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 - 上课共17页

合集下载

秋瑾《满江红》教学课件

秋瑾《满江红》教学课件

秋瑾又是中国近 代文学史上杰出 的女才子,其诗词 既有女子的“柔 婉细腻”,又有男 儿的“豪迈劲 爽”,刚柔相济, 阴阳相和,体现了 一种“中和之美” 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歌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风雨亭
十余次的迁坟过程 中,秋瑾的好友吴芝瑛、 徐自华费劲了心思。
终于在1981年9月,将秋 瑾遗骸葬于杭州西泠桥 畔,修了墓地,同时建 了一座纪念亭,命名为 风雨亭。 今中外名人迁墓屡有,
然如秋瑾那样迁移十次以 上的,实属罕见,名副其
实迭尽风雨沧桑。
秋瑾墓
秋瑾墓位于在杭州市 区白堤尽头西泠桥畔。 墓正面有大理石墓碑, 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 “巾帼英雄”四字。 背面立有吴芝瑛、徐 白华所书的墓志铭原 石。
中秋节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冲 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 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 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 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 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 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 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 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 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 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 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 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 浙江绍兴轩亭口。被捕后没 有一句供词,只留下一纸, 上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 个字。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 景、感事抒怀、思 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 志改天换地的革命 豪情,充满了对祖 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上片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 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 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 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 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结婚后那八年婚姻 生活的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1875- 1907),原名秋闺 瑾,字璇卿,自号 鉴湖女侠。中国女 权和女学思想的倡 导者 ,近代民主革 命志士。幼怀大志, 性格豪放,酷爱诗 文和骑马击剑,能 文能武,敢说敢为。
走进秋瑾
• 1895年,19岁的她 跟随做官的父亲秋 寿南来到湖南省湘 潭县。秋寿南在当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 , 丞。王见秋瑾生得 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 秀美端庄,聪慧可 母之命,媒妁之言。 爱,就托媒人送礼 1896 年,王家彩銮花轿 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迎娶秋瑾。
相关评论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相关评论
• 1958年9月9日, 吴玉章为秋瑾 烈士题词。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纪念碑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 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 中原回首肠堪断!
词中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 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 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同时也是 中国当时前途危殆的写照。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 “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 担心和忧虑,内心寂寞孤独之情。
王家虽锦衣玉食, 但志趣高尚、性格 刚烈的秋瑾并不喜 欢过养尊处优的生 活,更受不了封建 家庭的种种束缚。 比自己小两岁的丈 夫王廷钧,在志趣、 爱好上也与自己毫 无共同之处。她叹 息道:“琴瑟异趣, 伉俪不甚相得。” 王廷钧一不好读, 二不务正业,每天 游手好闲,吃喝玩 乐。

《满江红秋瑾》课件

《满江红秋瑾》课件

03
1904年回国,在上海创 办《中国女报》,宣传 女性解放思想。
04
1907年在绍兴就义,年 仅32岁。
秋瑾的家庭背景
秋瑾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秋寿南曾任湘潭厘金局 局长。
秋瑾是家中长女,下有弟妹六 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家庭对秋瑾的教育十分重视, 从小便请了家庭教师教授她文 学、书法、绘画等课程。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诗歌 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韵律感
诗歌的韵律感强烈,使读者在朗读 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语言特色
用词精准
秋瑾在诗歌中选词精准,使得诗歌的 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句式多变
修辞丰富
秋瑾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表现力。
家国情怀
此诗表达了秋瑾对国家的 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 ,展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
女性意识
诗中体现了秋瑾作为女性 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和自 我觉醒,展现了她的女性 意识。
壮志豪情
秋瑾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的 壮志豪情,表达了她的抱 负和追求。
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
秋瑾运用丰富的象征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深意。
成年后,她意识到社 会的种种不公,开始 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 运。
《满江红》的创作过程
秋瑾在流亡日本期间,目睹了民 族危机,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她借用《满江红》这一词牌,创 作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壮志豪
情。
《满江红》的创作过程凝聚了秋 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期
望。
03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中国女报》
这是秋瑾创办的一份报纸,旨在宣传女权思想和革命精神。

秋瑾《满江红》课件

秋瑾《满江红》课件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 !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 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 知音,青衫湿⑦!
10
写作背景
•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 随夫入京。
•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 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 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 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 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 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 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 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 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 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 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 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 回首肠堪断!
22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
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渊明和李清照
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
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14
赏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深入浅
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
• 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16
相关评论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17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18
相关评论
• 1958年9月9 日,吴玉章 为秋瑾烈士 题词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和革命 壮志,创作了这首词。
流亡日本
秋瑾曾流亡日本,期间接触到更多的 革命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潮。
03
《满江红》的文学赏析
词牌与韵律分析
总结词
秋瑾的《满江红》在词牌和韵律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高超的 文学造诣。
详细描述
该词牌通常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表现,而秋瑾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韵律和节 奏的变化,使得整首词情感丰富、起伏跌宕。通过深入分析词牌的格律和韵脚 ,可以更全面地领略秋瑾在词作中的艺术处理手法。
和斗争。
当代的传承与影响
传承与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当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传播,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解读
当代人对《满江红》的解读更加多元化,不仅限于文学层面,还涉 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
影响与启示
秋瑾的《满江红》对当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05
《满江红》的朗诵技巧与感悟
朗诵技巧的解析
语速与节奏
在朗诵《满江红》时,需要掌握适当的语速和节奏,根据词句的含 义和情感变化调整语速的快慢和节奏出诗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例如在表 现激昂、豪迈的情感时,可以使用高亢、有力的语音和音调。
停顿与重音
适当的停顿和重音可以突出诗歌的重点和情感,使听者更好地理解和 感受诗歌的内涵。
意象与意境的解读
总结词
秋瑾在《满江红》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意境,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详细描述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等,秋瑾成功地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意境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壮、激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 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体会她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2、理解《满江红》这首词的词句含义,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3、品味词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秋瑾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分析词中的艺术手法,如用典、对比等。

2、难点体会秋瑾作为女性革命者的独特视角和精神境界。

引导学生将词中的爱国情感与当代社会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秋瑾的生平、创作背景和诗词的基本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情感、艺术手法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关于近代中国革命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追求。

提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位女性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引出秋瑾)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秋瑾的生平事迹,包括她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参与革命的经历等。

讲述秋瑾创作《满江红》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她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朗读诗词教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读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

4、词句理解逐句讲解词的含义,重点解释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

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如“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等,体会其象征意义。

5、情感分析让学生思考秋瑾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等。

组织学生讨论:秋瑾作为女性,她的爱国情感与男性有何不同?6、艺术手法探讨分析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用典(“四面歌残终破楚”用项羽破釜沉舟的典故)、对比(“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

探讨这些艺术手法对表达情感和增强表现力的作用。

7、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爱国诗词或文章,并与《满江红》进行比较。

(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02
抒发了作者愿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怀,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
雄气质。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03
表达了作者不甘平庸、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忧国忧民情怀抒发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抒发了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上片写景,借秋高气爽、黄花盛开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下片抒情, 通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像男子一样奔赴疆 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秋瑾自我形象展现
豪情壮志
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等句,展现了秋瑾身 为女子却心怀壮志的豪情。
02
诗词内容解析
《满江红》原文及注释
• 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 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 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原文及注释
时代背景:秋瑾生活在清朝末年,那是 一个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她积 极投身革命,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 立民主共和国而奋斗。
《满江红》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她正身处日本 留学,感受到祖国的沉沦和民族的苦难,遂写下这首充满爱国 激情的词作。
创作地点:日本东京。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同 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首词正是在这 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赏 析
01
02
01
赏 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着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主 旨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人。 (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1
2
诗文互译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秋瑾(1875-1907),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惠的女人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貂 蝉——最早的女间谍
吕 雉——最狠毒的女人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秋瑾《满江红》课件

秋瑾《满江红》课件
•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 黄花:菊花 • 因为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 次句写京城的气候特点。
上阕内容理解
•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 风味:滋味,感受。 徒:只,仅仅。 • 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满江红
秋瑾(1875—1907)1875年生于绍兴,别号 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人。是我国近 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创作背景
•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廷钧。王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 弟。1898年前后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 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 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下阕内容赏析
词的下阕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 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 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 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 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 。
•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 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 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 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 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满江红》的现代价值
《满江红》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 神,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在当今时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民 族自豪感的增强,《满江红》中所表现的民 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是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秋瑾的《满江红》不仅是中国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 内涵和现代价值的诗歌。通过学习和欣赏《 满江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增强 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艺术特色
这首词在艺术上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美景,抒发对家国命运的感慨。同时,词中运用 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反问等,使词作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04
《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词牌的选择与运用
词牌选择
秋瑾选择了《满江红》这一词牌 ,该词牌通常表达激昂、豪迈的 情感,与秋瑾的个性相符。
女性意识觉醒
该词表现了秋瑾作为女性对家国天下的关注 与担当,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鼓励女性 追求独立自主。
诗词创作风格
该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后世的诗 词创作,丰富了中华诗词的宝库。
历代评价与争议
高度赞誉
关于词风的争议
许多评论家认为《满江红》情感深沉 ,意境高远,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
部分评论者认为该词风格豪放,打破 了传统婉约词的局限,但也有人认为 其过于直白,缺乏含蓄之美。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CONTENTS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结语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文本解读与赏析•情感表达与传递•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知识拓展:相关诗词鉴赏•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01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秋瑾生平及时代背景秋瑾(1875-1907),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女权运动先驱。

时代背景:秋瑾生活在清朝末年,那是一个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

她积极投身革命,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妇女解放而英勇奋斗。

《满江红》创作背景与动机创作背景创作动机诗歌主题和内涵主题内涵02文本解读与赏析《满江红》原文呈现原文内容原文特点“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典故运用对比手法抒情方式比喻手法诗歌艺术手法探讨03情感表达与传递壮志凌云悲愤填膺巾帼不让须眉030201秋瑾在《满江红》中的情感体现读者情感共鸣点挖掘壮志未酬爱国情怀秋瑾在诗中所表达的壮志未酬的情感,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尤其是那些同样怀有远大抱负的人。

女性意识现代价值观对诗歌情感认同爱国主义在当今社会,爱国主义仍然是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秋瑾在《满江红》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

追求自由与平等秋瑾在诗中呼吁女性独立自主,追求自由和平等,这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契合。

坚韧不拔的精神秋瑾在诗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面对困境也毫不退缩。

这种精神品质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受到推崇和尊重。

04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满江红》中民族精神的体现忠勇精神反抗精神奋斗精神历史典故诗中引用了大量历史典故和人物,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诗词歌赋诗中运用了古典诗词的韵律和美感,体现了中华传统诗词的魅力。

思想内涵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秋瑾《满江红》课件

秋瑾《满江红》课件
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廷钧纳妾的消息,反而高兴, 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关系的理由。于是,她给大哥 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大哥代她办理离婚。秋誉章几 经奔波,由于王廷钧的阻碍,离婚之事未成。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
简洁的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时间和 作者的心绪。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 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全词的结尾句,从高昂及悲愤处突然 下来趋于极度冷静的心态,在这莽莽红 尘,茫茫人海中,哪里去寻找和我志同 道合的人?知音难觅,壮志谁诉。
冲破家庭的束缚本该开心才对, 作者为什么还会“青衫湿”?
明确:因为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 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然 而离开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才能 寻找到知音呢?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 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 伤心落泪。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 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片赤诚。 “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情,有一副 热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辞, 有古侠义之士的雄风。 “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这 样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世界? “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人,作 者用以自比。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 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
情,充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1903年王廷钧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廷钧 去北京居往。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 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 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 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 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时代背景:秋瑾生活在清朝末年,那 是一个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 她积极投身革命,为推翻封建专制制 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而奋斗。
4
《满江红》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她正身处日 本留学,感受到祖国的沉沦和民族的苦难,遂写下这首充满 爱国激情的词作。
创作地点:日本东京。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 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首词正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此词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
《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江东》
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风云人物,重又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涯,表达了诗人愿意自己将身与宝 剑一同献给革命的豪情壮志。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诗中句句扣住了日俄战争及地图来发感慨,却没有把诗写成一般的时评。
上片写景,借秋高气爽、黄花盛开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下片抒情 ,通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像男子一样奔 赴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革命者的豪情 壮志。
12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13
秋瑾自我形象展现
豪情壮志
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等句,展现了秋瑾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诗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 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文化传承意识
秋瑾通过诗词创作,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 统,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意识。
23
当代青少年教育启示
01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满江红--秋瑾-上课版

满江红--秋瑾-上课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 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 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语言简略却如掷地金石, 令人心动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 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有志气的文人肝胆相照 的胸襟,常常是不被人 理解的。那些心胸狭窄 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 的心意?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
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写作背景
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 秋瑾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 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 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 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 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 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 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 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 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 即东渡日本留学。
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④,殊未屑!
既然我那么痛苦,何必还强颜欢笑 呢,离开也没有什么难的!
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④,殊未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 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 “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 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 视。
词作赏析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 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 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 “柔婉细腻”,又有男 儿的“豪迈劲爽”,刚 柔相济,阴阳相和,体 现了一种“中和之美” 和独具魅力的“女性 情怀”。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 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二百二 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二 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 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满江红》秋瑾课件完美版

《满江红》秋瑾课件完美版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 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 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021/5/27
1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 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 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 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想念是人最无奈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说并用程这为再年余生,风雪是你,成多每内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