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知识点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知识梳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知识梳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知识梳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程,涉及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篇文章将从计算机的五大基本组成部分入手,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一、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所有计算机指令和控制计算机操作的过程。

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等部件组成。

运算器负责进行数据运算和逻辑操作,控制器负责解析和执行指令,寄存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1. 运算器:运算器主要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和累加寄存器(AC)。

ALU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操作,比如加法、减法、与、或等。

AC是一个特殊的寄存器,用于存放操作数和运算结果。

2. 控制器:控制器负责解析指令、产生控制信号和协调各个部件的工作。

它通过时钟信号来同步各个部件的操作,确保指令的顺序执行。

3. 寄存器:寄存器是一种高速存储器件,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它们与CPU更为接近,可以快速访问。

常见的寄存器包括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数据寄存器(DR)等。

二、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设备,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

1. 主存储器: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数据和程序的主要存放地点,也是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常见的主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

- RAM: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即断电后数据会丢失。

它具有读写功能,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

RAM可以按字节寻址,可以被CPU任意读写。

- ROM:ROM是一种只读存储器,其中存放的是永久性数据和程序,不会因为断电而丢失。

ROM的内容只能被读取,不能被修改。

2. 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是一种用于扩展计算机存储容量的设备,如硬盘、光盘和闪存等。

辅助存储器的容量大、速度慢,主要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三、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实现计算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数据交互。

1.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计算机,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一、数字计算机的五大部件(硬件)及各自主要功能(P6)计算机硬件组成: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1、存储器(主存)主要功能:保存原始数据和解题步骤。

包括:内存储器(CPU 直接访问),外存储器。

2、运算器主要功能: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3、控制器主要功能:从内存中取出解题步骤(程序)分析,执行操作。

包括:计算程序和指令(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4、输入设备主要功能:把人们所熟悉的某种信息形式变换为机器内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二进制信息形式。

5、输出设备主要功能: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变换为人或其他机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信息形式。

注:1、冯诺依曼结构: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

2、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和处理器的结合。

3、指令流:取指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流向控制器。

数据流:在执行器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由内存流向运算器。

二、数字计算机的软件及各自主要功能(P11)1、系统软件:包括服务性程序、语言程序、操作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

2、应用程序:用户利用计算机来解决某些问题而设计。

三、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吞吐量:表征一台计算机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能够处理的信息量,用bps度量。

2、响应时间:表征从输入有效到系统产生响应之间的时间度量,用时间单位来度量。

3、利用率: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系统被实际使用的时间所在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4、处理机字长:常称机器字长,指处理机运算中一次能够完成二进制运算的位数,如32位机、64位机。

5、总线宽度:一般指CPU从运算器与存储器之间进行互连的内部总线一次操作可传输的二进制位数。

6、存储器容量:存储器中所有存储单元(通常是字节)的总数目,通常用KB、MB、GB、TB来表示。

7、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读出的二进制数信息量,一般用B/s(字节/秒)表示。

8、主频/时钟周期:CPU的工作节拍受主时钟控制,按照规定在某个时间段做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多长时间完成),主时钟不断产生固定频率的时钟信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一、存储系统(一)存储器的基本概念1.分类a)作用(层次):CACHE 主存辅存b)存储介质:磁半导体光c)存取方式●随机存取:RAM ROM●串行访问●顺序存取:磁带●直接存取:磁盘d)信息可保存性--易失性破坏性读出非2.性能指标a)存储容量字b)单位成本每位成本c)存储速度(数据传输率主存带宽)3.层次化结构a)Cache-主存层次:硬件实现,解决速度不匹配问题b)主存-辅存层次:硬件+操作系统实现,解决容量问题,逐渐形成虚拟存储系统(二)半导体存储器1.存储器芯片的基本结构a)译码驱动电路(译码器:扩充容量)b)存储矩阵c)读写电路d)地址线,数据线,片选线,读写控制线2.半导体存储器RAM(易失性存储器)a)SRAM:触发器存储信息,速度快成本高集成度低,用于高速缓存b)DRAM:电容存储信息,需要刷新,速度慢成本低,集成度高,用于主存SDRAMc)DRAM的刷新: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异步刷新●不需要CPU控制●行为单位,仅需要行地址●存储器中所有芯片同时刷新d)RAM的读写周期3.ROM(非易失性存储器)a)特点:结构简单,位密度比RAM高,非易失性,可靠性高b)类型:MROM,PROM,EPPROM,FLASH MEMORY,SSD(三)存储器与CPU的协同工作(提高存储系统的工作速度)1.主存与CPU的连接a)字扩展b)位扩展●线选法●译码片选法●译码器的使用●分析地址空间c)字位同时扩展●选择存储器芯片●与CPU进行连接2.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a)多模块存储器●单体多字●多体并行●低位交叉编址●高位交叉编址b)双端口RAM3.高速缓冲存储器a)CACHE局部性原理和性能分析●局部性原理●空间局部性●时间局部性●性能分析●命中率和失效率●CACHE----主存体系的平均访问时间b)CACHE工作原理●地址映射方式●全相联●直接相联●组相联●替换算法●RAND随机●FIFO先入先出●LRU最近最少使用●LFU最不经常使用●写策略●命中●全写法●写回法●不命中●写分配法●非写分配法4.虚拟存储器(主存和辅存共同构成)(增加存储系统的容量)a)基本概念:虚地址(逻辑地址)映射到实地址(物理地址)b)解决问题:进程并发问题和内存不够用问题c)类型●页式●段式●段页式d)虚实地址转换(提高速度)●快表TLB●慢表Page二、指令系统(一)指令格式1.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一条指令2.操作码a)定长操作码和扩展操作码b)操作码类型(二)指令寻址方式1.指令寻址(通过PC)a)顺序寻址b)跳跃寻址2.数据寻址a)隐含寻址b)立即寻址:给寄存器赋初值c)直接寻址d)间接寻址:扩大寻址范围,便于编制程序e)寄存器寻址:指令执行速度更快f)寄存器间接寻址g)偏移寻址(各寄存器内容+形式地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处理数组,编制循环程序),相对寻址h)堆栈寻址(三)CISC和RISC1.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用微程序控制器)a)更多更复杂,一般为微程序控制,用于计算机系统2.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用硬布线控制器)a)指令数目少,字长固定,寻址方式少,寄存器数量多,一般为组合逻辑控制,用于手机三、中央处理器(一)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1.CPU的功能: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工,中断处理2.运算器a)功能:对数据进行加工b)基本结构:●算术逻辑单元ALU●暂存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累加寄存器ACC●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移位器,计数器3.控制器a)功能: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b)控制器的基本结构●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时序系统,微操作信号发生器●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4.数据通路的基本结构a)专用通路b)内部总线(二)指令执行过程1.指令周期a)构成:机器周期、CPU周期——CPU时钟周期、节拍b)类型:取指周期,间址周期,执行周期,中短周期c)标志触发器FE,IND,EX,INT:区别工作周期2.数据流a)取指周期:根据PC取出指令代码存放在IRb)间址周期:根据IR中指令地址码取出操作数的有效地址c)执行周期:根据指令字的操作码和操作数进行相应操作d)中断周期:保存断点,送中断向量,处理中断请求3.执行方案a)单指令周期:串行,指令相同执行时间b)多指令周期:串行,指令不同执行时间c)流水线方案:隔一段时间启动一条指令,多条指令处于不同阶段,同事并行处理(三)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连接路径)1.CPU内部总线a)单总线b)多总线2.专用数据通路:多路选择器和三态门3.了解各阶段微操作序列和控制信号(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1.控制器的结构和功能a)计算机硬件系统连接关系b)控制器的功能: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c)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2.硬布线控制器a)硬布线控制单元图: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b)设计步骤(了解)●分析每个阶段的微操作序列●选择CPU的控制方式●安排微操作序列●电路设计3.微程序控制器a)基本结构●微地址形成部件●微地址寄存器CMAR●控制存储器CM●微指令寄存器CMDRb)微指令的格式●水平型:并行操作●字段直接编码方式●直接编码方式●字段间接编码方式●垂直型:类似机器指令c)微指令的地址形成方式●下地址字段指出:断定方式●根据机器指令的操作码形成d)基本概念●微命令和微操作●微指令和微周期●主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程序和微程序●寄存器:MAR和CMAR,IR和CMDRe)硬布线和微程序的比较(微操作控制信号的实现形式)(五)指令流水线1.指令流水线的概念a)指令执行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占用不同的资源,就能使多条指令同时执行b)表示方法●指令流程图:分析影响流水线的因素●时空图:分析性能2.性能指标a)吞吐率TPb)加速比Sc)效率E3.影响流水线的因素a)结构相关(资源冲突)b)数据相关(数据冲突)c)控制相关(控制冲突)4.流水线的分类a)按使用级别:部件功能级,处理机级,处理机间b)按完成功能:单功能,多功能c)按连接方式:动态,静态d)按有无反馈信号:线性,非线性5.多发技术a)超标量流水线技术b)超流水线技术c)超长指令字技术四、总线(一)总线概念和分类1.定义: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送线路2.分类a)按数据传输格式●串行,并行b)按功能●片内总线●系统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通信总线c)按时序控制方式●同步,异步3.总线结构a)单总线结构——系统总线b)双总线结构(通道)●主存总线●IO总线c)三总线结构●主存总线●IO总线●DMA总线(二)总线的性能指标1.总线传输周期(总线周期)2.总线带宽3.总线宽度(位宽)4.总线复用:一种信号线传输不同信息(三)总线仲裁1.集中仲裁方式a)链式查询方式b)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c)独立请求方式2.分布仲裁方式(四)总线操作和定时1.总线传输的四个阶段a)申请分配阶段●传输请求●总线仲裁b)寻址阶段c)传输阶段d)结束阶段2.定时a)同步定时方式(同步通信)b)异步定时方式(异步通信)●不互锁●半互锁●全互锁c)半同步通信d)分离式通信(五)总线标准五、IO系统(一)IO系统基本概念1.演变过程a)早期:分散连接,CUP与IO串行,程序查询方式b)接口模块和DMA阶段:总线连接,cpu与io并行,中断方式及DMA方式c)具有IO通信结构的阶段d)具有IO处理机的阶段2.IO系统的基本组成a)IO软件——IO指令和通道指令b)IO硬件——外设,设备控制器和接口,IO总线等3.IO方式简介a)程序查询方式:IO与CPU串行,CPU有“踏步等待”现象(由程序控制)b)程序中断方式:IO准备数据时CPU继续工作,在指令执行结束时响应中断(由程序控制)c)DMA方式:主存与IO交换信息时由DMA控制器控制,在存取周期结束时响应DMA请求(由硬件控制)d)通道方式:通过IO指令启动通道,通道程序放在主存中(由硬件控制)(二)外部设备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2.输出设备a)显示器●分类●阴极射线管(CRT)●液晶(LCD)●发光二极管(LED)●参数●屏幕大小,分辨率,灰度级,刷新频率●显示存储器(VRAM)●容量=分辨率*灰度级位数●带宽=容量*帧频●打印机3.外存储器a)磁盘存储器●组成●存储区域:磁头,柱面,扇区●硬盘存储器:磁盘驱动器,磁盘控制器,盘片●工作过程:寻址,读盘,写盘对应的控制字,串行读写●性能指标●容量●记录密度●平均存取时间●数据传输率b)磁盘阵列RAID——利用磁盘廉价的特点提高存储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c)光盘存储器d)固态硬盘SSD——采用FLASH Memory记录数据(三)IO接口1.主要功能a)设备选址功能:地址译码和设备选择b)传送命令c)传送数据:实现数据缓冲和格式转换d)反应IO设备的工作状态2.基本结构a)设备选择电路,命令寄存器和命令译码器,数据缓冲寄存器DBR,设备状态标记,控制逻辑电路b)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3.编址a)统一编址——与存储器共用地址,用访存命令访问IO设备b)独立编址:单独使用一套地址,有专门的IO指令4.分类a)数据传送方式:并行接口,串行接口b)主机访问IO设备的控制方式●程序查询接口●中断接口●DMA接口c)功能选择的灵活性●可编程接口●不可编程接口(四)IO方式1.程序查询方式:CPU与IO串行工作,鼠标,键盘2.程序中断方式a)中断系统●中断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中断请求●分类●中断请求标记触发器INTR●中断响应●中断响应的条件●中断判优●软件:查询程序●硬件:排队器●优先级的设置●中断处理●中断隐指令●关中断●保存断点PC●引出中断服务程序●中断服务程序●单重中断与多重中断●中断服务程序的具体步骤●中断屏蔽技术●屏蔽字●程序执行轨迹b)程序中断方式●工作流程●CPU占用情况●中断响应(隐指令)●中断服务程序3.DMA方式a)DMA控制器●组成●主存地址计数器:存放要交换数据的主存地址●传送长度计数器:记录传送数据的长度●数据缓冲寄存器:暂存每次传送的数据●DMA请求触发器:设备准备好数据后将其置位●控制/状态逻辑:由控制和时序电路及状态标志组成●中断机构:数据传送完毕后触发中断机构,提出中断请求●主要功能●传送前:接受外设的DMA请求,向CPU发出总线请求,接管总线控制权●传送时:管理总线,控制数据传送,确定主存单元地址及长度,能自动修改对应参数●传送后: 向CPU报告DMA操作的结束b)传送过程●预处理:CPU完成寄存器初值设置等准备工作●数据传送:CPU继续执行主程序,DMA控制器完成数据传送●后处理:CPU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做DMA结束处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2. 运算器: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负责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 控制器:负责控制指令的执行次序和操作,包括指令的获取、解码和执行。

4.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包括主存储器(RAM)和辅助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等)。

5.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或指令输入到计算机,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6.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到外部,包括显示屏、打印机、音响等。

7. 指令集:计算机能够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

8. 指令的执行过程:指令的获取、解码、操作和存储四个步骤。

9. 计算机的时钟:用于统一各个部件的工作节奏。

10. 运算器的设计: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和寄存器的设计。

11. 控制器的设计:包括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和指令译码器的设计。

12. 存储器的分类:根据访问方式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13. 存储器的层级结构:由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组成,速度逐级递减,容量逐级递增。

14. 输入输出控制方式:包括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和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

15. 总线的作用:用于数据和控制信息在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传输。

16. 总线的分类:根据传输数据的方式可以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7. 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包括指令的获取、解析、运算和存储。

18. 中央处理器的核心部分: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19. 中央处理器的指令周期:包括取指周期、执行周期和存储周期。

20. 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包括时钟频率、主频和执行速度。

21. 程序和指令:程序是指一系列有序的指令集合,指令是计算机能够识别和执行的最小指令单元。

22. 计算机的存储方式:包括字节顺序、地址分配和寻址方式。

23. 输入输出设备的原理:包括数据传输、数据缓冲和数据控制。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整理⼀、概念1.CMDR:控存数据寄存器,存放从控存读出的微指令2.CMAR:控存地址寄存器,⽤于存放微指令的地址,当采⽤增量计数器法形成后续微指令地址时,CMAR有计数功能3.系统并⾏性:并⾏包括同时性和并发性两个⽅⾯。

前者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时刻发⽣,后者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时间段发⽣。

也就是说,在同⼀时刻或者同⼀时间段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同或者不同的功能,只要在时间上互相重叠,就存在并⾏性。

4.进位链:传递进位的逻辑电路5.间接寻址:通过访存(若是多次间址还需多次访存)得到有效地址6.微程序控制:采⽤与存储程序类似的⽅法来解决微操作命令序列的形成,将⼀条机器指令编写成⼀个微程序,每⼀个微程序包含若⼲条微指令,每⼀条微指令包含⼀个或多个微操作命令7.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通过有限的指令条数简化处理器设计,以达到提⾼系统执⾏速度的⽬的8.中断隐指令:在机器指令系统中没有的指令,是CPU在中断周期内由硬件⾃动完成的⼀条指令,功能包括保护断点,寻找中断服务程序⼊⼝地址,关中断9.周期挪⽤/周期窃取:DMA⽅式中由DMA接⼝向CPU申请占⽤总线,占⽤⼀个存取周期10.单重分组跳跃进位:n位全加器分成若⼲⼩组,⼩组内进位同时产⽣,⼩组与⼩组间采⽤串⾏进位11.双重分组跳跃进位:n位全加器分为若⼲⼤组,⼤组内⼜分成若⼲⼩组,⼤组中⼩组的最⾼进位同时产⽣,⼤组与⼤组间的进位串⾏传送12.超标量: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同时并发多条独⽴指令,即以并⾏操作⽅式将两条或两条以上指令编译执⾏,在⼀个时钟周期内需要多个功能部件13超流⽔线:将⼀些流⽔线寄存器插⼊到流⽔线段中,好⽐将流⽔线再分道,提⾼了原来流⽔线的速度,在⼀个时钟周期内⼀个功能部件被使⽤多次14.⽔平型微指令:⼀次能定义并执⾏多个并⾏操作的微命令。

从编码⽅式上来看,直接编码、字段直接编码、字段间接编码、直接编码和字段直接和间接混合编码都属于⽔平型微指令。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x《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一、算术逻辑单元1、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算术逻辑单元(ALU)是一个对存储在寄存器中的数据进行算术和逻辑操作的硬件单元,它执行CPU中算术逻辑操作的所有活动。

主要有:加减乘除运算以及位操作(AND,OR,NOT)等。

2、算术逻辑单元的组成算术逻辑单元(ALU)由控制单元(CU)、累加器(Accumulator)、比较器(comparator)、移位器(Shift)、全加器(Full-Adder)、多位加法器(Multiple Adders)、多位乘法器(Multiple Multipliers)、掩码器(Mask)、屏蔽器(Shifter)等组成。

3、算术逻辑单元的运算过程(1)算术运算:它包括加减乘除运算,算术运算主要是把操作数从输入总线传到累加器中,进行算术运算以后,将结果存放在累加器中,然后传输到输出总线上。

(2)位操作:它包括AND,OR,NOT,异或等,位操作是把操作数从输入总线传到屏蔽器中,通过屏蔽器进行位操作,将结果存放在累加器中,同样传输到输出总线上。

(3)比较:算术逻辑单元还可以进行比较运算,以及移位,比较运算是把两个操作数从输入总线传到比较器中,比较两个操作数的大小,将结果存放在标志位中,寄存器中存放比较结果。

二、指令周期1、指令周期的概念指令周期是指中央处理器(CPU)执行指令所需要完成的时间,也就是说,指令从被CPU读取到完成执行的时间段称为指令周期。

它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条指令完成执行的时间。

2、指令周期的分类指令周期可以分为主周期和子周期两种,主周期是指一条指令完成执行所需的最少时间,而子周期是指每一步执行完成的时间。

3、指令周期的作用指令周期是指系统的处理速度,它是用来评价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的重要指标。

在进行计算机系统设计时,可以根据指令周期调整处理器的结构,以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知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知识

第1章基本知识1.1 复习提要1.主机由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组成。

2.存储器用来存放待处理的初始数据、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

存储器每一个单元的编号称作地址,单元内存放的信息称为内容。

数据的存储及运算均采用二进制。

3.二进制计数原理为逢二进一,以二为基数,用0、1表示。

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也必须切记逢二进一。

4.十六进制是一种很重要的短格式计数法,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非常方便。

它把二进制从低位到高位每4位分成一组,分别用0~9和A~F来表示0000~1111。

而十六进制的每一位数则需要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

5.八进制计数原理与十六进制相同,以3位二进制数为一组。

6.在进制转换时可以采用共同的“除R取余”法,这里的R为目标数制的基数。

7.计算机中的字符数据用ASCLL表示,每个ASCLL占用一个字节(8位),字符“0”一“9”的ASCLL的十六进制编码为30H一39H,即00110000B一0011100lB。

8.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BCD码有两种:一种是压缩型BCD码,用一个字节表示两位十进制数,如0001010lB表示十进制数15:另一种是非压缩型BCD码,用一个字节表示1位十进制数,其高4位为0000,如00000011B表示3D。

9.BCD码运算采用相应的二进制数运算,再加上适当的校正(或称调整)实现的。

10.原码是一个数相应的二进制码,正数的反码是它原码自身,而负数的反码等于其绝对值各位求反。

11.二进制的负数用补码宋表示。

对一个二进制负数按位求反,末位加1,即得到这个数的补码。

1.2典型例题解析例1.1 将下列二进制数化为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1)11010011B (2)11100100B (3)lllllllls (4)10000000s解析:二进制计数原理为逢二进一,以二为基数,化为十进制只需用乘幂法即可,如:1101001l B=1*2^7+1*2^6+0*2^5+1*2^4+0*2^3+O*2^2+l*2^1+l*2^0=128+64+0+16+0+0+2+1=2 11D十六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非常方便。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唐朔飞版)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唐朔飞版)

1、硬件: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存储器,运算器。

2、计算机技术指标:机器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

3、多总线结构的原理:双总线结构特点是将速度较低的I/O设备从单总线上分离出来,形成主存总线和I/O总线分开的结构。

三总线1由主存总线用于CPU与主存之间的传输,I/O总线供CPU与各类I/O 设备之间传递信息,DMA总线用于高速IO设备与主存之间直接交换信息,任意时刻只能用一种总线,主存总线与DMA总线不能同时对主存进行存取。

三总线2CPU与Cache之间构成局部总线,而且还直接连到系统总线上,cache可通过系统总线与主存传输信息,还有一条扩展总线可以连接IO设备。

四总线由局部总线,系统总线,告诉总线,扩展总线构成。

4、总线判优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集中式分为链式查询、计数器定时查询、独立请求方式(排队器)5、总线通信控制的四种方式: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半同步通信,分离式通信。

6、波特率是每秒传输的位数,比特率是每秒传输的有效数据位数(bps)7、存储器技术指标:存储速度,存储容量和位价。

8、存储器分为主存,闪存,辅存和缓存。

9、分层原因:1缓存-主存层解决CPU与主存速度不匹配问题;2主存-辅存层解决系统存储容量的问题。

10、主存的技术指标:存储容量,存储速度(存取时间和存取周期表示)。

11、存储器带宽的计算方法:如存取周期为500ns,每个存取周期可访问16位,则带宽为32M位/秒。

带宽是衡量数据传输率的重要技术指标。

12、动态RAM的刷新方式:集中刷新(是在规定的一个刷新周期内,对全部存储单元集中一段时间逐行进行刷新,此刻必须停止读写操作‘死时间’)分散刷新(指对每行存储单元的刷新分散到每个存取周期内完成。

不存在死时间,整个系统速度降低)异步刷新(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即可缩短死时间,又充分利用最大刷新间隔为2ms的特点)。

13、动态RAM集成度远高于静态RAM;动态RAM行列地址按先后顺序输送,减少了芯片引脚,封装尺寸也减少;动态RAM功耗比静态RAM小;动态RAM的价格比静态RAM便宜;由于使用动态元件,因此速度比静态RAM低;动态RAM需要再生,需配置再生电路,也需要消耗一部分功率。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2.布尔代数和逻辑运算:布尔代数是一种逻辑运算的数学体系,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逻辑运算的。

布尔代数的基本运算有与、或、非、与非等。

逻辑电路是基于这些布尔运算的组合与设计电路,并且逻辑门是构成逻辑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与门、或门和非门等。

3. 数据表示和编码方式: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表示和存储数据。

十进制数可以转换为二进制数,通过位于和非显示十进制数。

计算机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来表示字符和数据,例如ASCII码、Unicode等。

4.计算机中的算术运算:计算机进行算术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算术运算是通过逻辑运算和位操作实现的,例如加法器、乘法器和除法器。

5.存储器层次结构: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访问数据的设备。

存储器层次结构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等。

存储器的访问速度和容量呈反比,存储器层次结构的设计目标是在速度和容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6.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通过输入输出设备与外部世界交互,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输入输出设备通过中断机制和设备控制器实现与CPU的数据交换。

7.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执行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和运算。

中央处理器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控制器负责解释和执行指令,运算器负责算术和逻辑运算。

8.指令的执行过程:计算机按照程序顺序依次执行指令,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取指令、解码、执行和访存。

指令集架构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交互的接口。

9.总线和IO结构: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和信号的通道,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IO结构包括存储器映射IO和端口映射IO两种方式。

10.中断和异常处理:计算机中断是指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其他程序或处理异常情况。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概述1. 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它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本文档旨在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核心知识点,为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硬件提供指导。

2. 计算机系统概述2.1 计算机的定义与分类2.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3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 数据的表示与处理3.1 数制与编码3.2 浮点数与定点数表示3.3 逻辑运算与逻辑电路3.4 算术运算的硬件实现4. 指令系统4.1 指令格式与指令类型4.2 指令的编码与解码4.3 控制单元的功能与设计4.4 指令流水线5. 存储系统5.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5.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3 只读存储器(ROM)5.4 缓存存储器(Cache)5.5 虚拟存储器6. 中央处理器(CPU)6.1 CPU的结构与功能6.2 时钟与同步6.3 寄存器与寄存器组6.4 算术逻辑单元(ALU)6.5 指令执行过程7. 输入/输出系统7.1 I/O接口的作用与分类7.2 轮询与中断7.3 直接内存访问(DMA)7.4 I/O设备的控制8. 总线与互连网络8.1 总线的概念与分类8.2 总线协议与通信8.3 互连网络的设计与优化9. 并行组织与高性能计算9.1 并行处理的基本概念9.2 多处理器系统9.3 向量处理器与流水线处理器9.4 高性能计算架构10.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关键知识点,为深入理解计算机硬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的概述,每个部分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才能完全理解。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知识点和概念可能会被引入,因此持续学习是必要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整理

一、概念1.CMDR:控存数据寄存器,存放从控存读出的微指令2.CMAR:控存地址寄存器,用于存放微指令的地址,当采用增量计数器法形成后续微指令地址时,CMAR有计数功能3.系统并行性:并行包括同时性和并发性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后者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段发生。

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或者同一时间段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同或者不同的功能,只要在时间上互相重叠,就存在并行性。

4.进位链:传递进位的逻辑电路5.间接寻址:通过访存(若是多次间址还需多次访存)得到有效地址6.微程序控制:采用与存储程序类似的方法来解决微操作命令序列的形成,将一条机器指令编写成一个微程序,每一个微程序包含若干条微指令,每一条微指令包含一个或多个微操作命令7.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通过有限的指令条数简化处理器设计,以达到提高系统执行速度的目的8.中断隐指令:在机器指令系统中没有的指令,是CPU在中断周期内由硬件自动完成的一条指令,功能包括保护断点,寻找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关中断9.周期挪用/周期窃取:DMA方式中由DMA接口向CPU申请占用总线,占用一个存取周期10.单重分组跳跃进位:n位全加器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进位同时产生,小组与小组间采用串行进位11.双重分组跳跃进位:n位全加器分为若干大组,大组内又分成若干小组,大组中小组的最高进位同时产生,大组与大组间的进位串行传送12.超标量: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同时并发多条独立指令,即以并行操作方式将两条或两条以上指令编译执行,在一个时钟周期内需要多个功能部件13超流水线:将一些流水线寄存器插入到流水线段中,好比将流水线再分道,提高了原来流水线的速度,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一个功能部件被使用多次14.水平型微指令:一次能定义并执行多个并行操作的微命令。

从编码方式上来看,直接编码、字段直接编码、字段间接编码、直接编码和字段直接和间接混合编码都属于水平型微指令。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2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主要内容:(一)数据信息的表示1.数据的表示2.真值和机器数(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1.定点数的表示: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数的表示。

2.定点数的运算: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1.浮点数的表示:浮点数的表示范围;IEEE754标准2.浮点数的加/减运算(四)算术逻辑单元ALU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2.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机构2.3 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2.3.1 浮点数的表示(1)浮点数的表示范围•浮点数是指小数点位置可浮动的数据,通常以下式表示:N=M·RE其中,N为浮点数,M为尾数,E为阶码,R称为“阶的基数(底)”,而且R为一常数,一般为2、8或16。

在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数据的R都是相同的,于是不需要在每个数据中表示出来。

浮点数的机内表示浮点数真值:N=M ×2E浮点数的一般机器格式:数符阶符阶码值 . 尾数值1位1位n位m位•Ms是尾数的符号位,设置在最高位上。

•E为阶码,有n+1位,一般为整数,其中有一位符号位EJ,设置在E的最高位上,用来表示正阶或负阶。

•M为尾数,有m位,为一个定点小数。

Ms=0,表示正号,Ms=1,表示负。

•为了保证数据精度,尾数通常用规格化形式表示:当R=2,且尾数值不为0时,其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5。

对非规格化浮点数,通过将尾数左移或右移,并修改阶码值使之满足规格化要求。

浮点数的机内表示阶码通常为定点整数,补码或移码表示。

其位数决定数值范围。

阶符表示数的大小。

尾数通常为定点小数,原码或补码表示。

其位数决定数的精度。

数符表示数的正负。

浮点数的规格化字长固定的情况下提高表示精度的措施:•增加尾数位数(但数值范围减小)•采用浮点规格化形式尾数规格化:1/2≤M <1 最高有效位绝对值为1浮点数规格化方法:调整阶码使尾数满足下列关系:•尾数为原码表示时,无论正负应满足1/2 ≤M <1即: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一定要为1。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第一章:概论1、电子计算机:电子模拟计算机(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和电子数字计算机(离散的数字量)。

2、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根据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分为若干个代:电子管,晶体管,小、中规模的集成电路,大、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甚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极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3、冯诺伊曼存储程序的概念:5大组成部分,二进制,存储与程序控制4、计算机的组成框图:5、计算机的主要部件: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6、计算机总线结构:单总线和双总线7、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8、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机器字长、数据通路宽度、主存容量、运算速度第二章:数据的机器层次表示1、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2、原码表示法:[X]=X/2n-X;补码表示法:[X]=X/M+X;反码表示法:[X]=X/(2-2-n)+X3、模和同余的概念:4、三种码制之间的相互转换:5、机器数的定点表示法:定点整数和定点小数:6、浮点表示法:N=M×r E;浮点数的表示范围,规格化浮点数。

7、ASCII字符编码,汉字国标码,汉字区位码,汉字机内码8、十进制数的编码:8421码,2421码,余3码9、数据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海明校验码,第三章:指令系统1、指令的基本格式:操作码字段+地址码字段(一、二、三、四和零)地址2、指令操作码的定长编码和变长编码:3、编址方式:编址单位:字、字节、位;指令中地址码的位数与主存容量和最小寻址单位有关。

4、指令寻址和数据寻址:分为:顺序寻址和跳跃寻址(直接、相对和间接)。

5、数据寻址的方式:立即寻址(立即数)、寄存器寻址(寄存器地址)、直接寻址(主存中有效地址)、间接寻址(又分一级和多级,需要多次访问主存)、寄存器间接寻址(主存地址放在寄存器中)、变址寻址(变址寄存器与指令给出的形式地址A相加)、基址寻址(基址寄存器的内容与指令给出的位移量D相加)、相对寻址(程序计数器的基准地址与指令给出的位移量D相加)、页面寻址(分为基页寻址:0与给出地址拼接和当前页寻址,PC的高位地址与给出的地址拼接)、自增型寄存器简址和自减型寄存器简址(寄存器内容自动增量修改,指向下一个地址和自动减量修改)、扩展变址方式(变址和间址相结合:一种先进行变址运算,其结果作为间接寻址;先进行间接寻址,然后再与变址值进行运算)、基址变址寻址(基址寄存器中的值、变址寄存器中的值和位移量三者相加得到)6、堆栈分为:硬堆栈和软堆栈7、指令类型:数据传送类指令、运算类指令: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移位;程序控制类指令(转移指令、子程序调用指令、返回指令)、输入输出类指令(独立编址、统一编址)第四章:数值的机器运算1、加法器:全加器、进位的产生和传递。

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重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冯.诺依曼思想体系――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存储程序,按地址出访、顺序继续执行二、总线的概念。

按传送信息的不同如何划分;按逻辑结构如何划分三、冯.诺依曼结构(普林斯顿结构)与哈弗结构的存储器设计思想四、计算机系统的概念,软件与硬件的关系、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实际机器与交互式机器)五、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的含义(机器字长,数据通路宽度,主存容量,运算速度)六、cpu和主机两个术语的含义,完备的计算机系统的概念,硬件、软件的功能分割七、总线概念和总线分时共享资源的特点、三态门与总线电路第二章数据的机器层次表示一、真值和机器数的概念数的真值变为机器码时存有四种则表示方法:原码表示法,反码表示法,补码表示法,移码则表示码。

其中移码主要用作则表示浮点数的阶码e,以利比较两个指数的大小和对阶操作方式二、一个定点数由符号位和数值域两部分组成。

按小数点位置不同,定点数有纯小数和纯整数两种表示方法。

几种定点机器数的数值则表示范围。

三、浮点数浮点数的标准表示法:符号位s、阶码e、尾数m三个域组成。

其中阶码e通常用移码表示(其值等于指数的真值e加上一个固定偏移值)。

规格化浮点数(原码,补码则表示的规格化浮点数的区别)五、处理字符信息(符号数据即非数值信息),七、常用的bcd码:8421码、2421码、余3码、格雷码(有权码,无权码,特点)八、检错纠错码:奇偶校验(掌握奇偶校验原理及校验位的形成及检测方法),海明码的纠错原理(理解)第三章指令系统一、指令格式:指令的基本格式,指令的地址码结构(3、2、1、0地址指令的区别),非规整型指令的操作码(扩展览会操作码)二、编址方式(位,字节,字…)三、操作数串行方式――立即串行、轻易串行、间接串行、寄存器串行、寄存器间接串行、相对串行、基址寻址、变址寻址、页面寻址四、指令串行方式――顺序对串行方式、弹跳串行方式五、指令类型及功能六、不同的计算机的i/o指令差别很大,通常有两种方式:独立编址方式,统一编址方式第四章数值的机器运算一、为运算器构造的简单性,运算方法中算术运算通常采用补码加减法,原码乘除法或补码乘除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

1.各种进制之间的转换2.冯诺依曼机器特点,基本思想P81)计算机由五大部件组成: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于存储器,可按地址寻访3)指令和数据用二进制表示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5)指令在存储器内顺序存放6)以运算器为中心3.总线分类P43总线是连接各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1)片内总线:芯片内部的总线(CPU内部,寄存器与寄存器之间,寄存器与逻辑单元)2)系统总线(CPU、主存I/O设备等各大部件间信息传输线)A.数据总线双向数据信息传输,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有关B.地址总线单向由CPU输出C.控制总线双向发出各种控制信号3)通信总线A.串行数据在单条1位宽的传输线上,适用于远距离B.并行数据在多条1位宽的传输线上,适用于近距离4.总线带宽,宽度P46带宽: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通常用每秒传输的字节数来衡量,单位MBps (即为:频率*字节数)◆宽度:数据总线的根数5.总线的判优控制方式P57◆主设备(模块) 对总线有控制权◆从设备(模块) 响应从主设备发来的总线命令◆总线判优控制A.集中式:将逻辑集中在一处(1.链式查询2.计数式定时查询3.独立请求方式)B.分布式:将逻辑分散在各个部件中6.总线通信控制P59◆四种方式A.同步通信:通信双方统一时标控制数据传送B.异步通信:采用应答方式,没有公共时钟标准C.半同步通信:同步异步结合D.分离式通信:各模块有权申请占用总线;采用同步方式通信,不等对方回答;各模块准备数据时,不占用总线;总线被占用时,无空闲;7.总线接口的功能使外部设备或用户电路与微型计算机成为一体,控制数据缓存状态设置,数据转换整理程序中断8.存取周期=存取时间+恢复时间9.存储器分类及其特点P69◆按存储介质分类1)半导体存储器2)磁表面存储器3)磁芯存储器4)光盘存储器◆按存取方式分类1)随机存储器2)只读存储器串行访问存储器◆按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主存储器可与CPU直接交换信息,速度快、容量小、价位高辅助存储器是主存储器的后援存储器,不能与CPU直接交换,速度慢、容量大、价位低缓冲存储器用在两个不同的部件之中起到缓冲作用。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复习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分类(P1)通用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大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微型机和单片机)和专用计算机。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P5)数字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及各自主要功能(P6)五大部件: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存储器主要功能:保存原始数据和解题步骤。

运算器主要功能: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控制器主要功能:从内存中取出解题步骤(程序)分析,执行操作。

输入设备主要功能:把人们所熟悉的某种信息形式变换为机器内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二进制信息形式。

输出设备主要功能: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变换为人或其他机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信息形式。

计算机软件(P11)系统程序——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按任务需要编制成的各种程序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课件+作业第三章内部存储器存储器的分类(P65)按存储介质分类: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非易失性:磁表面存储器、磁芯存储器、光盘存储器按存取方式分类: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无关(随机访问):随机存储器RAM ——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可读可写只读存储器ROM ——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只读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有关(串行访问):顺序存取存储器磁带直接存取存储器磁盘按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RAM ——静态RAM 、动态RAM只读存储器ROM ——MROM 、PROM 、EPROM 、EEPROM Flash Memory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辅助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存储器的分级(P66)存储器三个主要特性的关系:速度、容量、价格/位多级存储器体系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储器、外存储器。

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P67)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个数M ×每单元位数N存取时间:从启动读(写)操作到操作完成的时间存取周期: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时间单位为ns。

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里存储器所存取的信息量,位/秒、字节/每秒,是衡量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技术指标。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分四个阶段( 1 )申请分配阶段:由需要使用总线额的主模块提出申请, 经总线仲裁机构决定下一 传输周期的总线使用权授予某一申请者。

( 2 )寻址阶段:取得了使用权的主模块通过总线发出本次要访问的从模块的地址及有 关命令,启动参与本次传输的从模块。

( 3 ) 传数阶段:主模块和从模块进行数据交换,数据由源模块发出,经数据总线流入 目的模块。

( 4 )结束阶段:主模块的有关信息均从系统总线上撤除,让出总线使用权。

连续进行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所需的最小时间间隔;震荡周期,时钟频率的倒数,是计算机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在一个时钟周期内, CPU 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即微指令。

CPU 每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成为指令周期,及完成一条指令的时间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需的全部时间。

寻道时间+等待时间三种方法( 1 )链式查询( 2 ) 计数器定时查询( 3 )独立请求方式硬件方法、软件方法优先级包含响应优先级和处理优先级,响应优先级是指 CPU 响应各中断源请求的优先次序,这种次序往往是硬件线路已经设置好的,不便于改动。

处理优先级是指 CPU 实际对各中断源请求的处理优先次序。

如果不采用屏蔽技术,则响应的优先次序就是处理的优先次序。

“存控”内有排队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 program counter ) 程序计数器( instruction register )指令寄存器( control unit )控制单元( arithmetic logic unit )算数逻辑单元( accumulator )累加器( mutiplier_quotient register )乘商寄存器( memmory address register )存储地址寄存器( memory data register )存储器数据缓存寄存器( 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 )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数( cycle per instruction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钟周期()机器主频的倒数(floating point operation per second )浮点运算次数每秒,衡量运算速度1 GB = 1024 MB1 MB = 1024 KB1 KB = 1024 Bytes(字节)1 Byte = 8 bits (位)(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外围部件互连总线忙总线同意信号总线请求( main memory )主存(ram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取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h=Nc/(Nc+Nm) Nc 为访问 cache 的次数, Nm 为访问主存的次数设 tc 为命中时的 cache 访问时间, tm 为未命中的主存访问时间, 1-h 表示未命中率, cache-主存系统的平均访问时间 ta 为 ta=htc+(1-h)tme 表示访问效率: e=tc/ta * 100%=tc/( htc+(1-h)tm) * 100%缓存的地址分为两段:高 c 位表示缓存的块号,低 b 位表示块内地址,2c =C 表示缓存块数,且 C 远小于 M。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研究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工作原理。

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计算机的运行机制和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几个基础知识点。

一、计算机的五大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由五大基本组成部分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 运算器: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控制器: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

它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解释并执行它们。

3.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存储器可以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类型。

4.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5.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用户,如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

它由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并成为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原则。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包含了四个基本要素: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和输入/输出。

1. 存储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中,数据和指令都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器中,以二进制形式表示。

2. 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处理数据和指令。

3. 控制器: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根据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取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4. 输入/输出:负责将数据和结果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以及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用户。

三、指令类型及其执行计算机的指令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数据传输指令、算术运算指令和逻辑运算指令。

1. 数据传输指令:用于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例如,将数据从存储器传输到寄存器,或者将数据从输入设备传输到存储器。

2. 算术运算指令:用于进行算术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3. 逻辑运算指令:用于进行逻辑运算,如与、或、非等。

逻辑运算主要用于比较和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知识点
1.冯.诺依曼计算机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a .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即二进制原理。

b. 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再启动计算机工作,
使计算机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程序存储原理
c.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2.1024B=1KB,1024KB=1MB,1024MB=1GB,1024GB=1TB。

3.数值数据的校验:奇偶校验码,海明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码)。

4.存储器的分类:
A.按存储介质分类:磁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光存储器。

B.按存储方式分类: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顺序存取存储器(SAM)、直
接存取存储
器(DAM)、只读存储器(ROM)。

C.按信息可保存性分类:易失性存储器、永久性存储器。

D.按性能分类:通用寄存器、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外存。

5.存储器系统的层次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内存)——外存储
器(辅存)
6.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掩膜式只读存储器(M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PROM)、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闪速存储器。

7.刷新电路的工作方式:集中式刷新、分散式刷新、异步刷新。

8.高速缓冲存储器:提高主存的存取速度。

9.指令就是要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又称为机器指令。

10.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这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11.指令结构:操作码字段+地址码字段
12.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
13.CPU的功能:指令控制、操作规程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工。

14.CPU中的主要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地址寄存
器(AR)、数
据缓冲寄存器(DR)、累加寄存器(AC)、状态条件寄存器。

15.微指令格式:水平型微指令、垂直型微指令。

16.总线是指能为多个功能部件服务的一组公用信息线,并且能够分时地发送
和接受信息。

17.总线的分类:
A.按连接部件分类:内部总线(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外部总
线)
B.按数据传送方式分类:并行总线、串行总线
C.按总线的通信定时方式分类:并行总线、异步总线
18.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方式:存储器映像编址(统一编址)、I/O独立编址
19.输入/输出数据的控制方式: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程序中断控制方式、直接
内存访问方
式(DMA)、通道方式、I/O处理器方式
20.原码:纯小数不够字长时,数值位后补“0”,纯整数不够时,符号位后、
数值位前补0
21.补码:正数不变,负数的符号位为1,数值位按位取反,末位加1
22.已知一个数的补码,求它的真值的方法是:如果补码的符号位为0,则该
数为正数,补
码表示的数即为真值;如果补码的符号位为1,则该数为负数,数值为按位取
反末位加1。

23.反码:正数不变,负数符号位为-1,数值位按位取反。

24.已知[y]补,求[-y]补的法则为:对[y]补各位(包括符号位)取反,然后在末
位加1。

25.补码加法运算:[x+y]补=[x]补+[y]补
26.补码减法运算:[x-y]补=[x]补+[-y]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