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二种修辞方法

合集下载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指语言运用中用以达到细腻、生动、美感效果的一种技巧。

修辞手法通常以修饰和增强叙述效果为目的,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创作和修辞演讲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用以加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比喻可以使听者或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增强修辞的效果。

例句:他是我的太阳,给我温暖和希望。

2.拟人:将非生物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例句:风儿轻轻地拂过我的脸庞,好像一个细心的母亲。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现象,以增加表达效果和激起读者的感受力。

例句:那个西瓜大得像一颗天文引力超强的行星。

4.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对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例句:他的笑容像夏日阳光,她的笑容像冰山上的花朵。

5.并列:将同等重要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明确性。

例句:他的毅力、智慧和勇气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

6.排比:通过并列结构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节奏感和力度。

例句:不仅仅是勇敢,不仅仅是智慧,不仅仅是慷慨,他们拥有的是一种不言退缩的精神。

7.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例句:中国的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8.修辞问句:是一种以表达感情或强调其中一观点的修辞手法,不需要回答,只是提出一个反问的问题。

例句: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和平而努力吗?9.反问:是修辞手法的一种,用一个与事实相反的事实提问,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例句:难道这不是一个对人类的耻辱吗?10.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正面或负面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例句:与其无谓地争吵,不如彼此理解与包容。

11.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十二种修辞方法

十二种修辞方法

十二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反复、借代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揣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2. 比拟:通过比较来揭示事物的相同点或相似之处。

3. 比肩: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4. 比重: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重要性或价值,以突出一个事物的重要性。

5.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6. 对仗:句子结构或词语的对称排列,使句子更具韵律美。

7. 反问: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8. 排比:通过并列的方式表达相同的句式或词语,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9. 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以突出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10. 修饰:通过修饰词或修饰语来增强事物的表达力或形象。

11. 借代: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个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言的简洁性和表达力。

12. 拟人: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点或行为,以增加语言的情感和形象力。

13. 品头论足:对事物进行点评或评论,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评价。

14. 暗示:通过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思,以增加语言的含蓄性和深意。

15. 借代: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个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言的简洁性和表达力。

16.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或强调某种观点。

17. 起承转合:通过排列句子的顺序和选择词语的顺序来表达起承转合的关系,以增强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18. 借景:用一个景物或场景来表达某种意境或情感,以增加语言的形象力和感染力。

19. 借用:引用他人的话语或故事情节,以增加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20. 反复:通过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以增强语言的冲击力。

十二种修辞方法范文

十二种修辞方法范文

十二种修辞方法范文1.比喻:用来进行形象、生动的比较,使得抽象的事物更具体,更易于理解。

例如:“他是一颗永不熄灭的明星。

”2.比拟: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说明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这里的人们犹如蜜蜂一样勤劳忙碌。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一方面或者程度,以突出要表达的意义和形象。

例如:“他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4.排比:通过重复使用同构的句式和结构,以强调一系列相似的事物或行为。

例如:“先是勇敢,然后是坚强,最后是勤奋。

”6.反问:通过提出一系列疑问或者让对方自问,以引起对方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自由吗?”7.并列:将同类的事物或概念并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他努力工作,锻炼身体,读书学习。

”8.拟人:将非人类的生命和物体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使得文章更具人情味和感染力。

例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好像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9.借代:通过用一个词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以达到提醒或隐含的效果。

例如:“老师的教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10.比喻叠加:通过同时使用多个比喻,来强调事物的多方面含义和形象。

例如:“他是那个班级里的夜猫子、拼命三郎和百灵鸟。

”11.指代:通过使用代词或指示词来代替前面已经提到的名词,以减少重复,提高语言的简洁性。

例如:“他是一位优秀的医生,对患者非常耐心。

他的职业觉悟值得敬佩。

”12.反复运用重点词:在一篇文章中多次使用重点词汇,以增强表达的重要性和印象。

例如:“勤奋,勤奋,再勤奋,这是成功的关键。

”。

12种初中常用修辞手法

12种初中常用修辞手法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12种1.比喻: 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远处传来少女银铃般的声音。

生动形象的表现的少女的声音2.拟人: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将风写活了,使风与文章变得栩栩如生3.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一般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更加形象的表现了心灵给作者的感觉5.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特点:自问自答.6.反问: 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类养活栽种的吗?更加强调掉了文章的中心意义 .7.引用: 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是文章更有说服力。

8.对偶: 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

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於记诵9.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文章读起来更铿锵有力,易记10.借代: 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使文章更有想象空间11.对比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一、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例句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⑤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4)例句:①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②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③夏天,石榴树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张开了那一朵朵小花苞。

2.比拟(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小学语文:12种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12种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12种修辞手法详解文章中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我们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

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像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公园里的花五颜六色,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还有粉的。

(3)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作家运用文字的巧妙方法,通过特定的表达方式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本不相干的事物进行类比,来形成鲜明的形象和感官印象,增强表达力与感染力。

例如:“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清澈见底。

”比喻了眼睛的清澈与明亮,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动作,使其形象化,以增加形象的鲜明度和感情的富有性。

例如:“风轻轻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拟人了风,使风具有了唤醒的功能,强调了风的轻柔特质。

3.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加强修辞效果,增加文采和韵律。

4.对偶:将相对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并列,表达出一种对比的关系,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春花与秋叶,鲜艳与凋零,相映成趣。

”通过对春花与秋叶的对比,强调鲜艳与凋零的反差。

5.夸张:对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夸大其词,以强调事物的特点,增加作品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的快乐溢满心间,如同百花绽放的芬芳。

”通过夸张比喻,增加了主人公快乐的感染力。

6.省略:在叙述中有意忽略或省略一些关键信息,以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增加作品的悬念和吸引力。

例如:“那一刻,我真的后悔了。

”省略了具体细节,使读者自行补全情节,增加作品的张力和感染力。

例如:“橘子的香甜让人心生温暖。

”通过橘子来借代美好的事物,表达出温暖的内心。

8.设问:提出的问题本身即含有答案,通过反问的方式达到引发思考或强调主题的目的,增强作品的逻辑力量。

例如:“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追求金钱和权力吗?”通过设问,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9.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相互对照,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共性,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生动性。

例如:“他的心情犹如火红的夕阳,温暖又明亮。

”通过比较,使主人公的心情更加生动具体。

10.反问:通过提出疑问,却不要回答,使问题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增强修辞效果。

12种修辞手法的用法

12种修辞手法的用法

12种修辞手法的用法修辞手法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的技巧,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用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说明其特征或性质。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增加描述的细节和感情。

例如:“花儿低头向我们微笑。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或性质,以引起注意或制造一种特殊效果。

例如:“我等了一个世纪般漫长的时间。

”4. 对比:将两个或更多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例如:“他是黑夜中的明灯。

”5. 排比:用相同结构或形式的句子来呈现一系列相似的事物或观点,以强调其重要性或效果。

例如:“他们努力,他们拼搏,他们永不放弃。

”6. 象征: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以便传达特定的含义或寓意。

例如:“白鸽象征和平与自由。

”7. 借代:用一个代词或代名词来替代名词,使句子更加简洁清晰。

例如:“他走了,我却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8.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便引起读者的思考或强调。

例如:“他们难道不知道真相吗?”9. 排比对仗:使用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结构来搭配对比的内容,增强语言的魅力与节奏感。

例如:“你是我的阳光,你是我的激情。

”10. 省略:省略一个句子中某些明显的部分,使句子更加简明扼要,或者给读者留下余味、引起思考。

例如:“时间在不停地流逝。

”11. 重复:重复使用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结构,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如:“我要坚持,坚持到底。

”12. 借物抒怀:用一个特定的事物描绘出自己的感受或心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理解。

例如:“月亮如同一只纯洁的百灵鸟,默默地在夜空中飞翔。

”。

十二种修辞方法

十二种修辞方法

十二种修辞方法比喻、比较、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比照、反语、反复、借代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局部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那么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以下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揣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似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表达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方案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较】〔一〕概念:比较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修辞手法12种

修辞手法12种

修辞手法12种大家们,以下是常见的十二种的修辞手法,快来学习学习:1. 比喻: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东西拿来对比,这样能说得更生动嘛,比如说"他这人就是我们班的百科全书"。

2. 拟人:就是把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看起来就更栩栩如生了,比如说"风儿悄悄地拂过我的脸蛋"。

3. 夸张:就是把某个事物描述得夸大或缩小,突出它的特点,比如说"我等了你一辈子"。

4. 对比:就是把两个差距很大的东西放在一起比较,这样那个差距就更明显了,比如说"他从前是个穷光蛋,现在倒好成了大富豪"。

5. 排比:连续用几个结构一样的句子或短语,能增强语气,比如说"我要努力学,努力工作,努力生活"。

6. 设问:提出个问题但不一定要回答,就是想引导你思考,比如说"难道我们就这样放弃了吗?"7. 反问:提个明知故问的问题,就是要强调某个观点,比如说"这难道不是你的错吗?"8. 对偶:两个结构相似又相互对应的句子或短语,比如"一组一对,同心协力"。

9. 象征:用一个东西代表另一个,一般有深层含义,比如"白鸽象征和平"。

10. 双关:一个词或句子有两重意思,既直接的,又有比喻的,比如"你这文章写得'好',好到我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11. 讽刺:用带讽刺意味的语气去批评或揭露某个人或事,比如"他真是'善良',从不肯为别人付出点什么"。

12. 省略:故意省略掉一些词语或句子,让读者自己去猜,比如"他看了看表,然后就急匆匆地走了"(去干什么?)。

大家看完是不是觉得,这些修辞手法在各种场合都很管用,能让语言更生动有趣,更有力量。

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七年级语文试题(三)一、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排比,引用、夸张顶针、双关、互文。

1、比喻:一个比喻句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女口、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常用修辞方法12种

常用修辞方法12种

常用修辞方法12种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对比等。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高中生应掌握的十二种修辞手法一览表

高中生应掌握的十二种修辞手法一览表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
大旱的甘霖——是成分排比;
加强语势,使思想内容
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
和感染力。
6、对比(对照)
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
一起比较把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放在一起比较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绿肥红瘦
突出相反或相对的事物
的特征或本质,
更为鲜明、突出。
7、设问
自问自答;
突出特征,启发联想,
表达强烈的感情。
4、引用
直接引用原文要加引号
撮述大意的不能加引号
“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
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加强真实性,增强表现力,
说服力,从而收到言简
意明的效果。
5、排比
排比必须是内容相关、结构相同
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
以上的短语、句子连起来用。
绿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诚信是什么?
是人格的外在体现。
引起读者的注意,
启发思考,
加深理解
8、反问
为了加强语气,用问而不答的
疑问句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
思,是反问
相如虽答案更鲜明有力,更富
启发,感情更强烈。
9、对偶
(对仗)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
内容相近、相反或相关的两个短语
或句子对称排列在一起。
动作、状态和语言等
拟物——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等
(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老师在讲课,他竖起耳朵听。
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生动性和感染力。
3、夸张

十二种修辞手法的简介

十二种修辞手法的简介

十二种修辞手法的简介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时运用的一种艺术技巧,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说服力。

下面将简要介绍十二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通过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

例如:“他像一只饿狼一样跳了出来。

”2. 比拟: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来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解释和说明。

例如:“她的声音如同天使般悦耳动听。

”3. 排比:通过将一系列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放在一起,以增加修辞的效果和节奏感。

例如:“他富有、聪明、善良,是一个完美的绅士。

”4.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以便产生强烈的印象或吸引读者的注意。

例如:“他能吃下一头大象。

”5.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陈述,以引起读者思考并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难道你不感到惊讶吗?”6. 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便更好地描绘和表达。

例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低头告别。

”7. 对比:通过将两种相反或不同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冲突。

例如:“黑夜中的星星犹如钻石般闪耀。

”8. 推理:通过一种因果关系或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表达观点或证明论点。

例如:“因为他努力学习,所以他考上了大学。

”9. 修辞问答: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并立即回答它,以增加表达的效果和吸引读者的注意。

例如:“你知道他为什么不来了吗?因为他生病了。

”10. 设问: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引起读者思考,并用这个问题来开展讨论或表达观点。

例如:“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环境?”11. 比照: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

例如:“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12. 借代:用一个与实际指代物有关联的词语来代替实际指代物,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和吸引读者的注意。

例如:“他是全队的灵魂。

”以上是对十二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简要介绍,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说服力。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魅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常用的修辞手法12种

常用的修辞手法12种

常用的修辞手法12种嘿,你们知道吗?修辞手法可是一门有趣的学问呢。

修辞手法的种类可多着呢!让我们来看看12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吧。

1. 比喻这是用一种事物来描述另一种事物。

比如说“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通过比较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这个笑容的美好。

2. 拟人把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

例如,“风在耳边低语”,让风变得更加生动,仿佛它能与我们交流一样。

3. 排比这是把相似的句子或词语并列在一起,增强表达的力量。

比如说,“我爱书籍,我爱大海,我爱阳光”,这样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

4. 夸张用夸大的方式来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的特点。

比如,“我饿得可以吃下一头牛”,虽然不可能,但却让人印象深刻。

5. 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例如,“生活就像一场比赛,有的人奋勇向前,有的人却停滞不前”,这样的对比让人思考生活的选择。

6.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方式。

比如,“难道我们不想要更好的未来吗?”这种方式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7. 双关通过一个词语的两种不同意思来增加趣味。

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既表达了时间的宝贵,也强调了金钱的重要。

8. 暗喻将一种事物直接称为另一种事物,而不使用“像”或“如”这样的比较词。

比如,“他是狮子”,直接将他与狮子相提并论,突出他的勇敢。

9. 借代用某一事物代替与之相关的事物。

比如说“白宫”来代指美国政府,这样的表达更为生动形象。

10. 讽刺用幽默或讽刺的方式来批评某种现象。

例如,“这真是个完美的计划,只有一个问题——没有人想做!”这种方式能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引发深思。

11.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象征抽象的概念。

例如,白鸽常常象征和平,这样的象征使得抽象概念更容易被理解。

12. 排比通过重复相似的句式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我有梦想,我有希望,我有未来”,这样的排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嘿,大家记住这些修辞手法了吗?让我们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吧。

12种修辞方法

12种修辞方法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 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 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 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 辞方法。
正对:上下句意相似、相近、 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反对:上下句意相反 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上下句意具有承接、 递进、因果、假设、条 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 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 子排列在一起。
从古以来,就有埋头 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 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人……
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 思,强调某种感情,有 意让某个词语或句子或 段落一再出现,就是反 复。总理啊,我们的好 总理!你就在这里呵! 就在这里!
•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 了人类世界吗?”
此外还有:反问、 设 问、反语 、 对 比、 夸张、引用等。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本体和喻体之间 具有相似性; 借代:本体和喻体之间 具有相关性。
、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 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拟 人、拟物] 1、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 涩地打着朵儿的。 2、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1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2、比喻中的喻体都要出现, 比拟中的拟体(模拟的事物) 是不出现。例:敌人夹着尾巴 逃跑了。(仿照动物的特征来 写,拟体动物不出现)
设问 •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 无疑而问” •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 往往明知故问, 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 目的是强调问题, 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反复、借代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揣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1、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比拟的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四)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五)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如拟人,因人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所以通过联想和移情,变无情物为有情物;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依靠相似点把本体与喻体联系起来,以便形象具体地感知事物,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但不管是哪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借代】(一)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二)借代的种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

例如: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捧腹”是“笑”的结果)……(三)借代的作用:1、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

(四)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五)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借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相似的关系。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夸张】(一)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二)种类: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三)夸张的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创造气氛。

3、增强联想;增强感染力。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对偶】(一)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二)对偶的种类: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如例句a。

宽式对偶,五条要求中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三)对偶的结构: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四)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五)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排比】(一)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二)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

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

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三)排比的作用: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四)排比与对偶的区别:1、对称性与平列式。

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

对偶必须对称。

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

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与联系:1.二者都是“明知故问”,并不要求对方回答。

不同的是: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3.二者都有很强的表现力,有时可结合起来使用,用反问的意思作设问的答案。

【设问】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引用】在说话和行文中,引入现成的语句(包括诗文、成语、谚语等),借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叫做“引用”引用的种类:1.明引,直接引用原话,在形式上注明,或者加上引号的。

2.暗引,间接引用,不注明出处,也不加引号,直接把原话融合在自己的话里,或者只引原话的大意。

3.仿引,仿用原话的形式,保留一部分原话,另外换上某些新词。

引用的特点:1.语言凝练,言简意明。

2.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

(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3.加强真实性。

(如引资料)4.起证明作用。

(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引用的注意点:1.一定要正确理解原话的意义。

2.引用原话,不是为特定的需要,一定要忠于原文。

3.引用时要与自己的意思配合得当,避免语意含混不清。

4.引用谬误观点,必须选用对方有代表性的观点,才能反驳有力、中肯。

【对比】也称“对照”。

把两种互相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加以比较,形成对照。

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对比的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的区分: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