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科1523 江玲慧 3150101750

中国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近代史可以用狄更斯的一句话来形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地践踏着中国人民的尊严,但是同样在这个时代里,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证明着不屈的灵魂。从洋务运动到太平天国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一次次的失败促使国人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发展为学习他们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意识形态。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后,中国人民舍弃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还是纯粹的偶然呢?

一、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想完成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实现自己的发展,必须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必须同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毛泽东曾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信仰产生了恐慌。为了缓和国内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华经济掠夺,日本更是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如此情况下,不得不加快了探索民族出路的步伐。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注意。就历史发展境遇而言,俄国和中国有着相似的特征。虽然俄国搭上了近代工业革命的末班车,但在一战期间,俄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把俄国从战争的泥潭中解放出来,从而给正在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的志士仁人开辟了一条新路。于是,在“五四”运动后期,以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国人,便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开始在九州大地生根发芽儿。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救国思潮可谓风云际会,各领风骚。然而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就和俄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中国人实用主义的思维模式是分不开的。俄国人的胜利让中国人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可行性,尽管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究竟为何物。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带有工具的色彩,仅仅是各种救国方案中的一个而已。

二、国内社会经济政治状况

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从当时国内的政治上来说,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多次签下割地赔款的条约,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制约和压迫,根本无法发展为独立的力量。这也就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所具有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能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来寻求生存和发展。

从经济上来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市场的大门逐步打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充实着这个古老的国度。面对强大的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显得格外的弱小,只能依赖外国资本在夹缝中畸形地发展。也正是因为这种依赖性,使得民族资本主义无法真正发展为像外国资本主义那样能够领导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但是,同样是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很多原来的农民阶级不断地加入到了工人阶级的队伍中,使得工人阶级的队伍得到了空前的壮大。再加上由于不断受到剥削而产生的强烈不满情绪和追求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致使工人阶级最终登上了政治舞台。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批判资本主义,支持社会主义的思想自然容易被工人阶级所接纳。

三、民主革命领导力量

完成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首要的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首先,从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特性来看,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最大力量,但由于他们的经济和文化条件而带有分散性和某些落后性;民族资产阶级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愿望,但由于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能力;工人阶级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中国最革命、最有组织性、纪律性的阶级,而且大部分出身农民,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亲密的工农联盟。

其次,从各阶级实践情况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说工人阶级成了最后的选择。

因此,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这也就决

定了中国必然要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四、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第一,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近代以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面对落后的实际,变法,无论是大变还是小变,成了中国人的主旋律。当时,中国可参考的模式只有欧美资本主义。但是,中国的志士们很快就意识到资本主义同样面临着许多弊病,因此中国不仅要克服传统中的顽疾,还要超越资本主义。只有完成“双重超越”,才能赶上世界的步伐。而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可谓不深刻、不透彻。尽管其尚未在实践的基础上取得成功,但是在理念领域它描绘了一个“大同世界”。这个“大同”的理念迎合了中国人的需求,也使得它较其它资产阶级式的救国模式更容易为国人所接受。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相类似。在中西文化比较领域,这样一个命题基本上已被学界认同,即西方文化是主客二分的,而中国文化则是浑然一体的。随着现代化的到来,西方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受到了内在的挑战。反思的结果就是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不分”的转变,克尔凯克尔、尼采、柏格森等人的思想就是这种转变的产物。马克思运用科学的归纳方法来考察人类历史,从而发现了历史的规律,沟通了主客之间的鸿沟,真正凸现了人的主体意义,为人的自我实现找到了科学的道路。这种模式与中国传统中的“知行合一”极其类似,而其现实性(表现为合科学性和规律性)和中国的“重现世”的思维模式则不谋而合。所以,在极其紧迫的年代里,中国人迫不及待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因此,中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和偶然相结合的。不仅是因为恰逢苏俄十月革命的成功,更是因为中国的现实状况和马克思主义本身与中国的联系。但是不管中国因为什么原因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未来都需要不断地发展,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