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修复微环境调控的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华医学会

合集下载

伤口修复中细胞材料科学的研究新进展

伤口修复中细胞材料科学的研究新进展

伤口修复中细胞材料科学的研究新进展近年来,伴随着细胞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材料被运用到了伤口修复中。

这些材料主要是能够加速伤口愈合、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疼痛感以及减少医疗费用的一系列生物材料。

尤其是在目前新冠疫情下,这些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更显得尤为重要。

I. 有效的纳米材料纳米的生物效应一直备受关注,在细胞材料科学的研究中,纳米级别的材料也开始引入到了伤口修复的领域中。

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式材料,纳米级别的材料更加柔软、微型化,且拥有更多的表面积,因此具有更高的生物反应性和生物复合活性。

例如,在乳腺癌放疗的过程中,使用了纳米级别的金属材料,能够降低患者之后组织再生的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并延长二次手术的进行时间。

因此,纳米材料在伤口修复中的应用也愈发明显。

II. 高效的构建材料传统的伤口修复材料一般是胶原蛋白或其他的基质,不够透气并且容易成为细菌的良好营养源,因此能够生长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影响伤口修复的效果。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尝试使用生物耦合剂和活性修复物来构建伤口修复材料。

这些材料经过特定的制作工艺处理,可以形成一个不仅光滑、高效而且具有渐进性的形态,另外,还具有透气性等特点。

这种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经过血液催化进入人体,让患者在伤口修复的过程中更加安心。

III. 智能化的医疗材料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一些伤口修复材料已经与智能技术相结合,形成智能医疗装置。

这些智能医疗设备能够精确地控制伤口的治疗时间、温度、湿度和治疗剂量等重要参数,从而达到更好的治愈效果。

同时,这些智能医疗设备还具备即时问题通知、数据记录和双向沟通等特点,从而更专业、更全面地检测伤口的体征并及时处理。

这种材料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细胞材料的运用领域,从而使得伤口修复更加迅速、高效而且安全。

细胞材料科学的研究进展,让生物医学领域的伤口修复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对患者康复的时间和治愈费用都有显著的改善,同时还为设备的改进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向。

重大创伤与修复诊疗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

重大创伤与修复诊疗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

重大创伤与修复诊疗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重大创伤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创伤性脑损伤、创伤性骨折、创伤性胸腹腔损伤等,这些创伤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关键技术的研发需着重于脑血管介入治疗和微创手术技术。

通过发展和改进脑血管介入技术,包括血管成像、血管支架植入和血管修复等,可以更加精确地处理脑血管损伤,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此外,开展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微创手术,避免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

其次,创伤性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重大创伤。

关键技术的研发需侧重于脑保护和神经再生。

脑损伤后,关键技术可以通过降低脑细胞死亡、促进神经元连接和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等方式,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

修复脑损伤的关键技术,如干细胞移植、神经电刺激和物理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第三,创伤性骨折是常见的重大创伤之一。

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主要包括创伤固定技术和骨再生技术。

通过改进创伤固定技术,如内固定物的改良和利用新材料的方法,可以提高手术的稳定性和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骨再生技术的研发,包括利用干细胞、生长因子和骨替代材料等,可以促进创伤骨折部位的愈合和骨组织的再生。

最后,创伤性胸腹腔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威胁。

关键技术的研发需侧重于快速有效的手术修复和损伤后并发症的治疗。

例如,在胸腔损伤的修复中,可以采用内窥镜技术和胸腔镜手术技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另外,发展封闭性胸腹腔损伤的治疗技术,如闭式吸引引流和人工肺功能支持等,能够更好地控制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综上所述,重大创伤与修复诊疗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应用至关重要。

通过改进现有技术和引入新技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参与。

此外,加强技术示范应用的推广和培训,有助于提高医生技术水平和患者的获益范围。

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感染创面综合治疗论坛在京召开

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感染创面综合治疗论坛在京召开

( 由∞i F l ) 。 H 2 1 .V l ,N . 日e c  ̄tn . o 0 1 o 6 o6
・7 ・ 9
建龙 教授 讲到的肺栓塞 防治展开 了激烈 的讨论 , 比如 D 二 聚
体 与血栓 关系的判断 , 致死 性肺栓塞与患者 早期是 否下地活 动有关 , 腔静脉滤器预 防肺 栓塞的作用 等。大会 主席 孙永华 教授希望 在会 后 由刘 建龙 、 晓 明、 贾 郭光 华教 授等 根据 这些
年1 O月 2 5日, 培训 班 在 中华 医学 会 五楼 会 议 室 伟纶 厅 开 班, 大家济济一 堂 , 同学 习编辑 出版 的相关 知识 , 共 了解行 业
发展 的最新动态 , 畅谈杂志发展 的新视点 、 新思路 。 开幕式 由中华 医学 电子音 像 出版 社 吴 贯军 顾 问 主持 。
创面 和器 官关 注 些什 么 ?将 创 面感 染 应该 放 在什 么 位置 ? 如何控制感 染?如何 调控 损伤 组织 与器 官的再 生?希望 通
赵 改丽. 、 性创 面治疗新技术专题 系列研讨会之 感染创面综合 治疗论坛在 京召开 [/ D] 急 慢 J C .中华损伤 与修 复杂 志 :电
辑部主任 、 编辑、 技术人员及其他 兄弟 出版 单位 , 民卫 生 出 人
版社 、 民军 医出版社及高教 出版社 的医学 电子 期刊编辑 同 人 行共 10余人从祖 国各地相聚在 北京 , 0 参加 中华 医学 电子 音 像出版社 主办 的“ 医学 电子 出版物 编辑业 务培 训班 ” 0 1 。2 1
合应用两种或三种抗菌药物 以对抗鲍曼不动杆菌 的耐药性 。
体、 耳廓 、 阴茎等小器官 的组织 ) 应用显微外科技 术常常可 以 使用再植 、 再造 、 修复创面 、 重建功 能等 , 且术后并发症少 。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共26册)是“十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项目和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我|创伤医学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领域领军人付小兵 院士担任总主编,各分册主编都是该领域的著名专家,作者群体实力雄厚,学术造诣高8丛书内容 原创性强、观点新颖权威,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介绍创面修复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展 示我国创面修复学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理论、技术和发展最新成果,科学、先进、实用的大型 标志性系列学术专著,代表了我国目前创面修复学领域的国家级水平,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学术 价值和实用价值。

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创面治疗新技术总论.酶与生物、超声与水刀清创技术,光、电及磁,生 长因子/细胞因子、细胞治疗、组织工程、氧疗、负压封闭引流、生物敷料、先进敷料、传统医药、 穿支皮瓣移植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创面的外科与内科诊治,血管疾病所致创面、糖尿病足、 压力性损伤、特殊原因与特殊人群和医源性创面管理与新技术应用、创面的康复、创面愈合的管理 和创面的护理。

丛书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文中编排了二维码关联的PPT 、视频、图片等 原创数字资源,增加了图书的附加价值,使微观事物描述更加形象化,拓展了文字不易描述的内 容,图书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读者方便、快捷地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信息。

本套丛书为32开,全彩印制,由郑州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内陆续出版发行。

丛书包括以下26个分册:第1册创面治疗新技术总论付小兵陆树良吴军第2册酶与生物清创技术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王爱萍第3册超声与水刀清创技术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李宗瑜刘锐第4册光、电及磁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程飓黄跃生付小兵第5册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程M 付小兵韩春茂第6册细胞治疗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史春梦王达利周建大第7册组织工程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韩春茂姜笃银付小兵第8册氧疗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刘宏伟付小兵肖丽玲第9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胡大海邮京宁官浩第10册生物敷料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吕国忠第11册先进敷料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李学拥第12册传统医药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姜玉峰曹悴民付小兵第13册创面的外科治疗刘毅黄晓元沈余明第14册穿支皮瓣移植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魏在荣章一新第15册创面的内科诊治杨彩哲翹6册糖尿病创面的内科诊治许樟荣冉兴无致创面的诊治徐欣刘暴赵轡|鱼深明胡宏辔祁少海创丽治疗斯.技术总论唐炳辉。

环骨盆严重创伤智能化微创救治体系和临床应用

环骨盆严重创伤智能化微创救治体系和临床应用

环骨盆严重创伤智能化微创救治体系和临床
应用
《智能化微创救治环骨盆严重创伤体系及临床应用》
环骨盆严重创伤是一种严重的骨盆骨折,可能伴随多脏器损伤和大量出血,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伤情。

传统的治疗方式通常是通过手术来进行创伤修复,然而手术风险高且术后康复周期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微创救治体系逐渐被引入到环骨盆严重创伤的治疗中。

这种体系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结合临床经验,实现对环骨盆严重创伤的精准治疗,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周期。

智能化微创救治体系的关键在于应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比如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化设计骨盆修复骨板,提高手术精度和效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可以实现微创手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智能化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目前,智能化微创救治环骨盆严重创伤的体系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患者在接受智能化微创救治后,手术的创伤更小,术后康复速度更快,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同时,这种体系还可以提高医生的手术精准度和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总的来说,智能化微创救治环骨盆严重创伤的体系是一种高度先进的治疗模式,它利用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这种体系会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近年来,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从材料类型、修复机制和应用进展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一、材料类型常见的皮肤创面修复材料包括自体和异体材料。

自体材料指的是从患者自己身体中提取的材料,包括皮肤、软骨、骨骼和脂肪等组织;异体材料则是从其他个体或人工来源中获得的材料。

目前,自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中,因为它的来源可靠,并且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等不良反应。

但异体材料的应用也逐渐得到认可。

二、修复机制皮肤创面修复主要通过刺激细胞增殖、促进基质再生和提高细胞迁移能力来实现。

目前,多种材料被应用于修复皮肤创面,包括自体软骨、自体脂肪、自体血小板、异体皮肤等。

自体软骨在修复软骨缺损和气管狭窄等方面已经被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自体软骨还可以刺激皮肤细胞增殖和基质再生,促进血管生长和细胞迁移,从而达到修复皮肤创面的效果。

自体脂肪因其丰富的成分和多种细胞类型而广泛应用于皮肤修复。

自体脂肪中富含脂肪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细胞类型,这些细胞可以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和再生。

研究表明,自体脂肪可以促进血管生长和细胞迁移,从而达到修复皮肤创面的效果。

自体血小板因其富含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而被广泛应用于创面修复。

自体血小板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刺激血管新生和修复组织损伤。

研究表明,自体血小板中富含的生长因子可以快速地促进皮肤再生和修复。

三、应用进展1. 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将生物材料与自体或异体细胞相结合,以促进创面愈合。

这包括自体细胞移植、异体细胞移植和干细胞治疗等。

2. 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包括自体和异体材料。

这些材料被应用于修复软组织和硬组织损伤,并能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等生理效应。

3. 生物活性分子:生物活性分子是指一类具有促进生物学活性的分子,包括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

这些分子被应用于材料表面,以刺激创面愈合。

总的来说,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应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广泛的领域,其中自体材料仍然是主流,但异体材料、细胞治疗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应用也在逐渐得到重视。

外科学创面修复技术简介

外科学创面修复技术简介
分类
根据创面性质和治疗手段的不同,创面修复技术可分为传统创面修复技术和现代 创面修复技术两大类。传统创面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清创、缝合、包扎等,而现代 创面修复技术则包括湿性愈合、负压封闭引流、生物材料应用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创面修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各种自然物质如蜂蜜、动物油脂等涂抹 伤口以促进愈合。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创面修复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现代创面修复技术的体 系。
01
02
03
局部因素
包括创面感染、异物残留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神 经支配受损等。
全身因素
包括年龄、营养状况、免 疫功能、激素水平、药物 使用等。
其他因素
如吸烟、饮酒、心理压力 等也会对创面愈合产生不 良影响。
促进创面愈合的措施
彻底清创
清除创面上的异物、坏死组织及不健 康的肉芽组织,为创面愈合创造良好 条件。
心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轻其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 从性和生活质量。
01
02
控制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创面感染,促 进炎症消退。
03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采用理疗、按摩等方法,改善创面局 部血液循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细 胞增生。
05
04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蛋白 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促进创面愈 合。
颅脑外伤创面处理
应用清创、止血、去骨瓣减压等创面修复技术,处理颅脑外伤创 面,降低颅内压,挽救患者生命。
脑脊液漏修补
采用自体组织或人工材料修补脑脊液漏,防止颅内感染。
头皮缺损修复
应用皮瓣转移、植皮等创面修复技术,修复头皮缺损,恢复患者 外观。

创面修复微环境调控的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华医学会

创面修复微环境调控的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华医学会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序号
类别
国别
授权号
授权
时间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发明人
1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CN201410191787。4
2015—09-16
一种制备胶原蛋白/硅胶膜双层支架的方法
任伟业;陈敬华;陆金婷;魏玲
2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310264725.7
2015—04-29
一种制备胶原蛋白改性再生纤维素复合材料的方法
Acta Biomaterialia
2015;20:22-31
1
Qiang Lu
13
13

6
Nanoscale control of silks for nanofibrous scaffold formation with improved porous structur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14;2:2622—2633
1
Qiang Lu (Baoqi Zuo)
8
9

7
Hydrogel assembly with hierarchical alignment by nalancing electrostatic forces
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2016, 3, 1500687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5;115:643-650
14
Jinghua Chen
11
11

2
Mechanism of the immunostimulatory activity by a polysaccharide from Dictyophora indusiata

皮肤修复的生物微环境调控

皮肤修复的生物微环境调控

皮肤修复的生物微环境调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污染,皮肤衰老、干燥、色斑、皱纹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无数人的难题。

因为皮肤是我们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它的承受压力和抵御能力决定了我们身体健康和外表美观的程度。

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是保持其健康的关键,而生物微环境调控则是有效提高皮肤自我修复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什么是皮肤的生物微环境?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下皮革三个层次组成的。

其中,表皮是真皮和皮下组织的保护层,真皮是真正的皮肤组织,由胶原蛋白、弹性蛋白、透明质酸等成分组成,下皮革则主要是由脂肪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等组成。

这三个层次中,真皮中的细胞和胶原蛋白等成分是保持皮肤健康和美丽的主要组成部分。

皮肤的生物微环境是指真皮层内的各种细胞和胶原蛋白等成分所形成的稳定、复杂的微环境。

在其内部,细胞和分子之间形成了纳米尺度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直接影响和调节着皮肤的生理状态和功能。

什么是皮肤自我修复能力?皮肤自我修复能力是指皮肤在受损后自身修复的能力。

皮肤损伤分为各种程度的创伤性损伤和日常护理不到位的微损伤两种。

创伤性损伤包括烧伤、割伤、撞伤、磨擦、化学和辐射损伤等等,对皮肤造成的伤害比较严重;而日常护理不到位的微损伤则包括紫外线辐射、干燥、污染等轻微的伤害。

皮肤自我修复能力的强弱关系着皮肤的健康和外观。

皮肤自我修复能力是由皮肤微环境内的多种因素协同作用而产生的。

包括细胞、分子的寿命、自我复制和代谢速度、细胞间信号传递、基因调控等多个环节。

其中,皮肤细胞周围的单位体积透明质酸和玻尿酸聚集体,特别是组成细胞外基质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是影响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要因素。

生物微环境调控皮肤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要性生物微环境调控有助于通过改变真皮内的细胞发育、信号传递和信号解读等过程,提高皮肤自我修复能力。

首先,生物微环境调控可以促进真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细胞更新。

其次,生物微环境调控还可通过改变细胞间的透明质酸浓度,改善细胞间的营养环境。

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

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

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
1. 学科背景和意义,创面修复科学是研究人体组织受损后的修
复和再生过程的学科,它对于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和疤痕形成
具有重要意义。

该学科的建设可以推动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的发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跨学科融合,创面修复科学涉及到医学、生物学、工程学、
材料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科学科建设需要促进不同学科之
间的交叉融合,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推动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技术创新和应用,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需要注重技术创新,
包括生物材料的研发、组织工程的应用、生物医学影像技术等方面
的创新。

同时,还需要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
更好的治疗方案。

4. 人才培养和学科交流,科学科建设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培养
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学
术交流,吸引国际优秀学者和科研团队的合作,推动学科的国际化
发展。

总之,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学科背景和意义、跨学科融合、技术创新和应用、人才培养和学科交流等方面,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实践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

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

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摘要:1.创面修复科的概述2.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分类3.各个二级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4.我国在创面修复科二级学科的发展和应用正文:【创面修复科的概述】创面修复科,作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创面的发生、发展、修复以及预防。

创面修复科涉及到多个学科,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旨在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加速创面的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分类】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面修复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创面修复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创面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2.创面修复临床研究:主要研究创面修复的临床诊疗方法、技术和药物,为临床创面修复提供有效治疗方案。

3.创面修复护理学:主要研究创面修复的护理理论和实践,为临床创面修复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4.创面修复康复学:主要研究创面修复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技术,为临床创面修复提供系统的康复治疗方案。

5.创面修复器械学:主要研究创面修复相关的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为临床创面修复提供先进的设备支持。

【各个二级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各个二级学科在创面修复科中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重要性。

基础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临床研究为护理和康复提供实践指导,护理学和康复学则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护和康复服务。

器械学则为整个创面修复过程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我国在创面修复科二级学科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在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应用。

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科学家已经在创面修复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临床研究方面,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创面修复的临床诊疗规范和技术标准,并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

在护理和康复方面,我国也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创面修复护理和康复体系。

在器械学方面,我国已经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面修复医疗器械,并在临床广泛应用。

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

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

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
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主要包括:创面修复技术、创面修复材料学、创面生物学、创面感染与抗菌技术、创面愈合机制、创面修复临床实践、创面修复研究方法。

创面修复技术研究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操作技术,探索创面修复的新方法与技术,包括手术修复、组织工程修复、物理修复等。

创面修复材料学研究用于修复创面的材料,包括生物材料、人工材料、药物材料等,探索创面修复材料的性能、材料-组织界面相容性等关键问题。

创面生物学研究创面愈合的生物学机制,揭示细胞、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以及创面愈合的调控网络。

创面感染与抗菌技术研究创面感染的机制、防治策略,开发新型抗感染材料与技术,提高创面修复的成功率。

创面愈合机制研究创面愈合的分子、细胞与组织机制,探索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信号通路、信号分子和关键调控因子,以促进创面愈合的发生与进程。

创面修复临床实践研究创面修复的临床应用,探索不同类型创面的修复方法和技术选择,优化创面修复的治疗方案,提高创面修复的效果和临床疗效。

创面修复研究方法研究创面修复相关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包括创伤模型的建立、创面评估技术、细胞与动物实验技术等,为创面修复科研提供方法支持。

以上二级学科的研究内容和领域为创面修复科的学术发展提供了系统的基础和理论支持。

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

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

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
【最新版】
目录
1.创面修复科的定义和重要性
2.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分类
3.各个二级学科的特点和主要研究方向
4.我国在创面修复科二级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正文
创面修复科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主要研究如何修复和恢复各种原因造成的创面,如创伤、烧伤、疾病等。

在创面修复科中,有两个主要的二级学科,分别是创面修复基础学科和创面修复临床学科。

创面修复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创面修复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包括创面的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学特性以及创面修复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等。

此外,这个学科还研究创面修复的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技术,以及创面修复的药物治疗等。

创面修复临床学科则更侧重于临床实践,研究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创面修复的治疗中。

这个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创面的评估和治疗,创面修复的康复和护理,以及创面修复的并发症预防和治疗等。

我国在创面修复科二级学科的发展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国创面修复基础学科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些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同时,我国在创面修复临床学科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烧伤、创伤等方面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总的来说,创面修复科的二级学科在创面修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1页共1页。

关于创面修复技术有效解决糖尿病足的探索——广佑泉“龙油技术”创面修复的解读

关于创面修复技术有效解决糖尿病足的探索——广佑泉“龙油技术”创面修复的解读

关于创面修复技术有效解决糖尿病足的探索——广佑泉“龙油技术”创面修复的解读摘要: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形成的组织损伤。

创面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严重的将面临截肢等风险。

创面的修复技术对于治疗糖尿病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关键字:糖尿病足中医治疗创面修复临床实验正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相关专家公布:全球糖尿病足平均患病率为6.3%:北美洲患病率达13%,位列榜首,非洲患病率为7.2%,身居次席,亚洲和欧洲分别以5.5%和5.1%的发病率分列第三、四位,糖尿病足患病率北美居首,中国为5.7%。

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为1.164亿,第二、第三名为印度和美国,分别为7700万和3100万。

预计到2030年,前三位排名保持不变。

按照这个比例,中国有663.48万人面临糖尿病足截肢的风险。

糖尿病足不仅发病率高、人数众多、危害巨大,到今天为止,并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有很多病人面临截肢的风险,全世界的医学专家都在为降低截肢率不断研究新的治疗方案。

一、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足的阐述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机制是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病变导致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引起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从而形成动脉灌注不足、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足部溃疡和坏疽的出现。

一旦发病,其下肢截肢风险要较正常人高出40倍。

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残因素,给患者家庭和公共医疗卫生事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的主要临床症状,糖尿病足导致的足溃疡占所有非外伤性足溃疡的45%~60%,如果足溃疡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处理,病情将迅速进展至截肢。

临床上针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传统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降血糖、清创、消炎等治疗措施,多数糖尿病足溃疡能够通过积极治疗获得一定的临床收益,但仍有15%~20%的患者单纯依靠传统的西医治疗手段不能有效减少溃疡面。

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

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

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第一部分: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面修复科学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创面修复科学旨在通过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技术和方法,来帮助人类更好地修复和治愈各种创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创面修复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医学、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第二部分:创面修复科学的重要性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创面修复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治愈各种创面,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感染风险,提高治愈率。

其次,创面修复科学可以提供更多种类的修复材料和技术,满足不同创面的修复需求。

再次,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可以推动医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和支持。

第三部分:创面修复科学的研究方向创面修复科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创面修复材料的研发、创面修复技术的改进和创面修复机制的探索。

创面修复材料的研发是创面修复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材料,如生物材料、抗菌材料等,来提高创面修复的效果和质量。

创面修复技术的改进是创面修复科学的关键,研究人员通过改进和创新各种修复技术,如创面缝合技术、植皮技术等,来提高创面修复的效率和效果。

创面修复机制的探索是创面修复科学的核心内容,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研究创面的修复机制,了解和揭示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和过程,为创面修复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第四部分:创面修复科学的未来发展创面修复科学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创面修复科学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未来,创面修复科学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创面修复的机制和方法,提高创面修复的效率和效果。

同时,创面修复科学还将与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深度融合,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推动创面修复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创面修复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应用创面修复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治愈各种创面,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伤口微环境对修复细胞生长调控规律的研究

伤口微环境对修复细胞生长调控规律的研究

伤口微环境对修复细胞生长调控规律的研究
朱旭东;张艳;陈荣德
【期刊名称】《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年(卷),期】1996(10)3
【摘要】伤口渗出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伤口微环境状况。

本研究通过比较伤后
不同时间伤口渗出液对修复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了伤口微环境在调控修复细胞增殖方面的变化规律。

结果显示:伤后第1,3,7天,伤口渗出液可刺激修复细胞生长。

而伤后第9,11,15天,伤口渗出液在高浓度胎牛血清存在时,对修复细胞生长呈抑制作用;在低浓度胎牛血清存在时,后期伤口渗出液可诱导细胞死亡。

提示在伤口愈合过程的后期。

【总页数】3页(P139-141)
【关键词】伤口;愈合;微环境;细胞修复
【作者】朱旭东;张艳;陈荣德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一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1.05
【相关文献】
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对3种与修复有关内源性生长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 [J], 孙晓庆;付小兵;陈伟;孙同柱
2.负载优化配比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纳米微球脱细胞
人工真皮用于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研究 [J], 刘诚;熊清华;付劲松;刘淑琴;熊龙
3.细胞周期正负调控因子在伤口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 [J], 朱旭东;邸雁飞;胡承香;王正国
4.蛋白激酶D1对口腔鳞癌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生长代谢的调控 [J], 王利伟; 余宇; 陈娇; 冯云; 崔博淼; 李小英; 王京楠; 陈红利; 张平
5.细胞周期正负调控因子在伤口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 [J], 朱旭东; 邸雁飞; 胡承香; 王正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

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

创面修复科学科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面修复科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创面修复科学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新的方法和技术,以促进创面的快速愈合和有效修复。

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在医学领域,创面修复科学的研究对于手术后创面的愈合、烧伤创面的修复以及慢性创面的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学领域,创面修复科学的研究关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细胞增殖、间质重建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等关键过程。

在化学领域,创面修复科学的研究涉及到材料的选择、药物的开发和创面修复过程的控制等方面。

创面修复科学的研究目标是实现创面的快速愈合和完美修复。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发展出了一系列创面修复技术和方法。

例如,利用生物材料来促进创面的愈合和修复,如生物膜、生物胶原蛋白等;利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技术来加速创面的愈合和修复;利用纳米技术来控制创面修复过程中的药物释放和细胞生长等。

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治疗创面,并减少创面愈合的时间和痛苦,还可以提高创面修复的效果和质量,减少创面修复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同时,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还可以为医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相关学科的进步和创新。

在未来,创面修复科学还将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例如,如何更好地控制创面修复过程中的细胞生长和分化,以及如何利用生物材料和纳米技术来实现创面的完美修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需要加强合作,加大投入,不断创新和探索,以推动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

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促进创面的快速愈合和有效修复,提高创面修复的效果和质量,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创面修复科学的发展还可以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创新。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成立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成立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成立
佚名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4(16)5
【摘要】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于2014年6月25日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华医学会下属第88个分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付小兵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总页数】1页(P453-453)
【关键词】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再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委员;医学专家;付小兵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6
【相关文献】
1.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皮肤软组织修复与重建技术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皮肤粘膜软组织再生技术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J], 汤苏阳
2.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成立付小兵院士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J],
3.风雨五载砥砺前行再生医学续写华章——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J],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
4.2019年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学术年会在沈阳召开同期举办第三届全国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大会、第五届东北血管论坛 [J],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
5.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成立(付小兵院士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伟业
8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110029805.5
2013-06-19
一种高强度生物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吕强;罗峥
9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010233435.2
2012-06-06
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2、研发了调控创面修复微环境的多种新材料,提出“主动修复”新理念。通过优化材料力学的性质,构建了具有自身趋血管化作用的三维多孔支架材料,有效促进了创基血管化;构建了纳米纤维多孔海绵,有效地促进了血管化类真皮组织再生;通过材料取向态的设计,实现了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生长和聚集过程的调控;通过活性分子的复合设计,实现了对创面修复不同阶段控制炎症反应程度的调控。通过不同材料的复合,实现了湿性愈合环境的营造。基于上述不同策略,提出了“调控创面愈合微环境,实现主动修复”的理念。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序号
类别
国别
授权号
授权
时间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发明人
1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CN201410191787.4
2015-09-16
一种制备胶原蛋白/硅胶膜双层支架的方法
任伟业;陈敬华;陆金婷;魏玲
2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310264725.7
2015-04-29
一种制备胶原蛋白改性再生纤维素复合材料的方法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
2018
推荐奖种
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
创面修复微环境调控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推荐单位
推荐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推荐意见:
吕国忠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烧创伤创面修复相关临床、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工作。近年来,该团队先后承担了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联合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无锡贝迪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深入开展了创面修复的研发,获得了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和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有效地推动了伤口治疗技术的发展。 该项目首次明确了影响创面修复的关键微环境要素,即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和理化环境;并建立了优化不同微环境要素的生物材料学方法,通过材料性能的优化实现了对微环境要素的有效调控,系统提出了“调控创面愈合微环境,实现主动修复”的理念,并形成了相应的调控创面愈合微环境的关键技术,本项目部分材料已得到临床转化,获得了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相应产品得到了全国600多家医院的临床推广和应用。该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创面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本单位审查,该项目填报内容属实,符合中华医学科技奖的申报条件,申报书内容符合要求,项目信息已按要求进行公示,公示期内无异议。推荐该项目申报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本项目关键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依托项目关键技术所发表SCI论文20篇,他引总次数233次,参编专科教材2部,在国际国内大会报告30余次。项目建立的创面修复微环境调控的关键技术在上海长海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等600多家医院推广和应用,培养硕士研究生26名,博士研究生11名。项目负责人受聘为多个国家级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整形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近3年研发的产品新增效益1.3亿元。项目关键技术和材料在八二昆山爆炸等突发事件伤员的救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得到国家和省部领导的认可。本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创面修复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创建了临床改善创面愈合微环境,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的新材料产品。开发了调控创面愈合微环境的胶原蛋白和丝蛋白海绵产品,获医疗器械注册证3项,其中III 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相关产品在全国600 余家医院临床推广和应用6万多例,与传统的治疗技术相比,深度创面愈合时间缩短4.1±1.6天,并且,愈合质量显著改善。
任伟业;陈敬华;陆金婷;刘石林
3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310123232.1
2015-05-20
一种具有自抗炎功能的胶原基海绵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陈荆晓;宋加毅;邓超;陈敬华
4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010233425.9
2013-04-10
一种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张冰;吕强;李明忠;卢神州;王建南
项目简介
烧、创伤所导致的皮肤创面与缺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如不能及时和有效治疗,往往造成创面延迟愈合,或导致瘢痕畸形、功能障碍甚至恶变等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加速创面愈合和提高创面修复质量一直是外科学研究领域广受关注的医学难题。传统的治疗技术远未满足临床要求。本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之处在于:首次阐明了影响创面修复的微环境要素,即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和理化环境;建立了优化不同微环境要素的生物材料学方法,通过材料性能的优化实现了对微环境要素的有效调控,提出了“调控创面愈合微环境,实现主动修复”的理念,并形成了相应的调控创面愈合微环境的实用关键技术,获得了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相关产品在全国 600 多家医院临床推广和应用。项目有效地推动了创面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显示了良好的科学和临床应用价值,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主要科技创新成果如下:
1、首次系统阐明了影响创面愈合的关键微环境因素及其重要作用。发现适度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理化环境等是影响创面修复的关键。创面炎症反应是影响创面愈合速度和质量的基础,细胞外基质(ECM)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质对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细胞行为的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理化环境是营造皮肤组织再生微环境的基础。
5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010583195.9
2013-06-19
一种纳米纤维化丝素蛋白基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
吕强;罗峥
6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110361186.X
2013-03-13
胶原蛋白海绵的制备工艺
任伟业
7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110361034.X
2015-01-07
Hale Waihona Puke 一种具有三螺旋结构的活性胶原的制备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