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化学试卷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原理,包含了氯碱工业,电解法制取金属钠,侯氏制碱,生产盐酸,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是 Ca(ClO)2),部分生成物己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差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HCO3D.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答案】D【解析】A、由碳酸氢钠受热转化为碳酸钠可知,NaHCO3的热稳定性比Na2CO3差,错误;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氯气、氢气、氢氧化钠、盐酸等,错误;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2CO3和NH4Cl等,错误;D、由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太低了,不适用于大量生产,故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正确。

故选D。

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 、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 错误;B 、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 2的反应事实,选项B 正确;C 、图中所示,溶液的pH 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 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 正确;D 、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 2的反应事实,选项D 正确。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 B C D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水的量减少,且反应中溶液的温度升高,溶质析出,使溶质的质量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加入的氧化钙的质量达到一定数值,可以将溶液中的水完全反应,最终溶液的质量为零,错误;B、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所以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量最多的是丙,最少的是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甲,错误;C、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本来就有水,所以开始水的量大于零,反应过程中因生成水,所以水的量逐渐增多,反应结束,水的量不变,正确;D、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镁和铁最终都能完全反应,等质量的镁比铁反应生成的氢气多,错误。

故选C。

2.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②测X溶液的pH,pH= 13;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④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分析】①将固体 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固体X中一定不含硫酸铜;②测X溶液的pH值,pH=13,所以固体X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所以X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中一种或两种,一定不含硝酸钡;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所以X中一定含有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X 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t℃时160g37.5%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0%。

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 .蒸发40g 水,改变温度至t 1℃B .蒸发50g 水,改变温度至t 2℃C .加入20g 溶质,改变温度至t 2℃D .加入65g 溶质,改变温度至t 3℃【答案】B【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100%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t℃时160g37.5%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60g ×37.5%=60g ,则溶剂的质量为100g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 )×100%。

A.温度为t 1℃时,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g ÷175g ×100%≈43%,不可能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溶液; B. t 2℃该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200g×100%=50%;将160g37.5%的溶液蒸发50g 水后,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0g÷110g×100%≈54.5%.即有溶质析出得t 2℃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50% C. t 2℃,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所以加入20g 溶质后能完全溶解,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g÷110g×100% ≠50% D. 加入65g 溶质,改变温度至t 3℃所得溶液为t 3℃时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50%。

选B点睛:①被溶解的那部分物质才是溶质。

②某温度下浓度最大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B .丙是盐酸C .戊是氢氧化钙D .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铁会与盐酸反应,盐酸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与盐酸、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乙是铁,所以丙是盐酸,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丁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如果甲是碳酸钠,丁就是氢氧化钙,戊就是二氧化碳,如果甲是氢氧化钙,丁是碳酸钠,二氧化碳不会与碳酸钠反应,不合理,所以甲是碳酸钠,丁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故选 D。
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c物质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 C.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髙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关系是b>a>c 【答案】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 a 物质的溶解 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B. 降低温度,c 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 液,不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C. t2℃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
A.AgNO3 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D.c: d=1: 1
B.生成 X 的质量为 21.6gC.X 是银
【答案】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析】
【分析】
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 NaOH 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 NaOH 溶液增重 9.2g,灼热的铜网增
重 3.2g。说明 34 g AgNO3 加热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9.2g,氧气 3.2g。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可知,生成 X 一定含有银元素,它的质量为 34g-9.2g-3.2g=21.6g。34g 硝酸银中银元素
有一包固体粉末 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锌粉。取固体粉末 X,加入足量 水,过滤,得到溶液 1 和沉淀 1,在沉淀 1 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沉淀 2、溶液 2 和气体 1 生成。因为目前所学的除了银离子和稀盐酸产生氯化银沉淀,其他任何物质与稀盐酸反应 均无法生成沉淀,根据题意不含银离子,所以沉淀 1 中包含两种沉淀,为碳酸钙和沉淀 2,且可知沉淀 2 不和稀盐酸反应,结合题意,所以该沉淀 2 一定是铜,铜的来源是第一步 骤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固体粉末 X 中一定有锌、硫酸铜和碳酸钙。分四 种情况讨论:①若固体粉末 X 只存在锌、硫酸铜和碳酸钙。取固体粉末 X,加入足量水, 过滤,得到溶液 1 和沉淀 1,溶液 1 为硫酸锌。a:硫酸铜与锌反应时,硫酸铜过量,沉淀 1 为碳酸钙和铜。在沉淀 1 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氯化钙、水、二氧 化碳,铜不和稀盐酸反应,所以沉淀 2 为铜,溶液 2 为氯化钙,气体 1 为二氧化碳。符合 题意。b:硫酸铜与锌反应时,锌过量,沉淀 1 为碳酸钙和铜和锌。在沉淀 1 中加入过量

沪教版(上海)中考二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二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详解】
设7.2g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
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设5.6g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
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25.8g,小于26.6g。
故选B。
【点睛】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为碳、铜和铁,镁完全反应,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7.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2.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D.25. 8g
【答案】B
【解析】
【分析】
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B.丙是盐酸
C.戊是氢氧化钙D.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铁会与盐酸反应,盐酸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与盐酸、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乙是铁,所以丙是盐酸,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现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 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 111.4g 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 20.6g 固体,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 )A .77.5%B .63.3%C .46.7%D .22.5%【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发生的反应是:CaCO 3+2HCl=CaCl 2+H 2O+CO 2↑,Mg (OH)2+2HCl=MgCl 2+2H 2O 111.4g 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 20.6g ,水的质量是:111.4g - 20.6g=90.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90.8g 水来自三部分:1、盐酸中的:100g-100g×14.6%=85.4g ;2、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水:利用氢元素守恒:2HCl H 2O ,即每73份质量的盐酸得到18份质量的水,盐酸:100g×14.6%=14.6g ,水的质量:3.6g ;3、氢氧化镁中的氢元素产生的水:90.8g-85.4g-3.6g=1.8g ,利用氢元素守恒:Mg (OH)2H 2O ,即每58份质量的氢氧化镁得到18份质量的水,则氢氧化镁的质量是5.8g ;根据反应:Mg (OH)2+2HCl=MgCl 2+2H 2O ,计算氯化镁的质量,设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 ()2258955.8Mg OH MgCl g x58 5.8g 95x= 解得x=9.5g ,则氯化钙的质量:20.6g-9.5g=11.1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y ,则有: 32CaCO Ca 10011111Cl 1.g y 10011111.1gy = 解得y =10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10g 100%63.3%10g+5.8g⨯≈。

故选B 。

2.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铁粉样品中可能混有C粉、CuO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

将该样品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铁粉,铁粉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将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并有残余固体。

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①样品中一定含有CuO粉末,可能含有C粉②样品中一定含有C粉和CuO粉末③残余固体的质量与样品中CuO的质量相同④滤渣中一定含有C粉和Cu⑤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H2SO4,可能含有CuSO4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⑤【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难度较大,既要分析样品和滤渣成、滤液成分,还要分析样品质量与残余固体质量关系。

根据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气体,判定滤渣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判定样品中一定含有碳;因为硫酸过量,滤渣中不可能含有铁和氧化铜,但一定存在铁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根据充分灼烧后有残余固体又可判定滤渣中含有铜,即样品中含有氧化铜;②④正确,①不正确;样品中含有铁粉,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根据滤液中加入铁粉只有气泡生成,可判定滤液中一定含硫酸不含硫酸铜,⑤不正确;由前分析可知滤液中含有硫酸不含硫酸铜,可知样品中的铜元素全部转化成了滤渣中的单质铜,铜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后变成氧化铜,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样品中氧化铜质量等于残余固体质量,③正确;故选B。

【点睛】解题关键从实验现象判定滤液成分和滤渣成分,认进而确认样品成分,最后判断样品中氧化铜与残余固体质量关系。

滤液成分分析:样品中含有铁粉,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根据滤液中加入铁粉只有气泡生成,可判定滤液中一定含硫酸,不含硫酸铜,⑤不正确;滤渣和样品成分分析:根据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气体,判定滤渣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判定样品中一定含有碳;因为硫酸过量,滤渣中不可能含有铁和氧化铜,但可能存在铁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根据充分灼烧后有残余固体即可判定滤渣中含有铜,即样品中含有氧化铜;②④正确,①不正确;样品中氧化铜和参与固体质量分析:在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氧化铜优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然后才能和铁反应;当铁和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同时存在时,铁优先和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然后才能和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由此可知样品中氧化铜全部转化为铜存在于滤渣中,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后变成氧化铜,根据元素守恒,样品中氧化铜质量等于残余固体质量,③正确。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10g
x
100 10g 44 x
解得 x=4.4g 此时左侧烧杯增加的质量为:10g-4.4g=5.6g。 所以为了保持平衡,右侧烧杯也需要增重 5.6g。 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00,所以若想在加入 10g 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二氧化碳的 质量也是 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 100,一个小于 100。 【详解】
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 =2Ag+Cu(NO3 )2 ;铜与硝酸
银反应生成银;固体 B 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 二氧化碳。灼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碳,故固体 B 中含有的物质是碳、银(或 C、 Ag);样品中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原固体中有铝;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 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原固体中没有氧化铜)和固体 A,固体 A 加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并 过滤,得到蓝色溶液乙(说明原固体中有铜)和固体 B;固体 B 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故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 物质是碳、铝、铜(或 C、A1、Cu) ,故该说法正确; ④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无色溶液 甲中溶质是盐酸及盐酸与铝反应生成的氯化铝。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氯 化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铝,蓝色溶液乙中的溶质硝酸铜不参与反应。故蓝色 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或 Al(NO3)3、Cu(NO3)2、 HNO3),故该说 法正确; 正确的说法有:③④;故选:B。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了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铝中逐滴滴加稀硫酸【答案】D【解析】A、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温度一定,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错误;B、加入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所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立即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结束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错误;C、因为稀盐酸呈酸性,pH<7,加入氢氧化钠,pH升高,图象应从小于7逐渐到大于7,错误; D、横坐标是滴加酸的质量,所以相当于开始酸不足,导致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酸而不取决于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只有一种金属完全反应时,之后曲线才不重叠。

因为硫酸足量,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金属决定,根据方程式可知同质量的镁铝,铝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正确。

故选D。

2.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或者气体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B.图1中b点的值为106C.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 D.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答案】C【解析】(1)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因此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2.2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设生成2.2g气体所需的Na2CO3的质量为y,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质量为z.则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44 106100y 2.2g z 5g106/44=y/2.2g y=5.3g 106/100=z/5g z=5.3g图1中b点的值为5.3g ÷10%=53;x点的值为(5.3g +5.3g )÷10%=106C.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a点表示碳酸钠先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故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所以溶液的pH逐渐增大到7;因此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D. 当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呈中性,b~c段反应过程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此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呈中性,图1中c点时,原溶液中的溶质盐酸和氯化钙都被反应完,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和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和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除考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B.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D.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答案】D【解析】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粉末,收集气体。

故A错误。

B. 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煅烧充分反应,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

故B错误。

C.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 加入适量NaOH溶液,产生新的杂质氯化钠。

故C错误。

D.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D.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与硝酸银充分反应,生成银,硝酸铜,后过滤。

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除杂相关的知识。

2.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预测其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和滤液的组成成分如下,其中不合理的是()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含有2种固体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3种固体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液中至少含有1种溶质【答案】D【解析】【分析】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镁再与硝酸锌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锌。

【详解】A、若滤液为蓝色,则硝酸铜未完全反应,镁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渣中只含有铜、银两种固体,不符合题意;B、若滤液为无色,则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可能是镁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含有铜、银,也可能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锌或恰好和硝酸锌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含有锌、银、铜,也可能镁过量,这时滤渣中含有镁、铜、银、锌,故滤渣中可能含有三种固体,不符合题意;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含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能是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锌,这时滤渣中含有铜、银、锌,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锌,也可能镁恰好与硝酸锌完全反应,或镁过量,这时滤液中只含硝酸镁,故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不符合题意;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渣中不含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故滤渣中一定不含锌、镁,可能是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铜,这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锌,也可能镁恰好和硝酸铜完全反应,这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镁,故至少含有2种溶质,符合题意。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小明在实验室中找到了三包已经失落标签的白色粉末,已知是CaCO 3、Na 2CO 3、CaO ,请从下面的试剂或方法中选择一种来确定该三种物质( )A 、稀盐酸B 、水C 、加强热D 、CaCl 2 溶液【答案】B【解析】A 、盐酸和碳酸钙,碳酸钠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鉴别B 、碳酸钙不溶与水,碳酸钠溶于水,氧化钙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C ,碳酸钙,碳酸钠加热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鉴别D ,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沉淀碳酸钙,与碳酸钙和氧化钙吧反应,不能鉴别故选B2.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煅烧使其完全反应,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则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A .44:25B .22:5C .4:1D .44:32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与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铜的质量为y 。

32 CaCO CaO+CO 100g 44xA 高温 100x =44AX=100A 25A =44112Δ2Cu+O 2CuO12832y A128y =32Ay =4A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4A ∶25A 11=44∶25故选A。

【点睛】本题中要抓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来做,分析其原因就是碳酸钙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等于跟铜反应的氧气质量。

然后根据两个化学方程式就可以就是出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

3.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A.Fe(NO3)2B.Fe(NO3)3C.Cu(NO3)2、Fe(NO3)2D.AgNO3、Cu(NO3)2、Fe(NO3)2【答案】A【解析】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银被置换完剩余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因此,滤液中只含有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铜、铁的结论.选A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和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和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品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C.升温均可使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答案】D【解析】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错误;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g,错误;C、升温可以是甲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乙升温还是饱和溶液,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错误;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在t3℃时,是80g,在t2℃时是40g,正确。

故选D。

2.已知: 32322Fe(OH)Fe O+3HΔO,现将CO气体与21.4g Fe(OH)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Fe x O y混合物12.8g,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CO2和H2O共8.6gB.混合物中含5.6g铁元素C.Fe x O y为Fe2O3D.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答案】D【解析】【详解】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2442Fe+H SO=FeSO+H56982x y0.2g56x=20.2g,98y=20.2gx=5.6g,y=9.8g则生成Fe x O y 的质量为:12.8g-5.6g=7.2g ;21.4g Fe(OH)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621.4g 100%11.2g 56+173⨯⨯=⨯Fe x O y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5.6g=5.6g ; Fe x O y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5.6g=1.6g ;故56x :16y=5.6g :1.6g ,x :y=1:1,故Fe x O y 的化学式为:FeO ; FeO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设与FeO 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z2442FeO +H SO =FeSO +H O72987.2g z727.2g =98z,z=9.8g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g+9.8g100%=19.6%100g⨯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O 、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Δ2CO+2Fe(OH)Fe+FeO+3H O+2CO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322Δ2CO +2Fe(OH)Fe +FeO +3H O +2CO 56214m 21.4g 56m =21421.4g,m=5.6g 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5.6g+21.4g-12.8g=14.2g 。

沪教版(上海)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5.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 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 4:7 C.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D. 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答案】B 【解析】A.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氢元 素的化合价为+1 价,所以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反应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 价为+2 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改变; B.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 16: 28=4:7;C.由图可知,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D.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两种。选 B
沪教版(上海)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 80℃含有 100 g 水的 KNO3 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 2 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 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 60℃~70℃之间 【答案】A 【解析】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是在一定 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A、由题中信息 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2g,所以 80g 水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 25.6g,所以可推知硝酸钾的总质量为 25.6g+110.4g=136g,80℃时,80g 水中溶解 136g 硝 酸钾刚好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丁是饱和溶液,所以乙、丙、丁 都是饱和溶液,错误;B、甲到乙的过程中,没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正确;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 100g:136g=25: 34,正确。故选 A。

沪教版(上海)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需要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 H2SO4 HCl KCl B.酚酞 NaOH HCl NaClC.Na2SO4 BaCl2 NaNO3 HCl D.AgNO3 NaCl BaCl2 KNO3【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稀硫酸和稀硝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气体,都与氯化钾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酚酞遇氢氧化钠变为红色,分别将稀盐酸和氯化钠滴入酚酞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是稀盐酸,不能变色的是氯化钠,在变为无色的溶液中继续添加酚酞是不变色的,加入氢氧化钠是会恢复红色的,可以鉴别;故选正确。

C、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硝酸钠与其他三种物质反应都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与其他三种物质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和氯化钡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但氯化钠与氯化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18.6g,能与7.3%的稀盐酸200g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A.3:2 B.2:3 C.1:2 D.1:1【答案】C【解析】【详解】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设此样品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m↑Na CO+2HCl=2NaCl+CO+H O232210673x m106x=x=106m/7373m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 O24036.5⨯y200mg7.3%-40y=y=40(14.6g-m)/36.536.5200g7.3%-mx+y=(106m/73)+40(14.6g-m)/36.5=18.6g,m=7.3gx=10.6g y=8g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2NaOH+CO=Na CO+H O223280106z10.6g80z=z=8g10610.6g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8g:(8g+8g)=1:2。

沪教版(上海)中考二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二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二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A-C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常温下为气体。

图中“一”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F是一个放热反应B.B→E,C→E的反应类型可能不相同C.若G为一种盐,则A不可能与G发生反应D.若G为一种温室气体,实验室可用F溶液检验G【答案】C【解析】【分析】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A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得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得出F为氢氧化钙;D、E组成元素相同,猜想E为水,则D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C为氧气,水可以和氧气相互转化,B、C常温下为气体,可以猜测B为氢气,氢气可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水相互转化,且能有A转化而得,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物质很多,常见的可以猜测为二氧化碳。

故可以初步定为:A为稀盐酸或稀硫酸;B为氢气;C为氧气;D过氧化氢;E水;F氢氧化钙;G为二氧化碳;【详解】A、E→F是一个放热反应,符合条件的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B→E,可以为化合反应,或者置换反应,C→E,可以是化合反应,不能通过置换反应来进行,故反应类型可能不相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若G为一种盐,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盐是碳酸盐,如碳酸钠满足条件,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若G为一种温室气体,即是二氧化碳,实验室通常采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可用F溶液检验G,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2.把8.9gMg、Zn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A.23.4g B.29.25g C.30.5g D.26.25g【答案】A【解析】【分析】镁、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氯化镁、氯化锌,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完全转化成氯化钠中的氯离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物质的分类B物质的检验和区别纯碱、胆矾、生石灰—盐类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可用灼烧闻味的方法检验羊毛和涤纶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C 概念的认识D物质的性质和应用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洗涤剂乳化作用—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作电极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完全正确,错误;B、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氧气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不完全正确,错误;C、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错误;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完全正确。

故选D。

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转化a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

故选A.3.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

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A.26. 2gB.26.6gC.26. 0gD.25. 8g【答案】B【解析】【分析】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详解】设7.2g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Mg+CuCl=MgCl+Cu2224647.2g x2464=7.2g xx=19.2g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5.6g=25.8g设5.6g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Fe+CuCl=FeCl+Cu2256645.6g y5664=5.6g yy=6.4g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6.4g=26.6g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25.8g,小于26.6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二模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向500g 3AgNO 溶液中加入11.2克Fe 和Cu 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34.8g 滤渣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得知,铜元素在滤液和滤渣中的质量比为4∶3(洗涤液也一起合并入滤液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滤渣中不含铁B .11.2克Fe 和Cu 的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C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沉淀产生D .原3AgNO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2%【答案】B【解析】【分析】滤液中含有铜元素,说明铜与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可知此时铁应该已经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滤渣的组成为银和铜。

已知,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铁为56。

设混合粉末中含有x 克的铁,含有y 克的铜。

则混合粉末质量:11.2x y +=;设与铁反应生成的银为m 1克,与铜反应生成的银为m 2克,与铁反应的硝酸银为m 3克,与铜反应的硝酸银为m 4克,参与置换反应的铜的质量为47y 克,未参与反应的铜的质量为37y 克。

则: 3331Fe +2AgNO =Fe(NO )+2Ag56340216x m m 156216x m = ;356340x m = 1277m x =;38514m x = 3342Cu +2AgNO =Cu(NO )+2Ag 6434021647m m y 24647216y m =;44647340y m =22714m y = 48528m y =生成银的质量:122727714m m x y +=+ 滤渣的质量:12334.87m m y ++= 联立解得:x=5.6,y=5.6,m 1=21.6,m 2=10.8,m 3=34,m 4=17【详解】A 、滤液中含有铜元素,说明铜与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可知此时铁应该已经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滤渣的组成为银和铜,故A 选项正确;B 、11.2克Fe 和Cu 的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5.6=100%=50%11.2⨯,故B 选项错误; C 、铜未完全反应则说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已完全反应,滤液中没有银离子,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不会有沉淀产生,故C 选项正确;D 、原3AgNO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4+17=100%=10.2%500⨯,故D 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

2.现有一包由5.6g 铁、7.2g 镁、1.0g 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 2溶液中。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

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A .26. 2gB .26.6gC .26. 0gD .25. 8g【答案】B【解析】【分析】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详解】设7.2g 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22Mg +CuCl =MgCl +Cu24647.2gx2464=7.2g xx=19.2g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5.6g=25.8g设5.6g 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Fe+CuCl=FeCl+Cu2256645.6g y5664=5.6g yy=6.4g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6.4g=26.6g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25.8g,小于26.6g。

故选B。

【点睛】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为碳、铜和铁,镁完全反应,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

3.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A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也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B.B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C.C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D.D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A、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氢气的质量从0逐渐增加,稀盐酸完全反应,氢气质量不再增加,A图中横坐标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苛性钠部分变质,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生成气体的质量先为0,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 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A 图中横坐标不能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A 选项图像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B 、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钙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少至0,溶质质量逐渐减小至0,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减少至0,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至0,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溶质质量逐渐增加,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增加,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加,B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B 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C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钾元素守恒,反应过程中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保持不变,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不影响钾元素质量,C 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C 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浓硫酸,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逐渐增加,硫酸不挥发,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一段时间后,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再变化,另外浓硫酸不是100%的纯硫酸,溶剂质量和溶液质量的起始质量不为0,D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D 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C .Fe x O y 为Fe 2O 3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答案】D【解析】【详解】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 ,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2442Fe +H SO =FeSO +H 56982x y 0.2g56x =20.2g ,98y =20.2gx=5.6g ,y=9.8g则生成Fe x O y 的质量为:12.8g-5.6g=7.2g ;21.4g Fe(OH)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621.4g 100%11.2g 56+173⨯⨯=⨯ Fe x O y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5.6g=5.6g ;Fe x O y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5.6g=1.6g ;故56x :16y=5.6g :1.6g ,x :y=1:1,故Fe x O y 的化学式为:FeO ;FeO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设与FeO 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z 2442FeO +H SO =FeSO +H O72987.2g z727.2g =98z,z=9.8g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g+9.8g 100%=19.6%100g⨯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O 、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Δ2CO+2Fe(OH)Fe+FeO+3H O+2CO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322Δ2CO +2Fe(OH)Fe +FeO +3H O +2CO 56214m 21.4g56m =21421.4g,m=5.6g 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5.6g+21.4g-12.8g=14.2g 。

故选D 。

5.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①固体B中的物质为碳②蓝色溶液乙为硝酸铜溶液③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④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硝酸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详解】①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可能还含有铜,故该说法不正确;②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故该说法不正确;③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是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固体A与硝酸银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说明固体A中含有铜,铜与硝酸Cu+2AgNO=2Ag+Cu(NO);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银反应生成银;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灼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碳,故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碳、银(或C、Ag);样品中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原固体中有铝;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原固体中没有氧化铜)和固体A,固体A加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并过滤,得到蓝色溶液乙(说明原固体中有铜)和固体B;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

故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或C、A1、Cu) ,故该说法正确;④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无色溶液甲中溶质是盐酸及盐酸与铝反应生成的氯化铝。

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氯化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铝,蓝色溶液乙中的溶质硝酸铜不参与反应。

故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或Al(NO3)3、Cu(NO3)2、 HNO3),故该说法正确;正确的说法有:③④;故选:B。

6.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②测X溶液的pH,pH= 13;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