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章第2节(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它是在学生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根底上,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不仅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时机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开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依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概念〔倍的概念、除法的含义〕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根底。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本课是在学生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根底上,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是比较快的,多数学生思维生动,特长提问。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精选8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精选8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精选8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篇1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平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放格纸上准确数出平移的格数画出平移的图形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形成锐角、直角、钝角的表象。

并且会在生活中找角,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且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过本小节学习,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

并且会区分什么是平均分,什么样的情况不是平均分。

会根据平均分的具体情况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突出一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会搜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篇2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根据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学生,我们中国有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王环境的意识,同时让学生更加关注我国部分物种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根据低,中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巩固练习时设计了"夺红旗"比赛的游戏,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

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

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我执教的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例1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激趣导入,让学生进入课堂本部分内容是本学期的开篇内容,但是解决问题又是学生最困难的问题,因此,有一个好的开端是十分重要的。

我用书本上的情境,以谈话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愿意发现知识。

二、还原课堂,让学生做主人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为已经有了上学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并不是十分困难。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将自己的思路呈现在课堂上。

三、回归实践,让练习伴随练习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或许有人会说,新知才是主题,但是没有了巩固的新知,只是一粒沙子,微不足道,所以适当的练习十分重要,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并没有以量取胜,而是用简单的三道题来完成这一环节,但是难度确实层层递进。

固然,一节课有好的一面也会有不足的地方,在本节课的处理上我过于放手课堂,让学生发散思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自己并不能够有一个规范的书写方式。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乘法口诀是学生解决乘法运算的重要钥匙,因此,它的教学可算得上是乘法计算教学的奠基石,显得尤为重要。

《表内乘法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

通过表内乘法二的教学,让我感受到以下几点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有以下反思:1、联系生活实际,产生学习需求。

2023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_2

2023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_2

2023年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解决问题,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学生的数学素质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教学本身来看,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引起学生去思考,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提出探索性或求证性的问题情境,寻找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意义上,解决问题最终的目的是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学生为本,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读统计图表”一课时,可将书中的主题图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课前让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并将收集的数据以简洁的方式记录下来。

上课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示同学们收集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由于是全员参与,数据又是学生自己收集的真实数据,所以学生情绪高涨,思维的参与度极强。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周围,只要用心就会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应用题教学中常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的训练。

其实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很多,关键是学生能否感受到,并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摆脱习惯方法的干扰;引导学生跳出原来的解题模式。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获得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结合问题情况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讨论出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例6:16面按黄、红、红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2.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师生互动。

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其中的道理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共同研究,寻找其中的奥秘吧!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6。

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1)谈话:想像老师一样快速地说出每一面旗子的颜色,我们首先要解开旗子排列的秘密,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你想到了什么?(3)各组代表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有什么样的规律?(三面一组,黄色开头,黄、红、红)照这样排下去,你知道,黑板上的这些旗子分成几组?拿出铅笔圈一圈。

(4)学生用笔把前面部分按每3个一组圈起来,剩余1面。

追问:还有剩余一面,说明是新的一组的开始,你知道接下来是什么颜色的吗?(红色),接着画一组。

(5)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这组小旗的排列规律是:3面小旗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一面黄、二面红循环排列,你能计算出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吗?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计算出第16面小旗经历了几个周期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生列式或用竖式计算:16÷3=5(组)……1(面)师:这道题里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16是要求的第16面旗,3表示每3面一组,所得的5表示16面旗每3面一组,可以分成5组,1表示余下的这1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3页的主题图及P4页的例1.2.教材分析: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本单元设计了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的主题图,含盖了这个单元的所有学的内容。

教学时,应着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自主地获取,理解数学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只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辅助观察、讨论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下面的教学程序中有具体表现,并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学生在多想、多说、多练中获取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接下来我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程序:本节课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老师谈话引出课本2-3页的主题图。

我是这样进行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什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你们想不想去啊?)2、让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1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把一个数每几个一份,看能分成几份”,这节课是整册教材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难点,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在理解除法意义的根底上,解决实际问题。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如下:成功的地方:首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标准对老师提出更大的挑战,它要求老师对教材有深化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有用性,要求老师恰如其分的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发现问题,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效果良好。

其次:本节课在教学时,注重学习方法的优化,让学生说,并呈现出不同的说的方式,比方:个别说、小组讨论说、和同学一起说等,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每几个一份,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同时,开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自主才能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才能。

缺乏的地方及对策:由于学生年龄小,对应用题的理解才能有限,有些学生遇到问题感到无从入手,这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渐渐消化吸收。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是第23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的主要教学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图片,感知生活与数学的严密联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和创新意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简介本文旨在对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目标通过《解决问题》这一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以下是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他们的解决问题经验和想法,促进互相研究和思路的拓展。

3. 游戏引导法:通过设计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经过教学过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增强,他们能够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3. 学生对数学的研究兴趣增加,他们乐于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积极思考和探索。

改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措施:1. 提供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案例,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情境,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2.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设计更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多元思维。

总结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我们发现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仍有改进的空间。

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我们相信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研究效果,为他们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具体的反思和总结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通用3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通用3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通用3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并逐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培养并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的。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我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在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告诉学生我校图书馆新增设很多图书的消息,从而激起学生去看一看的愿望,之后出现了新书情况的信息。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而这一切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由于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这就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因此,在新授段,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

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

进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说明和强调,既不繁琐又能画龙点睛,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为了使习题形式新颖而又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巩固时我设计了买电饭锅,钓鱼等活动,学生兴趣很浓。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取知识,而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与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能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2)关于长度单位,在上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同时知道了1米=100 厘米,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的另外两个成员分米和毫米。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一、以游戏教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是小学生的天职。

南宋朱熹说过“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已成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而游戏是学生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教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巩固新知识。

本人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中,一开始就运用猜谜游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他们兴奋起来。

在游戏里渗透解决应用题的两要素“两条件,一问题”,为例题教学做了铺垫。

二、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三、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数学问题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上下车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孩子同样也有上下车的经验,当生活经验被挖掘时,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身边”。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走生活化道路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名师公开课】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用估算解决问题》课堂实录逐字稿及教学反思

【名师公开课】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用估算解决问题》课堂实录逐字稿及教学反思

【名师公开课】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用估算解决问题》课堂实录逐字稿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例13)《用估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整百数和整千数的加减法以及估算的基础近似数。

根据前测发现:学生解决问题时必会精算,并且多数学生能够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能接受218的近似数是300等。

结合学情,本课例通过两次对比,精算和估算,小估和大估,培养学生的数感、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3.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开火车口算。

师: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快!有窍门吗?这些都是整百或整千的数的加减法,很容易计算。

师:我们的火车继续往前开,来到了哪里?(出示新世纪图片)师:你们去过这里吗?你一般都去这里干什么呢?(买零食,买衣服,买电器等)师:这是奉节的购物中心。

今天的数学课,寿老师也带大家一起去逛逛新世纪。

师:在商场里,我碰到了李阿姨,她想请你们帮忙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复习旧知,巩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为学习估算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师:(课件出示)请大家看图,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电话机的价格是358元,电吹风的价格是218)大家一起说一说,问题是什么?(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师:500元够吗是什么意思?(把电话机和电吹风的钱数合在一起,如果超过了500元就不够,如果不到500元就够了)师:说得非常准确,有两个词用得特别好(板书:超过,不到)。

谁想再说一次,请同学们自己练习说一次。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算式或者其它的方式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4》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含试卷)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4》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含试卷)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4》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4》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三亚市河西区中心学校符策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口算。

(30-20)÷5 =72÷(18-9)=65-8×5 = 20+7×5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问题: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分步列式:综合算式:(90-36)÷9=54÷9= 6(次)90-36=54(个)54÷9=6(次)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问题: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4》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含试卷)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4》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含试卷)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4》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4》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三亚市河西区中心学校符策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口算。

(30-20)÷5 =72÷(18-9)=65-8×5 = 20+7×5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问题: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分步列式:综合算式:(90-36)÷9=54÷9= 6(次)90-36=54(个)54÷9=6(次)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问题: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用除法解决问题《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课本第四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借助购物的生活经验及动手实践活动学习探讨用乘除两步解决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和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一、成功之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所以,一上课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抓住儿童心理创设了一个带大家去商店购物的情境。

屏幕显示:例4主题图(题目中设计到的商品都不标出价钱)30元可以买6只熊猫玩具;买4个钟表要用24元钱。

请同学们根据给我们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答案。

如:(1)买一只熊猫玩具多少钱?算式:306=5(元)。

(2)买一个钟表要用多少钱?算式:244=6(元)。

以课件的形式呈现例4主题图,把学生带入生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创造了条件,并为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巧妙地做出铺垫。

屏幕显示:①27元可以买3个篮球;②买6个铅笔盒需要18元;③花28元能买4个羽毛球拍;④5个地球仪的价钱是40元。

出示四种题板:买()个篮球,应付多少元钱?买()个铅笔盒,应付多少元钱?买5个(),应付多少元钱?买()个(),应付多少元钱?师: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确定你们所要买的商品,然后派一名代表上来选择题、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活动,不仅能把教材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选择商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归纳解答方法的一系列学习过程。

此活动的创设,不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提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允许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计算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从而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

课堂上激起了学生思维差异的火花,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过程,这正是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生长点。

我在讲有余数的除法时,有意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过去常用的做法(也可以说是唯一的)是引导学生计算一下50÷8=6(条)……2人,故得知需租7条船。

但我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行了“开放式教学”,允许学生突破规定的程序,注意引导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表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开放学生的头脑”。

结果,学生思路异彩纷呈,以下便是学生的几种主要解法。

(1)8×6=48(人),6条船最多可坐48人,多2个人,需租7条船。

(2)8个8xx6次余2人。

(3)从50人里依次去掉8人,去6次后还有2人。

(4)如果每条船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

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

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

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

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

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

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

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

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训练题型如下: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的:28+13=41.41-12=29在列综合算式之前,我先让学生分析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式中的中间量,即第一步的得数41,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书写顺序根据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12,说明先写加法再写减法,28+13-12=29,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号。

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数“41”列在综合算式里。

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1)90-13=77,77+23=100(2)6×5=30,30+28=58(3)7×7=49,49-27=22(4)7×9=63,70-63=7(5)16+42=58,6×7=42列出的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的:28+12=40,90-40=50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样,就是考虑书写顺序怎么写,这是个关键。

40是第一步的得数,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根据90-40=50这个算式得出:90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说明书写时,先写减法,再写加法,90-28+12,但是根据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时,必须在加法算式上加一个小括号,来改变计算顺序。

如果不加小括号的话,90-28+12,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样就不符合本题的计算顺序,显然是错误的。

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题的计算顺序。

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

例如:27-19=8,73+8=81;19+12=31,38+31=71;14-5=9,9×6=54;5+3=8,8×4=32。

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这几个方面: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

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

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

“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

在实际时,我是这样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发展题。

发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又来了3人,如何平均分为3组。

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2、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

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如在例题教学“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

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在教学图形与变换的时候,我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了反思: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

所以我在教学时,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还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准备了其他的实物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等的概念。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中我除了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之外,还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

例如:让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单元教学重点和要求。

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

再如低年级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只有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了准确的把握,才会使自己的教学策略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说透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

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如,“做了56面小旗,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这一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

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

如:“56÷8”这道题,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求商方法,然后自己独立去完成,最后师生交流学习方法。

再由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

再由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49÷7”“27÷9”计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用商的计算技能。

三、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

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但是,也有不少问题存在:首先,部分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较低。

针对这一问题,我制定了了以下的措施: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算术本(口算专用),每天晚上回家让家长出20道口算(其中,加减乘除各5道),同时继续每天早上的口算训练,希望能在一段时间后见到成效。

其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有的同学不会正确的利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分析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乱算一气,毫无根据可言。

针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多出一些题,让学生一点一点学会分析,从而正确选择方法。

对于个别后进生一定要紧抓辅导,争取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比大小、建立计数单位“千、万”的概念,近似数概念,会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