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模式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教研团队引领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白沙黎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我校地处山区,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本地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我校“基于问题,立足校本”,凝聚教研团队力量,研创出了团队引领模式,它已成为我校年轻教师专业成长非常有成效的途径。为此,我们多年来研究的核心就是建构教研团队引领模式,开展系列化的教研活动,并让新教师更专业化,长效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就业的成就感,并让其成为了我校强师的一大特色。
一、常态教研制度化,扎实教师专业根基
教研即教育研究。是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我校的教研文化已成为一种常规化、制度化的研训活动。如“三活动”(即集体备课活动、学习观摩活动、经验交流活动)、“四种课(即公开课、示课、优质课和同上一课)”、“五个一(即每周听一课、每学年上一公开课或示课、每学期写一篇论文、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案例)”这些多样性的教研常规活动,为新教师扎实了专业基础,让所有老师在教研活动中,互相竞技,
二、课题研究,扭转教师就业心态
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新课程改革提出校本教研的问题,就是为了由原来的“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转轨,提供了一种互补、完善的协同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校本教研已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梯。
三、师徒结对,提升课堂教学理念
四、外派学习研修,开阔教育业务视野
五、搭建展示平台,体验专业成长快乐
11课题 26名骨干教师,9名县级骨干教师
1、常规研训活动制度化,常态教研富有活力
同课异构,即对同一课题,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根据理解不同、构想不同、策略不同、模式不同,大家在比较中互相观摩、学习和借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课异构”的核心理念就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虽然每节课都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学校始终把有效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在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每个教师的理念都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更注重过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情感的熏与价值观的提升。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共同展示和谐的课堂教学;诠释“学生主体,快乐学习,高效掌握”的真正涵。“同课异构”教研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真正实现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成长
1、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备课成效
出台《集体备课要求与管理办法》,安排学校领导挂钩学科,参加备课组活动,指导学科备课。备课组长负责组织组集体备课,并认真撰写活动计划、总结,填写活动记录,以提高本组教师的教学能力。领导身体力行,深入指导。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师带徒计划”、“巡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评价制度”等,特别是在教师集体备课工作中,学校领导坚持每个星期按时参加挂钩年级学科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以此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2、落实“四种课”教研制度,提供成长平台
为了给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展示平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坚持执行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一节公开课的教研制度。对于年轻的教师、跟班的教师,要求纳入本县名师工作室的帮带工程,在工作室成员的指导下完成公开课任务,且可参加各级的优质课、赛课活动。 2015至2016学年度我校共上123节公开课,其中包含“一人一课”、优秀教师示课、校优质课、校外交流课、县级赛课、
与名师同课异构等多种课型,以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研的成效。
3、坚持开展教师阅读活动
继续开展教师“沐浴书香飞扬理想”读书第三期活动,安排教师在一年里至少读完4至6本基础教育理论书籍、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教育随笔或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具体书目学校图书馆提供,亦可自选。)提高教师的阅读量,创新交流方式,切实推进我校“书香校园”建设。
“课题研究”发展模式――提供了教师自我提升的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要把学生带入高速公路的入口,让学生在高速公路上享受自由和幸福。不要背不动的书包,而要让学生带走终生受用的东西:带走乐学、善学的情感态度;带走主动自觉的好习惯;带走可再生的基础知识;带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这是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价值追求。在实现这一追求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而又科学的研究。因此,会有许许多多课题产生。纸上谈兵,会误人误己,而参与其中,身体力行,亲自体验,会解决很多困惑与难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确定为几个研究课题,分到不同的课题研究小组,参与不同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共同承担研究任务,发扬团队精神,使教师在互动合作中发展,在研究取证中自我提高。我与学校的同事参与了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调查及研究对策》研究工作,通过座谈分析阻碍课堂教学良好效益的原因,进行集体备课,轮流上课比较,渗透有效学习方法,向学生发调查问卷,分阶段以测试、统计、分析等方式来开展研究工作,引导教师研究自己,研究其他教师,研究学生,在比较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得到提升。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而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产生的课题,对自己的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开展课题研究,能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提供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以课题研究促团队成长
凝聚团队力量形成合力,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已是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从2003年,我校乃至我县承担第一个省级子课题研究任务起,就提出了“科研强师,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坚定地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促进教师成长,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扎扎实实地开展本地的教研教改工作。
我校先后承担省级立项课题11个,目前已结题8个。我们坚持教育科研的服务、指导、管理三大职能,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创造科研亮点,抓出科研成果,形成我校强师的一大特色,进一步发挥科研团队的优势力量。
科研促教师专业成长的方面,行之有效的师资培训方法见证了实效。我们由教导处组织落实,由教研室进行学习、指导、监控与评价,由学校保障与实施,拟请省外有关课程教学专家、课堂指导专家,引领同学科、教育教学同伴互助互学,逐步形成有共性规律、有操作流程、有个性风格的“智慧好课堂”,逐步培育我们自己的名师优课,逐步培育会系统思考、有个性成长、快乐生活的知名学生与名师。26位省级骨干教师,9位县级骨干教师的成长就是最好的例证。
我校的课题研究成果采取边实验边总结,边提升边检验的做法。如2003年开始着手研究的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主体性教学对数学能力促进作用》,我们就在2004年4月26日至2006年6月11日,先后在省、县里开展大型的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至少有6场,受益教师共有一千多人次。可见,课题研究活动促进我县教研的有效开展。当然,还有一些课题研究成果,在我县各乡镇学校进行推广:如阅读量的落实策略、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顺学而导,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等在学校的推广与使用,既让教师强化了真研究课堂,真为学生能力发展而教学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班级的教学质量也有了稳步的提高。
二、师徒结对模式对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长为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