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读书笔记300字精选范文5篇
《祝福》读后感
![《祝福》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2f37b3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a.png)
《祝福》读后感《祝福》读后感1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祝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福》读后感1这个岁月是没有未来的,实质般的荒凉,冷漠得让人颤心惊,行走在古市,像看透了那些没有热情,让人胆寒的灵魂,草芥上是比它更加廉价和丑陋而可怜的白骨,野兽衔食的惨白齿痕透着沧桑,最终肉体随着堕落的灵魂坠入地狱……她死时确实没有了念想,她被这世压榨了所有的信念,最后落得个灵魂都枯败的地步,亦步亦趋地走向死亡。
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这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一缕孤魂,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时代培养的一群贪婪的恶魔,蚕食着人的情感,渐渐冰冷的'心刺痛着懦弱的灵魂,一次又一次地用冷言嘲讽来消磨她的生机,活着竟成了最后的追求。
所谓的面善人慈竟是如此冷酷,宣扬着生无所恋,死无所安。
以麻木,冷漠磨砺的一把剑来切割那最后柔软的血淋淋的心脏,将那最后的颤抖都消磨殆尽。
生活的信念,不!这不再是生活了,它只是具被百般折磨的肉体了,应该叫作:活下去的信念。
也在当作安慰的无聊的麻木看客中被毁灭了,未老而衰朽,未死而如尸,形惨惨而心无动。
若心中有哀,脸上无悲,那是恋生使然;脸上无悲,心如枯泉,则对生已无留恋,内心已无哀,她就陷入绝望的境地,也只等风月中吹散她已如尘埃般的肉体与早已颓落的灵魂一并迈入地狱,这样绝望的灵魂定然没有办法在死后得到解脱,再去地下继续过着懦弱的生活,等待着哪一天的救赎……究竟怎么了,连泪水都被封建礼教给标上了惺惺作态,沦为麻木的看客的装饰。
究竟怎么了,就连"仁慈"也为道士冠上了丑恶的虚伪,变作残忍的看客的嘲讽。
她是不死也得死了,这样一个冷漠得世界,没有了精神支持,她还怎么"活下去",倒不如一死了事,还能得到个”清白“的身躯来看看形形色色人的丑态,恶俗以及步入死亡……《祝福》读后感2大年三十的晚上,在家家都忙着除夕和祝福时,一个瘦削羸弱的女人倒在了雪地中,永远没有再起来,那是祥林嫂。
鲁迅祝福读书笔记
![鲁迅祝福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c3b29ceba0d4a7303763a08.png)
鲁迅祝福读书笔记《祝福》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以下是橙子整理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鲁迅祝福读书笔记1 《祝福》由“我”的口吻介绍了鲁四老爷家曾经的仆人祥林嫂的悲惨的一生。
祥林嫂先后失去了两任丈夫,儿子被狼叼走,使得她精神出现了问题,手脚也不在麻利,变得迷信。
一系列的行为使其被赶出了鲁家,以乞讨为生。
最终,在一片祝福声中死去……祥林嫂是可怜的。
两任丈夫,儿子先后去世,有这样遭遇的人,她一定是可怜的,但同时她也是可恨的。
她不应该把自己的遭遇一遍遍的讲述了别人,以求博得对方的一声叹息、一声安慰、或者是对方的一个可怜的眼神。
是她自己一直在自讨没趣,用自己血淋淋的痛苦来作为别人的谈资,自己破灭了自己的希望,自己让自己变得廉价。
她一直活在过去的世界中,沉浸在痛苦中,不懂得万事向前看,一直在痛苦中沦陷。
另外便是鲁四老爷、柳妈等人的冷漠。
鲁四老爷的封建思想与冷漠无情,使其将祥林嫂赶走了,断了祥林嫂的物质来源。
柳妈则是断了祥林嫂的精神支撑,给祥林嫂的死亡加上了最后一把火。
失去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吃撑,祥林嫂的死亡似乎也是必然的。
我觉得祥林嫂的死亡在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是一种解脱,毕竟“地狱的事谁也说不清”,死了最起码不在受折磨!鲁迅祝福读书笔记2 今天,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祝福》,读后我深有感受。
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在封建礼法的迫害。
蹂躏下牺牲的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一生非常悲惨:二十六七岁就成了寡妇,给“四叔”当女工,后来又被强行嫁给贺老六,结果贺老六也死了,孩子阿毛又被狼叼了去。
她又被迫给“四叔”当女工。
在四叔家,她又受到歧视被逐走,最后饥寒而死。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充分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奴役和歧视。
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
鬼神迷信和封建道德观念对人民的虐杀。
《祝福》读后感
![《祝福》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36ff86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f.png)
《祝福》读后感《祝福》读后感(精选23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祝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祝福》读后感篇1祥林嫂已然已经受不住这个以外得沉重打击,她当时就说“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一个善良的灵魂被彻底摧毁,欲做奴隶而不得的祥林嫂,终于一步一步地被推上了死亡的深渊。
而然,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祥林嫂这一连串悲惨的遭遇,而在于她一再地把自己的不幸当成幸福。
这才是祥林嫂不幸中得最大不幸,悲剧中的最大悲剧。
鲁迅用这一支饱蘸了满腔悲愤的笔,入目三分地描写了祥林嫂悲剧的一生,也深刻揭露了国民的愚昧和当时如铁屋子般的黑暗。
鲁迅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让我震撼,而他笔下所流淌的那些深沉而激愤的思想,他所流露救国救民的情绪,深深眷恋祖国,却又憎恨病态社会现实的情感,更是让我掩卷沉思,感慨万千。
是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读冰心,你可以在昏黄的灯下,捧一杯香茗,细细品读;读周作人,你可以靠在床头,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饶有兴味地翻开;而读鲁迅,你一定要正襟危坐,让灵魂经受那最睿智最深沉的思想的洗礼!《祝福》读后感篇2一个彷徨又无助的身影,一个单薄又模糊的身躯,无力地向前,最终又无力的倒下,永久的倒下。
“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这句话时而盘旋耳边,真切刺骨,时而遥远渺茫,漂浮虚幻……是谁在黑暗中叹息,是谁在彷徨中挣扎?一个身影的逝去,却带来了无尽的深思。
人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漂浮其间,无奈独流水……祥林嫂——一个旧社会的典型代表,平凡的人生经历了不平凡的伤痛,弱小的身躯支持着沉重的压力,经历着时代轮回,四季交替,在凛凛寒风中,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死亡,永远沉睡在厚厚的积雪之下。
祥林嫂怀着对世界的渴望来到了人世,却带着无尽的愁苦古都离开了。
怜悯之心,固然有志,但更多是对社会的评判。
这是我想起了孔乙己,同样是生活在旧社会,同样是受尽煎熬,同样是艰难的朝向远方,满满的逝去,留下一个沉痛的身影。
鲁迅祝福读后感范文六篇
![鲁迅祝福读后感范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1d978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1.png)
鲁迅祝福读后感范文六篇鲁迅祝福读后感范文六篇鲁迅祝福读后感500字篇一祥林嫂已然已经受不住这个以外得沉重打击,她当时就说“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一个善良的灵魂被彻底摧毁,欲做奴隶而不得的祥林嫂,终于一步一步地被推上了死亡的深渊。
而然,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祥林嫂这一连串悲惨的遭遇,而在于她一再地把自己的不幸当成幸福。
这才是祥林嫂不幸中得最大不幸,悲剧中的最大悲剧。
鲁迅用这一支饱蘸了满腔悲愤的笔,入目三分地描写了祥林嫂悲剧的一生,也深刻揭露了国民的愚昧和当时如铁屋子般的社会的黑暗。
鲁迅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让我震撼,而他笔下所流淌的那些深沉而激愤的思想,他所流露救国救民的情绪,深深眷恋祖国,却又憎恨病态社会现实的情感,更是让我掩卷沉思,感慨万千。
是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读冰心,你可以在昏黄的灯下,捧一杯香茗,细细品读;读周作人,你可以靠在床头,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饶有兴味地翻开;而读鲁迅,你一定要正襟危坐,让灵魂经受那最睿智最深沉的思想的洗礼!鲁迅祝福读后感500字篇二沁凉如水的夜风如鬼魅一般划过城市的夜空,悄无声息,却惊醒了我沉睡的梦。
迷惑懵懂的心还藏着昨日的忧绪与愁丝。
一团一团,剪不断,理还乱。
读完鲁迅先生的《祝福》,我有种压抑是说不出来的。
在我这个容易多愁善感的年纪,我常常会不由得读别人的故事哭自己。
担这次,我却是压抑得落不下泪来。
只是,突然好想打开窗,让呼吸更顺畅些。
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化身,历尽了尘世间所有的痛苦,带着满心的屈辱与伤害,终是离开了我们。
为什么说是“终”?她的死,是偶然中的一个必然。
即便她没有寻死的意愿,即便她还有生存下去的意念,她还是会被社会中那只无情的,黑暗的手所杀害。
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终是死于何种原因,我只能揣测,她在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应该是没有忘记微笑罢。
祥林嫂在生活中受尽苦难,历尽嘲讽,在封建礼教冷血的狞笑中步履艰难地走着。
这时候,死亡对她来说,已不再是恐惧。
《祝福》优秀读后感(10篇)
![《祝福》优秀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af2a3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8.png)
《祝福》优秀读后感(10篇)《祝福》优秀读后感1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祝福》的女主人公,她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村。
在封建统治的势力之下,祥林嫂,受着封建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四大绳索的紧紧的束缚。
夫权要她守节,族权不让她守节,神权又要惩罚她的“不守节”。
她就在这严密的罗网中挣扎着,偶尔闪烁出几丝反抗的火花,然而几经挫折,成了一个木刻似的“活物”,终于在痛苦的挣扎中怀着对地狱的恐惧和战栗,走向了死亡。
有人说,祥林嫂太软弱了,她只知逆来顺受,不敢与命运抗争,才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是软弱的性格杀害了她。
祥林嫂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吗?难道她没有抗争过吗?当初她无法忍受婆婆的虐打,带着对旧生活的痛恨,对新生活的向往,毅然冲出。
当她被婆婆硬逼着嫁给贺老六时,她“一路上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喉咙已经全哑了”,她“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她,年轻的祥林嫂,甚至曾经用生命抗争过,可是到死的时候还是处于那种由封建社会层层包裹的毒茧之中,那个毒茧束缚着她,侵蚀着她,使她本已很微弱的力量磨损殆尽,她又怎么可能再继续抗争?又怎么可能冲出重围?等待她的不是死亡,而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无尽的折磨与痛苦。
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是她的性格,而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封建礼教,这不是性格悲剧,而恰恰是社会悲剧,一个沉重的社会悲剧!通过祥林嫂,我可以真正地感悟到,当时封建社会下的中国妇女是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心灵受到怎样的侵蚀。
回想现在,残酷的封建统治已成为过去,。
祥林嫂的悲剧还能发生吗?《祝福》优秀读后感2鲁迅笔下的悲剧,事隔多年,如今却仍在上演着。
无论是祥林嫂,这个由社会铸造出的底层人,还是夏瑜,这个在封建社会被迫害的革命人。
他们的身上总是有着共通之处,他们的周围总是有着一群冰冷的看热闹的人。
那些人如果没有听到她的话,还特意寻来假装听他那段悲惨的故事,在他们眼里,他只不过是逗乐他们的笑料,是增添生活趣味的调味剂,是充实空虚精神世界的食粮罢了。
《祝福》读后感
![《祝福》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4ba3df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6.png)
《祝福》读后感《祝福》读后感(集合13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福》读后感1在昨晚才知道,今晚是南方的小年夜。
难怪早上天还没亮,外面就响起了鞭炮声。
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祝福的最佳时机。
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祝福》。
心中不免有点徒悲。
祥林嫂,正是以这样一个不尴不尬的生存状态,出现在他的小说里。
与其说是小说成就了她——这样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不如说是现实毁灭了她!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残酷的故事从来都最引人注目,残酷的故事经常都会发生,所以,欣赏残酷的人们还可以继续欣赏下去。
再读《祝福》心情更是百感交集。
我有种压抑是说不出来的。
在我这个容易多愁善感的年纪,我常常会不由得读别人的故事哭自己。
但这次,我却是压抑得落不下泪来。
只是,突然好想打开窗,让呼吸更顺畅些。
只是这样的天气,外面下着冬雨,罢了,还是躺着被窝里,静静聆听嘀嗒嘀嗒。
《祝福》一开始用一种很悲凉的手法渲染气氛,写那满天飘舞的雪花,让人们满目疮痍,感到荒凉和痛苦。
鲁迅的文很难懂。
我深有此感。
时隔很久再看一遍,便会有新的感触。
比如初中的课文《藤野先生》,直到现在,我才能深深地感受到那种深沉而又饱满的哀伤,又不知,这是不是鲁迅先生的全部情感。
我是喜欢鲁迅的,瘦削的脸型像是雕版画,棱角分明却又刚劲有力,很少有圆滑的曲线。
我认为,鲁迅是现代作家中帅的,或许也是因为我比较喜欢他的字吧,眉头深锁处,仿似他永远都不会被世人读懂的内心,暗暗讽刺着,我只是一个膜拜者。
看一下时间,夜已深。
得和周公见面了。
就此打住。
《祝福》读后感2这个岁月是没有未来的,实质般的荒凉,冷漠得让人颤心惊,行走在古市,像看透了那些没有热情,让人胆寒的灵魂,草芥上是比它更加廉价和丑陋而可怜的白骨,野兽衔食的惨白齿痕透着沧桑,最终肉体随着堕落的灵魂坠入地狱……她死时确实没有了念想,她被这世压榨了所有的信念,最后落得个灵魂都枯败的地步,亦步亦趋地走向死亡。
鲁迅小说《祝福》个人观后感作文范例5篇
![鲁迅小说《祝福》个人观后感作文范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84759825c52cc58ad6beee.png)
鲁迅小说《祝福》个人观后感作文范例5篇《祝福》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鲁迅小说《祝福》个人观后感作文,希望能帮到各位.鲁迅小说《祝福》个人观后感作文1上中学时,喜欢读鲁迅小说.最近重新看了《祝福》,又有了更深的理解.祥林嫂的悲剧,是对封建势力的控诉.鲁迅的一生,是与千百万劳苦大众站在一道的,这一点,在《祝福》里面反映的很明显.一般人阅读文学作品,常常是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它.要是作一下角色互换,如果我们是鲁镇村子里的一个人,我们会对祥林嫂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如果我们就是祥林嫂本人,面对那么多的精神苦难和身体苦难会怎样?自己又希望他人如何对待自己?很多人就是鲁迅笔下的〝无聊的看客〞,对同一阶层的`祥林嫂的死也是那么的无所谓!很多人也不过是把祥林嫂当成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鲁镇人对祥林嫂的痛苦是又冷又尖的鄙视与戏笑,这是一种对他人痛苦的麻木冷漠.经典作品可以穿透时间与空间直达今天,是培育.增加了我们的人文素养,看到愚昧的人的原型下值得尊敬的痛苦,也剖析自己认出我们的原型而涌出悲天悯人的情怀,理解人世间的痛苦.那么这思想的成长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想人们若都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去与之交往,不管是同事间朋友间两辈间一定是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缠.伤害,而多了人性化的理解关怀,当然我们的理解是在法律与道德的范畴内.一个人如果不懂爱别人,不去资助受难的人们,不同情弱者,那么这样的人就是低级的人.从鲁迅作品中,要读出人性的根本,读懂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更要认出自己的缺点,看出社会的不公.起码要明白,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因为人都一样.《祝福》堪称一部经典之作,历经时间的考验,人们仍能常读常新.鲁迅作品的丰富的艺术内涵与思想内涵,的确是博大精深.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仍象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今天的我们身上的劣根性.鲁迅小说《祝福》个人观后感作文2鲁迅的《祝福》这篇文章是我在学校里读的一篇散文.本来我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但读后我倍压抑,心情十分沉重.我个人认为,《祝福》是鲁迅写得最能反映封建社会的愚昧无知的小说.他用〝我〞的眼光(〝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把祥林嫂这个人物鲜活地表现出来,把世态的苍凉,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无遗.无论是从写事还是写人上看,《祝福》都是一篇非常能反映旧社会丑恶的文章.在我认知鲁迅以前,我一直以为,鲁迅只是一个思想前卫,语言犀利的作家.他的出名只是因为他的杂文和他的思想,但是在看了《祝福》后,我对他的看法渐渐改变,觉得他是一个凭着真本事而屹立在中国文坛上的泰斗.鲁迅的《祝福》一开始就给人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写那满天飘舞的雪花,让人感到荒凉痛苦.然后鲁迅慢慢地用祥林嫂的死引出她的一生的悲剧.鲁迅的叙述很自然,把祥林嫂由逃走——打工——被绑走——再嫁——失去丈夫和儿子——再打工——遭唾弃这些遭遇很完整地表达出来,全文鲁迅用一个见证人的叙述方法叙述祥林嫂的一生,没有直接在文章中表达出对祥林嫂的同情.但他在叙述中让读者深深被故事吸引,使大家同情祥林嫂,这表现他的深刻的文学造诣是极高的.这一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我觉得文章最费解也最发人深思之处是文章的题目〝祝福〞,文章为什么不叫〝祥林嫂〞呢?文章写的是悲剧,但是却用了一个很有希望的题目,这正是鲁迅先生最高明的地方,简单的〝祝福〞两个字,把悲愤和希望都表现出来,引人深省.文章是表现生活的.而鲁迅的《祝福》是揭示生活,把当时的社会的黑暗愚昧展示给读者.祥林嫂第二个丈夫死了后,她回到鲁家打工,主人并没有关心她,而是在意她的表现比不上以前了,而且还认为她是个克星,在祭奠的时候不让她碰供品.祥林嫂用自己一年的工资去捐了条门槛,但是却仍然没有法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而她自己也过不了自己一关,迅速衰老,自己首先在精神上把自己杀死了.祥林嫂死在大年夜,但是却没有人把她当人看待,只是说她死的不是时候.鲁四老爷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所持有的是保守的封建道德观,对祥林嫂是鄙夷的;而小说中的我是小资产阶级,是萌发的新生力量和先进思想的代表,虽说唯唯诺诺,但对祥林嫂的遭遇是抱以同情的.从西汉至清末,儒家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文化,深扎在中华民族的头脑中,男子三纲五常,女子三从四德,是为人的基本准则.两千多年的根深柢固,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面临进步思想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封建的道德准则是与社会现实脱轨,无视人权的.思想的因循守旧是当时中国落后而不奋起的根源.鲁迅呐喊着,以慰籍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和前驱者,唤醒麻木的人们,鼓舞进步青年寻求救国之道……所以,我要说,站起来吧!迷茫中的人们.起来奋斗吧!鲁迅小说《祝福》个人观后感作文3读了鲁迅的《祝福》,其中祥林嫂的一生引出了我无数的感慨.鲁四老爷说: 祥林嫂是穷死的,在我看来,用来形容一个在被封建思想统治的社会中死去的她,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因为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得出来.......第一,从祥林嫂初到鲁镇,就已经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她当时已经嫁人并且丧偶,是受不了婆婆的严格管制才逃出来做工的.更不幸的是雇主--鲁四老爷夫妇是一对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卫道士,初到鲁镇的时候,鲁四老爷就因为嫌弃她是一个寡妇而不喜欢她,以至于后来别人都休息了,她都在通宵地做着男人才会做的重活,但她面对这样的剥削和压迫居然没有反抗,而是逆来顺受.只是为了能摆脱婆婆的管制而已,后来还是逃不过,被迫再次嫁人,然而好景不长.两年之后她的丈夫儿女相继死去,她不得不再一次回到鲁镇做工,然而这次别人对她的眼光都变了,都认为她是残花败柳而处处排挤她,从禁止她参加常人的祭祀活动就看得出来,最终,她被这种精神折磨给活活逼死.然而,造成这种悲剧她自己要负最大的责任,因为她自己也认为自己不干净,所以才会有将一年的薪水拿去捐门槛的举动,如果她敢于反抗,及时离开鲁镇的话,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了.第二,鲁四老爷这样的衣冠禽兽是直接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因为他们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封建宗法这三把刀捅向了她的胸膛.首先,婚姻应该由个人意志所决定,祥林嫂的婆婆不顾其的想法,强行将其再嫁给他人.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当她再回鲁镇之时,鲁镇的人面对她的遭遇不但不同情她,反而以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判断她是一个不干不净的人,并且剥夺了她参加祭祀活动这样的做人的基本权利,然而,最后一击却是在柳妈身上,她以封建思想认为祥林嫂不该活着,更认为她死后会受到惩罚,这一番话击垮了她最后一点做人的希望与权利,因此,鲁镇的所有人都是直接导致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刽子手第三,这是封建思想下的必然产物,祥林嫂只是千千万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中的一个缩影罢了.有更多不知名的妇女也经受着像她一样的苦难,因此作为一个穷苦妇女的她自然也无法摆脱厄运.所谓的穷死的,实际上就是被封建思想剥夺了生存的权利,走投无路而死.在20世纪20年代,正处于新旧文化的交替时期,虽然封建帝制早已荡然无存,但封建礼教却仍然根深蒂固.因此,作者想借祥林嫂这个典型人物.来呼吁人们解放思想,推翻封建礼教,腐朽的事物总是要灭亡的,20年后,封建思想终于被伟大的马列主义所取代,由封建思想组成的监牢也永远的随之崩塌,这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现状,对如今生活在没有思想压迫的法制社会当中的我们,是有深远意义的,它告诉我们要更加要珍惜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鲁迅小说《祝福》个人观后感作文4最近,我读了《鲁迅经典全集》中的一篇作文,那就是这篇作为主要描写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通过祥林嫂的不幸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封建制度对普通老百姓的压迫.想当年刚来鲁镇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那是的祥林嫂还是十分健康的,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但是最后的祥林嫂却是〝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部像四十上下: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是什么使祥林嫂变成了这样呢?我觉得是哪个封建的社会和人们脑中那些腐朽的思想.在祥林嫂第二次失去了丈夫和儿子之后,她总是会在别人面前说着自己的经历,也许她是想博得人们的同情,也许她只是在学些自己的感情.可健忘的人们只是在最初时给予了所谓的同情,最后的他们,都只剩下了对祥林嫂的嘲笑,慢慢的就再也没有人去理睬她了,最终祥林嫂被遗忘在了鲁镇的一个角落,在一个接近春节的大雪日离开了人间.祝福,原本是祈求幸福.平安的活动,但在这里却被鲁迅写出了悲哀的感情,与祝福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这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祥林嫂的悲哀和不幸.鲁迅小说《祝福》个人观后感作文5鲁迅笔下的悲剧,事隔多年,如今却仍在上演着.无论是祥林嫂,这个由社会铸造出的底层人,还是夏瑜,这个在封建社会被迫害的革命人.他们的身上总是有着共通之处,他们的周围总是有着一群冰冷的看热闹的人.那些人如果没有听到她的话,还特意寻来假装听他那段悲惨的故事,在他们眼里,他只不过是逗乐他们的笑料,是增添生活趣味的调味剂,是充实空虚精神世界的食粮罢了.没有同情,没有理解,有的只是鄙夷的目光,辛辣的嘲讽,虚伪的泪水,这些的一切不由得把她推进了万丈深渊,在孤独中走向绝望.是那个时代断送了祥林嫂,而如今又有多少个祥林嫂被这个时代毁灭.前不久,有一个小女孩就亲身经历了一个生命在她旁边悄悄流逝的痛.一个身材魁梧的人在她面前倒下,而她因为身体瘦小搬不动他,周围迅速迎来一群围观的看客,只是围观,小女孩不停呼救,没有人理睬.于是她感受到了一个人的体温慢慢下降,下降,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嘛,我们不经审问自己,为什么这些人类本该有的善性,在这些合情合理的情况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呢,以前常听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为什么真有这事时我们宁愿当一个看客,选择明哲保身,而不是出手相助呢,如果当我们把这些路人看作是自己的亲人时,我们还会选择看热闹嘛,我们问什么不能换位思考一下呢,如果像当时被枪杀的人们,看热闹的人一起齐心,那么革命党人会不会胜利呢,如果把一个困难同时挤压在几个人身上,那么他们必死无疑,而把这些风险大家一起承担,那么后果也许就不是我们看到的那般.所以,古往今来,无论社会在怎样的发展,科技有多么的先进,对于我们们来说,都是冰冷的.只有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人们之间不再那么冷漠,我们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鲁迅小说《祝福》个人观后感作文。
祝福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祝福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4dc70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e.png)
祝福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祝福》鲁迅生动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个受侮辱、受压迫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祝福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祝福读后感1我捧着鲁迅的《祝福》读后让我感到压抑,心情如同这夜晚一般的凝重沉郁。
小说展示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她结婚后丈夫死了,伤心之中,她又被逼改嫁,然而平静生活不到三年,第二任丈夫又死了,甚至连儿子也被狼吃了。
她不爱说话,只是时常与人诉说心中的苦:“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时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碗豆,叫我们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
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
他就出去了。
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要蒸豆。
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
我急了,央人出去寻。
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
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
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句句都那般真切,满怀一个母亲丧子的痛苦与悔恨,催人泪下。
可是说多了,说久了,便引来了众人的厌烦和唾弃,而她却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安慰自己,让自己活下来,还苦命挣钱去买门槛为自己赎罪,可同时,许多人又拿她脸上的伤疤作趣。
她变得胆怯,苍老,健忘,她在世上无依无靠,最终沦落成一名乞丐。
她精神失措,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幻想,她对鲁迅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她在痛苦不解中死去……鲁镇人对祥林嫂从喜欢到厌恶的感情充分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祥林嫂在鲁镇做过女工,可就因为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认为她是个极为不吉利的人,处处受歧视,最终带着满心的屈辱与伤害在新年来临前悲惨地死去了。
她是会被社会中那只无情的,黑暗的手所杀害的。
祥林嫂在生活中历尽了苦难,受尽了嘲讽。
《祝福》读书笔记300字精选范文5篇
![《祝福》读书笔记300字精选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37eb9dad51f01dc281f193.png)
《祝福》读书笔记300字精选范文5篇《祝福》以第一人称写的*。
题中的祝福,主要指主人公的“四叔”家——鲁镇的一种民风民俗。
那么关于祝福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整理的祝福读书笔记300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祝福》读书笔记范文一今天,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祝福》,读后我深有感受。
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在封建礼法的迫害。
蹂躏下牺牲的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一生非常悲惨:二十六七岁就成了寡妇,给“四叔”当女工,后来又被强行嫁给贺老六,结果贺老六也死了,孩子阿毛又被狼叼了去。
她又被迫给“四叔”当女工。
在四叔家,她又受到歧视被逐走,最后饥寒而死。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充分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奴役和歧视。
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
鬼神迷信和封建道德观念对人民的虐杀。
小说多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例如:“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啊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伤了香案的角,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了几层布还止不住血呢。
直到把她捆在床上,和她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这一段中“撞”“碰”“流血”“骂”写出了祥林嫂的反抗精神;“捆”“关”等写出了封建道德观对人民的迫害。
而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
美好的世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祝福》读书笔记范文二今日无意间,我看起了鲁迅的小说《祝福》,这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写的*。
题中的祝福,主要指主人公的“四叔”家——鲁镇的一种民风民俗。
但读完整篇*后我才发现这个“祝福”更带有一点讽刺意味。
祥林嫂,一个生活中充满悲剧的大嫂。
*的一开头,他便是以一个乞丐的身份出现的,可是他却没找“我”讨钱,而是问了我一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而“我”却是一种“说不清”的回答,以至于祥林嫂在夜里便死了……祥林嫂不是鲁镇人,是“我”四叔在一年的冬初,从老卫婆子那里买回来的,原来祥林嫂的老公死了,她的婆婆便把她卖了过来,虽说他是个寡妇,但干的工多,“四叔”也就把他留下来了。
《祝福》读后感范文5篇
![《祝福》读后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b3f32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6.png)
《祝福》读后感范文5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祝福》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祝福》读后感范文5篇(一)读了鲁迅的《祝福》,其中祥林嫂的一生引出了我无数的感慨。
鲁四老爷说:"祥林嫂是穷死的,在我看来,用来形容一个在被封建思想统治的社会中死去的她,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因为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得出来......."第一,从祥林嫂初到鲁镇,就已经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
她当时已经嫁人并且丧偶,是受不了婆婆的严格管制才逃出来做工的。
更不幸的是雇主--鲁四老爷夫妇是一对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卫道士,初到鲁镇的时候,鲁四老爷就因为嫌弃她是一个寡妇而不喜欢她,以至于后来别人都休息了,她都在通宵地做着男人才会做的重活,但她面对这样的剥削和压迫居然没有反抗,而是逆来顺受。
只是为了能摆脱婆婆的管制而已,后来还是逃不过,被迫再次嫁人,然而好景不长。
两年之后她的丈夫儿女相继死去,她不得不再一次回到鲁镇做工,然而这次别人对她的眼光都变了,都认为她是残花败柳而处处排挤她,从禁止她参加常人的祭祀活动就看得出来,最终,她被这种精神折磨给活活逼死。
然而,造成这种悲剧她自己要负最大的责任,因为她自己也认为自己不干净,所以才会有将一年的薪水拿去捐门槛的举动,如果她敢于反抗,及时离开鲁镇的话,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了。
第二,鲁四老爷这样的衣冠禽兽是直接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因为他们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封建宗法这三把刀捅向了她的胸膛。
首先,婚姻应该由个人意志所决定,祥林嫂的婆婆不顾其的想法,强行将其再嫁给他人。
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当她再回鲁镇之时,鲁镇的人面对她的遭遇不但不同情她,反而以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判断她是一个不干不净的人,并且剥夺了她参加祭祀活动这样的做人的基本权利,然而,最后一击却是在柳妈身上,她以封建思想认为祥林嫂不该活着,更认为她死后会受到惩罚,这一番话击垮了她最后一点做人的希望与权利,因此,鲁镇的所有人都是直接导致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刽子手第三,这是封建思想下的必然产物,祥林嫂只是千千万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中的一个缩影罢了。
鲁迅《祝福》读书笔记
![鲁迅《祝福》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06adcf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c.png)
鲁迅《祝福》读书笔记鲁迅的《祝福》是揭示生活,把当时的社会的黑暗愚昧展示给读者。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鲁迅《祝福》读书笔记,希望您喜欢!鲁迅《祝福》读书笔记篇一祥林嫂,这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说人物,而是一个无比深刻的艺术典型,是旧中国被侮辱与被迫害的广大劳动妇女的化身。
祥林嫂的悲剧,正是呻吟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题记曾记得,在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提到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夫权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大极大的绳索。
而祥林嫂就是被四条绳索活活勒死的一个屈死的冤魂!她悲剧的一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祥林嫂悲苦的一生,就如鲁迅在《灯下漫笔》一文中,概括的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两种表现形式:一“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二“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当女工,可以说是“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她在鲁四老爷家出的是牛马力,吃的是残汤剩饭,工资十分低微,但她却十分满足。
不仅卖力干活,而且“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她并不认为鲁四老爷家压迫她,剥削她,反而对鲁家还有一种忠实得感激之情。
这就是中国农民忠厚善良却缺乏阶级觉悟的悲哀。
然而,连这样的时代也并不能维持太久,随之而来的是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由于封建的“夫权”,她被婆婆绑架回去,而且卖给了深山里得贺老刘。
好不容易和贺老刘在一起度过了两年对她来说已经非常幸福得时光。
但很快,贺老刘病死,心爱得儿子阿毛也被狼叼去,大伯趁火打劫,前来收屋,她被封建得“族权”赶出深山,不得不再度到鲁家当佣人。
而因为她的过去经历,在鲁四老爷心目中,她以成了“不干净”,“败坏风俗”的人,被无情剥夺了参与“祭祀’的权利。
正当她困惑不解得时候,又受到封建”神权“的进一步打击。
做了封建迷信牺牲品得柳妈得一番话,又向祥林嫂心灵深处狠狠得剜了一刀。
当她支取历来积存的全部钱,指了门槛,她内心舒畅,坦然地回来,本以为一切都会好转,得到的却仍是“放着吧,祥林嫂”这样的拒绝。
《祝福》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祝福》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0768b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d.png)
《祝福》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祝福》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祝福》读后感1鲁迅很善于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悲凉的氛围。
文章运用了倒叙手法来叙述故事情节。
开头便写了鲁镇新年送社爆竹的震耳欲聋。
这里的景物描写预示着鲁镇正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气氛,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这与沦落为乞丐的祥林嫂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孤苦无依的死于祝福之夜的街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文章的字里行间全都透露处一个词“悲剧”,小说中的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无不都是为着这一个词而服务的。
对于“祝福”过程的详细描述说明了这一节日对鲁镇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鲁镇的每一丝空气,每一个地方都充斥着忙碌的气息,人人都在忙碌着,似乎不该有人无事可做。
只除了祥林嫂。
同时在这一习俗中也能看出男女地位的高低尊卑。
每年为“祝福”作准备,女人们总是最忙碌的,她们干的也只是一些粗活,拜的只能是男人,因为女人拜祖先、拜福神是不吉利的,是对祖先的大不敬,由此可见当时女人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
这似乎都在预示着主人公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的必然性。
小说通过表现人物性格中自私、冷漠的一面,来揭示祥林嫂所处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
鲁四老爷、婆婆、大伯以及鲁镇其他的人也都表现出了对祥林嫂不幸遭遇的冷漠的一面。
祥林嫂正是在封建宗法礼教制度枷锁的控制之下,在人们的漠视之中,在热闹的祝福之夜带着对鬼神的恐惧,孤独的走向她生命的终点。
鲁迅通过对热闹的自然环境的渲染以及对冷漠的社会环境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形成的必然结果。
《祝福》读后感2在昨晚才知道,今晚是南方的小年夜。
难怪早上天还没亮,外面就响起了鞭炮声。
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祝福的最佳时机。
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祝福》。
心中不免有点徒悲。
祥林嫂,正是以这样一个不尴不尬的生存状态,出现在他的小说里。
《祝福》读后感
![《祝福》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6ff589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3.png)
《祝福》读后感《祝福》读后感14篇《祝福》读后感1今天,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祝福》,读后我深有感受。
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在封建礼法的迫害。
蹂躏下牺牲的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一生非常悲惨:二十六七岁就成了寡妇,给“四叔”当女工,后来又被强行嫁给贺老六,结果贺老六也死了,孩子阿毛又被狼叼了去。
她又被迫给“四叔”当女工。
在四叔家,她又受到歧视被逐走,最后饥寒而死。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充分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奴役和歧视。
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
鬼神迷信和封建道德观念对人民的虐杀。
小说多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例如:“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啊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伤了香案的角,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了几层布还止不住血呢。
直到把她捆在床上,和她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这一段中“撞”“碰”“流血”“骂”写出了祥林嫂的反抗精神;“捆”“关”等写出了封建道德观对人民的迫害。
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化身,历尽了尘世间所有的痛苦,带着满心的屈辱与伤害,终是离开了我们。
为什么说是“终”?她的死,是偶然中的一个必然。
即便她没有寻死的意愿,即便她还有生存下去的'意念,她还是会被社会中那只无情的,黑暗的手所杀害。
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终是死于何种原因,我只能揣测,她在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应该是没有忘记微笑罢。
祥林嫂在生活中受尽苦难,历尽嘲讽,在封建礼教冷血的狞笑中步履艰难地走着。
《祝福》读后感2近日,读了鲁迅《彷徨》中的《祝福》一文,对鲁迅的文章又增添了几分认识。
《祝福》写了“我”回家过年时,听说了祥林嫂的故事。
祥林嫂是外乡人,初来鲁镇时活泼开朗、勤劳朴实,深受大家喜爱。
但她丧夫后被逼再婚,而后来的丈夫和孩子却都因意外丧生,她沦为了乞丐。
在被大家欺辱,嘲笑后,自闭起来,最终不得不自了终生,期盼着下地狱与家人重逢。
整个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读后心情十分沉重。
作者的.意图,便是要通过祥林嫂的一生来批判禁锢人的封建思想。
祝福读书笔记600字(精选6篇)
![祝福读书笔记600字(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bd53f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c.png)
祝福读书笔记600字(精选6篇)祝福读书笔记600字(精选6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祝福读书笔记600字(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祝福读书笔记1初读《祝福》,祥林嫂的形象便印在脑海里。
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姑娘,为了生存努力的干活、工作,“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可是她还是不能摆脱被他人操纵命运的生活,甚至成为“婆婆”赚钱的工具。
在与贺老六拜堂时,祥林嫂激烈地反抗,那一撞,振撼人心。
人们着实为她不肯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折服。
可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无力抵抗“命运”。
一切不幸却由之而生,她终身落下一个“不干不净”之名。
祥林嫂悲惨的命运让人心头一酸产生无限怜悯之情,其实更多是对那个社会的憎恨。
祥林嫂悲惨的身世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四婶四叔顽固冷漠的态度让她一次又一次陷入绝望。
最让我不解的是人们竟不肯给她最后一次正常生活的机会!在祥林嫂赎罪后,她对生活燃起了一点点希望之火,可她还是被否决了。
我无法想象当“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时,绝望到了何种地步。
这些足以看出当时社会人们是何种愚昧,何种无情,何种麻木。
祥林嫂终于成了社会落没的牺牲品,而以鲁四老爷为代表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执行着祥林嫂之死的帮凶。
祥林嫂死于“祝福”之际,大悲大喜联在一起,就连那时的天空、晚云、爆竹声都显出无尽的悲哀之情。
悲哀的不仅是为祥林嫂,事实上是为那个社会。
那个被封建思想、封建礼教麻痹了的、毁灭了的可悲的社会。
祥林嫂,孔乙己,范进这些人都是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人,封建社会“吃人”本质确实叫人憎恨,人性无情冷酷也被揭露无疑。
祝福读书笔记2鲁迅很善于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悲凉的氛围。
文章运用了倒叙手法来叙述故事情节。
开头便写了鲁镇新年送社爆竹的震耳欲聋。
这里的景物描写预示着鲁镇正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气氛,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这与沦落为乞丐的祥林嫂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孤苦无依的死于祝福之夜的街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祝福》读后感300字
![《祝福》读后感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008c32abed5b9f3f90f1c39.png)
《祝福》读后感300字篇一:祝福读后感祝福读后感篇一:祝福>读后感《祝福》鲁迅先生所写,鲁迅先生写出来的让我颇有感动,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那里面祥林嫂是有个悲惨的角色,祥林嫂结婚以后,没过多久,丈夫就给死了,她很是伤心,有被逼无奈改嫁了,那时改嫁很不好,因为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
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不光丈夫死了,儿子也死了,他被狼叼走了,祥林嫂真是悲痛欲绝了。
她现在也不爱说话,也没以前干活利索,但天天都给别人说“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
“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
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
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锅,要蒸豆。
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口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
我急了,央人出去寻。
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桂着一只他的小鞋。
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
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每一句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每一句又充满了对儿子的怀念和愧疚感!可是天天他都给别人说,别人已经都能背过了,乡亲们听的已经不厌其烦了,还有人拿他的伤疤来做趣,最终沦落到了一名乞丐,无依无靠,在别人高兴的时候,祥林嫂却死去了!篇二:祝福读后感《祝福》这篇文章是我在寒假假期里读的一篇散文。
本来我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但读后我倍压抑,心情十分沉重。
我个人认为,《祝福》是鲁迅写得最能反映封建社会的愚昧无知的小说。
他用“我”的眼光(“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把祥林嫂这个人物鲜活地表现出来,把世态的苍凉,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无遗。
高中生《祝福》读书笔记范文
![高中生《祝福》读书笔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d663c7f111f18582d05a5a.png)
高中生《祝福》读书笔记范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祝福》读书笔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祝福》读书笔记1《祝福》是一篇让我感受颇多的文章。
文中祥林嫂一生命运坎坷,深受封建礼教、迷信思想的毒害和无人性的摧残,四十上下就头发全白,脸无血色,像一具直立的尸体,最终走向生命的毁灭。
就这样一个平凡、朴实的底层劳动妇女,只想平平安安过一辈子,能生存就行,可是她的愿望却得不到满足。
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封建礼教的毒害虽是一个重要原因,人性的冷漠也不容忽视。
这不仅在当时封建社会是这样,如今所处社会也存在这种问题。
一位老人见义勇为抓小偷,周围路人却在旁围观,无人出手相助;公交车上上来了一位头发近乎全白的老者,老人年纪较大腿脚不灵活,行动有点缓慢,公交车司机竟不耐烦地催促老人快点,而车上乘客也都没起身让座;一个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一时想不开想自杀的学生站在高楼顶上,楼下的人不但没劝阻他,让他想开点,反而幸灾乐祸地喊道:“跳呀!快跳,你怎么不跳呢?”……生活中这些情况时有发生,难道我们不该自我反省吗?反省以前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们是否也充当了一个只想看看热闹、不为别人设生出地看想的旁观者的角色。
好在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默默地帮助别人,无私奉献,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就是其中一员。
谢延信为遵守当年与重病的妻子“你死后,我一定好好照顾岳父、岳母”的诺言,在妻子离开后,细心照顾岳父岳母,将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一丝怨言,他就这样一直赡养着两老,抚养着女儿。
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其中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只有谢延信能体会到。
谢延信犹如一头廋弱的老马,一步一步登上善良的顶峰,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在这样一个提倡和谐社会的圈子里,人人都要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因为人的本性生来皆是善的,只不过是不小心走错了方向。
祝福的读后感300字_读后感作文_
![祝福的读后感300字_读后感作文_](https://img.taocdn.com/s3/m/d90cdfd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1.png)
祝福的读后感300字祝福中的祥林嫂悲惨命运不是偶然,而是源于一定社会背景。
读者的感悟如何写?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祝福的读后感300字,一起来看看。
祝福的读后感300字篇1第一次读《祝福》是在初一的时候,记得读完后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祥林嫂,那个时候总觉的她是那么的不幸,总觉的是老天在和她开玩笑,亦或是她上辈子做了太多的坏事,这辈子要用一生的时间来补偿。
我真想对祥林嫂说一句:“祥林嫂,你真傻,你不该去反抗,纵使你有千万种委屈。
”祥林嫂的命运,怪不了别人,怪不了四爷的顽固,怪不了婆婆的自私,怪不了柳妈的无知,要怪就怪她不懂得男尊女卑,不懂得逆来顺受,不懂得听天由命。
祥林嫂一定知道她自己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可她就是要反抗,殊不知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子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已经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企容她这区区的一个弱女子就能改变得了?它们是如此的伟大,伟大到连庙祝都厌弃她去捐门槛。
贞德她不该顶撞封建制度,她错就错在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没有认识到命运不是自己说怎样就是怎样……“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都不错。
”你为何要再回鲁镇呢?你不来该多好,既不会惹人厌弃,也不会落魄成为乞丐冻死在街头,如此一举两得的事你为何不去选择? 祝福的读后感300字篇2在我看《祝福》以前,我一直以为,鲁迅只是一个思想前卫,语言犀利的作家。
他的出名只是因为他的杂文和他的思想,但是在看了《祝福》后,我对他的看法改观,觉得他是一个凭着真本事而屹立在中国文坛上的。
《祝福》一开始用一种很悲凉的手法渲染气氛,写那满天飘舞的雪花,让人们满目疮痍,感到荒凉和痛苦。
然后鲁迅慢慢地用祥林嫂的死引出她的一生的悲剧。
鲁迅的叙述很自然,把祥林嫂由逃走——打工——被绑走——再嫁——失夫失儿再打工——遭唾弃这些遭遇很完整地表达出来,没有丝毫的拘束。
鲁迅没有在文中对祥林嫂表示同情,但是却能在叙述中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使大家同情祥林嫂,这表现他的深刻的文学造诣,我想这种文章写作方法是我们最难学习但是又是最需要学习的。
《祝福》笔记范文最新
![《祝福》笔记范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49ee35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6.png)
《祝福》笔记范文最新《祝福》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写的是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一生的悲惨命运,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祝福》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
《祝福》笔记范文1我不知为何要写下这篇读后感;我仿佛感觉鲁迅的那个年代已与我们渐行渐远;我想,是为了掩饰或说成弥补语文课上答不出“《祝福》之感”的问题的尴尬罢?抑或我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安慰——现在的我们,对于那个充满悲剧性的年代的人们已漠不关心了,国民的生死存亡愈加与我们不相干了,掩藏在内心深处的“呐喊”与“彷徨”已被周围浮躁、冷漠、自私的空气淹没了……当然,现在是和平的年代,若是人人身上饱含民族危险感,像鲁迅那个年代的热血青年,以“救国救民,强国强民”为人生最高思想,是不现实的,为“杞人忧天”,留人以“虚假”的印象。
而鲁迅的文章往往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良知罢,使灾难降临时,中国人能够团结起来,不重蹈曾经亡国作奴的覆辙呵。
而鲁迅先生的文章依然保留到现在,更是有十篇小说、杂文、散文编入中小学生教材里面,仿佛意义也在此。
然而我要说的不只这些。
祥林嫂作为封建社会受压迫、玩虐的典型,把她的坚毅顽强比于个人的悲惨命运,让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我想:一个人的命运是靠自己争取的还是由周围的空气所决定的呢?诚然,这散发着恶臭的空气能麻痹人的心灵,回眸慨叹,原来的自己被空气包围,而现在的自己不为人满意,因为人变了,彻彻底底地变了,变得破烂不堪,乞食保命。
可祥林嫂还是原来的祥林嫂,依然善良顽强,可她终究还是死了,孤独惨痛地死去。
她像一只断了腿的啄木鸟,形单影只,活着只是为森林服务,死了掉在这林子枯死的树叶堆积发酵了的沼泽地里,不为人所知。
可见,一个人的命运是与周围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的,受封建思想的剧毒,再是怎样的挣扎,义勇而顽强,终究逃不过孤独死去的悲惨命运。
而鲁迅先生善于写这悲剧;课上老师说,做他的文章的题,用些悲剧性的词句即能拿下大半分,稍加渲染可得满分。
祝福读后感最新7篇
![祝福读后感最新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7ff6b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0e.png)
祝福读后感最新7篇读后感的目的在于激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读后感是一个自我表达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祝福读后感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祝福读后感篇1昨天在鲁迅的《彷徨》里又一次读到了《祝福》也就是在不久我又在网上看了一遍同名电影。
这已经是我第二遍读和看《祝福》了。
书中说的和影视演的是有一些出入的,但是主要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我总感觉影视里祥林嫂要更加的深刻。
直到现在我也无法想像为什么在那个社会一个人竟然会那样悲惨的死去,不知道是因为那是的人思想太保守了还是说现在人的思想太开放了。
书里的这样一段让我颇有些印象——以身为乞丐的祥林嫂碰到回鲁镇的鲁迅问鲁迅:人死后到底有没有魂灵,鲁迅也不太确定当时我感觉应该是鲁迅为了给祥林嫂一些精神寄托才说:可能有吧。
但是祥林嫂又反问道:那也有地狱了?鲁迅无法回答了就搪瓷的走了。
几天后鲁迅从下人的嘴中得知祥林嫂死了,这使得鲁迅很是愧疚总感觉是自己的话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可见鲁迅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一个人,当祥林嫂二次丧夫走投无路又一次回到鲁四爷当下手的时候,同为下人的柳妈竟说祥林嫂到阴间要被那两个死鬼用锯锯成两半,这使得祥林嫂很是恐惧只有去庙里捐门槛让万人踏千人骑才能减轻自己的罪孽。
祥林嫂将积攒的一年的工钱去庙里捐了一条门槛,后来总被主人打发了从此变成了乞丐,就这样在死了两次丈夫阿毛又被狼吃了之后祥林嫂终于没有了气力就在那个祝福的晚上祥林嫂死去了。
纵观祥林嫂的一生怎是坎坷二字了得一个那么要强的女人到最后却是那样的命运在过去的社会人太容易死了病源来自思想上,现代的人也太容易死了病源来自身体上,这也许就是常说的横竖都是一死吧。
祝福读后感篇2每次读鲁迅的文章,我总会对旧中国加深理解,感受到那时这个民族所经受的巨大痛苦。
这次读完祝福,心中同样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它叙述的是上个世纪中国最黑暗的时代,鲁迅家乡的一位雇工祥林嫂坎坷的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读书笔记300字精选范文5篇
《祝福》以第一人称写的文章。
题中的祝福,主要指主人公的“四叔”家——鲁镇的一种民风民俗。
那么关于祝福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祝福读书笔记300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今天,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祝福》,读后我深有感受。
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在封建礼法的迫害。
蹂躏下牺牲的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一生非常悲惨:二十六七岁就成了寡妇,给“四叔”当女工,后来又被强行嫁给贺老六,结果贺老六也死了,孩子阿毛又被狼叼了去。
她又被迫给“四叔”当女工。
在四叔家,她又受到歧视被逐走,最后饥寒而死。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充分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奴役和歧视。
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
鬼神迷信和封建道德观念对人民的虐杀。
小说多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例如:“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啊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伤了香案的角,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了几层布还止不住血呢。
直到把她捆在床上,和她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这一段中“撞”“碰”“流血”“骂”写出了祥林嫂的反抗精神;“捆”“关”等写出了封建道德观对人民的迫害。
而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
美好的世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今日无意间,我看起了鲁迅的小说《祝福》,这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写的文章。
题中的祝福,主要指主人公的“四叔”家——鲁镇的一种民风民俗。
但读完整篇文章后我才发现这个“祝福”更带有一点讽刺意味。
祥林嫂,一个生活中充满悲剧的大嫂。
文章的一开头,他便是以一个乞丐的身份出现的,可是他却没找“我”讨钱,而是问了我一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而“我”却是一种“说不清”的回答,以至于祥林嫂在夜里便死了……
祥林嫂不是鲁镇人,是“我”四叔在一年的冬初,从老卫婆子那里买回来的,原来祥林嫂的老公死了,她的婆婆便把她卖了过来,虽说他是个寡妇,但干的工多,“四叔”也就把他留下来了。
后来他就被她娘家人拉走当别人家的媳妇了,而且生了一个儿子。
可好景不长,男人断送在伤寒上,儿子又因看管不严,给狼衔去了,只好又把她领来了。
可有因她败风俗,祭祀时便不让她插手,一切饭菜,都由“四嫂”做,否则,不干不净
的东西,祖宗是不吃的。
最后她越来越不中用,只好叫她会老卫婆子那里。
最后不用我说——她死了……在“祝福”中,死了……
《祝福》是我读鲁迅先生的第五篇文章,这篇文章不禁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社会无奈,还有对鲁迅先生文笔的敬佩。
起初刚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竟误认为这不是一篇具有讽刺意义的小说,认为这篇文
章可能是一片记叙文,但是慢慢的读下去,我发现我错了,我突然觉悟,这是一篇更加具
有讽刺意义的文章,文章所讲的故事与文章所描述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能准确
反映出鲁迅先生心中对中国人现在面对外袭者麻木不仁的愤怒与无奈,也能从字里行间中读出过去人们过分迷信,不肯尊重科学,更令人可悲的是,人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可笑的是还被他人“称赞”。
那些往往说真话的,却被人当成笑柄抓住不放。
这些行为都是可鄙,可对当时而言,这些实在常见不过了。
文章内容与题目《祝福》有很大的反差,正是因为这些反差,让鲁迅的文章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以上感受只是众多感受中的一些,但是我认为最重要。
鲁迅先生的每篇文章都几乎从
一个出发点去写:讽刺当时那些面对当时中国国情麻木不仁的中国人,与鼓励人们破除封
建思想,激励他人。
初读《祝福》,祥林嫂的形象便印在脑海里。
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姑娘,为了生存
努力的干活、工作,“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可是她还是不能摆脱被他
人操纵命运的生活,甚至成为“婆婆”赚钱的工具。
在与贺老六拜堂时,祥林嫂激烈地反抗,那一撞,振撼人心。
人们着实为她不肯向命
运屈服的精神折服。
可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无力抵抗“命运”。
一切不幸却由之而生,她终身落下一个“不干不净”之名。
祥林嫂悲惨的命运让人心头一酸产生无限怜悯之情,其实更多是对那个社会的憎恨。
祥林嫂悲惨的身世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四婶四叔顽固冷漠的态度让她一次又一次陷
入绝望。
最让我不解的是人们竟不肯给她最后一次正常生活的机会!在祥林嫂赎罪后,她
对生活燃起了一点点希望之火,可她还是被否决了。
我无法想象当“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
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时,绝望到了何种地步。
这些足以看出当时社会人们是何种愚昧,何种无情,何种麻木。
祥林嫂终于成了社会
落没的牺牲品,而以鲁四老爷为代表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执行着祥林嫂之死的帮凶。
祥林嫂死于“祝福”之际,大悲大喜联在一起,就连那时的天空、晚云、爆竹声都显出
无尽的悲哀之情。
悲哀的不仅是为祥林嫂,事实上是为那个社会。
那个被封建思想、封建
礼教麻痹了的、毁灭了的可悲的社会。
祥林嫂,孔乙己,范进这些人都是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人,封建社会“吃人”本质确实
叫人憎恨,人性无情冷酷也被揭露无疑。
在《祝福》这篇文章里鲁迅用细腻的描写刻画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如主角一生不
如意的祥林嫂、保守派的鲁四爷、使唤人的鲁四婶、不吃素的柳妈……写出了旧时吃人的
封建社会的真实的一面。
鲁四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文章中开篇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他维护帝制,可见鲁四爷的思想还
停留在什么境界。
刚开始鲁四爷对寡妇的祥林嫂已经感到不满意了,觉得一个寡妇不吉利,接着祥林嫂再嫁回来,鲁四爷是不能容忍的,害怕玷污了祖先,在精神上压迫祥林嫂,导
致祥林嫂生存信心彻底毁灭。
即使祥林嫂被扫地出门,因穷迫而死,他也要骂一声“谬种”,可见他心里是多么的冷酷凉薄,自私无情。
不止在鲁迅的小说里有这么冷酷自私的人,在现实的社会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