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实录.doc
17《爬天都峰》 第二课时 教学实录(2024年)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3.学习作者运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的过程,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2.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3.理解“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谁能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讲了“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在山脚下遇到一位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师:非常准确!那谁还记得“我”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呢?生:“我”一开始觉得爬天都峰很困难,有点害怕。
但是后来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就有了信心,最后爬上了天都峰。
师:很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之间的相互鼓舞,以及他们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精读课文1.体会“我”爬天都峰前的感受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我”在爬天都峰之前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默读课文)师:谁来说一说?生:“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觉得天都峰很高,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去没有信心。
师:非常好!还有吗?生:“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说明“我”看到天都峰的石级很陡,心里很害怕。
师:你的理解很到位。
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生:因为天都峰很高很陡,所以“我”觉得爬上去很困难。
师:没错。
天都峰的高和陡让“我”感到害怕和没有信心。
那面对这样的困难,“我”是怎么做的呢?生:“我”有点犹豫。
2023关于《爬天都峰》的课堂教学实录
2023关于《爬天都峰》的课堂教学实录《爬天都峰》的课堂教学实录1一、紧扣课题,再次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险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
你是否思考过,课题《爬天都峰》中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请你默读课文找找理由。
生默读课文,并作点划。
生1:因为天都峰很高。
师板书:高师:能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天都峰”很高的吗?生1:我从课文的第二小节“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一句看出天都峰很高。
师:这一句怎么能看出天都峰的高呢?生1:因为云彩一般都在天上,很高很高的,而天都峰的峰顶都在云彩上面了,这说明天都峰很高很高。
师:谁也能像他这样,既能找到词句,又能说出理由。
(学生发言踊跃)生2:老师,我从课文的插图也能看出天都峰很高。
师:你很会读书,不仅读文字,还能读课文里的插图。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
生3:老师,我觉得天都峰不仅很高,而且还很险。
我是从“笔陡的石级”看出来的。
因为山越陡的话,爬上去就越危险,有可能要掉下来。
师:你很不简单!并板画“笔陡的山峰”,板书:险。
再次让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
生4:我从“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也读懂了天都峰的险。
因为“挂”都是指一样东西从上往下,很直的,没有斜度。
说明山很陡也很高。
师演示“挂图”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挂是从上而下垂直地落,没有倾斜,深刻体会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和“危险”。
师:刚才大家都说得非常好。
正是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险,所以能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地走上去吗?生:不能。
师:所以课题不是用“登”而是……生:“爬”天都峰。
学生试着读出天都峰的高与险。
指名读,齐读。
(因为有了自读感悟,学生的朗读很投入。
)二、深入读议,感悟“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含义师: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1、师: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17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17爬天都峰教学实录17课《爬天都峰》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级、链"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颤"等9个字,会写“假日、抬头”等14个词语。
2.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3.品词析句,对文章的描写进行品析和未来在行文中的感受性应用。
[教学重难点]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课题。
师导语: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八个字一直都是老师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字!是啊,人生的经历宛若行走在漫长的路上的每一个脚印的积累,正是这串串的足迹,汇成了我们灿烂绚美的生命!今天的语文课,我们是读书中的细细品味,也是经历里的深刻领悟,更是和文中的作者一起用登攀的经历吸取成长的给养!大家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在课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些今天文章的主景的黄山最险的天都峰的资料,请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下。
师:通过这份资料,再看一看课件上的图片,你能不能说一下黄山天都峰有什么特点或给你怎样的感受?生:美、高、陡等各种回答方式。
师:同学们概括的真好!真是未到其地,却领其情!那么,我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一起感受一下作为黄山最高峰的天都峰又带给小作者怎样的感受,她又有怎样的经历。
来大家一起读一下课题:爬天都峰板书1:爬天都峰(居于左侧黑板的正上方)二、合作学习,初读课文,随文识字,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写作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随文认读生字,梳理文章内容。
(教师小组指导)师:下面就请各小组同学打开语文书,默读课文。
将文章读通顺、流畅,标清段落序号,通过合作学习并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梳理主要内容,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读文结束。
下面哪个小组的同学可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这篇文章写了假日里,一个小女孩和爸爸到黄山爬天都峰,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互相激励,并努力攀爬,爬上天都峰的事。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通用7篇)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通用7篇)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1一、紧扣课题,再次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险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
你是否思考过,课题《爬天都峰》中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请你默读课文找找理由。
生默读课文,并作点划。
生1:因为天都峰很高。
师板书:高师:能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天都峰”很高的吗?生1:我从课文的第二小节“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一句看出天都峰很高。
师:这一句怎么能看出天都峰的高呢?生1:因为云彩一般都在天上,很高很高的,而天都峰的峰顶都在云彩上面了,这说明天都峰很高很高。
师:谁也能像他这样,既能找到词句,又能说出理由。
(学生发言踊跃)生2:老师,我从课文的插图也能看出天都峰很高。
师:你很会读书,不仅读文字,还能读课文里的插图。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
生3:老师,我觉得天都峰不仅很高,而且还很险。
我是从“笔陡的石级”看出来的。
因为山越陡的话,爬上去就越危险,有可能要掉下来。
师:你很不简单!并板画“笔陡的山峰”,板书:险。
再次让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
生4:我从“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也读懂了天都峰的险。
因为“挂”都是指一样东西从上往下,很直的,没有斜度。
说明山很陡也很高。
师演示“挂图”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挂是从上而下垂直地落,没有倾斜,深刻体会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和“危险”。
师:刚才大家都说得非常好。
正是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险,所以能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地走上去吗?生:不能。
师:所以课题不是用“登”而是……生:“爬”天都峰。
学生试着读出天都峰的高与险。
指名读,齐读。
(因为有了自读感悟,学生的朗读很投入。
)二、深入读议,感悟“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含义师: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1、师: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一、教学设计说明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
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面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
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
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爬天都峰》实录及反思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及反思一、通读课文,检查预习过的生字词二、再读题,再次浏览课文,哪个地方描写了天都峰的样子?师: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个地方描写了天都峰的样子?生浏览生:第2自然段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看你们读出什么样的感觉?生:读(较好)师:简评师:接下来,我要请女生来读一读,男生做评委,等会儿来说一说妇生哪个地方读得好女生::男生:评(都停留在表面的评价,很整齐,很有感情之类)男生4我从“啊,峰顶这么高”感觉到天都峰好像真得很高师:(惊喜地)啊,你听得真仔细,点评时也能说出自己的感觉师:现在我要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等下你们来评一评他哪个地方读得好。
生:生评:我听出“真叫人发颤!”感觉真是有点害怕呀生评:我听出“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觉得爬天都峰一定很难生评:我感觉天都峰好险啦……(孩子们经过老师引导,能从重读词说出自己的感受了)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来读一读,带着同学们刚才的感受。
生【反复读,不光是熟悉内容,更重要的是在点评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接下来请你默读一遍,说说天都峰有什么特点?生:123不搭边生:4陡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们从“再看这笔陡的石级”知道的师:(高兴地,)太好了,你来把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用双圈圈出这个词生师:知道笔陡是什么意思吗?生:回答不出来师:我们家乡也有这个词,我们来看一幅图(游华山图)看段老师背后的山崖,这时就可以用到这个词生:笔陆师:(再看老师爬的华山石级图片)这里又可以用上这个词生:笔陡师:知道笔陡是什么意思了吧生:很陡师:是的。
非常陡峭就是生:笔陡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师:哪句话具体地写了石级的陡?生: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师:哪个词最能感受到陡生:挂师:来,我们读读这句话,感受到天都峰的陡生【知道写什么,以生活中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文本】师:天都峰除了陡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生高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师:好,你把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用双圈圈出这个词生师:来看看这句话: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换个表达方式:啊,峰顶这么高,高得生:123师:再换个句子:啊,湖水这么清,清得……生:师评。
《爬天都峰》课堂教学实录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内容讲解 • 课堂互动环节 • 课文拓展与延伸 • 课程总结与评价
01
课程导入
教学目标介绍
01
02
03
教学目标一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 下文理解“犹豫、奋力、 攀登”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
教学目标二
体会作者由犹豫、畏惧到 坚定地爬上天都峰的心理 变化过程。
如何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讨论主题
从《爬天都峰》中学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讨论主题
如何将爬山的精神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04
课文拓展与延伸
相关主题的拓展阅读
01
推荐阅读《黄山奇石》、《挑山 工》等与黄山风景区相关的文章 ,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黄山的壮 丽景色和人文风情。
02
引导学生阅读与攀登、挑战主题 相关的励志故事,如《登上珠穆 朗玛峰的勇士》等,培养学生的 意志种教学方法,如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能够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并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下节课的预习要求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 文章背景和主题。
要求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以便在课堂 上提出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
要求学生准备相关资料和工具,以便 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讨论和互动。
教学目标三
学习在困难面前要有勇气 和信心,明白只要努力坚 持,克服困难,就能获得 成功。
背景知识介绍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攀登天都峰 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前山,道路陡峭,需要翻越几个高峰,二是后山,比较平缓 ,但路程较长。
作者在爬山过程中遇到了一个老人,两人互相鼓励,一起克服困难,最终成功登 顶。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二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二课程安排•课程主题: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爬云梯技巧及安全须知•授课教师:张老师•时间安排:2小时课程目标•熟悉爬云梯的技巧和要领。
•掌握安全须知,提高登山安全系数。
•加强探险精神,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爬云梯技巧爬天都峰必须经过悬崖上的云梯,因此需要掌握正确的爬云梯技巧。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点:步伐平稳爬云梯的时候,一定不要急于求成,一步步地爬上去,保持平稳的步伐和身体的重心,一定要注意垂直爬升。
紧握栏杆处在高空之上,如果没有扶稳物,身体自然会不稳,因此,要紧握前方的栏杆,用双手稳定自己的身体。
防止晕眩在爬云梯之前,一定要保证自己充分休息,避免身体出现过度疲劳。
如果有晕眩感,可以暂时停顿一下,让身体恢复平衡。
安全须知登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运动,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安全须知。
在此,我们介绍以下几点:了解气候山顶气温较低,氧气稀薄,必须提前了解气候情况,准备足够的保暖衣物和口罩,以及氧气罐等应急设备。
注意水源登山的身体消耗较大,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
但是蓝天白云的背后,却有许多水源被污染,因此要注意选择符合标准的水源。
团队合作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保持团队合作精神。
在困难时刻,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帮助,共同攀登到山顶。
教学总结在这次课程中,我们主要介绍了爬云梯技巧以及登山安全须知。
在掌握这些基本要领的同时,我们也加强了探险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希望,这些知识和精神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为登上天都峰做好充分准备。
《爬天都峰》课堂实录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讲解 • 学生互动 • 课堂总结 • 教师反思
01
课程导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爬天都峰》的生字词,理解 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在攀登天都峰过程中的 勇气和毅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内容
01
02
03
04
《爬天都峰》的生字词学习。
课文内容的阅读和理解。
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方法
01
02
03
讲授法
教师讲授生字词和课文内 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讨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 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 见解。
情境模拟法
教师通过情境模拟,让学 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 背景和意图。
趣和参与度。
课堂氛围营造
教师需要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是 否成功,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
学生反馈
学生参与度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讨 论交流以及小组合作等,了解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投 入程度。
学生作业情况
教师需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 握程度,以及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02
课文讲解
课文背景
历史背景
介绍天都峰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突出其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地 位。
作者背景
讲述作者黄奕波的个人经历和创 作这篇文章的动机。
课文内容分析
主题思想
《爬天都峰》名家教学实录4篇
《爬天都峰》名家教学实录4篇爬天都峰》一篇讲读课文。
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小编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爬天都峰》名家教学实录》,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爬天都峰》名家教学实录篇一师:同学们,大家在较短的内容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在读课文当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生1: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
师:这是你的读书感受。
生2:第六自然段爬天峰。
师:你们都是这种感受吗?生:是。
(通过学生自主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会读而非老师要我读,并改变以往的提问“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为“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比较宽泛的提问,并且能激发学生的真正主体意识,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弦。
片断二:师:那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生:犹豫?师:把话说完整。
生:犹豫是什么意思?师:相信你在读书中能解决。
生:石级是什么意思?师:谁能帮助他?生:就是楼梯的样子一层一层的。
师:还有问题吗?生:汲取什么意思?师:这个问题有价值(师板书:汲取)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那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比较熟的天都峰。
出示:我站在天都峰……师:老师教给你们一些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像的天都峰用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
看谁画得最快,最好。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产生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每个人提出的问题又转给其他同学思考,讨论,表达,交流,形成一种学习氛围浓厚、对话交流、思想碰撞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自然生成的问题上,结合课文,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体会天都峰的陡、险。
)《爬天都峰》名家教学实录篇二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三,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及听课记录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及听课记录一、回顾单元要素,总结《麻雀》写法。
师:这周开始,我们进入了习作单元的学习。
习作单元,顾名思义,就是教我们——生:习作的。
师:是的,而且是教我们写——生:事情。
师:(板书:事情)教我们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补充板书)我们昨天学习的《麻雀》这一课,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将这件事写清楚的?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板书)是的,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就能把一件事写清楚。
那作者屠格涅夫又是通过哪些描写,让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呢?生:作者写出了他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师:他看到了——生:小麻雀的弱小无助,猎狗的凶猛老练,师:他听到了——生:老麻雀绝望的叫声。
师:他想到了——生:母爱的伟大。
师:写出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就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寻《爬天都峰》的写作奥妙,看看这篇课文又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
(板书课题)二、探秘之一:初识黄山,初问选材。
师:天都峰在我国有名旅游胜地——安徽黄山。
有人去过吗?(学生纷纷摇头)没去过,不要紧。
听我介绍介绍。
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我们一一去领略一下。
(出示图文:黄山奇松)黄山松奇在哪里?生齐读: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
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师:千姿百态,果然是奇松。
(出示图文:黄山怪石)默读文字,谁来说说,黄山石怪在哪里?生: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师:更奇妙的是同一块石头,不同天气,从不同角度去看,都各有韵味。
真是——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出示图文:黄山云海)黄山的云海又绝在哪里?生: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
师:登上封顶,还给人“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绝!师:(出示图文:黄山温泉)黄山”四绝”第四绝温泉,久旱不涸,水质纯净,可饮可浴。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爬天都峰》课堂实录篇一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教师可准备有关天都峰的录像片。
2、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利用查字典和已有的知识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可指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记。
有的可以在语境中识记。
如,“陡、链、颤、攀、鲫、呵”。
要求会写的字,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
“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3、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还可以概括为: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 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天都峰的险要。
要指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边读边想,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读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天都峰的险一是高,二是陡;高,高得如上青天,陡,陡得似直上直下,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
这样的天险,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后,还可再问一问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突出描写天都峰的险呢?目的是使学生体会课文的内在联系,是为下文写爬天都峰作准备。
学生如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留作后面的教学再解决。
“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也可分角色朗读。
一老一少的对话,虽然只有三句,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
两句问话和最后的决定,发生在两个特定年龄人的身上,这其中必有思想起伏和斗争。
教学时,可提问:联系上下文,两个人为什么会互相询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第二次对话可先引导学生揣摩“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第17课《爬天都峰》(课堂实录)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黄山不仅有奇异的巨石,还有险峻的山峰呢,而黄山最险峻的山峰就是天都峰,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第三课,一起来读课题,《爬天都峰》,老师要先请同学来自学课文,自学课文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词语的读音,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还要把课文读正确,同学们自读课文,师:好,现在我们来读词语,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些词语是由要认的词语组成的,笔陡,铁链,发颤,攀着,鲫,笑呵呵师:这些词语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请谁来提醒大家一下,生1:颤字是翘舌音,很容易读错,很大家跟我读一读,颤,发颤.生2:鲫鱼的鲫是第四声,请大家跟我一起读鲫,鲫鱼师:攀着的着,要读轻声请大家再读一遍师:课文当中还有一些多音字,请大家看屏幕,这几上特别难读,谁能带大家来读一读呢?请这位同学来读一读,她读对了,我们跟他一起读,他读错了,我们帮他指正领读:照相,似乎,假日,白发苍苍师:读得很好,老师把大家刚才读过的词语连在一起,请大家地认真的读一读自读词语:笔陡,铁链,发颤,攀着,鲫鱼,照相,假日,似乎,笑呵呵,白发苍苍师:词语读得很认真,课文也发读正确,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师:接下来我们就轮流读课文吧,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生轮流读课文,师:谁能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师:接下去想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生1:课文主要写了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师:我爬上天都峰了吗?我又是怎么爬上去的呢?谁能把这件事情说得更清楚些?请你们先练着说一说吧师:谁能来说给大家听,生2:课文主要写的是在假日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陌生的老爷爷一起互相鼓励,最后一起爬上了峰顶的事情,师:说得真清楚,非常好,那么我到底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文吧这节课我们还要写生字呢请大家看屏幕这些词语当中带有很多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词语:爬山,天都峰,山顶,似乎,咱们,奋力,辫子,勇气,居然,仰起头,白发苍苍山顶的顶要读后鼻音,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师:非常好,请大家再把课文翻到第11页,我们一起来看看田字格中的生字,你能说说这些生字在写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生1:勇气的勇和白发苍苍的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苍写的时候上扁下宽,而勇气的勇两部分都是差不多的,师:对比着观察,说得非常好.生2:辫子的辫和花瓣的瓣很像,只要把中间的瓜改成纟就可以了.写的时候要注意三部分要紧凑一些.师:能用学过的字来记新字,这是很好的识字方法,生3:仰起脸的仰,右半部分和我们以前学的柳树的柳右半部分很相似,只是和了一撇,我们写时候可不要画蛇添足.师:说得可真好,老师还想提醒大家一个了,爬山的爬字不太容易写好,请大家看老师来写一写,师:先写一个爪子的爪,一捺要长一些,再写一个小小的巴.师:你们看清楚了吗,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写字吧. 请大家打开田字格本,每个生字各写一遍.写完以后再把大屏幕上的词语也抄写一遍.开始吧.师:这节课大家都学习的很投入,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吧.第二课时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我们先来听写一个句子,我们要听写的句子就在课文里面,翻到第九页,请大家看第一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我们待会儿来听写,请大家认真看一下,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生自看第一段师:请大家打开本子,我们一起来听写老师把这句话读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请大家不要写,认真听一听,记一记,第二遍读的时候,再把它写下来师读句子“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生默写师;这段话很清楚地写了什么时间,谁跟谁到哪儿去干什么,请大家对照着大屏幕上的句子,自己批改一下,批改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生自己批改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好,让我们一起所自己听写的句子读一读生齐读这个句子师:还有很多同学没有去过黄山,想看看天都峰是什么样子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天都峰景致师:谁能来说说,你看到的天都峰是什么样儿的?生1:天都峰顶特别高,在云雾上面哩师:这个词语用得好,天都峰的确很高,师板书:高生2:我觉得天都峰特别险,山路很陡又很窄,要爬上去不容易师:天都峰不仅很高,而且还很陡呢,师板书:陡,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就描写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或词语,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师:那些词语或句子能看出天都峰又高又陡呢?生1:我找到了这一句,“啊,峰顶这么高……”云彩是在天上的,天都峰顶在云彩上面,那可真是太高了生2:我也找到了一句“再看看笔……发颤”这一段话中的笔陡和挂用得真好,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而挂下来简直就是垂直的了,师:说得可真清楚呀,生3:刚才他们读的两个句子,都用上了感叹号,这也能说明天都峰真是又高又陡,师:天都峰又高又陡,令人发颤,怪不得小作者要问自己“我爬得上去吗?”让我闪一起来读好第二自然段,再次来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吧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师:这么高而陡的天都峰,我是怎么爬到天都峰顶的呢?生1:小作者在山脚下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两人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师: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要来爬天都峰,真了不起,他们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请大家再读读六七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要爬天都峰不容易生自读六七自然段,师: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找到的词语,生1:奋力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用尽了力气生2:这两个一会儿也能看出小作者在爬山的时候用了很多方法,生3:这一个省略号也能说明小作者用了好多其他的方法爬,而且爬了好长时间呢生4:爬呀爬也有说明爬了很长时间,生5:从终于这个词体现出小作者和老爷爷爬天都峰不容易,他们用了很大的力气才爬上峰顶的师:你能找到带有终于这个词语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吗?生5读带有终于这个词语的句子师:要爬上天都峰顶,真不是件容易事,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六七两个自然段自齐读六七自然段,师:我和老爷爷奋力向上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到峰顶以后,我和老爷爷心情特点高兴,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生1生2读小作者与老爷爷的对话生1:我有一个疑问,课后也有这个问题:小作者为什么要跟老爷爷相互道谢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也来看看这个问题,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1页,我们来看看课后的第二道练习题,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问题师:是啊,小作者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顶后为什么要相互道谢呢?请你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同讨论师:谁能说说你们的想法生1:我们小组认为如果小作者和老爷爷不互相鼓励,他们是爬不到天都,峰顶的,所以他们要互相感谢师:说得有道理生2:是的,文中的爸爸也说道,我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对方学习,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我们要互相道谢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请大家一起再把小作者说的话和老爷爷说的话来读一读吧,请男同学读读老爷爷说的话,女同学读读小作者说的话男女生角色读师:刚才大家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把课文连起来自己再去读一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自生读课文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呢?生1:我觉得遇到困难时,我们大家应该互相鼓励,生2:我体会到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师:是啊,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同们之间能相互鼓励,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今天的课文,大这学得很不错,上次,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综合性学习的任务,让大家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已经有一位同学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课余生活,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这位同学所做的记录,这位同学是用表格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课余生活,那么用又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呢?生1:我已经用照相机把课余生活拍了下来生2:我家养了几条金鱼,我已经写好观察日记了师:你们真能干,还没有做好课余生活记录的同学在课后可要抓紧呀,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课文《爬天都峰》教案(通用13篇)
课文《爬天都峰》教案(通用13篇)课文《爬天都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决信心战胜困难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难点:读懂课文最末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吸取能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改变。
三、教具预备搜集黄山图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班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情愿挑一段自己最喜爱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情愿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二〕讲授新知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同学字,读准字音,想方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状况。
①小组内拿诞生字、词语卡片,相互认读、正音。
②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洪亮又精确。
③小组沟通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2、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视: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可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次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3、指导写字,掌控笔顺〔1〕老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同学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同学观测、书写其余生字。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教学设计说明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舞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依照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摸索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明白爸爸的话。
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要紧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面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
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2.深入读议,明白得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明白得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明白得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专门注意表达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依照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明白得,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如何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内心如何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内心又如何想呢(3)后来,她是如何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山东泰安市泰安区徐家楼办事处小学陈炳峰
课文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妹妹。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堂实录
师:来,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说个绕口令。
一棵柳树搂一搂,两棵柳树搂两搂,三棵……来,谁先来试试。
几个学生读。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老师一口气说到十二棵柳树。
全体鼓掌。
师:我说得不错嘛,对不对,同学们,老师也需要鼓励一下。
生:是。
师:好,开始上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次见面,希望大家能从不同的途径收集黄山的资料,大家带来了吗?
师:给大家看一看。
生:我搜集的是文字资料。
师:给大家念一念。
生念。
师:你带的什么资料?
生:照片。
师:这么美的资料如果不给大家展示真可惜,来,到这来。
投影出示照片。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
师:感谢您搜集的资料,大家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大家能不能给教师一个机会,让我也展示一下我收集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黄山的资料。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天都峰上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师:好,请大家齐读课题。
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读书。
放开声音读书。
读吧,自己读。
生自由读。
师:书读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手里的卡片合作学习本课生字。
各组小组长负起责任来。
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利用生字卡片,学得最好。
小组学习生字。
师:有的同学已经进行了第二遍了,先停下来。
我发现咱们八个组的小组长都非常负责任。
我们来接读课文。
生读。
师:好,请坐,我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字非常容易志错,现在谁来当小老师来带大家读。
出示:攀
师:一起读。
生读攀
师:同学们,大家在较短的内容就能把课文读顺了,在读课文当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
师:这是你的读书感受。
生:第六自然段爬天峰。
师:你们都是这种感受吗?
生:是。
师:那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生:犹豫?
师:把话说完整。
生:犹豫是什么意思?
师:相信你在读书中能解决。
生:石级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他?
生:就是楼梯的样子一层一层的。
师:还有问题吗?
生:汲取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有价值(师板书:汲取)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那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比较熟的天都峰。
出示:我站在天都峰……
师:老师教给你们一些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像的天都峰用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
看谁画得最快,最好。
生画。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所画的天都峰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同学作品。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出了天都峰什么特点?
生:天都峰的高。
师:来,你说。
生:画出天都的石级,铁链。
师:谁来补充?
生:就是画出了险。
师:为什么险?你自己来说说,想通过这幅图想体现天都峰什么特点?生:体现天都峰的石级,铁链。
师:看来同学们只是看到了这段天都峰的石级,铁链,谁再来展示。
展示学生画的图片。
师:请大家看看这两幅图哪幅好,为什么?
生:第二幅图山很多,又画出了太阳,比较好。
生:第二幅图好,是因为他把第二自然段的云彩那句话画出来了。
师:说得非常好,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天都峰非常高,在云彩上面呢,并把他的想象画出来了。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险,那你们能把他读出来吗?自己来试,你的感受会更深。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读?
生读。
师:读的这个地方多好了,这样读就把天都峰的高读了出来。
谁能来读,读得比他更好。
生读。
师:哪位同学也能像刚才老师一样评价一下这位同学呀?
生:读得流利、响亮。
师:你来说说?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哪里有感情?
生:他读得好的地方就是真叫人发颤的颤。
师:现在谁还想读,而且比前边两个同学读得都要好。
好,你来读。
生读。
师:谁来评?
生:和前边一样,颤读得有感情。
师:有没有听出不一样的呢?
生:他读出了害怕的感觉。
师:读得好,评得妙,那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来,放开声音,读读这一段。
生读。
师:现在我邀请我们班同学读这一段,可以站着读,坐着读,如果能加上动作表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