不能确定触发器处于何种状态。

因此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出现的。

逻辑真值表如表9-1所示,这是一类用或非门实现的基本RS触发器,逻辑符号如題9-2(a) 的逻辑符号所示。

对于(b):此图与(a)图相比,只是多加了一个时钟脉冲信号,所以该逻辑电路在CP =1时的功能与(a)相同,真值表与表9-1相同;而在CP=0时相当于(a)中(3)的情况,触发器保持原状态不变。

逻辑符号见趣9-2 (b)逻辑符号。

这是一类同步RS触发器。

Q1000]表9」題9・2 (a)真值表00不变1 1 不定题9・2 (a)的逻辑符号9-3同步RS 触发器的原状态为1,R 、S 和CP 端的输入波形如图9-56所示,试画出 对应的Q 和。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及实验指导答案 第二版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及实验指导答案 第二版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习题及实验指导答案 第二版》第1章 直流电路一、填 空 题1.4.1 与之联接的外电路;1.4.2 1-n ,)1(--n b ;1.4.3 不变;1.4.4 21W ,负载;1.4.5 Ω1.65A , ; 1.4.6 1A 3A , ; 1.4.7 3213212)(3)23(R R R R R R R +++=; 1.4.8 1A ;1.4.9 Ω4.0,A 5.12;1.4.10 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1.4.11 3A ;1.4.12 3A ;1.4.13 Ω2;1.4.14 15V ,Ω5.4;1.4.15 V 6S =U 。

二、单 项 选 择 题1.4.16 C ; 1.4.17 B ; 1.4.18 D ; 1.4.19 A ;1.4.20 A ; 1.4.21 C ; 1.4.22 B ; 1.4.23 D 。

第2章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一、填 空 题2.4.1 短路,开路;2.4.2 零输入响应;2.4.3 短路,开路;2.4.4 电容电压,电感电流;2.4.5 越慢;2.4.6 换路瞬间;2.4.7 三角波;2.4.8 s 05.0,k Ω25; 2.4.9 C R R R R 3232+; 2.4.10 mA 1,V 2。

二、单 项 选 择 题2.4.11 B ; 2.4.12 D ; 2.4.13 B ;2.4.14 D ; 2.4.15 B ; 2.4.16 C 。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一、填 空 题3.4.1 ︒300.02s A 10, , ; 3.4.2 V )13.532sin(25)(︒+=t t u ;3.4.3 容性, A 44;3.4.4 10V ,2V3.4.5 相同;3.4.6 V 30,20V ;3.4.7 A 44,W 7744;3.4.8 A 5;3.4.9 减小、不变、提高;3.4.10 F 7.87μ;3.4.11 20kVA ,12kvar -;3.4.12 不变、增加、减少;3.4.13 电阻性,电容性; 3.4.14 LC π21,阻抗,电流;3.4.15 1rad/s ,4;3.4.16 Ω10;3.4.17 P L U U =,P L 3I I =,︒-30; 3.4.18 P L 3U U =,P L I I =,超前。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第八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8-3 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用√或×表示在括号内。

(1)只要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且1AF,就可产生自激振荡。

( )(2)对于正弦波振荡电路而言,只要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即使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很大,它也不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 )(3)只要具有正反馈,就能产生自激振荡。

( )答:(1) √。

(2) √。

(3) ×。

相位条件满足后,还需同时满足幅度条件才能振荡,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8-4 试分析下列各种情况下,应采用哪种类型的正弦波振荡电路。

(1)振荡频率在100 Hz~1 kHz范围内可调;(2)振荡频率在(10~20) MHz范围内可调;(3)产生100 kHz的正弦波,要求振荡频率的稳定度高。

图题8-6解 (1)本题振荡频率范围是低频,因此用RC串并联振荡器(或文氏桥振荡器)。

(2)本题要求的振荡频率在高频范围,因此采用三端式(电感三点式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3)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可以满足高稳定度的振荡频率。

8-6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题8-6所示各电路,哪些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哪些不能,并说明理由。

目的练习由分立元件构成的电路的判振。

解 (1)图(a),放大电路由两级构成,第一级由1V管构成共基放大电路;第二级由2V构成工作点稳定共射放大电路;反馈网络与选频网络由RC串并联网络构成。

反馈信号f U 取自RC 并联支路上,上正下负。

断开f U 与放大电路输入端1C (或左或右均可)处,并在此处与地之间加入一个信号i U ,用瞬时极性法(见图中的正、负号)判别此反馈为负反馈(即i U 与f U 反相),因此此电路不可能振荡。

或者用相位条件表达式求φ:A f φϕϕ=+ 因为第一级共基电路不反相,第二级共射电路反相,一共反相一次,因此A ϕ=180°RC 串并联网络不反相,因此f ϕ=0°则 ϕ=180°+0°=180°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不能振荡。

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模电教材习题与习题解答-四篇 1章

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模电教材习题与习题解答-四篇 1章

第一章 信号发生电路题4.1.1 一个负反馈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为πϕ)12(+=n AF ,而正弦振荡器中的相位平衡条件是πϕn AF 2=,这里有无矛盾?题4.1.2 振荡器的幅度平衡条件为1=F A&&,而起振时,则要求1>F A &&,这是为什么? 题4.1.3 RC 桥式正弦振荡器如图题4.1.3所示,其中二极管在负反馈支路内起稳幅作用。

(1) 试在放大器框图A 内填上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的符号,若A 为μA741型运放,试注明这两个输入端子的管脚号码。

(2) 如果不用二极管,而改用下列热敏元件来实现稳幅:(a )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器;(b )具有正温度系数的钨丝灯泡。

试挑选元件(a )或(b )来替代图中的负反馈支路电阻(R 1或R 3),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解:(1) RC 桥式正弦振荡器中,由于RC 串并联网络在f=f o 时,其相移φAF =0,为满足相位条件:φAF =φA +φF =0,放大器必须接成同相放大器,因此与RC 串并联网络连接的输入端为(+),与负反馈支路连接的输入端为(-),若A 为A741,其管脚号为:反相输入端为2,同相输入端为3。

(2) (a)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取代R 3; (b)正温度系数的钨丝灯泡取代R 1。

图题4.1.3题4.1.4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别图题4.1.4所示各振荡电路。

(1) 哪些可能产生正弦振荡,哪些不能?(注意耦合电容C b 、C e 在交流通路中可视作短路。

)(2) 对哪些不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的电路,如何改变接线使之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用电路图表示。

)解:(1) 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2) 电路(b)中,通过切环与瞬时极性法,可判断该电路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而将反馈信号引入T 1基极时,即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3) 由电路(c)中的瞬时极性可知,该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第5章习题及解答

第5章习题及解答

习题5.1 请根据图P5.1所示的状态表画出相应的状态图,其中X 为外部输入信号,Z 为外部输出信号,A 、B 、C 、D 是时序电路的四种状态。

A B C DD/1D/1D/1B/1Q n+1/Z Q nXB/0C/0A/0C/001 A B C DD/0C/0B/0B/1Q n+1/Z Q nXB/0B/0C/0C/001图P5.1 图P5.2题5.1 解:图 题解5.15.3 在图5.4所示RS 锁存器中,已知S 和R 端的波形如图P5.3所示,试画出Q 和Q 对应的输出波形。

R S图P5.3题5.3 解:5.5 在图5.10所示的门控D 锁存器中,已知C 和D 端的波形如图P5.5所示,试画出Q 和Q 对应的输出波形。

图P5.5题5.5 解:图 题解5.55.7 已知主从RS 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和CLK 、S 、R 端的波形如图P5.7所示,试画出Q 端对应的波形(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

(a)CLK S R(b)图P5.7题5.7 解:CLK S R Q5.9 图P5.9为由两个门控RS 锁存器构成的某种主从结构触发器,试分析该触发器逻辑功能,要求:(1)列出特性表; (2)写出特性方程; (3)画出状态转换图; (4)画出状态转换图。

图 题解5.9题5.9 解:(1)特性表为:(2) 特性方程为:1n nnQXQ YQ +=+(3) 状态转换图为:X=1X=0Y=X=Y=1X=×Y=0图 题解5.9(3)(4)该电路是一个下降边沿有效的主从JK 触发器。

5.11 在图P5.11(a )中,FF 1和FF 2均为负边沿型触发器,试根据P5.11(b )所示CLK 和X 信号波形,画出Q 1、Q 2的波形(设FF 1、FF 2的初始状态均为0)。

(a)X(b)CLK图P5.11题5.11 解:CLK X Q 1Q 2图 题解5.115.13 试画出图P5.13所示电路在连续三个CLK 信号作用下Q 1及Q 2端的输出波形(设各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均为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1.1 电路如图P1.1所示,已知u i =5sin ωt (V),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

试画出u i 与u 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P1.1 解图P1.1解:波形如解图P1.1所示。

1.2 电路如图P1.2(a )所示,其输入电压u I1和u I2的波形如图(b )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

试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P1.2解:u O 的波形如解图P1.2所示。

解图P1.21.3 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 =5mA ,最大功耗P ZM =150mW 。

试求图P1.3所示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

图P1.3解: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 I ZM =P ZM /U Z =25mA电阻R 的电流为I ZM ~I Zmin ,所以其取值范围为 1.4 已知图P1.4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6V ,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5mA ,最大稳定电流I Zmax =25mA 。

(1) 别计算U I 为10V 、15V 、35V 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U O 的值; (2) 若U I =35V 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图P1.4 解:(1)当U I =10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

故当U I =15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

故当U I =35V 时,稳压管中的电流大于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所以U O =U Z =6V 。

(2)=-=R U U I )(Z I D Z 29mA >I ZM =25mA ,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1.5 电路如图P1.5(a )、(b )所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3V ,R 的取值合适,u I 的波形如图(c )所示。

实验三:波形产生电路

实验三:波形产生电路

四、 实验内容
2) 对图 3.5.4 电路进行修改,使之变成矩形 波和锯齿波振荡电路,即 vO1为矩形波, vO2 为锯齿波。要求锯齿波的逆程(电压 下降段)时间大约是正程(电压上升段) 时间的20%左右。观测vO1、vO2的波形, 记录它们的幅度、周期(频率)等参数。
下次实验内容
题目:晶体管输出特性测试电路:
1)电阻R3= R4=10K,测出下面情况时vo 的波形 电位器RW阻值依次为0 , 10K, 15K, 20K
2) 调整电位器RW使vo 为正弦波(不能失真)且 幅值最大,用示波器测出vo 的频率和峰值。并 测出电位器 RW 的阻值,分析电路的振荡条件。 3)将两个二极管断开,观察输出波形有什么变化。
实验三 波形产生电路
一 、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由运放构成的正弦波振荡 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2. 通过实验掌握由运放构成的方波(矩形 波)和三角波(锯齿波)振荡电路的原理 与设计方法。 3*.了解运放摆率对振荡波形跳变沿的影 响。
二、 实验任务
正弦波、三角波及脉冲方波的产生。 实验要求: (1)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内容, 起评分70分 ( 2 )在( 1 )的基础上另作多谐振荡电路的方波 及三角波的产生 起评分85分 (3)在(2)的基础上另作多谐振荡电路的矩形 波及锯齿波的产生 起评分100分
三、实验电路在实验性上的位置
实验用元件为两只A741,已经插在实验向上。
四、 实验内容
1. RC桥氏正弦振荡电路
R2 16k R1 16k C2 0.01F D1 D2
vf
C1 0.01F
+ A

vo
a
R3 10k
RW b 47k
R4 10k

第9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

第9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

第9章 信号发生电路自测题填空题1.正弦波振荡电路属于 反馈电路,它主要由 、 、 和 组成。

其中, 的作用是选出满足振荡条件的某一频率的正弦波。

2.自激振荡电路从1AF >到1AF =的振荡建立过程中,减小的量是 。

3.RC 正弦波振荡电路、LC 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是按组成 的元件不同来划分的。

若要求振荡电路的输出频率在10kHz 左右的音频范围时,常采用 元器件作选频网络,组成 正弦波振荡电路。

4.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为了满足振荡条件,应引入 反馈;为了稳幅和减小非线性失真,可适当引入 反馈,若其太强,则 ,若其太弱,则 。

5.在 型晶体振荡电路中,晶体可等效为电阻;在 型晶体振荡电路中,晶体可等效为电感。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基本上取决于 。

6.当石英晶体作为正弦波振荡电路的一部分时,其工作频率范围是 。

7.集成运放组成的非正弦信号发生电路,一般由 、 和 几个基本部分组成。

8.非正弦波发生电路产生振荡的条件比较简单,只要反馈信号能使 的状态发生跳变,即能产生周期性的振荡。

9.方波和矩形波输出电压的幅值取决于比较器的 ;三角波和锯齿波输出电压的幅值取决于比较器的 。

答案:1.正、放大电路、反馈网络、选频网络、稳幅环节、选频网络。

2.放大倍数。

3.选频网络、RC 、RC 。

4.正、负、不易起振、容易产生非线性失真。

5.串联、并联、石英晶体本身的谐振频率。

6.s p f f f ≤≤。

7.开关元件、反馈网络、延迟环节。

8.比较器。

9.输出电压、阈值电压。

选择题1.为了满足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应该等于 。

A .o90; B .o 180; C .o 270; D .o 360。

2.为了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RC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中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合适的值是 。

A .o 90;B .o 180;C .o 270;D .o 360。

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习题四答案画出图由或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输出端Q 、Q 的电压波形,输入端S 、R 的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

图解答:已知或非门构成的RS 触发器的特征方程如下:⎩⎨⎧=+=+01RS Q R S Q nn 根据输入端S 、R 的波形图,得出输出端Q 、Q 的电压波形见图。

在图电路中,若CP 、S 、R 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试画出Q 、Q 端与之对应的电压波形。

假定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Q 。

图 解答: 见图图一种特殊的RS 触发器如图所示。

1) 试列出状态转换真值表; 2) 写出次态方程;3) R 与S 是否需要约束条件图 解答:1)① CP=0时,SS=1,RR=1,期间n n Q Q =+1,状态保持。

② CP=1时,⎪⎩⎪⎨⎧+=⋅=⋅==RS R S RR S SS RRR即在CP=1的情况下:若R=0,S=0。

则RR=1,SS=1,有n n Q Q =+1,状态保持。

若R=0,S=1。

则RR=1,SS=0,有11=+n Q 。

若R=1,S=0。

则RR=0,SS=1,有01=+n Q 。

若R=1,S=1。

则RR=0,SS=1,有01=+n Q 。

电路的状态转换真值表如下表所示:2) 求次态方程:由上述状态转换真值表,不难得出次态方程:)(1S Q R CP Q CP Q n n n +⋅⋅+⋅=+3)R 与S 无需约束条件。

已知主从结构JK 触发器J 、K 和CP 的电压波形如图所示,试画出Q 、Q 端对应的电压波形。

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Q 。

图 解答:见图图如图示是主从JK 触发器CP 和J 、K 的电压彼形,试画出主触发器M Q 端和从触发器Q 端的工作波形。

设Q 初始态为0。

图解答:见图图如图示电路,设该TTL 触发器的初态为0,试画出在CP 作用下的Q 端波形图。

图解答:根据图示可知该触发器的1=J ,n Q K =。

由时钟下降沿触发。

因此111≡+=⋅+⋅=+=+n n n n n n n n Q Q Q Q Q Q K Q J Q 在CP 作用下的Q 端波形图如图所示:图已知主从JK 触发器CP 、J 、K 和D R ,D S 的波形如图所示,画出输出端Q 的波形,设触发器初始状态为1。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习题解答 第章习题解答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习题解答 第章习题解答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习题解答3.1 已知正弦电压()V 314sin 10θ-=t u ,当0=t 时,V 5=u 。

求出有效值、频率、周期和初相,并画波形图。

解 有效值为 V 07.7210==UHz 502314==πf ;s 02.01==f T将 0=t , V 5=u 代入,有 )sin(105θ-=,求得初相︒-=30θ。

波形图如下3.2 正弦电流i 的波形如图3.1所示,写出瞬时值表达式。

图3.1 习题3.2波形图解 从波形见,电流i 的最大值是A 20,设i 的瞬时值表达式为A π2sin 20⎪⎭⎫⎝⎛+=θt T i当 0=t 时,A =10i ,所以 θsin 2010=,求得 ︒=30θ 或 6π=θ。

当 s 2=t 时,A =20i ,所以 ⎪⎭⎫⎝⎛+⨯=6π2π2sin 2020T,求得 s 12=T 。

所以 A ⎪⎭⎫⎝⎛︒+=306πsin 20t i 。

3.3正弦电流()A 120 3cos 51︒-=t i ,A )45 3sin(2︒+=t i 。

求相位差,说明超前滞后关系。

解 若令参考正弦量初相位为零,则1i 的初相位︒-=︒-︒=30120901θ,而2i 初相位︒=452θ,其相位差 ︒-=︒-︒-=-=75453021θθϕ, 所以1i 滞后于2i ︒75 角,或2i 超前1i ︒75 角。

3.4 正弦电流和电压分别为(1)V )60 4sin(23o1+=t u(2)V )75 4cos(52︒-=t u (3)A )90 4sin(2o1+-=t i (4) V )45 4cos(252︒+-=t i 写出有效值相量,画出相量图。

解 (1) V 6031︒∠=•U ,相量图如图(1) (2) V )15 4sin(5)75 4cos(52︒+=︒-=t t u 有效值相量为 V 15252︒∠=•U ,相量图如图(2)(3) ()()A 90 4sin 290 4sin 21︒-=︒+-=t t i 有效值相量为 A 9021︒-∠=•I ,相量图如图(3)(4) ()()A 45 4sin 2545 4cos 252︒-=︒+-=t t i 有效值相量为 A 4552︒-∠=•I ,相量图如图(4)3.5 图3.2中,已知A )452sin(221︒+=t i ,A )452(cos 222︒+=t i ,求S i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判断下面所述的正误1. 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电路中,石英晶体相当于一个电感而起作用。

( )2.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输出波形比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输出波形好。

( )3. 反馈式振荡器只要满足振幅条件就可以振荡。

( )4. 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电路中,石英晶体相当于一个电感而起作用。

( )5. 放大器必须同时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和振幅条件才能产生自激振荡。

( )6. 正弦振荡器必须输入正弦信号。

( )7. LC 振荡器是靠负反馈来稳定振幅的。

( )8. 正弦波振荡器中如果没有选频网络,就不能引起自激振荡。

( )9. 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是正反馈一个重要应用。

( )10.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反馈网络决定。

( )11. 振荡器与放大器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频率相同,而振荡器一般不需要输入信号。

( )12. 若某电路满足相位条件(正反馈),则一定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 )13. 正弦波振荡器输出波形的振幅随着反馈系数F 的增加而减小。

( ) 7-2 并联谐振回路和串联谐振回路在什么激励下(电压激励还是电流激励)才能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解:并联谐振回路在电流激励下,回路端电压V的频率特性才会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如图(a)所示。

串联谐振回路在电压激励下,回路电流I 的频率特性才会产生负斜率的相频特性,如图(b)所示。

7-3 电路如题7-3图所示,试求解:(1)R W 的下限值;(2)振荡频率的调节范围。

题7-3图解:(1) 根据起振条件''2,2f W W R R R R k 故R w 的下限值为2k 。

(2) 振荡频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0max 11 1.62f kHz R C , 0min 1211452()f Hz R R C7-4 在题7-4图所示电路中,已知R 1=10k Ω,R 2=20k Ω,C = μF ,集成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值为±12V ,二极管的动态电阻可忽略不计。

(1)求出电路的振荡周期;(2)画出u O 和u C 的波形。

题7-6图 解7-6图解:(1)振荡周期: 12()ln 3 3.3ms T R R C(2)脉冲宽度:11ln 3 1.1T R C mS∴u O 和u C 的波形如解7-6图所示。

7-5 试判断如图所示各RC 振荡电路中,哪些可能振荡,哪些不能振荡,并改正错误。

图中,C B 、C C 、C E 、C S 对交流呈短路。

解:改正后的图如图所示。

(a) 为同相放大器,RC移相网络产生180相移,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因此不振。

改正:将反馈线自发射极改接到基极上。

(b) 中电路是反相放大器,RC移相网络产生180相移,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可以振荡。

(c) 中放大环节为同相放大器,RC移相网络产生180相移,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因此不振。

改正:移相网络从T2集电极改接到T1集电极上。

(d) 中放大环节为反相放大器,因为反馈环节为RC串并联电路,相移为0,所以放大环节应为同相放大。

改正:将T1改接成共源放大器。

7-6分别标出题7-6图所示各电路中变压器的同名端,使之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

(a) (b)(c)(d)题7-6图解:题7-6图所示各电路中变压器的同名端如题7-6解图所示。

(a) (b)(c) (d)题7-6解图7-7试判断下图所示交流通路中,哪些可能产生振荡,哪些不能产生振荡。

若能产生振荡,则说明属于哪种振荡电路。

解:(a)不振。

同名端接反,不满足正反馈;(b)能振。

变压器耦合反馈振荡器;(c)不振。

不满足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组成法则;(d)能振。

但L2C2回路呈感性,osc <2,L1C1回路呈容性,osc >1,组成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e)能振。

计入结电容C b e,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f)能振。

但L1C1回路呈容性,osc >1,L2C2回路呈感性,osc >2,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7-8试画出下图所示各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并判断哪些电路可能产生振荡,哪些电路不能产生振荡。

图中,C B、C C、C E、C D为交流旁路电容或隔直流电容,L C为高频扼流圈,偏置电阻R B1、R B2、R G不计。

解:画出的交流通路如图所示。

(a)不振,不满足三点式振荡电路组成法则。

(b)可振,为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c)不振,不满足三点式振荡电路组成法则。

(d)可振,为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发射结电容C b e为回路电容之一。

(e)可振,为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f)不振,不满足三点式振荡电路组成法则。

7-9试改正如图所示振荡电路中的错误,并指出电路类型。

图中C B、C D、C E均为旁路电容或隔直流电容,L C、L E、L S均为高频扼流圈。

解:改正后电路如图所示。

图(a)中L改为C1,C1改为L1,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图(b)中反馈线中串接隔值电容C C,隔断电源电压V CC。

图(c)中去掉C E,消除C E对回路影响,加C B和C C以保证基极交流接地并隔断电源电压V CC;L2改为C1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7-10在下图所示的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中,已知L = H,C l = 51 pF,C2 = 3300 pF,C3 =(12 ~ 250)pF,R L = 5 k,g m = 30 mS,C b e = 20 pF,足够大。

Q0 = 80,试求能够起振的频率范围,图中C B、C C对交流呈短路,L E为高频扼流圈。

解:在L E 处拆环,得混合Ⅱ型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由振幅起振条件知,i L m 1ng g n g (1) 式中015.0211 C C C n ,其中mS 301pF 3320m e e b 22 g r C C C ,。

代入(1),得 mS 443.0Lg 由eoL L 11R R g ,得k Ω115.4eo R 则能满足起振条件的振荡频率为rad/s 109.1026oeo LQ R 。

由图示电路知,21213C C C C C C 。

当C 3 = 12pF 时,C = pF ,rad/s 102.17916omax LC当C 3 = 250pF 时,C = 300 pF 。

可见该振荡器的振荡角频率范围min ~ max = ~ 106 rad/s ,即振荡频率范围f min ~ f max = ~ MHz 。

7-11 试指出如图所示各振荡器电路的错误,并改正,画出正确的振荡器交流通路,指出晶体的作用。

图中C B 、C C 、C E 、C S 均为交流旁路电容或隔直流电容。

解:改正后的交流通路如图所示。

图(a)L 用C 3取代,为并联型晶体振荡器,晶体呈电感。

图(b)晶体改接到发射极,为串联型晶体振荡器,晶体呈短路元件。

7-12 电路如题7-12图所示,已知集成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值为±12V , u I 的数值在u O1的峰-峰值之间。

(1) 求解u O3 的占空比与u I 的关系式;(2) 设u I = ,画出u O 1、u O 2和u O 3的波形。

题7-12图解:在题7-11图所示电路中,A l 和A 2组成矩形波一三角波发生电路。

(1) 在A 2组成的滞回比较器中,令322123230P O O R R u u u R R R R 求出阈值电压:236T OM R U U V R 在A l 组成的积分运算电路中,运算关系式为22111()()O O O u u t t u t RC在二分之一振荡周期内,积分起始值:11()6O T u t U V ,终了值: 11()6O T u t U V ,212O OM u U V ,代入上式得: 5716(12)610102T求出振荡周期: 20T mS求解脉冲宽度T 1: ∵11(),2I OM T T U U U RC ∴16600I U T求解占空比:1612I T U T (2) u O 1、u O 2和u O 3的波形如解图7-12 所示。

解图7-127-13 题7-13所示电路为某同学所接的方波发生电路,试找出图中的三个错误,并改正。

题7-13 题7-13解图解:题7-13所示电路中有三处错误:(1)集成运放“+”、“−”接反;( 2 ) R 、C 位置接反;(3)输出限幅电路无限流电阻。

改正后的电路如题7-13解图所示。

7-14 波形发生电路如题7-14图所示,设振荡周期为T ,在一个周期内1O Z u U 的时间为T l ,则占空比为T l / T ;在电路某一参数变化时,其余参数不变。

选择①增大、②不变或③减小填入空内:题7-14图当R 1增大时,u O 1的占空比将 ,振荡频率将 ,u O 2的幅值将 ;若R W l 的滑动端向上移动,则u O 1的占空比将 ,振荡频率将 ,u O 2的幅值将 ;若R W 2的滑动端向上移动,则u O 1的占空比将 , 振荡频率将 ,u O 2的幅值将 。

解:设R W l 、R W 2在未调整前滑动端均处于中点,则应填入② ,① ,③;②,① ,② ; ③ ,② ,② 。

7-15 在题7-14图所示电路中,已知R W l 的滑动端在最上端,试分别定性画出R W 2的滑动端在上端和在最下端时u O 1和u O 2的波形。

解:u O 1和u O 2的波形如题7-15解图所示。

(a)R W 2滑动端在最上端 (b) R W 2滑动端在最下端题7-15解图7-16 电路如题7-16图所示。

(1) 定性画出u O 1和u O 的波形;(2)估算振荡频率与u I 的关系式。

题7-16图解:(1) u O 1和u O 的波形如解图 所示。

(2)求解振荡频率:首先求出电压比较器的阈值电压,然后根据振荡周期近似等于积分电路正向积分时间求出振荡周期,振荡频率是其倒数。

8T Z U U V ;11T I T U u T U R C; 12T IU R C T u ; 10.6252I I T u f u U R C题7-16解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