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五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
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
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接着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表现在: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
他们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无助的一群,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
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试述社会工作的领域。
答: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就它的主要方面做初步分类主要有:(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按此标准,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案主2.行为主义理论3.普惠主义模式4.人格结构5.社会行政6.家庭沟通7.矫正社会工作8.个案研究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方法论。
2.简述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及其所包含的大致内容。
3.简述社会个案工作的实践问题。
4.简述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
5.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特性。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2.中国儿童社会工作有什么特点?应如何发展?3.社会工作实习模式。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案主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那些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2.行为主义理论答:行为主义理论是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
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人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已。
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3.普惠主义模式答:普惠主义模式主要从以下方面理解:①福利分配采取涵盖所有公民的普惠主义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整合。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三章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价值(华中农大2012年研)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价值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
这八个方面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巴特利特认为,社会工作价值包括如下内容:①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②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③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④人们有共同的人类需求,但是,每个人则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个体;⑤民主社会的实质表现为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通过社会参与来尽到社会职责;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有其职责与能力,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提供充分的机会来解决困难、预防问题,以及促进自我能力的发挥。
2.接纳(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研;贵州大学2019年研;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社科院2011;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接纳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之一,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接纳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
作为一个积极的动词,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3.自决答:自决即自我决定。
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
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替案主决定,犯越俎代庖的错误。
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
4.个别化(中南大学2019年研;兰州大学2019年研)答: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
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
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1-4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广州大学2019年研;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具体说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者(安徽大学2019年研;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是帮助和服务的提供者。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9、2010年研)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西南大学2019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及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性质与任务1.1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是科学作为应用社会学或应用社会科学的社会工作的科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客观性。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为求助者提供资源以帮助他走出困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虽抱有助人的价值观与目标,但他审视问题的立场及态度却是客观的,即不是从感情出发,而是基于自己的知识基础、专业操守客观地对待问题,寻求有效而合理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是工作关系,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应有客观的态度。
(2)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社会工作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并把科学的工作方法当作社会工作成功的基本要件。
这些方法以其固有的内在联系、技术和原则而成为规范的工作准则。
(3)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社会工作者根据助人活动的发展规律将工作过程化为前后紧密连接的一些阶段,从而使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2.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1)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2)社会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巧妙地应对问题;(3)社会工作面对的任务常常是新的、独特的、特殊的。
3.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1)什么是制度制度也称社会制度,它是人类在长期的共同活动中经过积累、选择而形成的指导人们活动的规范体系。
(2)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①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制度。
这表现为它既具备社会制度的特征,也成为现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制度化手段。
社会工作已具备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a.社会工作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指导;b.社会工作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不仅对于任何常规性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都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从而保证了工作过程的科学性,而且从事这项活动的社会工作者内部也有严格的“行业守则”,这种行业伦理守则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c.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机构成为进行此类专业助人活动的执行者,这些人受过专门训练,能够保证助人活动科学、有效地进行。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五章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5.1复习笔记一、人的成长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其目的是增加人们的福利,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具体说来就是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人的成长与人的发展是相同的概念,其涵义是使人能顺利地通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充分发挥他的能力,扮演好社会角色,为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的成长表现为对个人需求及社会期望的满足,而个人需要与社会期望是与人的本质属性相关的。
1.人的属性社会工作把人当作一个具体的、现实的人来看待,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包括生物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
(1)人的生物性①人是一个高级生物体a.人的生物性首先表现为他是一个具体的生物,他由复杂的肉体器官组成,成为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联合供职的有机体,其目标是个体的生存与发展。
人的生物体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是一个整体,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对个体生存及发展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
b.人的生物体是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
一个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经历漫长的历程,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是一个正常人一生中所要经历的必然阶段。
这是一些以人的生物性成长为基础划分的前后相互联系的阶段,被称为人的生命周期。
在这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上,个体的生物机体的状态不同,对外界的需求不同,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也不同。
②人的本能人的生物性还表现为它有先天而有的本能,虽然这些本能并非完全与生俱来,但随着生物机体的发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并表露出来。
一个人的能力是在他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这必须以人的先天潜能为基础。
人的潜能与人的本能并不等同,人的潜能是人所具有的所有但尚未发挥出来的能力,它包括本能和后天学得的才能两部分,它是体现人的价值的各种潜在能力的总和。
(2)人的社会性①人的社会性及其发展a.人的社会性是个体参与群体或社会生活的倾向及特征。
第一,人的社会性表现为个体积极参加群体生活的倾向,以及他与其他个体共处于群体之中,经营群体生活的能力与活动。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一、名词解释1.德国的“汉堡制”。
答:“汉堡制”由布希教授起草,规定该市设-中央办事处,综合管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分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人和赈济员若干人。
救济方法为助人自助;为失业者介绍工作;把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把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对沿街乞食者不准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不让贫民养成依赖习惯。
该制度实施13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后来因为贫民不断增多和救贫人员不足而趋于衰微。
2.慈善组织会社(北京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研;苏州大学2019年研)答:慈善组织会社最先产生于英国,为避免重复服务对资源的浪费,各地友好服务协会成立了服务协调和统筹性组织,这就是后来演变成的慈善组织会社。
1869年,在索里牧师的倡导下,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在伦敦成立。
该会社接受托马斯•查墨斯的理论,认为个人应对其贫穷负责,接受公共救济将摧毁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与道德观念,使他们依赖救济为生,因而主张贫民应尽量维持自己的生活。
慈善组织会社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们要使英国,尤其是伦敦的慈善事业组织起来,使之密切配合,发挥最合理的作用。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3.芮奇蒙答:玛丽·芮奇蒙,美国学者,是社会个案工作的开山鼻祖。
1917年出版了第一部对专业社会个案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的《社会诊断》一书,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
《社会诊断》采用医疗模式,认为贫穷是一种社会“疾病”,而友好访问员就是像内科医生一样的社会医师,运用“研究——诊断——治疗”的框架科学助人。
《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开始,开启了社会工作作为“科学的慈善”专业的新时代。
此后她又发表《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使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
4.格林伍德答:格林伍德是美国社会福利领域学者,1957年发表了《专业的属性》一文,声称任何职业团体要具备以下5个特质才构成专业:①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②专业权威;③社区的认可;④一套规定的伦理守则;⑤一种专业的文化。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三编【圣才出品】
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答: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2.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那些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
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发展)【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章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发展10.1复习笔记一、社会工作教育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地位1.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1)社会工作教育对于发展社会工作的意义社会工作教育(也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由专门的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向相关人员传授社会工作知识和理论、施行专门训练,使之在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伦理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要求的过程。
这是一个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完成个体专业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工作所要处理的问题的复杂性和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①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社会工作可以帮助人们去解决各种问题,但是最能反映出社会工作价值的是它能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
②有效地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有效实践,在于它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③对社会工作服务的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事人和社会对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④对社会工作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工作界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的服务过程,双方是平等的互动关系。
(2)国际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社会工作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性的增加,社会工作教育也不断得到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制度,社会工作教育也形成体系。
①所谓社会工作教育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工作教育在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办学权利和教育规范、教育层级及各层级间关系、教学基本过程、修业标准等方面形成了制度化的规定并得以实施。
②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具体地表现为学科、专业、层次几个方面。
③社会工作培养的主要不是理论人才和研究人才,而是能够解决具体社会问题、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专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决定了社会工作的知识框架。
④社会工作教育的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工作学校协会(IASSW)。
其功能是促进各会员国、成员学校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进行教学交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的功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名词解释1.支持者答:支持者是指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人自立或自我发展。
2.倡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倡导者是指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但并非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3.社会角色答: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
它指出了处于社会某一位置上的人应该如何去做,反映了处于该位置的社会成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现实社会中的社会成员处于多重社会关系之中,一个人可能担当多种角色,社会学称这种现象为复式角色。
二、简答题1.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有哪些?(中山大学2014年研)答: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包括:(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为有困难的人群提供服务并促进社会公正,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该以助人为目的,而不是在助人过程中牟取私利。
在我国表现为有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不以助人过程牟取私利。
(2)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者从事的社会服务工作是其职业或社会生活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偶尔为之。
服务是这种职业活动的本质,这与以控制和管理服务对象的行为有本质区别,社会工作者不是靠权力控制和支配他人的行政官僚。
(3)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工作不是靠个人经验,而是更多地使用作为普遍经验的专业方法。
这些专业方法可能是由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出来的,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被证明是有效的。
(4)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社会工作是一种现代职业,需要一定的专业规范和组织约束。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1.为什么把《伊丽莎白济贫法》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答:为应对贫困与其他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在工业革命的历程中出台了相应的济贫政策来救助贫民,开创了由政府以社会政策的形式来规范社会救济事业之先河。
其中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因其完备性而最为著名,被誉为开创性的济贫法案。
这部法案的意义在于,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承认政府有对社会中无助的人进行救济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把《伊丽莎白济贫法》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1)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
②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③以工代赈。
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a.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b.教区也义务地代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与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
④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院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院工作。
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⑤规定家庭有救济其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教区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处获得扶养时才予以救助。
而且救助的对象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最近在该区住满3年的人。
⑥把贫民分为三类:a.为体力健全的贫民.这种人在接受救济时必须进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
b.不能工作的贫民,包括患病者、老年人、残疾者、精神病患者及需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们。
对这种人救助的方式分为进入“济贫院”,即进行“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两种。
c.失依儿童,包括孤儿、弃婴等。
对这种人救助的主要救济措施是进行领养或寄养。
(2)《伊丽莎白济贫法》奠定了政府主持公共救济事业的基础和方式,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考研配套模拟题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模拟题一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化2.个案工作3.小组工作4.社区工作5.社会福利6.个别化7.剩余性社会福利8.社会服务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什么是儿童社会社会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简述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3.简述中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路。
4.什么是社会行政?试述宏观社会行政与微观社会行政的内容。
5.试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论述社会保障体系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以及现阶段我们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2.论述“标签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3.试论述社会工作、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化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
2.个案工作答: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在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
3.小组工作答:小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当团体工作人员运用其专业训练和技巧去帮助一群在功能上有困扰的个人所组成团体时,他便是在进行团体治疗工作。
4.社区工作答:社区工作的一般性定义可以叙述为: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一章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本土化答:本土化是指外来的东西进入另一社会文化区域(“本土”)并适应后者的要求而生存和发挥作用的过程。
它是站在本土立场上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产生于外国(或其他地区)的社会工作进入某一国家或地区发生变化的过程。
一般是指社会工作较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进入后发展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现象。
我国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含义,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指产生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即专业社会——工作)进入中国,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并发挥功能的过程,是专业社会工作进入中国之后发生的适应性变化。
这里的中国社会是一套经济的、政治的、社会文化的制度体系,外来的社会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整套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制度,才能在中国站住脚,进而发挥作用。
需注意的是中外社会制度的异质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2.本土社会工作答:本土社会工作是指与外来的专业社会工作相对应的、在本地存在的、具有一定社会工作性质的社会服务。
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它是在外来的专业社会工作传入的背景下使用的一个概念;②它指的是有一定社会工作性质的社会服务。
所谓“有一定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社会工作性质”是指在社会服务的主要方面具有专业社会工作的某些特征,比如为民众服务的价值观、讲究一定的方法、有一定的服务标准和服务体系等;③它是在外来社会工作传入之前在本地就存在的。
总的来说,这是参照专业社会工作的内容而形成的、指认本地社会服务的概念。
3.社会工作职业化答:职业化是指某种社会活动被社会认定为是一种职业,并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当某些专门的社会劳动逐渐形成独特技术、专门的服务对象和共同的标准,并被社会认可时,就开始了职业化过程。
社会工作职业化就是社会工作成为一种职业的过程。
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本土社会工作的特点。
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工作有以下基本特点:(1)服务性和管理性①服务性:在计划经济时期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为人民服务”,在社会服务领域这一价值观也得到贯彻。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1.为什么把《伊丽莎白济贫法》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答:为应对贫困与其他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在工业革命的历程中出台了相应的济贫政策来救助贫民,开创了由政府以社会政策的形式来规范社会救济事业之先河。
其中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因其完备性而最为著名,被誉为开创性的济贫法案。
这部法案的意义在于,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承认政府有对社会中无助的人进行救济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把《伊丽莎白济贫法》看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源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1)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
②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③以工代赈。
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a.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b.教区也义务地代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与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
④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院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院工作。
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⑤规定家庭有救济其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教区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处获得扶养时才予以救助。
而且救助的对象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最近在该区住满3年的人。
⑥把贫民分为三类:a.为体力健全的贫民.这种人在接受救济时必须进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
b.不能工作的贫民,包括患病者、老年人、残疾者、精神病患者及需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们。
对这种人救助的方式分为进入“济贫院”,即进行“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两种。
c.失依儿童,包括孤儿、弃婴等。
对这种人救助的主要救济措施是进行领养或寄养。
(2)《伊丽莎白济贫法》奠定了政府主持公共救济事业的基础和方式,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圣才出品】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什么是人类行为?什么是社会环境?两者的关系是什么?答:(1)人类行为的定义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它是对人的一切行动的泛指,意为有机体的作为及其行动,包括内在隐秘的和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
社会工作将人类行为被界定为: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环境的定义在社会工作者的视野中,环境一般指个人或群体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与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人造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社会氛围和文化等。
(3)两者的关系个体、群体与社会环境的依赖和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
①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活动空间社会环境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出于满足自己需要的动机,在现实社会条件及社会规范的约束下行动,获取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期望。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②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参照标准参照群体不是社会成员生活于其中的群体,而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
在社会生活中,参照群体是人们进行比较和评价的标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③社会环境影响人的社会功能的发挥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人在成长的生命周期中及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任何一个方面、一个阶段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增强人及社会环境的功能。
④改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环境对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行为的影响说明,要积极促进人的发展,必须从改善社会环境入手。
其中包括强化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对人的支持能力,改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调整资源分配格局,改造不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等等。
2.人类需要有哪些类型?如何帮助服务对象分析他们的需要?答:(1)人类需要的类型需要是人的需求未能满足的状态,它表现为人们对目标的追求。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课后习题(1-6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1.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1)社会工作是科学的社会服务社会工作是科学的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最本质的特征。
①社会工作是以助人为目的的活动,这种利他的活动不是服务提供者获取私利的手段或工具,而是目标本身。
社会工作所说的服务是直接或间接向困境人士、弱势群体提供的物质的、精神的或生活上的帮助。
②社会工作具有实务特征。
实务也称实践,它是人类有意识地改变外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
它强调具体地去做,即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行动、实施服务。
(2)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困境人士、弱势群体所遇到的问题十分复杂,要有效地帮助他们就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社会工作就是运用科学方法从事的社会服务。
随着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和社会行政逐渐成为社会工作者解决问题、提供服务之长器。
①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是向服务对象提供直接服务的方法,它们被称为直接社会工作方法。
②社会行政通过实施政策或运作社会服务机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属于间接社会工作方法。
依靠这些方法和它们的结合,社会工作者提供着独特而有效的服务。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从实际服务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实践就是对这些工作方法的灵活运用,正是因为工作方法在社会服务中所处的基础和中心位置,所以说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
(3)社会工作具有科学性社会工作要科学地助人,科学性是其重要特点。
①社会工作是建立在对问题的科学分析之上的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主要不是以帮助解决人们日常的、简单的困难为己任,而是主要面对那些复杂的难题。
对于扶老携幼,可能任何人都可以做。
但是对城市失业者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成长等问题的解决则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好的。
社会工作常常介入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就要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王思斌《社会⼯作导论》配套题库本书是王思斌《社会⼯作导论》(第2版)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本书精选了中⼭⼤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学等名校的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及详解。
本书的答案及详解由⾼分考⽣精⼼编写⽽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了归纳整理。
第⼆部分章节题库。
严格按照王思斌《社会⼯作导论》(第2版)的章⽬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解析,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同时精选了⼤量现实案例并进⾏了分析。
本书提供电⼦书及打印版,⽅便对照复习。
⽬录
第⼀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名词解释
⼆、简答题
三、论述题
第⼆部分 章节题库
第⼀章 社会⼯作的涵义与功能
第⼆章 社会⼯作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 社会⼯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
第四章 社会福利制度
第五章 社会⼯作的理论与知识基础
第六章 ⼈类⾏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 社会⼯作过程
第⼋章 微观社会⼯作
第九章 宏观社会⼯作
第⼗章 社会⼯作教育与专业发展
第⼗⼀章 中国社会⼯作的发展。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知识基础)【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五章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知识基础一、名词解释1.大卫·豪答:大卫·豪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为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两个层次,前者是指社会工作理论中用来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那部分内容。
后者则是指社会工作理论中用来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那部分内容。
二者之间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和提姆斯的划分相比较,两种划分是基本一致的,只是提法不同而已。
2.心理分析学理论答:这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
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3.认知理论答:这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4.社会系统理论这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广州大学2019年研;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
答: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具体说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者(安徽大学2019年研;武大2010年研)
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是帮助和服务的提供者。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9、2010年研)
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
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西南大学2019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
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
同时,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二、简答题
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武大2011年研)
答:(1)社会工作的涵义
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服务活动。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②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③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④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包括:
①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
②受助者,又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③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
④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传输的是精心考虑过的、科学的、能够满足受助者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而受助者输出的则是需要和对来自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行为的理解、选择和反应。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⑤专业方法。
在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种重要方法,它们是有别于其他科学、其他知识的专业工作方法。
2.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答: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约定、预估(诊断)、计划、干预与评价:
(1)约定,即确立专业关系。
这是社会工作过程的开始。
当当事人向社会工作机构求助时,社会工作机构就应当对求助的有关信息进行初步的评估。
根据评估的结论确定是否接受该当事人。
如果接受,该当事人即成为案主,接之而来便是安排相应的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专业协助关系。
(2)预估,又称“诊断”。
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后,预估的工作便开始了。
社会工作者在这一阶段工作的关键是收集和分析与案主问题有关的各方面资料和数据,以了解案主的真实情况,为下一步制定干预计划做准备。
(3)计划,又称“规划”。
它是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工作者为了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思考、计算、比较与抉择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设定目标;二是选择方案。
(4)干预。
这一阶段是实际采取行动的阶段。
社会工作者通过在各种备选方案中反复比较而确定最佳方案后,即将其付诸实施,实际促使案主改变,解决案主问题。
这一阶段是整个社会工作服务过程的关键,能否取得预期的结果,就主要取决于这一阶段。
因此,社会工作者对方案的实施应当加以科学的协调和控制。
(5)评价,又称“评估”。
经过干预阶段,社会工作者结束了与案主的关系。
必须对干预的实际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这种评价是全面进行的,着眼于整个过程的整体效果。
它不仅对案主是重要的,而且对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也是重要的,这一步骤提供了在特定状况下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信息。
3.社会工作的领域。
答: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就它的主要方面做初步分类主要有: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
按此标准,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
除了上述类别外,按生理特征,还可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
(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困难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因身体不适或身患疾病而难以自理,因心理发育不健全或受挫折而形成的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因婚姻变故或家庭成员冲突而造成的家庭关系不睦,儿童无人抚养、老人无人赡养或在抚养、赡养方面出现问题,因住房紧张影响正常生活等。
日常生活给人们特别深刻的影响,为有困难者解决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②就业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失业问题,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工伤、劳资关系不协调,职工合法利益未能有效保护,退休金不足或退休后的福利、医疗缺乏保障,工作压力过重造成的精神健康问题等。
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自我封闭、孤独与偏执,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等。
(3)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
从社会工作内容的特点这一角度着眼,社会工作可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
①救助是救人于危难的活动,受助者可能陷入深刻危机,如贫困、无家可归、犯罪、吸毒等;
②帮助是就一般困难而言的,也即一般意义上的服务;
③发展则是在受助人自认为面对未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工作给予的帮助,包括知识的增长、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
4.转型期中国社会工作提供模式的特征。
(华中农大2012年研)
答:转型期中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有以下一些结构特征:
(1)不同模式并存
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继续承担一定的社会保障责任,并依靠社会政策解决重大社会问
题。
家庭将继续承担自我保障的职能,并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
社区将承担互助功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
社会福利机构将逐渐成长,并在社会服务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几种提供方式处于共生状态,并在互动过程中相互交融。
(2)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
社区提供的互助服务虽然不属专业社会工作,但在互助解困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提供的服务是行政性的和半专业化的,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其专业化水平将有所增强,但仍带有行政性的色彩。
专业社会服务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民间社会服务机构将根据我国的社会状况以专业思想、专业方法和较高的服务水平发挥其影响力,并拉动整个社会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
我们把长期以来在我国实行的较为制度化的社会服务称为实际社会工作,它是本土性的社会工作。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国际性的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始扎根,但它仍不能脱离中国实际,从而发生专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仍将为实际社会工作发展提供条件。
因此,在社会转型期,本土性社会工作仍将是主要的社会工作模式。
(4)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随着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的加快,社会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
社会需要的日益强烈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福利体制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制度的建立将成为一种现实要求。
这样,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提供模式将会得到发展。
5.什么是儿童社会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