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0塔吊机基础方案

合集下载

qtz7030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安装

qtz7030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安装

目录1.工程概况 (2)2.依据的图纸、文件及标准 (4)3.作业准备和条件要求 (4)4.施工工序关键的质量控制点 (6)5.作业程序内容 (6)6.作业检查验收应达到的质量技术标准 (8)7.安全措施 (9)8.环保要求 (9)9.附录 (9)发文范围:(共份)归档夹类:作业指导夹号:(N为电子分发)本版文件于 2006年月日开始实施批准人:1. 概述1.1工程概况山西*****电厂二期(2×600MW)机组扩建工程空冷岛位于A列与升压站之间,其中横向分为L2、L4、L6、L8四列,间距23060mm,3#机纵向为AB、 AD 、AF、 AH四跨,4#机纵向为AL 、AN 、AR、AU四跨,每跨22600mm,3#机与4#机间距离为24000mm,空冷柱顶高程为35.5m。

因空冷岛施工材料垂直提升需要,在空冷岛区域安装一台QTZ7030自升式塔式起重机。

1.2塔机概况QTZ7030塔机臂杆长度为60m,重量最远处为4.1t,15米范围内起吊重量12t。

起重机是通过底架立于砼基础上,塔机标准高度50M,其塔身由1个基础节、5节下塔身和8节标准节组成。

起重机由金属结构、传动机构、液压顶升机构、电器控制和安全装置等组成。

金属结构主要有:基节、平衡臂、平衡臂拉杆、塔顶、起重臂、起重臂拉杆、回转塔身、标准节、外套架。

1.3塔机布置本期工程先施工空冷岛3#机部分,QTZ7030固定式塔式起重机先布置在AD~AF、L6~L8轴间。

该固定式塔机最终臂杆标准高度为50m,采用塔机臂杆长度为60m,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

当空冷岛3#机部分施工完毕后,将该塔机移至L4轴AR、AU轴间,满足空冷岛4#机部分施工要求,具体位置见附件一。

1.4塔机基础为满足塔机自动调平(基础顶面需外露)和操作方便,现原地面高程为-0.5m,确定塔机基础顶面高程定为-1.5m(绝对高程919m)。

按该塔机厂家资料要求:塔机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需150KPa。

7030安装方案

7030安装方案

塔机安装方案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保利国际广场工程,地址:广州市琶洲,工程建筑面积:196466㎡,层数:35 、长度212.96m、宽度171.45、高度160.6m。

安装6台塔机。

本方案为4 号塔机(见图1的平面布置图),型号为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QTZ250(QTZ7030)。

该起重机安装在室内电梯井臂底预埋基础、电梯井长是2.8米、宽2.4米、首次高度约30 m,最终安装高度为184 m,起重臂长50 m,安装时起重臂指向西方。

二、QTZ250(QTZ7030)型塔机主要技术参数:1、基本高度:59m;附着最大高度;221m。

2、最大工作幅度:65m。

3、最大起重量:10t;尾部额定起重量:1t三、地脚螺栓预埋及混凝土配重制作:1、了解现场布置及地质情况,清理周围障碍物。

2、根据地质情况,由承建单位设计、制作塔机砼基础。

地基承压力及砼基础尺寸,必须满足塔机使用要求。

3、按塔机使用说明书提供图纸制作混凝土配重。

四、装前准备、环境条件要求、人员安排:1、现场准备好一台2500kN以上的汽车起重机。

塔机使用的动力电源。

2、环境条件要求,在安装时风力不大于六级(﹤13m/s),待基础砼达到安装要求强度后才能开始安装。

3、安装人员安排:指挥2人;起重及安装人员:4—6人;电工1人;塔机司机1人;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带好安全帽。

五、安装步骤:1、安装基础节架:把基础地脚螺栓螺母旋出,清理定位板上的混凝土等其他杂物,然后把基础节架安装在地脚螺栓上并将螺母拧紧,并涂上防锈油。

再吊起一个底架节放在基础架上,用销轴连接好。

用经纬仪或吊线法检查底节架的垂直度。

四个侧面的垂直度误差应不大于1/1000。

如果发现超过,应在基础节架下加垫板来调整斜度,直到符合要求。

再吊一个标准节放到底架节上,用销轴固定连接好。

2、安装顶升套架:先在地面组装好除工作平台以外的顶升套架的组件,然后吊起足够高,使其下面从标准顶端套入,慢慢放下,套入时应注意顶升套架的方位,应保证套架上的顶升油缸与塔身上的顶升支板位于同一侧,并检查、调整各滑块或滚轮与塔身主弦杆表面的间隙,应不大于8mm。

ST7030.ST6015塔吊基础设计计算书

ST7030.ST6015塔吊基础设计计算书

ST70/30、ST60/15塔吊基础设计计算书1.概况我司台山电厂6#机组主房基础及框架施工阶段,拟布置ST70/30、ST60/15塔叫各1台,ST70/30塔吊布置在A排外8轴附近,ST60/15塔吊布置在固定端。

根据现场施工需要,拟布置的ST70/30塔吊的吊钩高弃为51.7m,ST60/15塔吊的吊钩高度为59.8 m。

根据主厂房开挖后,现场情况来看,目前的地下水位约为-5.5 m,塔吊基础的持力层主要为砂质粘土层,局部夹杂少量的淤泥、淤泥质土或工程前期冲孔桩施工遗留的泥浆等软弱土。

当基础持力层为软弱土时,需采用砂夹石(砂:碎石=7:3)进行换填处理。

砂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按120kPa取值,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处理后的承载力标准值按70kPa取值。

ST70/30塔吊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截面尺寸初定为6.5m×6.5m×2m,基底标高均为-4.6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ST60/15塔吊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截面尺寸初定为7m×7m×2m,基底标高均为-4.6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2.设计校核2.1 ST70/30塔吊基础地基承载力校核2.1.1计算公式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在轴心荷载作用时:P k≤f a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符合上式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要求:P kmax≤1.2f a2.1.2基础底面的压力的计算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P k=(F k+G k)/A根据《ST70/30塔吊使用说明书》中塔吊的中吊钩高度为51.7m按最不利荷载组合,在工作状况下:P k=(F k+G k)/A=(964×1.4+6.5×6.5×2×24×1.4)/(6.5×6.5)=99.12kpa在排工作状况下:P k=(F k+G k)/A=(844.24×1.4+6.5×6.5×2×24×1.4)/(6.5×6.5)=95.2kPa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kmax=(F k+G k)/A+Mk/Wkmin=(F k+G k)/A-Mk/W根据《ST70/30塔吊使用说明书》中塔吊的吊钩高度为51.7m,按最不利荷载组合,在工作状况下:Pkmax=(F k+G k)/A+Mk/W=99.12+2750 ×1.4/(6.5×6.5 2/6)=183.2kPa另,e=Mk/(Fk+Gk)=2750×1.4/(964×1.4+6.5×6.5×2×24×1.4)=0.92m<b/6=6.5/6=1.08m故Pmax不需修正。

c7030塔吊基础计算书-承台基础

c7030塔吊基础计算书-承台基础

T4塔吊基础计算书1.计算分析说明塔吊在自立高度状态下,所承受的风载荷等水平载荷,以及各种弯矩、扭矩对基础产生的载荷最大;安装附墙装置以后,各种水平载荷、弯矩、扭矩等主要由附墙装置承担。

所以,塔吊上升到最大高度以后,对基础传递的载荷与自立高度相比,仅多了标准节的重量,而其所传递的风载荷要小得多。

所以在计算塔吊基础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时,塔吊高度按照其实际最大独立安装高度进行考虑。

2.参数信息塔吊型号:c7030,塔吊起升高度H:48.70m,塔身宽度B:2m,基础埋深d:2.00m,自重G:1486.64kN,基础承台厚度hc:1.35m,最大起重荷载Q:160kN,基础承台宽度Bc:6.25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钢筋级别:RRB400,基础底面配筋直径:25mm额定起重力矩Me:1000kN·m,基础所受的水平力P:36.3kN,标准节长度b:3m,主弦杆材料:角钢/方钢, 宽度/直径c:120mm,所处城市:安徽合肥市,基本风压ω0:0.3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郊区,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1.25 。

3.塔吊对基础作用力的计算3.1塔吊竖向力计算塔吊自重:G=1486.64kN;塔吊最大起重荷载:Q=160kN;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F k=G+Q=1486.64+160=1646.64kN;3.2塔吊弯矩计算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风荷载体型系数:地处安徽合肥市,基本风压为ω0=0.35kN/m2;查表得: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1.25;挡风系数计算:φ=[3B+2b+(4B2+b2)1/2]c/(Bb)=[(3×2+2×3+(4×22+32)0.5)×0.12]/(2×3)=0.34;因为是角钢/方钢,体型系数μs=2.32;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取:βz=1.0;所以风荷载设计值为:ω=0.7×βz×μs×μz×ω0=0.7×1.00×2.32×1.25×0.35=0.71kN/m2;3.3塔吊弯矩计算风荷载对塔吊基础产生的弯矩计算:Mω=ω×φ×B×H×H×0.5=0.71×0.34×2×48.7×48.7×0.5=572.526kN·m;M kmax=Me+Mω+P×h c=2500+572.526+30×1.7=3123.53kN·m;4.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e=M k/(F k+G k)≤Bc/3式中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M k──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F k──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G k──混凝土基础重力,G k=25×6.25×6.25×1.35=1318.359kN;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计算得:e=3123.53/(1646.64+1318.359)=1.053m < 6.25/3=2.083m;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5.地基承载力验算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3#ST7030塔吊桩基承载力验算

3#ST7030塔吊桩基承载力验算

塔吊四桩基础的计算书依据《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 187-2009)。

一. 参数信息二. 荷载计算1. 自重荷载及起重荷载1) 塔机自重标准值F k1=852.6kN2) 基础以及覆土自重标准值G k=7.2×7.2×1.70×25=2203.2kN承台受浮力:F lk=7.2×7.2×0.70×10=362.88kN3) 起重荷载标准值F qk=80kN2. 风荷载计算1) 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a. 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Wo=0.2kN/m2)W k=0.8×1.59×1.95×1.39×0.2=0.69kN/m2q sk=1.2×0.69×0.35×2=0.58kN/mb. 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F vk=q sk×H=0.58×129.00=74.72kNc. 基础顶面风荷载产生的力矩标准值M sk=0.5F vk×H=0.5×74.72×129.00=4819.43kN.m2) 非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a. 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本地区 Wo=0.35kN/m2) W k=0.8×1.62×1.95×1.39×0.35=1.23kN/m2q sk=1.2×1.23×0.35×2.00=1.03kN/mb. 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F vk=q sk×H=1.03×129.00=133.23kNc. 基础顶面风荷载产生的力矩标准值M sk=0.5F vk×H=0.5×133.23×129.00=8593.13kN.m3. 塔机的倾覆力矩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 k=-200+0.9×(800+4819.43)=4857.48kN.m非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 k=-200+8593.13=8393.13kN.m三. 桩竖向力计算非工作状态下:Q k=(F k+G k)/n=(852.6+2203.20)/4=763.95kNQ kmax=(F k+G k)/n+(M k+F vk×h)/L=(852.6+2203.2)/4+Abs(8393.13+133.23×1.70)/5.02=2481.11kNQ kmin=(F k+G k-F lk)/n-(M k+F vk×h)/L=(852.6+2203.2-362.88)/4-Abs(8393.13+133.23×1.70)/5.02=-1043.93kN 工作状态下:Q k=(F k+G k+F qk)/n=(852.6+2203.20+80)/4=783.95kNQ kmax=(F k+G k+F qk)/n+(M k+F vk×h)/L=(852.6+2203.2+80)/4+Abs(4857.48+74.72×1.70)/5.02=1776.94kNQ kmin=(F k+G k+F qk-F lk)/n-(M k+F vk×h)/L=(852.6+2203.2+80-362.88)/4-Abs(4857.48+74.72×1.70)/5.02=-299.76kN四. 承台受弯计算1. 荷载计算不计承台自重及其上土重,第i桩的竖向力反力设计值:工作状态下:最大压力 N i=1.35×(F k+F qk)/n+1.35×(M k+F vk×h)/L=1.35×(852.6+80)/4+1.35×(4857.48+74.72×1.70)/5.02=1655.29kN最大拔力 N i=1.35×(F k+F qk)/n-1.35×(M k+F vk×h)/L=1.35×(852.6+80)/4-1.35×(4857.48+74.72×1.70)/5.02=-1025.78kN非工作状态下:最大压力 N i=1.35×F k/n+1.35×(M k+F vk×h)/L=1.35×852.6/4+1.35×(8393.13+133.23×1.70)/5.02=2605.91kN最大拔力 N i=1.35×F k/n-1.35×(M k+F vk×h)/L=1.35×852.6/4-1.35×(8393.13+133.23×1.70)/5.02=-2030.41kN2. 弯矩的计算依据《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第6.4.2条其中 M x,M y1──计算截面处XY方向的弯矩设计值(kN.m);x i,y 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N i──不计承台自重及其上土重,第i桩的竖向反力设计值(kN)。

QTZ7030塔吊基础计算1

QTZ7030塔吊基础计算1

塔吊桩基础的计算书一. 参数信息塔吊型号: QTZ7030 自重(包括压重):F1=970.00kN 最大起重荷载: F2=120.00kN塔吊倾覆力距: M=2860.00kN.m 塔吊起重高度: H=141.00m 塔身宽度: B=2.00m桩混凝土等级: C35 承台混凝土等级:C35 保护层厚度: 50mm矩形承台边长: 5.00m 承台厚度: Hc=1.500m 承台箍筋间距: S=200mm承台钢筋级别: Ⅱ级承台预埋件埋深:h=1.00m 承台顶面埋深: D=0.000m桩直径: d=0.800m 桩间距: a=3.400m 桩钢筋级别: Ⅱ级桩入土深度: 20.00 桩型与工艺: 泥浆护壁钻(冲)孔灌注桩二.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1. 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1=970.000kN2.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2=120.000kN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F=F1+F2=1090.000kN塔吊的倾覆力矩 M=1.4×2860.000=4004.000kN.m三.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计算简图: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1.1条)其中 n──单桩个数,n=4;F k──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 k=1090.000kN;G k──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G k=25.0×Bc×Bc×Hc+20.0×Bc×Bc×D=937.500kN;M xk,M y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底面,绕通过桩群形心的x、y 轴的力矩x i,y 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N i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基桩或复合基桩的竖向力(kN)。

经计算得到:桩顶竖向力设计值:最大压力:N=1.2×(1090.000+937.500)/4+4004.000×(3.400×1.414/2)/[2×(3.400×1.414/2)2]=1441.098kN最大拔力:N=(1090.000+937.500)/4-4004.000×(3.400×1.414/2)/[2×(3.400×1.414/2)2]=-325.973kN桩顶竖向力标准值:最大压力:N=(1090.000+937.500)/4+2860.000×(3.400×1.414/2)/[2×(3.400×1.414/2)2]=1101.766kN最大拔力:N=(1090.000+937.500)/4-4004.000×(3.400×1.414/2)/[2×(3.400×1.414/2)2]=-88.016kN2.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9.2条)其中 M x,M y──分别为绕X轴和绕Y轴方向计算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kN.m);x i,y i──垂直Y轴和X轴方向自桩轴线到相应计算截面的距离(m);N i──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第i基桩净反力,N i=N i-G/n。

TC7030塔吊基础方案

TC7030塔吊基础方案

目录1. 编制依据 (2)2. 工程概况 (2)2.1. 总体概况 (2)2.2. 岩土工程概况 (2)2.3. 现场塔吊概况 (3)3. 塔吊基础设计 (8)3.1. 1#塔吊基础 (8)3.2. 2#塔吊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3#塔吊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4#塔吊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5#塔吊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6#塔吊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 7#塔吊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 8#塔吊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QTZ7030塔吊基础计算

QTZ7030塔吊基础计算

1354 .75KN
满足要求。 (2)下冲切验算 承台板受桩冲切承载力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5.1 计算,
Fl 0.7 h f t 0.25 pc.m m h0
h0=1200mm, 桩径 800mm,则临界截面周长 m d 3.14 2000 6280 mm
Fl 0.7 h f t 0.25 pc.m m h0
由于塔吊柱脚埋入承台的深度为 700mm,则 h0=1200-700=500mm, 塔吊柱脚尺寸为 500mm*500mm*20mm,则临界截面周长 m (500 500) 4 4000 mm
1 0.4 2 0.5 Fra bibliotek1.2s
0.4
1.2 1.0 2
s h0 20 0.5 0.5 1.125 4 m 4 4
min1, 2 1.0
Fl 1354 .75KN
0.7
h
f t 0.25 pc.m m h0 0.7 0.95 1.57 1.0 4000 500 2088100 N 2088 .1KN
压力\拉力:
工况二:塔吊大臂平行于 Y 方向时: 每根桩分担的荷载为: 压力\拉力:
工况三:塔吊大臂平行于长斜边时: 每根桩分担的荷载为: 压力\拉力: 压力: 工况四:塔吊大臂平行于短斜边时: 每根桩分担的荷载为: 压力\拉力: 压力: 综合以上分析桩分担的最大荷载为: 压力: 拉力: 3、塔吊承台受力计算 3.1 承台受弯计算 板式承台抗弯计算的主要问题是确定外荷载引起的弯矩,在确定弯矩后,即可按《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计算承台的配筋。板式承台的配筋计算有两种方法—— 空间桁架法和梁式法。梁式法的受力机理适用于厚度不是很大的承台,它基于大量的模型试 验,裂缝在两个方向呈梁式交替出现和展开,即两个方向交替类似粱承担荷载。 承台弯矩计算截面取塔吊柱脚角柱边,按下列公式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编制依据 (3)2 工程概况及基础设计 (3)2.1 工程概况 (3)2.2 基础设计 (3)3 施工准备 (4)3.1 技术准备 (4)3.2 施工人员、材料、机具准备 (4)3.3 现场准备 (5)4.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5)4.1 施工工艺流程: (5)4.2 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5)4.2.1 施工前测量放线 (5)4.2.2 基础钢筋绑扎 (5)4.2.3塔机固定支脚安装 (6)4.2.4 模板支设 (6)4.2.5 混凝土施工 (6)5 质量、安全、文明措施 (7)5.1 质量措施: (7)5.2 安全施工措施 (7)5.3 文明施工措施 (8)6 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1:661、662塔机平面布置图 (10)附图2:663、664塔机平面布置图 (11)附图3:塔机钢筋混凝土基础图 (9)附图4 塔机固定支脚安装地位施工示意图 (13)附图5:塔机钢筋混凝土基础模板支设图 (11)附件6:C7030塔吊基础说明书 (15)1 编制依据1.1 C7030塔机使用说明书1.2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3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4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5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2 工程概况及基础设计2.1 工程概况塔机基础为固定式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坐落在岩石地基之上,地基岩石为中风化岩石。

2.2 基础设计现场塔吊的吊钩高度为24.7米,基岩的承载力为2.8Mpa,根据厂家提供的C7030塔机使用说明书,基础长宽均为6.45米,厚度为1.7米,基础下层配筋为双向B25@116mm 钢筋网片,上层配筋为双向B20@116mm钢筋网片,上下层钢筋之间的拉筋为双向B20@54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详见附图3《塔机钢筋混凝土基础详图》。

2.3防雷接地用4根2.5米长的接地棒埋于塔吊基础四角的旁边,用—40×4镀锌扁铁将四根接地棒焊接成一体,并在两个斜对角用—40×4镀锌扁铁将其与塔机基础节进行焊接。

接地电阻不能大于4欧姆。

3 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3.1.1施工前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基础图纸及现场情况。

3.1.2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掌握施工方案,向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3.1.3提前编制材料计划及相关的加工计划。

3.2施工人员、材料、机具准备3.2.1 按照施工方案组织好施工需要的混凝土工、木工、钢筋工等主要的施工人员,并进行安全和文明施工教育。

3.2.2 按照材料计划及加工计划准备好C15普通混凝土、C30普通混凝土、钢筋、12#铁丝、18mm厚双面覆膜胶合模板、50×100mm木枋等。

3.2.3 按照施工要求准备好凿岩机一台、电焊机一台、注浆机一台、空气压缩机一台、发电机一台、混凝土运输车一台及振捣棒两台。

3.3现场准备3.3.1 开挖掉基础上部的松散的土层、直至基岩面,并清理干净基岩基坑。

3.3.2 施工现场车辆行驶道路畅通无阻,有充分的材料堆放场地,施工用水、施工用电、施工用风及施工照明已解决,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4.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施工方法4.1 施工工艺流程:基岩清理→测量放线→填平找补及垫层混凝土浇筑→测量放线→钢筋绑扎→塔机固定支脚安装→模板支设→基础混凝土浇筑→拆模→基础混凝土养护及基础回填。

4.2 主要工序施工方法4.2.1施工前测量放线垫层施工完后再在垫层面上定位出塔机基础的外边线,并弹上墨线,作为基础钢筋绑扎、模板支设及塔机固定支脚安装的依据。

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准仪控制好塔机固定支脚和基础顶面的标高及平整度。

4.2.2 基础钢筋绑扎4.2.2.1 测量放线先清理干净基层面上的木屑、渣子等,然后测放出塔机基础中心线,再放线定位出塔机固定支脚安装中线及模板支设边线,并用油漆作出标记。

4.2.2.2 钢筋绑扎顺序底层钢筋网片位置划线→底层钢筋绑扎→安放保护层垫块→钢筋支架及剪刀撑安装→顶层钢筋和拉筋绑扎→钢筋隐蔽验收。

绑扎方法:底层钢筋绑扎前先在垫层上用石笔划好底层钢筋位置线,接着按线摆放相应规格、型号的钢筋并绑扎好,按梅花形布置垫上保护层垫块,垫块数量不少于每平米2个。

然后在底层钢筋上支设钢筋支架,间距@2.0m,相邻支架之间设置剪刀撑,与支架焊接固定,间距@3m。

支架采用B25钢筋焊接而成,高度为基础底、顶层钢筋之间的净距;剪刀撑按照需要长度切好,现场与支架焊接。

支架支设好后,绑扎基础顶面层钢筋和拉筋。

钢筋网片的相交点应绑扎牢固,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形,以防止钢筋松动移位。

结构角部与立面钢筋绑扎要求呈一条直线,角部拐尺顶点位置整齐一致,结构底面、顶面钢筋标高一致,满足保护层要求。

4.2.3 塔机固定支脚安装底层钢筋网片及钢筋网片支架绑扎完毕之后,进行塔机固定支脚安装。

塔机固定支脚安装前,在支脚锚固板底部垂直方向先焊接4根B20钢筋,钢筋长度为850mm,钢筋焊接时要垂直于支脚锚固板焊接。

支脚位置安装正确后,在水平方向采用4根B20钢筋四个方向与锚杆焊接。

详见附图4《塔机固定支脚安装地位施工示意图》。

塔机固定支脚安装时附近的钢筋既不能切短,也不能减少,切短的钢筋需绑扎加筋,塔机固定支脚安装完后必须复核四个支脚的顶面标高。

4.2.4 模板支设塔机基础四周要求支设模板,模板采用18mm厚普通胶合板,模板与模板的接缝处及模板底部与填平找齐混凝土接触处粘贴海棉条防止漏浆。

模板后侧竖肋采用50×100的木枋,间距为300mm;横肋均采用2φ48钢管,横肋间距为610mm,加固采用φ14的高强拉杆,拉杆间距为@1200mm(水平方向)*610mm(垂直方向),拉杆距离模板侧边150-200mm,下面两排拉杆与锚杆钢筋底部焊接,上排拉杆通过焊接在结构钢筋上对拉。

详见附图5《塔机钢筋混凝土模板支设图》。

4.2.5 混凝土施工4.2.5.1 混凝土的供应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4.2.5.2 混凝土的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拌合物不产生离析或分层现象,如混凝土拌合物运送至浇筑地点后,出现了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或在现场加外加剂或水,混凝土搅拌和浇注之间的的间隔时间应少于1h。

4.2.5.3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混凝土坍落度为18±2cm。

混凝土浇筑前,先用水适当润湿基层,润湿程度以基层面不积水为宜,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采用水平分层,分层厚度为300-500mm,混凝土下料时下料口离混凝土浇筑面的距离不得超过1.5米,防止混凝土因下料时自由高度过大产生离析现象,下料口不得正对模板、塔吊支脚或钢筋下料。

4.2.5.4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施工下料点应配备2-3台振捣棒,同时备用不少于2台振捣棒。

振捣时,插振点应均匀排列,采用交错式或排列式依次向前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控制在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约40cm左右),振捣应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每点的振捣时间一般情况下为15~30秒,但应视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且无气泡出现、表面泛浆为准。

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应不小于5cm,振捣棒与模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控制在5~10cm,并避免碰撞模板,振捣应小心谨慎,防止漏振或过振。

4.2.5.5 混凝土面找平混凝土浇筑到高度后按照标高控制点用木杠或刮尺进行找平,然后用木抹子将表面槎平,为防止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后还应用木抹子进行二次或三次抹压。

4.2.5.6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终凝后在表面铺盖一层麻袋并浇水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天。

5 质量、安全、文明措施5.1 质量措施:5.1.1 严格按规范、标准、施工方案等进行施工5.1.2 基础混凝土浇注完成后,进行二次抹压并覆盖养护,防止表面收缩裂缝。

5.2 安全施工措施5.2.1 施工时,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5.2.2 施工人员均应持证上岗,并应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2米以上悬空作业必须正确佩带好安全带。

5.2.3 现场施工人员不许随意乱动动力线路等一切相关用电设备、设施,严格遵守施工用电安全注意事项,未经许可不准拆除围护和其他相关安全措施。

5.2.4 电焊、气割作业办理动火证,一定要明确监火人,同时明确动火人、监火人的职责,对于电焊渣掉落的地方,一定要设置阻燃材料,防止焊渣散落至别处。

5.2.5 应组织好与土石方队之间的施工协调工作,负挖爆破时施工人员应及时避让到安全区域以外。

5.2.6 夜间作业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度。

5.3 文明施工措施5.3.1 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现场不得乱仍杂物,施工材料机具等要按规定场地整齐堆放。

5.3.2 施工现场材料一般为一周内所需的,对于一周以外用的工程施工材料堆放在指定的仓库,不得随意堆放在施工现场。

5.3.3 严格执行文明施工管理条例,工程每道工序施工都必须做到工完场清。

附图3:塔机钢筋混凝土基础图附图3:塔机钢筋混凝土基础图附图4:塔机固定支脚安装地位施工示意图附图5:塔机钢筋混凝土基础模板支设图附图5:塔机钢筋混凝土基础模板支设图附件6:C7030塔吊基础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