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题带答案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题带答案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

【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

【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

【是】,这。

【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23、【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臆断】,主观地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经过十多年,僧侣募款重新修整(佛寺的外门)。

在河水中寻找两尊石兽,最后没有找着。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规律。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到下游去呢?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大概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河中石兽》阅读题及答案-课外《曹冲智救库吏》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河中石兽》阅读题及答案-课外《曹冲智救库吏》阅读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10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分)阅.十余岁()竟.不可得()如是.再啮()答案:经过,经分终了,最后这样,表示判断2.翻译下面语句(4分)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答案: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答案: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则故事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肴各的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臆断。

B.文章最后一句以简短的议论作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出义章的主旨。

C.本文文笔简约精粹,说理明畅透辟,故事意味隽永,发人深思。

D.文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分析问题,,他们会出错是因为遇到的情况比较特殊。

答案:D【曹冲智救库吏】国多事,用刑严重。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河中石兽》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河中石兽》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完成1~4题。

(15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阅.十余岁(经过,过了)(2)竟.不可得(终于,到底)(3)棹.数小舟(划船)(4)但.知其一(只)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3.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湮于沙中,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河兵则判断其在上游,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用原文填空。

)(3分)【解析】第一空问的是讲学家的看法,那么就在文中第②段寻找,可知讲学家认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湮于沙中”;关于老河兵的论述应在第③段寻找,老河兵认为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4分)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解析】作答时要紧紧抓住“寻找石兽的经过及结局”这一主题,道理在原文结尾处已和盘托出,不难找到。

【古诗文阅读】《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一)文言阅读(15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朗诵节奏。

(2分后)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14、表述以下加点的字词(4分后)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棹数小舟,曳铁钯()③湮于沙上()④沿河谋之,不亦颠乎?()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不为木柿,岂可为暴跌偕同之回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以秉笔直书道听途说欤?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阅读认知全文后填空题。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17、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13.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河中石兽》[测评·反思·交流]一、双基测评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2019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六《河中石兽》及类文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19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六《河中石兽》及类文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19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六《河中石兽》及类文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B. 二石兽并.沉焉(一起)C. 竟.不可得(毕竟)D.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求之.地中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渐沉渐深耳. B.阅.十余岁C.僧募.金重修 D.尔辈不能究物理..4.请用“/”标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二石兽并沉焉(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纪昀《河中石兽》吴亮《忍经》阅读练习及答案

纪昀《河中石兽》吴亮《忍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慕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说苑》:常枞有疾,老子往问焉。

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

岂非以其软邪?”“吾齿存乎?”曰:“亡矣。

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

”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吴亮《忍经》) 注: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阅.十余岁(2)尔辈不能究物理..(3)老子往问.焉?(4)常枞张口示.老子曰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亡矣。

岂非以其刚邪?11.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8.经历,经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慰问,问候给……看9.C10.(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找到了(石兽)。

(2)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11.甲文以讲述用不同方法寻找石兽的故事的方式揭示道理;常枞通过舌存齿亡的现象设喻说理。

《河中石兽》《侯叔献治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侯叔献治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3分)【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熙宁中,濉阳①界中发汴②堤淤田,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都水丞侯叔献③时莅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④,急使人治堤陷。

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

徐塞古城所决⑤,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濉阳:今河南商丘市。

②汴:汴河。

③侯叔献:宋朝人,擅长治水。

④涸:水干。

⑤徐塞古城所决:慢慢地堵塞通向古城的河堤决口。

10.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盖/石性坚重 B.石/必倒掷坎穴中C.都水丞/侯叔献时莅其役 D.瞬息/可塞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急发汴堤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B.遂反溯流逆上矣肃遂拜蒙母(《孙权劝学》)C.内外之水平而不流何陋之有(《陋室铭》)D.都水丞侯叔献时莅其役著我旧时裳(《木兰诗》)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众皆伏其机敏。

13.【甲】选段中老河兵的话包含了怎样的道理?(2分)14.侯叔献采用了哪些方法治理汴堤?请分点概括。

(3分)答案:(二)10.C 点拨:正确停顿应为:都水丞侯叔献/时莅其役。

11.B 点拨:A项分别是“挖掘/射”;B项都是“于是”;C项分别是“的/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D项分别是“当时/时候”。

12.(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的地方寻到了石兽。

(完整版)河中石兽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河中石兽练习题答案、

一、(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乙)生而眇[1]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2]烛而得其形;他日揣[3]籥[4],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注:[1]眇(miǎo):瞎眼,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

[2] 扪(mén):用手摸。

[3]揣:摸。

[4]籥(yuè):古代一种竹制管乐器。

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

”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

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认为发出声音的钟是太阳。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

”用手摸蜡烛就知道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è),把它当作太阳。

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yuè)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对比阅读 最新 最完整

对比阅读 最新 最完整

《河中石兽》对比阅读11篇含答案和翻译2019年6月整理11篇对比阅读目录:1.河堤决口时很多棒椎鱼2.南岐大脖子3.黔无驴,老虎试探驴4.杜处士好书画5.官夫人被割耳朵但治疗6.雁奴7.齐某者卖豆丸收父亲尸骨8.赵人患鼠,乞猫吃了鸡9.赵括纸上谈兵10.刘羽冲按古书打仗治水患11.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1.【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居卫河侧者言:河之将决,中流之水必凸起,高于两岸;然不知其在何处也。

至棒椎鱼集于一处,则所集之处不一两日溃矣。

父老相传,验之百不失一。

棒椎鱼者,象其形而名,平时不知在何所,网钓亦未见得之者,至河暴涨乃麇①至。

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则决在斯须间矣,岂非数哉!然唐尧洪水,天数也;神禹随刊②,则人事也。

惟圣人能知天,惟圣人不委过于天,先事而绸缪,后事而补救,虽不能消弭,亦必有所挽回。

——《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麇(qún):成群。

②随刊:实地勘察,因势利导。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 (2)啮沙为坎穴啮:(3)象其形而名名:(4)虽不能消弭虽:2.下列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B.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C.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 C.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河中石兽》对比阅读2021年湖南岳阳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河中石兽》对比阅读2021年湖南岳阳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河中石兽》比照阅读2021年湖南岳阳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啊《河中石兽》节选)【乙】蜀中有杜处土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①入两股间,今乃掉②尾而斗,谬矣。

“处土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注释】①搐chtl:肌肉抽缩,止匕旨“夹”。

②掉:摆动,摇。

11.以下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B.啮沙为坎穴(牙齿)• • •C.所宝以百数(珍藏)D. 一日曝书画(晾晒)• •12.根据文意,用给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1)遂反溯流逆上矣(2)处土笑而然之.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局部。

一日①()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②()拊掌大笑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13.甲乙两文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o【答案】11.B12. (1)遂反溯流/逆上矣(2)处土/笑而然之13.①.处土②.那么.但凡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14.例如一:考虑问题不能主观臆断。

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例如二: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实践才能出真知。

【解析】【分析】【11题详解】B.句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啮,咬,这里为冲刷的意思。

河中石兽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精选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B.二石兽并.沉焉(一起)C.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求之.地中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渐沉渐深耳.B.阅.十余岁C.僧募.金重修D.尔辈不能究物理..4.请用“/”标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二石兽并沉焉(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古诗文阅读】《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一)文言阅读(15分)沧州南部的第一座寺庙靠近河流,山门在河流中断裂,两个石兽一起下沉。

经过十多年的阅读,这位僧人筹集到了修复的资金。

他要求在水里放两只石头野兽,但他们没有得到。

他以为他们会顺流而下。

数一数船,拖着铁和钯,在十英里多的地方找不到任何踪迹。

当学者搭建帐篷寺庙时,他微笑着说:“你不能学习物理。

是非木材?你怎么能带着它翱翔呢?它是一块坚硬的石头,松散的沙子,漂浮着,埋在沙子下面,让你的耳朵下沉和加深。

沿着河边要它并不难。

”公共服务是决定性的。

一个老河兵听到了,他也笑着说,“如果你在河里丢了一块石头,你应该到上游去取。

上面的石头又硬又重,沙子又松。

漂浮的水冲不动石头。

它的反击力会在石头下面面向水的地方。

沙子会被啃进洞里。

它会逐渐变得越来越深,而当它到达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就会掉进洞里。

如果它再咬,石头就会再次转动。

如果它继续转动,它将回到电流,并逆着电流上升。

如果你要求它向下流动,它就会坚定;如果你要它,它不会更颠簸,正如俗话所说,水果就在几英里之外。

然而,世界上有很多东西,但我一个都不知道。

我能根据原因猜吗?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石头盖得又硬又重,沙子又松。

漂浮的水洗不掉石头。

它的反击力量必须在石头下面面对水的地方。

它会把沙子啃成一个山脊洞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这个和尚为重建筹集了资金② 数一数船,拖拽铁和钯()③湮于沙上()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阅十余岁________③转转不已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1)倒塌;经过;停止(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3)D【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大言赵有方士好大言,艾子戏问之曰:“先生寿几何?”方士曰:“余亦忘之矣。

忆童稚时与群儿看伏羲①画八卦,见其蛇身人首,归得惊痫,赖伏羲以.草头药治,余得不死。

女娲之世,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余时居中央平稳之处,两不能害。

②,因举一指伤其额,流血被.面而遁。

舜为父母所虐,号泣于天,经余门,劳而觞③之,力辞不饮而去。

姜家小儿钓得小鱼,时时相遗.,余以饲山中黄鹤。

”艾子唯唯而退。

俄而..赵王堕马伤胁,医云:“需千年血方可治之。

”下令求千年血,不可得。

艾子言于王曰:“此有方士,不啻数千岁,杀取其血,其效当愈速矣。

”王大喜,密使人执方士,将杀之。

方士拜且泣曰:“昨日吾父母皆年五十,东邻老姥携酒为寿,臣饮至醉,不意言词过度,实不曾活千岁。

艾先生最善说谎,王其勿听。

”赵王乃叱.而赦之。

(取材于明代陆灼《艾子后语》)【注释】①伏羲: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蛇身人首。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

【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

【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

【是】,这。

【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与答案

河中石兽纪昀一、文学常识: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二、字词分析:1. 注音: pĭ yè zhào fèi yān sù圮曳棹杮湮溯2. 通假字:钯:同“耙”,整地的农具3. 一词多义: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然则天下之事的4.古今异义古今干岸不潮湿阅经历阅读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是这表判断的动词已停止已经三、文章结构:●文章分层:第一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寻十余里无迹):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第二层(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不更颠乎):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第三层(如其言……可据理臆断欤):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四种寻找方法:寻找经过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第一种僧原地水中不可得第二种僧顺流而下无迹第三种讲学家原地沙下失败第四种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四、中心思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临:面对,位于。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的意思。

阅:经历。

竟:最终。

棹:船桨,这里是作动词,当划、摇来理解。

《河中石兽》《门人邱生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门人邱生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题目。

(14分)【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据理臆断欤?(选自《河中石兽》)【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

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

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

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

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

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注释】①末:粉末。

②愈:痊愈,愈合。

③旋:不久小题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1分)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转转分)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小题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

(2分)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

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空)。

答案:小题1:(1分)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划错一处,则1分扣除)小题2:(4分)已,停止。

但,只,仅仅。

创,伤口,创伤。

断,断定、判定。

小题3:(3分)C小题4:(4分)①在河底寻找石兽(它),不是更荒唐吗?②希望乞求(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惊慌(惊恐)。

小题5:(2分)第一空:“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第二空:“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河中石兽》《昔有愚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昔有愚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以下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可以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遂上矣。

求之下贱,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而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河中石兽》)(乙)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②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因此美者,缘有盐故。

”黄昏至家,母已具③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这样?”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④,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注)①适:到去。

②益:增添。

③具:准备、置办。

④味败:味觉败坏。

22.解说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_____(2)不更颠乎______.(3)昔有愚人 ______.(4)安可这样 ______.23.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天下之事 / 皆然过则非惟 / 无益反害之B.天下之事皆然 / 过则非惟无益 / 反害之C.天下之事 / 皆然过则非惟无益 / 反害之D.天下之事皆然 / 过则非惟 / 无益反害之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25.甲乙两文分别论述了“天下事”的什么道理?请简要归纳。

【答案】22.(1)侵害、冲洗(2)颠倒、错杂(3)以前(4)怎么23.B24.(1)人们依据他的说法去做,果真在上游几里开外寻到了石兽。

(2)愚人不断吃盐,味觉败坏,反而变为他的祸患。

25.甲文:凡事应从实质出发,不可以主观臆断。

(或: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查验真谛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如其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是非木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湮于沙上果得于数里外D.僧募金重修乃石性坚重D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阅十余岁阅:
不亦颠乎颠: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

翻译:
众服为确论。

翻译:
【小题4】下列四图,最接近老河兵对河中石兽原因分析的是()(2分)
答案
【小题1】 C(2分)
【小题2】阅:经过,过了。

(1分)颠:通癫,疯狂。

(1分)
【小题3】(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2分)(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2分)
【小题4】 A(2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以。

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可直接判断,可用反选排除法。

C项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阅是古今异义字中,颠通假字,要注意辨析。

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比如物理古今异义,要有古义解释,最后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从文中找到老河兵对河中石兽原因分析的句子,理解后据此选择答案。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