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马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天马》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天马》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马》的背景知识,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天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内容理解、情感体验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书写,课文的朗读与理解,对天马形象的认识。
2.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天马形象的情感体验,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天马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4.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学生跟读。
4.4 内容理解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天马的喜爱之情,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课后拓展5.1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家长签字确认。
5.2 课后拓展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天马的喜爱和想象,下节课分享。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后拓展活动的表现等方面,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2 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七章:教学调整与优化7.1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7.2 教学优化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引入游戏化学习、情境模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8.2 教学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小学课文天马的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天马》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天马》。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马的传说和相关文化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天马的形象。
(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马的传说和相关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视频资料。
2. 天马的图片、插图等视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天马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天马的了解。
2. 课文学习:(1)播放课文音频、视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
(2)布置生字词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字词练习和课文分享。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延伸:1. 文化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天马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地位和意义,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创意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天马的短故事、画作或诗歌,展示他们对天马的理解和想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天马》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天马》教案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天马的传说和相关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对天马的想象和兴趣。
(2)运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勇敢、坚韧、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3)了解天马的传说和相关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天马的想象和兴趣。
2. 互动教学法:运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
(2)收集关于天马的传说和文化背景资料。
(3)准备生字词卡片。
2. 课堂导入:(1)展示天马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简要介绍天马的传说和相关文化背景。
3. 课堂讲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组词。
(3)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4. 课堂互动:(1)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知识回答问题。
5. 课堂练习:(1)书写生字词。
《天马》教案
《天马》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7个生字、新词,多音字.2. 朗读,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马作文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的象征意义。
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3. 积累文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反复诵读。
4. 体会作者严谨、生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此语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负责性。
5. 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准备:有关马的图片词语诗句教学方法:初读感知精读体会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有关马的成语或成语故事或其他。
出示图片,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件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3.纠正读音:鞍镫载踏4.学生再读。
指导读好。
5.指导书写:冶廉颇6.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7.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为什么不采用“马踏飞燕”、“青铜奔马”等称呼?“天马”一出土,为什么全国震惊?……8.学生读课文,边读边画,写出自己的读书所得。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同学们读书的热情很高涨,在读书时注意生字要读准,课文读流利。
读书时还能提出问题,很好,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布置作业继续阅读课文五板书设计鞍镫载踏天马历史悠久体态轻盈神形兼备含义深刻名称的由来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老师:我也深爱马,因为它的雄健,因为它的奔放,因为它的善良,因为它的忠实。
而天马在人们想象中显得更为神奇、飘逸。
上节课,大家对“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问题。
《天马》(1)
《天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天马”的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天马”这个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体会天马作文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学习7个生字、新词,学习两个多音字。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反复诵读。
4.尝试快速阅读法,学习工艺品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天马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2、尝试快速阅读法,学习工艺品的说明方法。
四、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与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马。
马,性格粗犷、坚毅又积极进取,一直得到人们的颂扬和赞美。
很多文人画家以马为题材创作了很多传世佳作。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八骏图》,你们知道这些马分别属于哪一品种吗?(课件展示图画及相关常识:作者:徐悲鸿,江苏宜兴人。
马的品种: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云南马,三河马,伊俐马,千里马,汗血宝马。
八骏的典故最早见于周朝。
周穆王50岁才得到王位,他为了尽快建功立业,决定巡行各地。
苦于一时弄不到一匹好马,马上上路。
恰巧有北唐人进献一匹千里马,周穆王大喜。
那些讨好的大臣见状,也纷纷搜寻名马进献穆王,不几日共得八匹骏马,都是天下无比的名驹。
从此,八骏就成了“龙马精神”和“马到成功”的象征。
周穆王常常骑着这八匹马巡游天下,八骏的名称: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一个叫翻羽,行越飞禽;一个叫奔霄,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影,逐日而行;一个叫逾辉,毛色炳耀;一个叫超光,一行十影;一个叫腾雾,乘云而奔;一个叫挟翼,身有内翅。
有的古书把“八骏”想象为八种毛色各异,分别有好听的名字的骏马: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
)其实,这些品种的马之外,传说中还有一种马,名叫天马,非常神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陈树青的作品《天马》,了解一下。
2024年《天马》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素材
一、教案设计:1.1 课程名称:《天马》公开课1.2 课程类型:综合实践课程1.3 课时安排:45分钟1.4 教学目标:1.4.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天马》的故事情节、角色特点以及主题思想。
1.4.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表演戏剧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1.4.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友谊、勇敢、正义等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1.5 教学内容:1.5.1 《天马》故事梗概介绍1.5.2 角色分析与扮演1.5.3 戏剧表演实践1.5.4 主题讨论与反思二、教学方法:2.1 讲授法:介绍《天马》故事梗概、角色特点等基础知识。
2.2 参与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4 反思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天马》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角色分析与扮演: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分组扮演不同角色。
3.3 戏剧表演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3.4 主题讨论与反思:引导学生围绕友谊、勇敢、正义等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表演等。
4.2 学生表演能力:评价学生在戏剧表演中的表现,包括角色把握、台词功底等。
4.3 学生讨论与反思:评价学生在主题讨论中的观点阐述、思考深度等。
五、教学反思:5.1 教师教学方法: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授法、参与式教学法等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5.3 教学内容:审视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必要进行调整。
5.4 教学组织: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5 教学改进:根据反思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天马》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素材
2024年《天马》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素材1.1 背景介绍:1.1.1 《天马》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诗歌,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
1.1.2 通过学习《天马》,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1.1.3 本次公开课旨在展示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成果,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歌背景:2.1.1 天马:传说中的神马,象征着自由与力量。
2.1.2 诗歌作者:介绍了作者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1.3 诗歌意境:分析了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文本:3.1.1 全文:提供《天马》的全文,包括注解和翻译。
3.1.2 重点诗句:挑选了诗歌中的重要诗句进行解读。
3.1.3 拓展阅读:推荐了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以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天马》的背景和作者。
4.1.2 学生能够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4.1.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4.2 过程与方法:4.2.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2.2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4.2.3 学生通过创作和表演,发挥创造力,提升表达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学生能够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3.2 学生通过学习《天马》,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4.3.3 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升生态文明意识。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诗歌中的古代文化意象的理解。
5.1.2 诗歌情感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5.1.3 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天马》。
5.2.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诗歌。
5.2.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2024年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素材》的前五个章节的内容,每个章节都包含了详细的小结和细节说明,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考和使用。
小学课文天马的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天马》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天马》。
(2)理解课文《天马》的基本内容,了解天马的传说和历史。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天马的起源和发展。
(2)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天马》。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马的传说和历史。
(3)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天马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天马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天马》。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5.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欣赏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审美情趣。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天马》。
(2)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2. 拓展作业:(1)调查收集有关天马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2)以《我心中的天马》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工作品创作。
1. 课堂表现:(1)学生课堂参与度。
(2)学生朗读、表达、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
(2)拓展作业的创新性和表现力。
3. 学习效果:(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3)学生对天马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天马》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天马》这首诗的作者和背景。
(2)掌握《天马》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能够背诵并理解诗意。
(3)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2)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天马》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本节课主要围绕诗歌内容、意象、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
(2)播放《天马》诗歌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天马》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典故。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如“天马行空”、“飞腾”、“日月”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对诗歌意境的营造作用。
4. 课堂展示(1)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2)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总结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5. 诗歌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天马》诗歌。
(2)学生分组进行背诵比赛,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天马》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诗歌背诵比赛:通过比赛形式,检验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天马》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天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天马》。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天马的传说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天马》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3. 对天马的传说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字词的准确理解。
2. 对天马的传说和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
3. 学生写作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天马》的文本和课件。
2. 天马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天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
(2)简要介绍天马的传说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 课文学习:(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天马》,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天马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3.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通过讨论和展示,解释其在课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
4. 写作练习:(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天马的故事或诗歌。
(2)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评价。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天马》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强调天马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天马》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天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天马的传说和相关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天马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创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了解天马的传说和相关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原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天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天马的了解。
(2)简要介绍天马的传说和相关文化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场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3)运用生字词卡片,进行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匹天马,你会做些什么?把你想象中的天马生活写下来。
3. 搜集更多关于天马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交流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文素养。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七、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天马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024年《天马》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素材
2024年《天马》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素材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天马》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1.1.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2 教学方法1.2.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情节和道德问题。
1.2.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
1.2.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1.3 教学内容1.3.1 故事背景介绍:《天马》的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讲述了一匹神奇的天马与主人之间的故事。
1.3.2 故事情节解析: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3.3 道德问题探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思考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章:教学计划2.1 第一周:故事背景介绍2.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马》的故事背景。
2.1.2 教学内容:讲解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介绍天马的传说。
2.1.3 教学活动:PPT展示、学生讨论。
2.2 第二周:故事情节解析2.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2.2 教学内容: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2.2.3 教学活动:PPT展示、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2.3 第三周:道德问题探讨2.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从故事中思考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如忠诚、友情等。
2.3.3 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生发言。
2.4 第四周:总结与反思2.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课程所学,反思自己的表现。
2.4.2 教学内容:回顾故事情节、道德问题讨论。
2.4.3 教学活动:学生总结发言、教师点评。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学生表现评价3.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3.1.2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1.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2 教学效果评价3.2.1 学生满意度: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
《天马》教学设计
《天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天马》这首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并解读其中的意义。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朗读的技巧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1.学生对《天马》这首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教学难点:1.解读《天马》这首古诗的意义和象征。
2.学生自主朗读的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天马》这首古诗的课文、注释等教材。
3.学生的课前阅读作业。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引出“古诗欣赏”这一话题,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或读过古诗?-古诗有什么特点?-你们对古诗感兴趣吗?Step 2 诗歌欣赏 (15分钟)教师展示《天马》这首古诗的课文和注释,让学生大声朗读全诗,并进行以下教学活动:1.解读诗句的意思和象征。
教师解释古诗中的一些生词和词语,并引导学生理解和解读诗句的意义。
2.分析古诗的结构和用词。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3.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古诗的问题,如“为什么古人喜欢以马比喻英雄?”“古诗中的‘白马’和‘天马’有什么不同?”等。
Step 3 诗句解读 (20分钟)教师将古诗分成若干段落,每段都选出一到两句进行解读,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把握整个诗歌的脉络和核心意义。
Step 4 朗读表达 (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整首古诗,并注意语调、情感的表达。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读,其他同学进行听评和点评。
Step 5 小结 (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Step 6 作业布置 (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对《天马》这首古诗进行解读和感受,并准备下节课的朗读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对《天马》这首古诗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天马》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绘天马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对天马的想象和好奇心。
(2)运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描绘细节,表现天马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字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绘天马的形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描绘细节,表现天马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准备好字典,查找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天马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天马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讨论与思考:(1)小组讨论:天马在课文中的形象是怎样的?(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与展示:(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天马的形象,可以结合绘画、表演等形式。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今天学习的课文和生字词。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沟通。
3. 选择一篇关于自然或生命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 反思教学方法,确保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七、课时安排:1.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将本课划分为几个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天马》教案、教学设计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加深记忆。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天马行空的图画。
3.撰写一篇关于天马的作文,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反思
6.创新实践,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实践,如绘制天马图画、撰写作文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
1.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物展示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强化课堂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重要性,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理解到天马行空的寓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出示一幅天马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谈论对天马的印象。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天马有哪些特点?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把握以下要点:
a.天马的形象特点;
b.天马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位;
c.天马寓意着什么?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课文天马的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天马》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天马》。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天马的传说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天马的传说和形象。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和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敢追梦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天马》。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天马的传说和象征意义。
难点:(1)理解天马的传说和象征意义。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写作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天马》的文本和音频。
2. 天马的图片和资料。
3. 写作和绘画活动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天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简要介绍天马的传说和象征意义。
2. 朗读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词和短语。
3. 理解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天马传说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5. 写作和绘画活动:(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天马的故事或诗歌。
(2)学生根据故事或诗歌,绘制一幅天马的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
2. 学生对课文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4.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5. 学生写作和绘画活动的创意和表现。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马的其他故事和艺术作品,如《山海经》中的天马形象等。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美术馆,欣赏有关天马的艺术品。
天马教学设计(1)
天马教学设计一、引入提起马,你有什么话想说?学生1:马以前是人们的代步工具。
学生2:马代表着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
学生3:说起马,让我想起了广阔的草原。
……的确如你们所说,提起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话要说,老师对马也是情有独钟,因为它的强健,因为它的蓬勃向上,更因为他的执着与忠实。
这个幅是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谁知道它是根据哪件艺术品设计的呢?(天马)我们一睹它的风采吧!出示课件:天马图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作者陈树青是怎样描写天马的?齐读课题:天马二、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马的艺术价值及象征意义。
2.学习些简单的提纲,体会用词的准确和周密。
三、预习检测1、指名读词语2、抽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那些内容?如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呢?翻开书2页金钥匙第一行(齐读)出示金钥匙1、写提纲的好处2、怎样写(第二行)3.看天马一文的提纲(分段说提纲)师板书(旅游标记;介绍来历;艺术价值;名称由来;象征意义。
)4、打乱提纲顺序行不行?为什么引出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五、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为什么以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仔细读读课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画出相关语句并作批注。
(要求:(1)、先自主学习(2)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在小组交流。
(3)组长收集组内的各种意见、并组织语言并征求同组成员的意见,准备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老师: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学生1:因为天马神形兼备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民族特点。
学生2:天马出土后震惊全国,轰动世界,说明它非常珍贵,足以代表我们的国家去吸引各国游客。
学生3:我不太同意你的观点,我国还有很多震惊全国、轰动世界的艺术珍品,比如说兵马俑。
仅仅凭这个点不足以让天马入选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学生4:“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
”大家读这个段文字就会发现,天马的造型充满了一种向上的力量,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而这种力量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具备、所需要的吗?所以,选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不但仅因为它是珍贵的文物,更因为它象征着一种民族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难点
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法学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提前预习 课件
教
学
实
施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目录,看一看我们第一单元的大标题是什么?(马)
3、第6自然段写天马的名称。(板书:名称由来)
二次修改
授课教案
教师第4页
教 学 实 施 过 程
“马踏飞燕”的称呼既形象又优雅,为什么又用“天马”取而代之呢?这是因为:①“飞燕”不合乎实际,马踏的是龙雀而不是燕子。②“龙雀”的说法,与古书所载“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相合,更说明这件工艺品的珍贵。③龙雀是“传说中的神兽”,“是风神,飞行急速,马却踏着它,赛过它”,只能用“天马”来称呼了。这段明着写天马的名称,实际是在进一步写天马的艺术成就。
第4自然段写天马“高超”的设计构思。仅有上一自然段所述的优点,就已经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了。而天马“最令人惊叹”却不在体态上,而是“马的一只后足,正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塑造了一个天马“凌空”飞行的“瞬间形象”,使上文描述的“体态轻益”“生动健美”“腾空”“自由奔放”的特点更加突出。青铜的主体形象要能支撑起来,要能保持平衡,还要表现飞行的姿态,难啊!一般的设计师即使绞尽脑汁,也不可能构想出天马的设计来,难怪课文连用“令人惊叹”“巧妙”“无比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等一系列词语表达对这一独具匠心的造型的叹服。
二次修改
授课教案
教师第3页
教 学 实 施 过 程
的工艺成就,分“冶炼”“铸造”两方面。第2个分句写天马的重要地位:具有代表性,能代表“我国悠久文化历史”,而且是代表作中的“杰作”。
第二课时
1、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第3自然段写天马“轻盈”的体态。“轻盈”“神形兼备”是重点词语。第一句从整体看,“无论……,都…….“生动健美”;第二句从各部分看,首、尾、四蹄“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又……”,无懈可击。(板书:介绍外形)
2、做摘抄或读书笔记。每一个读书笔记要做到:1积累好的词语、2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可以是一段话或几句话(周内每天一篇,周末两篇)
4、练字,学一单元写一单元。
以上作业要求家长签字。读课文:已读熟。听写:已听写或已注拼音默写。日期一定要写清楚
课 后 反 思
3、第7自然段照应开头。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还有现实意义:象征“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板书:点明意义)
二、深入研讨
1、综合全文回答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2、理解怎样说话叫“严密”。
天马原来有个非常形象、优雅的名字——“马踏飞燕”,后来为什么改了? (作者在这里是非常谨慎的说法,不是十分肯定。并不是因为作者说话模棱两可,而是因为作者也无从考察史实是不是这样,所以表达上非常严谨、准确,体现了作者细致负责的写作态度。)
授课教案
教师第1页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五年级
日 期
课题名称
《天马》
课 型
新授课
计 划
课 时
2
教 学 目 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提起马,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同学们都想到了什么?马曾经是人们的代步工具。马代表着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马可以让我们想起辽阔的草原。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然后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哪些句子你认为表达得很严密。如:
A.这个标志的形象是根据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描绘的。
B.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品,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
C.“马踏飞施”的你呼既形象又优雅,后来研究发现,马足踏的不是燕子,而是龙雀。
2、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二次修改
1、从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
第2自然段暂时搁下这个问题,而写天马的出土,说明:①天马是什么物件——青铜雕刻工艺品。②历史时间—东汉时期。③出土地点——甘肃武威。④出土时间——1969年。一出土就“震惊全国,轰动世界”说明天马的非同凡响、特殊地位。(板书:介绍来历)
这段最后一句“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则回答了课文开始隐含提出的问题,是全文的中心句。这句话第一个分句“和”字前面,讲的是天马的艺术成就;“和”字后面,讲的是天马
凌(凌空)陵(山陵)棱(棱角)
2、朗读课文
全班集体朗读,注意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第1自然段写天马是我国旅游的图形标志。为我们介绍了天马是旅游标记。(板书:旅游标记)
偌大的中国,历史悠久,地面的、地下的文物不计其数,为什么偏偏选天马作为标志?这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我们带着问题再来看下面几段,看他为什么能成为旅游标记。
第5自然段写天马细微的艺术处理。“马身上没有笼头、鞍镜、蟹绳”,是一匹自然的马,因为是自然的马,更能表现出它的“生动健美”;而头上的“要珞”,尾梢上的“结”,却说明它是一匹驯化过的马,是被主人倍加欣赏和爱护的马,而且是一匹中国的马。这两个细微处,也照应了第2自然段提到的天马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代表。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协 凌 瞬 廉 颇(请同学上黑板注音)
冶炼 奔放 鞍镫 穗 璎珞 多音字:载 处
二次修改
授课教案
教师第2页
教 学 实 施 过 程
形伦次)论(谈论)
飘(飘动)票(车票)
型(模型)形(形态)
练(练习)炼(冶炼)
协(协调)肋(肋骨)
授课教案
教师第5页
教 学 实 施 过 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二次修改
板 书 设 计
天马
旅游标记
介绍来历
艺术价值
介绍外形
名称由来
点名意义
课 后 作 业
语文每日常规(每天都会有的作业):
1、预习(近反义词、多音字、一二类字组词、课文至少读2遍、每篇课文的词语要听写,语文天地中有或在课文当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