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点:生物与土壤(1985-2013年高考真题分类)

合集下载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知识点归类:第三部分 区域地理.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知识点归类:第三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二单元中国地理【2013.广东卷】3.图2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该省区可能是A.内蒙古自治区 B.广东省C.西藏自治区D.甘肃省【答案】A【2013.四川卷】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2.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答案】1.B2.C【2013.广东卷】7.图3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原因是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答案】C图12 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 题。

【2013.江苏卷】21. 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A. 热量更丰富B. 地形更平坦C. 土壤更肥沃D. 水源更充足22. 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A. 扩大播种面积B. 提高机械化水平C. 选用优良品种D.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13-14题。

【2013.海南卷】13.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1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3.C14. B读图1,回答第1~3题。

【2013.北京卷】1.图中()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答案】D2.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答案】A。

85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85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85年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C.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恒定的D.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季节变化答案:B2.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是由于:A. 地球的公转B. 地球的自转C. 地球的倾斜D. 月球的引力答案:B3. 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于:A. 地球的自转B. 地球的公转C. 地球的倾斜D. 月球的引力答案:C4. 下列关于经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经度指示东西方向B. 纬度指示南北方向C. 经度的起点是赤道D. 纬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答案:B5. 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24小时B.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C.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D.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答案:B6.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A. 40,000公里B. 40,000英里C. 40,000海里D. 40,000米答案:A7. 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气层的厚度是固定的B. 大气层的厚度随纬度变化C. 大气层的厚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D. 大气层的厚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答案:D8.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答案:D9. 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B.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圈层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部分上地幔D. 岩石圈是地球最内层的固体圈层答案:C10. 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火山爆发B. 地壳板块的运动C. 地壳的厚度变化D. 地壳的倾斜答案:B11. 下列关于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B.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C. 地球上的海洋深度是均匀的D. 地球上的海洋深度是变化的答案:A12. 下列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洋流是由风力驱动的B. 洋流是由月球引力驱动的C. 洋流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驱动的D. 洋流是由地球自转驱动的答案:A13. 下列关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B. 气候是一个地方短期的天气状况C.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风向和风速D.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降水量答案:A14. 下列关于沙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沙漠是由于降水量少形成的B. 沙漠是由于温度高形成的C. 沙漠是由于风力强形成的D. 沙漠是由于植被覆盖率低形成的答案:A15. 下列关于冰川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冰川是永久性的冰体B. 冰川是季节性的冰体C. 冰川是流动的D. 冰川是静止的答案:A16. 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B. 土壤是河流冲积形成的C. 土壤是火山喷发形成的D. 土壤是人工合成的答案:A17. 下列关于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被是一个地方的植物群落B. 植被是一个地方的动物群落C. 植被是一个地方的微生物群落D. 植被是一个地方的岩石群落答案:A18. 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资源是无限的B.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C. 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D. 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

高考地理《土壤》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土壤》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土壤》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2023·新疆)小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研究“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野外挖掘了一处土壤剖面,并带回少量土壤用于实验研究。

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土层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①-淀积层B.①-腐殖质层C.①-母质层D.①-有机层2.小李同学欲增加带回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以提高该土壤肥力。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浇纯净水B.倒入熟石灰C.加入腐烂食物D.拌入细沙【答案】1.B 2.C【解析】1.根据森林土壤一般结构特征判断,图中①位于最表层,应为有机层,①位于有机层之下,应腐殖质层,①位于淋溶层之下,应为淀积层,①位于母岩层之上,应为母质层。

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净水、熟石灰、细沙均不含有有机质,且对有机质的补充和分解影响不大,因此浇纯净水、倒入熟石灰、拌入细沙并不能直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排除ABD;腐烂食物含有大量有机质,加入腐烂食物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提高土壤肥力,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从下至下依次分为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颜色较深)、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坚实)、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

(2023·北京)读“黑龙江省沿47°N附近地形剖面、植被与土壤分布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1)小兴安岭的主要植被类型为,三江平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2)松嫩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是。

这里气候湿冷,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速度(快、慢),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腐殖质含量(高、低),土壤肥力(高、低)。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

该省黑土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其数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土壤地理学复习题完整版

土壤地理学复习题完整版

一、填空题1、(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2、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

3、在自然界中,(土壤圈)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枢纽。

4、单个土体的垂直面相当于土壤剖面的A层加B层,其叫做(土体层)。

5. 土壤作为一个系统,是由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转换)和净化功能。

6. (土壤生态系统)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条件,而且是生物圈中物质流与能量流的枢纽。

7.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交叉科学。

8.土壤地理学采用的传统研究方法有(土壤野外调查技术);土壤定位观测和室内研究等。

9.俄罗斯学者(道库恰耶夫),提出了著名的成土因素学说,并创造了土壤生成因子公式。

10. 土壤固相中矿物质的种类及其与有机质的比例变化可以从(土壤相对密度)得到反映。

11、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

12.在大多数土壤中,矿物质的质量约占土壤固体物质总质量的95%,常被称为土壤(骨骼)。

13. (原生矿物)是直接来自岩浆岩或变质岩的残留矿物。

14.土壤中次生矿物的颗粒很小,具有(胶体)的性质。

15.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土壤中矿物质分布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干冷)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中,含有相当量的原生矿物。

16.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称为(土壤有机质)。

17、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但是各类土壤的差异很大。

18.土壤有机质中暗色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土壤腐殖质)。

19.土壤中的黏土化合物和腐殖质很少单独存在,绝大部分是紧密结合成为(有机—无机复合体)状态存在。

20.土壤水可分为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等类型,土壤水运动不取决于它的形态,而取决于它的(能量)水平。

21.土壤溶液体系是一个不均匀的溶液体系,土壤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具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作用和缓冲性。

土壤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土壤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土壤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土壤pH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微生物数量D. 土壤颗粒大小答案:D2. 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源于:A. 降雨B. 地下水C. 河流水D. 湖泊水答案:A3. 土壤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 氨态氮B. 硝态氮C. 氮气D. 有机氮答案:D4.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参与哪些过程?A. 氮循环B. 碳循环C. 磷循环D. 所有选项答案:D5. 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是:A. 风B. 雨C. 人为活动D. 所有选项答案:D6.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 工业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城市垃圾D. 所有选项答案:D7. 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 地下水位上升B. 灌溉不当C. 土壤排水不良D. 所有选项答案:D8. 土壤肥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A. 施用有机肥B. 种植绿肥C. 合理轮作D. 所有选项答案:D9. 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A. 酸雨B. 土壤中有机质分解C. 化肥过量使用D. 所有选项答案:D10.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A. 促进B. 抑制C. 无影响D. 取决于微生物种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土壤肥力的指标包括以下哪些?A. 土壤pH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微生物数量D. 土壤颗粒大小答案:ABC2. 土壤中氮的循环过程包括:A. 氮的固定B. 氮的矿化C. 氮的硝化D. 氮的反硝化答案:ABCD3.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包括:A. 植树造林B. 建立梯田C. 土壤覆盖D. 土壤改良答案:ABCD4. 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包括:A. 改良灌溉方式B. 排水C. 施用有机肥D. 种植耐盐植物答案:ABCD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A. 限制工业排放B. 合理使用化肥C. 土壤修复D. 种植重金属吸收植物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土壤颗粒越大,土壤的通气性越好。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ⅰ)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ⅰ)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3题、1、(4分)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2、(4分)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3、(4分)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如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4~6题、4、(4分)导致图示区域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5、(4分)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6、(4分)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如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7、(4分)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8、(4分)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9~11题、9、(4分)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10、(4分)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A、14日14时B、14日19时C、15日4时D、15日11时11、(4分)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A、华北平原,3、4月份B、四川盆地,1、2月份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支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13、(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如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3)分析尼罗河鲈鱼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选考题:(考生选择一题作答,如果都选,则按第一题计分)14、(10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岛礁面积约13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少、海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三沙市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强烈地吸引着游客、如图示意三沙市的地理位置、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15、如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1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企业在甲地(如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分析该尾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3题、1、(4分)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其中,气候条件包括光照、热量、降水、【解答】解:根据哥伦比亚和美国农业区位比较,2月14日,正值美国冬春季节,美国本土气温较低,而哥伦比亚地处低纬,气温较高,是其优势条件。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1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1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I)文科综合·地理1、【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考查从区域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调动相关区域知识的能力,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情人节是北半球冬季,此时美国气温低,不利于玫瑰花的生长,而哥伦比亚地处热带,气温高,利于玫瑰花的生长。

而两国地形、降水、土壤都比较复杂,不限定具体地方很难比较,故A、B、D错误。

2、【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考查从区域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调动相关区域知识的能力,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哥伦比亚距美国本土约20个纬度以上,运输距离较远,而玫瑰花属于易变质的鲜货,需要快速运到市场,所以选择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

3、【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的比较,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墨西哥为美国邻国,比哥伦比亚距美国近,故运输费用低,A项正确;墨西哥比哥伦比亚纬度高,热量条件不具优势,B项错误;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技术优势不明显,C项错误,而鲜花的品种从题中无法判断,故D项错误。

4、【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45°N,并且距海(180km)较近,读图可知西侧有山脉且有植被覆盖,东侧为高原荒漠。

有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应当受西风带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量大,植被覆盖好,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雨影地区,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所以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是地形,而不是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洋流。

5、【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世界区域知识,考查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区域定位的能力,难度居中。

【解题思路】该地区位于西风带,并且距海较近,西侧有山脉,并且有植被覆盖,山脉东侧为高原,高原上为荒漠景观,结合世界地理欧洲西部和美国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该项地区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全国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全国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文综试题(地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A.扩大市场份额B.分散投资风险C.建立营销网络D.利用廉价原料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交通B.人才C.市场D.资金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

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

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C.降水集中于7、8月份D.位于半干旱地区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A.几乎没有降水B.植被截留降水C.降水大量下渗D.人工拦截径流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

据此完成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7~9题。

7.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8.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9.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

2013年高考真题分类荟萃

2013年高考真题分类荟萃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2013·安徽·30~31】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1~2题。

1.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2.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定位及地势影响下的等温线图的相关判读。

1.根据经纬网定位、北部山峰和1月0℃等温线经过地区可判断该地处秦岭南坡,1月0℃等温线向北、高纬、暖温带方向偏移;向高海拔、落叶阔叶林带偏移,故选D项。

2.受气候变暖影响,1月0℃等温线向高海拔地区偏移。

在地势影响下的两条等温线可看成是等高线,1959、2009线海拔相对较高,可判断甲为山岭;乙为谷地。

甲海拔高于乙,年平均温低于乙,甲乙受气候变暖影响冬温趋于上升,故选B项。

【答案】1.D 2.B【2013·江苏·27(1)】27. 图中是我国 30°N 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3题。

3.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3 分)【答案】3.东部多,西部少;地形、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013·四川·7~8】图中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 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 30 米。

读图回答4~5题。

4.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 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5.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156 米B.178 米 C .220 米 D . 255 米【答案】4.B 5.C【2013·山东·26(1)~(2)】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6~7题。

(完整版)地理考点:生物与土壤(1985-2013年高考真题分类)

(完整版)地理考点:生物与土壤(1985-2013年高考真题分类)

考点:生物与土壤(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2013高考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图11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答案: B【考点】不同植被带的气温降水差异【解析】从降水条件看,森林>草原>荒漠,故Ⅰ线为降水变化曲线;从气温来看,热带>亚热带>温带,但由于草原带因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气温较同纬度森林较高,故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草原、荒漠的蒸发一般森林地区更强,故Ⅱ线表示蒸发,B选项符合题意。

2.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答案: C【考点】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解析】风化壳是出露于地表的岩石,由于受到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作用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所以风化壳的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甲大于丁、乙大于丙都是因为植被以森林为主,植物量大;刚果盆地属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属于苔原带,风化壳厚度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温带草原带,风化壳厚度小于恒河平原(热带森林带),故C选项正确。

3.(2009年高考浙江卷)读图1,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答案】D【解析】某地区同时具有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可推断该区域位于中纬度过渡地带或垂直地域分布地区,影响有机质含量的是气候和生物条件。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1985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其答案

1985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其答案

1985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其答案一、填充题(共17分)1.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______地区,我国广东省和______省的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2.我国的黑土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红壤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3.我国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是______,它位于长江与其支流______的会合处;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是______,它位于长江与其支流的______会合处。

4.台湾海峡的成因是____________,台湾省南部最大的港口是____________。

5.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是:①____________;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③____________。

6.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两国合作,在______河上修建了______水电站。

7.苏联的____________港位于北极圈内,但终年不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8.大袋鼠是____________地区的特有动物。

我国的珍贵动物紫貂主要产地在____________。

9.从湖泊的成因来看,我国的太湖属于______湖,北美洲的五大湖属于______湖。

10.在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洲,淡水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大洲是______洲。

11.从岛屿的成因来看,夏威夷群岛属于______岛,我国南海诸岛几乎都是______岛。

12.当“中国南极长城站”(位于南纬62°13′,西经58°55′)的区时为1984年12月31日20点时,北京时间是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时。

13.地球内部由三个圈层组成,地壳与地幔的界面叫______面,地幔与地核的界面叫______面。

14.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15.板块学说认为,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是____________;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是____________。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必刷经典选择题 专题8 生物与土壤(逐题详解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必刷经典选择题 专题8 生物与土壤(逐题详解版)

专题8 生物与土壤1.水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基础是热量,大陆东岸由赤道到两极变化规律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大陆西岸由赤道到两极变化规律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①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基础是水分;由沿海到内陆自然带变化规律是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中纬度最为明显。

①水平自然带与气候有着对应关系,但有两种特殊情况,一是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候类型不一样,但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两种自然带。

2.垂直自然带①分异基础是热量和水分;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和热量也随之发生改变;山地垂直自然带大致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①垂直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取决与山脉的相对高度和纬度,纬度相同,山脉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越丰富;相对高度相等,纬度越低自然带越丰富。

①相同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高于阴坡;相同自然带纬度越高分布的海拔越低。

①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3.雪线①山脉积雪的下线,称为雪线;雪线的高低受到温度、降水以及坡度的影响。

①阳坡的雪线高于阴坡,背风坡的雪线高于迎风坡;若一个山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则雪线较低,以迎风坡为准。

坡度越大雪线越高。

4.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①纬度低,气温高,气候水热条件较好;①兼有多种气候,气候类型多,生物种类多;①地形较为复杂,气候类型复杂,生物种类繁多;①地形相对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差异大,生物种类繁多;①地形较为封闭人类干扰小;①地域面积较广,纬度跨度较大等。

5.土壤特征①我国土壤的分布特点及性质:东北地区黑土,较为肥沃;华北地区棕色土壤,较为深厚,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肥力欠佳;黄土高原为黄色土壤,较为深厚肥沃,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东南丘陵为红色土壤,土层较薄,呈酸性,肥力较差;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深厚肥沃,主要影响因素为人为原因;四川盆地为紫色土壤,富含钾元素,较为肥沃。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H.M.西比尔采夫根据土壤地理分布的特点,把土壤分成3个土纲:显域土纲(地带性土纲)、隐域土纲(隐地带性土纲)和泛域土纲(泛地带性土纲)。

3、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和养分元素的向下淋失。

4、过渡层是指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例如AE,表示占优势的土层是A 层。

5、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的亚类是依据附加成土过程或土类间的过渡特征来划分的。

6、福建省的地带性土壤是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黄壤。

7、根据风沙土的流动性或固定程度以及利用方式和土壤的发育程度可划分为:固定风沙土、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风沙园。

8、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壤保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1、土壤地理学:着重研究土壤空间分布和组合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富铝化作用:在热带地区高度风化的土壤或热带亚热带山地丘陵、台地土壤中盐基和SiO2强烈淋出,游离氧化铝和水铝石(三水铝石)相对富集的作用。

3、诊断特性:是指在土壤分类中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具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性质的土壤性质。

4、土壤组合:指在中地形条件及其相应的其他地方性因素变异的影响下,地带性土壤(亚类)和非地带性土壤(亚类)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依次更替的现象,也称为土壤的中域性分布规律。

5、滨海盐土:由滨海沉积物受海水浸渍和生物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盐渍化土壤。

6、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潮土由近河床向远河床处依次排列着(A )。

A 沙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B 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C 砂壤土、轻壤土、重壤土、沙土D 中壤土、沙土、重壤土、砂壤土2(多项)、下列母质类型中属于运积母质的有(ABC )。

高考地理2013

高考地理2013

高考地理2013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是一道难度适中的试题,涵盖了地理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地球与地理,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等。

以下是对该试题的分析和解答。

一、地球与地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地理现象非常重要。

地球由内外核、地壳、地幔和大气层组成。

其中,地壳是我们生活活动的空间,包括陆地和海洋。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中,涉及到了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二、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人口数量、分布和迁移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是人口集中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地方,也是地理学中的研究焦点。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中,涉及到了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的问题。

三、农业与工业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产业部门。

农业提供了人类所需的粮食和物质基础,工业则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各种产品。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了关于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四、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是当前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干旱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灾难,环境保护则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对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的考查。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研究和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地理学家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为地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工具。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地理学的联系进行了相关考查。

综上所述,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全面地涵盖了地理学的多个方面,考查了考生对地球与地理、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以及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些试题的解答,可以帮助考生巩固地理学的基本知识,提升地理学科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高考生物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农业历年真题

2024年高考生物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农业历年真题

2024年高考生物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农业历年真题(正文)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壤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和破坏。

因此,如何保护土壤并实现可持续农业,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通过回顾2024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关于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农业的历年真题,探讨相关的知识点和解决方案。

一、选择题1.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属性之一,下列关于土壤质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 借助显微镜观察可见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形状B. 主要由植物残体和有机物构成C. 影响土壤透水、保水和通气性能D. 与土壤酸碱性无关答案:C. 影响土壤透水、保水和通气性能解析: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粒、粉粒、粉砂粒等不同颗粒大小的比例与组成。

土壤质地的不同直接影响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和通气性能。

2. 下列哪种耕作方式有助于土壤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A. 高强度机械耕作B. 长期连作C. 界面耕作D. 轮作耕作答案:D. 轮作耕作解析:轮作耕作是指在一块地上轮流种植不同作物,有助于减少连作障碍和病虫害的发生,保持土壤的肥力,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3. 在土壤中,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有:A.温度和光照B. pH值和湿度C. 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D. 无机盐和无机元素答案:B. pH值和湿度解析:微生物对土壤环境要求较为敏感,土壤的pH值和湿度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不同微生物对酸碱度和湿度有不同要求。

二、填空题1. 土壤侵蚀是土壤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常见的控制土壤侵蚀的措施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植被覆盖、梯田建设解析:植被覆盖和梯田建设是常用的控制土壤侵蚀的措施。

植被覆盖能够保持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减缓水土流失;梯田建设能够降低坡耕地的坡度,减少水流速度,减轻侵蚀力度。

2.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参与土壤养分的循环。

其中,________是一类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微生物。

答案:分解菌解析:分解菌是一类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的微生物。

考点28_生物及土壤

考点28_生物及土壤

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考点28:生物与土壤(2013高考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图11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32~33题。

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答案: B【考点】不同植被带的气温降水差异【解析】从降水条件看,森林>草原>荒漠,故Ⅰ线为降水变化曲线;从气温来看,热带>亚热带>温带,但由于草原带因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气温较同纬度森林较高,故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草原、荒漠的蒸发一般森林地区更强,故Ⅱ线表示蒸发,B选项符合题意。

2.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答案: C【考点】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解析】风化壳是出露于地表的岩石,由于受到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作用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所以风化壳的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甲大于丁、乙大于丙都是因为植被以森林为主,植物量大;刚果盆地属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属于苔原带,风化壳厚度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温带草原带,风化壳厚度小于恒河平原(热带森林带),故C选项正确。

3.(2009年高考浙江卷)读图1,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答案】D【解析】某地区同时具有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可推断该区域位于中纬度过渡地带或垂直地域分布地区,影响有机质含量的是气候和生物条件。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生物与土壤(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2013高考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图11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答案: B【考点】不同植被带的气温降水差异【解析】从降水条件看,森林>草原>荒漠,故Ⅰ线为降水变化曲线;从气温来看,热带>亚热带>温带,但由于草原带因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气温较同纬度森林较高,故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草原、荒漠的蒸发一般森林地区更强,故Ⅱ线表示蒸发,B选项符合题意。

2.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答案: C【考点】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解析】风化壳是出露于地表的岩石,由于受到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作用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所以风化壳的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甲大于丁、乙大于丙都是因为植被以森林为主,植物量大;刚果盆地属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属于苔原带,风化壳厚度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温带草原带,风化壳厚度小于恒河平原(热带森林带),故C选项正确。

3.(2009年高考浙江卷)读图1,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答案】D【解析】某地区同时具有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可推断该区域位于中纬度过渡地带或垂直地域分布地区,影响有机质含量的是气候和生物条件。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世界几块著名的黑土区都是处在温带的疏林草原地带:北美中央大平原、东欧的乌克兰平原、我国松嫩平原。

而典型的森林地带,由于气候温暖多雨,有机质分解很快,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

依据题意,根据表层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的是: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考点定位】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高低比较;②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因素(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新课程))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而此消彼长。

图3中虚线①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和46%。

读图3,完成5-7题。

4.适宜多数植物生长的理想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幅在A.①—②之间B.①—④之间C.②—③之间D.③—④之间【答案】C【解析】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的组成比例常常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况。

当水分过多时,空气就会受到排挤,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植物生长;如果空气过多而水分缺少,则会造成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就会枯萎。

性状良好的土壤,则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

适宜多数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的空气和水分组成比例一般在20%~30%之间变化。

5.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主要依据土壤A.温度 B.孔隙 C.肥力 D.空气【答案】A【解析】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中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

根据遥感相片上反映的温度状况,可以推知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6.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秆,加速有机质分解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D.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答案】A【解析】东北平原多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未开垦的黑土生长着茂盛的草甸植物,开垦为耕地后,自然平衡被打破,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

治理黑土退化的合理措施主要有: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其中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如果焚烧秸秆产生草木灰作肥料,则会大大降低生物物质循环的效率。

7.(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34)图7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____________曲线表示蒸发量。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_层、腐殖质层、_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2)E、G A(3)枯枝落叶淋滤(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5)温带荒漠缺水(6)降水量小于蒸发量高温、多雨、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盛。

【解析】本题由一幅不同地区的风化壳纵剖面图及其对应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蒸发量)图入手,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和综合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难度。

做好该题的关键是读懂图。

该图所揭示的实际是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风化壳(土壤)形成受气候条件制约,炎热多雨的条件下,淋溶、生物作用明显,风化壳深度大,反之寒冷,或干旱的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小。

具体分析如下:第(1)题,图中F处风化壳最深,且表层为砖红壤风化壳,判断该处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应大于蒸发量,D为干旱地区,结合图中纵坐标可判断a为蒸发量,b 为气温曲线,c为降水量。

第(2)题,A处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区,D为干旱的荒漠环境,只有E、G处,降水较多,气温较高,风化壳较深,有一定植被,能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A处因为气温极低,即使降水增多,也很难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

第(3)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

第(4)题,由图中B地气温和降水数据,即可判断出该地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其环境下发育的土壤为灰化土。

第(5)题,同理由D处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数据和对应极薄的风化壳,判断该处为温带荒漠,那么制约性因素当然就是“缺水”了。

第(6)题,由图可知,C、D两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地区,所以不能发育成植被,而F处为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所以风化壳最厚。

8.(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旧课程),39)“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

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

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阅读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

【答案】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沛;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

云贵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

【解析】从自然因素分析了解陆地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后果。

9.(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近年来,市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家庭绿化日益普及。

晚上在密闭的居室内放置大型绿色植物,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主要原因是其( )A.光合作用吸收O2,放出CO2B.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C.呼吸作用吸收O2,放出CO2D.呼吸作用吸收CO2,放出O2【答案】C【解析】10.(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要使秋末开花的菊花推迟开花,可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降低温度B.延长光照时间C.缩短光照时间D.减少施肥【答案】B【解析】11.(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适时补充镁元素可使绿色观叶植物正常生长,因为( )A.镁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B.镁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C.镁能促进植物吸水D.镁是合成核酸的原料【答案】A12.(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广西、河南卷(旧课程),40-42)在原产地以外定居、生长、繁育的生物种被称为“外来种”或“侵入种”。

近年来,人们对物种入侵的后果及对策格外关注。

请回答40~42题。

⑴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引进的大米草、水葫芦等外来种急剧生长,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优势物种,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请依据生态学原理回答:①外来种在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外来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然而,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

请简要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地理原因。

⑶①我国科学家针对大米草泛滥的情况,研制出从大米草中提取新型活性多糖的技术。

该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旦投产,将形成一个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新型产业。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②运用因果关系原理,说明对待物种引进的正确态度。

【答案】⑴①环境条件适宜(或非生物因素适宜) 没有捕食者(或没有天敌)②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⑵产生上述差异主要因为:温带冬季寒冷,水葫芦不再生长;亚热带的热量条件优于温带,水葫芦一年四季均可生长;⑶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增强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开拓经济发展更广阔的领域;我们要走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的经济发展道路。

②正确把握物种引进与其结果的关系,提高物种引进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争取好的结果,避免坏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